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教育家长心得对家长暴力属于触犯法律哪条

校园暴力施暴者多为初中生 相关立法仍存空白
  “针对校园霸凌行为,英美两国都具备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以英国为例,有两部主要立法,“恶意通讯法”和“平等法”。美国则有5部法律,涉及中小学校园霸凌行为:“民权法案”“教育修正案”“康复法案”“年龄歧视法案”及“残障人士法案”。
  这些立法中,对校园暴力行为与其他行为有着严格的区分和界定。
  在英、美两国,通常以下两大类行为并不被视为校园霸凌。一是刑事犯罪行为。以下4种行为不列为霸凌行为,而属于刑事犯罪,它们是“用武器和其他物品严重攻击别人”“明显的偷盗行为”、“伤害身体或者杀害”“性侵害”。
  其次,是次霸凌行为。次霸凌行为,是指在激烈游戏和相互戏谑中受伤,不过这些行为并没导致伤害,“它们并不属于校园暴力范畴”。
  美国的校园暴力范畴,被列入的法律主体有4个: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工作人员、家长、校外机构,美国非常重视“家长”和“校外机构”在校园暴力发生后的法律责任。
  早在1999年,英国就规定:家长在校园暴力发生后也负有连带责任。实施霸凌行为的学生遭停学处分时,家长也是责任主体,需要配合学校和有关当局来治理未成年人的行为。法院发布的“教养令”包括个两方面:一、家长要负责对学生的课程辅导;二、家长要配合学校改善学生的行为。
  另外,美国规定,在学生出现违法、反社会,甚至任何具有威胁性、挑畔性和破坏性的行为时,法院也可以对家长发出“教养令”。这样的举措,将家长有效带入校园暴力的治理范围,也减缓了有关机构的压力。
  此外,英美两国均十分重视校外机构的参与。“政府是一个有限的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很多事情需要通过专业机构完成。”――如果学生因为霸凌行为被停学,或是面临退学处分,除了给予学校的辅导,政府也会通过校外机构依法提供替代性教育服务。
  防范校园暴力带来“二次伤害”
  直面校园暴力,寻求解决途径,成为必须面对、迫在眉睫的问题。今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通知,对校园欺凌开展专项治理。这意味着,校园暴力问题已引起重视,将其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层面。
  在专家们看来,一个多方联合,社会参与,协调互动,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综合治理平台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级预防’体系亟须构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褚宸舸表示。“一级预防”针对全体学生,加大教育力度,帮助其建立底线意识、安全意识和面对暴力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建立畅通渠道,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排查潜在的校园暴力诱因,为学生提供随时可触及、随时可获得、随时可信任的帮助,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惧,治校园暴力于“未病”。
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
国际学校qq群: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主讲:知良教育
主讲:朱文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香港澳门国外
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香港澳门国外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学生暴力事件当事人共性:家长身边的留守少年
来源:澎湃新闻
  “我们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让他记住而已。”面对警方的询问,13岁的少年大吴(化名)说。
  他是6月21日那段刺痛网友神经的“浙江庆元初中生暴打残害一小学生”视频的主角之一。
  视频中,一名男童被用疑似铁制链条捆绑,数名十多岁的男生朝他拳打脚踢,还将点燃的烟头丢进他的衣服里。男童被逼到墙角后惊恐大喊,哭泣求饶;施暴男生互相嬉笑。
  当地官方的通报称:5月初,被打男童小毛(化名)与两名伙伴到冷饮店偷窃,被老板发现。小毛与一人逃离,另一人被抓后,假称是与陈某(视频中的拍摄者)等实施作案。陈某得知有人说他参与偷窃,就叫上大吴(视频中塞烟头者)和小吴(穿白衣、扇耳光者),让小毛带路去找造谣者。寻人未果,大吴要小毛给他钱,小毛身无分文,答应过几天从父亲那里“拿”些钱。几天后,陈某、大吴、小吴找小毛,不仅没拿到钱,反而被小毛父亲责骂。大吴就与陈某、小吴将小毛强行带到城东大桥附近废弃的简易房内,准备实施殴打。此时,陈某接到吴三(视频中未露面,也未动手打人)的电话,邀请其到场围观。之后,便发生了在视频中的那一幕。
  视频流布后,网友对施暴学生的评价多为“学风败坏”、“少年古惑仔”等,但澎湃新闻()采访发现,无论是在同班同学还是教师眼中,这几名施暴少年在校的表现良好,成绩虽不算优异,也属中等。
  但在校外,他们是“自由生长”的少年。
  涉事少年均为外来务工者子女
  大吴小学毕业后,本该升入初中,但他辍学了。
  他的决定得到父亲的支持。
  父母离婚后,大吴随父亲生活。父亲在县城做小生意,他便跟着从庆元某乡镇来到城区。
  小学毕业后,大吴向父亲提出不愿继续念书。由于初中属义务教育,本该就读的中学校长、教师曾多次登门劝说,但无果。
  除了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意愿,大吴的父亲也有自己的理由。
  “小孩觉得读书太苦,不如学门手艺赚钱,想去学修车,他爸爸也遂孩子的愿,反正也念不好;加上小店生意忙,没有多的时间管孩子的学业,不如去学手艺。”一位曾到吴家家访的教师说。
  不过,大吴学手艺的想法似乎也未付诸行动。
  与此前网传及媒体报道的不同,除了大吴是小学毕业后辍学,其余4人均为当地的小学生,最大的六年级;被打的小毛不是庆元人,而来自于与庆元同属丽水市的景宁畲族自治县。
  他的经历与大吴类似。
  “看了电视新闻和孙子的手机视频,我就说被打的好像是老毛家儿子。后来村里有人说就是,老毛还被警察叫去了―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儿子被打。”在景宁县一个小山村,一位60多岁的村民告诉澎湃新闻。
