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感觉考不好了,一点点感觉都没有,

那一年,所谓的“高考失败”是怎样改变了你? - 简书
那一年,所谓的“高考失败”是怎样改变了你?
朋友圈看到一句调侃:马上,又会有一堆四六级没复习,期末又不知道考啥的学渣们,给一群认真学习了三年的学霸加油了。忽觉高考恍然如一梦。01大家普遍的感觉都是,自从过了高考,时间就过的尤其之快。以往每天数着倒计时都嫌漫长,恨不得下一秒就可以扔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结束噩梦的一切。而高考之后,志愿和大学都来的猝不及防,上了大学时间的齿轮越转越快,快到碾压过曾经的自己。曾经偷偷溜出学校,现在偷偷溜进学校。一直记得高考结束的第一天,相处三年的同学一夜之间都变好看了那么一点点,大家互相合影,也不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说话。路过小路的时候偶遇了这辈子都不太能释怀的人,尽管是默契地擦肩而过。当然,那些告别了的同学里,总有这样一部分人,是高考失败的人。02没有经历过高考失败的人,大概没有资格谈论这件事情。无关尊严与体验,是无从谈起。而我自己,却刚好有这样的机会。所谓的失落、伤心,这种抽象的词是不足以形容这种感觉的。以往我一直以为,失败的痛楚源于对自己无能的痛恨。而当我真正地体会到时我才明白,高考失败的痛楚来自于你不仅失去了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还要被周围的人的幸福和痛楚二度三度的伤害。这种过程的体验,就像失恋。再多的人来劝解和安慰都是无用的,唯有自己看得开,方可解脱。03而这种解脱,大概是在家宅了一个月后再次出门,遇见高中班主任。他笑着说你终于出门了的时候,我可以淡淡地报之一笑说老师好。于是很想谈谈,那些年高考失败了的我们,是怎样地度过那段时光,怎样地徘徊犹豫过,以及怎样地生活着?犹记得成绩公布时,自己只身在北京。有时命运的奇妙便在于此,现在的我在当年我站着哭的城市,继续自己的生活。而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高考,我会很认真地回答说——当年没有学好,这是我高考闭关思考出的第一件事。以往不明高考每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失误”的人,似乎高考失误是家常便饭。只是当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使用这个词语时,他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在高考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被认定为失误。所谓紧张其实是不够自信和缺乏调节的产物,所谓涂错答题卡和填错地方其实是平时的粗心大意的积累结果,所谓不小心错了简单的题更是根本不能称为失误的能力不够。因为,粗心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能力不够。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借口啊,我们的每一句失误,都是为了应付没人追究的过往。04第二个萦绕我心中很久的问题,是发现身边很多曾经很优秀而高考失败的人,都摆脱不了曾经自己的影子。有的人依然与高中同学保持特别亲密的关系,不太能继续寻找新的朋友;有的人则会在话题中会不经意地一次次提起往事;亦或一直以高中时的眼光来检验和看待自己。直到有天,一句话点醒我:经常回忆过去,大概是现在过的没有以前好。我们以为我们怀念的是那年的数学课上讲过的段子,漫步在校园里你前我后的追逐打闹,林荫小路里我偷偷牵过的谁的手。其实我们怀念的,是不用思考未来的单纯目标,不用计较和费神的人际关系,以及还有腼腆和迂回的感情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学生时代值得全体人的追溯和回忆,因为长大了所有人,没有那时过的快乐和轻松。当年常年学霸第一的邻居家姐姐,因为高考时大姨妈造访却被阻止去洗手间,一下少了几十分。所有人都惋惜,而她却说她认命。去了普普通通的大学,选了与梦想背道而驰的专业,没有按照计划交一个高大帅气的男朋友。上个暑假,再遇到她,她自己早已考研换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明年去英交换。我恍然想起十八岁那年她的一句“认命吧”,原来她一直都没有认命,原来她笃定她不会被再次亏待。不是所有高考后的失败都会被熬成一碗鸡汤,也许它只是简简单一条普通的路。人在年轻时总有许多宏伟的诗和远方,都不愿被现实的凌厉伤害一点点。经年之后,老了的人们发现,原来自己就是这么渺小而普通,即使那些当年完成了自己高考愿望的幸运儿,也只是做了普通人。我们曾以为有了高考,我们就可以一夜之间走上康庄大道,追寻诗和远方,成为游行的英雄。后来发现,高考的成败与否似乎都没有影响我们做一个英雄,或者路边鼓掌的人。曾经高考失败的那些人,都活的很好。想成为英雄的都在坚持,而本身只想好好鼓掌的人,也会满脸幸福。突然想起,当年老师劝我的那句:“我们说的高考特别特别重要,其实是骗你们的。你们都会更好的,你们从来就不是成绩能限定的”。“时间的久远会抬升你们的视野,今天看不开的,总会过去”。不是鸡汤。
