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碱弱酸盐ph计算中和反应为什么不考虑水解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高二化学:3.3.1《盐类的水解》知识梳理课件(人教版选修4)
高二化学:3.3.1《盐类的水解》知识梳理课件(人教版选修4)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76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014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4)弱酸弱碱盐中阴、阳离子水解相互促进 ①NH4+与S2-、HCO3-、CO32-、CH3COO-等组成的盐虽然水解相互促进,但水解程度较小,仍是部分水解。 如NH4++CH3COO-+H2O??CH3COOH+NH3·H2O ②Al3+和CO32-或HCO3-等组成的盐水解相互促进非常彻底,生成气体和沉淀。如Al3++3HCO3-===Al(OH)3↓+3CO2↑。
解析: 因为水解是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盐溶液呈碱性(或酸性),由此可判断C正确;A、B项为弱酸的电离,D为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皆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答案: B 2.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答案: C 解析: 由上述知识知A正确,B错,应用多步水解方程式表示。C是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方程式。D是醋酸与可溶性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A 4.0.1 mol·L-1的下列几种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Na2CO3 ②CH3COONa ③NaCl ④NaHCO3 ⑤NH4Cl A.④>①>②>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解析: ①②④水解呈碱性,⑤水解呈酸性,③呈中性,由于酸性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HCO3-,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碱性顺序为①>④>②。 答案: D 5.(2011·黄冈中学质检)已知在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3-)>c(SO32-)>c(H2SO3)。 (1)该溶液中c(H+)________c(OH-)(填“>”、“c(OH-)。当加入少量含有酚酞的NaOH后OH-+HSO3-===SO32-+H2O,NH4++OH-===NH3·H2O,开始溶液为无色或颜色较浅,后来红色加深。 答案: (1)> HSO3-??H++SO32- (2)开始溶液为无色或颜色较浅,后来红色加深 HSO3-+OH-===SO32-+H2O,NH4++OH-===NH3·H2O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1课时 盐类的水解
在考虑化肥的合理使用时,要注意铵态氮肥 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否则会造成氮元素损失, 造成肥效降低。在使用纯碱洗涤去污时,用热水 洗涤去污能力更强的原因是温度升高、纯碱溶液碱性更强,去污能力更强。以下事实证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的水溶液和纯碱溶液都是碱性溶液。为什么同样是盐溶液,有的呈中性,而有的呈碱性呢?
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实质。 2.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1.盐的分类(按生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划分) NaCl、KNO3
NH4Cl、Al2(SO4)3
弱酸强碱盐
弱酸弱碱盐
2.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盐溶液 pH 酸碱性 盐类型 NaCl =7 中性 强酸强碱盐 Na2SO4 =7 中性 NH4Cl <7 酸性 强酸弱碱盐 (NH4)2SO4 7 碱性 弱酸强碱盐 NaHCO3 >7 碱性 CH3COONa >7 碱性 3.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1)NH4Cl溶液 理论解释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平衡时酸碱性 使溶液中c(H+)
c(OH-),溶液呈
总离子方程式
NH4+ OH- NH3·H2O > 酸性 电离 理论解释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
方向移动 平衡时 酸碱性 使溶液中c(H+)
c(OH-),溶液呈
总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 H+ CH3COOH < 碱性 电离 解释:溶液中不生成
,水的电离平衡未受影响,溶液中c(H+)
c(OH-),呈
。 弱电解质 = 中性
 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为: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 溶液的酸碱性 中性 酸性 碱性
1.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a2CO3溶液;⑤NH4Cl溶液;⑥澄清的石灰水;⑦浓硫酸,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A.①和⑥     
B.①②③④和⑥ C.①②③和⑥
D.①②③和④ 解析: 碱性溶液必须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来保存。水玻璃(Na2SiO3溶液)、Na2S溶液、Na2CO3溶液因水解而显碱性,故也应用橡胶塞保存。 答案: B
