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基本概念及重点、热点、考点内容精要(2)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基本概念及重点、热点、考点内容精要(2)
13:15& 双博士丛书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是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而分泌是指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物质或本身产生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肾小球滤过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的转运按是否耗能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渗透压之差是转运动力,水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进人渗透压高的一侧。主动转运是指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根据主动转运过程中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水解,而是来自其他溶质顺电化学梯度转运时释放的。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都直接或间接与Na+的转运相关联,因此Na+的转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物质转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近球小管中的物质转运
  肾小球滤过液经过近球小管后,滤过液中约67%的Na+、Cl-、K+和水被重吸收,85%的HCO-3也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H+则分泌到肾小管中。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动力来自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Na+泵。
  (l)Na+和水的重吸收
  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主要与HCO-3和葡萄糖,氨基酸一起被重吸收;而在近端小管后半段,Na+主要与Cl-一同被重吸收。水随NaCl等溶质吸收而被重吸收,因此,该段小管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是等渗重吸收。
  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与H+的分泌和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由于Na+泵的作用,Na+被泵出至细胞间隙,使细胞内Na+浓度低,细胞内电位较负。小管液中的Na+和细胞内的Na+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小管液中的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同时将细胞内的H+分泌到小管液中;进入细胞内的Na+又随即被基侧膜上的Na+泵泵至细胞间隙。分泌到小管液中的H+将有利于小管液中的HCO-3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Na+在和葡萄糖在与管腔膜上的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结合后,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葡萄糖同向转运入细胞内,细胞内的葡萄糖由易化扩散通过细胞基侧膜回到血液中。Na+-H+交换和Na+-葡萄糖同向转运、进人细胞内的Na+随即被细胞基侧膜上的Na+泵泵出至细胞间隙,使细胞间隙中的Na+浓度升高,渗透压也随之升高,通过渗透作用,水便进入细胞间隙,由于细胞间隙在管腔膜侧的紧密连接相对是密闭的,Na+和水进入后就使其中的静水压升高,这一压力可促使Na+和水通过基膜进入相邻的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由于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又由于HCO-3重吸收速率明显大于Cl-重吸收,Cl-留在小管液中,造成近球小管中的Cl-浓度高于管周组织间液。
  在近球小管后半段,NaCl主要通过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胞两条途径被重吸收前者约占1/3,后者占2/3。小管液进入近球小管后半段时,绝大多数的葡萄糖、氨基酸已被重吸收,而Cl-的浓度比周围间质的浓度高20%~40%,Cl-顺浓度梯度即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细胞旁路而被重吸收回血。由于Cl-被动重吸收是生电性的,使小管液中正离子相对较多,造成管内外电位差,管腔内带正电,管外带负电,在这种电位差作用下,Na+顺电位梯度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Cl-通过细胞旁路重吸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而Na+通过细胞旁路重吸收是顺电位梯度进行的,因此,NaCl的重吸收都是被动的。
  水的重吸收不消耗能量,是靠渗透作用进行的。水重吸收的浓度差存在于小管液和细胞间隙之间。这是由于 Na+、HCO-3、葡萄糖、氨基酸和Cl-等被重吸收进入细胞间隙后,降低了小管液的渗透性,同时提高了细胞间隙的渗透性。在渗透作用下,水便从小管液通过紧密连接和跨上皮细胞两条途径不断进入细胞间隙,造成细胞间隙静水压升高;由于管周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较低,胶体渗透压较高,水便通过小管周围组织间隙进人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
  (2)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
  HCO-3的重吸收与小管上皮细胞管腔膜上的Na+-H+交换联系密切。HCO-3在血浆中以钠盐(NaHCO3)的形式存在,滤液中的NaHCO3进入肾小管后可解离成Na+和HCO-3。此段Na+-H+逆向交换,H+由细胞内转运到小管液中,Na+则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一部分H+还可通过管腔膜上的H+泵分泌到小管液中。由于小管液中的HCO-3不易透过管腔膜,它与分泌的H+结合生成H2CO3,在管腔膜上的碳酸酐酶作用下,H2CO3迅速分解为CO2和H2O。CO2是高度脂溶性物质,自由扩散进入上皮细胞内,在细胞内的碳酸酐酶作用下,进入细胞内的CO2与H2O结合生成H2CO3,然后又解离成H+和HCO-3。H+可通过Na+-H+交换再分泌到小管液中,HCO-3则与Na+一起转运回血。因此,肾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形式,而不是直接以HCO-3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滤过的HCO-3量超过了分泌的H+,HCO-3就不能全部被重吸收,多余的便随尿排出体外。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 1个 H+就可使 1个 HCO-3和 1个 Na+重吸收回血,这在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乙酸唑胺可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因此,用乙酸唑胺后,Na+-H+交换就会减少,Na+和 HCO-3重吸收也会减少,NaHCO-3、NaCl和水的排出增加,可引起利尿。由于近球小管液中的CO2透过管腔膜的速度明显高于Cl-的转运速度。因此,HCO-3的重吸收率明显大于Cl-的重吸收率。