看过180+动画那一年我高考:过来人讲述自己的高考记忆_新浪教育_新浪网
那一年我高考:过来人讲述自己的高考记忆
  今天,2014年高考如约而至。
  当又一批年轻人告别青涩的岁月,开启崭新的旅程,总能勾起我们对逝去流年的回望和喟叹。高考是一种经历,经历之后便会明白,每个人对高考的理解各不相同,痛苦,煎熬,期盼,兴奋,紧张……那一刻的心情,那一刻的改变,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埋头苦读纠结不已的身影,别无选择奋力拼搏的一年,只为了静静等待走进考场,迎接未知明天的那一刻。
  如今,岁月流逝了写满字迹的试卷,却没有流逝属于我们的青春的记忆。记者采访了多名不同年代的高考经历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回忆,一起重温那些闪耀着汗水和梦想、笑颜和泪光的日子……
  本报记者 李会嫔
  1963年
  在老师的一路督促下才上了大学
  讲述人:王道君 原汽车制造厂高级工程师
  “我们那个年代能读大学都是被动的偶然的,如果不是老师责任心强,即使考上了也没几个人能读大学。”6月5日,70岁的王道君回忆说。
  王道君出生在保定阜平县的农家,从小学、高小、初中、高中一路读下来,全仗着老师们责任心强。小学毕业升高小时,地里农忙,她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开学一个月了还没去上学,老师专门找到家里,请她回学校上学,她说:“俺不上了。”老师告诉她你学习好不上太可惜了。经过老师做工作,她又回到了学校,照样是上完课急急忙忙回家帮忙干活去。那时候,有的学生十一二岁了才开始上学,所有班里学生参差不齐,年龄差别很大,但都是在上学的同时兼顾劳作。
  一路从初中上到高中,县里唯一的一所高中刚建校三年,1963年学校刚有第三届高考学生,王道君和班里的同学要参加高考了。逢1963年自然灾害,没得吃,学校每个月给9块钱的助学金,助学金用饭票形式发放,平均下来每个人每个月12斤粮食,但也不够这些青春期的同学们吃。从4月份进入高考复习期后,有的同学回家帮忙挣工分去了,有的继续呆在学校,王道君也回家帮忙去了,在家干了两个月的农活,老师找人捎信让她参加高考,说不考太可惜了,还说女孩家挣不来几个公分,不如在学校每个月还能给9块钱的助学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王道君又回到学校。
  那时候与现在考的科目差不多,理科考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每门100分共600分满分。在考试之前,每个人都已经填报过志愿,她第一志愿填的是清华大学,第二志愿填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志愿填的是唐山铁道学院。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分考得高,即使没有报的学校也有可能把学生录走。考完试后回家等消息,洪水成灾隔断了消息,8月份王道君才到学校看榜,老师告诉她考得不错,班里有五六个同学考上当时全国的20多所重点大学,她就是其中之一。但王道君却告诉老师说:“俺不上了,上不起。”老师从拨下来的交通补贴里拿了15块钱给她,就这样她一路在老师的帮助下去上大学了。
  拿着老师给的15元,背着一包馒头,她从保定转北京到唐山上大学,洪水泛滥,交通阻塞,她上大学的路上竟走了2天2夜。火车上全是去上大学的学生,有一个从广州那边到北京上大学的学生已经走了一周还没到北京。
  到大学后没钱买饭光啃馒头,老师了解情况后先给了她一部分助学金,此后每个月17块钱的助学金就成了她的全部生活费用,好在上学不交学费不交住宿费,所有做实验用品甚至游泳衣、溜冰鞋都可以从学校借。到年时部分人们挣工资有收入生活好转,但大学生们普遍都很穷很节俭,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的。有个同学出门,被人问说:“原来你们是大学生啊,还以为你们是要饭的呢!”同学们的鞋都是穿坏了钉掌,为了省钱都自己钉掌,班里有个同学的爸爸是铁匠,给同学们做了一个钉掌的铁架,这个铁架就成了全班全系的钉掌工具。谈起这些的时候王道君眼里的回忆悠远绵长。
  1978年
  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
  讲述人:包玉川原保定市体育局副局长,现保定市体育局调研员