1.概念 在溶液中,由
跟水电离出来的
的反应。 2.特征 (1)一般是
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类水解是
热反应。 盐电离出来的离子 H+或OH- 弱电解质 可逆 吸 3.影响因素 因素 对盐类水解程度的影响 内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
外因 温度 升高温度能够
水解 浓度 盐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
外加 酸碱 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加碱会
水解,加酸会
水解,反之亦然 外加盐 加入与盐的水解性质相反的盐会
盐的水解 大 大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弱碱的阳离子或弱酸的阴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OH-或H+,促进了水的电离,导致溶液中c(H+)和c(OH-)发生变化,从而使溶液显示不同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的水解规律
(3)盐类水解的特点 ①与中和反应互为可逆反应;②水解过程吸收热量;③水解程度小;④符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4)特别说明:①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需先判断盐的类型,因此需熟练记忆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弱酸、弱碱。 ②判断水的电离影响因素时,需要查看是否有弱酸或弱碱盐存在。
2.(2009·全国Ⅱ理综)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①②⑤⑥③
B.④①②⑥⑤③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④②③⑥⑤
解析: 一般情况下,溶液等浓度时,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强碱弱酸盐<弱碱10-7,因而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促进水的电离,且使溶液显碱性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B
有①Na2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种溶液pH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思路指引: 本题考查的是盐类的水解及pH的应用,解题时利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和类型即可。 答案: C
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类的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C.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Na2CO3溶液中,c(Na+)是c(CO32-)的2倍 答案: D
 盐类的水解原理 (1)盐类水解的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只有能电离出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才能发生水解,不能电离出这类离子的盐(强酸强碱盐)则不能水解。 ②越“弱”越水解:盐电离出的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所对应的酸或所对应的碱弱的程度越大,水解的程度就越大。 ③谁强显谁性,即 强酸弱碱盐:酸性 强碱弱酸盐:碱性 强酸强碱盐:中性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正盐水溶液pH均为7 D.硫酸钠水溶液pH小于7 答案: A
思路指引: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多元弱酸酸根水解分步进行。 (2)水解程度一般很小,不用“↓”或“↑”符号。 (3)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 盐
 H2O??H++
NH4Cl===Cl-+
NH4++H2O??NH3·H2O+H+
(2)CH3COONa溶液
H2O??OH-+
CH3COONa===Na++
CH3COO-+H2O??CH3COOH+OH-
(3)NaCl溶液
H2O??H++OH-
NaCl===Cl-+Na+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盐类的水解是指盐电离出来的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促进了水的电离,导致溶液中c(H+)≠c(OH-),从而呈现不同的酸碱性,A、C正确;盐+H2O酸+碱,B正确。因多元弱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会部分水解,故c(Na+)应比c(CO32-)的2倍还要大,D错误。
(2)盐类水解的特点
①可逆的反应:盐类水解后生成酸和碱,即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酸+碱盐+水
但中和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吸热反应
③微弱的过程
④动态的过程 盐类的水解平衡可以发生移动。
(2011·唐山高二检测)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发生水解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CO3:CO32-+2H2O??H2O+CO2↑+2OH-
B.NH4Cl:NH4++H2O??NH3·H2O+H+
C.CuCl2:Cu2++2H2O??Cu(OH)2↓+2H+
D.NaF:F-+H2O===HF+OH-
