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度保温20分钟紫外灯灭菌效果验证有效果吗

&>&&>&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较
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较 投稿:余杇杈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年第25卷第2期试验表明,用含10∥L甘氨酸+1吕/L卵磷脂+20g/L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试验浓度的戊二醛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并且中和剂及其产物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2.2裁体定量杀菌试验结果用含2…
501. 下列名称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C)谷雨 芒种 大伏 霜降502. 国画《愚公移山》的作者是:(D)张大千 李可染 赵无极 徐悲鸿503. Internet最初用作:(A)军事工业 民用 商业 电信业504. 最清洁的能源是:(B)石油 太…
《5.1相交线》练习题姓名: 班级:一、填空&选择题: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B)(C)(D)CB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 个交点。 3、对顶角的性质是 。O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C=5…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年第25卷第2期
试验表明,用含10∥L甘氨酸+1吕/L卵磷脂+20g/L
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试验浓度
的戊二醛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并且中和剂及其产物
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
2.2裁体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用含20g/L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作用作用2h,对载体上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均≥5,连续重复3次试
验结果一致。阳性对照组载体上回收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
孢数为1530000-19r7?杀灭。每份阳性对照组器械载体上回收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数范围为9123讨论本试验所用戊二醛水溶液呈碱性,pH值在最佳杀菌要求范围内,因而杀菌效果较好。试验证明,用含量20g/L戊二醛的消毒液,在常规使用条件下,浸泡作用2h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大于5;模拟现场试验和连续使用证明,同样作用2h,对污染到医疗器械载体上的枯
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可达到完全杀灭。一般情况下,戊二醛
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杀菌作用增强;由于本
试验作用2h已经达到100%杀灭率,尽管设计作用时间2、
3、4h三组试验,也没有观察到作用时间的影响。500一l170000cfu/样本。cfil/片,符合试验要求。将该戊二醛消毒液连续浸泡医疗器械灭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含量20∥I戊二醛消毒液浸泡2h,对污染于模拟医疗器械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载体上回收数量范围727500~945000cfu/样本)可达到完全杀灭,
重复检测60份样结果一致。
2.3稳定性试验结果
将该戊二醛消毒剂原液密封储存于54℃放置14d,存
放前戊二醛含量为23.29g/L,存放后戊二醛含量为23.00
g/L,下降率为1.25%。
将含量20吕/L戊二醛的消毒液经连续浸泡医疗器械7
d,然后取出浸泡后的戊二醛消毒液进行模拟现场试验。结
果证明,用连续使用l周后戊二醛消毒液作用2h,对污染于
60个医疗器械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可达到完全[2】246—2国.参考文献(1】薛广波主编.实用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卫生部卫生法铡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45.[3】王艳秋,宋铁,黄新宇,等.强化中性戊二醛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0;17(1):16.(2007—06—12收穑) 文章编号:1001-7658(2008)02—0197-01【工作报告】
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较
汪定成张青方雪娟张惠中吕桂芝
(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38)
提要目的观察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消毒后内镜内腔面进
行了监测。结果共抽查内镜161份,细菌总数超标32份,总超标率19.9%;自动清洗与手工清洗之间、酸性氧化
电位水与戊二醛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用生物酶清洗内镜比不用酶洗消毒效果好。内镜上检出的主要细菌种类有
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医院病人使用后的内镜用生物酶洗剂清洗消毒
效果更能得到保证,清洗消毒时问短、未达到清洗消毒规定的时间流程可能是造成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主要原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
文献标识码:B中图分类号:R187.2
随着各种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带来了内镜消毒不彻底
而引发医院内交叉感染…;有关内镜清洗消毒相关规范的颁
布实施,为内镜消毒技术注入了法规依据。为了解第四军医
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内镜污染状况和清洗消毒质量,我们于
2005—2006年进行专题调查,观察了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
内镜的消毒效果。
