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所谓多幸运爱你这件事情或厄运,每件事情有因必有果。这句话什么意思?

同佛陀谈心——教你做人的真理
第47节:二、顺境逆境自在快乐(7)
48、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认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认命才能够再造新命。
&&&&有一句哲学名言:"对生命不了解的人,生命对他就是一种惩罚。"因为不了解生命,很多人每天都过很痛苦的日子,每天都在折磨自己。
&&&&了解生命的人,在改变不了环境时,知道改变自己;在改变不了事实时,知道改变自己的态度。当你在痛苦之中动弹不得时,当一个抉择对你来说难于上青天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联想到一个古老的名词——认命。
&&&&认命是一种在无奈情景下的心态,好不好?有人认为,认命是一种消极的心态;佛家认为,认命不是消极,认命是比抗命还来得积极。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认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认命才能够再造新命。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上面有这样一句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有时它带给我们可怕的灾难,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老师,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老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惋惜声,老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这是一堂很成功的素质教育课,学生们通过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幸运与不幸相连,所以能否把苦难转化成幸福,关键在于人们能否从中受益。
&&&&威廉·詹姆士曾说:"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件不可改变的事情。我像个笨蛋,不断地做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认命就会活得很快乐,不要抱怨,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有其因,必有其果,没有冤枉的事情。希望大家了解真实的生命,而不要去抱怨。我们每个人迟早要学会这个道理,接受并配合不可改变的事实。
&&&&"事必如此,别无选择",这并不是容易的课程。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英王乔治五世在白金汉宫的图书室就挂着这句话:"请教导我不要凭空妄想,或作无谓的怨叹。"哲学家叔本华曾表达过相同的想法:"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程。"
&&&&新英格兰的妇女运动名人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这句话是:"我接受整个宇宙。"是的,你我也最好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如果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作家威廉·伯利梭曾写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以你的所得做投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从损失中获利。这才需要智慧,也显示出人的上智下愚。"伯利梭写这段话时,他已在一次火车意外中丧失了一条腿。
&&&&认命,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的境界。认命也许是一辈子,也许只是一辈子的某个过程。认命,意味着向内看,认识到了事物的相对性与局限性。任何事物,至某种程度或状态,都会进入极致或绝境,确实已无法改观或使其变化。至此,需要调整方向,另辟蹊径,而不是一味继续无效地撞墙。
&&&&认命不是屈从,不是消极,是理性的积极状态。认命的暗喻是寻找新的方向。同时,认命是竭尽全力、尝尽甘苦后的自我宽容。人的精神,需要通过自我宽容得到解脱。否则,易陷入偏执的自我折磨状态。自我宽容之后,才会寻找新的方向。
&&&&死不认命,会倍添人生之苦,会逼迫自己陷入绝境。心灵处于绝地却无力自拔,会毁了一切。理解认命,才能从容面对挫折,才会积极抗争,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49、命运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你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是最公平的审判官。当我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时,应看看上天为我们开启了哪另一扇门。
&&&&人活在世上,各有不同命运。人们常常感叹造化弄人,命运难以捉摸。唐人张九龄感遇诗中有两句:"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一代贤相,运筹帷幄,才高八斗,但也命运多舛,生此感慨。后人读此,心中不由一声叹息。
&&&&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不断发问:"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命运不济的人,常常感慨命运不公正。即使是命运不算太坏的人,也会发出如此的感慨:有人富,有人穷;有人强,有人弱;有人精,有人笨;有人顺,有人背;有人喜,有人愁……人生是有差异的,这差异就显出不平等,不公平。
&&&&其实细想想,命运如平衡的天平,不偏不倚,总的来说是公平的,左边失重,必在右边添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例如视觉障碍,必以听觉和触觉的敏感弥补之。你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是最公平的审判官。当我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时,应看看上天为我们开启了哪另一扇门。
&&&&在《庞城末日》一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让人难忘——意大利古城庞贝有一位卖花女叫倪娣雅,她虽双目失明,但并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把自己关在家里,而是像常人一样靠劳动自食其力。不久,维斯维沙大火山爆发,庞贝城面临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被笼罩在浓烟和尘埃中,暗无天日,漆黑一片。惊慌失措的居民跌来碰去寻找出路,却无法找到。但倪娣雅本来看不见,这些年又走街串巷在城里卖花,她的不幸这时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找到了生路,而且她还救了许多人。因为她可以不用眼睛安全如常行走,她的残疾已成为她的财富。上帝真的很公平,命运在向倪娣雅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她开启另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而已,这个侧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
&&&&有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这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比喻。蚌因身体上嵌入粒沙,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到了伤口复合,旧伤处就出现一颗晶莹的珍珠。哪粒珍珠不是由痛苦孕育而成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
&&&&失聪的南非游泳选手帕金,在悉尼奥运会男子200米蛙泳中,令人惊奇地摘下一面银牌。游泳选手都是在鸣枪后跃入泳池,但是耳聋的帕金是如何判断跳水时间的呢原来,大会允许帕金的教练希尔在起跳台附近执一个闪光装置,枪响时希尔同时按动按钮,帕金看到了装置上的红灯亮起旋即起跳。
喜好游泳的帕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南非游泳教练希尔相中的。优异的天赋加上苦练,帕金迅速在南非泳坛崭露头角。对于帕金来说,失聪并非全然坏事,因为他可以不受比赛现场的噪音干扰,专注于自己眼前的水道。残障不是借口,挫折不是难阻,失聪者可以获得选美小姐,也可以夺得奥运奖牌,残障者甚至可以当总统。美国的罗斯福患上"腿部麻痹症"后走进白宫成为美国总统。日本的乙武洋匡四肢残障,却是一个知名作家;瑞典的玛莲娜没有双手,甚至两脚一长一短,却成为举世闻名的歌手;台湾有一全盲生不但考上重点女中,而且还高分获选全校模范生。
&&&&电影《侏罗纪公园》对白中有一句名言:"生命会找到出路。"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到一条活路,失明者耳朵特别敏锐,失聪者眼睛特别锐利,上帝让人在某一方面缺乏,必在另一方面补强。身体残障不可怕,心灵的残障才令人不堪,失去积极和热情,如同断手断脚,让自己寸步难移。
&&&&命运的公与不公是相对的,相辅相成。顺境的时候,是你的幸运;逆境的时候,是公正的命运。不要抱怨,也不要希冀别人为你去做什么,一切要靠自己。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50、永远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因为他成就你。
&&&&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狱。"人是不自由的,烦恼常常来自他人,总是觉得别人跟自己过不去。当周遭的环境对你不利时,表明你已经身陷逆境了。身在逆境,我们该怎么办?
