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腺垂体分泌催乳素细胞腺瘤的细胞受哪个调节

&& 《》 &&
(prolactin,)是含199个并有三个硫键的,为22000。在血中还存在着较大的PRL,可能是PRL的或几个PRLA分子的聚合体,成人中的PRL浓度&20μg/L。
PRL的作用极为广泛,下面仅就其主要作用加以扼要说明。
1.对的作用 PRL引起并维持泌乳,故名催乳素。在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中,、、、、、及PRL起着重要的作用。到,PRL、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增多,使乳腺组织进一步发育,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原因是此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过高,抑制PRL的泌乳作用。后,血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PRL才能地发挥始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在妊娠期PRL的分泌显著增加,可能与雌激素刺激催乳素的分泌活动有关。妇女授乳时,吸吮反射性引起PRL大量分泌。
2.对的作用 在哺乳类运物,PRL对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如,PRL与配合,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分泌孕激素,但大剂量的PRL又能使黄体溶解。PRL对人类的卵巢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内的PRL含量逐渐增加,并在次级留言簿包发育成为前卵泡的过程中,在颗粒细胞上出现PRL,它是在的刺激下形成的。PRL与其受体结合,可刺激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分泌。实验表明,小量的PRL对卵巢与孕激素的合成起,而大量的PRL则有抑制作用。临床上患溢乳的妇女,表现特征为闭经、溢乳与,患者一般都存在无排卵与雌激素水平低落,而血中PRL浓度却异常增高。
男性在存在的条件下,PRL促进及的生长,还可以增强LH对的应用,使睾酮的合成增加。
PRL参与反激反应。 在状态下,血中PRL浓度升高,而且往往与和浓度的增高一出现,刺激停止数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看来,PRL可能与ACTH及GH一样,是中分泌的三大激素之一。
腺垂体PRL的分泌受PRF与PIF的双重控制,前者促进PRL分泌,而执行者则抑制其分泌。通过下丘脑或直接对腺垂体PRL分泌有抑制作用。下丘脑的能促进PRL的分泌。吸吮乳头的刺激引起冲动,经上传至下丘脑,使PRF发生兴奋,PRF释放增多,促使腺垂体分泌PRL增加,这是一个典型的。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ACTH、LH、FSH)在有关章节中叙述。
出自A+医学百科 “生理学/催乳素”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生理学/催乳素”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您的位置:&&&&乳汁的产生受哪些因素调控?
乳汁的产生受哪些因素调控?
日 09:54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306
妈咪们有没有觉得生好宝宝,就能有乳汁出来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呢?这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包含着复杂的机理。
发育完善的乳腺
乳汁的分泌首先要具备发育完善的乳腺,8岁以前小儿乳腺基质尚未发育,处于静止状态,8岁以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及孕酮,使乳腺的导管系统开始发育,但是动物试验发现,乳腺导管系统的发育,除了雌、孕激素,还需要生长激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参与。
乳汁产生于乳腺导管的终末单位——腺泡,腺泡的发育是在妊娠期开始,由来自卵巢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及孕酮的作用所致,使腺泡具有分泌性。
乳腺虽然发育完善,却但并不泌乳,是因为直接引起泌乳的主要是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甲状腺素也有参与),孕期大量的雌激素及孕酮对催乳素受体有阻抑作用,同时对腺垂体分泌催乳素也有抑制作用。后雌激素及孕酮在血中浓度骤降,消除了上述对催乳素的压抑,所以一般1~3天就可分泌丰富的乳汁。
激素的调控
平常,妈咪们经常会听到“***会刺激分泌催乳素,然后就会有乳汁产生……”而实际上乳汁产生涉及的激素远不止一种催乳素噢。
由腺垂体分泌的有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即促卵泡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这些促激素对泌乳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他们的产生又受谁来调控呢?这就要向上追溯到下丘脑啦,它分泌的调节性多肽是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释放因子或抑制释放因子,对垂体分泌的多种激素起调节作用,其中对催乳素主要是抑制释放因子起主要作用。
腺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作用在相应的靶腺,促使其分泌催乳素,有促进乳腺的发育及促进乳汁分泌的生理作用,这些内分泌激素通过机体的负反馈作用以维持体内相对稳定。
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及催产素两种激素,安静时它们储存在神经垂体的神经末鞘之中,当神经冲动沿下丘脑神经纤维下传时,立即从神经末鞘释放出来,并吸收入血,发挥生理效应,如催产素在分娩时刺激子宫收缩,时促进乳腺排乳。
催乳素的调控
催乳素的释放直接影响到乳汁的分泌,我们也已经知道下丘脑释放的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是调控催乳素的主要因素(也有释放促进因子,但不是主要的)。那么这个释放抑制因子又受谁调控呢?