  (3)K+的重吸收
  肾小球滤过的K+,90%以上被重吸收,67%左右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回血,而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K+通过管腔膜重吸收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其主动重吸收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管腔膜是K+的主动重吸收的关键部位。
  (4)葡萄糖的重吸收
  正常经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回血,而且仅仅限于近球小管,尤其在近球小管前半段,其他各段肾小管都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因此,如果在近球小管以后的小管液中仍含有葡萄糖,则尿中将出现葡萄糖。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的。当葡萄糖的滤过量(即肾小球滤过率×血浆葡萄糖浓度)达到220mg/min时(即血浆葡萄糖浓度约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饱和,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中不能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血浆葡萄糖浓度再继续升高.尿中萄糖含量增加更快;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达 300mg/100mL时,葡萄糖的滤过量为 375mg/min,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均已达到极限,此时葡萄糖的滤过量为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超过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后,尿葡萄糖排出率则随血浆葡萄糖的浓度升高而平行增加。成年人肾的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男性为375mg/min,女性为300mg/min。肾有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可能与近球小管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的数目有限有关。
  (5)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
  小管液中的氨基酸的重吸收也几乎在近球小管完成,与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相同,也与Na+同向转运。但是,转运葡萄糖的和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可能不同。此外,HPO2-4、SO2-4的重吸收也与Na+的重吸收有关。。正常时进入滤液中的水分子蛋白质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吞饮作用而被重吸收。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和大多数利尿药等,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它们均在近球小管被主动分泌到小管液中而排出体外。
  2.髓袢中的物质转运
  小管液在流经髓袢,余下的Na+、Cl-和K+等物质被进一步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的NaCl重吸收在尿液稀释和浓缩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髓袢升支粗段管腔内为正电位(+ 10mV),因此,髓袢升支粗段中的Cl-是逆电化学梯度被上皮细胞重吸收的,而Na+泵活动是影响Cl-重吸收的重要因素机制为。(1)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基侧膜上的Na+泵将Na+由细胞内泵向组织间液,使细胞内的Na+浓度下降,造成管腔内与细胞内Na+有明显的浓度梯度。(2)Na+与管腔膜上同向转运体结合,形成Na+:2Cl-:K+同向转运体复合物,Na+顺电化学梯度将2Cl-和K+一起同向转运至细胞内。(3)进入细胞内的Na+、Cl-和K+的去向各不相同: Na+由Na+泵泵至组织间液, Cl-由于浓度梯度经管周膜上的Cl-通道进入组织间液,而K+则顺浓度梯度经管腔膜而返回管腔内,再与同向转运体结合,继续参与Na+:3Cl-:K+的同向转运,循环使用。(4)由于Cl-进入组织间液,K+返回管腔内,导致管腔内出现正电位。(5)由于管腔内正电位,使管腔液中的Na+等正离子顺电位差从细胞旁路进人组织间液,这是不耗能的Na+被动重吸收。通过Na+泵的活动,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了2个Cl-,同时伴有2个Na+的重吸收,其中1个Na+是主动重吸收,另1个Na+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这样,Na+重吸收节约了50%能量消耗。髓拌升支粗段对水的通透性很低,水不被重吸收而留在小管内。由于NaCl被上皮细胞重吸收至组织间液,因此造成小管液低渗,组织间液高渗。这种水和盐重吸收的分离,有利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Na+:2Cl-K+同向转运体对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剂很敏感。它们与同向转运体结合后,可抑制其转运功能,从而干扰尿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3.远球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
  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大约10%滤过的Na+和Cl-,分泌不同量的K+和H+,重吸收不同量的水,这个过程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况来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血管升压素(也称抗利尿激素)调节,而Na+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间隙的紧密连接对小离子如 Na+、K+、和 Cl-等的通透性低,这些离子不易通过紧密连接回漏至小管腔内,因此能建立起小管内外的离子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远曲小管初段对水的通透性很低,但仍主动重吸收NaCl,继续产生低渗小管液。Na+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重吸收过程。这可能与远曲小管的Na+泵在肾单位中的活性最高有关。在远曲小管初段,Na+是通过Na+-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的,然后由Na+泵将Na+泵出细胞,被重吸收回血。Na+―Cl-同向转运体可被噻嗪类利尿药所抑制。
