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理论可以违背逻辑自我一致性理论吗

当前位置: >>
第八讲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八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形成假说(理论) 形成假说(理论)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观察实验 科学抽象 逻辑方法 非逻辑方法 假说 理论 一、科学假说假说的特征 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假说的建立 假说的检验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只
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的事实被观察到了, 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 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方式了―― 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方式了 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 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察 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 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 粹地构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构成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 粹地构成定律。如果要等待构成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那 末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下来, 末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下来,而定律也就 永远不会出现。 永远不会出现。” 恩格斯在这里对假说的特征、 恩格斯在这里对假说的特征、假说建立的基础和过程等问题 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了假说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形式和方法, 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了假说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形式和方法, 也是科学认识接近科学真理的途径。 也是科学认识接近科学真理的途径。 恩格斯: 恩格斯:不要因为假说的激烈竟争和频繁更 替而看不清科学认识的本质和目标。 替而看不清科学认识的本质和目标。科学认 识离不开假说, 识离不开假说,这并不等于科学认识就是从 假说到假说,永远是猜测, 假说到假说,永远是猜测,永远不能把握自 然规律。 然规律。假说经受住了长期的严格的检验就 逐渐转化为科学定律或理论。 逐渐转化为科学定律或理论。但是认识到此 并末完结, 并末完结,“对各种相互联系作系统了解的 需要, 需要,总是一再迫使我们在最后的终极的真 理的周围造起茂密的假说之林” 理的周围造起茂密的假说之林”。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 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百分之九十九, 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百分之九十九,百 分之九十九点九, 分之九十九点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 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 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列从这 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 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 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 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 出这个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时候, 出这个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 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 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 的学说就被证实了。 的学说就被证实了。” 1、假说及其的特征 、(1)什么是假说? )什么是假说? 