1.1消毒处理方法监测对象包括该院拥有内镜的消化科、呼吸科、小儿科、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骨科等8个科室进行了采样监测。内镜消毒所用消毒剂分为两组:20g/L戊二醛消毒液组和酸性氧化电位水组;清洗方法分为生物酶清洗组和不加生物酶清洗组;清洗消毒方法分为手工清洗消毒组和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组。1.2采样和检测方法采样方法是对消毒后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lO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内镜活检注入,用15ml无3讨论
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对各组采样液用漩涡器充分震荡本次调查发现,该医院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混匀,取0.5ml,接种无菌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凝固后,置是一部分科室没有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于于35℃培养钙h,计算细菌总数。同时接种中国兰平板执行…,使用后的内镜清洗多数不用酶洗剂,而是直接用全和SS平板,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的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人工清洗消毒内镜,很难将带有人体血分析仪鉴定细菌种类,检测致病菌。以细菌总数<液、组织、黏液、痰和粪便等内镜完全彻底冲洗干净。生物酶20cfu/件,检不出致病菌为合格。用于洗涤剂中可有效分解各种有机物,随着洗涤剂进入管腔2结果深部溶解、渗透至管腔的所有表面,促进洗涤效果【2】。监测
结果表明,使用后的内镜加酶清洗无论是人工清洗或自动清
试验重复3次共抽查内镜161份,细菌总数超标32份,洗都要比不用酶洗效果好。本次监测也发现,使用酶洗的两总超标率19.9%;自动清洗与手工清洗之间、酸性氧化电位种清洗消毒方法都存在部分不合格现象,这可能与消毒剂有水与戊二醛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用生物酶清洗比不用酶洗关,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受有机物影响明显,对于污染严重消毒效果合格率高,经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差别比较的内镜可能会出现消毒效果不达标;使用戊二醛消毒要求作明显(表1)。用时间稍长,短于10rain的作用时间可能会导致消毒不彻
底。另外,由于内镜的材料特殊、管道细长、结构复杂、清洗
表1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消毒困难,如果稍微忽略内镜清洗消毒程序H’,即可造成消姜翼检测数消毒剂篇嚣)检测数合徽)毒不彻底。在调查中发现,医院存在患者多,内镜配置的少,
导致内镜清洗消毒时间短,无法达到内镜清洗消毒规定时
间,这可能是造成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另1个原因。因
此,管理好内镜清洗消毒,有效控制由内镜引发的医院感染,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仅要落实法规规定的消毒程序,也要
加强硬件设备投入,方可确保内镜消毒质量。
株(6/32)、大肠埃希菌5株(5/32)、枯草杆菌5株(5/32)、 从不合格内镜上分离到的主要菌种是鲍曼不动杆菌6参考文献[1】王静,张凤荣.影响戊二醛消毒内镜的效果观察[J].中华消化铜绿假单胞菌4株(4/32)、表皮葡萄球菌3株(3/32)、微球内镜杂志,2001,18(4);200.
菌属3株(3/32)、D群链球菌2株(2/32)、念珠菌属2株[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北(2/32)、产碱杆菌属2株(2/32),其中部分为致病菌或条件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1-4.
致病菌。【3]黄靖雄.中心供应室的功能及基本要求[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1999;9(2):115.
<2晰一07—09收穑)
文章编号:1001—7658(2008)02—0198—02【工作报告】
传染病院护士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情况调查
董桂兰姜贤政沈珏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杭州310014)
提要且的了解传染病院护士在临床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情况,以便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
法,对一所三级甲等传染病院临床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护士为乙肝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手套使用率为35%最
低,护理艾滋病时手套使用率为82.5%,晨晚间护理时手套使用率为15.3%,接触破损皮肤时手套使用率为
78.3%。不原意戴手套的原因是认为操作不方便者为77。1%,认为戴手套不舒服者为58,6%,怕病人抱怨者为
51,6%。结论传染病院护士对自身职业防护不够重视,没有树立全程预防的观念。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护士;手套;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187.2.文献标识码:B
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较
作者单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汪定成, 张青, 方雪娟, 张惠中, 吕桂芝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38中国消毒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1次
参考文献(3条)
1.王静.张凤荣 影响戊二醛消毒内镜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
3.黄靖雄 中心供应室的功能及基本要求[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杨海轶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初步研究 2007
