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并发症并发结核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否会引起肺结核?
来自:江苏省 南京市
浏览 103 次
提问时间:
回答数量: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256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一般糖尿病多年的患者体质较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肺结核是由于感染结核菌引起,不一定是由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的,治疗期间考虑病情的先后主次,药物是否有所冲突。
TA帮助了713人
TA帮助了12696人
病情分析:
出现这种情况,不排除是肺结核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心脑血管引起的。
TA帮助了12680人
病情分析:
很多肺结核患者会觉得自己咳嗽的时候胸部闷痛很难受,并且会引起呼吸急促,呼吸不均匀,也会导致呼吸困难。
TA帮助了13307人
病情分析:
肺结核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一种咳血的症状,甚至口痰也会变得非常粘稠,可它也有可能会有发红的现象。
TA帮助了12889人
病情分析:
检查出肺部有阴影的话,有很多因素,有可能是得了肺结核,但是还有可能其他的因素,也不排除是因为得了肺部肿瘤。
TA帮助了12875人
病情分析:
肺结核的毛病主要是因为,药菌感染引起的有了这种现象的人们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的利福平或者是,连霉素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切记饮食清淡,严重的患者也可以去做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好了以后应该注意饮食上清淡。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病因及临床护理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病因及临床护理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www.39.net/disease/diabetes/bfzyhbz/fjh/69874.html&&&&点击数:&&&&更新时间:
【收藏本站】 【】【】【】
糖尿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代谢内分泌性疾病,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临床特征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侯群。控制不好可引起许多并发症。目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比较高。由于蛋白质缺乏糖不能充分利用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先天性免疫力和后天性免疫力二种。其中后天性免疫力较强,为接种卡介苗或经过结核菌感染后获得,具有特异性。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入侵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机体的免疫力和机体的过敏反应等因素。几年来我们在治疗结核病当中就收治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数例。在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病程比较缓慢。我所从 1998 年 -2003 年共收治 35 例合并症患者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2. 对象和护理
本组 35 例,男 18 例,女 17 例,年龄 25-75 岁,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2.2.1 饮食护理:饮食是糖尿病治疗最基本的措施,无论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病人,均需控制饮食,才能稳定病情。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要给病人或家属反复讲清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单纯药物治疗是不能达到满意疗效的。发给病人饮食单,教会病人计算热量和配制食谱,并严格执行。热量摄入营养不良可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脂肪入量应严格控制每日不超过 40g 最好选用植物油。提倡用粗纤维含量多的食品以增加胃肠蠕动,延缓消化吸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特别是 B 族维生素。合理分配食量,宜少量多餐,避免饮食量超过胰岛负担。
2.2.2 注意观察用药反应护理: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常有以下症状: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头昏,恶心及饥饿感视物不清,有以上症状应引起重视。低血糖反应一般多发生在注射胰岛素半小时(未按时进食)或 3-4 小时或胰岛素过量所致,或脆性糖尿病病人,尿糖连续数天阴性,胰岛素未及时减量。为预防低血糖反应,一般可在每餐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后也要注意观察。及时处理低血糖反应,首先使病人平卧、给氧,适当进食碳水化合物,如糖水,饼干等,常可缓解。低血糖昏迷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静脉注射 50% 葡萄糖 40-60ml 。及时收集尿液,采血送检准备并积极配合医生共同控制药物过量引起低血糖。
2.2.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临床护理:合并结核后抗结核药物敏感力下降,治疗病程比较长。病人发病后表现的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的咯血。为了使结核病情尽快得到有效控制,在结核化疗前先对患者进行痰涂片查。抗酸杆菌二次,血、尿、肝功各一次,胸片一张。治疗期间每月痰涂片二次,每三个月查血、尿、肝功各一次。疗程末摄胸片一张。
结核病患者在服用抗结核化疗中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对活动性结核的化疗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标准化疗:轻症 12-18 个月,重症 18-24 个月,短程化疗,治疗开始 2-3 个月属强化阶段,巩固阶段全程 2-3 个月。在化疗中我们要进行监化管理。如服用利福平( RFP )并观察肝脏、肝功能有无改变、皮肤有无黄染、恶心、呕吐症状。服用对氨水氧酸( PAS )胃部有不适感。服用吡嗪酰胺( PZA )周身关节有无疼痛感觉。服用异烟肼( INH )有无耳鸣症状。硫酸阿卡米星( KM )静脉给药,此药有一定肾毒性反应,用药前常规化验。血液尿素氮用药过程中每月复查一次。在临床治疗期内要严格监测病情变化,主动的综合护理。
几年来我们临床在医生护理人员的耐心治疗和护理中, 81%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达到治愈率。 19% 患者由于糖尿病比较重,结核药敏感力下降,治疗效果达到稳定病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康复护理:
4.1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导致糖原异生作用加强,蛋白分解加速以致抗体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合并结核后抗结核药物敏感力下降,治疗病程比较长。病人发病后表现的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和不同程度的咯血。为了使病情尽快控制。临床及时应用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在治疗中我们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监测护理。抗结核药物副作用比较大,在治疗中观察药的敏感力,如果对症治疗不敏感药物及时换药,以达到治疗效果。
4.2 在治疗期间我们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室内要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情稳定后经常到户外静步,不宜过劳,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
【收藏本站】 【】【】【】
?&?&?&?&?&?&?&?&?&?&
Copyright &