&&&&诅咒别人吗?每天都生活在怨恨之中的人,一定是不快乐的。如果你看不透,只是一再地怨天忧人,那么,逆境对你来说真的是个天大的灾难!逆境需要你去改变,抱怨、埋怨、诅咒都是无用的!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因为他成就你。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要比西岸的每分钟快13米。而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性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
&&&&于是,他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东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西岸的10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么一群天敌。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敌人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当敌人强到足以威胁到你的生命的时候。
&&&&真正促使你成功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苦难折磨人,使人痛苦,但苦难又能磨炼人。荀慧生学徒时师傅要求严厉,经常责骂甚至毒打他。但他却打下了浓厚的戏剧功底,以后终于成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也非常感激师傅过去对他的严格训练。
&&&&一个年轻人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从幼年起,他就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母亲望子成龙,用多年的积蓄为他买了一架钢琴。"玩"着琴,年轻人挖掘着潜力,慢慢积聚着自己的音乐资本。高中毕业后,年轻人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到餐厅当服务员。他被老板骂过,克扣过薪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人被台湾乐坛知名人士吴宗宪"相中",进入他的公司做音乐制片助理。其间,他不停地写歌,结果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有的甚至当面扔进纸篓。
&&&&年轻人没有泄气,继续创作,终于感动了吴宗宪,他答应找歌手唱他的歌。但是,许多歌手都不愿意唱他的歌,觉得他写的歌稀奇古怪。年轻人仍然一如既往,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创作。有一天,吴宗宪给了年轻人一个机会:10天,写50首歌,然后挑选10首,自己唱,出专辑。年轻人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绞尽脑汁,拼命写歌。终于,他的第一张专辑问世,立即轰动歌坛。紧接着的第二张专辑《范特西》又风靡流行音乐界。
这个年轻人就是周杰伦,当前两岸三地最受欢迎的歌手。(呵呵)
作家冰心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雨雪!顺境,人之所求,却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苦难的逆境,使庸者变得卑琐乖戾,但却使强者变得坚韧而崇高。
&&&&有磨难才会有痛苦,才会使人思索。一个人只有痛苦地思索,才会顿悟人生的真谛,才会明智练达。而只有明智的人,人生才会卓越,才会不同凡响。这就是逆境,一种造就强者的人生境遇。我们要感谢逆境!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人。
51、幸运中有烦恼,厄运中有希望&&&&
作者:李煜觉
&&&&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
这个世界,快乐与痛苦总是交织在一起。人们总是活在顺逆悲欢之中,痛并快乐着。生命是一种循环的过程,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的情况经常发生。正如思想家培根所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弗雷德获知有一小块毫无价值的土地要卖,这块土地没有多大面积,而且在市区的一个垃圾场旁边,于是他出价75美元把它买了下来。买下这块地之后,弗雷德每天在垃圾里翻来翻去。他找到各式各样有利用价值的东西,然后他很快地把这些东西卖给收购废旧物品的商人。接着,弗雷德买了一块更大的土地,然后又把它卖掉,赚了一笔钱。弗雷德用这笔钱,盖了几栋分成两个住宅的大楼。不久,一场地震发生了,弗雷德的大楼坍塌,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况。
&&&&还有一个画家尤利乌斯,花2马克买了一张彩票,并真的中了彩,赚了50万马克。尤利乌斯买了一幢别墅并对它进行了一番装饰。他很有品位,买了很多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灯。尤利乌斯很满足地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享受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很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他习惯性地把烟蒂往地上一扔,然后就出去了。燃着的香烟静静躺在华丽的阿富汗地毯上……一个小时后,别墅变成了火的海洋被完全烧毁了。
&&&&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没有永久的幸运,也没有永久的不幸。幸运的人,要谨慎意外的灾难;那些接二连三地遇到倒霉事件、哀叹自己"倒霉透顶"的人,一定要相信:迟早一天我会转运。
&&&&从前,一个年轻人跟亲戚合伙做棉花生意。他们第一次外出购货,就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暴雨,数千斤棉花被沤在库房里霉烂,损失惨重。当他黯然返回家乡后不久,父亲经营的饭铺意外遭遇大火被烧成了一堆瓦砾。从此,他的家境一贫如洗,他的父母则因为悲伤过度先后病故。
&&&&年轻人失望了,啥事都不再去想,啥事也都不想去做,只靠亲戚和一些好心邻居的接济勉强度日。终于有一天,年轻人厌倦了这个世界,便独自来到河边跳河自杀,路人看见后把他救了上来。路人问他为何寻死,年轻人就将自己的不幸命运告诉了路人。那人便劝他到湛山寺去拜谒惠明禅师,求他指点迷津。年轻人心怀一线希望,到湛山寺去拜见惠明禅师,又将自己的不幸对惠明禅师倾诉了一遍,然后问道:"命数可以逃避吗"惠明禅师微捻苍髯,笑着说:"命,是由你自己做成的。你做了善事,命就好了;你做了恶事,命就不好了。那你此前做过恶事吗"年轻人摇了摇头。惠明禅师仍笑着说:"那么,从现在开始,就重修你的命运吧。"
&&&&年轻人悟出了惠明禅师的禅意,重新振作起来,操起父亲生前的生意。他先是在街市上摆了一个小吃摊,生意一点一点做大。后来,他就成了"三盛楼"的首任掌柜。
&&&&这就是"三盛楼"的传奇故事。
&&&&有时候,厄运甚至就是一种幸运,一种难得的契机,因为它逼你不得不选择走另一条路,而当你一旦踏上一条新路,成功可能就在向你招手了。
&&&&幸运和厄运是可以转化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幸运和厄运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挫折,使厄运和不幸转化为成功和胜利,变成人生的一种财富。
三、忍恕之后就是精进
&&&&52、不能忍也要忍
&&&&六度万行,忍为第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当年,季氏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孔子知道后愤怒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向提倡忍让和与人为善的夫子,一下子忍不住了,愤怒了。
中国是一个容忍的国度,很多事情,容忍一下就过去了。不过,容忍也要看什么事情,什么人。对于不该容忍的人,容忍就是一种纵容,纵容的后果比不容忍的后果更为严重;对于不该容忍的事,容忍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摧残,而且痛苦更大,甚至是终身的。
&&&&容忍需要理智,更需要肚量。一位老和尚曾经开导含怨受屈15年、眼露凶光的男人说:"世上没有不能忍之事,只有不想忍之事。"佛说:六度万行,忍为第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佛告诉我们要容忍、宽容、柔和,用容忍解决生活中的人际矛盾。
&&&&佛陀过去修菩萨行作忍辱仙人时,当时有个国王叫歌利王。带着妃子们去打猎。中午,他在帐篷里休息,他的妃子们到山上玩,看见一座小庙里有个青年僧人在打坐。他们就上前向佛陀顶礼,并提出很多问题。佛陀就给她们讲法,教化她们。
&&&&国王醒后问妃子在哪里,听说正在和一个年轻和尚交谈,心想:这和尚肯定有坏心,便提起宝剑来到小庙,看到妃子们跪着把佛陀围在中间,顿时火冒三丈,冲上去一刀把佛陀的膀子砍掉。当时佛陀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成佛,首先度你。这是何等的气量!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应当以佛陀为榜样。当我们遇到别人给我们难堪、过不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佛被砍了膀子,都要先度砍膀子的人,我们仅仅被给了点难堪又算得了什么?你这样一想,你的心量一下就扩大了,什么事就都能包容下去了。
&&&&社会上讲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是扩大胸量,而是把嗔恨心深深地埋藏在内心,等待机会到来时再伺机报仇。历史上认为著名的越王勾践是很能忍辱的,其实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忍辱是一种冤冤相报,无法了结的,和佛法的忍辱完全是相反的两回事。
容忍是人群间的第一个原则。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需要容忍。俗语云:忍得一之气,免得百日之灾。仅有把这种痛苦的感觉和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的忍耐是不够的,还须佐以不计较和不追究的宽容。忍耐往往意味着随时化解委屈和不愉快,不让郁闷存在心中。这样,才真正体现出容忍作用的重要来。
&&&&对长辈容忍则孝。父母、长辈出现过失,必须容忍。婉言规劝而始终充满诚意。因此,容忍而悦,乃侍奉父母、尊敬长辈的一个传心口诀,是为孝。
&&&&夫妻间容忍则和。人的一生,漫漫几十年,能携手共同走完人生旅程的只能是夫妻,为此,夫妻间的缘分应特别珍惜。夫妻整日相处,不可能没有矛盾。自己多容忍一点,何必要争个高低呢?不争便没有吵,不吵便是和,家和万事兴。
&&&&对朋友容忍则善。和朋友、同事、上下级相交,容忍就是只取他的长处,不计较他的短处。如果遇上刚强、耿直的人,需要原谅他的几多粗暴;遇到才智超群的人,需要宽容他的几分狂妄;遇到忠厚老实的人,需要体谅他的某些呆板。凡事多容忍,善莫大焉。能容忍别人,别人自然会容忍你。
&&&&佛教人容忍,坏的要容忍,不起嗔恨;好的也要容忍,莫生贪着。你能够作到容忍,你就可以自主,得自在。
53、用冷静浇灭心头火
&&&&恼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控制住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
理智,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
  发怒在大多情况下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冲突,闯下很多不近情理的滔天大祸。恼
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控制住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有一个头脑简单、爱生气发怒的二愣子,常常听到别人家的狗叫就跺脚跺上半天。他也知道
自己脾气不好,可就是改不了,经常为自己脑袋少根筋烦恼不已。有人跟他开玩笑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干吗不用些钱去买智慧呢城东安国寺有个聪明的一休和尚,你可以花钱
