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写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之际

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来源: 
  【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
——写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之际
作者: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马克思于日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到现在这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已出版了150年。15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资本论》吗?答案是肯定的。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性经典著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完善干部的知识结构。经济学对我们而言是舶来品,在干部的知识结构里是相对而言的短板,必须补齐经济学的短板。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才能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二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任何发展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只有学好《资本论》,才可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才谈得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资本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所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既不同于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普遍化的商品生产,市场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在马克思的逻辑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在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看法,我们也认同这种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曰研究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的《资本论》,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或者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常识,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极具建设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讴歌劳动,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是生产端,是实体经济。马克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其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教育与培训的积累,可以创造倍加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创造财富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认为是生产端,即实体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写道,“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这一论述告诉我们,是生产端或者说是供给侧,推动了经济发展。当然,生产端的生产要通过市场的检验,要为市场所接受,才能把产品变成商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品,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一旦生产端或者说供给侧创造了新的供给,也就同时创造了新的需求,市场就会满怀激情地去拥抱新的供给。三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引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就是这一判断的典型证明。
  马克思所讲的生产端就是实体经济。三卷《资本论》在逻辑安排上都是围绕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展开的。其中第一卷研究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马克思开宗明义地写道,“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第二卷研究的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资本的循环、周转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为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为基础,提出了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以及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的概念,核心依然是实体经济。第三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论述了其他资本形式,例如商业资本、银行资本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它们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以此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断然不能产生的。马克思区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认为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其他劳动,如演员、金融从业人员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一般地讲,非生产性劳动者的所得不应当高于生产性劳动者。
  二是认为创新是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仅引导着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激励着创新。自觉地创新使结构提升、淘汰落后成为常态。马克思告诉我们,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的情况下,各个商品生产者会竭尽全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有效途径是创新。
