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网站,我国,福建4个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区别和相同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国内外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国内外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2|
上传日期: 06:15:4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国内外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官方公共微信【图文】第二章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二章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龙洞非金属矿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硕士论文
龙洞非金属矿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主要资产,而土地的空间差异性则决定了土地的最终用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种资源,而资源的开采必然带来土地资源的破坏。矿区土地复垦也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和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复垦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项目决策的依据,是土地复垦规划的核心工作,对搞好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复垦区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剖析,提出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土地的自然地理情况千差万别,据此,本文提出以待评估土地为目标进行指标筛选,通过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待评估项目的指标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待评估土地的用途,并以龙洞矿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气候、纬度、海拔、降水、公用设施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往往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在研究中采取了先构建指标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由专家进行指标筛选及权重确定,最后采取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待评估土地做出评价。该方法提高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土地的实际用途,期望对非金属矿山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TD88【目录】:
摘要4-5Abstract5-8第1章 引言8-12 1.1 问题的提出8-9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2第2章 文献综述12-26 2.1 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模式12-20
2.1.1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分类12-15
2.1.2 George A. Hills的土地分类系统15-16
2.1.3 Philips H. Lewis的环境资源分析16
2.1.4 Ian L. Mc Harg的生态规划方法16-18
2.1.5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估18-20 2.2 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20-23
2.2.1 完全形态法20
2.2.2 数学组合法20-21
2.2.3 同质区界定法21
2.2.4 逻辑组合法21-23 2.3 土地适宜性相关研究23-26第3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26-47 3.1 土地适宜性分析26-31
3.1.1 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原则26-29
3.1.2 土地适宜性分析的作业流程29-31 3.2 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因素分析31-33 3.3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3-39
3.3.1 自然环境33-36
3.3.2 社会经济环境36-39 3.4 土地适宜性模糊评判方法39-47
3.4.1 模糊理论基本概念39-41
3.4.2 模糊综合评判41-43
3.4.3 层次分析法43-45
3.4.4 土地使用适宜性模糊评判方法45-47第4章 龙洞矿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实例分析47-56 4.1 龙洞矿区项目概述47-48 4.2 龙洞矿区土地使用适宜性评价的指标确定48-50 4.3 龙洞矿区土地使用适宜性权重确定50-54 4.4 龙洞矿区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54-56第5章 结论与展望56-57 5.1 研究结论56 5.2 研究展望56-57致谢57-58参考文献58-60附录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焦胜;李振民;高青;周恺;魏春雨;何韶瑶;;[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薛继斌;徐保根;李湛;赵建强;;[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海;秦博;彭建;金鑫;;[J];地理研究;2014年05期
孙喆;;[J];地理研究;2014年09期
方婷婷;程久苗;费罗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刘轩;谢玉娟;牛海鹏;张文静;;[J];测绘科学;2015年08期
李和平;刘劲松;马宇钢;;[J];规划师;2015年08期
杨晓明;张明;;[J];安徽林业科技;2015年03期
喻忠磊;张文新;梁进社;庄立;;[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9期
孟会芳;彭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年01期
伍恒雨;刘勇;刘秀华;;[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陈宁丽;张合兵;司朝霞;;[J];河南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博;[D];吉林大学;2014年
金贵;[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金华;[D];南京大学;2013年
潘卓;[D];西南大学;2013年
喻婧;[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郭云腾;[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何虹熳;[D];重庆大学;2014年
邵秀秀;[D];西南大学;2014年
孟相彩;[D];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育平;周进生;朱瑞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李桐林,刘福春,韩英杰,赵海珍;[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蒋翌帆;邓钢;卢冬爱;;[J];测绘科学;2011年01期
张东明;吕翠华;;[J];测绘通报;2010年08期
李宏松,李秀清,张晓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董家华;包存宽;黄鹤;舒廷飞;;[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朱俊林;蔡崇法;杨波;揭珊;;[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顾京涛,尹强;[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王勇;;[J];城市规划;2009年10期
王国恩;唐勇;魏宗财;荆万里;;[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清华,姚建民;[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4年06期