A项,CO32-是多元弱酸酸根,水解反应分步进行,应分步书写;B项正确;C项,Cu2+水解生成Cu(OH)2,但不产生沉淀;D项,水解反应应用??表示。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应用“??”连接,由于水解程度较小,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即使是难溶或易挥发或不稳定的物质也应写其化学式,一般不标“↑”、“↓”等状态符号。
(2)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应分步书写,水解是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如CO3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H2O??HCO3-+OH-(主要)
HCO3-+H2O??H2CO3+OH-(次要)
(3)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反应也是分步进行的,中学阶段只要求一步写到底即可。如Fe3++3H2O??Fe(OH)3+3H+
(5)特别说明:①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规律。②要将盐的电离方程式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区别开来。如HS-+H2O??S2-+H3O+是HS-的电离方程式,而HS-+H2O??H2S+OH-是H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③常见能发生完全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组合有:Al3+和CO32-、HCO3-、S2-、HS-、AlO2-;Fe3+和CO32-、HCO3-。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H2O??HCOO-+H3O+
B.CO2+H2O??HCO3-+H+
C.CO32-+H2O??HCO3-+OH-
D.HS-+H2O??S2-+H3O+
1.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H++OH-,如要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并使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  )
A.NaHSO4      B.KAl(SO4)2
D.CH3COONa
解析: 若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又使酸性增强,故应考虑盐类的水解。A中加入的NaHSO4,在水中电离。电离出的H+能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B中的KAl(SO4)2电离出的Al3+能发生水解,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Al3++3H2O??3H++Al(OH)3,水解后,溶液中c(H+)增大,符合题意;C中的HCO3-也能水解,但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c(H+)降低,不合题意;同理,CH3COO-水解后,也使溶液呈碱性。故正确答案只有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与化学平衡移动知识。水的电离式为:H2O??H++OH-。A溶于水成为盐酸,电离产生的H+,使得平衡左移;B中质子数为26的是Fe3+,其能发生水解,使得平衡右移;C表示的是Cl-,其不影响该平衡;D是醋酸根离子,其能水解,使平衡右移。
3.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NH4++H2O??NH3·H2O+H+
B.S2-+2H2O??H2S+2OH-
C.CH3COOH+H2O??CH3COO-+H3O+
D.CH3COOH+OH-===CH3COO-+H2O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高二化学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基础知识精讲】 基础知识精讲】 + 要点 1: 盐类水解的实质是: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 H 或 OH 生成弱 电解质(弱酸或弱碱),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 要点 2: 盐类水解的规律为“遇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如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碱强酸盐水解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要点 3:
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一般水解进行到一定程度达到平衡状 态,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有浓度、温度等.浓度越小,则水解程度越大;升高温度,水解程 度增大. 要点 4: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除了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外,还应注 意:①反应物中写出参加水解的离子和水,②单水解用“ ”号,完全双水解才用“=” , ③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应分步写,④单水解产物不应打“”或“” 要点 5:知识网络要点 6:方法引导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可归纳出盐类水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或解释某些盐溶液呈酸碱性. (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或离子数多少. (3)判断盐溶液中离子种类的多少. (4)配制或贮存易水解的盐溶液. (5)制备胶体或解释某些盐有净水作用. (6)某些盐不能用蒸发方法结晶或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得. (7)判断酸碱中和至 PH=7 时酸碱的用量. (8)某些化肥不能混合施用. (9)某些活泼金属与盐溶液作用产生氢气(如 Mg 与 NH4Cl、FeCl3 溶液的反应). (10)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11)某些显酸性的盐溶液和某些显碱性的盐溶液的反应. 