  竞争的胜利者通常是创新的领先者,率先创新者能获得超额的回报。这个过程表现为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创新,打破已有的均衡,以此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在其示范作用下,其他商品生产者纷纷跟进,利润随之被平均化,进而社会的经济、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如此不断打破已有均衡,上升到新的均衡,推动经济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并且永无穷尽。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以及熊彼特笔下的破坏性、颠覆性的创新就是这样发生的。这是一幅人类创新的生动画面。所有的创新都是市场力量作用下的自觉行动。创新来源于变革。马克思说:“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如此,创新才能发生。
  三是强调经济结构的协调和均衡。这里讲的结构主要指产业结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另外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由社会对某种产品需要量确定的分配给这个产业的劳动时间,对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马克思以麻布的生产为例指出:若织麻布者的劳动是社会分工特许的一部分,这也决不能保证他的20码麻布就有使用价值。社会对麻布的需要,像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满足了这种需要,织麻布者的产品就成为多余的、过剩的,因而是无用的。这说明,以麻布形式耗费的劳动时间太多了,出现了产业结构的失衡和产能过剩。产业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不能顺利进行。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时,高度抽象地给出了顺利进行的条件。以简单再生产为例,要求Ⅰ(v+m)=Ⅱc,即需要在两大部类之间进行交换的部分,不仅要总量平衡,而且要结构平衡,不仅要在价值量上相等,而且要在使用价值的形态上相配套。结构调整的最佳状态是利润的平均化,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投资于各产业的利润大体相等,其前提是资本和劳动的自由流动。
  对于调整结构,既需要创新,又需要淘汰落后产能。马克思写道:“劳动资料大部分都因为产业进步而不断革新,迫使企业设备提前按照更大规模更新的主要是灾祸、危机。”这里所讲的危机是指经济周期中的下行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机制。
  以上介绍说明,《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是必须遵循的经济常识。这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遵循经济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研究风格和研究方法堪称典范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风格和方法堪称典范,值得我们在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认真学习。
  一是深入火热的实践,深切地感知经济现实,以“忠诚之心、使命之感”去研究。实践是认识之源,是理论之源。马克思来到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为发达的国家英国,感受到这种生产方式运行过程的方方面面,于是有了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交换是一个惊险的跳跃的生动描写,有了围绕着工作日的翔实的描述,有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生动描述,有了剥夺剥夺者的著名论断。这使得《资本论》既抽象又生动,寓抽象于生动之中。
  二是在开放和借鉴中建设马克思的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借鉴和创新的典范,马克思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马克思积极汲取和借鉴了他当时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他借鉴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经济学上,他汲取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例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二重性原理才是他自己的原创性贡献。他对法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魁奈的《经济表》评价很高。即使对他认为是庸俗经济学的西尼尔、萨伊、麦克库洛赫等人的理论,也进行了精细地阅读和科学地评论。他甚至阅读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
  马克思没有停留在阅读,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抽象和创造,有自己的理论特有的范畴:商品、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剥夺剥夺者等等。有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有了自己的范畴和体系,就有了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经济学。这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应当学习的。
  三是《资本论》研究中的立体感和历史透视力。美国学者E·雷·坎特伯里在他所著的《经济学简史》中指出,“历史是研究思想的基础……在经济学中,历史从来都不会被忽略。”就此而言,马克思的经济学无疑是一个标杆。马克思详细考察了以英国为代表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东方亚细亚社会的不同,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揭示了各自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这说明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割断体制沿革,说明经济体制的选择是有条件的。马克思设想的经济体制是有条件的,西方经济学给定的经济体制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应当在马克思经济学的指导下建设自己的经济学,选择自己的经济体制。
  《光明日报》( 日 11版)[责任编辑:李伯玺]
核心价值观专区
(5月14-15日)
·· ··||·
光明网版权所有[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位置:&&>&&>&&>&&>&