  “老毛家儿子”就是小毛。据村里人介绍,小毛聪明,但缺少关爱,“他妈离家出走后,老毛就带着儿子去了庆元。”
  其余3名学生,父母都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他们跟着父母在庆元县城落脚,其中最远的来自福建,最近的来自于庆元城郊某乡镇。
  事发后家长说得最多的是“孩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位于庆元县城的A小学,成了这5位少年人生轨迹的交集点。大吴在这里毕业,其余四人正在就读,小毛是低年级学生,其班级位于分校。
  庆元是以南宋宁宗赵扩的年号为名的浙西南山区县,“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匮乏,下属19个乡镇及周边一些村民普遍认为,进县城打工是提高收入的最好选择。而且,庆元虽是浙江的欠发达县,但自古重教,宋元明三代,一个不足300人的村庄出过26名进士―教育水平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也是众多外来务工者将子女带来县城的原因之一。
  众多非本地户籍人口的涌入,导致公共资源供应紧张。
  “我们做过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据了城区70%以上的教育资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应对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在城区加开了多所学校,A小学便是其中之一,就读的几乎都是外来工子女。
  澎湃新闻发现,与学校的教育水平相比,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难以匹配,甚至缺位―外来工家长面对的生活压力,使他们疏于在课外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孩子在校期间有教师负责,离开学校后,父母则无暇顾及。某种程度上,这些随家长进城念书的孩子是也是“留守少年”。
  "我儿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这句话是家长们看完视频后说得最多的―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还觉得被警察叫走莫名其妙。”一名负责与家属对接案情的警员告诉澎湃新闻。
  据官方通报,事件源于一起校外的偷窃事件。澎湃新闻也从多位相熟的人士处获悉,小毛有时会“顺”些汽水、糖果。同样,在视频发布前,没有家长知道大吴等孩子吸烟。
  “像我们这种打零工的,赚钱都来不及,平时哪有精力管小孩?在学校里好好念书就行。”一位小毛父亲以前的工友说。
  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校外管理,当地曾采取过措施。2007年,县妇联、教育局、团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文,要求在家长自愿的情况下,妇女干部、团干部等主动结对,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2012年,教育部门发通知,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学生档案,老师深入学生家庭,鼓励学生和家长多沟通,关注德育教育。
  但显然,这些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
  “这件事不是单一的法律问题,应该重视深层次的原因。”浙江蓝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建胜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家长如果因此切实增强责任,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至澎湃新闻发稿,在当地官方协调下,打人的学生及监护人已向受害人赔礼道歉,但双方对赔偿金额仍存在争议。
(责任编辑:UN654)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法盲家长”将爱变暴力 做错了哪些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如今,很多&70后&、&80后&父母都特别重视育儿,注重家庭教育,唯恐自家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知法,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常常会有意、无意地采取错误的方法或行为,触犯法律的底线,或者打骂、虐待孩子,或者监护缺失,对孩子不管不问,或者越俎代庖、过度教育。
  家庭本是爱的港湾,却因为父母不懂法、不知法,将爱变成了粗暴、变成了暴力,造成家庭悲剧频频发生,令人扼腕痛惜。
  虐待打骂孩子不只是&家务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父母这么说:&自家的孩子,自己想怎么管,想怎么打打骂骂都可以的。这都是家务事。&殊不知,打骂虐待孩子,都绝不只是自己&家务事&这么简单。
  前几天,湖北孝感就曝出这么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湖北孝感女孩张琪五年前因失恋堕胎而精神崩溃,其父母因她发病时有脱衣、暴力等行径,迫于无奈将其锁在小黑屋里长达五年之久。张琪的同学、同乡等数年报警、寻求当地政府协助无果,当地公安甚至以&家事&为由拒绝受理。
  近年来,有关&精神病患者被家人用铁链锁在家里&之类事件不断浮出水面,家人囚禁女孩的背后是法制意识淡薄,不知法而无畏。
  确实,古来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也有&民不告、官不究&的处事原则。但这些古训、原则的事务范围,显然都只仅仅限于道德之内。而事情一旦超过道德,牵连到法律,就没有了家内与家外之分,也没有了民告与不告的区别。女儿患了病,有时候有过激行为,理当为其看病治疗,选择将她关起来,明显已经是一种家庭成员间的虐待行为。从刑法的角度来说,我们有非法拘禁罪的相关规定,即&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张琪的父母明显已经涉嫌触犯这一法律规定。(刘鹏,《惊闻&女子被父母囚禁5年是家事》,齐鲁网)
