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泉州万达写字楼特色小吃写感想

泉州十大风味小吃
经营者:鲤城东街钟楼肉粽店
如果不是为了表达老百姓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重,就不会有粽子的出现;如果没有乾隆微服巡访泉州的美丽传说,现在泉州的粽子就可能只是一团糯米,而不是包夹着各种丰盛配料的肉粽。泉州的肉粽闻名于海内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又以东街钟楼肉粽最受大众认可。该店的老板蓝先生表示,东街钟楼肉粽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博采众家之长,并应民众饮食需求不断改良,使肉粽兼具古朴及现代的风味。如何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肉粽?首先是原料选择。该店挑选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糯米,配料选用农家猪肉、大虾仁、香菇、卤蛋、莲子混合而成,就连棕叶,也必须经过高汤烹煮。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时间都必须十分准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开棕叶,金黄的多角形粽子透着光泽,一股自然清香扑鼻而来,使人顿时食欲大增。将它蘸上花生酱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随热气弥漫满口,让人回味无穷。东街钟楼肉粽店从一家只有一张桌子的小店,发展到目前拥有12家分店的连锁店。蓝老板说,肉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精品化和多样化,该店今后将致力于产品档次的提升,并着手开发香豆粽、黑米粽等新品种。
经营者:贻庆美食楼卤鸭应该算是流行最为广泛的小吃品种了。全国各地的卤鸭风味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代表泉州特色的要数洪濑卤鸭,而贻庆美食楼,又是洪濑卤鸭制作企业中的佼佼者。从1983年算起,贻庆经营卤料生意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并带动了南安洪濑卤料产业的兴起。其制作的&贻庆鸡爪&曾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中华名小吃&和&泉州名小吃&的称号。在此基础上,贻庆推出了具有特殊风味的卤鸭,同样获得了各方食客的认可,并在今年的美食节上荣获&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该店的林老板介绍说,贻庆卤鸭成功的秘诀,在于原料选择、卤料配方及烹饪技艺上。贻庆卤鸭精选3斤左右的嫩鸭,脱毛去除内脏以后,放入卤汤中烹煮,并随后加入用独特配方制成的卤料包,再进行长时间的熬煮。由于经过了脱水、脱脂,成品卤鸭一般只有1斤左右,色泽金黄透红、光亮;淋上配料,润滑多汁,卤香四溢;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骨,食用后口齿留香。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贻庆卤鸭现已成为旅游探亲、佐酒的佳品。这几年,贻庆的卤料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泉州各地都进行了布点,而且还在市区和洪濑分别成立了&贻庆美食楼&,往综合性美食连锁企业的方向发展。
经营者:水门国仔美食店&想不到利用猪血也能烹出如此美食。&许多第一次光顾水门国仔美食店的顾客在品尝了猪血汤以后都不禁发出赞叹,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猪血吃起来应该是干涩、无味的,谁料到该店猪血汤里的猪血块竟然富有弹性,且香润可口。本次获得&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的&猪血汤&出自于水门国仔美食店,这是一家拥有三家分店的&中华老字号&。回忆起创业初期,谢老板笑着说,当时就凭着一辆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叫卖。后来,他四处向人求教,研究独特配方,在经营面线糊的基础上推出具有特殊风味的猪血汤,获得了巨大成功。猪血汤怎么做才会香嫩?谢老板的秘诀就在其做法上:以大骨熬汤,并加入特殊香料,用大勺子将已经融成块的生猪血放入汤中,并随时注意火候的掌握。他表示,猪血汤做得好的话,汤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猪血块光滑且富有弹性,仔细观察还可看到上面的丝丝纹理,这体现了火候上面的功夫。配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调味,一碗猪血汤就算做好了。端上桌来,香味扑鼻,沁人心脾;送之入口,其味爽口,回味悠远。谢老板说,猪血汤具有良好的补血功能,食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一定去特别的缘分