王升堂;[J];六安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王兆君,李想;[J];北方环境;1999年02期
赵欣;刘昌华;王世东;;[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张愉;刘倩;吴柏清;;[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J];地理研究;1991年02期
倪宏伶;蔡秋;滕建珍;刘甫增;朱银超;;[J];贵州科学;1992年03期
刘邦学;;[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02期
刘胤汉;;[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胡立辉;;[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剑文;郭庆胜;;[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赵长文;刘君范;宋相江;;[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焦利民;刘耀林;;[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焦利民;刘耀林;;[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张妙玲;俞纯绅;林增杰;胡大源;张玉竹;黄东山;刘和元;;[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周云;;[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刘明亮;吴跃民;杨明;;[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苏海民;陈健飞;;[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刘贵利;顾京涛;;[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王宝强;徐建刚;;[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高艺;[D];广西大学;2004年
范翌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魏华;[D];广西大学;2006年
党玉婷;[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余卓亚;[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易小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潘邦龙;[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梁叶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金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彭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四川省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优质的论文资源,是您论文写作的参考,大学生,研究生的第一手毕业论文选择.论文来自网络收集,如果您不同意分享,请站内信息,若属实定除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四川省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渚州)_慧知文库
GIS 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渚州为例 专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摘要:土地适应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
& GIS&支持下的土地适宜性 评价研究 —以渚州为例 &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摘要:土地适应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性评价,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评价模型相结合,以渚州的农用地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单元选取的是精度为&30m×30m的栅格数据。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定了海拔、坡向、坡度、水源灌溉、交通等级和交通通达性六个评价因子作为农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GIS&的叠加分析、栅格数据聚类分析、DEM&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域的评价因子专题层。利用层次分析法、限制性因素法和加权指数和法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的评价。 &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 目&录 第一章&前言及基础理论 1.1&问题的提出,,,,,,,,,,,,,,,,,,,,,,,,,,,,,,,,,,,,,,,,,,,,,,,,,,,,,,,,&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外研究状况,,,,,,,,,,,,,,,,,,,,,,,,,,,,,,,,,,,,,,,,,,,,,,,,,,&1.2.2&&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发展,,,,,,,,,,,,,,,,,,,,,,,,,,,,,,,,,,,,,,&1.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评价因子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1.3.2&评价方法及模型,,,,,,,,,,,,,,,,,,,,,,,,,,,,,,,,,,,,,,,,,,,,,,,,,,&1.3.3&评价单元的划分,,,,,,,,,,,,,,,,,,,,,,,,,,,,,,,,,,,,,,,,,,,,,,,,&1.3.4&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应用,,,,,,,,,,,,,,,,,,,,,,,,,,,,,,,,,,,,,,,,,,&1.4&研究内容,,,,,,,,,,,,,,,,,,,,,,,,,,,,,,,,,,,,,,,,,,,,,,,,,,,,,,,,,,,,,,&1.5&研究技术路线,,,,,,,,,,,,,,,,,,,,,,,,,,,,,,,,,,,,,,,,,,,,,,,,,,,,,,,,,,&1.6&研究技术方法,,,,,,,,,,,,,,,,,,,,,,,,,,,,,,,,,,,,,,,,,,,,,,,,,,,,,,,, 1.6.1&&层次分析法,,,,,,,,,,,,,,,,,,,,,,,,,,,,,,,,,,,,,,,,,,,,,,,,,,,,,,&1.6.2&&GIS&与空间分析,,,,,,,,,,,,,,,,,,,,,,,,,,,,,,,,,,,,,,,,,,,,,, 1.7&研究区域概况,,,,,,,,,,,,,,,,,,,,,,,,,,,,,,,,,,,,,,,,,,,,,,,,,,,,,,,, 第二章&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的建立 2.1&&数据搜集,,,,,,,,,,,,,,,,,,,,,,,,,,,,,,,,,,,,,,,,,,,,,,,,,,,,,,,,,,,,&2.2&&&数据建库实现,,,,,,,,,,,,,,,,,,,,,,,,,,,,,,,,,,,,,,,,,,,,,,,,,,,,,,,,,, 第三章&&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3.1&评价目标的确定,,,,,,,,,,,,,,,,,,,,,,,,,,,,,,,,,,,,,,,,,,,,,,,,,,,,,,,,&3.2&评价体系的拟定,,,,,,,,,,,,,,,,,,,,,,,,,,,,,,,,,,,,,,,,,,,,,,,,,,,,,,,,&3.3&评价因子的选取,,,,,,,,,,,,,,,,,,,,,,,,,,,,,,,,,,,,,,,,,,,,,,,,,,,,,,,,&3.4&&评价因子数据获取,,,,,,,,,,,,,,,,,,,,,,,,,,,,,,,,,,,,,,,,,,,,,,,,,,,,,, 3.4.1&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3.4.2&&评价因子专题数据生成,,,,,,,,,,,,,,,,,,,,,,,,,,,,,,,,,,,,,,,,,,,,,, 第四章&评价分析模型与结果分析 4.1&评价分析模型,,,,,,,,,,,,,,,,,,,,,,,,,,,,,,,,,,,,,,,,,,,,,,,,,,,,,,,,,,&4.2&&评价结果分析,,,,,,,,,,,,,,,,,,,,,,,,,,,,,,,,,,,,,,,,,,,,,,,,,,,,,,,,,, 4.2.&1&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4.2.2&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4.2.3&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4.3&调整建议,,,,,,,,,,,,,,,,,,,,,,,,,,,,,,,,,,,,,,,,,,,,,,,,,,,,,,,,,,,,,, 第五章&结论 & 第一章&前言及基础理论 1.