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加强削弱秒杀中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可以削弱论点吗

按“问”索骥 教你轻松理解行测可能性推理
推荐: 15:54:29 |
提醒您关注
重磅推荐:
【准考证打印】
【紧急通知】
【汇总试题】
省考在即,绝大多数应届生或往届生是第一次参加省考,如若未参加往年考试或系统学习过行测逻辑推理,势必对逻辑推理部分的可能性推理题目感到头疼,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介绍两种经典问法为广大考生讲解如何思考可能性题目。
一、削弱型
经典问法: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或反驳上述结论或论证关系?
削弱是各位考生首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很多考生之所以认为削弱型或加强型可能性推理题目很难,关键在于没有搞懂削弱和加强是什么意思,要削弱和加强什么东西;而削弱通俗的理解就是找茬,不认可对方的推理或言论。可能性推理中当问及削弱时,即然针对推理结论或论证来找茬,同时要使得削弱有力度则一定要找到对方能被一招致命的漏洞。因此,削弱的关键是找漏洞。
【真题】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基的活性反而降低了
B.与甜玉米相比,糯玉米在加热相同时间后,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增高的幅度很小
C.甜玉米是玉米中比较少见的一种,不具有代表性
D.对于玉米来说,并非是抗自由基的活性越高,其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中公解析】削弱型题目。注意问法细节问题,是&无法削弱上述结论&,因此一定有三个选项是能够削弱上述结论,一项可能加强或可能无关项。
题干论点是: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A项否定加热时间的作用、C项说明样本不具有代表性、D项否认活性与抗衰老作用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削弱。B项增幅很小不能说明抗衰老作用不好,无法削弱结论,故答案为B。
二、加强型
经典问法:(1)以下哪项最能加强或支持上述结论或论证关系?
(2)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前提假设的?
加强通俗的理解即表示赞同以及肯定对方的观点或推理。可能性推理中当问及加强时,相比削弱要简单的多,不需要去找寻推理过程中的漏洞,仅需从不同角度去说明题干中结论或论证的正确性。至于第二种措辞稍微有些不同的问法,即让我们找出使论证正确的前提假设,那么这个前提假设则是必不可少的,要体现其必要性即为正确答案。
【真题】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上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B.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中公解析】加强型题目。题干结论是:气候变化导致这次文化变迁;论据是:环境由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等植物基本绝迹,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A项是说迁徙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传统,而并非是由于气候变化,对题干具有削弱作用;B项和C项都是在说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一个事实,因此对题干没有削弱和加强作用;D项说不同族群对气候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即气候对族群的生存方式有一定影响作用在里面,当气候改变时相应其生存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故D项支持题干论证。
辅导课程:
【网络课程】
【考前预测】
【真题解析】
责任编辑(伊妹儿)
相关文章推荐
提问人:jiaotashdi|03-01已解决
提问人:priority|02-11已解决
提问人:Kyling370|02-11已解决
提问人:WANGJINGZENG|02-08已解决当前位置: & >
2015年国考行测之言语理解:论证中削弱质疑的解题方法汇总
来源:京佳教育
作者:京佳教育
  论证是从论据到论题的推演。通过推理形式进行,有时是一系列的推理方式。因此,论证必须遵守推理的规则。有时逻辑学家把&证明&称为&论证&,而将&论证&称为&论证方式&。论证是作者能够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
  论点:是通过论证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它所要回答的的是&论证什么&的问题。在考试当中一般都会有明确的论点,这个是必须有的。
  论据: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在一个论证中,只能有一个论题,论据一般有多个。但是在考题当中有的题目中不会出现明显的论据。
  论证方式:是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的问题。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公务员考试中论证型题目是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题型,论证题目又分为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其中削弱论证型题目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这个已知的推理或论证前提条件不充分,足以推出结论。此时就需要考生从选项中选择一项可以削弱质疑论点,论据的选项。
  那么考生如何在茫茫题海中找出加强论证的题目呢?主要看提问方式,削弱论证型题目的提问方式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断定?&&下述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只要看到类似这样的词语,比如:&削弱&、&质疑&,那么这样的题目都属于削弱质疑型的题目。在这里我们给大家讲解几种削弱证的解题技巧。
  一、拆桥