  孩子犯了错,用暴力的手段殴打、虐待甚至用锁链禁锢他们,之所以被很多家长认为只是家务事,没有触犯法律,在根子上,是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他们的私有财产。
  在不少家长看来,打孩子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和虐待孩子而是为了教育孩子。大概也正是因为打孩子被以教育的名义掩盖,家长打孩子在不少国人的眼里也就成为正常的事情,许多人也不会把打孩子与家庭暴力等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马得清,《家庭教育应当在法治规范下展开》,蒲公英评论网)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访谈时就特别强调:大部分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对待孩子是自己的权利,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打的鼻青脸肿甚至在过去打死孩子很多人也不当回事,也不会去干预,因为觉得这是家务事。
  有人会说:&难道大人就不能管孩子了。&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在接受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访谈时也指出,父母有教育、管理孩子的权利,但有的父母用限制自由的方式管教子女,甚至用铁链锁住,这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体自由权。孩子只要来到世上,就获得了生存的权利,无论是怎样的家庭状况,父母面临怎样的不利因素,无论孩子是丑是俊、是伤病是残疾,父母都没有权利扼杀、抛弃、漠视这个生命。家庭有责任为孩子的健康生存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否则就是违法的。
  让孩子辍学打工,有些家长不知自己&犯法&
  前不久,新疆和田地区村民阿某因为不送孩子上学读书被告上法庭。阿某不是唯一一位被告上法庭的父母。近年来,和田地区先后有44名因不履行监护人法定义务、不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父母被提起诉讼。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两基&工程的背景下,政府在保障学生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上不起学、无学可上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但是随着在农村&新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在不少地方,很多家长肆意剥夺孩子接受教育的权益,不让孩子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打工的现象有抬头的趋势。
  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中学李向红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作为一名老师,最痛心的就是看到学生辍学,可是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辍学现象依然存在。我们村的李飞虎,六年级还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我曾好几次找到他家,他的父母说,飞虎学习成绩差,上学也没用,再说我们家里经济很紧张,也拿不出钱来让飞虎学习了,还是算了吧。&据他调查,至少有10%的初中生没有上完就开始了打工生涯。(李向红,《农村孩子辍学打工问题突出》,河北农民报)
  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这不仅仅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在维护孩子教育权益问题上,社会普遍流行的看法就是要求政府怎样怎样,却往往漠视了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家长的&不作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陆志坚,《乡政府状告学生家长的现实意义》,中国法院网)义务教育法对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儿童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凡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家长,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蒋夫尔,《不送孩子上学 44名家长站上被告席》,中国教育报)
  显然,以&因教致贫&或家庭困难的名义勒令孩子辍学,这不但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让孩子辍学去打工,父母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前述案例中,和田44名学生家长因不送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被告上法庭,无疑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此举既彰显了法律的权威和价值,也将对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
  疏忽和孩子沟通交流,也是一种冷暴力
  春节刚过,不少家长在假期忙于发微信,抢红包,痴迷于低头玩手机。珊瑚实验小学四年级的灿灿说,他们一家在爷爷奶奶家过年,老人家张罗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可是&爸爸妈妈老是低头玩手机,一会儿发微信,一会儿抢红包,跟爷爷奶奶没说上两句话,也没怎么陪我耍。&