  “我想对现在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说,人跟人差不了多少,只要有目标后坚定不移,付出努力肯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包玉川说。包玉川1977年高考没上榜,1978年高考他终于金榜题名,成为张家口赤城当年考上大学的三位同学之一,也是他所在公社的第一个大学生。
  年近六旬的包玉川1972年上的高中,1974年高中毕业后,包玉川就回到村里教小学,因为教学出色被调去教初中,后又被调去公社教高中。1977年恢复高考后,许多人都不敢考,包玉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了,当时与他一同参加高考的有四个人,其中包括几位教初中的老师和一个电影放映员,没有做任何准备没做任何复习,他们就去考了,结果全军覆没。高考结果出来后他所在的公社书记非常失望地说了一句话“教高中和教初中的老师考不上大学!”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包玉川,他暗下决心要考上大学。当时包玉川已经23岁,这个岁数在村里早该娶妻生子了,家里人都劝他别考了,但他坚持自己的主意。
  1978年8月,他再次备战高考,这次他不是孤军奋战,他所带的班也恰升入高三,这意味着他要与他的学生共同参加高考,这让包玉川压力更大了,万一学生考上了老师考不上该有多惭愧。
  这次他没有再打无准备的仗,他找来了高考大纲,根据高考大纲一点一滴地复习,当时的考试科目是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包玉川压根就没学过历史和地理,他自己教数学也会遇到各种难题,他会拿着难题到县里面找教研人员解题,然后回去再给学生解答。其它科目他根据高考大纲一点点捋过去,每天早晨4点准时起床开始复习功课,当时没有电灯也没有蜡烛,他就点一盏煤油灯。
  在考试之前必须要报志愿,作为老师他首选的志愿就是各类师范学校,于是他报了当时的河北师范学院。当年赤城参加高考的考生有200多人,考上了3个本科生,包玉川说:“当时还张红榜了,我没见到。”
  包玉川生平第一次坐了火车,花了2块钱就从张家口坐车到了北京,又花了3块2角坐车到了石家庄。包玉川到班里后发现同学们之间年龄差距好大,最大的已经36岁,最小的才18岁。包玉川在大学里的花销一笔一笔都记账,四年大学下来他共花了400块。包玉川上大学最大的收获是收获了他的爱情,他和妻子是同班同学。
  包玉川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自从他作为公社里第一位大学生出来以后,他成了公社里学习的榜样,带动了乡亲对大学的认识,此后逐年有大学生考出来。
  1987年
  面对高考拥有一颗平常心
  讲述人:曹九珍 石家庄第一中学英语教师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感觉高考题一直都很正,不走犄角旮旯,所以面对高考,打好基础,拥有一颗平常心,发挥出正常水平,努力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就行了。”曹九珍说。
  曹老师参加高考时还是7月的7、8、9日,记忆中“黑色七月”等之类的词都是用来形容高考月的。她考的文科是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当时曹老师就读的正定中学也是高考考点,所以不用去别的学校考试,考试时感觉就像平时一样,那时候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都没现在这么紧张,考试时家长都在地里农忙,即使考完了回家也不会问一句的。
  考完以后报志愿也简单,那时是估分报志愿,了解大学的途径单一,可能会听老师讲讲听周围的同学介绍介绍,不像现在交通发达网络发达,想了解一个学校可以直奔学校,也可以从网上搜索。那时候同学们报志愿的想法单一,比如有同学想去北京那就报一个北京的大学,想去南方就报个南方城市的大学。因为是估分报志愿,曹九珍给老师的印象是不太努力学习成绩还行,所以老师就建议她报河北师范大学。后来分数下来以后,曹九珍发现自己的分数远远高于师大录取分数。从做学生高考时到现在做老师,曹老师的感觉一直是,高考题都很正,只要把基础知识都掌握了,不用太纠结于某个犄角旮旯的问题。
  1996年
  放松心态,不要“目的颤抖”
  讲述人:陆红纲 石家庄市教育局工作人员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18年了!和现在的高考比起来,似乎远没有现在关注度高。我的高中生活是在李亲顾中学度过的。那是一所农村寄宿中学,当时20多名同学挤在大通铺上,现在已建设得非常漂亮。”陆红纲说,那时候,家长不可能给什么营养餐,学校也没有推出高考菜谱,更没有喝过什么营养品,都和平常一样,几个同学一起围蹲在地上,吃馒头加烩菜。菜基本是水煮,油很少,肉更少了,发现肉丝,几双筷子都会一齐伸过去!