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种内镜以其在诊治过程中创伤小,痛苦轻,直观性好等优点,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特别是微创外科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临床需求不断增加。尽管内镜在制造的精良度、技术性能、功能及用途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但许多部位不耐高温,怕腐蚀,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了挑战,如何加强内镜的使用与管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延长内镜的使用寿命是摆在内镜使用者与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为此,2001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对两市、一省医院内镜的消毒状况进行调查,并于日出台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提出了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原则与程序。医院按照《规范》执行已经三年,医院执行《规范》的依从性如何,是否能够全部按照《规范》实施,如果不能按照《规范》实施其原因何在?就原因分析,解决的对策是什么,今天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规范》是否需要更新,或增加新技术新业务的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等级医院的内镜室的清洗消毒现况以及对《规范》依从性的调查,探索《规范》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解决的初步对策。从而提高医院对《规范》的执行力度,进一步改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研究方法参考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技术规范》,并根据卫生部《规范》和《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自行设计调查表。并在咨询专家和不同等级医院内镜室人员中进行预调查后确定了最终使用的调查表。调查表共有三份,第一份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调查表”,要求内镜室的管理者填写。第二份为“内镜清洗消毒调查表”,要求内镜室从事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填写。第三份为“内镜清洗消毒知识调查表”,要求内镜室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填写。
共有40家医院参与了本次研究过程,其中三级医院20家、二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9家。参加“内镜清洗消毒知识调查表”的调查对象全部来自于以上40家医院,调查对象是直接为患者提供胃肠镜诊疗与护理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调查对象临床工作时间均在半年以上,不含实习同学。
1.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调查表统计研究结果调查显示规章制度合格率较低,合格率只有52.5%(21/40)。诊疗与清洗消毒分室合格率为70%(28/40),达到《规范》要求“单独清洗消毒室面积≥20m”的医院仅有30%(12/40)。不同部位的内镜的洗消要求合格率为77.5%(31/40),上、下消化道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分开的医院占85%(34/40)。内镜室的防护用品配备合格率为52.5%(21/40),防护用品主要缺少防渗透围裙和保护眼睛的眼罩。基本清洗消毒设施合格率为
37.5%(15/40),清洗消毒设施主要是缺少高压水枪与超声清洗机。
医院对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率为97.5%(39/40)。采取的培训方式主要有专业培训、会议交流、科内业务学习。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为97.5%(39/40),送检频率为“1个月”的医院占52.5%(21/40),送检频率为“3个月”的医院占45%(18/40)。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监测合格率为100%,采取的方式包括“每月查”、“每季度查”、“随机查”。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合格率为55%(22/40),不合格的医院中有5家医院选择“有时监测,有时不监测”,有13家医院选择“用试纸测试后发现浓度不够时更换”。2.内镜清洗消毒调查表统计研究结果采用人工清洗消毒方法的医院有25家(62.5%),采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医院有15家(38.5%),共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9台,其中三级医院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3台,二级医院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台,一级医院有内镜清洗消毒机3台。
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正确率仅为15%。内镜床边清洗合格率为45%。人工清洗刷洗管道方法合格率为80%。但是清洗管道的刷子与内镜数量之比小于1的医院有10家。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达到多酶清洗液正确更换率的医院仅有三家。调查中达到《规范》要求使用戊二醛消毒时间正确的有22家。内镜终末处理方法正确的医院有5家,次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处理方法正确的医院有14家。内镜保存方法正确率较高,合格医院有36家。
2.4 内镜附件的处理方法仅有67.5%的医院能够达到内镜附件的正确刷洗,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医院没有购置超声清洗机,仅仅依靠手工清洗后就直接去消毒。内镜附件灭菌方法正确的医院有26家。
2.5 基本要求合格率39家医院都使用了多酶洗液。34家医院(85%)能够使用计时器控制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时间。
3.原因分析
3.1 医院不能按照《规范》执行的原因调查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不能分开的原因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占地面积不准许分开”、“工作量大,人员少,无法分开工作”。人工清洗酶洗液使用不规范的原因分析中,其主要原因有两点:“酶洗液只是初步清洗无需更换次数太频”、“酶液成本太大,医院支付不起”。