从他那儿买些智慧啊。"
  二愣子还当了真,连夜跑去找一休师父说:"只要你能教我如何克制自己的怒气,变得聪明
,我就愿意花钱买你的智慧。"一休笑呵呵地回答:"很简单啊,我教给你十个字,’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这样子就可以了。"
  二愣子没想到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啊。多少钱一个字"
  "我的智慧很贵,每个字要十两银子!"一休回答。
  "你这不是宰人吗"二愣子忍不住狠狠骂了一休一通,气冲冲地赶回家里,发现自己的老婆正跟另外一个人并头睡在一起!"好啊,这个贱人竟然趁我不在勾引野男人,还睡到我的家里!"怒火中烧的他转身操起把菜刀,就想冲进去砍了这对"奸夫淫妇"。这时候他猛然
想起一休教他的十个字,就强忍着怒火,开始在心里数数。刚数到八的时候,那个"奸夫"
突然醒了过来,看着二愣子拿把菜刀站在自己面前,吓了一跳说:"儿啊,你拿着菜刀来这里做什么!"原来,二愣子的母亲看儿子迟迟不归,特地过来陪媳妇聊天。两人等得困了,
就睡在一起。二愣子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亏有这些买来的智慧,不然就杀了我老娘
了!"此时,这个二愣子觉得花一百两银子买来这些智慧简直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愤怒始于愚蠢,终于懊悔。与人辩论时要心平气和,因为狂怒会使谬误铸成大错,会使真理
变成粗鲁。虽然满腔怒火,却能随机应变,引而不发;虽然受人挑衅,却能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能够做到这样,你就是强者,是精神世界的英雄。
  苏东坡被贬官到瓜州,时间久了,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成为至交,两人经常在一起参禅
悟道。苏东坡本是聪慧之人,他自己也感觉对于禅已经领悟得差不多了,就提笔洒墨,写了
一首禅理诗,派人送到江对面的佛印禅师那儿印证。那首诗是这么写的:"稽首天中天,毫
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指每个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
、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因为它们能影响人的情绪,故形容为风。这首诗的大体意
思是说:我苏东坡已经参禅悟道,人间的毁誉荣辱早已不放在心上了。佛印禅师看了之后皱
了皱眉头,觉得苏东坡还没有彻底领悟,有必要再对他进一步点拨,就顺手在诗后面批了两
个字返还给他。苏东坡满以为自己的这首禅理诗会受到禅师的赞叹,一看气了个半死,原来
上面写的评语竟然是"放屁"!苏东坡气愤得难以忍耐,连夜乘船过江去找佛印算账。"怎
么说我们也算是至交,就算我写的诗不入你的法眼,你也不用这么侮辱我啊!"苏东坡气愤
地问道。佛印禅师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反问道:"好一个’八风吹不动’!怎么这会儿就
’一屁打过江’了呢"此时,苏东坡惭愧不已,连忙向佛印道歉,从此修心养性,虚心求
道,留下了不少新颖、生动、形象、深刻的禅理诗,并在世间广为传诵。凡是爱发脾气的人,无明火很重,没有涵养的功夫。怎样才能没有无明火就是要修忍,绝对不要发脾气,这是最主要的关键,不发脾气就有智慧。当你想发怒的时候要尽量克制自己,平静处理问题,
用冷静把火浇灭。我们不能以愤怒对抗愤怒,即使受到公然侮辱,脸色变得苍白,咬紧颤抖
的嘴唇,也要尽力安详作答。这是一种力量,自我控制的力量,既能战胜自己,更能战胜别人。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4、憎恨一个人和原谅一个人哪个更伟大?
  罗雪娟在雅典劈波斩浪,靠实力夺得了中国游泳8年来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赛后,她说出了
一句经典的话:"感谢所有关心我、喜欢我和憎恨我的人。"
  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原谅一个人是很难,只要愿意,你就可以做到。
宽容者无敌!憎恨是自己受折磨,当你憎恨一个人的时候,你自己的心是在隐隐作痛的。而 你所憎恨的那个人,却是无动于衷的。
  憎恨一个人,你的目的是希望因为你的憎恨,而使对方遭遇不幸。而在对方遭到不幸之前,
往往你都是不幸的。你所憎恨的那个人,遂了你的愿,陷入万分不幸与痛苦之中。而你在庆贺你的憎恨奏效之后,还有什么呢?不管还有什么,有一样是没有的,那就是快乐。
  曼德拉因为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
岛上长达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罗本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
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干活采石灰。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
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有3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为总统,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沉静了下来。
  牢狱岁月给了曼德拉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如果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一颗不能承受伤害的心灵是脆弱而难以生存的,一颗不能谅解伤害并宽容异己的心灵是狂暴而可怕的,因为仇恨不仅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宽容不仅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必要的德性
,也是一种非此不可的生存智慧。只有学会宽容,才有足够的心力承担生活的重负。
  我们每个人,如果都按活到80岁来算,刨去了年幼无知的光阴,没有梦的睡眠时间,其实,我们实实在在究竟有多少时间可以享受人生呢?很少,很少,既然这样少,又何苦将它划分给憎恨呢?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在憎恨上。
  佛陀教人修无缘大慈,目的是去除我们的憎恨,因为憎恨是一种最不好的意念,它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增一阿含经》中讲:"当人生气时,他会变得丑陋,他的内心苦楚。憎恨遮蔽他的思想,所以他分不清是非。生气的人不能理解他人的劝解,因为他的思想被憎恨遮蔽,就像盲人一样。"经中常讲,一念憎恨起,百万障门开。修无缘大慈是一种最好的去除
憎恨的方式,是憎恨的最好的解毒药。
  宽容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即使受到伤害,也要学会爱人。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决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55、留一条生路让人走
不要置人于死地,要留一条生路让人走。
  在生死对抗中,一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和平年代,这种思想已经渗透到竞争中,更有甚者,彼此无深仇大恨,由于个人的私利或小摩擦,一方竟然痛下杀手。人心之恶,真是令人生畏。
  人们常形容人的狠毒如狼子野心,其实,狼虽为兽类,还不如人类狠毒。狼常常为争夺食物而斗争,失败的一方把自己最薄弱的部位暴露给对方,表示认输,而胜利者也绝不置对方于死地,它只要得到"战利品"也就结束了战斗。我们稍加注意也可发现,两只狗打架,失败者常常是弯下颈部认输,或逃之夭夭,争斗自然也不再继续。
  雄招潮蟹在争夺洞穴时,以单一的大螯与对方较量,虽然螯有足够的力量将对手的腹部钳碎
,但至今未发现这种情况,某些寄居蟹在斗殴时相互扭打,如一方或双方突然落在沙地上, 攻击的活动会立即停止。
  在慈悲方面,我们有时还不如禽兽。一个人出手狠毒,把他人往死里整,不是因为仇恨,就是因为利益。我们从商场上可以感受到杀气腾腾的"战斗"氛围。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视竞争对手为敌人,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之势。
  格兰仕与美的曾经就小家电收购一事大打口水战,引起一段同城恩怨。不光是格兰仕与美的之间互相视为仇敌,同在顺德的万家乐和万和之间也常常兵戈相见。青岛的海尔和海信之间
,合肥的美菱和荣事达之间,都发生过类似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恶性竞争。
  同城相争只是一个极端的表现,实际上,更多的现象是在同一行业内,大家都杀气腾腾,
有的不仅要除掉主要竞争对手,还要消灭一切对手,一统天下。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价格大战,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家为了争霸而起。当年的长虹举起价格屠刀,大杀四方,随后创维、
TCL、康佳等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一时间烽烟四起,最后,大家都无钱可赚,彩电行业成为夕阳行业。
  智者总是谋求最大的胜利--共存共赢。在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可
以达到共赢的。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最后造就一个恢弘的产业。商场犹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而商场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当年诸葛亮巧布空城计谋,早被司马懿识破。他不捉诸葛亮,有他自己的深谋远虑。捉杀诸葛亮则蜀国破,蜀国破而他这个谋臣也就亡。很简单,他刚刚被莫须有的罪名罢黜过,回去过段时间,曹睿随便找个理由,他也就没了。
  所以他感到诸葛亮和他是一根绳上拴的蚂蚱,他必须留下诸葛亮,这样曹睿就不得不依赖他
,可以这么说,他的死活就在诸葛亮的命运上,诸葛亮死了,他也就活不久了,何况他还有下一代。
于是他与诸葛亮心有灵犀地合演一场"空城计"。事实证明,司马懿这么做是正确的,成就了他未来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给人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生路。佛说:救人一命,胜过七级浮屠。然而
,放人一条生路,又何尝不是胜过七级浮屠呢?所以,不要置人于死地,要留一条生路让人
走。人,不可把事做绝,要留后路,要存善念,要积善德,这样终究要得福报。
56、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人,总是生活在原谅与被原谅之中。原谅一个人是自己的意识,而被原谅的人作为被动的一方就会很痛苦。所以,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人世纷争,无非恩怨。因恩生爱,因怨生恨,导致人际关系的巩固或破裂。在日常生活中,
因一些具体问题处理不当而结怨的情况时常发生。如果不及时解决,轻则产生隔阂,影响团结,重则关系破裂,闹到势不两立、两败俱伤的地步。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如果冤冤相报,恩怨之争就没有穷期了。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到用正直之心报答怨恨是难能可贵的事,需要有理智,有
涵养,有宽宏博大的胸怀。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必然是以怨报怨,睚眦必报了。
  齐桓公重用管仲,可算是以直报怨的范例。齐襄公死后,两个异母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
别从鲁国和莒国回齐国争夺王位。管仲是辅佐公子纠的。在回齐国途中曾箭射公子小白,为公子纠剪除竞争对手。但公子小白并没有死,抢先回到齐国都城临淄夺取了王位。他就是历
史上著名的齐桓公。
  结果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送回齐国。齐桓公本来对管仲有刻骨之恨,想杀死他,后来齐桓