首先,是乳房中的乳汁的量;当乳房中充满乳汁,信息神经反馈至下丘脑,就会产生释放较多的抑制因子,催乳素产生就会减少,继而乳汁减少;当乳汁排出后,反馈的信息是“没有乳汁啦,我们要加快生产啦”,这是下丘脑就会减少产生及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产生增多,继而乳汁增多。
另外,研究也有发现多巴胺是生理性的抑制因子,也就是说能使多巴胺产生增多的事情可能引起泌乳减少。有研究认为,大量的运动会有多巴胺产生,那么如果运动过度可能会使乳汁减少噢。也就是说,产后想恢复身材的妈咪们要注意,运动要适可而止,不可过量。
婴儿的吮吸
乳头部有着丰富的神经分布,婴儿吮吸时,神经冲动传入下丘脑,会使催乳素释放促进因子活性,抑制因子活性降低,联合作用促使垂体分泌大量催乳素入血,从而促使乳汁的合成与分泌。
另外,婴儿吮吸时,神经冲动传入下丘脑,还反射性的引起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催产素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乳腺,可引起包绕腺泡外壁肌上皮细胞收缩,从而将腺泡中的乳汁挤入导管,迅速到达乳头而射出。引导催产素分泌的神经反射很容易建立,比如婴儿的哭声都可能引起泌乳反射,但是也容易被抑制,例如焦急、恐惧、悲伤情绪等,所以哺乳过程中,要保持情绪稳定。
母亲的营养状况
既往有研究发现,对比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哺乳母亲,发现中~重度时产奶量下,极度营养不良者停止分泌乳汁。中医角度来说,乳汁由气血津液所化生,所以孕期及要保证正常的营养状态。但是医生认为,目前的生活条件下,除了为了美而或者严重挑食的,其她的正常餐食的女性,营养不良者很少,所以不必大补特补;正常会素搭配的饮食,保证热量需要即可。尤其不要大碗大碗去喝“白白的”荤汤,实际上白色是脂肪乳化带来的视觉效果。第28页/共37页
第二信使除了cAMP外,还有GMP、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及Ca2+,细胞内起关键作用的蛋白激酶,除了PKA,还有蛋白激酶C(PKC)及蛋白激酶G(PKG)等。在膜受体与膜效应器酶之间起耦联作用的调节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在跨膜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较小,呈脂溶性,可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在进入细胞之后,有的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先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受体蛋白发生构型变化,从而使激素—受体复合物获得进入核内的能力,由胞浆转移至核内,再与核受体结合,从而调控DNA的转录过程,生成新的mRNA,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另有些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与雄激素)进入细胞后,可直接跨越核膜,与相应的核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甲状腺激素虽属含氮激素,但其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激素相似,它进入细胞内,直接与核受体结合调节转录过程。
(五)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处的神经元轴突延伸终止于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既能分泌激素(神经激素),具有内分泌细胞的作用,又保持典型的神经细胞的功能。它们可将从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的信息,起着换能神经元的作用,从而以下丘脑为枢纽,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紧密联系起来。
下丘脑的肽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视上核、室旁核与“促垂体区”核团内。视上核与室旁核的神经元,主要合成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促垂体区核团的肽能神经元,主要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激素(下丘脑调节肽)。
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的活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它主要有以下几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生长素释放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及抑制因子。
1.腺垂体的激素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远侧部是腺垂体的主要部分。