根据已知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 根据已知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 尚未被认识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出 的一种猜测性说明 假说是自然科学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 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 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案例:“宇宙大爆炸假说” 案例: 宇宙大爆炸假说”背景理论 事实依据 猜 炸 预 见 氦丰度( ),3k微波背景辐射 氦丰度(25%), 微波背景辐射 ), 测 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粒子物理学 星系的谱线红移 超高密、超高温状态→ 超高密、超高温状态→原始火球爆 (2)假说的一般特征 )科学性: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 科学性: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 理论为前提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运动的相对性 广义相对论 惯性质量= 惯性质量=引力质量 假说与神话、幻想有原则区别 假说与神话、 假定性: 假定性:有一定的猜测性科学创造活动具有跳跃性: 科学创造活动具有跳跃性: 资料不充分→猜测→ 资料不充分→猜测→假定性成分 假说―― 猜谜” 爱氏) ――“ 假说――“猜谜”(爱氏) 假说与理论有原则的区别 假说是科学性与假定性的统一 易变性: 易变性:假说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问题:几种假说同时并存 同一问题: “争论”“争鸣” 争论”“争鸣” ”“争鸣 新假说战胜旧假说 假说的发展 完善的假说取代片面的假说 争论不休, 争论不休,长期并存 2、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 (1)假说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暴露的过程 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材料不完备 假 说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理论→新假说→ 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 科学发展史=假说和理论不断更替的历史 科学发展史 假说和理论不断更替的历史 (2)假说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围绕假说形成研究领域 “错误假说”的作用? 错误假说”的作用? 带来“副产品” 炼金术” 热素说” 带来“副产品”,如“炼金术”、“热素说” (3)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假说的“争鸣”地心说与日心说 燃素说与氧化说 岩石成因的水成说与火成说 生物学上的突变论与进化论 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 (4)重要假说可以引起科学革命 )日心说(1543) 日心说(1543) 万有引力理论() 万有引力理论() 地质渐变论(1830) 地质渐变论(1830) 生物进化论(1859) 生物进化论(1859) 氧化理论(1774) 氧化理论(1774) 量子假说(1900) 量子假说(1900) 相对论() 相对论() 大爆炸宇宙学说(1948) 大爆炸宇宙学说(1948) 板块构造学说(1966) 板块构造学说(1966) (5)重要假说可以形成科学共同体 )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思想、 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思想、旗帜下聚 集、形成团体和学派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假说”――恩格斯 假说”――恩格斯 3、假说的建立 、(1)建立假说的基本条件 ) 理论发展的需要 客观条件 事实材料的一定积累 (2)建立假说的基本步骤 )出现已有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 出现已有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新关系 对新事实、新关系产生的原因作出初步的 对新事实、 假定 使初步的假定发展成为较完整的科学假说 案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案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1910年 1910年,偶然发现非 洲西海岸与南美东海 岸一凸一凹的对应现 海陆固定论” 象。“ 海陆固定论” 无法解释,萌生“ 无法解释,萌生“大 陆漂移” 陆漂移”奇想 1915年 1915年,找到古生物 学证据, 学证据,初步提出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 经过艰苦的实地考察,终于提出三个方面的证据: 经过艰苦的实地考察,终于提出三个方面的证据: 第一, 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 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 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皱褶相吻合 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在 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 赤道地区找到了冰盖 从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学、 从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学、 古气候学、 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多角度进行严密的论证 1916年 发表《海陆起源》 形成较完整的“ 1916年, 发表《海陆起源》,形成较完整的“大 陆漂移假说” 陆漂移假说”: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 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 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 底岩石上漂移。 