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chmark是什么模型是什么模型?该模型是干什么用的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492|回复: 7
谁用过karnopp摩擦模型?1口输入是干什么的?怎么设置?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截图43.png (18.2 KB, 下载次数: 1)
22:21 上传
不明白1口应该怎么输入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谁用过karnopp摩擦模型?1口输入是干什么的?怎么设置?\n/thread-.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
享有帖子相关版权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this.href);">论坛版权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3:08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1端口输入的是用户自定义的最大摩擦力或摩擦系数
该用户从未签到
nlw3025224 发表于
1端口输入的是用户自定义的最大摩擦力或摩擦系数
1口是一个信号口啊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3:08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是啊,null端口就是信号类型
该用户从未签到
那是什么意思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只不过是把摩擦力的定义用信号作为输入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应该是质量块运动速度信号,这种摩擦类型考虑了速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谢谢。。。。
我用了。但是有点不太明白。。。:)
力士乐A10V柱塞泵的压力和流量调节详解液压测试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换向阀中位机能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液压工程师必备—公制螺纹、BSPP螺纹ED密封液压工程师必备—液压油口接头/法兰拧紧力
Powered by当前位置:&>&&>&&>& >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风振响应半主动控制
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风振响应半主动控制
相关信息:
相关说明:
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风振响应半主动控制,资料为PDF文档格式.
本文档关键词:摩擦,智能,响应,基于,模型
下载地址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风振响应半主动控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关键词
联系本站邮件
学兔兔 - 工程技术交流与学习网站!辩论赛:BenchMark PK HeavyModel (三)_老文章_赛迪网
辩论赛:BenchMark PK HeavyModel (三)
BenchMak与重量级模型第二次辩论大赛(3)
下半场首先两轮指辨,规则还是提问、回答、评价、自由辩论的时候再让你们尽情发挥。一共是两个回合然后自由辩论,最后进行整体提问。先请申剑飞对上半场的辩论做一个点评,限时五分钟。
发布时间: 17:40&&&&&&&&来源:&&&&&&&&作者:baocl
下半场首先两轮指辨,规则还是提问、回答、评价、自由辩论的时候再让你们尽情发挥。一共是两个回合然后自由辩论,最后进行整体提问。先请申剑飞对上半场的辩论做一个点评,限时五分钟。
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任务和机会,首先在参加这个题目之前心理还是充满了期待,因为我觉得今天举办这样一个辩论赛,这个题目本身就很有意义。今天很多与会者可能都带有一个疑问,Heavy
Model和BenchMak是不是可以真的在某个层次上能够PK?PK最早起源于系方的决斗,是你死我活的意味,所以我想今天不一定PK出来,不断PK其中一方就死掉了,如果达到这样我希望我们PK就不要再往后做了。真正阐述我的一个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辩论,挑战更多的是思维的交流,阐述不同意见的场所,最后能够去伪存真。目的是,我相信最后目的就是组织级的经营的目的。上半场立辨和驳辨的过程,A方的立论谈到了BMK的方向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方法应该会给企业中、高层更多的希望引进的思维或者方法论。同时也指出了Heavy
Model成本高,周期长的他们认为的缺点。我是很期待这样一个很好的辩论过程。
从B方来讲,提出了Heavy Model是很完整的。从驳辨的过程中大家也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谈到了从底级成熟度、到高级成熟度实施到底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以及到了高层以后企业的目标和过程改进要怎么走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从A方解答来讲,BenchMak,他认为也是一种完整、系统化的方法论,同时也给很多高成熟的企业可以引入BMK的方法来做。最后,大家通过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谈到了软件过程改进之中要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涵盖的范畴太广了,今天我们主要是在软件过程中一些的探讨,包括我们了解的敏捷的方法论,跟CMMI都是很成熟的。期待下半场更精彩,在融合方面能够产生更多的引导和思考。谢谢!
指辨开始:首先由A方发难。
王海青:首先想请B方给大家介绍一下CMMI的要点、原则?