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写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之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作者: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马克思于日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到现在这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已出版了150年。15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资本论》吗?答案是肯定的。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性经典著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完善干部的知识结构。经济学对我们而言是舶来品,在干部的知识结构里是相对而言的短板,必须补齐经济学的短板。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才能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二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任何发展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只有学好《资本论》,才可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才谈得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资本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所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既不同于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普遍化的商品生产,市场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在马克思的逻辑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在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看法,我们也认同这种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曰研究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的《资本论》,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或者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常识,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极具建设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讴歌劳动,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是生产端,是实体经济。马克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其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教育与培训的积累,可以创造倍加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创造财富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认为是生产端,即实体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写道,“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这一论述告诉我们,是生产端或者说是供给侧,推动了经济发展。当然,生产端的生产要通过市场的检验,要为市场所接受,才能把产品变成商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品,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一旦生产端或者说供给侧创造了新的供给,也就同时创造了新的需求,市场就会满怀激情地去拥抱新的供给。三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引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就是这一判断的典型证明。
  马克思所讲的生产端就是实体经济。三卷《资本论》在逻辑安排上都是围绕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展开的。其中第一卷研究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马克思开宗明义地写道,“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第二卷研究的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资本的循环、周转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为了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为基础,提出了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以及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的概念,核心依然是实体经济。第三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论述了其他资本形式,例如商业资本、银行资本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它们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以此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断然不能产生的。马克思区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认为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其他劳动,如演员、金融从业人员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一般地讲,非生产性劳动者的所得不应当高于生产性劳动者。
  二是认为创新是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仅引导着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激励着创新。自觉地创新使结构提升、淘汰落后成为常态。马克思告诉我们,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的情况下,各个商品生产者会竭尽全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有效途径是创新。
  竞争的胜利者通常是创新的领先者,率先创新者能获得超额的回报。这个过程表现为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创新,打破已有的均衡,以此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在其示范作用下,其他商品生产者纷纷跟进,利润随之被平均化,进而社会的经济、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如此不断打破已有均衡,上升到新的均衡,推动经济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并且永无穷尽。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以及熊彼特笔下的破坏性、颠覆性的创新就是这样发生的。这是一幅人类创新的生动画面。所有的创新都是市场力量作用下的自觉行动。创新来源于变革。马克思说:“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如此,创新才能发生。