公听了鲍叔牙的劝告,不但没有杀管仲,还亲自出城迎接,任命他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这和他不记一箭之仇,重用有治国之才的管仲是分不 开的。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念旧恶,着眼于全局和未来,就可以化怨为恩,对事业产生积
极的作用。
  释怨不外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别人有怨于我,不可不忘,也就是说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必思报复而后快。二是我有怨于别人,要及时做好疏通化解工作,不能任其发展,使
怨恨越积极深。疏通化解工作不外交流思想,消除误会;如果自己确有缺点错误,要主动检查,承担责任。此外,在结怨双方寻找共同点,求同存异,也是很重要的。
  金兰生在《格言联璧》中说:"两惠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先把旧怨放在一边,
双方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建立新的友谊,这样旧怨也就自然消除了 。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采取相反的态度。只记住旧的怨恨,忘记新的共同要求和利益;只记住别人的过失,忘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结果怨恨越积越深,导致关系破裂,两败俱伤
。这是很不明智的态度。
  原谅他人是一种豁达,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被原谅是一种解脱,有一种如释重负后的轻松。原谅他人需要一颗宽容的心,乞求他人的原谅需要一定的勇气。
  我们的一生,总会遇到许许多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假如我们总想以怨报怨,那么冤冤相报何时了智慧的人早就忠告:"爱你的仇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自己一心都在思考如何报复,自己不仅没有生活的好心情,而且没有任何事业的追求。
  布袋和尚有一诗偈:"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
他。"以德报怨需要很高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难做到,我们可以努力靠近。
  有慈悲的人一定会以心平气和的关怀心包容他人,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就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你会很痛苦。所以,你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
,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学会了原谅别人时,你也就为自己的心敞开了一扇门。
57、万事忍为高&&&&作者:李煜觉&&
  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我实在是受够了!""我真不知还能忍受多久。"经常有人这样发泄说。很多人受够了母亲的唠叨,受够了父亲的关怀,受够了妻子的任性,受够了丈夫的暴虐,受够了老板的役使
,受够了他人的脸色……
  于是决定不能再忍了,于是头脑发昏了,于是做出了行动,于是后悔了。不忍的结果是冲动的惩罚。
  我们要像参禅一样修炼自己,克制自己。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忍得一时之气,
免得百日之忧。
  古代有一刘翁,在城里开了一家典当铺。有一年年底,他忽然听到门外有一片喧闹声,便整整衣服到外面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门外有位穷邻居正和自己的伙计拉拉扯扯,纠缠不
清。站柜台的伙计愤愤不平地对刘翁说:"这个人将衣物押了钱,却空手来取,我不给他,他就破口大骂。您说,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门外那位穷邻居仍然是气势汹汹,不仅不肯离开,反而坐在当铺门口。刘翁见此情景,从容地对那个穷邻居说:"我明白你的意图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争得这样面红耳赤吗"于是他命令伙计找出那位邻居的典
当物,加起来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刘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御寒不能少。"又指着外
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急用,还是先留在这里,等你有钱再来取。"那位
穷邻居拿到两件衣服,不好意思再闹下去,只好离开了。谁知,当天夜里,这个穷汉竟然死
在别人的家里。原来,穷汉和别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负债过多,不想活了。想到死后妻儿
将无依无靠,于是就先服了毒药故意寻衅闹事。他知道刘翁家富有,想敲诈一笔安家费,结果刘翁以圆融的手法化解了。于是他就转移到了另外一户人家。最后,这户人家只有自认
倒霉,出面为他发落丧葬事宜,并赔了一笔"道义赔偿金" 。事后有人问刘翁,难道是事先知情才这么容忍他。刘翁回答说:"凡是无理挑衅的人
,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能忍耐,那么灾祸就会立刻来了。"刘翁并不是先知,而是他懂得为自己和他人留后路,所以得到了好的回报。因为他懂得不去刺激一个偏激到几近疯狂
的人,所以他最后得以保全自己。
  有一首诗曰:"心火头上一把刀,用心吞气横扫劫。刀锋缺口平息祸,海阔天空理不斜。"
诗意是:如果心火旺盛,头上就会隐悬一把刀;若能用心慎思,在锋芒面前忍气吞声,就能
免除劫难。刀锋到时犹如缺口般不能伤人,自然就会平息诸般祸端;退一步海阔天空,真理 于心,不会觉得有所失落。
  居里夫人的丈夫去世后,别有用心的人捏造了居里夫人很多的谣言。起初她非常愤怒,后来冷静一想:假如自己奋起反击,正好中了奸人的诡计,而且会影响自己生活的心情,更会
影响自己追求事业的决心。于是她对这些谣言置之不理,而是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
  当她再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一些当时中伤她的人都纷纷向她道歉。居里夫人只是淡淡地一笑:"都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她心中庆幸,多亏当时装糊涂,否则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昔日周成王告诫君臣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理智
,是一种提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是一种"宰相肚里撑得船,将军额头跑得马"的大度。一生
谦受益,万事忍为高。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忍性。
58、骄傲的人会被自己的傲慢毁灭&&
作者:李煜觉&&
  人必须把心中的贡高和我相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发展圆融的人际关系。
  成败自有因缘。古今庸人,败于"惰"字;古今才人,败于"傲"字。佛陀常常警惕弟子,
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有一次,年轻的佛陀住在舍卫城郊的吉那林精舍,可撒拉国的巴谢那迪国王听到这个消息之
后,首次前往拜访佛陀。国王看到佛陀年纪并不大,就漫不经心地说:"老师,听说你已经 得到最高的悟境,这是不是真的"
  佛陀回答:"是的。如果世界上有人达到最高的悟境,那个人便是我。"国王听了,愈加轻视:"不过,像你这样拥有很多弟子并受人尊敬的沙门,婆罗门的人不计其数。但是,他们始终不敢说自己已经达到最高的悟境。何况,你的年纪还轻,出家也不久。"
  佛陀29岁出家,35岁悟道,当时的年纪还没过40岁,故而国王怀有轻视之心。佛陀却轻轻一笑:"国王,请不要以年纪轻来轻视别人。世界上有四种事情是不可小看的:第一,不要以太子年轻而轻视他;第二,不要以为蛇小而小看它;第三,不要以为火小而忽视它;第
四,不要以为比丘年纪小而蔑视他。"
  国王听了这些话,深感佩服,于是皈依佛陀。
  人必须把心中的贡高和我相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发展圆融的人际关系。谦虚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做到谦,遇事就通达,就有好的结果,如果骄傲起来,必会招来祸害。
  杨修就因恃才傲物,不遵军纪,乱说军事机密而掉了脑袋。祢衡年纪轻轻,不仅不服人,还公然擂鼓大骂曹操,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气之下,摆平了祢衡。关羽败走麦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觉得陆逊年轻胆小,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最终
导致败亡。
  大发明家爱迪生,虽然拥有"发明大王"的美称,但在晚年却因越来越严重的骄傲情绪,让他的声望大打折扣,也为"英雄迟暮,骄则自误"作了绝好的写照。在晚年,他被无数的成
就和人们的奉承所陶醉,竟然无知地、固执地坚持用直流的方式输电,而坚决反对用交流的方式输电,从而成为一生的败笔。如果他能够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明白"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的道理,就不会被别人所贬损。
  证严法师开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是言语动作或待人接物,都要很谨慎,就像在学走路的人,一个脚步都不可踏错,方向也不能有一点偏差,因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一座深山里,有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庭一般。其中有只猴子特别精明,
什么事都想带头当领导,但是,其他猴子却都离它远远的。这只猴子常认为,"我比你们聪明,为什么大家都排斥我?好吧!没有你们,我也生活得很好。"它依然故我,非常骄傲。
  猎人来到山上,远远地看到了猴群,于是走向前去。所有的猴子都吓得一哄而散,赶紧躲起来,只有那只精明的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逗弄猎人,卖弄它的聪明。猎人张开弓箭向它射去,但射了好几箭都射不着。
  其实,猎人原本无意射杀猴子,谁知猴子却调皮地一直捉弄他;猎人被气得怒火中烧,于是指示同行的一群猎人说:"来,我们同时把箭射过去!"尽管那只猴子非常精明,仍逃不过众人同时射出的箭,结果身中好几支箭死了。
  在生活中若能群居和睦,就能相安无事;假如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自以为优秀或孤芳自赏─
─认为"我很聪明能干,别人都是愚昧无知",这样的人生是很痛苦的啊!
  张狂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骄傲的人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尚书》中说:"满招损,
谦受益,时乃天道。"纵观古今中外,大凡人生惨败者多数都是狂妄之辈。骄傲只会讨别人
的厌恶,四面树敌,导致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没有人与其合作共事,于是走入了绝境。
  待人处事,必定要声色柔和,不可夸耀自己的才华或骄傲自大。人不能离开群众而独居,能得到人人的欢喜赞叹,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天天照顾好自己的
一念"心"。
59、人言我好坏,不生喜怒心&&
作者:李煜觉&&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
