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父母不喜欢男朋友父母

孩子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_网易新闻
孩子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位母亲走进咨询室,话还没有出口,眼泪已经先流下来了。
“我现在都不敢相信,我的女儿怎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从小,我和她爸爸给了她那么多的爱,别人没有的玩具她有,别人没有的名牌衣服,她不止有一套两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为她舍近求远选择了一所条件好的学校,每天接送她。上初中后,我们把她弄到一所名校,而且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都精心地照顾她。前些天,她提出来要名牌手机,他爸爸二话没说就满足了她。可是,她却总认为我们不够爱她,一有不顺心的事,她就闹啊,有时候甚至对我和她爸爸拳打脚踢,她看我们的眼神除了仇恨就是冷漠,一想起来我就感到恐惧绝望。有时候,我真想抱着她一起跳楼死了算了,可是我自己还有母亲,我还有很多的不舍啊!您说,我们家还有希望吗?”
“我能感受到你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孩子却感觉不到你们的爱,是不是孩子不需要的你们给了很多,而孩子需要的你们却没有给她?”
“没有啊!比方,就拿手机来说,是她需要我们才买的呀!”
“孩子需要的不单单是物质方面,有时候,孩子对物质的过度需求反而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表现。您刚才说,您的孩子从小别人没有的玩具她有,别人没有的名牌衣服她不止有一套两套。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生下孩子来的时候,我们的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孩子满了百天后,我们就把孩子送到农村奶奶家,一直到孩子上小学才回来。所以,我们觉得愧对孩子,每次都买足够多的衣服、玩具、零食给她,就是希望能够补偿她。”
“那么,你们每次拿着大包小包去看孩子的时候,孩子都有些什么反应呢?”
“孩子大约在1岁半以前,都很高兴收到我们的礼物,可是,再后来,每次我们走的时候,孩子都抱着我或者她爸爸的腿不放,哭得撕心裂肺,有很多次,她把刚买的新衣服新玩具当着我们的面就摔碎撕烂了。”
“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走的时候,也是一步一回头,但我们没有办法啊!我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再说,孩子的奶奶那么疼她,孩子跟着奶奶其实比在我们身边更安全!”
“可是,幼年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妈妈的怀抱啊!”我说,“您的孩子抱着你们的腿不放,把刚买的新玩具新衣服当着我们的面就摔碎撕烂了,这正是孩子对你们爱的呼唤,难道你们没有意识到吗?”
“当时没有意识到,觉得孩子小,反正什么都不懂得的。现在意识到了,您说,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就出在这里?”
“孩子今天的行为正是由于幼年时期母爱的缺失造成的。谁又能够理解,当年抱着父母的腿大哭希望跟着父母一起走或者父母跟她一起留下来却被父母无情抛下的孩子,内心里会有怎样的恐惧和绝望?正如今天你们的恐惧和绝望一样。今天孩子理解不了你们为她付出的爱,正如当年你们理解不了孩子对你们爱的需求一样。”
“那,您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们需要戒除用物质的满足来贿赂孩子。孩子对物质合理的需要,你们要满足,但不合理的需要得理直气壮地拒绝。要知道,你们亏欠孩子的并不是物质,而是对孩子幼年时期母爱的剥夺,孩子物质的富有反而更突出了她精神上的贫乏。”
“那接下来了呢?”
“接下来,您需要把孩子幼年缺失的母爱还给孩子。您可以通过和孩子面对面或者书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您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要亲口告诉孩子,你们当年没有让孩子生活在自己身边是多么大的错误,后来你们试图通过物质的满足来弥补孩子对精神爱的需求更是错上加错!然后,把你们那些年在事业上的拼搏和对孩子的牵挂完完整整地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孩子在撕心裂肺哭着要爸爸妈妈的时候,爸爸妈妈狠心丢下孩子走的时候,何尝不是一样撕心裂肺呢?!”
“那,孩子她会理解吗?她会不会更恨我们?”
“您不去试一试,怎么会知道答案呢?母子连心,血浓于水,她今天那样对待您的时候,内心里未必不是针扎般地痛,就如同您当年离开她时的痛一样!无论如何请不要怀疑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请问,您愿意给孩子改变的时间吗?”
“我愿意!”