宋书明:这个问题与今天的辨题其实步态相关显然是在考验我的记忆,关于CMMI评估方法分为A类、B类、C类,A类最严格,B类其次,C类简单一些,是找出差距。这个角度来说也包含了BenchMak的思想。
王海青:刚才陈勇提到了CMMI不是为了评估,评估绝对是CMMI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不本人对CMMI内外部评估也参加过超过20场了,本人从99年在联想就做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从项目经理到高层经理,应该说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有一个表,如果你要做五级评估会把400多个子实践列出来,会打分,到底是FI、PI还是NI,作为一个五级企业,整个过程改进都融到企业文化里,这样的企业真正做评估的时候,有一个子实践被打到PI,很可能会被打到二级。
宋书明:我们拿CMMI不仅仅是可以做评估的,企业用重模型目的是为了过程改进,并不是为了评估。我相信BenchMak主要也不是用来评估的。我们的问题是BenchMak实施的时候最后一个环节是什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王海青:解决措施的时候当然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模型,这就是BenchMak优于重量级模型最主要的地方。我要做BenchMak,我可以用ISO9000,可以用敏捷,可以用任何方法做后续改进。也就是说,他对某一种模型没有依赖关系,但是一个公司要改进一定要做BenchMak。
张定松:CMMI就算发现问题也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另外你说评估的效果,大家都了解CMMI在中国很多企业可以负责任的说,超过一半的企业是为了拿这个证,但是做BenchMak80%以上都是为了真正的改进自己。
黄相民:所有这些评估都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它所有的进步过程对比的都是企业内部,没有横向和外部的比较。和外部的比较也只是评估师做了一些。所以BMK方法包括了内部和外部都有也包括了同行业等等,是全面比较。BMK五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过程改进。
吴粤青:我们的问题是BenchMak比较后要做的是什么?
黄相民: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这就是过程改进。
吴粤青:我们问这个问题,是做一个比对,找到了企业问题之后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做比较?BenchMak并没有提供一个很具体的,比如说要在哪几方面做改进,或者哪些具体的方案?Heavy
Model确实也没有给一个具体的方法步骤,但是它给了一个抽象的要素也好,或者是关键的东西。而且它是一个系统的,做BenchMak最终不断改进之后达到的效果也必须要沿着Heavy
Model的路线改进。因为本身Heavy
Model所涵盖的是一个系统化的,作为一个公司要做长远发展,最终是无可避免的。一定要对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不断的改进。本身Heavy
Model已经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告诉你说,其实现在我们有N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儿,第一步先改这个的话,改第二步就会更容易,实际上它是给了一个地图,给了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做BenchMak长远来讲并没有做更好的目标的设定。你没有经过系统化长远的考虑,可能你的目标不一定是对的,而且可能采取的措施是走弯路的。
宋书明:BenchMak方法确实很好,但是走到最后一个环节必然要采取一些措施?我们直接拿业界最佳实践直接用就可以了何必费那么多的功夫用BenchMak呢?还花那么多钱。
刘振山:对方专家从技术角度提出了问题,从客户角度反应一些问题。我作为咱们协会的一员,有一个数据,国内光北京参与BenchMak的企业有220家,占了所有项目数据58%,全国有379家参与了,目前通过CMM和CMMI评估企业的数量已经占据了世界的前三,那么过了CMMI的能力到底提高了多少?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流传着,很多人说我们的能力反而退步了?这是什么原因。还有一个问题,评委专家也说到了,中国人在一些问题上不太精确,不太尊重规则,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CMMI确确实实是根据甲方,要求乙方来这么做的,在中国这个环境中今天做了很多企业,是不适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CMMI的专家应该想想这个问题。不喜欢BenchMak的分子主要是抱怨BenchMak的数据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只是不符合他们的习惯,而不是BenchMak方法本身。因为实践过程中也提到可以借鉴业界的案例,其实这也用到了BenchMak。所以我期待大家在更多的过程一定要使用BenchMak。CMM、CMMI不一定能适合大家,我认为我们BenchMak是适合全行业的,全标准的,而CMMI就有很多局限性。