2.守恒原理的运用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 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2)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即原子在变化过程(水解、电离)中数目不变. + (3)质子守恒: 即在纯水中加入电解质, 最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 与 OH 离子守恒.(可 由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推出). 例 1:在 0.01mol/LNaHS 溶液中 ①电荷守恒: + + 2c(Na )+c(H )=c(OH )+c(HS )+2c(S ) 2②硫守恒:c(H2S)+c(HS )+c(S )=0.01mol/L 2+ 或 c(H2S)+c(HS )+c(S )=c(Na ) + + ③水电离出的 H 和 OH 守恒:c(OH )=c(H )+c(HS )+2c(H2S) 例 2:在 0.1mol/L Na2CO3 溶液中 ①电荷守恒:c(Na )+c(H )=c(OH )+c(HCO3 )+2c( CO 3 ) ②质量守恒:c( HCO 3 )+c( CO 3 )+c(H2CO3)=0.1mol/L ③水电离出的 H 和 OH 守恒: c(OH )=c(H )+c( HCO 3 )+2c(H2CO3)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强酸弱碱与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规律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与分析 例 1:酸式盐液中溶液的酸碱性是怎样的? 分 析 : (1) 强 酸 强 碱 形 成 的 酸 式 盐 只 电 离 , 不 水 解 , 水 溶 液 显 酸 性 . 如2 NaHSO4 = Na + + H + + SO4 + + + + -2 --2--2 --2--(2)多元弱酸和强碱作用生成的酸式盐, 是弱酸氢根离子在水溶液中既可电离又可水解. + 如 NaH2PO4=Na +H2PO 4 存在如下平衡: 电离平衡:H2PO 4 水解平衡:H2PO 4+H2O-2 H + HPO 4--+H3PO4+OH-由于电离是 H3PO4 的第二步电离,水解是 PO 3-- 的第三步水解,电离趋势大于水解趋势, 4 故溶液显酸性. (3)当水解趋势大于电离趋势时,溶液显碱性,如 NaHCO3、Na2HPO4、NaHS 等. 例 2:怎样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分析: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①看离子间是否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 若能生成, 分析:2 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如 Fe 和 OH ,Ba 和 CO 3 ,Ca 和 SO 4-- 等.3+ 2+2 --2+②看离子间是否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 2+ 2如 H 和 CO 3,H 和 S 等不能大量共存. + + + ③若离子间能生成难电离物质,这些离子便不能大量共存,如 H 和 F ,NH 4 和 OH ,H 和 OH 等. 3+ 2④若离子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离子便不能大量共存, Fe 和 S , 如 MnO 4 和 I , 2S 和 ClO 等. ⑤看离子间在水溶液中能否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 Al 和 AlO 2,NH 4 和 SiO3 ,Fe 和 CO 3 等. ⑥看离子间能否发生络合反应,如 Fe 和 SCN ,此外还需要注意外加条件的暗示,如无2 色透明溶液即不含有色离子,如 Fe 、Fe 、Cu 、 MnO 4-- 等,PH=1 含有大量 H 等.3+ 2+ 2+ + 3+ 3+ + 23+2 --例 3:哪些离子间可发生双水解? 分析: 分析:Al 与 CO 3 , HCO 3 ,S ,HS ,AlO 2 等. Fe 与 CO 3 , HCO 3 、AlO2 等.双水解反应要写“=” ,生成物中沉淀应打“↓” ,气体 应标“↑” 3+ 如 Al +3HCO 3=Al(OH)3↓+3CO2↑ 2Fe +3 CO 3 +3H2O=2Fe(OH)3↓+3CO2↑ 【难题巧解点拨】 难题巧解点拨】 + 2) 例 1:欲使 0.1mol/L 的 Na2CO3 溶液中 c(Na )接近 2c(CO 3),应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加热 B.适量加水 C.适量加盐酸 D.适量加 KOH 分析: 分析:在 Na2CO3 溶液中,由于发生了如下的水解反应: 2HCO 3+OH ①CO 3+H2O ②HCO 3+H2O H2CO3+OH 2+ 2因此溶液中的 CO 3 被消耗了一小部分,故使得 c(Na )大于 2 倍的 c(CO 3),因此要使溶 液中 c(Na )=2c( CO 3 )就应设法抑制 Na2CO3 的水解,由于 Na2CO3 水解后显碱性,所以应提 供 OH 离子抑制其水解,故 D 选项中 KOH 符合要求 答案:D 2.CH3COOH 与 CH3COONa 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稀溶液,PH 为 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H3COOH 的电离作用大于 CH3COONa 的水解作用 B.CH3COONa 的水解作用大于 CH3COOH 的电离作用 C.CH3COOH 的存在抑制了 CH3COONa 的水解 D.CH3COONa 的存在抑制了 CH3COOH 的电离 分析: 分析:在混合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 CH3COOH H +CH3COO ① CH3COO +H2O CH3COOH+OH ② 因两种物质以等物质的量混合,且知溶液显酸性,所以据以上二式分析,显然①式产生 + 的 H 多于②式产生的 OH ,故 A 正确,B 不正确.