  对于削弱质疑型的题目,&拆桥&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拆桥,顾名思义,就是将有联系的两个不同事物断开联系。拆桥,本质上就是断开联系的过程。一般都是题目当中论点和论据貌似有必然的联系,这时就需要断开联系。
  【例题】 在选购地板时,消费者都很关心地板散发的气味,因为地板的刺激性气味强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一种表现。最近有一种据称是香味环保地板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人员声称地板散发的香味可以消毒杀菌,去除空气中的异味。当销售人员在推销这种产品时,往往会拿来几种不同的地板,让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闻一闻,并指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地板,即是香味环保地板。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销售人员的观点?( )
  A. 事实上,由于木材本身的气味以及受制造工艺所限,地板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
  B. 气味并不是判别地板是否环保的唯一标准,除气味外,消费者更关心地板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
  C. 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香味环保地板的专门标准,所谓的&香味&不过是厂家炒作的概念
  D. 检验证明,不少厂商是通过在地板中添加大量香精等化学助剂来达到掩盖或者中和刺激性气味的目的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论证类。题目的观点是地板散发的香味可以杀菌除异味,而选项D说明这个香精是用来中和或掩盖事实达到销售目的的,能够反驳杀菌除异味的说法。所以选择D选项。
  二、否定前提
  所谓&前提&就是指如果这个条件存在,那么论点就成立;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论点将不成立。举例来说,给出一个论点&王菲离婚半个月了&,这个论点的前提就是&王菲离婚了&。如果这个前提存在,这个论点就成立;反之则不成立。前提都是隐含的,不在题干中直接给出或提到的,因此在这部分出题会让题的难度增加。所以要想否定质疑论点的话,可以先把论点找出来再加以否定,这样的话就可以削弱质疑整个论证。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
  【解析】. 本题为削弱论证型。需要削弱的命题是&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因此只需要否定前提,说明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所以选择B选项。
  三、削弱论点
  削弱论点也可以说是反说一遍,对论点的意思的完全反向的表达。比如说&今天天气比较好&可以用&今天阴雨绵绵&来削弱质疑;&钓鱼岛是中国的&可以用&钓鱼岛从来就是不属于中国的&
  【例题】.我国生产婴儿配方奶粉的企业有130多家,而美国只有4家企业,相比之下美国吃配方奶粉的婴幼儿数量则远高于我国。&设想一下,如果只有4家企业生产配方奶粉,企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品牌价值,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都是企业自身无法容忍的,发生三聚氰胺这样的问题是不可想象的。&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 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太多,品牌价值对于企业并不重要,所以这些企业敢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B. 某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商家有90多家,它们之中大多数企业生产出的奶粉均未查出过三聚氰胺
  C. 某公司是我国生产奶制品的著名企业,其品牌价值很高,但是在其生产的奶制品中查出了三聚氰胺
  D. 某企业是美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著名生产商,在他们生产的某品牌配方奶粉中查出了三聚氰胺
  【答案】D
  【解析】 论证类。要削弱的论点:如果4家企业生产奶粉,他们会珍惜品牌加强食品安全,不会有三聚氰胺问题。对其进行直接否定:生产奶粉的这4家企业珍惜品牌加强食品安全,但仍有三聚氰胺问题,即可。要证明的论点主体是美国的4家企业,ABC均不是。因此,正确答案为D。
  四、削弱论据
  削弱论据就是一般一个论题,论据有多个,所以可以增加一个反向的的论据,这叫反向增加一个事实,或者举个例子,。
  【例题】.&断食法&在日本、台湾等亚洲一些地区比较盛行,这种方法是一日三餐以果汁、菜汤及清水等低卡路里饮食取代固体食物,为期三至十天不等,以求达到排毒、烧脂及瘦身等效果。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像最不能削弱上述观点?
  A. 人体每天总摄取热量过低时,可能会出现血糖及血压过低状况
  B. 肥胖者身体摄取热量太低,会加速燃烧脂肪,肾功能会发生积极变化
  C. 食用蔬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其热量过低,过度食用会干扰新陈代谢
  D. 低卡路里饮食会导致体内毒素因缺乏营养而丧失活性,但同时因新陈代谢遭扰乱而存在致胖风险。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论证题。需要削弱的论点是&断食法可以达到排毒,烧脂以及瘦身等效果&,选项A、C、D中指出断食法会带来一点坏处,削弱断食法的积极作用,选项B描述的是断食法带来的积极作用具有加强作用,因此最不能削弱。所以选择B选项。
责任编辑 : wjl
已有1950名学员备战中!
在线报班,最高优惠100元广西华图微信号:gxhuatu
广西华图微社区:gxhuatu
广西华图认证官方微博
华图吧百度贴吧:华图
 在即,绝大多数应届生或往届生是第一次参加省考,如若未参加往年考试或系统学习过行测逻辑推理,势必对逻辑推理部分的可能性推理题目感到头疼,在此通过介绍两种经典问法为广大考生讲解如何思考可能性题目。
  一、削弱型
  经典问法: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或反驳上述结论或论证关系?