  据《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父母在孩子需要沟通的时候缺位,将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孩子有沟通欲望的时候,父母只顾玩手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自乐。(杜丁,《边玩手机边陪孩子也是&冷暴力&》,新京报)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刘平易说:有些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回到家中和孩子没有交流、也不进行沟通。这种软暴力的杀伤力很大,轻则把孩子推向社会边缘,重则将孩子推上绝路。
  前不久,河北石家庄就发生这样一件危险的事情,让很多人都惊出一身冷汗。春节寒假期间,3名熊孩子居然跑到26层高楼的楼顶拜把子,而高楼没有护栏,3个熊孩子拜完把子,居然还在楼顶走来走去,并用楼顶的一条长棍子击打一个瓶子,着实让大家担心了一把。网友&@海草枝枝&留言说,距离中小学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希望借媒体这个平台,提醒社会和家长,一定不能疏于照顾孩子,要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和安全教育。
  可怕的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据中国教育报刊社在读者和网民中进行的微调查《儿童权利知多少》结果显示:仅有8%的家长具体了解儿童拥有生活受到照顾的法定权利,53%的家长对孩子有过不理睬的行为,35%的家长不能经常有质量地陪伴孩子,有深度地进行亲子互动交流。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认为:许多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偏颇,其实是源于家长普遍缺乏对儿童权利的认识,没有把儿童当成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来尊重。家长外出务工不管孩子,父母忙于工作忽略孩子,都侵害了孩子的生存权和受保护权。儿童权利是法定的,而不是成年人给予的,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家庭教育的底线和基本内涵,这是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
  孤独的留守儿童,谁来切实担起监护之责
  春节过完,很多农村父母又收拾好行囊,准备踏上外出打工的旅程。而自己年幼的孩子,却因为多种不便,不能跟在身边,只能托付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照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沙洲小学的庆梅已经十年没有见过她的父母,一直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和经济能力都有限,到底谁应该负起她的监护责任?  朱永新指出:监护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父母不能很好的履行其作为监护人保护儿童的权益时,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严重时还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诸如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监护缺失,已成为我们心中最大的痛。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频发,教育、健康、安全、生活等等问题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问题的根子都在留守儿童监护的缺失。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尚晓援指出,&留守儿童存在人身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家庭监护不力。&父母外出打工,祖父母或亲属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够,就容易造成对儿童提供的监护缺位或部分缺位。据全国妇联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仅一人外出的占53.3%;父母都外出的占46.7%。在后者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孩子最多,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2.7%;与其他人一起居住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0.7%;单独居住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4%,人数高达205.7万。(《205.7万独居留守儿童警示农村未成年人监护刻不容缓》,中国青年报)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接受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访谈时指出,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有几件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第一,父母两个人不能全出去打工,至少要保证有一方陪伴儿童。如果只有一方打工,家庭确实难以为继,那么政府应该予以一定的经济补贴;第二,在极个别父母双方必须出去打工的情况下,必须要明确监护人,并设置合理的监护人条件。比如年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条件。可以采取政府付费聘请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监护人条件的问题。  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明舜也指出,应当建立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强化义务责任,只有监护人尽了责任和义务,监护人的权利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李明舜,《利益平衡中应该突出儿童利益优先》,中国教育新闻网)
  孩子在学校出了意外,家长有没有责任?