  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含有两类细胞,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分泌K+,闰细胞则主要分泌H+。主细胞重吸收Na+主要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管腔内的Na+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由Na+泵泵至细胞间液而被重吸收。
  (1)K+的分泌K+的分泌:是一种被动过程,K+的分泌与Na+的主动重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K+分泌的动力包括:(1)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小管液中,Na+通过主细胞的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由基侧膜上的Na+泵将细胞内的Na+泵至细胞间隙而被重吸收,因而是生电性的,使管腔内带负电位。这种电位梯度也成为K+从细胞内分泌至管腔的动力。(2)在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小管液中的K+浓度,K+便顺浓度梯度从细胞内通过管腔膜上的K+通道进入小管液。(3)Na+进入主细胞后,可刺激基侧膜上的Na+泵,使更多的K+从细胞外液中泵入细胞内,提高细胞内的K+浓度,增加细胞内和小管液之间的K+浓度梯度,从而促进K+分泌。另外,除Na+-K+交换外,还存在Na+-H+交换这两种交换相互竞争抑制,所以酸中毒时Na+-H+交换增加抑制Na+-K+交换,故常伴血K+升高。
  (2)H+的分泌
  近端小管细胞可通过Na+-H+交换分泌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也可分泌H+。H+的分泌是一个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分泌的H+是小管细胞的代谢产物。细胞内的CO2和H2O在碳酸肝酶催化作用下生成H2CO2,并离解为H+和HCO-3后,H+通过H+-Na+交换排出,HCO-3则通过基侧膜回到血液中,因而H+的分泌和 HCO-3的重吸收与酸碱平衡的调节有关。分泌的 H+可与上皮细胞分泌的NH3结合,形成NH+4。因此,它们是尿液酸碱度的决定因素。
  (3)NH3的分泌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NH3,NH3主要由谷氨酸胺脱氨而来。NH3是脂溶性的,能通过细胞膜向小管周围组织间液和小管液自由扩散。扩散量和方向取决于两种液体的pH值。小管液的pH较低(H+浓度较高),NH3较易向小管液中扩散。分泌的NH3能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NH+4,小管液的 NH3浓度因而下降,于是管腔膜两侧形成了NH3的浓度梯度,此浓度梯度又可加速NH3向小管液中扩散。H+分泌增加可促使 NH3分泌增多。NH3与 H+结合并生成 NH+4后,可进一步与小管液中的强酸盐(如 NaCl等)的负离子结合,生成酸性铵盐 (NH4Cl等)并随尿排出。强酸盐的正离子(如 Na+)则与 H+交换而进入肾小管细胞,然后和细胞内HCO-3的一起被转运回血。所以,肾小管细胞分泌NH3,不仅由于铵盐形成而促进排H+,而且也能促进NaHCO3的重吸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
新 闻 查 询
新闻标题新闻全文图片
热 点 专 题
(/ 13:59)(/ 13:15)(/ 11:42)(/ 11:42)(/ 11:42)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09农学考研统考大纲权威解读之动物生理学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09农学考研统考大纲权威解读之动物生理学
  万学?海文名师权威解析2009年农学考纲
  之动物生理学专题分析
  农学联考中动物生理生化科目对于植物、动物生产类学科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成绩会对录取有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复试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考核是与专业课相关的,不仅包括各专业指定要求的复试书目,初试时的考核要求也会有很大部分的涉猎。动物生理生化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只要考生平时对知识点的掌握扎实、牢固,在考试中必定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本科目的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各占50%。试卷涉及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其中单选30小题共30分,简答题6个共48分,实验题2小题共2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题13分共52分。
  单选题和简答题是比较基础的题型,考的知识点也相应比较基础。分析论述题则考察的是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对一些系统性的知识要牢固的掌握。而新增的实验题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题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在知识难度不太容易考察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灵活度上设置的考察技巧。这样就需要考生不仅掌握单个的知识点,同时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动物生理生化是由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程结合起来考察的。下面将介绍并分析动物生理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
  一、动物生理学课程简介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物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解释各种生理现象;运用生命活动规律更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护动物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促进畜牧水产业的发展。
  二、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特点
  动物生理学更多地从器官和系统方面来研究动物生理机能,动物生理学的特点是名词和概念比较多,这些需要牢牢记住,各个器官的作用和某一系统的作用也是考察重点。同时,实验题继续成为必考内容,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将实验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复习准备。
  三、2009年农学动物生理学考纲的变化