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中,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与黄体生成素均有各自的靶腺,分别形成:(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3)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腺垂体的这些激素没有靶腺,是通过促进靶腺分泌激素而发挥作用,所以也把这些激素统称为“促激素”。生长素、催乳素与促黑(素细胞)激素没有靶腺,分别调节机体生长、乳腺发育与泌乳,以及黑色素代谢等活动。
(1)生长素
人生长素结构与人催乳素近似,故生长素有弱催乳素作用,催乳素有弱生长素作用。
GH的生物学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与生长发育,对机体各个器官和各种组织均有影响,对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的作用尤为显著,另外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等促进代谢作用。
促进生长作用,GH是对人体生长起关键作用的调节因素。幼年时期若缺乏GH,长骨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如果GH过多则生长发育过度,患巨人症。成年后GH过多,长骨不再生长,而将刺激肢端部和颌面部的骨质增生,以致出现手足粗大、下颌突出,同时伴有肝、心、肾等内脏增大现象,称为肢端肥大症。
GH的促进生长作用是由于它能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增加。GH能诱导靶细胞产生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称为生长素介质,它能促进硫酸盐和氨基酸的摄取及蛋白质合成,并增加软骨细胞、胶原组织、肝、肌肉与纤维母细胞分裂和增长。
GH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钠、钙、磷、硫等重要元素的摄取与利用,抑制糖的消耗,加速脂肪分解,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1)蛋白质代谢:GH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强组织中DNA利用,RNA合成,加速蛋白质合成,。2)脂肪代谢:GH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特别是肢体中脂肪量减少。3)糖代谢:GH有使血糖趋于升高的作用,即升糖作用,这是由于生长素能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的消耗。GH分泌过多的患者,由于血糖过高,可出现糖尿。
GH和生长素介质是通过其靶细胞膜上各自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其作用。
生长素分泌的调节:
腺垂体GH的分泌受下丘脑GHRH与RGHRIH的双重调控。GHRH促进GH分泌,而GHRIH则抑制其分泌,这两种调节性多肽又通过中枢神经受多种因素的调控。
GH可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GHRH对其自身释放也有反馈调节作用。除了调控机制外,还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GH的分泌:
1)睡眠:人在觉醒状态下,GH分泌较少,进入慢波睡眠后,GH分泌明显增加,血中GH达到高峰,转入异相睡眠后,GH分泌又减少,可见GH分泌高峰与慢波睡眠相一致。
2)血中糖、氨基酸与脂肪酸均能影响GH的分泌,其中低血糖对GH分泌的刺激作用最强。此外,运动、应激刺激、甲状腺激素、雌激素与串酮均能促进GH分泌。
(2)催乳素(PRL)
催乳素的作用极为广泛:
1)对乳腺的作用:PRL刺激妊娠期乳腺生长发育,促进乳汁的合成与分泌并维持泌乳到妊娠期,PRL、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增多,使乳腺组织进一步发育,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原因是此时血中雌激素与孕 28
第28页/共37页
寻找更多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高催乳素血症的规范化诊断
我的图书馆
高催乳素血症的规范化诊断
高催乳素血症的规范化诊断全医通 作者:Dr. Copper Bean(全医通编辑,转载请注明) 催乳素,又称泌乳素(PRL),是一种由腺垂体泌乳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高催乳素血症是由持续的血浆催乳素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理性、药理性和病理性等多种因素,为高催乳素血症以及催乳素瘤的诊断带来了困难,易发生误诊。为解决这一临床实际问题,使患者可以得到更加规范的诊治,目前国内专家在高PRL血症和垂体PRL瘤的诊治上已达成共识[1, 2],本文就目前的共识,针对临床中容易混淆的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正常人PRl的变化规律催乳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入睡后逐步升高,早上醒前可达到峰值,醒后迅速下降,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降至谷底(图1-1)。新出生的婴儿受母体雌激素水平的影响,血清催乳素高水平,之后逐渐下降,到出生后3个月时降至正常水平。青春期轻度上升至成人水平。成年女性略高于男性。 1.1昼夜节律:催乳素的分泌入睡后逐渐升高,早晨睡醒前可达到峰值,睡醒后迅速下降,上午10点至下午2点降至谷值。