  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人都是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而不愿听自己的坏话。被人言
语相激会生怒气,一番甜美蜜话则很舒服。在佛家看来,就是有我相,有分别心,难免烦恼 缠身。
  《金刚经》上说:"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教人要有一种无我的态度,
意识中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想长寿这个念头,这样就没有烦恼生成。
  人的真正境界要自己修出来,一个修行人要想成就的话,应该时常保持沉着、冷静,不要为一点小事或一句话,就忍不住了。在生活里,苦乐、利衰、毁誉、称讥,这八种风随时随刻都会吹过来。尤其是称讥,说你一句好,你就大为欢喜,听到讥笑、讽刺你的话,你就忍不住了,就要生气了,发火了,乃至既不是讥笑,也不是讽刺,批评你一句,就激动了,好心提醒你一句,眼睛就两样了,出现了冒火的眼光,意思就是你管到我头上来了。若是这样
的话,这个修行也太没有功夫了,进佛门也白进了。如能入定,即能见空中一切境界。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对于这种作风,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
  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用心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士
就对宴桌上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它的善美。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说着便将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脱下,要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
  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女士答道:"哦,随便你要多少。"月船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要求画了一幅画,画毕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何想法?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他的师父生前发愿建寺一座,但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要完成其志愿。
  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像月船禅师,以自己的艺术素养,求取净财救人救世,他的画不能以一般画来论,应该称为禅画了。因为他不是贪财,他是舍财,可是世间人有多少人能懂得这种禅心呢?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古人云:"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世界上的是是非非,全凭自己去慎思辨别,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思维决定自己走的路;社会上必然有人赞扬,也会有人毁谤讥骂。对此,自己要泰然处之,任人评论。
  听到别人说我坏话要能够不生气,尽管坏话说得很厉害,也不过是像拿火去烧空中,虚空中无物可烧,而火却是终归要熄灭的。人的烦恼,都是从心上造出来的,我的心不动,那么烦恼还会从何处生出来呢?
60、生命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
作者:李煜觉&&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
  天下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活着,这对古人今人大概都不例外。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如何活着则是一种态度。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
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
  快乐和痛苦,都是一种选择。在佛教看来,人的痛苦都是自造的。痛苦是人最不希望得到的,也是人必须品尝的,痛苦大多是人们自酿自斟自饮。不知道人的一生为什么能够为最后的
幻灭积聚如此多的情感,随着生命无法承受之轻无声无息地飘向远方。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生活就是选择,即使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也可以快乐地生活。你快不快乐,全由自己做主。
  法喜充满是学佛人至高的享受,就好像人有什么喜事特别高兴的样子。只不过世间的欢喜是虚假的,是人的妄心支配的,而法喜是清静的,是人的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实的佛性显现。这种感觉充满你的整个内心,让你获得智慧之光的遍照。
  金牛和尚常常亲自做饭侍奉众僧。到开饭的时候,他就抬着饭桶来到当堂,跳着舞,呵呵大笑,叫道:"菩萨子,吃饭来!"金牛和尚快乐无忧,不把做饭送饭当作苦差,手足舞之,
呵呵大笑,视众僧为"菩萨子",真正是一位彻底摆脱了烦恼的觉者。
  人生最难得的是快乐,而笑能消散人们的烦闷,让人得到安慰的乐境。绝思绝虑,任心自在
,无忧无愁,坦坦荡荡,坐卧随缘,就是佛的妙用。诸佛菩萨的能量充实广大,永远不衰不竭,
都是从欢喜心生的。我们世间人讲欢喜,哪个人能比得上佛菩萨那种欢喜
  佛家说:"心魔即魔,心佛即佛。"具有魔的心灵你就将成为魔,拥有佛的心灵你就会成为佛。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心灵决定的,是由你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的。
  快乐是一种心境,快乐是一种觉悟。很多人感到苦恼,是因为没有明彻快乐的真谛。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一个年轻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法师寻求解脱之法。法师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年轻人照法师说的去做了,法师便到道路的另一头儿等他。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走到了头,法师问他有什么感觉。年轻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法师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当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我们生活的篓子里,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年轻人问:"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法师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
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年轻人不语。
  法师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国家主席,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注定都要背着一个篓子,在你拥有欢乐的时候,你也一定要背负沉重。那就请你不要怨天尤人,既然不愿割舍,那就把沉重变成生活给你的财富,轻松地度过每一天。
  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选择痛苦,也可以选择快乐。如果你哭,你真的会伤心起来,好像你的一切都是一场悲剧。总怀抱怨之心,何处不是阴云淫雨,烦恼不尽?以感恩之心来
感受生活之美,就会快乐不已。
61、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作者:李煜觉&&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如今,厌世的情绪正在现代人之间传染。很多人感到了人生的虚空,感到活着没有什么意义
,感到活着就是一种最艰巨的任务。有的人郁郁寡欢,活得很累很苦;有的人已经提前结束 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本非草芥,缘何轻易厌世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随心,不如意,但这些不足以改变我们
对幸福的体验。人生里有太多需要去追寻的东西,不断更新自己的目标就不会迷失啊。
  佛教徒反对自杀,自杀有无量罪。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任意动自杀之心,若动念自杀,马上
求哀忏 悔,令自杀之心念得以消除,使心清净。
  生命是一种态度,不是谁都明白活着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意义有很多种,轻如鸿毛者比比
皆是,重于泰山者却需要太多的责任与厚度。珍惜生命的人,明白自强不息中的云淡风清;
抛弃生活的人,在荼毒自己的生命。无论怎样,走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才有可能迈向我
们生活的彼岸、生命的皈依、心的重新定位与选择。
  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都再也
没离开它。永远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仍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
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 《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
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又有一次,他和朋友去乡间别墅,上坡
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这位引力大师当即被地球引力掀倒在了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一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可以说是活泼好动的,虽然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
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
里,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
时,他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
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可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了起来。
  在一次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
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
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了太多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顿时 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
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
的敬意。在常人看来,命运之神对霍金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