而在两式中都存在 CH3COO 、CH3COOH 两种物 质,所以 CH3COOH 的电离必受到 CH3COO 的抑制,而 CH3COO 的水解也受到 CH3COOH 的抑制. 答案:A 典型热点考题】 【典型热点考题】 + 例 1:在 25℃时,1mol/L 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 的溶液中,测得 c(NH 4) 分别为 a,b,c(单位为 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 A.加入纯 Cu 将 Fe 还原+ 3+ 3+ 3+2 ----2---2 -----2 --2 -- B.向溶液中通入 H2S 使 Fe 沉淀 C.在溶液中通入 Cl2,再加入 CuO 粉末调节 PH 为 4~5 D.在溶液中通入 Cl2,再加入 NH3 调节 PH 为 4~5 + + NH3
H2O+H , 对 于 (NH4)2CO3 , 因 分 析 : 三 种 溶 液 中 均 在 水 解 平 衡 : NH 4+H2O2 CO 3 -- +H++2+HCO 3 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对于(NH4)Fe(SO4)2, +2H2O Fe-2+Fe(OH)2+2H , ) c(H++增大,抑制 NH 4 水解. ) 例 2:在 Na2S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2A.c(Na )=2c(S )+2c(HS )+2c(H2S) + + 2B.c(Na )+c(H )=c(OH )+c(HS )+c(S ) + C.c(OH )=c(H )+c(HS )+2c(H2S) + 2D.c(Na )>c(S )>c(OH )>c(HS ) 分析: 分析:判断溶液中微粒之间的关系,一般用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再结合离子的水解、 电离等平衡关系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B 同步达纲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由于水解使溶液的 PH 小于 7 的是( ) B.NH4Cl C.Na2SO4 D.NaHSO4 A.NaHCO3 + -2 2.在 Na2S 水溶液中 c(Na )与 c(S )的关系是( ) + 2+ 2B.c(Na )<2c(S ) A.c(Na )=2c(S ) + 2+ 2C.c(Na )>2c(S ) D.2c(Na )>c(S ) 3.在溶液中不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是( ) A.HS-B. CO 32 --C.Fe3+D.Br-4.关于酸性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 小于 7 的溶液 B.一定是酸的水溶液 + C.溶液中 c(H )>c(OH ) D.不含有 OH 离子的溶液 5.加热条件下,能使下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N2(气)+3H2(气) 2NH3(气) Fe(OH)3+3HCl B.FeCl3+3H2O C.NH3H2O+HCl NH4Cl+H2O D.2NO2(气) N2O4(气) 6.在 CH3COONa 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 + A.c(H )<c(OH )<c(CH3COO )<c(Na ) + + B.c(H )<c(OH )<c(Na )<c(CH3COO ) + + C.c(H )<c(CH3COO )<c(OH )<c(Na ) + + D.c(OH )<c(CH3COO )<c(H )<c(Na ) 2+ 2+ 7.某溶液经测定 PH=1, 溶液中还存在 Ba 、 , Fe 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2 A. SO 4--)C.CO 3-B. O 3 )--D.Br-8.下列各反应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 3+H2O-H3O + CO 3+2 -- B.HS +H2O-H2S+OH-C. H 2 PO -- +H2O 4 D. HCO 3 +OH--2 HPO 4-- +H3O+H2O+ CO 32 --9.有三种一元酸 HA、HB、HC 的钠盐分别为 NaA、NaB、NaC,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时,溶液的 PH 依次为 9,10,8.则这三种弱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A>HB>HC B.HB>HA>HC C.HC>HB>HA D.HC>HA>H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B.只要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 OH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NaHCO3 溶液的 PH 大于 Na2SO4 溶液的 PH 11.浓度为 0.1mol/L 的某物质的水溶液,且 PH=5.1,则此物质应是下列中的( ) A.H2SO4 B.NH4Cl C.NaHCO3 D.CH3COONa 12.下列物质在水中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 B.NaOH C.NaHSO4 D.CH3COONa A.Na2SO3 + 13.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铵盐中,c(NH 4)的浓度大的是( ) A.NH4NO3 B.NH4Cl C.(NH4)2CO3 D.NH4HSO4 14.在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 + 3+ A.Ag 、NO 3、Na 、Cl B.K 、HCO 3、Cl 、Al C.NO 3、Fe 、H 、Br2+ + -D.K 、 NH + 、Cl 、 SO 2