图1-1 PRL昼夜节律1.2性别因素:成年女性血清催乳素水平始终比同龄男性高,女性为1~25μg/L,男性1~20μg/L(标记免疫分析测定)。1.3年龄因素:由于母体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刚出生的婴儿血清催乳素水平很高,之后逐渐下降,到出生后3个月时降至正常水平。催乳素水平在青春期轻度上升至成人水平。妇女绝经后的18个月内,体内的催乳素水平逐渐下降50%,但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下降较缓慢。在HPRL的妇女中,应用雌激素治疗不引起催乳素水平的变化。老年男性与年轻人比较,平均血清催乳素水平约下降50%。 图1-2 PRL随年龄的变化1.4月经周期:血清催乳素水平随月经周期的变化不明显,一些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催乳素水平升高,而在卵泡期催乳素水平降低,排卵期的催乳素水平轻度升高可能引起某些妇女不孕。2. 妊娠期间PRL的变化妊娠期间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垂体催乳素细胞增殖和肥大,导致垂体增大及催乳素分泌增多。在妊娠末期,由于催产素的增多,血清催乳素水平可上升至非妊娠期的10倍。分娩后,增大的垂体恢复正常大小,血清催乳素水平随之下降。正常生理情况下,催乳素分泌细胞占腺垂体细胞的15%~20%,妊娠末期可增加到70%。 值得注意的时,此时尽管PRL水平很高,但是由于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高水平作用乳腺组织,所以孕妇并不泌乳,当分娩后雌激素、孕激素迅速下降,产妇开始泌乳。3.哺乳期PRL的变化产后PRl水平的维持,需要乳头的刺激,如果不哺乳,产后4周产妇血清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如果哺乳,当乳头被吸吮时可触发垂体催乳素快速释放,产后4~6周内哺乳妇女基础血清催乳素水平持续升高。此后4~12周,基础催乳素水平逐渐降至正常,随着每次哺乳发生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幅度逐渐减小。产后3~6个月,基础和哺乳刺激情况下催乳素水平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婴儿添加辅食导致的哺乳减少。如果坚持严格的母乳喂养,基础催乳素水平会持续升高,并可发生产后闭经。对健康的妇女,非哺乳状态下刺激乳房也可以导致催乳素水平上升。
图1-3 泌乳反射 4.应激情况下PRL的变化:应激(如情绪紧张、寒冷、运动等)时垂体释放的应激激素包括:催乳素、ACTH和生长激素(GH)。应激可以使催乳素水平升高数倍,但通常持续时间不到1h。
第二部分 PRL升高的原因?PRL分泌受下丘脑PRL释放因子(PRF)和PRL释放抑制因子(PIF)调节,正常时下丘脑弓状核结节漏斗部肽能神经元释放的DA是一种PIF,张力性抑制调节占优势。任何干扰下丘脑DA合成与DA由垂体门脉系统向垂体输送,以及DA与PRL细胞DA受体(D2)的结合(此种特异结合可抑制PRL的分泌与释放)的种种因素均可减弱抑制性调节而引起HPL,此种原因可归之为生理性、病理性、药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图2-1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很多生理因素会影响血清催乳素水平,血清催乳素水平在不同的生理时期有所改变,甚至是每天、每小时都会有所变化。日常的运动、精神创伤、低血糖、夜间、睡眠、进食、性生活及各种生理现象如卵泡晚期和黄体期、妊娠、哺乳、产褥期、应激状态、乳头受到刺激、新生儿期等,均可出现催乳素水平暂时性升高,但升高幅度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也不会引起相关的病理症状。2.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许多药物可引起HPRL,这些药物中大多数的作用是拮抗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或兴奋催乳素释放因子(PRF)的,多巴胺是典型的内源性PIF,少数药物还可能对催乳素细胞有直接影响。常见的可能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的药物包括:多巴胺耗竭剂:甲基多巴,利血平;多巴胺转化抑制剂:阿片肽、吗啡、可卡因等麻醉药;多巴胺重吸收阻断剂:诺米芬辛;二苯氮类衍生物:苯妥因、安定等;组胺和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苯丙胺类、甲氰咪胍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部分报道依那普利可引起PRL升高;激素类药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抗雄激素类药物、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中草药(尤其是具有安神、止惊作用的中草药):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等;其他药物:异烟肼、达那唑等。