  近年来,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频发,但哪怕相关部门认定学校没有责任,却仍然有家长采取激进手段。&学闹&已从时有发生渐成普遍现象,有的学校为维护权益甚至与入学新生签订&协议&,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行为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孩子在学校出了意外,责任都归学校吗?
  初一学生赵某13岁,在学校做课间操时,突然摔倒在操场上。因情况紧急,在家长没有到来之前,校医即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到医院后不久,学生赵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为心脏猝死。赵某的突然死亡,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十分悲痛。学校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善后有关事务的处理,并支付各种费用近6000余元。但家长因为情绪激动加上不明真相的群众起哄,纠集了一大帮人先后两次将孩子的尸体抬到学校堵住学校大门。
  很多父母认为,学生在学校上学,在学校出了事故,学校就应该负全责。当孩子遭受意外伤害后,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学校讨要说法,讨要不到,就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给自己声张&正义&。而实际的情况又是,他们对法律条文的一无所知。(凌宗伟,《家长不懂法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蒲公英评论网)
  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赵某在学校参加课间操时突发疾病死亡确为事实。但该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损害发生缘于其心脏病发作。其监护人未将该生病症向学校告知,学校在短时间内亦难以知晓,因此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对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预防其伤害后果。对赵某之死,学校无过错。如果家长早日将孩子患有心脏病的事实,告诉学校,可能悲剧还不会发生。
  而事实上,很多悲剧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学校的原因,而是学生、家长本身的问题,但家长却不管这些,就是要到学校闹。&学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的素质是一方面,外部环境影响是一方面,&或许有些家长尝到了闹的甜头&。(陈大圣,《&学闹&时有发生渐成普遍现象人大代表建议立法保护校园安全》,江西网络广播台)
  在今天&依宪治国&的法治背景下,通过法律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责任的进一步划分需要及时提到日程,同时媒体要加大宣传,政府要引导家长、学校加强学习,让家长明晰家庭教育的责任,避免以非法手段,造成更多不良的后果。
  我们国家大陆地区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只有一些法律条款提及到家庭教育的责任。所以家长难以明确自己到底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孩子一出问题,就容易将责任推给学校。如果有一部专门的家庭教育法,估计能大量减少类似案例。(蒋永红,若有家庭教育法,家校就会少些纠纷,蒲公英评论网)
  &我的梦想你来圆&,父母的补偿情结要不得
  父母小时候想学舞蹈却苦于没有条件,父母喜欢钢琴但是弹得却不好,父母没考上重点大学,心理一直非常遗憾,于是就让子女学舞蹈,练钢琴,报补习班。就算子女抗拒,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就把不满情绪轻易压制下来。
  近日,高中生张翰学习成绩急剧下滑,面对父亲终日的责备,他竟对母亲说出&想死&的话。由于张翰父亲当年没有考上好大学,心里一直非常遗憾,一心想让儿子替他完成愿望,所以对张翰的要求十分严格。在父亲的高压之下,他总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变得悲观、消极、自卑。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去成长,让他学父母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学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东西。实际是希望孩子帮助他来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父母没有把儿童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性的人,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很多父母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先买一个钢琴,强制孩子练习,于是就出了小学四年级的女孩为了不练钢琴,竟然将自己的左手割伤的案例。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是还是应该让孩子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接触更多的美好事物,这个时候孩子的的发展权才能够得到尊重和实现。
  家长不要有补偿情结。如果父母真的爱孩子,就不要如此急功近利,不要让孩子在无形中背一个大包袱,从小就带着压力前行,一定要让孩子轻装上阵。(和星晨,《家长强制孩子按自己计划成长 18岁少年欲轻生》,东北网)
  那么家长还能不能给孩子提学习的建议了?朱永新认为:对于孩子自身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方向,父母必要的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帮助都是需要的,这也是教育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发展都是基于个体生命的发展,它是具有唯一性的,所以针对孩子的潜能、兴趣、个性、行为习惯、认知风格来帮助他成为自己,才是发展的最好的情况。
  我国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有20多年,但成人社会远没有把儿童放在应有的权利主体位置上,父母无知无畏地侵犯孩子合法权益却浑然不觉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家庭教育受到举国重视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明白,家长的前提和底线是不做&法盲家长&。(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出品) 
责任编辑:张金晓
相关阅读: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生毕业家长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