田书库:他们说了几点CMMI实施完了以后说企业能力下降了,这点没有人敢说是CMMI的问题,不能否认CMMI和模型的能力。专家结论说实施CMMI和9000的时候成本高和周期长,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否认,但是光用这个指标做合理,大家觉得合理吗?还有一个收益在里面,如果收益大于成本,这个事就值得去做。但是相反成本低没有收益或者收益是负的,那么值得做吗?所以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比例。所以看待问题不能片面。
吴粤青:对方问我们CMMI如何衡量它的效果,还有就是本地化的问题,我相信BenchMak自己也没办法去衡量究竟BenchMak帮企业做了什么样的收益?我相信BenchMak一样有本地化的问题,如果像刚才黄相民老师所说的,它也是一个系统,在实施BenchMak很多执行的企业一样会碰到问题。
A方可以做出评价。
王海青:刚才对方提到实施问题没有人敢说是CMMI的问题,CMM本身产生的时候是源于最佳实践的,但是组织成以400多个子实践呈现的时候还能不能代表最佳实践?这在业界是有很大争论的。说BenchMak无论了解收益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了解收益对BenchMak来讲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比如企业有财务的数据,这方面的数据做BenchMak是很容易的。再往下,事实上如果按照Heavy
Model做,做到高成熟度,必须要用BenchMak的方法比较,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比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比较这才是持续改进企业的动力。如果只和自己比,只能保证比过去有改进,不能保证现在的方法是很好的,就像我们开始举的例子就很现实,你自己改进你的信息服务当然可以做,但是没有和业界的比较,没有更方便的方法,所以基于BenchMak才是真正服务于商业目标的方法。
张定松:对方辨友说到BenchMak实施的效果问题,关于本地化这块CMM主要是体现在框架上,但是我们BenchMak是用自己的一套方法理论本地化的。
吴粤青:再给大家介绍一下BenchMak的起源,最早的起源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由施乐公司首先做的,是在怎么样环境下产生的呢?大家知道ISO是70年代左右就产生了,日本质量过程诞生的精细化管理已经形成十年左右的情况下提出的。它是在用一个企业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已经有那样的环境的情况下提出的要做BenchMak。可以量化企业过程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概念。我的问题是,现在引进BenchMak,对于公司成熟度低一些,公司的流程非常不完善,也没有量化,做BenchMak对公司的作用?和怎么样去做?怎么说服企业领导用BenchMak而不用CMMI和ISO,因为过了CMMI和ISO,企业领导可以拿去打单,但是BenchMak应该怎么说?
王海青:BenchMak不是只能基于数据库,我们拿到小册子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基准比对的示意图,一个是数据库一个是最佳实践库,当企业不太成熟的时候可以基于最佳实践库基于BenchMak进行改进。第二点,刚才说到了量化数据很难得到,BenchMak绝对不仅仅局限于过程,每一个公司绝对不可能什么数据都没有,至少会有一些财务上的数据,生产上的数据,这些数据也是可以用于BenchMak的。
再一个怎么说服领导,这恰恰是BenchMak的优势,这个问题是不需要你去说服你,而是老板会问你,你告诉我,做了CMMI这么多年到底给公司带来了什么,你说是四级、五级跟竞争对手比到底我们的优势爱4在什么地方?
黄相民:你们自己也说了ISO等没法量化,把它用BMK量化,所以我们认为BMK这个方法是更能量化,更能具体化问题的一个方法。BMK可以人你的问题定量,BUG比例是多少,成本、生产率是多少,都可以直接比较。我们学过统计分析的人,很简单的一比都能看出来这个方法很好用,问题深入到内部,各个企业原因不同不可能任何照搬任何一个人的,都要根据自己的出发。
宋书明:首先BenchMak最后会说找办法,总得找一些实际的措施,最后还得回到Heavy
Model,这时候老板就会说搞什么BenchMak,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第二个问题,所有重问题都要求你去量化,怎么体现BenchMak更能量化呢?重模型本身就是源于企业最佳实践抽象的集合,本身就是实践的精华、思想的精华,怎么能说是自身的比对呢?另外,对方把BMK工作步骤拿了出来,我先发个问题,这个步骤看起来挺系统,但是这个步骤里只是说对某一个问题,单个问题、局部问题的一系列的步骤,重模型是系统化的东西,整体的、完善的、规范的。
吴粤青:想点评一下海青说的多多少少企业会有一些财务指标,其实不是,比如说一个项目的实际成本在资源库流程不完善的情况下光是工作量,开发一个软件的工作量的成本根本算不出来,没有一个比较成熟或者完善的制度之下,收集工作量都是很难的。
宋书明:另外怎么知己知彼呢?