能动。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维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
满足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
  与霍金相比,我们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金钱有金钱,要手脚有手脚,可生活给他一点磨难
,他就开始怨天尤人了。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与他失之交臂。活着一天,就是有
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如果我们时时能用
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
62、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
作者:李煜觉&&
  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净众生污染的心;
  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治病即是良药。
  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
  紧张忙碌的生活,使得很多人的脸上久已不见了笑容。每个人都会承受着或大或小的压力,
可天下释解压力的灵丹妙药恰恰就在于常有一颗欢喜心。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一位老妇人每天会到到寺里烧香,而且总是哭哭啼啼的。寺里的住持看久了,觉得很奇怪,
便问这位老妇人:"你为什么每天总是哭个不休呢"
  老妇人回答道:"我哭是因为我的那两个女儿,我的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雨伞的。"老太太边说边用衣袖擦眼泪。
  "这不是很好吗"住持微笑着说道。
  "你说得倒轻巧啊!天晴了,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愁不愁人"老太太刚说完,住持同情地
  "下雨了,谁来买大女儿的鞋愁不愁人"老太太继续说道,住持又是点点头。
  "愁死我了!愁死我了呀!"老太太竟至拍膝捶胸了。
  "你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呢"等老太太哭累了,住持平静地告诉她,"天晴了,大女儿的鞋
店生意就红火;下雨了,小女儿的雨伞就有了销路。这不是很好吗"
  经过住持的这一番点拨,老太太破涕为笑:"瞧我这个死脑筋,怎么没有想到呢还是你高明啊!"
  从此,老太太来回住在两人女儿家,天晴也笑,天雨也笑,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对于一个悲观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张合适他的凳子;对于一个快乐的人来说,即使天空下着雨,他的心空也是明媚的。
  证严法师开示:"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净众生污染的心;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治
病即是良药。欢喜心即是一帖良药。"常用一颗欢喜心看问题,你会变得更轻松、更积极。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那些快乐的人或成功的人,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用乐观的心态
处理问题。
  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
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账单,老太太发现比原来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
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
态度使得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老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它的牵引。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不同,因而对同样的事物就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如果你无法改变人生,你可以去改变人生观;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你可以去改变心境。
  我们要时时刻刻都起欢喜心,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以欢喜心接受一切境界。若能时时培养欢喜心,放大心胸容纳一切,自然就会生起清凉喜悦心,也就不需要忍得那么苦!
  佛偈:"蜗牛角内争何事,火石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喜,不开口笑是痴人。"为了成
就功德,要用我们的智慧来发光,忙碌就有意义,忙,忙,忙,忙得好快乐,累,累,累, 累得很欢喜。
6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作者:李煜觉&&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如果把一个面包圈放在你面前,你会先看到面包还是先看到里面的圈呢?
  乐观的人注意的是整个面包,而悲观的人注意的是面包圈中间的那个洞。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情绪,就像变幻的天气。当你觉得悲观失望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处在一片阴霾之中;但如果你选择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你的生命中就会一直充满阳光。
  苏格拉底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非常不便,但他一天
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你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
、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苏格拉底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那人又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苏格拉底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乐乐的。那人揶揄地问:"苏格拉底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你活得快不快乐,重要的是你是否欣赏自己,肯定自己。欣赏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异,或晴空万里或乌云密布,全在于你个人的选择!
  一个人前往韩国庆州的石窟寺观佛。他站在佛像前看了许久,既没有感到佛的慈悲之像,也没有庄严肃穆之感。
  正在他苦想原因之时,寺中的住持走近对他说:"施主,你应当跪在佛像正前方的位置,才能得到他的精神。这不是让你膜拜,而是佛像的雕塑者是站在求神者的位置设想之后才建的
。当你跪着看的时候,佛的下垂的眼睑会让你觉得是俯视的慈晖。"那个人照此做了,果然如住持所说。艺术品的欣赏要站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或距离才可以获得十足的神韵,那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更应如此吗欣赏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异,或晴空万里或乌云密布,全在于你个人的选择!只有站好位置,选取最佳的角度,你才会发现美丽的所在!每一个人都是别人无法取代的绝对存在,有自己的特殊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喜欢自己,善待自己,这样才会快乐,才会有成绩。
「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精进是我们的本分,修福修慧是我们的目标:慈悲就是福,能打开我们的心,在人群中无烦恼、时时欢喜快乐,就是智慧。请大家受用智慧而度化众生,时时多用心啊!
64、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作者:李煜觉&&
  佛说:随缘自在。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
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人因为执著的东西太多,所以得到的烦恼也更多。不能抛舍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也许一生,
也许来世,也许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还是参不透其中的奥妙,还是很执著。
  佛说:随缘自在。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我们生在人世间,必须得学会接受现实,虽然有时候现实很残酷
。我们要学会随缘一世,这样才能活得自在。
  唐高宗时,大臣卢承庆专门负责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被考核人中有一名粮草督运官,一次在运粮途中突遇暴风,粮食几乎全被吹光了。卢承庆便给这个运粮官以"监运损粮考中下"
的鉴定。谁知这位运粮官神态怡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脚步轻盈地出了官府。卢承庆见此认为这位运粮官有雅量,马上将他召回,随后将评语改为"非力所能及考中中"。可是,这位运粮官仍然不喜不愧,也不感恩致谢。这位运粮官真正能做到"随遇而安"。
  金庸《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替徒孙张无忌疗伤时念到的"九阳真经"上有这样几句经文: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正所谓"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做人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许多人都有这种愿望:有生之年,顺顺利利地度过每一天。可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它常会猝不及防地给我们一击,把我们伤得好深、好痛,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环境,学会随遇而安,化解一切不幸和痛苦。
  世事难料,人生变幻。也许你苦心经营的事业会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毁于一旦;也许你正精心安排着你的前程,精心设计着你未来美好蓝图,一场大病却彻底重写了你的人生;也许你本来就体质虚弱,你想实现壮志雄心,却是力不从心;也许你激情满怀,可惜理性不足,盲目投资,你不仅惨败,不经意间还花去你十年青春……这一切都让你彻底感觉人生的无奈。这个关键的时刻,你更需要有"随遇而安"的健康、坚强的心态。
  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被一只狂怒的野兽追赶。旅行者为了逃生,跳到一口无水的井中,然面
,他看见井底有一条龙,张着血盆大口想吞噬他。这个不幸的人不敢爬出井口,否则会被狂怒的野兽吃掉;他也不敢跳入井底,否则会被巨龙吞噬。他抓住井缝里生长出来的野灌木枝条,死死不放。他的手越来越无力,他感到不久就会向危险投降,那危险正在井口和井底两头等着他。他仍然死死地抓住灌木。忽然,两只老鼠绕着他抓住的灌木主枝画了一个均匀的圆圈,然后开始啃噬。灌木随时都会断裂震掉,他随时也会落入龙的巨口。旅行者目睹着这一切,深知必死无疑,而在他死死抓住灌木的时候,却看见灌木的树叶上挂着几滴蜜汁,他便把舌头伸过去,舔舐着那或许是他最后的快乐。
  旅行者都已经马上要死了,还敢去舔舐蜜汁,我们尚有众多的选择和后路,为什么不能把事情往好处想,逐步地适应呢!