“那就先这样吧!”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正文
中国孩子为何总是爱抱怨父母已被浏览4866次编辑:来源:互联网
&&&&我们抱怨父母没有如我们期待的那样爱我们,殊不知,绝对完美的父母只存在于幻想中,长大就是一个接受失望、抛弃幻想的过程。 &&&&“父母让我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难道我不该抱怨父母吗?”“我指责他们教育的失责给我人生带来的打击。他们毁了我的一切,我恨他们!”“你们是我的父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悲哀!”……在百度贴吧的“父母吧”里,充斥着把父母推上审判席的喋喋不休的抱怨。以至于有人感叹“我的天,有那么多怨恨父母的!”。 &&&&抱怨父母是一种需要 &&&&也许网络匿名的形式会让人更无顾忌地倾吐心声,不过生活中对父母的抱怨也绝不缺乏。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坦诚了他与母亲希望亲密却又互相伤害的矛盾情感。一次与母亲的争吵中,他说,“你知道你会给人一生造成什么影响吗,看看我,最像你。你对我好过吗,我最需要人对我好的时候你在哪儿”。 &&&&的确,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父母的过分关注或责骂,都会给我们留下隐秘而深刻的伤痕。这些痕迹在我们心里种下愤怒、怨恨甚至仇视。我们指的还不是父母的虐待或暴力,可能不过是“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的玩笑,或者对其他兄弟姐妹稍有偏袒……这些记忆不断重复地伤害我们,甚至能使我们终生不忘。 &&&&为何父母有时微不足道的错误就能令我们如此懊恼与愤怒?为什么有些人对父母仿佛有刻骨仇恨?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咀嚼那些痛苦的记忆?当然,那些似是而非的心理治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诚实地说,埋怨父母似乎是一种需要。儿童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卡罗琳•埃里柴夫(Caroline &&&&Eliacheff)说:“很多人吃过父母的苦头。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会带来快感,受苦最终成了当事人唯一的存在理由,他/她因此乐此不疲。”只要把错推到爸爸妈妈身上,我们就能原谅自己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的无能。但是,这样我们也永远不会清醒地看明白,总是爱上不合适的人只因老想着讨好妈妈或者要跟爸爸对着干。如此,我们就用无休止地指责维持着对父母的孩童式依附关系。 &&&&“孝”字当头
&&&&还是在“父母吧”,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类似于“怨恨父母就是忘恩负义”、“他们是爱你的,只是爱的方式……”的论断。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都是“孝为先”,“亲情是最伟大和无私的”是挂在很多人嘴边的话。不过,心理专栏作家武志红却提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他说,很多时候,这句话会成为一个障碍,让人们看不到真相。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分享!【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3108次浏览3269次浏览3348次浏览2745次浏览1645次
大家在看什么心理文章热门城市: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互联网时代,机会多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怎么办?只有员工自...
是什么锁住了你?人与人的差距何在?学习破框法,学习如何用14个魔...
在这为期一天的课程中,黄启团导师将与另一位著名NLP导师陈育林先...
为什么孩子害怕和父母相处
作者:邓惠文|文章出处:蓝心网|更新时间:
  NLP导读:如今这家庭中有两块&夹心饼干&,第一块是婆媳之间夹着一个儿子,第二块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夹着一个自己,是甜是苦,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面对不成熟的父母,是不是只能愤怒?很多成人跟自己的父母吵架,其实只是大小孩跟老小孩的争执。
  为什么孩子跟父母相处如此痛苦
  很多人一跟父母沟通就会很愤怒,或受不了父母的情绪,其实是因为从小父母就很强势、不讲理,所以自己从来就没有机会被尊重。虽然长大成人了,但一跟父母相处,内心就回到小孩子的状态,觉得父母根本不像父母,但是自己也没有办法变成父母。说穿了其实是大小孩跟老小孩在吵架。