3.2 影响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最重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管理者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认为,影响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排第一名的原因是“清洗设备、装置齐全”。排第二、三名的原因分别是“清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清洗制度、流程合理”。
3.3 对执行《规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管理者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认为执行《规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前两名分别是“清洗设备、装置不齐全,以致不能很好的按照《规范》执行”和“镜子太少,病人太多,医院规定了太高的工作量标准,为了完成任务而将流程打了折扣”。
3.4 影响护士做好职业防护的最重要原因分析清洗消毒人员认为影响护士做好职业防护最重要原因排名前四位是“对职业防护的认识”、“职业防护用具的配备”、“对消毒剂毒性的认识”、“有关职业防护的课程”。
3.5 《规范》本身缺少的方面经调查分析,《规范》中缺少“测漏”的流程指引,同时缺少明确的操作内镜清洗机的指引,以及内镜清洗机的准入制度。
4.内镜清洗消毒知识调查表统计研究结果4.1 此次调查共发出105份调查表,回收101份,回收率为96%,有效调查表为91份。有效率为90%。合格的91份调查问卷总分为77.45±7.682分,内镜清洗消毒总分为65.71±7.341,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总分为11.76±2.363。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三种级别的医院医生、护士内镜清洗消毒知识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都不理想。每种级别医院医生同医生、护士与护士、医生与护士之间进行比较,内镜清洗消毒知识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不理想。4.2 认知缺陷差异三级医院同二级医院就内镜清洗消毒知识缺陷排序的顺序大体是相同的,而一级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知识缺陷排序的顺序同二级、三级医院不同。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基础知识缺陷排序不同,主要缺陷为:“医院感染控制危险区级别划分”、“标准预防的概念”、“手卫生的概念”、“感染控制管理人员范围”、“高水平消毒概念”。
1.提高医院对现有《规范》的依从性。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督,做到惩罚严明。使执行《规范》从制度上得到保证。同时为了缓解内镜诊疗工作量大,内镜数量与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医院应加大投入,购置自动设备或加大必备设备,使得执行《规范》有物质上的保障。
2.加强培训是提高对《规范》依从性的关键。
卫生行政部门应分期分批对全省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领导集中进行培训,使其全面理解、掌握《规范》的各项要求,除此外还要加大力度讲明讲透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所带来的危害。
3.重新修订完善《规范》势在必行。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规范》中存在不好执行和不完善的方面。需要我们根据现状与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始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为下一步修订《规范》做准备。
4.内镜清洗消毒机的选择与使用指引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
现在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在很多医院还是人工进行,手段较为落后,清洗消毒的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并且容易因为人为的因素导致接触感染和交叉感染。但是就现在国内进口或国内生产的内镜清洗消毒机有很多经抽查检测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规范我国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指引及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准入标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2.学位论文 马育璇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的评价 2005
当前,各种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内镜价值高,医院购置量有限、灭菌周期长、周转困难,而临床就诊病人数量很大,导致了临床上内镜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内镜的再处理、应用及管理引起了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
为了规范内镜的再处理、应用及管理,卫生部先后颁布了《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该规范要求硬式内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为:适应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应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用2%的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由于内镜的结构复杂、材质特殊,有的内镜又不耐高温高压,2%的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周期长,环氧乙烷(EO)做为常规灭菌过于耗时,(其灭菌周期需12-17小时),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内镜临床上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作者于2004年11月分别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内镜的消毒灭菌问题进行调查,并了解了台湾荣民总医院、长庚医院、香港、广州、上海、北京等几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实际操作,认为卫生部先后颁布的《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中,不耐热的内镜使用2%的戊二醛要求浸泡10小时的规定在临床上操作性不强,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一是没有考虑到内镜的数量比诊疗的病人少时,连台或急诊病人如何处理?二是使用环氧乙烷(EO)做为常规灭菌过于耗时,同样无法处理连台或急诊病人,并且该设备价格昂贵不是各级医院都能配备的;三是2%的戊二醛对内镜的橡胶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其腐蚀程度与浸泡时间成正比,如果反复浸泡10小时对内镜有损害。因此,如何在确保再处理效果的前提下灵活执行卫生部的上述规范,正确进行合理、有效消毒,缩短消毒周期,提高消毒效果,是目前解决内镜临床应用中供需矛盾的关键因素。