药物引起的HPRL,血清催乳素水平多,但也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可使血清催乳素水平高达22.75nmol/L,引起大量泌乳和闭经。3.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导致HPRL的病理因素很多,常见的有:3.1下丘脑PIF不足或下达至垂体的通路受阻下丘脑对垂体PRL的分泌主要是抑制作用,故任何导致下丘脑-垂体连接受损,都导致对垂体PRL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出现高PRL血症。常见于下丘脑或垂体柄病变,如颅底脑膜炎、结核、梅毒、放线菌病、颅咽管瘤、类肉瘤样病、神经胶质细胞瘤、空泡蝶鞍综合征、动-静脉畸形、帕金森综合征、精神创伤等,也可见于外伤和手术。特别注意的是,如果PRL升高,并且鞍区发现明显占位,如颅咽管瘤、Rathke囊肿、无功能垂体瘤极易被误诊为PRL瘤。这些情况下,PRL升高多为轻中度,一般不超过200μg /L。而真正的PRL瘤可显著升高,多超过200μg /L,巨大PRL瘤可达10000μg /L以上。3.2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约半数可见轻度高催乳素血症,而且大部分发生在女性患者。机制可能是甲状腺激素低下,负反馈调节下丘脑TRH分泌增多。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长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常可见垂体前叶增大,结合催乳素增高常被误诊为催乳素瘤,故对于该类患者要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3 自主性高功能的催乳素分泌细胞单克隆株见于垂体催乳素腺瘤、GH腺瘤、ACTH腺瘤等及异位催乳素分泌(如未分化支气管肺癌、肾上腺样瘤、胚胎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3.4 胸壁疾病传入神经刺激增强可加强PRF的作用,见于各类胸壁炎症性疾病,如乳头炎、皲裂、胸壁外伤、带状疱疹、结核、创伤性及肿瘤性疾病等。3.5 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催乳素在肾脏降解异常;或肝硬化、肝性脑病时,假性神经递质形成,拮抗PIF的作用。3.6妇产科手术如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子宫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切除术等。4.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临床上当无病因可循,已经排除妊娠、服药、垂体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可能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其中大多数人表现为血清催乳素水平轻度升高,长期观察可恢复正常时,可诊断为特发性HPRL。但值得注意的时,但对部分伴月经紊乱而血清催乳素水平> 4.55nmol/L者,需警惕隐性垂体微腺瘤的可能,应密切随访。在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而无症状的特发性HPRL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是巨分子催乳素血症,这种巨分子催乳素具有免疫活性但生物活性低,容易被误诊。 第三部分 高PRL血症诊断的注意事项由于多种因素可造成高PRL血症,所以在发现PRL增高的患者,在诊断上要谨慎。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史,临床中应用广泛的降压药、抗精神病药、消化系统用药均可以导致PRL水平升高。其次要了解患者采血时的生理状态,最近几小时的精神体力活动,因睡眠、应激、性交和乳头刺激等生理因素均可以引起PRL升高。另外在临床上有些情况,与特别值得警惕,归纳如下:1.空蝶鞍综合症与高PRL血症空蝶鞍是由于鞍隔缺损或垂体体积发生改变,导致蛛网膜下腔伸展至鞍内,垂体体积缩小变扁,从而形成空蝶鞍,多数属于正常解剖变异,无临床表现,无意中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内分泌紊乱、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称之为空蝶鞍综合征。有时由于垂体柄受压迫,可致腺垂体功能减退和PRL升高,与单纯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表现及内分泌检查相似,易被误诊为垂体催乳素瘤[3]。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 即空蝶鞍合并未能被MRI 检查所发现的垂体催乳素微腺瘤, 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发现[4], 或者垂体受压变扁的同时, 微腺瘤也可能被压迫变小,被垂体组织所掩盖所致。