HYE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源医药网 版权所有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治疗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作者:陈 效友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代谢紊乱可促使结核病迅速恶化,结核病进展又可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两病相互影响。原则上坚持两病同时治疗,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积极控制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大于肺结核对糖尿病的影响,因此首先要积极地控制糖尿病,才能使抗结核化疗有效,同时,也要对肺结核进行有效的化疗使肺结核好转,才可能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现代治疗有5 个要点,分别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合理的饮食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控制饮食,二是要合理营养。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物质,是主要的供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多种活动。目前认为,糖尿病患者膳食的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应占55%~65%。 蛋白质是生命和机体的物质基础,机体的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蛋白质参与。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植物性脂肪应占脂肪总摄入量的&40%。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维生素A、B、C、D和钙的摄取。实施糖尿病营养计划需注意的问题:每日进餐的时间、数量、质量应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运动治疗 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矫治肥胖体型,改善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对于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需量力而行,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或咯血者暂不宜锻炼;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消瘦且体力不足,适合低强度的活动。运动时间开始以持续5~10分钟为宜,以后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情况可考虑逐渐增加。同时,正在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者应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进行运动。在运动时应随身携带某些吸收较快的碳水化合物如糖果、饼干、水果或饮料等,以备低血糖时食用。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和噻唑烷二酮类5 种。其中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属于胰岛素促泌剂,主要功能为刺激胰岛素分泌;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和噻唑烷二酮类则为非胰岛素促泌剂类,通过其他机制发挥降糖作用。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适应证:①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②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③外科手术围手术期;④妊娠或分娩;⑤2 型糖尿病口服药物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或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1.初剂量的选择:量宜小,以后根据临床调整,直至满意。①1 型糖尿病:3~4 次/日短效为宜,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定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剂量常早餐前最大,晚餐前次之,午餐前再次之,如需4 次/日则睡前量最小;②2 型糖尿病:灵活掌握,根据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情况而定。可1 次注射8~12 U短效、中效或预混胰岛素,空腹血糖高晚间注射,餐后血糖高早餐前注射,亦可同1 型糖尿病患者4 次/日胰岛素使用。可与磺脲药合用;③初剂量选择方法:可根据4 次或4 段尿糖含量、24小时尿糖量及血糖水平或采用胰岛素治疗前口服降糖药用量估算,也可采用经验法,即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餐前减2 U 加到早餐前。 2.剂量的调整:①先调整饮食及体力活动,血糖稳定,后再调胰岛素;②每次的日加减总量不宜过大,一般≤8 U,1 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接近满意时对胰岛素较敏感,应更加谨慎;③每次调整后,一般应观察3~5 天再作下次调整;④尿糖阴性、血糖偏低者应及时减量。 3.注射次数的调整:利于控制血糖为主。一般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①改为短效+中效胰岛素: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为1:1 左右,中效胰岛素可略多;②加用长效胰岛素:将2 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 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不宜超过短效胰岛素的1/2,晚睡前长效胰岛素用量一般≤8 U。如早12 U、午8 U 可改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为10 U+10 U,早餐前用;或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为16 U+4 U、15 U+5 U、13 U+7 U 或12 U+8 U 早餐前用。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胰岛素。 4.注射品种的调整:从普通胰岛素改为高纯品,从牛或猪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以及从国产胰岛素改为进口胰岛素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胰岛素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胰岛素浮肿、皮下脂肪萎缩、低血糖症、胰岛素抗药性、体重增加。 血糖监测 需监测血糖的患者 ①所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②容易发生低血糖或对低血糖不能感知的患者;③糖尿病合并妊娠者;④年老或合并有肾脏病的患者;⑤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的患者;⑥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血糖自我监测的日记内容 ①测血糖的日期、时间;②血糖值;③其他相关检验如糖化血红蛋白等;④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时间、种类和剂量;⑤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如进食的食物种类及数量、运动量、患病情况等;⑥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进食或运动的关系,症状的体验等。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所需的技能,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结核病的治疗 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时,在治疗上需要两者兼顾,尤其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叠加。 