  削弱是各位考生首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很多考生之所以认为削弱型或加强型可能性推理题目很难,关键在于没有搞懂削弱和加强是什么意思,要削弱和加强什么东西;而削弱通俗的理解就是找茬,不认可对方的推理或言论。可能性推理中当问及削弱时,即然针对推理结论或论证来找茬,同时要使得削弱有力度则一定要找到对方能被一招致命的漏洞。因此,削弱的关键是找漏洞。
  【真题】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基的活性反而降低了
  B.与甜玉米相比,糯玉米在加热相同时间后,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增高的幅度很小
  C.甜玉米是玉米中比较少见的一种,不具有代表性
  D.对于玉米来说,并非是抗自由基的活性越高,其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解析】削弱型题目。注意问法细节问题,是&无法削弱上述结论&,因此一定有三个选项是能够削弱上述结论,一项可能加强或可能无关项。
  题干论点是: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A项否定加热时间的作用、C项说明样本不具有代表性、D项否认活性与抗衰老作用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削弱。B项增幅很小不能说明抗衰老作用不好,无法削弱结论,故答案为B。
  二、加强型
  经典问法:(1)以下哪项最能加强或支持上述结论或论证关系?
  (2)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前提假设的?
  加强通俗的理解即表示赞同以及肯定对方的观点或推理。可能性推理中当问及加强时,相比削弱要简单的多,不需要去找寻推理过程中的漏洞,仅需从不同角度去说明题干中结论或论证的正确性。至于第二种措辞稍微有些不同的问法,即让我们找出使论证正确的前提假设,那么这个前提假设则是必不可少的,要体现其必要性即为正确答案。
  【真题】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上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B.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解析】加强型题目。题干结论是:气候变化导致这次文化变迁;论据是:环境由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等植物基本绝迹,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A项是说迁徙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传统,而并非是由于气候变化,对题干具有削弱作用;B项和C项都是在说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一个事实,因此对题干没有削弱和加强作用;D项说不同族群对气候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即气候对族群的生存方式有一定影响作用在里面,当气候改变时相应其生存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故D项支持题干论证。
(编辑:admin)
掌上华图客户端
关键词阅读:
1356289人正在这里听课
2016广西政法干警笔试课程
2017广西国考笔试课程
2017公职考试网络课程
2017广西教师招聘笔试课程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2014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可能性推理两类典型题型
09:28:38&&&来源:&&& 点击:
特别推荐:|
2014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在即,特为考生们整理了行测备考方法。部分考生是第一次参加四川省考,如若未参加往年考试或系统学习过行测逻辑推理,势必对逻辑推理部分的可能性推理题目感到头疼,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介绍两种经典问法为广大考生讲解如何思考可能性题目。
一、削弱型
【经典问法】以下哪项最能削弱或反驳上述结论或论证关系?
【概述】削弱是各位考生首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很多考生之所以认为削弱型或加强型可能性推理题目很难,关键在于没有搞懂削弱和加强是什么意思,要削弱和加强什么东西;而削弱通俗的理解就是找茬,不认可对方的推理或言论。可能性推理中当问及削弱时,即然针对推理结论或论证来找茬,同时要使得削弱有力度则一定要找到对方能被一招致命的漏洞。因此,削弱的关键是找漏洞。
【真题】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基的活性反而降低了
B.与甜玉米相比,糯玉米在加热相同时间后,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增高的幅度很小
C.甜玉米是玉米中比较少见的一种,不具有代表性
D.对于玉米来说,并非是抗自由基的活性越高,其抗衰老的作用越好
【中公解析】削弱型题目。注意问法细节问题,是&无法削弱上述结论&,因此一定有三个选项是能够削弱上述结论,一项可能加强或可能无关项。
题干论点是: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A项否定加热时间的作用、C项说明样本不具有代表性、D项否认活性与抗衰老作用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削弱。B项增幅很小不能说明抗衰老作用不好,无法削弱结论,故答案为B。
二、加强型
【经典问法】
(1)以下哪项最能加强或支持上述结论或论证关系?
(2)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前提假设的?
【概述】加强通俗的理解即表示赞同以及肯定对方的观点或推理。可能性推理中当问及加强时,相比削弱要简单的多,不需要去找寻推理过程中的漏洞,仅需从不同角度去说明题干中结论或论证的正确性。至于第二种措辞稍微有些不同的问法,即让我们找出使论证正确的前提假设,那么这个前提假设则是必不可少的,要体现其必要性即为正确答案。
【真题】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上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B.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中公解析】加强型题目。题干结论是:气候变化导致这次文化变迁;论据是:环境由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等植物基本绝迹,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
A项是说迁徙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传统,而并非是由于气候变化,对题干具有削弱作用;
B项和C项都是在说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一个事实,因此对题干没有削弱和加强作用;D项说不同族群对气候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即气候对族群的生存方式有一定影响作用在里面,当气候改变时相应其生存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故D项支持题干论证。
[责任编辑:lhz]
畅销榜1¥119.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测加强削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