图3-1 正常垂体、空蝶鞍示意图2.鞍区占位性病变和高PRL血症在生理状态下PRL的分泌受PIF和PRF的双重调控,其中PIF占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下丘脑对垂体PRL的分泌主要是抑制作用,故任何导致下丘脑-垂体连接中断,都导致对垂体PRL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出现高PRL血症。而垂体PRL瘤既是高PRL血症的常见原因,又是垂体瘤最常见疾病,与其它占位性病变的鉴别尤为重要。
图3-2 下丘脑-垂体分离下丘脑、垂体肿瘤及其它占位病变(如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均可以出现PRL增高。甚至颅内起源于其它细胞的病变如脑膜瘤、脑室囊肿,可以压迫垂体柄,出现高PRL血症。特别注意的是,如果PRL升高,并且鞍区发现明显占位,如颅咽管瘤、Rathke囊肿、无功能垂体瘤极易被误诊为PRL瘤。这些情况下,PRL升高多为轻中度,一般不超过200μg /L。而真正的PRL瘤可显著升高,多超过200μg /L,巨大PRL瘤可达10000μg /L以上。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高PRL血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约半数可见轻度高催乳素血症,而且大部分发生在女性患者。机制可能是甲状腺激素低下,负反馈调节下丘脑TRH分泌增多。长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常可见垂体前叶增大,结合催乳素增高常被误诊为催乳素瘤[5, 6],故对于该类患者要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 采血条件与和高PRL血症由于血清催乳素水平呈脉冲式分泌及昼夜节律,采血时间应在上午10时~11时为宜。精神紧张、寒冷、剧烈运动等应激情况可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数倍,但持续不超过1h,因而采血前应嘱患者安静休息后再取血。要注意静脉穿刺也可能会导致应激发生。基础PRL水平应当采用严格的方法,:由于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受许多生理因素和应激情况的影响,遵循严格的程序有助于减少影响。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 版)中推荐:对疑诊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患者,静脉取血测催乳素的要求是:正常进食早餐(种类为碳水化合物,避免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于上午10:30 ~11:00 休息0.5h 后静脉穿刺取血。如果血清催乳素>100~200 μg/L,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则支持催乳素腺瘤的诊断。如血清催乳素<100 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1]。。在排除血清样本采集中由静脉穿刺导致的应激因素外,单次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正常上限即可诊断[7, 8],动态监测催乳素分泌不推荐用于诊断高催乳素血症。5. 巨催乳素血症人体血清中PRL存在多种形式,大量存在的是“小PRL”(little PRL)其分子量为23 kDa,实际上是PRL 单体;并有少量 “大PRL”(bigPRL)存在,分子量50--60 kDa,而10~26%HPL可为“大-大PRL”或“巨高催乳素”(bigbig or macroprolactin),其分子量为150--170 kDa。巨催乳素是由PRL单体与自身抗体形成的一种高分子量“PRL-IgG免疫复合物”,其肾清除减少而在血中积聚形成巨催乳素血症。这种复合物无PRL的生理活性,所以实际上是一种“假高催乳素血症”。在临床上往往造成误诊和处理不当。对于无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要进行巨催乳素的筛查,后者是存在于少数人中,缘于有免疫性但是无生物活性的催乳素。
图 3-3 不同分子量的PRL当PRL水平增高而临床症状缺如(或不典型),怀疑巨催乳素血症时,可同时测定聚乙醇处理前后的病人血清PRL水平,巨催乳素血症标本经此处理后PRL水平下降达40%。病人并无其他自身免疫表现,ANA、TPOab、TGab等自身抗体正常,但CD5+淋巴细胞明显增高。日本学者用凝胶亲和层析和SDS-PAGE发现一种抗PRL的IgG,,后者可以和PRL单体结合形成巨PRL。部分病例可能为“巨催乳素血症”。 6. 钩状效应在激素检测时,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与抗体结合,所测得的结果将远远低于低于实际含量,称为Hook Effect(钩状效应)。一般情况下PRL水平与PRL瘤的体积成正比关系,PRL大腺瘤往往PRL水平极高。如果存在巨大的垂体肿瘤,但是催乳素只有轻度升高,有可能是无功能大腺瘤,也有可能是Hook Effect导致。所以当症状明显,但催乳素不高的患者需要对血清样本进行连续性稀释以鉴别。 