底岩石上漂移。年 四次到格陵兰岛探险, 年,四次到格陵兰岛探险,以身殉职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3)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解释性原则假说与已知事实的关系: 假说与已知事实的关系:假说要能够解释已知的全部 事实, 事实,不能与已知的事实相矛盾 矛盾 1911,卢瑟福:有核模型 分立光谱, ,卢瑟福:有核模型―――分立光谱,原子稳定性 分立光谱 1913,玻尔:轨道量子化原子模型 ,玻尔: 对应原则假说与已知理论的关系: 假说与已知理论的关系:假说不应与经过检验的科学 理论相矛盾 新假说―→新理论――包含旧理论(特例或极限形式) 包含旧理论( 新假说 →新理论 包含旧理论 特例或极限形式) 低速 相 对 论 ―――→经典力学 → 宏观 量子力学―――→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 →l=l0(1-v2/c2)1/2 hν 可检验性原则 假说必须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 假说必须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判定其真 伪。 假说的可检验性主要是通过从假说中推出新的 预言或预见而表现出来的。 预言或预见而表现出来的。 4、假说的检验 、(1)逻辑分析 )分析假说逻辑上的合理性, 分析假说逻辑上的合理性,目的是对假说进行初步筛选 概念的精确性、明晰性、 概念的精确性、明晰性、简单性 逻辑结构的一致性(自恰性)、 )、完备性 逻辑结构的一致性(自恰性)、完备性 与已知的事实和理论的关系逻辑的合理性逻辑分析只是辅助性的检验方法 (2)实验检验 )指通过观察、 指通过观察、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的验证 演绎 假说 全称) (全称) 推论 || 观察、实验 观察、 特称) (特称)“电磁波与光具有同一性”的验证(赫兹,1888) 电磁波与光具有同一性”的验证(赫兹, ) 电磁波速=光速 电磁波速 光速 电磁波的反射、折射、聚焦、 电磁波的反射、折射、聚焦、偏振 (3)证实与证伪 )假说的验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其一,一个全称判断所演绎出的接受检验的结 其一, 论在数量上是无限的, 论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其中部分结论与观测事实 相符,只是为该假说提供了辩护和支持, 相符,只是为该假说提供了辩护和支持,还不能 说完全证实了这一假说,因而通常成为确证。 说完全证实了这一假说,因而通常成为确证。 其二, 其二,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科学假说是通 过检验蕴涵的方法接受验证的。 过检验蕴涵的方法接受验证的。这是通过证实后 推论)为真从而证实前件(假设) 件(推论)为真从而证实前件(假设)为真的方 在逻辑上,这种方法的保真性是没有保证的。 法。在逻辑上,这种方法的保真性是没有保证的。 其三, 其三,一个假说所演绎出的可被直接检 验的结论,若与观测事实不符, 验的结论,若与观测事实不符,那么在整体 上可以说这个假说已被证伪。 上可以说这个假说已被证伪。这在逻辑上无 疑是正确的。但事实上, 疑是正确的。但事实上,证伪一个假说并不 象逻辑学上否定后件就必然否定前件那样简 单。 科学实践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 科学实践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是可错 1906年考夫曼否定质增效应的实验 的。如1906年考夫曼否定质增效应的实验 (4)判决性实验 )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假说H1和 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假说H1和 H1 H2,并分别推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1 C2, C1和 H2,并分别推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1和C2,而且可 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C1(或 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C1( C1 C2),不符合C2 ),不符合C2( C1), ),则认为这个实验肯定 C2),不符合C2(或C1),则认为这个实验肯定 H1( H2),否定了H2 ),否定了H2( H1), ),该实验就是 了H1(或H2),否定了H2(或H1),该实验就是 关于假说H1 H2之间的判决性实验 H1和 之间的判决性实验。 关于假说H1和H2之间的判决性实验。 