  人之于世本来就渺小脆弱,可还是经常自我膨胀,缺乏清醒的自我定位,这往往是造就太多遗憾的根源,于是挫败在所难免。面对失败挫折你得学会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对挫败者的一剂良药,是人生的另一种坦荡,是一种成熟后的胸怀。
  随缘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个意境,又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从更深的层次看,随缘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或者说,随缘是一种随着形势发展而行事的观念,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是一种美满人生乐观的心态。
  《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我们生在人世间,要学会随缘一世,一世随缘
。这样才能活得自在。
65、随缘是尽人事听天命&&
作者:李煜觉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佛说:"一切随缘。"随缘是一种解脱、无著与智慧的表现。我们最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善观因缘而随机诱导的智慧。
  随缘看起来不着痕迹,也没有任何勉强;胸有成竹,却不死执既定的计划;有所努力与坚持,可是又丝毫没有患得患失的不安。事成了,只是淡淡的欣慰,而没有过激的兴奋与成事后的傲慢;事不成,也只有坦然的接受,而没有难堪的懊恼追悔。
  总之,在谋事之时,虽然会尽力而行,却能随顺因缘而不勉强;在事情过后,会检讨得失,但又不会为成败而喜、忧。这些,多少都是随缘的相貌。
  随缘常常被人误解为随便、不努力或麻木不仁。在这些人的观念里,所谓的"随缘",只不过是无能、逃避或懈怠的藉口罢了,岂是真正随缘的智慧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随缘是积极地运用智慧与经验,以检别因缘、选择主法。虽然不执著一定的模式,却尽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安排一组最理想的因缘组合,而不是随随便便地任由因缘发展。
  贝特富德是帮助老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老同事之一。但在一次经营活动中,他由于急功近利,导致投资失败。然而他没有想到,洛克菲勒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的失败进行了一番赞赏。那天下午,贝特富德正在路上走着,他看到了洛克菲勒就在自己身后的不远处。但贝特富德并不想停下,也不想回头。他实在不愿意向洛克菲勒描述这次自己在南美投资失败的经过。可是洛克菲勒却叫住了他,贝特富德没办法,只好停了下来。
  洛克菲勒走过来后,非常友好地在贝特富德的背上拍了一下,然后说:"你干得好极了,我的老伙伴!哦,我刚刚听说了你在南美的事情。"
  贝特富德心里却认为这是在嘲讽他,想着洛克菲勒接下来会责怪自己,决定还是由自己来说为好。"这实在是一次惨败,简直糟透了!"他沮丧地说,"尽管我们后来尽力做了补救,
可仍然只收回了60%的投资。""就是因为这一点,我才觉得你干得真棒!"洛克菲勒说,他的神情十分真挚,"我本来以为会血本无归的,真亏得你处置果断及时,才出乎我意料替我们保住了这么多的投资。真的,贝特富德,你能干得这么出色,真是难能可贵啊!"贝特富德心中一阵温暖,这是他一生中所得到的最好的安慰,他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随缘是一种积极的面对,虽然不强求,但那是在运用智慧与经验的分析判断之后,了知一切人、事、物、境内在因缘的不可抗逆性(人机、时机、处机、法机等等,一时无力扭转),
从而避免了无谓的抗衡与勉强。他既已了解事件内在的因缘性,当然也就不再做不必要的扭转,这是放下,而不是无能或懈怠。由于已经大略明白了事件有因缘组合,同时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事情可能的发展结果,多少也能事先了然于心。于是对于成败、得失也就不再执著,这是坦然的面对,而不是逃避或麻木不仁。
  生活中我们要"随缘"而不是"攀缘",凡事不强求,尽人事,听天命。凭自己的能力,能
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在乎得失或别人的看法。
  随缘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种境界,它不是消极的承受,也绝非放弃人生应有的追求。随缘是无为而有为,是无欲而有欲,是成熟的一种标志,是成功者的一种素养。
  随缘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觉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能够随缘的人,总能在
风云变幻时审时度势,在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
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66、除了自己,别人不可能给你烦恼&&
作者:李煜觉&&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智者说:烦恼都是自找的。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
  其实,人生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当了几年处长之后就想当局长,结果提了一个资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
,你肯定不高兴,其实你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羡慕着,再说局长有局长的烦恼,而且局长的烦恼未必少。
  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二十万想三十万……可是他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
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残的悲哀。
  有一次,白云禅师和师父方会禅师对坐。方会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灵喻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白云答到:"记得,记得。那首诗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法牢关锁,一朝法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白云语气中不免有了几分得意。
  方会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当场愣住,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他心里很愁烦,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却怎么也找不出他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白云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问师父为什么笑。方会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不如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很多时候,我们会陷于别人给我们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消灭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甚至使我们整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烦中不得解脱,白白损失了做个自由快乐的人的权利。这时我们的确还不如一个小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跟自己生烦恼的事比比皆是。从佛教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生死的根本,也是我们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
  你要学会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在利益面前、名誉面前,在一切好事坏事、吃苦享乐等等面前,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己,吃亏上当的事我自己去做,有好事让给别人,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慢慢地在淡化我执,慢慢地在处理我。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对待人际关系时,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困扰,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要优化自身。
  此外,还要学会谅解他人。我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找对方的不是之处,总觉得对方跟我过不去,总觉得任何人都在与我为敌,有很多事情本来是无意的,但是就有那种小心眼的人总要对号入座,自找烦恼。
  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自找烦恼,有时是由于不能谅解他人。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自找烦恼的人听了就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久了,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于弄出人命案来。
  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会善待自己,也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能够谅解他人。
  佛说: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自可安然自在!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一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67、什么事能够束缚你&&
作者:李煜觉&&
  烦恼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烦恼;想解脱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缚不了他。
  佛陀说:"生命只在呼吸间。"生命短暂,脆弱,瞬间即逝。生命短暂得让我们来不及回味,短暂得过于沉重。因为短暂,所以更为珍贵。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思索人生的价值,追问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
  人应该而且只能为自由而活。生命为自由而存在,在与束缚、诱惑和失败做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最高的自我。
  生活充满了烦恼,烦恼就是束缚,束缚一些有情的众生,使你不自在。这个束缚是无形的,譬如你烦恼了,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就不自在。只要有烦恼,你就没有办法离开轮回生死。
  对任何事的过于在意必然要自寻更多的烦恼。水的性质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花的形态不随观赏者的意愿而变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能是在于你的选择与心态。选择人生的正面
,你就能乐观 自信地舒展眉头,面对一切。选 择人生的背面,你就只能是眉头紧锁,郁郁寡欢,最终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著名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这个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这个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忙拿回去恳请俞仲林重画一幅全的。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就会少一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一些欢乐、平安。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佛说:烦恼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烦恼;想解脱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缚不了他。证严法师开示: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所谓的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作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分别。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我们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这个人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又开始继续寻找。
  不久,他走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他深有感触,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他说:"是的!恳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生命虽然是充满苦恼,但也同时满载珍奇。留心察觉,才会发现生命里的痛苦和美妙。与痛苦接触并不是要自己失却于痛苦之中,体验到生命的美妙也不是要迷失自己于其中。
  佛说:是心为佛,是心是佛。心境如一,要光有光。给心境一点光,再灰暗的心境也会充满光亮。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作者:李煜觉&&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何处不离别?王菲用空灵的声音唱到:"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千般的不舍,万种的无奈,走到尽头依旧两手空空,结局还是一样来临。
  离别,永远是那么的伤断人肠。一个年轻女子,在丈夫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她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不能自拔,甚至想到了死。她心里知道,他永远不会回来了。她整日郁郁寡欢
,无精打采。邻居们同她打招呼,她总是爱理不理,一时间,邻居们对她糟糕透顶的脾气不予理解,一个个只好敬而远之。
  一个青年,外公在81岁时去世,这个年纪已算高龄。应该说外公去世的时候没生什么大病,也没卧病在床,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甚至有的人说这是外公前世修来的福分,也有人说这是外公一生为善得来的造化。话虽这样说,可是他还是不能接受外公去世的事实。有时候哭泣,有时候泪在心里流。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人不会离开,包括死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生命里,有许多的驿站,有许多幻灭的场景。一切都会幻灭,然后归于宁静。
  庄子的妻子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
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也就算了,还鼓盆而歌, 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个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死和生并不是人力所能安排的,就像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身躯非你所有,是天地寄托给你一个形体;生命非你所有,是天地寄托给你和气;性命非你所有,是天地寄托给你顺应自然之属性;子孙非你所有,是天地寄托
给你繁衍子孙的能力。所以,生命是假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
  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的生死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无奇。对于死亡,明智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了解生命的本质与永恒的真理的人无所畏惧,也不会为任何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看透了生死的本质,即使面对死亡,也不会悲观,顺其自然,处之泰然。看淡生死才能更好地潇洒人生,享受人生。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星云大师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自利利他的良方。"每个相逢相知,每个回眸顾盼,每个因缘了断,每个得失聚散,每个生老病死都是定数。老天既让你来到世间就要你享受快乐,承担悲苦,所以来到世间是你的偶然,离开这个世界是你的必然。
  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一颗清净心是不变,喜怒哀乐是随缘,只要把握住了这颗不变的清净心,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困惑复杂。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物,如此。人,如是。理,亦然。
69、开慧篇:圆满的人生
&&&&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佛说:一切众生
皆具智慧德相,唯妄想执著未能证得。佛充满了无边的智慧与无尽的温柔,慈悲地抚慰着每
一个人;佛遍慧学,教人破除迷惑以证真理之道,获得圆满的人生。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谁?这个问题有点怪,很多人不能回答。其实,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
,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自己
!虽然天天见面,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有多少呢?