  李亲顾中学不是考点,参加高考,他们需要到县城。从学校出发大约40多里路,从家里出发则有60多里路。学校是组织了集体乘车的,每人需要交5元的车费。为省下这车费,也为了考完试能够直接回家(从学校到家也得30多里路),陆红纲约了同学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赶考,骑行60多里路,还要带着被褥,这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他们借住在考点学校腾出的学生宿舍里,没有空调和电扇,蚊子倒是不少。“在到达考点的夜里,天就开始下雨,一直到考试结束。可能是担心自己爱骑受淋吧,在第一场语文考试时,就出现重大失误。经过反复检查,感觉良好,然而在老师收卷时,却发现有一页试卷的7个小题忘了涂卡,21分就这样丢了。但心理素质还算好吧,之后的考试属于正常,不过从心里已经做好了复习的准备。但幸运的我最终还是被河北经贸大学录取了。”陆红纲回忆说。“现在的考生和家长面对高考都高度紧张,其实,高考是人生成长要经历的一次必然,不管你紧张,还是不紧张,它都那样。就像端水一样,两只胳膊都绷得紧紧的,水碗反而会抖个不停,但若放松了,则会轻巧地完成任务。这就是‘目的颤抖’吧,目的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18年过去了,挺怀念那段紧张的激情岁月,然而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真心地希望现在孩子们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遇到的一切,相信大家的明天一定是美满的!祝广大考生考出理想成绩!”
  2012年
  不放弃,未来就是一片光明
  讲述人:张胜 河北经贸大学在读学生
  时光匆匆,转眼间距离我的高考已经两年了。如今,又到了高考的时刻,也不知那些即将步入高考殿堂的学弟学妹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
  忆当年,高考前,若说我一点不紧张那是骗人的。由于家庭条件较差,我觉得自己高考失利复读会给家里造成负担,而我若是再次参加高考,心理压力会更大,发挥失常的可能也会加大,所以我怀着自己只有一次机会的心情备战高考。
  在高考之前,我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家里没了往日的温馨,悲痛不是没有,但是我的感情转移到父亲身上。每次回家看到父亲苍老的面庞,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我的心微微地抽痛,父亲成了我奋斗的动力。
  在班里,我的学习并不突出,但是我从未灰心过。我与班里的尖子生是好朋友,他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多帮助。一般高考在即,同学们都争分夺秒地学习,而我不懂的地方还不少,我去问他时他也都耐心地为我解惑,我觉得不好意思。学习中遇到困难很正常,有时同一种问题遇到好几次,这样很容易让人感到烦躁,甚至灰心丧气,然而每次想到父亲时,我都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让自己重拾信心,努力学习。
  高考对于广大农村学子来说都算是龙门吧。农村除了空气较为清新外,生活条件、基础设施以及交通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城市,我们都希望自己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拿着文凭,在城市找个轻松又高薪的工作。犹记得,当年自己在高考前也有两天情绪不稳定,但是真正走进考场时我却真的放开了。
  有个老师说根据我的情况,若是我能考个好的二本学校,他可以帮我争取一个助学金,减轻自己家里的负担,因此我的目标最低也是二本。不过,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冲击一本。
  我如愿到了一本线之上,如今身在大学,大学只是一个更高的学习平台,要想改变命运,还需继续努力。慈善企业家给我的助学金解决了我的学费问题,住宿费和生活费我自己在寒暑假做兼职基本可以挣个差不多,现在父亲根本不用为我的花销忧心,我很满足。我的大学转眼就要结束了,我希望利用最后一年多的时间努力考一些证书,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充足准备,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我就可以赡养父母了。这是高考带给我的机会,高考是我生活的一次转机。
  1977年冬天,中断了十年又重新恢复的高考制度,给当时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1979年
  宁愿交白卷也不偷看
  讲述人:老宋 大学教师