19世纪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19世纪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以太假说 世纪迈克尔逊 1919年爱丁顿对日食观测 与牛顿力学的推论相悖, 年爱丁顿对日食观测: 1919年爱丁顿对日食观测:与牛顿力学的推论相悖, 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一致 实验检验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 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 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 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 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论证 所组成的体系。 所组成的体系。 1、科学理论的特征及其结构 、(1)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客观真理性 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a) 建立理论所凭借的事实材料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 的; 理论中的假定性规定已经得到的实践确认; (b) 理论中的假定性规定已经得到的实践确认; (c) 根据理论所作出的预见已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普遍性 科学理论通过揭示某一领域的共同本质而普遍 适用于这个领域, 适用于这个领域,能对这个领域的复杂多样的现象 作出解释,能预言出现在这个领域内的新现象。 作出解释,能预言出现在这个领域内的新现象。 系统性 科学理论是根据自然界的有机联系, 科学理论是根据自然界的有机联系,由它的 知识单元(概念、原理、定律等) 知识单元(概念、原理、定律等)按系统性原则组 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逻辑性 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 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即合乎 逻辑。 逻辑。 科学理论在逻辑上具有无矛盾性和完备性等特点。 科学理论在逻辑上具有无矛盾性和完备性等特点。 (2) 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理论由三个基本的元素组成: 科学理论由三个基本的元素组成: 基本概念 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基本原理或定律 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 基本原理或定律 由原理推出的逻辑结论――具体规律和预见 由原理推出的逻辑结论 具体规律和预见 2、科学理论的评价 、问题: 问题 日心说和地心说的竞争: 世纪支持 日心说和地心说的竞争:16世纪支持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观察事实,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观察事实,比支持地心 说的少,但许多科学家却接受了日心说。 说的少,但许多科学家却接受了日心说。 这是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 θ 关于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1)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 ) 一般而言,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越 一般而言, 越广泛,理论的可接受性也越大。 好、越广泛,理论的可接受性也越大。 (2)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 内部的自恰性 外部的一致性 (3)理论的简单性 ) 科学理论体系应具有最大的简单性,即 科学理论体系应具有最大的简单性, 该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 定律最少。 定律最少。 第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越少, 第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越少,体系 在逻辑上的完备性越容易判定, 在逻辑上的完备性越容易判定,体系内部的无矛盾 性也越容易实现; 性也越容易实现; 第二,反映自然界本质的规律表述的越简单, 第二,反映自然界本质的规律表述的越简单, 也越容易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检验; 也越容易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检验; 第三, 第三,意味着每个概念中包含的经验内容会可 能更多,这样的理论体系才具有应用的广泛性; 能更多,这样的理论体系才具有应用的广泛性; 第四,与科学家追求世界的统一性, 第四,与科学家追求世界的统一性,追求理论 形式的简单、和谐、 形式的简单、和谐、对称以及追求理论的数学美有 关。 (4)理论的预见性 )理论的功能不仅表现为能够解释已知现象, 理论的功能不仅表现为能够解释已知现象, 更重要的是表现为能够预见尚未观察到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表现为能够预见尚未观察到的现象。 一个理论所揭示的规律越深刻、越普遍, 一个理论所揭示的规律越深刻、越普遍,它的 预见性便越强;预见到的现象越多, 预见性便越强;预见到的现象越多,它的实践和理 论意义也越大。 论意义也越大。 例如: 例如:质能关系式是相对论的一个推论 E=mc2―→原子核质量亏损现象―→利用原子能的可 原子核质量亏损现象― 能性科学合理性多种路径的理论缺陷与可能路径