由于该规范的操作性不强,目前小部分医院采用限量预约,大部分医院当内镜供求大于时仍用2%戊二醛浸泡20-60分钟。因此,如何寻找既安全、有效、经济的消毒方法又能解决内镜供需矛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内镜的消毒灭菌方法虽然很多,有甲醛气体熏蒸法、戊二醛浸泡法、环氧乙烷灭菌法、酸化电位水消毒法、STERIS低温灭菌系统、快速蒸汽灭菌法以及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一种新的低温灭菌技术)等等。但按照规范规定目前仍然无法解决连台手术及急症手术这一临床供需问题;而且历来,无论那一种灭菌方法均缺乏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即时生物指示剂,即使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也是使用最低的灭菌参数(时间、温度、压力)。2%碱性戊二醛浸泡20-60分钟比较广泛应用于内镜的消毒,其主要依据是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1)2%戊二醛10分钟能灭活HbsAg;(2)HIV在采用常规消毒时间后很快灭活;(3)用2%戊二醛浸泡60分钟能99.99%以上灭活枯草杆菌;(4)戊二醛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5)2%戊二醛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灭菌剂。
本临床研究将观察2%碱性戊二醛浸泡不同时段的内镜消毒效果,并与EO或高温高压灭菌的内镜的灭菌效果进行比较,根据安全、有效的原则,选择合适的2%碱性戊二醛内镜消毒方法,该研究也将为制定及规范各级医院内镜再处理的操作规范提供科学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三组平行对照性研究。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将21例腹腔镜和9例鼻内镜随机分成三组:清水组、加酶组、加酶超声震动组。具体操作如下:
1.将使用后内镜及附件在流水下初步清洗表面血渍;
2.再将内镜及附件置于内酶剂endozime稀释液内(30ml原液加4L温水释)浸泡加超声震动20min;
3.流动水再次冲洗干净;
4.钳夹部位张开用小牙刷轻轻刷洗;
5.高压冲洗枪将藏在关节部位、内腔通道的血渍冲洗干净;
6.最后用高压氧气(压缩空气)将有内腔通道、关节部位的水分吹干;
7.放入2%碱性戊二醛溶液内浸泡20分钟,30分钟、60分钟;
8.按规范分别对使用后及以上三个时间段的内镜取样并立即送细菌培养计数菌落数;
9.各组观察指标采用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以P<0.05,为差异显著;
1.加酶超声震动组:完成上述1-8项操作;
2.加酶组:除不加超声震动外其余步骤与加酶超声震动组相同;
3.清水组:除不加酶外其余步骤与加酶组相同;
监测和观察指标按规范分别对使用后及以上三个时间段的内镜取样并立即送细菌培养计数菌落数;灭菌合格判断标准:细菌数=0CFU/镜,无任何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及芽孢生长。
统计学处理使用前和使用后不同组间平均菌落数的比较采用多组秩和检验(Kruscal-
Wallic),处理前和处理后20分钟平均菌落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浸泡20分钟、30分钟、60分钟菌落数与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1.两种内镜三种方法清洗前初始污染情况:使用后清洗前各组的平均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种内镜三种方法清洗并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0分钟后三组平均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各组腔镜使用后清洗前和清洗并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0分钟后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碱性戊二醛浸泡20分钟和高压蒸汽灭菌及EO灭菌的结果无统计性差异,P>0.05。
1.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20分钟是可行的,适当增加保险系数,延长浸泡时间即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30-60分钟可以代替规范中规定的10小时;
2.三种清洗方法结果是一样的。加酶组及加酶超声震动组不但节省清洗时间,节省人力,同时提高了设备、器械外观洁亮度。
3.会议论文 张娜 内镜清洗的对策与方法 2008
本文就内镜清洗的对策与方法进行介绍:1、清洗剂选择,加酶液时机注水排气;2、加酶超声清洗时的温度和时间;3、超声清洗时器械摆放位置;4、清洗辅助设施等。
4.期刊论文 贺吉群.李思.HE Ji-qun.LI Si 湖南省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清洗现状调查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目的 了解湖南省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清洗现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硬式内镜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湖南省60家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和内镜专职护士进行硬式内镜清洗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60家医院中,58.3%未设内镜专用清洗室,70%未配备内镜专职清洗人员,58.3%的清洗人员未经过相关培训,81.7%使用酶清洗剂清洗,78.3%能按使用说明配制酶清洗剂的浓度,56.7%做到了酶清洗荆现配现用,28.3%使用了超声清洗机;28.3%能按规范流程清洗内镜器械,90.0%能手术结束后立即清洗;清洗检测中,65.0%采用目测法.仅1.7%采用杰力试纸检测.结论 影响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效果的主要原因有:清洗条件不具备,清洗人员培训力度不够,清洗流程简化,主要清洗工具使用方法不当,内镜附件及器械数量比例不当,检测方法落后和监控力度不强.各级医院应该针对这些原因,强化内镜管理,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内镜器械的清洗环节进行日常监测,提高清洗质量和灭菌成功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5.期刊论文 沈元.王荷生.孙燕萍 无锡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调查 -医学动物防制)