  人有两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得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能看得到别人的贪欲,看不到自己的吝啬;能看得到别人的邪奸,看不到自己的愚痴。
  人活一生,醒悟的少,疑惑的多,而最大的疑惑就是无法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最难,不了解自己最痛苦。所以,人生第一要务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认识整个世界,也才能接受世间的一切。
  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无独有偶,中国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其后
,《孙子兵法》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说法。东西不同文明的哲人,都不约而同地把
"自知之明"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修养来对待。
  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对于"认识自己",其实我们还不是真正地懂得,不是真正地明白。因为人可以无情地批判别人,揭别人的短处,却从不愿意批判自己,揭自己的短。我们总是用眼睛努力地向外看,看自然界,看他人和社会,
看得眼花缭乱,却很少有闲暇来看自己,很少花费点时间来反观自己的内心。我们借助于"镜
子"来看自己的外表,但很少有人能借助于"心镜"来瞧瞧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即便偶尔看了,我们看到的也只是自己的正面和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
  佛说: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我们要时常观照自己,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
  日本保险业泰斗原一平在27岁时进入日本明治保险公司开始推销生涯。当时,他穷得连中餐
都吃不起,并露宿公园。
  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讲述了自己的不如意,讲起了很多人不愿意投保。老和尚注视原一平良久,等他说完,老和尚平静地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原一平哑口无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说:"年轻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要赤裸裸地注视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己
  原一平恍然大悟。从此,原一平开始努力认识自己,改善自己,大彻大悟,终于成为一代推销大师。
  我们每个人有如一面镜子,既照得出别人,也照得出自己。一个人能做到"自知者明",是很不容易的。想想,我们与"自己"朝夕相处,也经历无数沟沟坎坎,但能对自己了解的
又有几人?更别说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察自己的缺点,同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吕氏春秋·自书》中,有一段话很值得细细品味:"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要战胜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先要认识你自己。我们要盘点人生,在不断地盘点中认识自
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征服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最大限度地拓展生命的宽度。&&
  认识自己并非易事,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进行陶治、修炼和自我完善。修佛法讲照破,是无上般若妙智慧的观照。要见到真心朗然,就是见到佛性。观照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有观照才能看到问题的本源。
70、人家怕你不是福,人家欺你不是辱
&&&&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人活着,都在做三件事情:欺负人,被人欺,自欺欺人。通常,恶人最喜欢欺负的就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老实人也常常感慨"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于是有人信守一个原则:宁做一个恶人,也不做一个被人欺负的好人。
  这样想法对吗?肯定不对。为人善念当先,不做可恶人。人和人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本就没于必要谁去怕谁!人们之间应当和谐共处才是人类的文明。如果仗势欺人,以强凌弱,那是一种无知和悲哀。如果你强悍,处处压制别人,这并不能证明你强大,反而让人看不起你,因为你素质太低!
  央视的《法制在线》栏目,有一期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退伍的消防兵杀死一家四口,然后引燃煤气,焚毁现场。被害的户主,曾做过银行的副行长,后下海经商,暴富一方。
  佛家讲一切皆有因果。为什么会发生这场灾祸呢?原来,行凶的张功,在骑车途中被被害人开车撞倒,争执中受到对方辱骂,对方临走时从车窗里伸出头来,朝张功脸上吐了一口。张功怀恨在心,经过长期预谋,最后实施灭门。
  这个事件反映了一部分人为富不仁,为人处事横行无忌,根本无视社会公德,甚至可以目无法纪。在他们的眼里,可以用钱来摆平一切,因此他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像上面案例中的那个被害人,现在社会上多的是。你骑车走在道上,路本来很宽,他开个车以为了不起,成心把你往边上别。再说你把别人撞倒了,认个错难道不应该吗?你还反过来
辱骂别人,你骂也骂了,凭什么还朝别人脸上吐口水呢?你倒是开着车扬长而去,可那个被你侮辱的人怎么想?要是对方不是一个骑着破自行车的人,而是一个开着比你的好的车,西装革履的人,你还敢那么嚣张吗?如此做人,引来杀身之祸,实在是咎由自取。
  佛说: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再拿那个行凶的年轻人来说吧
,当兵几年,干的是消防,训练值勤异常辛苦,回归社会还得凭力气吃饭。上街骑自行车,
想来也没什么大作为。可再怎么也是血性方刚的年纪,无端地受到那样的侮辱,怎能不感到是奇耻大辱呢?心存恶念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啊。只可惜忍不了一时之气,不仅葬送了自己
,而且也辜负了养育他的父母,中年丧子老来谁来奉养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凶的张功又何尝不是一个受害者呢?
  佛家思想教育人要行善止恶。所谓"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为什么人人都怕你?不敢招惹你?大多是因为你的"气势"能压倒众生。恶人自有恶人磨,一个人不可能
长久地专横跋扈于人群之中,他的福享尽,他的寿禄享完,他会受到应有的果报。
  有人问:"善者有人欺他,恶者有人怕他,强者有人让他,弱者有人害他,富者有人骄他,
贫者有人贱他。此六事众菩萨以为如何?"达摩祖师答曰:"尔莫管他,且自由他,再过几年,尔且看他。"观音大士答曰:"善者只管善,金马玉堂何人显;恶者只管恶,枷牢地
狱何人着;骗者只管骗,猪羊六畜何人变。"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以强凌弱的事情实在太多,或凭武力,或凭金钱,或凭权势。恶名可以使
所有人怕你,善名可以使所有人敬你。我们要做个善良的人,不要做个恶人。
71、善积成名,恶积灭身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古人对善恶有报非常重视,留下很多劝善弃恶的告诫。如:"善恶随人做,福祸自己招"!
《左传》上说:"善不可弃,恶不可长。"还有:"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灭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狂战9件厄运哪些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