  从总体上来说,新考纲中动物生理学的考查内容变化不大,在08年考纲的基础上有以下的变化:在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章增加了对细胞膜的结构特征的考查,并将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出胞与入胞的内容变为对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考查。在消化一章中增加了实验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在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增加了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的内容。
  四、考试中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的应对方法
  简答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单一,只要抓住其主要答题点进行解答,不需要拓展。如题问: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就只需要答生理意义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想答得完美一点也可以把三羧酸循环的总反应方程式写上,但是不写不会影响得分。
  实验题答题总体思路:实验题主要考察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的熟悉程度,而是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一般而言,实验的具体操作都会在复试的过程中进行考察,因此,初试一般还是侧重与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已有知识的具体应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考察目的是什么,然后将要考察的知识点一一明确,再按照应有的实验格式进行设计,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分析论述题答题总体思路:可以看出,分析题一般都会以几个小问题的形式出现,每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每个问题都是比较单一的知识点,只要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全面,答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论述题则发问的形式比较大,答题的空间也相应比较广,需要对各知识形成网络的思维,能发现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的使用它们。有一定的答题难度,但是通过多做练习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五、动物生理学主要考点与分析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及其转运物质的方式
  作答时,要分析全面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区别,两种转运的具体形式,各种形式的特点。
  2.细胞的兴奋性、兴奋性的变化
  名词解释:兴奋性,兴奋,记忆性内容,需回答精确。
  3.刺激与反应的关系,适宜刺激和不适宜刺激的概念,阈上刺激与阈下刺激。
  明确刺激和阈值的概念,概念清晰。
  4.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记忆性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对比进行记忆。
  5.动作电位基本过程及其兴奋性变化的关系
  作答时要明确动作电位的传播过程,理解并记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6.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恒定的生理意义,注意名词解释内环境。
  7.血浆、血清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各如何制备。
  复习这类概念时,要掌握两者的区别,不仅从概念上区分它们,还要知其本质的不同,该题可能出实验题,需了解其具体制备方法。
  8.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脆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成,熟记上述概念,并对其检测方法有所记忆,有可能涉及到实验题。
  9.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
  要求对上述概念熟悉,并能区分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属于记忆性的内容。
  10.血浆蛋白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理功能,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名词解释: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熟悉它们的生理作用,将血浆蛋白和血浆进行整体性记忆,并区分其不同。
  11.凝血的过程及抗凝、促凝
  作答时要点有:各凝血因子的作用,凝血的内源性途径和外援性途径,抗凝、促凝的概念,抗凝措施和促凝措施及其原理。
  12.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和血流的变化
  明确概念:心动周期,心率,心力储备,记忆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3.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细胞的自律性、窦性节律,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记忆以上概念和特性。
  14.心肌的异常自身调节和等长自身调节,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15.心电图、心电图波形的意义
  前者可能出选择题,后者可能出简答题。
  16.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7.动脉脉压,中心静脉压及测定中心定脉压的意义,影响静脉回流的主要因素
  18.微循环的三个通路及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明确微循环的概念,记忆其相关知识内容,重在记忆。
  19.组织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记忆并区分两者的概念,将两者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相互对比,促进记忆。
  20.心血管反射的具体过程,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的作用
  名词解释: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力作用
  21.呼吸的全过程
  重点掌握: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为负压的形成原理及生理意义。