目的:了解无锡市医院内镜清内镜消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要求,对医院内镜消毒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消毒后内镜采样监测.结果:各医院都具备内镜管理的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率50%,人员防护符合率64.71%,消毒室专用率35.29%,清洗消毒设施到位率41.18%,清洗消毒流程规范率11.76%,内镜保存条件符合率23.53%,内镜使用中消毒液检测合格率100%,吸引瓶、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等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100%,消毒后使用中的内镜检测合格率50%;消毒后保存中内镜检出合格率36.36%.结论:我市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院在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规范,但在人员培训、人员防护、专用消毒室、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内镜保存以及内镜消毒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我市医院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正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6.会议论文 Frederic Dray.高佳宁.刘雷 内镜的清洗消毒:欧洲领导世界潮流 2005
文章描述了全球内镜清洗消毒市场的领先者--欧洲市场的变化趋势.由于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感染内镜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法律纠纷等原因,欧洲出台了新的内镜清洗消毒标准.严格的标准使内镜清洗消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市场由落后美国10年变成领先10年.新的趋势是推广自动清洗消毒机的使用,全自动化的处理程序;一次性使用化学试剂等等.实际取样是检验内镜清洗消毒机性能的惟一有效手段,洗消机的洗消程序必须经过认证。
7.学位论文 贺吉群 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方法改进与效果评价 2009
探索快速有效的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流程和科学客观的清洗效果评价方法,在确保清洗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清洗程序,缩短清洗操作时间,使《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执行不仅从制度上得到保证,而且能从具体操作上得到落实,以便在各级医院推广。
@@  方法
采取分组临床实验。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污染内镜器械240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器械60件:①对照组:即规范清洗组(规范标准流程:粗洗→多酶浸泡6min→拆洗→超声清洗6min→漂洗→检测);②实验组1:即多酶浸泡3min组(规范标准流程:粗洗→多酶浸泡3min→拆洗→超声清洗6min→漂洗→检测);③实验组2:即多酶超声6min组(改进流程:粗洗→拆洗→多酶超声清洗6min→漂洗→检测);④实验组3:即多酶超声3min组(改进流程:粗洗→拆洗→多酶超声清洗3min→漂洗→检测),每种方法清洗后的每件器械均采用四种方法进行清洗效果检测:五倍放大镜目测法、白纱布实验、Pro—tect M检测、杰力试纸检测,分别记录检测结果。所有资料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统计描述、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x2检验、多个相关样本比较采用Friedman M检验。
1.规范清洗组阳性检出率:五倍放大镜目测10%、白纱布实验8.3%、Pro—tect M培养10min检测45%、Pro—tect M培养45min检测85%、杰力试纸检测40%;
2.多酶浸泡3min组阳性检出率:五倍放大镜目测13.3%、白纱布实验13.3%、Pro—tect M培养10min检测45%、Pro—tect M培养45min检测85%、杰力试纸检测
养45min检测55%、杰力试纸检测18.3%;
4.多酶超声3min组阳性检出率:五倍放大镜目测5%、白纱布实验6.7%、Pro—tect M培养
10min检测20%、Pro—tect M培养45min检测90%、杰力试纸检测33.3%;
5.四种检测方法之检测水平比较:五倍放大镜目测和白纱布实验阳性检出率较低,Pro—tect M检测和杰力试纸检测阳性检出率高。Pro—tect M检测和杰力试纸检测比较:Pro—tect M培养45min检测分别与Pro—tectM培养10min检测、杰力试纸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四组清洗方法之清洗效果比较:采用Pro—tect M培养10min检测比较:规范清洗组与多酶超声6min、多酶超声3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酶浸泡3min组与多酶超声6min、多酶超声3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ro—tect M培养45min检测比较:多酶超声6min组与其他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杰力试纸检测比较:多酶超声6min组与规范清洗组、多酶浸泡3min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严格按《规范》流程清洗内镜器械,多酶浸泡时间由6min缩短到3min不影响清洗效果,但均不令人十分满意。
2.执行改进流程,即多酶浸泡和超声清洗两步骤重叠,超声清洗作用时间由6min缩短到3min不影响清洗效果。
3.执行改进流程,无论超声清洗作用时间是6min或3min,其清洗效果均优于按《规范》流程清洗,而且缩短了清洗时间,提高了效率,建议临床采用改进流程清洗内镜器械。