史颜英:BenchMak比对是和什么比对?是和同行业中最佳比对吗?怎么说它是最佳?比如说我作为比较成熟的公司来讲,要和库里的数据进行比对,可能我的数据库高于库的,这样做不是适得其反吗?这个标准相对来讲是中上级的,但是我的数据更高,我要怎么做?
主持人:这次果然是双方除了声音不够高之外,问题都比较犀利。指辨过程结束,下面进行自由辩论。规则:不能进行物理接触,中间不打断,你们的士气、技巧相信会给评委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何做集团战斗是你们自己要准备的事情。
下面观众可以说一下你们的体会:
观众:双方辩论确实很精彩,各位专家点评也非常好,作为我来讲我是做项目的,对这方面关注的少一点,我可能更关注客户的需求,如何能够给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因为我本人做ERP的,这跟客户的管理都有关系,这方面自己是比较感兴趣,也希望能找到一个方法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
下面开始自由辩论:
对方辨友又提出了最佳实践,我再解释一下。最佳实践不是说一定要是这个行业里真正最好的,实际上没有人知道最好是什么,只要它足够好就好了,这是根本的概念。
对方一直强调重量级模型会指导我们一步一步怎么做?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官方文件就知道CMMI只能告诉你能做什么,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史颜英:基准比对数据怎么产生的?
王海青:基准比对的数据很多,比如摩托罗拉可能会找咨询公司,知道诺基亚、索爱是怎么做的。
宋书明:对方说CMMI模型没有告诉你们怎么做,那么BenchMak更没有提出方法,因为回到问题根本最终要实践。
黄相民:刚才你已经说了是提炼出来的,这是抽象的,我们是要不单提炼,还要具体化。
史颜英:怎么保证提炼的过程是可靠的?
王海青:这不就是Heavy
Model的最大问题吗。我已经提过了它最开始是源于最佳实践,当你把最佳实践固化成400多条放在一个库里还是不是最佳实践?如果都是最佳实践通过CMMI评估这些企业应该是行业的领袖企业,但是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高成熟的组织因为对一个定义有一些问题,在一个二级的PA里一个子实践不是问题,就说它不是五级是一级的企业,这个方法科学吗?如果不科学,系统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宋书明:这只是评估的问题。不是模型的问题。
王海青:事实上按照SEI公布的评估的方法,当然不一定要用A的方法,但是一定要做评估,找差距分析,这是SEI说的。
宋书明:IDEAL里面D是诊断。
王海青:如果Heavy
Model采用了BenchMak的方法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宋书明:Heavy
Model是超过了BenchMak的方法。
王海青:BenchMak这种方法是为商业目标服务的。
宋书明:评估只是最终的评估,我们要是是过程改进的效果。
刘振山:怎么体现效果?
宋书明:有很多数据。
黄相民:你们的数据都是在用我们的BenchMak里的。
刘振山:有了结果才能推动我们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宋书明:你们提到知己知彼,你们怎么做到知彼?IBM做了一个花了7000万。
王海青:这就是他们用了Heavy
Model,我们说过Heavy
Model成本很高。BenchMak至少参照的是同行业的最佳实践数据。
刘振山:你们一直也承认CMMI实施成本比较高,刚才说到了以3级为例要三、四十万,但是BenchMak成本价格比较清楚的案例就是一年一万块,过三级可以过三十年。
宋书明:CMMI五级我一万块钱就做。
刘振山:举个例子,谁让你做的?
宋书明:我就愿意做。
黄相民:你那个就是虚假的。
主持人:自由辩论阶段到此结束,相信各个小组辩论情况给大家一个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由观众向双方提问,同时专家也可以提问。
问:从大家辩论的情况来看,我可不可以理解BenchMak可以作为我在实施CMMI过程改进中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宋书明:非常赞同,它可以作为模型方法的一部分。
王海青:很简单,是。
宋书明:我们的回答当然也是。在过程改进的时候在使用模型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无疑BenchMak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手段可以拿来用。
申利飞:BenchMak是不是一个小小的手段方法?
黄相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标,它提的是要确定一系列问题,一系列指标。
郑人杰:是大大的。
黄相民:是针对企业自己定义问题,自己找问题,然后和别人比。也不是大大的,也不是小小的,是任何企业任何阶段、任何环境、任何时候你自己定的目标。
问:我想请问A方,和优秀的东西比对,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优秀,也可能是做了Heavy
Model,或者做了什么?