4 4+ -15.下列反应既不是水解反应,又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 A.NH 4+H2O NH3H2O+H B.HS +H2O H2S+OH HBr+HBrO C.Br2+H2O + D.H2S+H2O H3O +HS 16.能表明氨水是弱电解质的叙述是( ) A.NH3H2O 的导电性比 NaOH 溶液弱得多 B.0.1ml/L 的 NH3H2O,是 PH 小于 12,大于 7 C.NH4Cl 的水溶液,是 PH 小于 7 D.5ml1ml/L 的 NH3H2O 跟 10ml0.5mol/L 的 HCl 恰好完全反应 17.已知 ROH 为强碱,HM 为弱酸,使其完全反应后的 RM 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小到 大的顺序是( ) + + + + A.c(OH )<c(H )<c(M )<c(R ) B.c(H )<c(M )<c(R )<c(OH ) + + + + C.c(H )<c(OH )<c(M )<c(R ) D.c(R )<c(M )<c(H )<c(OH ) 18.下列各组离子中,因相互促进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OH 、Na 、K 、 HCO 3 C.H 、HS 、Na 、 SO 3+ + + +B.H 、 HCO 3 、Fe 、Cl3++3+-23+D.Al 、 SO 2
、 CO 3 、Cl 42-19.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 Fe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 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B.NH3H2O C.Na2CO3 D.NaOH A.MgCO3 20.在室温下,将等体积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其溶液的 PH 一定大于 7 的是( ) A.PH=2 的盐酸跟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 B.PH=2 的醋酸和 PH=12 的氢氧化钾溶液 C.PH=2 的硝酸跟 PH=12 的氢氧化钡溶液 D.PH=2 的硫酸跟 PH=12 的氨水 21.将 0.1mol 下列物质置于 1L 水中充分搅抖后溶液中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 A.KCl B.Mg(OH)2 C.Na2CO3 D.MgSO4 22.用物质的量都是 0.1mol 的 HCN 和 NaCN 配成 1L 混合溶液,已知其中 C(CN) 小于 + c(Na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c(H )>c(OH ) B.c(HCN)>c(CN )=0.2mol/L C.c(HCN)>c(CN ) D.c(CN )>c(OH )=0.1mol/L 23.判断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2)NH4Cl 溶液 (1)Na2SO4 溶液 (3) FeCl 3 溶液 (5)Na2CO3 溶液 (7)NaHSO4 溶液 (4)AlCl3 溶液 (6)NaHCO3 溶液 (8)Cu(NO3)2 溶液二、填空题 24.将 Na2CO3 溶液中三种阴离子,按照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列 . 25.向 Na2CO3 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则此过程中, 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 而后减小 (D)先逐渐减小, 而后增大.你的选择是 , 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 . 字表述理由 26.在配制 CuSO4 溶液时,会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27.明矾的水溶液呈 性,可用做净水剂的原因是 . ,且原因 28.把 AlCl3 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是 . 29.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所 观察到的现象是 . 其原因是 . 30.①碳酸钾的水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②KAl(SO4)2 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③碳酸氢钡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④亚硫酸钠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⑤氯化铝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原因是 . ⑥盐酸与硫酸各 1mol/L 的混合酸 10ml, 加热浓缩至 1ml, 最后的溶液为 , 原因是 . 31.浓度均为 0.1mol/L 的 8 种溶液:①HNO3 ②H2SO4 ③CH3COOH ④Ba(OH)2 ⑤NaOH . ⑥CH3COONa ⑦KCl ⑧NH4Cl 其溶液的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2.有盐 AmBn 的溶液 (1)若为强酸弱碱盐,是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为弱酸强碱盐,是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33.100ml 盐酸与 CaCl2 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 Na2CO3 溶液, 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Na2CO3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Na2CO3 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已知氯化钙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 0.025mol/L,①则原混合溶液的 PH 为 . ②原有 CaCl2 的质量为 .