4.检测方法中,五倍放大镜目测和白纱布实验的阳性检出率与Pro—tect M检测和杰力试纸检测相比较低,不能准确反映清洗后内镜器械的洁净度,仅能用于器械清洗效果的初步判断。
5.检测方法中,Pro—tect M检测和杰力试纸检测客观真实,较其他检测方法更能作为内镜器械清洗终末质量检测。Pro—tect M培养10min检测和杰力试纸检测两种方法的检测水平相当。Pro—tect M培养45min检测水平最高,但耗时太长,阴性结果精确度要求过高(蛋白残留量<3ug),不易被临床接受。
@@关键词:硬式内镜,内镜器械,多酶清洗,超声清洗,清洗检测,效果评价
8.期刊论文 余义芬.晏中锦.卢丹萍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与戊二醛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比较 -重庆医学)
目的 探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酸化水)消毒内镜及附件的应用价值.方法 内镜使用后,分别采用自动清洗消毒法、水洗加酶洗加自动清洗消毒法、水洗加酶洗加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分时间段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 自动清洗消毒法3min消毒合格率达100%,尤以加酶清洗效果更优;水洗加酶洗加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7min消毒合格率达100%.结论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完全能够替代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且成本低廉,更省时、省力.
9.期刊论文 沈元.王荷生.孙燕萍.SHEN Yuan.WANG He-sheng.SUN Yan-ping 无锡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调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目的了解无锡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状况,发现内镜消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要求,对医院内镜消毒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消毒后的内镜采样监测.结果各医院都具备内镜管理的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率50.00%,人员防护符合率64.71%,消毒室专用率35.29%,清洗消毒设施到位率41.18%,清洗消毒流程规范率11.76%,内镜保存条件符合率23.53%,内镜使用中消毒液检测合格率100.00%,吸引瓶、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等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100.00%,消毒后使用中的内镜检测合格率50.00%;消毒后保存中内镜检出合格率36.36%.结论我市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院在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规范,存在一定问题,我市医院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10.期刊论文 张曼丽.郑三女.高杨 内镜清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科护理)
[目的]探讨进一步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以及灭菌质量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质量问题而导致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制定完善的手术室内镜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正确的内镜储存方式及严密的内镜消毒灭菌、生物化学指标监测;强化手术室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结果]各项制度完善,措施到位,有效地控制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内镜的消毒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结论]建立健全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是预防手术室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本手段.
引证文献(1条)
1.施宏.谢玲娟.江艳.薛福英.黄彬 消化内镜手工与机器全浸泡清洗消毒方式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11)
本文链接:.cn/Periodical_zgxdxzz.aspx
下载时间:日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年第25卷第2期试验表明,用含10∥L甘氨酸+1吕/L卵磷脂+20g/L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试验浓度的戊二醛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并且中和剂及其产物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2.2裁体定量杀菌试验结果用含2…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年第25卷第2期试验表明,用含10∥L甘氨酸+1吕/L卵磷脂+20g/L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试验浓度的戊二醛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并且中和剂及其产物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2.2裁体定量杀菌试验结果用含2…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年第25卷第2期试验表明,用含10∥L甘氨酸+1吕/L卵磷脂+20g/L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试验浓度的戊二醛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并且中和剂及其产物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2.2裁体定量杀菌试验结果用含2…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