抗结核药物与降糖药物的相互作用 2010 年Ruslami R 等对合并2 型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强化期抗结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和无糖尿病的结核病患者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差异,3 种药物0~24 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峰值浓度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联。两组患者3 种抗结核药物的吸收和清除也无差别。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后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没有明显变化。 结核病和糖尿病共同治疗时要注意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叠加,比如异烟肼的周围神经病变,利福平能直接或通过与口服降糖药相互作用间接引起高血糖。利福平是细胞色素P450 酶系的酶诱导剂,可加速药物的代谢,降低药物疗效。磺脲类是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都是细胞色素酶P450 同工酶(CYP2C9)的底物,药代动力学显示,在联用利福平时,这两种降糖药的血药浓度分别降低39% 、22%。噻唑烷二酮类也常被作为细胞色素P450酶的底物。罗格列酮大部分被CYP2C8 代谢,利福平使之浓度降低54%~65%,吡格列酮降低54%。那格列胺代谢与CYP2C9、CYP3A4 有关,曲线下面积被降低24%,瑞格列奈曲线下面积被降低31%~57%。 制定化疗方案的依据和方案 1.依据病情,尤其是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结果制定化疗方案。痰菌阳性者治疗方案中,尤其强化期应包括对细胞内、外菌均有杀菌活性的全价杀菌药异烟肼、利福平和半价杀菌活性的吡嗪酰胺,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还可联合加用乙氨丁醇和(或)链霉素,在异烟肼原发耐药率&4%的地区尤应如此。 2.依据是初治病例还是复治病例制订方案。初治者即既往未曾接受过任何抗结核治疗或抗结核药物用药&1 个月者,宜采用一线药物;复治病例即初治失败或治疗后复发者,则应依据既往用药史,考虑耐药性存在可能而定,可选用一线药物和(或)二线药物。 3.制订方案时,在力求保证化疗疗效的同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可接受性。注意化疗方案制定的个体化,以确保化疗顺利完成及提高耐药结核痰菌阴转率。 4.鉴于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目前多数作者主张,合并糖尿病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采用含异烟肼、利福平的3 药或4 药联合化疗方案,疗程以1 年为佳。至于复治病例,则应选用敏感药物的联合方案,疗程不定,视病情及痰菌变化而定。 并发糖尿病的耐药及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原则与耐药结核病相同,且更需要注意治疗期间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不良影响。2006年WHO《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指南》规定:根据患者既往治疗史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至少选用4种肯定或基本肯定的有效药物进行18~24 个月的长程治疗,即含注射药物的6 个月强化期及12~18个月的持续期。由于目前用于抗结核治疗的注射剂均具有耳和肾脏毒性,因此在使用注射剂时,需要密切观察肾脏的损害,每周复查尿常规以及每月复查肾功能。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肥胖症相关文章
结核病相关文章
糖尿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每日在线答疑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为什么有人得了糖尿病然后就容易得肺结核呢?
肺结核和糖尿病是两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也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两病关系密切,素有“姐妹病”之称。请关注——糖尿病患者为何易患肺结核?
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4—8倍。我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排名第二。两病并发相互影响,使得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后果不可小觑。
糖尿病结核病多结伴发作
肺结核和营养不良有关,被称为“穷人病”;而糖尿病则是一种“富贵病”,两者似乎并无交集。然而,最近几年研究发现,糖尿病可以让结核病菌携带者的发病率提高3倍以上。一般来说,结核病菌感染者一生中发病几率是10%左右,但是如果结合糖尿病,这个比例将达到30%。
“每年约8%的初发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已成为结核科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日趋增加,已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由1979年的0.67%飙升至2008年的9.7%,高血糖带来的急慢性并发症极大地危害着患者的健康。陆菊明指出,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病人患病率已达25%,高血糖人数几乎相当于美国总人口数。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为结核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目前门诊新发结核病人中,17%来自糖尿病人。同时,高血糖会影响抗结核药物的药力,也增加了这类病人的治疗难度。
糖尿病是结核病的重要相关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而结核病又是诱发、加重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重要且常见的原因之一。结核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与糖尿病发病年龄相吻合,两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促进发病。“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以男性居多,患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
糖尿病患者要想预防肺结核,应首先从控制病情入手,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可施用卡介苗接种,以及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另外,陆菊明提醒,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咳嗽咳痰,建议做个胸片检查。
对“姐妹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直到现在,这个古老的疾病仍然在全球肆虐。WHO提出,全世界约有20亿人患有结核分枝感染,要逐步消除大量存在的潜伏性结核病感染。
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据估计我国每年有新发肺结核患者约100万例,居全世界第二位,每年约4.2万人死于结核病。“而且,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也十分严重,每年约有近10万新发的耐多药结核患者。”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不仅增加胰岛素的需求量,同时又降低胰岛素受体功能,以致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再者,结核菌毒素,可侵犯胰腺,使其分泌功能降低,这都可引起血糖升高,而某些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可干扰血糖代谢,使血糖升高。特别注意的是,结核病发病隐匿,但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可能发病急剧,高热、剧咳、多痰,所以易被误诊为肺炎;而老年患者则可能截然不同,不仅是两病的高发年龄,又是症状多变的年龄组,更应提高警惕。因此,对于这对“姊妹病”,治疗原则最重要的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糖尿病,病情恶化时,应想到合并结核;抗痨治疗结核不满意时,应考虑有糖尿病的可能。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3086
关注: 2 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引起并发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