  有一个个案从小母亲只要说&对&,他就不能再讲话,即便母亲误会他。有一次他从学校回来没带便当盒,母亲就不由分说的打了他,他说:&我不是忘记带便当盒。&妈妈说:&您还讲!忘了还狡辩,便当盒都能忘记,你人生会变成怎样?不准讲话,去罚站。&就罚了他一整晚,他好几次想解释:&妈妈,我可不可以告诉您我的便当盒是&&&一说妈妈就打,抱怨还要找个便当盒给他带。第二天他把便当盒带回来想跟妈妈解释,妈妈说:&你还在讲,欠打,好好去反省。&一口咬定他就是忘记带。
  一个永远在指责的妈妈
  其实便当盒是被恶作剧的同学藏起来了。因家境不好,妈妈只带了酱菜,同学嘲笑他。班上的老大叫他开他不肯,结果对方跟他说:&你给我记着。&然后他吃完饭去打扫回来,便当盒就不见了。
  可是妈妈在家境困难下压力非常大,不见了一个不锈钢便当盒,她想到还要花几十元去买所以非常焦虑,还怕被爸爸骂,于是妈妈打小孩其实是在发泄自己家境上面的压力,彼此是没有空间的。您可以想象,除了便当盒之外任何的犯错,功课成绩、生活行为,他经常被妈妈骂。所以他很早就到外县市去念大学,去外县市工作,但是他妈妈常常打电话来:&最近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加薪会升官?你要认真做事。&他觉得妈妈永远扮演一个指责他的角色。
  他以为永远不用跟妈妈相处。结果有天妈妈摔断腿,所以妈妈到他那里住。到中年他要重新再跟妈妈相处,他怕到每天下班在外面流浪到半夜才敢回去。有一天他妈妈打开冰箱说:&你怎么在喝冰水?&他很愤怒的说:&很多人都在喝冰水啊!&妈妈说:&喝冰水对身体不好,你就是喝冰水才会虚胖。&他非常非常生气把冰水拿过来咕噜咕噜喝了半罐,很挑衅。妈妈开始一直唸:&你从小就是这样子,生活作息也不对,到现在还没有结婚,还好你没结婚,不然你养小孩都给他们喝冰水,全都养不大。&他就回去房间里面哭。
  他完全没办法跟妈妈互动。我问他知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对冰水这么反感吗?他说:&我不想知道。&我说您有没有告诉妈妈为什么爱喝冰水?他说:&我也不想讲。&因为他一直躲着妈妈,妈妈每一次要讲事情,他就好像被电到一样,所以他妈妈就愈喜欢找事情来批评。
  父母人格不成熟、做得不好,有他自己的原因,也许他的父母没有让他成熟,或是另一半或是大环境。其实笔者挺同情上一代的父母,因为整个社会风气鼓励他们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以孝顺为名,不讲道理,太害怕走错路不让小孩探索,因此累积了很多跟下一代的心结,他们也很无奈、很寂寞。面对时代改变,他们无所适从,怕被这代人丢掉或否定,那个冲突非常的强烈。
  甘心接受不完美的父母
  唯一能互相了解的途径,是这代的人可不可以甘心说:好吧!我就是没有得到理想的父母。我们能否接受父母没有给我们应得的东西,可是我们还是长大了,于是我们开始回头去带着他,把他当小孩来带。一旦跳到这种心态,知道父母被某些东西卡住,有所困境跟局限,内心成熟度没有您高,反过来用这种态度看,您就有机会跟父母和解。
  后来我请他先了解妈妈对冰水的迷信。就像小孩怕黑,心理医生会问他为何怕黑?灯关掉看到什么?孩子画出一只四脚怪兽,我们带他跟四只脚的狗玩,说其实怪兽就像狗一样,我们会这样治疗小孩,不会骂:&你白痴啊,为什么怕黑?&同样把妈妈当小孩,&冰水伤身体?您从哪听来?中医师跟您讲的?&&我以后尽量不要喝那么冰。&如果您愿意把妈妈当小孩,她的观念很多错误、很多不理性,您的反应其实可以带动她去改变。
  大部分人会说:&我为什么要跟妈妈好好沟通?从小她什么时候跟我沟通过?&
  我怕黑的时候她都直接骂我是白痴,为什么她怕冰水我要引导她?&要做到刚讲的这些沟通,必须从内心克服一个伤痛是:&我妈这辈子是没办法像个妈,她就是固执又不讲理。&讲得容易,但这非常非常难。几乎没有一个被爸妈霸凌的小孩愿意去宽容爸妈,可是一定要先宽容,爸妈才会改变。如果到了五十岁还期待您的妈妈有一天会变成温柔慈爱的妈妈,您就继续等吧!她只会愈来愈固执,永远不会变慈爱的妈妈,您要像小孩一样去疼她,她才会成长。
  想要和别人很好相处,首先是要知道怎么和自己相处。假如您因为和父母发生矛盾,而让自己充满怨气,那么,试想这样一个充满怨气的您,谁会喜欢ta,认真听ta的意见呢?又怎么让父母喜欢,从而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意见呢?因此,您应该首先想到的是调整自己的状态,减少自己的怨气,先改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这样或许能事半功倍。
  父母不喜欢和您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那么作为子女,您可以多说一些让父母快乐的事情。一般来说,老人最怕连累孩子,成为没用的负担,假如自己还能继续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孩子,老人就觉得活得有意义。好比可以向妈妈请教烹饪和女红方面的事情,向爸爸请教如何修理电器等,孩子的小事也可让父母参与决定。
  对父母而言,巧妙的关怀是最好的孝顺。当父母逐渐老去,多一点迁就,不要让生命留下太多遗憾。
& & & &&NLP八月寄语:)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无论如何请记得&你的生命可以变得更美好,你的孩子也会因为你而成长得更健康!如何通过学习,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点击学习:
婚恋心理:
管理心理:亲子心理:心理推荐: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一条实用心理学资讯推送!