  1979年,老宋经历了复读,成为高中班上唯一一个本科生,班里还有考上专科和中专的,都算考中了,算下来超不过10人。当时的考题其实并不太难,一个现在的合格中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考个好成绩,文科不仅要考语文、数学、外语,还要考历史、政治、地理。数学按照总分的30%计入总分,英语成绩做参考,不计入总分。而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也是现在的高考再不会出现的:给出一个很长的故事,阅读完毕后,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主旨,改编主人公的故事。
  老宋在沧州的一个小县城读高中,1979年以复读生的身份参加高考,40多人的班级,年龄还是很悬殊,最小的14岁,最大的28岁,真实年龄还会更大,有的同学家里孩子都上小学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大家一阵兴奋,但同时也有些害怕。老宋没有报考当年的高考。“没想到,1977年的那场高考并不难,一些学习成绩远不如自己的同龄人考进了大学。”次年的老宋不再犹豫,但由于这一年的题目比上一年难多了,老宋差了30多分。
  1979年的高考,考场纪律没有现在森严,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到了时间,监考老师讲了注意事项,就唏哩哗啦考起来了。考了十几分钟,一个男生满头大汗推门而入,说睡觉睡过了,同学们哄笑,“你咋不再多睡会儿”。后来听说,还有考生更甚,迟到时间太长,考点都不让进了,老师劝“都快考完了,你才来,还考个什么劲”,这名同学翻院墙进了考场,做了几十分钟考试就结束了,后来居然还考上大学。即使如此,考场秩序却比现在好很多,座位之间距离很近,“那时候,眼神都好,不用斜眼就能看到旁边同学的试卷,但这是很卑劣的行为,大家情愿交白卷,也不会偷窥别人的答案,考场秩序基本上全靠自我道德约束。”
  考上大学后,老宋的人生轨迹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读书到工作,几十年一直没有离开大学。小学、初中、高中的小伙伴们,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在县城工作,有的当了领导,有的成了民营企业主,老宋的生活相对平稳、安逸,年过半百,没有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不过,看到农村的小伙伴,老宋也羡慕,他们与土地为伴,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新三届”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即77、78、79级大学生,以区别于66级、67级、68级“老三届”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聚集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以平均不足5%的超低录取率(包括本科、专科、中专)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毕业30年后的今天,在政、商、学各领域,他们中很多人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和中坚力量。
  1999年
  赶上扩招第一年
  讲述人:大牛 省直机关公务员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多县城的高三学生只顾埋头苦读,并不太关注新闻。“当时,还是通过班主任知道高校要扩招的消息。”当年的高考生、现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大牛说。
  备考的紧张气氛让班里的同学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考前的一次课间,一些学累了的同学趴在书桌上睡觉,还有一些学生在小声讨论问题。上课铃声还没响起,班主任陈老师就面带笑容地召集同学们提前上课。大牛回忆说:“高中三年,能在老师脸上看到如此轻松的笑容并不容易。”“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再加把劲!”大牛清晰地记得老师站在讲台上激动地跟大家说:“今年高校的招生规模还将扩招 30万人……”不等老师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叫好。大牛说:“班主任带来的消息让同学们特别振奋,尤其对于我这样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来说,扩招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力量和希望。”
  这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牛去锅炉房打热水,锅炉房师傅伸着食指和中指,绘声绘色地演说:“俩都能考上一个,这没考上的得多难受啊”!那时候,还没有本一、本二、本三这一说,就是重点、本科、专科。如果没有扩招,大牛差不多能考专科。