【素质优化训练】 素质优化训练】 ) 1.NH4Cl 溶于重水(D2O)生成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的化学式是( + + A.NH3D2O 和 HD2O B.NH3HDO 和 D3D + + C.NH2DD2O 和 DH2O D.NH2DHDO 和 D3O 2.在常温下,将 PH=11 的某碱溶液和 PH=3 的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所得溶液呈中性,则生成的盐可能为强酸强碱盐 B.若所得溶液呈碱性,则可能是强碱与弱酸溶液反应 C.若所得溶液呈酸性,则可能是强酸与弱碱溶液反应 D.若所得溶液的 PH=5,则可能是强碱与弱酸溶液反应 3.已知 HF 的酸性比 HCN 的酸性强, 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 NaF 和 NaCN 两种溶 ) 液,已知前者溶液中离子数目为 n1,后者溶液中离子数目为 n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n1=n2 B.n1>n2 C.n1<n2 D.c(F )>c(CN ) 4.常温用水稀释 0.1mol/l 的醋酸钠溶液,溶液中增大的是( ) + + A.c(H ) B.c(OH )c(H ) C.c(OH )-D.c( H + ) c(CH 3 COOH )-5.某酸的酸式盐 NaHY 在水溶液中,HY 的电离程度小于 HY 的水解程度,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A.H2Y 在电离时:H2Y+H2O HY +H3O B.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 2+ c(Na )>c(HY )>c(Y )>c(OH )>c(H ) C.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 2+ c(Na )>c(Y )>c(HY )>c(OH )>c(H ) 2+ D.HY 水解方程式为:HY +H2O Y +H3O + 6.用物质的量浓度均是 0.1mol/L 的 CH3COOH 和 CH3COONa 配成 1L 溶液, c(Na )<c(CH3COO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OH )<c(H ) B.c(CH3COOH)+c(CH3COO )=0.2mol/L D.c(CH3COO )+c(OH )=0.1mol/L C.c(CH3COOH)>c(CH3COO ) + 7.已知某温度下 0.1mol/L 的 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 c(H )>c(OH ), 则下列关系一定正 确的是( ) + 2+ 2A.c(Na )=c(HB )+2c(B )+c(OH ) B.c(Na )=0.1mol/L≥c(B ) + -14 C.c(H )c(OH )=10 D.溶液的 PH 等于 1 2+ 2+ 3+ 8.在 PH 为 4~5 的环境中,Cu 、Fe 不生成沉淀而 Fe 几乎完全沉淀.工业上制 CuCl2 是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到 80℃左右, 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杂质 FeO), 充分搅拌使之溶解. 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中可行的是( ) 2+ A.加入纯 Cu 将 Fe 还原 2+ B.向溶液中通入 H2S 使 Fe 沉淀 C.在溶液中通入 Cl2,再加入 CuO 粉未调节 PH 为 4~5 D.在溶液中通入 Cl2,再加入 NH3 调节 PH 为 4~5 9.化合物 SOCl2 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 77℃,在盛有 10ml 水的锥形瓶中,小心地 滴加 8 滴~10 滴 SOCl2,可观察到剧烈反应,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逸出.该气体可使滴有品红试液的滤纸褪色.轻轻摇动锥形瓶, 等白雾消失后, 往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有不溶于 HNO3 的白色凝乳状沉淀析出. . (1)根据上述实验,写出 SOCl2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Cl3 溶液蒸干灼烧得不到无水 AlCl3,而用 SOCl2 与 AlCl36H2O 混合共热,可得无 水 AlCl3,其原因是 . 10.25℃时,若体积为 Va,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 Vb,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 好中和.且已知 Va<Vb 和 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 . (1)a 值可否等于 3(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 (2)a 值可否等于 5(填“可”或“否”) . . 其理由是 (3)a 的取值范围是 11.从某些方面看,氨和水相当.