黄相民:刚才第一个问题就解答了,我的观点也很明确,BMK不是最好的,但是是帮助我们看出问题的工具,怎么解决问题要有一系列的系统方法解决,什么方法都行,质量问题按ISO9000来解决,人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按照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解决。是企业文化问题,按企业文化解决,如果结构不合理,招硕士写程序,那是结构的问题。
主持人:先问个基本数据,你们的经验,去收集比较优秀企业数据的时候,这些优秀的企业是不是的确在用CMMI?
王海青:我体会还是挺深的,因为我是数据分析组的组长,我要负责CSBSG的数据审核,他们提上来的数据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问题,审核的时候我确实非常吃惊,应该说联想参考CMMI模型做过程改进,从99年到07年,抗战都胜利了,从二级做到五级确实也积累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和这些所谓高成熟度企业接触的时候,我非常惊讶,有些所谓三、四级的公司他们的过程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或者远远超出很多在座人的想象。到了什么程度呢?到了你都很难通过邮件跟他的EPG人员交流的程度,就是很简单的问题,我写上,写上不太明白,但是解释过以后他都不能理解,你就很难想象这个公司是不是在采集一些项目基本的数据,这是让我非常惊讶的。就是说很多企业做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模型去做。CMMI一上升到模型之后就要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但是即是它的成功地方,也是它的局限性的地方。
BenchMak到底做什么?比如作为我们这样非营利组织,在BenchMak方面做的可能比较少,主要提供一些行业级的数据库给出一个比对的结果,出一些行业的报告。事实上BenchMak领域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包括博创佳实也做这方面的工作,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一定会有后续的工作,告诉你发现了这个问题具体该怎么解决,然后怎么看实施的效果,再怎么循环的实施过程这就是BenchMak即不能说它轻,也不能说它重。因为它所做的就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你的解决问题可以很原始比如发现成本高那么就降低成本,也可以做根本原因分析,看为什么成本高,然后采取措施。采取措施的时候可以用Heavy
Model,也可以不用,这是根据企业需要来定的。根本原因分析是基准比对的一步,具体怎么做可以借鉴CMMI。
主持人:你们收集的数据认为比较好的,其中不见得都是CMMI的公司什么公司都有,还是CMMI、三、四级的公司数据收集出现问题?
王海青: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质疑CMMI作为模型是不是最佳实践的,至少通过这些数据看不出什么差别。如果算具体的生产率数也未必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比较。
宋书明:关于CMMI模型是不是最佳实践,可以这么比方像打乒乓球一样刘国梁能打出世界冠军,你为什么不可以?
问:BenchMak要比对的话,首先企业要有自己的数据,那么有没有可能拉长了时间,前面要花很多时间铺垫,之后才能采取一些措施?CMMI这个模型开头只要做一个诊断发现问题,然后就可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觉上来讲,比对措施可能更早一些在企业运行?
王海青: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晚上回家进到巷子的时候把钥匙丢了,他到门口正好有一个灯,他就找钥匙,邻居说找什么,他说把钥匙丢了,邻居问在哪儿丢了?他说在巷子丢的,邻居问为什么在家门口找呢,他说因为这边亮。这可能会回答你的问题,我有一个感触特别深,联想做CMMI二、三级的时候国内实践过的专家非常少,你就知道模型要求我做这个,做那个,看似很简单,如果本身做的就是南辕北辙的事情的话本身就是效率越高成本越大。所以有一个好的过程错误的方向,那只能得到更糟糕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能够保证更快。而且BenchMak是可以基于行业最佳实践库来做这个事情的。