月底过任务,还差43万!求大哥帮助
端午节安康,没睡的宝宝们
嗓子坏了没法说话求过任务
无聊播一会
不好意思,迟到了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泉州西街特色小吃美食盘点
西街是泉州古老的街巷,早在宋朝,它便一直作为象征着泉州繁华的街市存在着。如今的西街已经成为了吃喝玩乐的集散地,小吃美食都是泉州地道的特色。说是美食,其实只是泉州人认为再平常不过的古早风味;还有一些,是当下最流行的小吃。
Via 杯子格格
说西街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的确名副其实!泉州著名的古刹都零散地分布在附近。六七百米长的街道,一头是钟楼,另一头是开元寺。&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连接两头的,便是西街。
白天的西街是喧闹的,临街的店铺早早的就开张了。街道的两侧都是带着连廊的骑楼,上面住人,下面开店,老式的木制连排门板到现在还在使用。有些骑楼上面已经不再住人了,可下面的店铺依旧热闹。
成排的店铺却并不让云儿觉得有多重的商业气息,街上电动车自行车夹杂穿梭,反倒增添了不少市井味道。
Via 梦想带我去旅行
西街的美食,算得上平民至极。有的店铺甚至已经开了大半个世纪了,淳朴的阿姨,憨厚的阿伯,来帮衬的孩子们,对于老店的传承,体现在点点滴滴。
老记面线糊
地址:西街17号(近中山北路)
走到西街和中山街交界处,就看到了这家面线糊店。平时来这里吃早餐的人就特别多,是地道的老味道。别看小小的一碗面线糊,却充满了泉州人浓浓的乡情味。
柜台里摆满了大肠,卤蛋,醋肉,猪肝,蘑菇&&各种丰富的配料都可以随意挑选加到面线糊里。
云儿点了醋肉和大肠的经典搭配,加了份油条。面线糊而不烂,醋肉是满满的古早风味,大肠也煮得很入味,只是对云儿来说有点过于劲道了些~把油条浸饱面线糊里再吃,真的太饱足!
面线糊:大肠加醋肉 13.5元/碗
油条:1.5元/份
地址: 西街(近开元寺和泉州影剧院)
沿着西街往里走,就看到了这家润饼店。云儿去的时候,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了,《舌尖上的中国》曾在此拍摄过,因此有不少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
这家老店从老板的爷爷辈便开始经营,已经有100多年了。排队的老爷爷说,他从还是个小孩就排队到现在,都做爷爷了,还得来这儿排队。
看着面团在老板手中熟练地玩转,薄薄的面皮迅速地被摊在了锅上,若不是经过常年的积累,定无法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现做现吃的润饼个头小小的,萝卜馅和芋头馅可以随意选择。也有不少人只打包润饼皮带走,回家自己加上馅料,便是泉州人眼中不可多得的美味。
现做润饼:人均10元
地址:西街中段
走到西街中段,云儿偶然发现了一家卖泉港浮@的小摊,就在巷口处。卖浮@的阿姨是泉港人,每天早上10点卖到晚上7点。
▲初恋的味道,好可爱~
只见阿姨一手握着五瓣花朵型的炸具,一手娴熟的用地瓜粉浆包住海蛎和鲜瘦肉,然后放进油锅。
下了油锅,浮@很快就成形了。忘记吩咐阿姨炸完以后多沥沥油,云儿觉得还是有些许油腻,但并没影响到浮@的美味。
浮@ 2.5/个
地址:西街影剧院旁
除了那些泉州传统的古早味,西街还不乏一些新鲜元素。脆皮玉米、臭豆腐&&还有蛋挞~这家店已经开了好几年了,不少来这买蛋挞的都是回头客。
云儿运气不错,来的时候蛋挞才刚刚出炉!小小一个,热乎乎的,几口就能吃完,味道还是不错的,大概也用心地融合了泉州人的口味。芝士蛋糕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吃起来口感绵密,甜度也适中~
蛋挞 2元/个;芝士蛋糕2.5元/个
火丸章鱼小丸子
地址:鲤中街道西街67
还没走到跟前,云儿就看到店门前挤满了人。老板娘正忙碌地给客人们打包,不少人在店门口就吃了起来。
一盒章鱼小丸子是4个装,有木鱼花、海草、海苔、肉松四种口味可以选择,区别就在于最后在上面撒的料不同。加好酱料的小丸子,外焦里嫩,鱿鱼特别大块!也许是因为烤的时间不够长,云儿觉得内陷还是偏软了些。
木鱼花章鱼小丸子 7元/4个
正逢元宵节前夕,西街上凡是卖食物的店里,都有元宵圆的影子,还有一些临时被启用的空置店面,也加入到卖元宵圆的队伍中。怪不得西街素来有&元宵圆一条街&的称号!