  三是强调经济结构的协调和均衡。这里讲的结构主要指产业结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另外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由社会对某种产品需要量确定的分配给这个产业的劳动时间,对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马克思以麻布的生产为例指出:若织麻布者的劳动是社会分工特许的一部分,这也决不能保证他的20码麻布就有使用价值。社会对麻布的需要,像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满足了这种需要,织麻布者的产品就成为多余的、过剩的,因而是无用的。这说明,以麻布形式耗费的劳动时间太多了,出现了产业结构的失衡和产能过剩。产业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不能顺利进行。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时,高度抽象地给出了顺利进行的条件。以简单再生产为例,要求Ⅰ(v+m)=Ⅱc,即需要在两大部类之间进行交换的部分,不仅要总量平衡,而且要结构平衡,不仅要在价值量上相等,而且要在使用价值的形态上相配套。结构调整的最佳状态是利润的平均化,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投资于各产业的利润大体相等,其前提是资本和劳动的自由流动。
  对于调整结构,既需要创新,又需要淘汰落后产能。马克思写道:“劳动资料大部分都因为产业进步而不断革新,迫使企业设备提前按照更大规模更新的主要是灾祸、危机。”这里所讲的危机是指经济周期中的下行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机制。
  以上介绍说明,《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是必须遵循的经济常识。这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遵循经济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研究风格和研究方法堪称典范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风格和方法堪称典范,值得我们在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认真学习。
  一是深入火热的实践,深切地感知经济现实,以“忠诚之心、使命之感”去研究。实践是认识之源,是理论之源。马克思来到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为发达的国家英国,感受到这种生产方式运行过程的方方面面,于是有了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交换是一个惊险的跳跃的生动描写,有了围绕着工作日的翔实的描述,有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生动描述,有了剥夺剥夺者的著名论断。这使得《资本论》既抽象又生动,寓抽象于生动之中。
  二是在开放和借鉴中建设马克思的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借鉴和创新的典范,马克思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马克思积极汲取和借鉴了他当时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他借鉴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经济学上,他汲取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例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二重性原理才是他自己的原创性贡献。他对法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魁奈的《经济表》评价很高。即使对他认为是庸俗经济学的西尼尔、萨伊、麦克库洛赫等人的理论,也进行了精细地阅读和科学地评论。他甚至阅读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
  马克思没有停留在阅读,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抽象和创造,有自己的理论特有的范畴:商品、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剥夺剥夺者等等。有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有了自己的范畴和体系,就有了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经济学。这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应当学习的。
  三是《资本论》研究中的立体感和历史透视力。美国学者E·雷·坎特伯里在他所著的《经济学简史》中指出,“历史是研究思想的基础……在经济学中,历史从来都不会被忽略。”就此而言,马克思的经济学无疑是一个标杆。马克思详细考察了以英国为代表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东方亚细亚社会的不同,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揭示了各自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这说明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割断体制沿革,说明经济体制的选择是有条件的。马克思设想的经济体制是有条件的,西方经济学给定的经济体制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应当在马克思经济学的指导下建设自己的经济学,选择自己的经济体制。
网站编辑:穆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马克思低估了自己的拖延症_网易新闻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马克思低估了自己的拖延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马克思低估了自己的拖延症)
从《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初次发表,至今已是150周年。这150年来围绕着马克思思想充斥着无数的讨论,无数条入路却揭示了一个基本现状,若试图绕开马克思则很难有好的哲学。“马克思过时了吗?”如果寻找的是文本具体细节与现实间的切合关系,那么这并非哲学的提问方式,否则大抵阅读所有经典都是没有意义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看法、康德关于人类认识先天条件的论述无一幸免,但只是因为意识形态而强加的批判,必定少了“同情的理解”。问题在于,今日之人要想真正理解自己生活,就会发现它是由无数思想史中的概念构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经济-政治-文化”失去了它们,我们无法表述这个现代世界。《资本论》马克思对于今日的影响几乎出现在一切的领域。如在地理学领域,大卫·哈维(David Harvey)重新挖掘马克思思想中的“空间”维度,将资本主义与城市研究结合起来;又比如在社会学领域,极富盛名的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特别注重梳理三大古典社会学资源(涂尔干的实证主义、韦伯的解释的社会学、马克思的激进传统),从而提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又如在政治学领域,拉克劳、墨菲(Laclau and Mouffe)依凭马克思的理论提出一套影响深远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文学理论领域中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等深入探究美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还有时下热门的奈格里和哈特(Negri and Hardt)可谓“为二十一世纪重写了《共产党宣言》”,探讨人们如何组织群众超越全球化情况下的“帝国”,开辟全新的共同体生活等等;更不用说,在国内各大媒体上大红大紫的齐泽克(