试回答: (1)用简要的文字和相应的电离及化学方程式解释,为什么在液氨体系中可用 NH4Cl 去 和 NaNH2 反应? + 2+ + + N (2)氮可形成多种离子, 其中 N2H5 ,2H6 是由中性分子结合质子(即 H )形成的(类似 NH 4), + 2+ 因此有类似于 NH 4 的性质,试写出 N2H6 在强碱性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已知 40℃时四种化合物在水中和液氨中的溶解度如下: 溶解度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4 H2O(液) 170g 9.2g 1.5×10 g 33.3g NH3(液) 80g 97.2g 0.8g 0 上述四种物质在液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已知 A,B,C,D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如果 A,B,C,D 均是 10 电子的微粒,请写出: ;D 的电子式 A 的结构式 (2)如果 A 和 C 是 18 电子的微粒,B 和 D 是 10 电子的微粒,请写出: ①A 与 B 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 C 与 B 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表示) . 3+ 13.某试剂厂用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 Fe )反应制取 AgNO3,步骤如下: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液中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a 减少过程中产生 NOx 的量 b 减小原料 Ag 的消耗量 + c 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 c(H ) 3+ 2+ (3)步骤 C 是为了除去 Fe ,Cu 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 置换反应 b 水解反应 c 氧化―还原反应 (4)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14.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表现在:①植物对外界环境中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②对 同一种无机酸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的差异性.如我们把(NH4)2SO4 称为生理酸性盐,而把 NaNO3 称为生理碱性盐. (1)试从生物学上解释为什么(NH4)2SO4 是生理酸性盐? (2)在化学上(NH4)2SO4 溶液呈现酸性,而 NaNO3 呈中性,其原因是 (3)硝酸铵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被植物吸收时的吸收量 等”),所以我们称之为 盐. (填“相等”“不相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B 2.C 3.D 4.C 5.B 6.A 7.D 8.B 9.D 10.CD 11.B 12.AD 13.C 14.D 15.D 16.BC 17.C 18.BD 19.A 20.D 21.C 22.BC 23.略 22+ 24.CO 3>OH >HCO 3 25.C 首先 CO 3+H =HCO 3,使 HCO 3 浓度增大,随着 HCl 的加入, + + H 过量.则 HCO 3+H =H2CO3,H2CO3 分解成 CO2 和 H2O,故 HCO 3 浓度又逐渐减小 26.Cu +2H2O Cu(OH)2+2H 3+ + Al(OH)3+3H Al(OH)3 胶体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水中 27.酸 Al +3H2O 的悬浮杂质,故可做净水剂. 3+ + 28.Al2O3 Al +3H2O Al(OH)3+3H -Q 加热、平衡右移,HCl 挥发,平衡右移,致使水解平衡趋于完全,最后 Al(OH)3 受热分 解可得 Al2O3 29.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2 2 在纯碱溶液中 CO 3
水解: CO 3
+H2O2+2++ HCO 3 +OH-2 2 加入 BaCl2 后 Ba + CO 3
=BaCO3↓(白色),由于 CO 3
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左移,OH 浓度减小,酚酞褪色. 30.①K2CO3;尽管加热过程促进 K2CO3 水解,但生成的 KHCO3 和 KOH 反应后仍为 K2CO3. 3+ ②明矾;尽管 Al 水解,由于 H2SO4 为高沸点酸,最后仍然是明矾. ③BaCO3;碳酸氢钡在溶液中受热分解. ④Na2SO4;亚硫酸钠在蒸干过程中不断被空气氧化而生成 Na2SO4. 3+ ⑤Al2O3;Al 水解,HCl 挥发,得 Al(OH) 3,Al(OH)3 分解为 Al2O3 ⑥H2SO4 溶液;HCl 挥发后剩余为 H2SO4 溶液. 31.②①③⑧⑦⑥⑤④ n+ + m(m-1) 32.①A +nH2O A(OH)n+nH ②B +H2O HB -+OH 33.①PH=1 ②0.2775g 【素质优化训练】 素质优化训练】 1.B 2.AD 3.BD 4.AD 5.A 6.A 7.B 8.C 9.(1)SOCl2+H2O=SO2+2HCl (2)SOCl2 与水反应既减少了水的量,生成的 HCl 又抑制了 AlCl3 的水解. 10.(1)否 若 a=3,则 b=6 溶液显酸性,与题意不符故 a≠3 + -5 (2)否 若 a=5,则酸中 c(H )=10 mol/L -4 则 b=10 碱中 c(OH )=10 mol/LVa 10 4 = =10>1 与题意不符. Vb 10 5(3)7 14 <a< 2 3[
11.略 12.(2)①H2S+OH =H2O+HS 2或 HS +OH =S +H2O 2②OH >S (或 HS ) 13.(1)稀 a.c (2)a,c (3)b (4)Fe(OH)3 Cu(OH)2 就要以吸附在 14.(1)由于植物的根吸收 NH 4 比吸收 SO 2
多.而植物的根在吸收 NH 4 时, 4+ +-- 根细胞表面的 H 和 NH 4 交换,这样有许多 H 残留在溶液中,久而久之溶液就逐渐酸化,故称 之为生理酸性盐. + NaNO3 是属于强碱强酸盐, 不发生水解, 故溶液显中性. (2)由于 NH 4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3)相等 生理中性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碱滴定弱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