逛着逛着夜色渐渐四合,夜晚的西街虽不及白天热闹,却是另外一番独特的风景。一条街吃下来,云儿感觉腰上的游泳圈又宽了一点点QAQ,还有好多来不及一一品尝,只能留着下回了~
大胃王可挑战:
地址:西街20号影剧院旁
人均:20元
营业时间:19:00-03:00
西街田螺王
地址:西街514号(近三远花园)
人均:15元
营业时间:17:00-凌晨01:30
地址:西街钟楼北一栋17号(影剧院旁)
营业时间:10:00-22:00
地址:西街1-5号(甜丫丫正对面)
人均:25元
营业时间:11:00-23:00
康庄满煎糕店
地址:西街裴巷14号
价格:普通版12元/片,升级版16元/片
营业时间:6:00~12:00
西街升文老字号扁食店
地址:西街419号(近升文小学)
人均:10元
附近交通:
乘坐2路、2路夜班、41路、201路、208路至&城西路北段&站下即可。建议:步行或是小电动出行
今天的西街之行就到这里啦。
下回云儿会带着大家去哪呢?
是不是有点小期待~
不妨在下方留言,
说说你最爱的街坊美食
说不定,就有人请你吃了呢?
数据统计中!!
下一篇:没有了
与本文的相关文章推荐当前位置:
& 吃转泉州
日&&贝太厨房
如果你听说过闽南,那么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泉州。那里有记忆中的美味小吃,有令人称羡的闲适生活,有热火朝天的餐厅排档,那里是一个我们不了解的美食汇聚地。让我们跟随三位“泉州人”来吃转泉州,尝一尝泉州小吃,品一品泉州土菜。
活在记忆中的泉州
向华,北京长大的泉州人,平日以教书和写作为生,对童年的泉州念念不忘。曾经认为过年的意义就是可以回到泉州,如今却觉得泉州也渐行渐远。
泉州自古就是非常著名的港口。和福建的其他地方不同,这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宋代开始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非常大,特别繁华。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在此交汇,培养出这里人们宽容和随意的性格。这一点从小小的泉州分布了各种宗教的庙堂和遗迹就可以看出,妈祖、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摩尼教等等各种信仰在这个小城里和平共处。泉州的方言是闽南话,让泉州人最为自豪的是,闽南话由于保留了唐代之前中原地区的发音,一直是专家们特别研究的对象;而且小小泉州的方言后来成为全台湾岛主要使用的语言,对此泉州人也很骄傲。泉州人原本就好面子,在向华的记忆中,叔叔伯伯们在吃茶、斗茶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攀比和夸耀,每每这样的时候,大家都喜滋滋地围观,轻松惬意,乐在其中。
地道的泉州菜不喜加糖,特别看重的就是海味的利用和卤汤的应用。在向华的记忆里,泉州普通人家不常吃整条的鱼,从鱼虾中拆出来的肉才是最美。各种鱼糕、鱼丸是日常美味,海米蛏子干则是打汤底的必备。那时候在泉州,家里要做咸饭,每个小孩都会为之雀跃,因为咸饭是如此地隆重。大人们不嫌繁琐按部就班地进行烹制,孩子们咽着口水翘首以待,嗅着每一道工序散发出的香气,终于吃到了,真是大快朵颐!仅是参与整个过程就会感觉幸福得一塌糊涂,在容易满足的童年,美味是多么重要啊!后来制作咸饭的工具从大柴锅变成了电饭锅,向华却觉得味道不如从前了。从泉州老家捎来的干面线和肉燕皮是北京家中的至宝。煮面线糊的时候,父亲会在把面线放入打好的海味汤底之后再放上薄薄的两片姜,然后加入炒好的卤味、香菇、海味和炸好的花生米。向华不知道地道的泉州做法是否必须放上姜片,但那薄姜片和父亲仿佛就是带来一切家乡美味的使者。
活在记忆中的泉州
你可能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泉州万达写字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