  22.每分钟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的概念,正确地区分两者。
  23.氧解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如:什么是氧解离曲线,其生理意义是什么,曲线左移或右移的意义,其影响因素是什么。(PO2,PCO2,pH,温度)
  24.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缺乏CO2对呼吸的影响,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有哪些,化学感受器的特征,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名词解释:肺牵张反射,三级呼吸中枢的假说,中枢化学感受器
  25.动物的消化方式
  记忆性内容,分三个方面,了解各种消化方式的特点。
  26.胃内消化,主要内容有胃液各种成分的产生部位,胃液分泌的头期及调节,胃液分泌的胃期和肠期。复习重点关注盐酸的功能,胃黏液的功能,促胃液素的生理作用,胃运动的方式,胃运动的机能,胃的排空及机理,胃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从整体把握,细化各个细节,掌握基本概念,熟悉各种机能。
  27.小肠内的消化,主要内容有胰液的功能,胆汁的功能,小肠运动的方式、特点和生理作用,小肠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复习时同样从整体入手,有层次有条理的将各知识点细化,并和胃内消化做比较分析,加强记忆。
  28.尿素再循环及其再畜牧生产中的意义
  29.消化、吸收的概念,吸收的机制,小肠是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30.掌握概念:能量代谢,氧热价,呼吸商,标准代谢水平,行为性体温调节,体表温度,体核温度,调定点学说,风土驯化,气候适应
  31.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调节的中枢,体温调节的外周机制,将各知识点串连起来,同时能将各概念区分清楚。
  32.尿的来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影响因素,尿生成包括的基本步骤
  名词解释:肾单位,原尿,有效滤过压
  分清原尿和血液的区别
  33.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分泌、排泄作用,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因素,排泄的概念,尿的浓缩与稀释,终尿的概念
  34.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名词解释:突触,化学性突触,电突触,突出传递
  掌握化学突触传递的机理,电突触传递的机理,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及其特点,突触传递的特征。
  35.反射,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兴奋传导的特征
  掌握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及其活动机理,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枝性抑制,回反性抑制,突触前抑制,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换能作用,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后作用)
  36.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需要掌握的概念:牵张反射,腱反射,肌紧张,去大脑僵直,姿势反射,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熟悉各种调节特点,小脑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大脑皮层的调节。
  37.条件反射,向来是考察重点,需掌握其概念,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的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机理,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动力定型。
  38.激素的来源,生理作用
  对各种激素的作用要明确,并且对于其来源,功能都要区分开来。这里是单项选择的考察重点,在简答和分析题中也会有所涉及。
  重要的知识点:激素信息传递的方式,激素的分类,产生部位,化学性质,主要功能,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加压素的生理功能,催产素的生理功能,下丘脑释放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压素的生理功能,催产素的生理功能,下丘脑释放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代谢的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39.精子生成的调节,影响精子生成的因素,精液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基本的概念,需要熟记
  40.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排卵,需要掌握概念,自发性排卵,诱发性排卵,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卵泡发育的调节,排卵的调节
  41.发情周期
  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诸如:发情周期的分期,发情周期的调节,都是考察重点。
  42.射精,受精,受精部位,受精过程,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
  43.妊娠,掌握各种激素对其的调节,分娩,分娩的过程,分娩的发生机制
  44.乳腺发育的调节作用,初乳的重要性,初乳和常乳有什么不同,排乳的反射性调节的过程
  需要掌握的概念有:泌乳,乳腺的发育,激素对其调节,将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记忆,如乳的分泌,乳的生成,乳的分泌过程。
  六、实验部分
  实验作为必考内容,考生应着重对以下实验的复习,同时注意对生理与生化容易结合的实验进行总结复习。
  实验一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实验二
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实验三
红细胞记数
  实验四
离体蛙心灌流
  实验五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
  实验六
胸内压的测定,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七
  实验八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实验九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十
家兔循环及泌尿综合实验
  实验十一 小鼠生殖细胞形态观察以及影响精子活力的因素
  敬请关注海文名师权威解析09年统考农学大纲汇总系列之(六)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