科学合理性多种路径的理论缺陷与可能路径
  对逻辑合理性模式的狂轰滥炸主要来自科学社会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科学合理性多种路径的理论缺陷与可能路径的,欢迎阅读查看。
  承认并探询知识的可靠基础是人类的古老理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大多数思想家都追求确定无疑的知识,他们在自然科学中找到标准的范例。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结论和科学的假定都是不容置疑的,科学成为理性的代名词。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他们给我们描绘的世界图景都是具有坚固基础的探索系统,因而是科学的知识。而那些神秘的算命者、虔诚的占卜者、神经兮兮的牧师和信誓旦旦的宗教预言家,他们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非理性的沼泽之上,没有科学性可言。
  近代以来,科学逐步取得傲视群雄的优越地位,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几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20世纪在西方极为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其实是概括、巩固和宣扬这一观念的哲学宣言。按照科学哲学家石里克的意思,科学合理性是通过理性的逻辑道路自经验得到的,科学命题是有意义的命题。有意义的命题只有两种,一种通过逻辑的分析就知道它的真假,例如&太阳不是非太阳&,&这小孩后天出生&;另一种通过经验的考察就可以得到验证,例如&水往低处流&或&太阳从东方升起&。除此之外的所有命题都没有意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逻辑和经验都拿它没有办法,无法确定它的真假,这样的形而上学命题在科学上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应当把形而上学逐出科学的乐园。这样,合理性就等于&逻辑+经验&,而科学和非科学之间也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但是,很多研究表明,逻辑合理性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困难。看看逻辑主义的大师卡尔纳普的《概率的逻辑基础》一书,你会惊讶地发现,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系统和确证理论面对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确证度是多少?
  归纳逻辑算不出来。如果合理性仅仅由归纳逻辑来判明,那么,我们不得不把广义相对论看成是非理性的。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其他&标准&的科学理论中。因此,我们只好给整个科学都戴上非理性的绿帽子。逻辑合理性的目标是凭借科学的方法保证科学知识是真的、可几的、进步的或高度确证的。但这样的目标就像肥皂泡中看不中用。还是那个卡尔纳普,连他自己都难以相信,他精心炮制的合理测度理论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按照归纳逻辑的合理测度理论,任何全称的科学理论的确证度都是零!就是说,一个理论是否得到确证完全没有区别。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由科学知识是真的、可几的、进步的或高度确证的推出科学知识不是真的、不是可几的、不是进步的,也不是高度确证的。那么,我们也就不能理解科学家常常挂在嘴边的这样一句话:&这个定律已经得到很好的确证。&
  对逻辑合理性模式的狂轰滥炸主要来自科学社会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赫斯、鲁迪威克、坎宁娃、巴恩斯、布劳尔和夏平等抓住科学史中的几个事件,竭力表明在科学决定过程中不合理的或非理性的因素起着明显的作用。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甚至让非理性成为科学家在竞争的科学理论之间进行选择的最后仲裁者。新理论在解释经验事实时,既有所得,也有所失。这一&库恩损失&现象使得以往的累积进步观名声扫地,我们凭什么断言,科学何时进步?科学是否在进步?除此之外,库恩的&范式转换&、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都是投向逻辑合理性阵营的重磅炸弹。
  文化相对主义的轮番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科学的优越地位。科学只不过是一组普通的信念,与其他信念没什么两样。西方人尊重科学,热爱科学,不是因为科学具有合理的基础,而是因为西方人世代生活在一个崇尚科学的文化传统中。包括科学在内的所有信念都是教条和意识形态,在教条和意识形态之间作出选择只能是主观的,非理性的。