  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世纪末的转折使得更多人感到自己的生命从此有机会伴随这一世纪的转换而升华。大牛说,能赶上那次扩招,自己是幸运的。按照往年的录取比例,以他当时的成绩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由于扩招,他最终考上了河北大学,四年学费四万元,现在看回报率非常高。毕业那年,公务员考试还没流行,文科生大牛运气不错,考上了省直机关单位的公务员,“两次都踩到点上了”。
  “高考很苦闷,很压抑,但是如果你找到一个催促自己奋斗的目标,比如能吃商品粮,比如能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你总能在辛苦之后尝到高考改变命运的甜头。其实高考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左右。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这样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53万,招生增幅达到42%。那段时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扩招带来的弊病日渐显现,大学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难……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2003年
  非典下提前高考
  讲述人:小周
  2003年非典时期的高考经历留下一段不同寻常的记忆。保定望都的小周,高考前两个月如往常一样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时,突如其来的非典扰乱了整个复习节奏。
  2003年4月,距高考还有一个月零十几天的时候,因为SARS的肆虐,学校下令所有的走读生住校,当时她认为只不过是十余天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因此,只是由母亲推着一辆自行车载着铺盖被褥,送她到了学校。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学校西门口有许多走读生的家长在送自己的孩子,有几个女孩子在悄悄抹泪,有的大人也红了眼圈。
  之后,有了类似住校生的饭卡,有了宿舍,有了早自习,有了晨跑,却没有了外边的消息。校园IC卡电话前边永远都要排长队,经常是下了晚自习就跑来排队,一直等到快熄灯,还没有排到,慌慌地跑回宿舍,鞋一脱倒头就睡。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被封闭了,真的是以校为家了,班主任每天都往宿舍跑,挨个检查体温,监督着温度高的学生去医务室,陪着同学们吃难以下咽的一日三餐,跟宿管员一道往宿舍喷药,“背着塑料桶,带着口罩和手套,就像棉花地里打药水差不多”。
  刚住宿的那些日子,小周各种不适应,八人间的宿舍里,晚上有人挑灯夜读、有人打鼾、有人说梦话,第二天,小周就像复读机一样,给大家重复一遍。
  当时,最闹心的一件事情不是SARS,而是严重的睡眠不足。上课时候总有人不停地向老师点头。有一回,自习课上经常有酣睡中的同学被班主任惊醒,班主任训斥一番。没办法,真的没办法。只有喝咖啡,甚至直接吃咖啡粉,以味觉来刺激大脑。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庭都富裕到买咖啡,女生拧自己胳膊大腿,男生洒脱一些,困了就睡。
  最难过的是,每天早晨要围着400米的操场跑3圈,那时候同学们经常逃避跑圈,很多人因此躲到侧楼的厕所里。“从那个厕所的窗户可以望见外边公路上来往的车辆与行人,天气好的话,可以远远地望见我家的楼房。”小周说,因为离北京近,防御措施也特别严密,家长从门口递点东西都非常困难,连个小纸条都不好递进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与父母的沟通就是打了两次电话,真的是靠自己了。“高考那两天,学校租了大车,把我们到外校考试的考生拉到考点,一车学生,三四个老师陪着,考场上,我的位置是第一行第一列,监考老师特别亲切,说轻松些,准能考好,结果我有点超常发挥,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对于高考改变命运,小周感觉不深。如果高考在你的今天,那高考是最重要的;如果高考在你的明天,那努力学习是最重要的;如果高考在你的昨天,那高考就是人生中一朵浪花。
  2003年是建国以来高考情况最为特殊、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一方面,高考日期提前一月。从1979年开始,我国高考就固定在7月7日至9日举行,而7月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月份,部分地区非常炎热,国务院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意见后,从2003年开始,高考调整到6月7日至9日。另一方面,非典病情大肆蔓延,尤其是4、5月份,遇到的困难超乎想像,还好,都过来了。
  2003年6月,高考入考场前必测体温。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考场上是什么感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