上一篇:下一篇:
编辑推荐:
心理新闻阅读排行
11566人阅读
推荐心理导师
推荐心理测试
推荐心理游戏您的位置:&&&&为什么很多父母觉得养孩子很累?原来是你搞错了一件事!
为什么很多父母觉得养孩子很累?原来是你搞错了一件事!
日 10:06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1190
出国旅行的时候,最能感受到国内外父母在养育问题上的差异。为什么很多父母问花那么多精力,把自己搞得这么累,也没把孩子养得更好?带孩子出去放松旅游比在家还有累,这是为什么呢?
为吃饭而头疼
酒店提供的早餐还算丰富,但添加了当地调味料的东西儿子都不爱吃,我们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哄着他吃。所以,早餐厅里我们这一桌常常是被老外目光扫过的焦点。
外国小孩子怎么吃?坐儿童餐椅,自己吃饭,不管是抓得满手都是,还是吃得饭桌上一片狼藉,父母都在一旁看着。也不着急,吃完了收拾一番,就带孩子回去了。
我问露西,孩子早餐吃不饱怎么办?她似乎不能理解,我解释说,早餐吃不饱,出去玩的时候,就要找地方吃饭,打乱计划。
她不解:亲爱的,你赶时间吗?你不是来度假吗?
你的背包都装着什么
吃过早餐,我们一家出发去海边。我抱着儿子,爸爸背着的大背包,奶奶不停往孙子身上抹霜。
露西一家穿好了泳衣,往海边进发。他们并不涂什么防晒霜,甚至打算晒黑一点,也没准备什么东西。还好奇地问我,你的背包都装着什么?哦,那里面是儿子各种时候的所需,渴了、饿了、累了、衣服湿了……
和孩子在一起做什么事
到了海边,孩子爸大多时候在长椅上、睡觉,处理工作邮件。我和奶奶看着儿子,随时防着各种状况发生。空闲时,我掏出相机,赶紧给家人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露西要么,要么躺着晒黑,偶尔和家人聊天。露西的老公冲浪,陪女儿玩,教大儿子使用冲浪板。
为什么事Say no
儿子在海边踩浪花,往海里走几步,我觉得危险,就会喊他不要往里面走了。他不想擦防晒霜,我们会Say no,不想吃饭,我们会Say no,在我们认为所有不合适的情况下都会Say no。
露西的大儿子要去冲浪,爸爸便租了冲浪板,亲自教他。露西的女儿一下午的时间,都在试图用沙土把爸爸埋起来。他老爸非常配合,尽管浑身上下都是沙子,也非常享受。
在她集中精力“埋爸爸”的时候,我很想给她拍张照片。我征求露西的意见,她礼貌但很坚决地拒绝了我。
带孩子的粗糙与精细
返程飞机是十点多的,在机场候机时,儿子一直在闹觉,吵个不停。好像越是这样的环境,他越不听话,不停挑战我和老公的底线。而我们呢,这样的时候本就没有那么多耐心,又碍于安静有序的场合,不好发作。最后没办法了,爸爸黑着脸低声把儿子呵斥哭了,奶奶拉过去哄着,算是结束了。一家人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旁边的一个外国妈妈,因为人多没有椅子坐,她倚着墙,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她用压低了声音在和一旁的友人聊天,有说有笑,好像很愉快。在她们脚下的地上,铺着小毯子,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正睡着。
奶奶看了一眼,念叨说;孩子铺着小毯子就睡在地上,真的没事么?
为什么我这么累
我相信很多家庭跟我们家一样:父母努力挣钱,老人帮忙带孩子,全家忙里忙外,总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我们很累。
跟露西一家的养育方式相比,我觉得自己的精力用错了地方。
我花时间研究十几种儿童营养餐的做法,但很少学习以什么样的方式跟孩子沟通。
我准备了一背包的应急物品,让爸爸背着,但没有放松地好好陪儿子玩一场。
我经常关心他“饿不饿、渴不渴、热不热”,但很少问他“你开心吗”。
这种养育方式的结果就是,我很累,孩子很烦。
有一份调查显示,有43.9%家长认为“0-3岁孩子太小,只要吃好喝好就行,没必要教育”这一观念,67.7%的家长完全赞同“0-3岁孩子太小,听不懂道理,不用和他们讲道理”这一观念。
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家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重视物质给予,而忽略精神沟通,也就是重养轻教。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并不需要父母面面俱到,而他们的思想恰恰会随着成长而越来越丰富,这才是养育的重点。
所以,“教养”一词,教在前面,养在后面。
如果我们能把生活层面的无微不至渐渐地放手一些,这样对孩子得包办替代也能少一些,父母轻松,孩子也能更自由独立,成长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腾父母不喜欢王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