  面对文化相对主义的挑战,对科学合理性的阐明似乎有三条可能的道路:一是改良,二是投降,三是创新。改良就是对传统的分析作出微小的改进,继续为科学寻求牢固的直觉基础,从而证明逻辑合理性模式还是有用的。拉卡托斯对波普理论的修改,萨蒙对莱欣巴赫理论的调整,欣蒂卡对卡尔纳普理论的修补,虽然绞尽脑汁,但仍然不能突破传统的困境。投降就是在传统的困境中找一个安乐窝,把威望、权力、年龄、宣传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放置在科学中,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内在主导因素。但是,如果科学史上的一切现象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那么,科学的规范性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规范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如何解释科学家都曾接受过专门的训练?这又是一个悖论:
  从解释一切导出并不能解释一切。看来,改良和投降这两条路都走不通,唯有另辟蹊径,走创新之路。这条道路不是纯逻辑的、纯规范的,也不是纯历史的、纯描述的,它是由逻辑与历史、规范与描述交错编织的一根缆绳。劳丹选择了这条道路。
  1977年,即拉雷&劳丹(LarryLaudan)36岁那年,他的独立专着《进步及其问题》一炮走红。从此,劳丹成为库思和费耶阿本德之后美国最负盛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我最初对于劳丹的科学哲学思想的了解得益于方在庆先生的中译本。传统的合理性优于进步性,对进步的解说依托合理性。传统的进步就在于连续地接受最合理的理论。劳丹颠覆了传统合理性的优越地位,不是用合理性解说进步,而是用进步解说合理性。劳丹的进步就是解决越来越多的经验问题,消化经验反常,并避免概念上的困难,从而使得理论的追求切近实际,无须受真理乌托邦的困扰。劳丹的理论像炎夏的一股清风,给你一份舒适和愉快,它没有逻辑主义那样严格和死板的理性规范,也没有历史主义过分强调历史和非理性的嫌疑,它似乎在走一条不偏不倚的中间道路。可是,这就像大姑娘走钢丝,并不好走,一不小心,不是滑向左边,就是滑向右边。劳丹的走钢丝理论遭到大量的诘难。
  数年之后,劳丹的思想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解决问题不再是科学的唯一目标了,科学只是在理论、方法和目标之间保持动态的协调和平衡。看来,劳丹并不是一个固执的哲学家。
  劳丹之所以从解题模式转向网状模式,是因为他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劳丹的&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受到来自传统阵营的克里普斯和卡勒顿的冲击。克里普斯以退为进,首先承认传统合理性理论的科学史确实错误地排除了&非反驳的反常&,然后表明,传统合理性理论也可以解释或说明&非反驳的反常&,企图剥夺劳丹解题模式对&非反驳反常&的独家解释权。克里普斯也承认,劳丹的概念反常也向传统的合理性理论提出严重的挑战,因为传统的合理性理论没有解释,为什么一个理论不能作出解释或预测相对于不能实现其他目标是更大的缺陷。但是,劳丹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卡勒顿否认&已解决问题&是进步的基本单元,因为理论所描述或解释的可能是问题里的事物状态,而不是问题本身,所以&已解决问题&如何从还没有成为问题的事物状态中分离出来就成问题了。图尔敏对概念进步有过专门的研究,卡勒顿借助图尔敏来批评劳丹,指出对概念进步的探讨不必与问题相联系,这自然对劳丹形成较大的压力。麦克穆林、萨卡、夏佩尔和吉尔等对劳丹放弃传统真理概念的做法十分震惊。麦克穆林严厉指出,解题不能代替真理!科学的根本目标是达到真理,具体目标是解释事实,科学通过具体目标达到根本目标。劳丹对进步的算法十分简单,达不到回避真理的目的。萨卡论证,解题合理性模式必然导致真理观念,没有真理观念,解题模式就没有意义,科学活动将一事无成。我们只能以不变的东西把握变化的东西,所以,合理性论争中有一个根本的问题:何者在变?何者不变?在劳丹眼里,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都在变化,唯有解题的目标不变。但赛格尔却要在变化的科学方法中寻找不变的特征,例如,关注解释的恰当性,坚持检验,赞同归纳支持等。这些特征并不意味着我们承认某一科学方法的唯一性。赛格尔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传统中能够找到不变的东西,还要劳丹的解题做什么呢?解题模式是工具合理性(或手段&目标合理性)的一种形态,而劳丹是属于那种视工具合理性为唯一合法的合理性概念的科学哲学家。为了进一步打击劳丹的解题模式,赛格尔竭力证明,工具合理性不是绝对的基础,它依赖于一个非工具合理性概念。劳丹为其解题模式的大尺度理论辩护的一个根据来自历史主义,即凡更好地符合科学史的合理性理论就是好的合理性理论。加伯证明,新的大尺度理论并不比早期的实证主义更适合科学史,两者对合理性概念而言都同样是狭隘的。加伯试图从元方法论层次上剥夺解题模式对解释科学史的优越性,把解题模式与实证主义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来自传统阵营的冲击不可谓不猛,但是,劳丹泰然处之,该出手时就出手。克里普斯论证传统合理性理论具有解释或说明&非反驳反常&的对策,劳丹表面上认可这种可能性,但却悄悄摧毁了克里普斯的立论基础。克里普斯的两个立论的论题,即一个已知理论为证据提供唯一支持,两个竞争的理论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都不是传统合理性理论的大师波普、亨普尔和内格尔所承认的。对于萨卡的批评,劳丹则从正面予以反击。理论在语义上的真不能保证理论在认知上的真,萨卡混淆了语义问题和认知问题的区别。萨卡的&比较疑难&只能难倒波普和拉卡托斯的进步标准,但难不倒解题标准。因为波普和拉卡托斯的进步标准要求好理论拥有其竞争对手的所有成功,而解题进步标准只要求比对手解决更多的经验问题。劳丹对赛格尔的反击暗含着他在元认识论层次上的重大转变。在批评赛格尔低估了工具合理性的应变能力、看不到认知合理性是一种工具合理性时,劳丹已经在元认识论层次上采取了规范自然主义的立场。规范自然主义既不把方法论规则看成约定的,也不把方法论规则看成自明的,而是把对方法论规则的辩护归结为它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赛格尔把方法论规则看成是先验的,但他提不出理由。劳丹证明,规范自然主义比直觉主义和先验主义提供了更多的东西。因此,当加伯批评劳丹的直觉主义元方法论时,劳丹早就胸有成竹,与加伯一起来分析方法论直觉主义的缺憾了。不过,劳丹还是认为直觉主义比没有元方法论好,只是因为它的威力下降,我们才不得不探寻一条非直觉主义的途径。