i ek)了。凡此种种,如果真的想要走入马克思,就必须走入到他艰难晦涩的原本中,走入到他活生生的思想史中,走入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马克思写《资本论》时低估了自己的拖延症《资本论》的诞生其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大英图书馆中苦思冥想、精心酝酿、静水流深,然后才最终诞生。的确,马克思确实在图书馆中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经济学,但那是在1850年~1851年期间,距离《资本论》的出版隔了15年左右。他的“敌人”包括时代本身、自己的拖延症、贫困、疾病等无数因素。这一年间他重新开始了1844年巴黎期间以后被迫放下的经济学研究,1月研究稀有金属、货币和信贷方面的著作;2月研读休谟、洛克的经济学著作和更多的货币方面著作;3月研读李嘉图、亚当斯密和流通方面的著作;4月,继续研读李嘉图和货币方面的著作;5月研读凯里、阿尔萨斯和经济学原理著作;6月研读价值、财富和经济学著作;7月研读工厂制都和农业收入方面的著作;8月研读人口、殖民和罗马社会经济学著作。秋天,研读银行、农学和技术方面的著作。总之,马克思在笔记本上大段大段摘录了约八十位作者的著作,并且在4月就预言自己花五个星期就能完成这部“经济学”的巨著。所有的朋友们欢欣雀跃,比如拉萨尔“我将热切地思考摆在我桌子上的把李嘉图变成社会主义者和黑格尔变成经济学家的三卷本巨著”,但他大概低估了自己的“拖延症”。7月份时他收到了蒲鲁东的新书《十九世纪革命的整体观念》,立即展现出自己好斗的本性,转移精力展开批判,写着写着就不得不放弃“经济学”的写作。 同时,整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反动的年代,左翼激进主义不合时宜。到了1852年路易波拿巴复辟,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帝国。马克思将大量的精力又投入到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的写作当中,极力批判抬头的反动势力,和这一场笑剧展开搏斗。随后的几年中,他迫于生计为《新莱茵报》、《人民报》、《自由新闻》撰写了约100篇文章,很难再去问津《资本论》的问题。1882年的马克思 进入1860年代后,马克思又与另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对立起来——俾斯麦。早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就清晰地意识到了当今普鲁士制度的落后,以致他宣称只有“德国哲学才是历史的同时代人”。1862年俾斯麦以“铁血宰相”的称号上台,并且打算借助工人阶级来抗争资产阶级自由派。结果,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人马克思又收到了对方邀请,要“利用我和我的大才为德国人民谋福利”。这一事件自然遭到了马恩二人一致的讥笑。有趣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手稿付梓后,从汉堡回伦敦的船上碰到了一个“神秘”的女士,并在书信中记载了这一奇遇。他出于礼节带领对方去伦敦的火车站,却发现距离发车时间尚早。“我像一个真正的骑士那样建议送她到约定的地点......这样我算到了没,不得不和这位小姐一起消磨掉六个小时:我们在海德公园游逛了一番,又去吃了点冰淇淋,等等。原来她叫做伊丽莎白·冯 普特卡默,她是俾斯麦的外甥女。当她知道自己落入了 赤色分子 手中智慧,不胜惊讶。但是,我安慰她说,我们的会见不会发生 流血事件 并平安无事地送她上了车。你想想看,这该给布林德和其他庸俗社会民主党人一个那么好的把柄:我同俾斯麦有秘密勾结!” 写作《资本论》前后大抵是马克思生活最窘迫的时光 马克思与燕妮的婚姻是他生活的中心。从1843年在克罗伊茨那赫结婚那天起,到1881年燕妮去世,这个中心都始终没有变。和所有老夫老妻一样,这两人也有争吵不合的时候,正如燕妮写道“这是每一桩婚姻中的虫子。”大部分都集中在钱上,有时甚至让马克思感到后悔。“对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再没有比婚姻,以及用这种方式背叛自己所转投悲哀琐碎的家庭生活与个人生活更愚蠢的事了。”1856年燕妮回特里尔的娘家时,卡尔写了一封极其动人的书信“大学的学习以及现代知识的自我教化,让我们被许多不同的观点包围,还有猜疑让我们变得渺小软弱又犹豫抱怨,通过猜疑我们必然会注意到所有主观与客观的印象的问题。但是爱,不是费尔巴哈那种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爱,不是摩莱肖特的代谢理论的爱,不是无产阶级的爱,而是被爱之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让这个男人再次成为男人。”他拒绝用理论来概括这种爱,是与燕妮的结合使他果决坚毅,这种爱必须远离一切的政治行动、学术评价与阶级斗争。在写作《资本论》的前后大抵是马克思生活最窘迫的时光。他自述其家庭状况年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悲惨生活的深渊”,三年之中不过做了关于他“经济学”历史部分的研究。1860年妻子燕妮帮助他誊写《福格特先生》的手稿后立即病倒,经确证患上了天花,这可是重大打击。此时,本来狭小的家中已不适合三个孩子居住。而马克思除了照顾妻子外还要通过写作新闻稿撰写。在这艰难时期,唯一能使他心静平和的方法是研究微积分。1862年是马克思运气的最低点,他为了躲避债权人不得不装作还没有从曼彻斯特的旅行中回来。到秋天马克思甚至考虑到铁路部门找工作,却进行面试中吓人的书法被拒绝了。马克思和三个女儿以及恩格斯的合影他作为温情的丈夫与负责的父亲,对于妻子和三个女儿的关心可谓罕见,往往不顾现实的经济基础来满足女孩子们的要求。他一直觉得,如果是男孩子的话受苦倒也没什么,必须让自己的女儿过上好生活。这一时期马克思一家的慰藉只有恩格斯,他每年为马克思提供100英镑的援助,并在最困窘的时候无私地伸出援手。而在1864年后,两桩遗产留给了马克思,从母亲那边大概继承了1000英镑以解燃眉之急。 可马克思和燕妮都从来没有学会过理财。手头稍微宽裕,一家人便搬迁到了莫丹那别墅1号,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养他们的两只狗、三只猫和两只鸟。每个女孩都有自己的房间,马克思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书房,可以俯瞰公园,这间房正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一卷的地方。 据马克思的女婿记载,里面的书是按内容而不是按大小进行排列的,书角翘起,空白处写满了评论,字里行间到处作了画线——“它们是我的奴隶”马克思说“它们必须按照我的意愿为我效劳。”后来增添了两件崇拜者库格曼博士送给他的礼物,一件是奥特里科利的(Otricoli)的宙斯半身像,另一件是一幅挂毯,莱布尼茨曾在他的书房挂过。新房很快耗尽了马克思的资产。他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宣布破产的想法,却想起女儿劳拉即将成婚,希望她可以显得体面而幸福,因而他竟用余款给女儿订购了香槟酒和体操课程。