吴粤青:BenchMak来源产生背景并不是偶然的,是要基于本身公司发展的成熟度,制度的流程,用BenchMak就会很好用,用了效果也特别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本身成熟度或者这种文化建设都没有的情况下可能就需要要花一些时间和成本去沉淀,积累这些基础。包括配置管理的思想,项目管理、质量保证的思想,其实到了这个程度再走BenchMak或者走Heavy
Model都是会很好。但是一开始在没有的时候,如果用BenchMak效果,我个人觉得也没办法拿到自己企业的数据,怎么去比呢?刚才王海青讲了一个例子,想起了无间道里面说的一句话,“有些东西是迟早要还的”。企业由不成熟到成熟这个时间段是不可少的。
宋书明:做过程改进无论用什么方法,如果前面的工作没有做扎实,后面确实都要还回来,要想真的改进真的很难的。如果只想拿证就不要抱怨效果,如果想改进就要做扎实。
下面首先请陈勇对做一个总结。
陈勇:这个辩论非常精彩,我一直担心今天的辩论会会变成研讨会,但是过程确实很精彩,我说一些自己的看法。CMMI真的是一个最佳实践的模型,是很多成功企业总结出来的。但是我们要弄清楚SEI,SEI马上要给CMMI加上一个插件,是关于安全性的,不是关于保密性的。虽然我们说SEI提到了要收集企业的需求,要弄清楚自己的商业目标但是整个CMMI是根据DOD框架下得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想学什么?第二个问题说到BMK,他们说我们能够识别出来哪个有弱项,哪个是强项,但是你们要做什么?BenchMak是只能选大家做过的,而且相关性是强的。如果一件事情十个人做,九个人成功了,一个人失败了,你只能检测到这九个人的成功数据,不能检测到那一个人的是数据。所以BenchMak很大的问题往往很难对症下药。如果大家看过软件开发那本书,说了生产力是质量的第一个要素。
最后还好有一个融合的问题,大家也站在一起对一个问题都回答了是。CMMI其实有BenchMak的思路,再看BMK里怎么来做CMMI?BMK最后对症下药其实那些“药”就是CMMI。大家要知道BenchMak里面的400多个子实践就是一个“药库”。
接下来是双方陈词。双方出一位辨手,限时三分钟。
黄相民:软件业目前最缺的是什么?我们给别人做ERP,那么我们软件业自己的ERP在哪儿?CMMI五到了五级可以量化,但是有没有统计、分析、质量这些要求,BenchMak可以引导我们做这些国外已经做的,就像A、B、C三类卷,每个都有具体的指标和量化的数据,软件过程改进没有量化的指标的话,永远是一个定性的答案。这个人开发软件水平很高,技术很高,高在哪儿?量化来说可以说他的BUG少,这就是可以量化说话。国外的精确管理、量化、制度化、这才能真正见着。如果没有对比过程,永远还是定性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今天这个讨论最好的大家取得了共识,其他的改进模型不管是ISO9000还是CMMI以及功能点度量的模型,我们是取其长、补其短、综合应用才能使我们的软件企业真正快速成长。这个过程是需要沉淀的,BMK也需要有过程,但是它的切入点可以没有通过二级就可以跟人比,并不是说CMMI到四级才能量化。所以说建议大家学习BMK的方法,应用到自己企业里去。
吴粤青:在最开始接到命题的时候我上去找了一下Heavy
Model的概念,它更多的是讲软件开发方法会用到重量级,但是软件过程改进我找不到Heavy
Model的说法。今天我们所讨论的Heavy
Model,比如CMMI、ISO也是我们自己去给它定义。所以我们认为Heavy
Model是一个系统化的一个改进模型。再说到BenchMak,其实它的起源是基于一些比较完善管理成熟度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一直在说的一个观点是BenchMak是Heavy
Model系统化软件过程改进模型方法一个有效的补充。对方提到BenchMak周期短、成本比较低、快速、敏捷的特点。讨论的时候大家也可以看到根据不同的情况实际上它的成本也可以很高,周期也可以很长,也可以很复杂。包括黄老师提到的,也是很系统,很复杂的,也是很多东西要做的。所以两个东西确实要很好的互相结合,Heavy
Model是一个系统的模型,BenchMak是一个很好的有效的补充工具。
史颜英:Heavy
Model总体来讲是一个模型、系统化的方法,其中包括了比对和改进的思想。BMK只是其中的一个思想,对于企业来讲它带来的价值永远是替代不了Heavy
Model的,所以我觉得Heavy
Model比基准比对要好。
关键词阅读:
1(共条评论)
2(共条评论)
3(共条评论)
4(共条评论)
5(共条评论)
降低上网资费迫在眉睫 企业应关注民心所向
日前,锐捷网络政府和交通行业部总经理肖广...
联系我们:
广告发布:
方案、案例展示:
京ICP000080号 网站-3
&&&&&&&&京公网安备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s ssd benchmark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