  在经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斗之后,劳丹半被动半主动地撤离解题合理性理论的阵地。劳丹明显感到把解题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很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失败,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根据地,构造了网状合理性模型。网状模型针对传统的塔式模型从事实、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不同层次的关系上重新考察科学变化的动力和机制。塔式模型让方法论来仲裁本体论层面上的分歧,让价值论来仲裁方法论层面上的分歧。
  价值论是最高仲裁机关,在价值论层面上的分歧要么不存在,要么存在了也不能解决。劳丹抨击塔式模型不符合科学史,是一厢情愿。因为方法论规则不充分决定理论,认知价值也不充分决定方法论规则,更糟糕的是,让价值论成为最高仲裁机关,它本身内部的分歧和一致的形成就没有合理性可言。因此,劳丹打破了塔式模型中的森严的等级次序,将塔式模型中理论、方法和目标之间的单向说明关系改为双向说明关系,构造了一个三合一的辩护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不能孤立地谈论理论、方法和目标的合理性,谈论其中任何一方的合理性都要看到它与其他两方面的关系。由此,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整体理论变化图景不同,劳丹构造了他的分段渐变的科学变化观。劳丹断言,从地理学上的灾变论到均变论,从光学上的微粒说到波动说,等等,都不是格式塔的整体变化,而是某个或某两个层次上的变化首先发生,再带动其他层次上的变化。在西方科学界和哲学界,流行着一种比相对主义更有影响的哲学流派&&&科学实在论。这一流派要求科学家给出物质世界深层结构的真的或近似真的说明,其代表人物有普特南、牛顿&史密斯、波义德、塞拉斯等。劳丹以网状模型为依托,向实在论发起攻击,成为反实在论大军中的一支劲旅。
  从解题模式到网状模型,劳丹反实在论的立场始终如一,从未动摇。但在两种合理性模式的设计上反映出劳丹的很大变化。在解题模式中,手段与目标合一,目标是唯一的,最高的,不变的;在网状模型中,手段与目标分离,目标是多元的,可变的。劳丹并没有赋予网状模型中的目标以平等的地位,也许出于对解题模式的留恋,他仍然把解题看做最好的目标,但其合法的根据何在?这是一个悬案。网状模型照样受到多方攻击。卢格要寻求比劳丹更彻底的路线,萨普斯批评网状模型对科学实际的说明仍然不太清楚,沃诺指责劳丹为相对主义打开方便之门。劳丹也不手软,抓住比较显眼的沃诺进行反击,论证沃诺的观点缺乏可靠的基础。
  哲学家内部的纷争引狼入室。一些社会学家看到科学合理性问题在哲学内部得不到统一的说明,便企图趁机用社会学占领对合理性的解释领地。他们打着&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旗帜,高呼&社会学转向&的口号,深入到合理性的腹地,要用社会原因夺取对科学信念的第一解释权。强纲领的首领有巴恩斯、布劳尔、玛丽&赫斯等。布劳尔的《知识与社会意向》一书是对强纲领的第一次最集中、最完整、最清楚的表达。强纲领似乎卓有成效,其势头是如此强劲,以至于在哲学内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面对这一态势,劳丹是保持清醒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劳丹不愿跟风,更不愿意放弃他的合理性阵地,在《超越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一书中,他对布劳尔版的强纲领的意义及其预设提出质疑,于是,论战又起。
  &合理性之战&精微而有趣,主人翁劳丹驰骋疆场,南征北战,信念坚定,英勇果敢。这场战争的战火也烧到中国。青年学者马雷教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他不仅点评各个大小战斗和整个战役,也介入其中,他的立场、观点和策略已经基本形成,并浓缩到他构思的协调论之中。在危机四伏的合理性领域,协调论延续了劳丹模式所蕴涵的巨大的生命力,也吸收了各派合理性理论的可取之处。协调论似乎是想用劳丹所走的那种钢丝结合各派合理性理论的有益材料编织一条宽阔的空中走廊。协调论作者试图拉起一支新的队伍,其主干来自劳丹的残部,其成员来自各个方面,其口号是&凡协调的就是合理的&,其行进路线是那条空中走廊,其最终目标是真理。
  协调论注意到,几乎各派合理性理论的主将都欣赏理论作为整体所具有的那些合理性特征(亨普尔称之为&渴望之物&,库恩称之为&好的理由&)。逻辑主义的内部批评家之一亨普尔曾指出,理论系统的比较和鉴定涉及清晰性和精确性、形式的简单性、说明力和预测力、被经验证据证实的程度等特征。奎因认为合理可接受的理论应具备七个优点,即一致性、保守性、温和性、简单性、普遍性、可反驳性和准确性。历史主义学派的开创者库恩也注意到范式的合理选择具有共同的基础,他特别提出,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有效性连同其他类似特征是理论选择的合理标准。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在以往科学哲学的理论设计中,这些整体性特征并没有进入核心,而是处于防御性的边缘地带。马雷察觉到,劳丹的那条由逻辑与历史搓成的缆绳正是因为缺乏这些整体性特征的元素而丧失宽度,所以很容易遭到攻击。