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他痛苦地想起了母亲的话“小卡尔要是积攒一笔资本,而不是......该多好啊。马克思对劳拉的男朋友拉法格也不无担心,后者是一个流亡中的法国激进学生。马克思很不愿让女儿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他便写信给拉法格“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争,既然我力所能及,我就要保护我的女儿不触上毁灭她母亲一生的暗礁。”马克思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人。三女儿小燕妮为补贴家计,担任了附近门罗博士家的家庭教师,却在获得报酬时得到困难。一直拖了三年,直到他们意识到她竟是那个“为邪恶的公社运动辩护的爱挑起事端的领导人的女儿。”《资本论》第一卷如何从手稿中诞生《资本论》作为一部极其庞杂的批判巨著,光就手稿而言已是汗牛充栋。第一个准备阶段已可追溯至年间,正式将问题研究聚集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先撰写了《导言》,然后写了诸章节的草稿,这批草稿现在常被称作《大纲》(Grundrisse,来自于德文题目 Grundhisse de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oekonomie)。仅就列出的提纲来看,现行的《资本论》不过是基本内容的一小部分。该文本无论在思想上风格上都有与1844年手稿的连续性(而非阿尔都塞所说“认识论断裂”)。里面深深镶嵌着黑格尔的影响,甚至就里面草拟的经济学计划来看,可能直接来自黑格尔《逻辑学》的语言表达。用拉萨尔的话说“把黑格尔变成经济学家,把李嘉图变成社会主义者。”关于资本的开头章节,几乎逐字再现了1844年手稿中的一些段落,关于人的需要、人作为类存在、个体作为社会存在、自然是人的身体、宗教异化和经济异化之间的类比。此外再加上《巴师夏和凯里》、《七个笔记本的索引(第一部分)》等共同构成常说的《1857-58经济学手稿》。后来在800页之巨的基础上,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主要分析“商品”和“货币”。继上述两个问题的分析后,马克思开始对“资本”的研究,并写作了一份对诸多笔记的索引。没想到,手稿的写作过程远远超出了原先的计划,他转而开始对价值理论史的梳理。相关手稿后来被考茨基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发行。也正是同时马克思对原来的计划作出了改变,打算以《资本论》来代替六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并且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小标题从属于“资本论”。如今的西方学界为了向资本论这一伟大的贡献致敬,往往不会用On Capital的英译来称呼,而是选用德文原文Das Kapital。《资本论》第一卷 之所以这部著作的写作拖了十余年之久,一个很大的因素是马克思好斗的本性转移了注意力。继《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后,他又陷入了犀利又刻薄的《福格特先生》的写作中,只得再三拖延。而1864年经济状况好不容易改善却又有新的障碍出现。他患上了痈(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为了自我治疗,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做了广泛的查阅,尝试服用不同寻常的药物,例如杂酚油、鸦片和砒剂,每天都冲冷水澡。他甚至给自己做手术,“今天......我拿起锐利的刮脸刀(亲爱的鲁普斯的纪念品)亲手切开了这个坏家伙。” 终于,在黎明到来的最后破晓时分,马克思打算在诸多手稿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最好最清晰的版本,选取前面40%作为出版内容并大幅修订,用他自己的话说“德国的狗东西是按照篇幅来估量一本书的价值的。”故而在其中穿插了许多可读性极强历史叙述来扩充篇幅。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就此诞生,在汉堡出版。在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大量修改,然后再1873年推出了德文第二版,两年后又推出了法文版。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重新整理、誊录文字,不得不从19世纪60年代的手稿中寻找文字,随后第二卷、第三卷在1885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但从大的手稿角度看,第一卷是在第二卷和第三卷之后撰写。《资本论》不是经济学著作马克思从未宣称这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毋宁说它是一本展现经济学内在缺陷的著作。马克思在文本中继续沿用了经济学的术语,但本质上却是以一种“内在批判”(Immanent Critique)揭示其内部的缺陷。他意识到经济学领域流行着两套常用的方法:(1)19世纪的实证主义者预设他们模型的各种条件,并用这种模型来解释经验的发现。(2)经济学家使用较少数量的条件,制造出一个刻意简化的真实经济的模型,却没有把忽视的因素放回去。马克思为此才必须确立自身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建立一种奠基在具体的社会现实上的理论抽象。如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1848)认为一件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生产它所需的劳动量赋予的,即马克思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在于,这种劳动价值运用于自身时就不成立了——劳动如何既能被估计,又能成为价值的衡量办法。除非将商品价值和生产所需的劳动价值当作一回事儿。那么,资本家为了无止境的盈利只能支付劳动价值的工资来赚钱,势必引向对剩余价值的剥削。马克思位于特里尔的出生地,现被改建为马克思纪念博物馆因此,马克思真正探讨的并不是如何计算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而是深刻地去关怀身处在这样一种对抗性关系中的人们究竟承担着怎样深重的灾难。商品拜物教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拜金主义,而是物与物的关系对人与人关系的一种“遮蔽”——使得社会权力施暴的地方不再能够辨识。直到今日,马克思对社会权力的思考仍然拥有无穷的理论魅力。哲学史会证明他的地位。卢卡奇后来从中继承了“物化”理论将其视作一种遮蔽了历史本质的意识形态假象;随后还有本雅明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视作具有灵晕(Aura)的意象,看看橱窗中的令郎满目的商品,具有“膜拜价值”的同时也不禁引人唤起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里所说的就是商品本身……商品对一个经过陈列着精美昂贵物品的橱窗的穷汉子低语了些什么。”因此,它既是坏的意象,也是能够自我救赎的意象。再往后的发展中,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和各种各样的思潮相互如何——后现代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弥赛亚主义等等,如鲍德里亚、齐泽克等人,都不外乎是从侧面证明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绝对尚未过时。
(原标题:《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马克思低估了自己的拖延症)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