第四部分 高泌乳血症的临床表现 PRL在调节生殖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以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妊娠期乳腺发育并诱导泌乳;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GnRH)却起负反馈作用。如慢性PRL不适当增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干扰GnRH的周期性释放,使垂体LH和FSH释放减少,导致性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男女表现不同。1.女性HPRL的临床表现:1.1月经改变和不孕:HPRL可引起女性月经失调和生殖功能障碍。当血清催乳素水平轻度升高时,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而发生复发性流产;而随着血清催乳素水平的进一步升高,可出现排卵障碍,临床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及不孕症。1.2溢乳:HPRL时,在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出现溢乳者占27.9%,同时出现闭经和溢乳者占75.4%。这些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一般都显著升高。1.3其他:HPRL者通常存在体重增加。长期HPRL可因雌激素水平过低导致进行性的骨痛、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少数患者可出现多毛、脂溢及痤疮,这些患者可能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他异常。女性患者以继发性闭经最常见(79%)[9],常表现为闭经-溢乳综合征,在闭经溢乳的患者中,高催乳素血症高达75%。溢乳不是高PRL血症的特有症状,部分育龄女性在血清PRL正常情况下也发生溢乳。女性溢乳是PRL和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对性腺功能完全被抑制的患者,雌激素严重缺乏时,即使PRL很高,溢乳反而不明显。2.男性HPRL的临床表现:2.1勃起功能障碍:HPRL是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反之,勃起功能障碍常常是HPRL的最早临床表现之一。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睾酮水平降低为其原因之一。但不少患者睾酮水平完全正常,却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勃起功能障碍。此外,若不将血清催乳素水平降到正常,补充睾酮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说明HPRL对阴茎勃起功能可能有直接的作用。不能射精和性高潮障碍等也是HPRL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的表现。2.2性欲减退:HPRL时,下丘脑分泌GnRH的频率和幅度均明显降低,使垂体分泌LH与FSH的频率和幅度也减退,睾丸合成雄激素的量明显下降,因而引起性欲减退,表现为对性行为兴趣下降甚至消失。2.3生精能力减退及不育:HPRL可导致生精能力减退。当垂体分泌LH与FSH的频率和幅度减退时,精子生成的能力就明显下降。2.4第二性征减退:长期的HPRL状态,可导致男性第二性征的减退。表现为胡须生长速度变慢、发际前移、阴毛稀疏、睾丸变软、肌肉松弛等。此外,尚有不少患者出现男性乳腺发育。2.5其他:长期HPRL导致雄激素水平降低,可能会造成骨质疏松。 3.压迫症状:肿瘤占位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其他脑神经压迫症状、癫痫发作、脑积液鼻漏等。15%~20%的患者存在垂体腺瘤内自发出血,少数患者还可发生急性垂体卒中,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等危象。催乳素腺瘤是病理性HPRL的最常见病因。值得警惕的是,男性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常因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引起的症状轻而未能及时就诊,导致病程延长。而直到肿瘤体积较大,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下降、视野障碍或垂体瘤卒中出现剧烈头痛时就诊才获得诊断。故男性患者如发现PRL瘤多为大腺瘤,而且多呈浸润性生长[9]。
图4-1 垂体大腺瘤(非同一患者)