  所以,协调论要将这些元素整合起来,归入&解题&的效力、方式和力度,即协调力的名下。协调论想架设这样的空中走廊,它由三根逻辑与历史搓成的缆绳为主线,即经验协调力、概念协调力和背景协调力,然后在三根主线上平行铺设横木,每根横木与主线的交叉点形成单一的协调力(直接可追求的相对目标)。在经验协调力的主线上,这些交叉点包括一致性、过硬性、简洁性、多样性、明晰性、统一性和精确性等;在概念协调力的主线上,有一致性、过硬性、简洁性、明晰性、统一性、贯通性和深刻性等交叉点;在背景协调力的主线上,有实验、技术、思维、心理和行为等交叉点。每根横木的平行代表每根&横木&的作用和地位都是一样的,无尊卑等级之分。因而,协调论是一个&平权&理论,以往的根本性的&经验&被颠覆,让位于&协调&。背景主线上的每一个交叉点都与另两个主线密切相关,但其独特的作用犹如人之五官,意在为科学理论的合理进化保留与环境交流的机制。
  协调论的理论设计还包含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消除&渴望之物&的歧义或模糊,在&问子&和&解子&的基础上统一定义诸&渴望之物&(或诸&单一协调力&)。理论是由问题和对问题的解答构成的,问子是问题的事物状态,解子是解决问题的要素,使问子成为这些要素的逻辑后承的那些东西。从协调论对经验简洁性、概念明晰性和背景技术性所作的尝试性定义和案例分析来看,这一目标似乎是可能的。果真如此,合理性理论的自洽性和严密性将得到保证,合理性领域的诸多纷争将得以平息。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设计大大提高了对科学理论进行统计学评价的可能性,只要统计问子数或解子数,按照定义就可以计算一理论的单一协调力,进而计算该理论的综合协调力。这样,理论的单一协调力、局部协调力和综合协调力都可以在量化后得到比较。数学化的评估体系可能为科学哲学进入计算机应用准备理论条件。这一前景固然十分诱人,但我怀疑劳丹所遭遇的量化疑难可能仍然是难以攻破的堡垒,因而影响该理论的实际可操作性。
  合理性的路径不止一条,但我隐隐感到协调论指出的这条路径有着深远的前途。协调论处处体现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于太极中爆发力量。协调论的标准是一个三合一标准,倡导合理性、进步和真理的统一。合理性在于协调性,进步是协调力的增长,增强理论的协调力是逼近真理的手段。但是,协调论对真理一词已作出新的诠释,其协调真理观使我们不知道他是实在论者还是反实在论者。也许,他既不是实在论者,也不是反实在论者,他仅仅是协调论者。理论的设想是一回事,理论的构建又是一回事,协调论给我们的不过是一张空中走廊的草图,它是否能够变成现实,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变成现实,这还暂无答案。我不相信合理性问题会有最后的解决,但我相信一种新的思路会改变我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激动中有一份清醒,于景仰中存留怀疑。
  [1]R&Karnap.LogicalFoundationsofProbabilit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2.
  [2]L&劳丹.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刍议[M].方在庆,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3]H&Krips.Someproblemsfor&ProgressanditsProb-lems&[J].PhilosophyofScience,1-616.
  [4]L&R&Carleton.Problems,Methodology,andOutlawScience[J].PhilosophyofSocialScience,3-151.
  [5]E&Mcmullin.Laudan'sProgressandItsProblems[J].PhilosophyofScience,3-644.
  [6]H&Sarkar.Truth,Problem-solvingandMethodology[J].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1981,PartA12(1):61-73.
  [7]H&Siegel.Laudan'sNormativeNaturalism[J].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5-313.
  [8]D&Carber.LearningFromthePast:ReflectionsontheRoleofHistoryinthePhilosophyofScience[J].Synthese,-114.
  [9]L&Laudan.NormativeNaturalism[J].PhilosophyofScience,-59.
  [10]L&劳丹.科学与价值[M].殷正坤,张丽萍,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11]布劳尔.知识与社会意向[M].艾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12]L&Laudan.BeyondPositivismandRelativism[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6.
  [13]马雷.冲突与协调&&&科学合理性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科学合理性多种路径的理论缺陷与可能路径相关推荐
[科学合理性多种路径的理论缺陷与可能路径]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37938" data-title="科学合理性多种路径的理论缺陷与可能路径"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致性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