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不断增多,不同专家学者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义不尽相同。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相关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数据,对土地进行最佳利用的评价,以及特殊目的的评价。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属性范围来划分,有综合性的评价和单项性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最普遍和最常用的一种土地评价,是土地潜力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广义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某种利用方式的特定要求,确定最适合的土地公利用方式。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某一现状用途或预定用途的适宜程度。是指某块土地针对这类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程度如何,做出等级的评定(兒绍祥,1999)。 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同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被当作基地、立足点和空间操作场所而发挥作用,而且被当作极其重要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发挥作用,是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陈勇,2004)。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中,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土地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化过程中,农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多样的,但是总体目标是寻求一条符合客观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涛,2002)。 土地资源客观存在的有限性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口规模小,生产活动范围小,强度不大。人多地少,可谓“地大物博”。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大工业,大城市的发展,土地的有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产生了耕地锐减、林地缩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问题等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资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将作为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趋于市场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合理与否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自然构成要素空间分布的合理程度,即土地利用是否与土地自然要素的客观要求相一致,从这一点上来说,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便是保持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延续(张凤荣等,2003)。 农用地适宜性研究是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需要。农用地资源是县域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用地资源优化配置在现阶段人地矛盾突出的时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优化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依据,将土地资源与其空间分布相结合,从空间适宜性角度深入探讨土地资源地域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代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特性、社会特性和生态特性,并且它们互相交融,这就决定了土地资源系统是一个包含有庞大信息的巨大系统。农用地作为土地资源二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独特的系统特征,用传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农用地土地利用科学管理的需求,计算机技术与GIS技术等飞速发展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和决策辅助工具。将GIS技术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使得评价流程简单科学化,而且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化。 &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外研究状况 早期的土地评价主要用于赋税(见表1)。196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正式颁布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继美国之后,加拿大(1963)和英国土壤调查局(1969)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澳大利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也是从最初的土地调查和土地潜力评价发展而来的。1959年以来,日本 农林部领导完成的标准化土壤调查和评价,是一种以土壤对作物生产的限制作用为依据的、实用性的土地分级。20世纪60年代末期前苏联国家的土地生产分类:土地类、土地等、土地级和土地种。实际上它们都属于土地适宜性评价。这一时期,土地评价都是结合土地清查而进行的,评价考虑的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变化,未能指出土地对特定作物的适宜性和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土地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真正的土地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6年正式颁布的《土地评价纲要》中,从土地的适宜性角度出发,分为纲、类、亚类和单元4级,明天提出了土地评价转向特殊目的的土地评价,评价结果不仅揭示了土地的生产潜力,更重要的是针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反映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和适宜性程度。 80年代,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横向移植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愈加向综合定量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加拿大的杜曼斯基和斯图尔特发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生态区计划方法,用来预测加拿大作物生产潜力并估价土地对各种作物的适宜性。90年代以后,各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际上已形成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结合。 & 表1国外研究状况
1.2.2&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发展
感觉不错的话,微信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公众账号,以后找资料更方便
是互联网分享学习的开放平台,汇集亿份高价值的文档资料,涵盖档下载,程序开发文档,教育文档,医药文档,办公文档,考试文档,营销文档,工程文档,分享文档等行业。为您提供愉悦的分享学习体验。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渚州)
你可以免费下载该文档
没满足你的要求? 查找更多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农业部中文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