第五部分 高泌乳血症(HPRL)的诊断流程HPRL的诊断包括HPRL的确诊和病因诊断。 1. HPRL的确诊 由于催乳素水平检测并非常规的筛查项目,所以医师通常通过特异的临床表现或在其他疾病检查过程中检查催乳素水平而发现可疑患者,进而经过对临床表现和血清催乳素水平的综合分析而确诊HPRL。临床表现,女性多表现为闭经-溢乳综合症,男性表现为性欲下降、阳痿、乳房女性化[10]。由于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受许多生理因素和应激情况的影响,因此,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有严格的采血要求,应于安静的清醒状态下、上午10~11时取血测定。如果血清催乳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1次检查即可确定,当血清催乳素测定结果低于正常上限3倍时,至少应检测2次,以确定有无HPRL。另需注意:一些临床表现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在某些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而没有相关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能解释其升高程度时,需考虑存在巨分子催乳素血症。个别患者有典型HPRL和垂体腺瘤表现,而实验室测定值却很低或正常,可能因为催乳素水平太高造成Hook Effect(钩状效应)。这种情况与前面一种情况正好相反,需要用倍比稀释的方法重复测定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 2、HPRL的病因诊断HPRL的病因诊断需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排除生理性或者药物性因素导致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明确是否存在病理性原因。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垂体催乳素腺瘤。2.1.病史采集:需要针对性地从HPRL的生理性、病理性和药物性原因3个方面了解患者相关的病史。应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分娩史、手术史和既往病史,有无服用相关药物史,采血时有无应激状态(如运动、性交、精神情绪波动或盆腔检查)等。2.2.实验室检查:包括妊娠试验、垂体及其靶腺功能、肾功能和肝功能等,根据病史进行选择。2.3.影像学检查:经上述检查,证实为血清催乳素水平轻度升高而未发现其他明确病因或血清催乳素水平> 4.55nmol/L时,均应行鞍区影像学检查(MRI或CT),以排除或确定是否存在压迫垂体柄或分泌催乳素的颅内肿瘤及空蝶鞍综合征等。鞍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为CT和MRI。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成像,在垂体微小肿瘤的检出,对鞍区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CT,并且无放射线损伤,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是鞍区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MRI检查常规应包括薄层、小扫描野(FOV)的矢状位和冠状位TIWI序列,且需至少1个平面的T2WI(矢状位或冠状位)。尽管有些病变MRI平扫即可提出较确定的诊断,仍建议同时行鞍区增强MRI检查,病变检出率更高,必要时还应行鞍区动态增强的MRI检查,见(图5-1)。HPRL的诊断流程见(图5-2)。 图5-1 HPRL的影像学检查程序
图5-2 HPRL的诊断流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14. (31):.[2]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编写组.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中华妇产科杂志. ): 712-718.[3] 易自生, 刘一平, 李铭山. 空蝶鞍与高泌乳素血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05): 394-395.[4] 李承慧. 高泌乳素血症诊治进展.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1. (03):161-164.[5] 刘晓霞, 梁宗辉, 李益明, 赵雪兰, 胡仁明, 叶红英.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垂体增生32例临床分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666-668.[6] 王硕, 谢阳, 李冲, 郑丽丽, 郑文迪.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继发性垂体增生31例临床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 ):786-788.[7] 刘欣.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216.[8] 朱鋐达, 陈名道.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治——介绍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876-879.[9] 廖二元, 莫朝晖. 内分泌学(第2版).第二章 下丘脑-垂体疾病 第十七节泌乳素瘤. 0.[10] 陈家伦. 临床内分泌学. 第二篇 下丘脑垂体.第八章 催乳素瘤及高催乳素血症. 5.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嫌色细胞性垂体腺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