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戏剧社剧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音乐教研室
冯鹰,副教授
副教授 舞蹈教研室
在大学任教期间,2003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俄罗斯国立莫斯科舞蹈学院访学一年。2008年6月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舞蹈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
副教授 戏剧戏曲教研室
方志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话剧研究。
副教授 表演教研室
李格,男,1959年生,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省分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湖北省分会会员,湖北省高校音乐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委,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九三学社...
副教授 影视教研室
杨红菊,1972年生,湖北江陵人,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艺术理论研究与文化批评,主讲《影片分析》、《影视编剧》、...
副教授 戏剧戏曲教研室
汪余礼,1979年生,中央戏剧学院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出站博士后,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武汉大学&现代戏剧影视诗学...
副教授 影视教研室
王文斌,男, 1984年出生,江西南昌安义县人,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2002年至201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艺术系戏剧影视...
副教授 影视教研室
(笔名王杰泓), 1976年生,湖北武汉人。199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班,2003年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
副教授 影视教研室
薛峰,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电影学博士。曾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2000年在湖北大学国家文科基地班取得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副教授 音乐教研室
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授指导委员会委员,表演专业&双带头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回国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表演与理论。...
副教授 戏剧戏曲教研室
艺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外国戏剧史》、《专业英语》等课程。
副教授 影视教研室
欧梦宏,副教授
副教授 音乐教研室
吴靓 副教授..........
欢迎来到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成立于2003年8月,是学校独立建制的直属系之一。现设有戏剧戏曲、影视、表演、音乐、舞蹈等五个教研室和表演艺术研究所、表演实验艺术团。拥有一个博士点:戏剧影视文学博士点;四个硕士点:戏剧戏曲学硕士点、电影学硕士点、艺术学硕士点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表演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并聘请了谭霈生...
武汉大学大型校园话剧《西望乐山》1、 创作背景
  1938年至1946年,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在艰苦卓绝的八年乐山岁月里,武大师生以超迈、坚韧的精神书写了武大百年校史上雄浑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画卷,阐释了“明诚弘毅”的校训精神,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绚烂的一笔。  2008年,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70周年,当我们回望历史,不由感慨...
表演本科专业(艺术类)&&& 表演专业,含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表演三个方向。其目标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演艺,既有扎实表演功底又具有良好学术素养、既可进入国内演艺市场又能打入国际演艺市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表演人才。
&&& 本专业主干课程:表演、台词、表演理论、中外音乐史、乐理、和声、曲式、音乐编创、视唱练耳、舞蹈、舞蹈...
彭万荣,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戏剧戏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戏剧、影视、广播类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部学位委员、学术委员,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戏剧与影视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所长。目前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理论的教学...黄献文,男,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武汉大学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沈从文创作新论》、《论新感觉派》、《昨夜星光——20世纪中国电影史》、《东方电影》、《东亚电影导论》。在国内外学术刊...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邮编:430072您当前的位置: >
2016武汉大学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0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2016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表演专业招收艺术类学生。
专业名称及方向
新闻与传播学院
播播音与主持艺术
城市设计学院
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按大类面向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五省(区)招生
戏剧影视文学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招生计划:24人
(二)招生层次、类别及科类:本科、艺术类,文理兼招
(三)报名条件
符合2016年教育部及生源省份艺术类专业招生条件,品行端正、身心健康,且具备下列条件:
1.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身高1.60米以上;
2.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色弱;
3.普通话水平较高,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4.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
5.外语限考英语。
(四)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1月11日开通)的方式,并通过网上银行缴纳考试费用,预约考试时间段。考生需自行打印《武汉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报名表》(以下简称播音报名表)和《武汉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准考证》(以下简称准考证)。
(五)专业考试
日-2月27日18:00
日-4日12:00(初试)
日-6日(复试)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考生须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到达考点报到。报到时,考生须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原件(或临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高考报名表、报名系统打印的播音报名表(考生亲笔签名、中学盖章)、播音专业初(复)试准考证、近期同底1寸免冠彩色照片1张(与报名系统中上传照片相同)。
1.初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声音形象基本面貌,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节目主持的认识和把握。
(1)自备栏目主持(时间限在2分钟内)占70%;
(2)回答考官提问(时间限在1分钟内)占30%。
(1)文学作品诵读(主要考查考生的普通话语音、声音条件和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时间限2分钟内)占30%;
(2)即兴话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的逻辑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时间限2分30秒内)占40%;
(3)模拟现场报道(主要考查考生的新闻敏感度、对新闻要素的观察、组织能力及其他新闻素养,时间限2分钟内)占30%。
(六)合格证发放
根据考生复试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确定专业考试合格考生名单,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考生的《武汉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单》由考生登录报名系统自行打印。
(七)录取办法
获得《武汉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单》的考生还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学校将在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简称一本线,若一本线分A、B两档,我校执行A线高档)90%以上(四舍五入取整)的考生中,按照其专业复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二、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按设计学类大类招收美术类考生,进校后分专业。
(一)招生计划:60人,面向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五省(区)招生,具体分省计划如下:
省份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合计
招生计划  8    20    11   & &13    & 8   60
(二)招生层次、类别及科类:本科、艺术类,文理兼招
(三)报名条件
符合2016年教育部及生源省份艺术类专业招生条件,品行端正、身心健康,且具备下列条件:
1.无色盲、色弱;
2.参加生源所在省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测试(以下简称省级统考),成绩合格。
(四)录取办法
学校将在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本线(若一本线分A、B两档,我校执行A线高档)70%以上(四舍五入取整),且不低于当地艺术类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按照考生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省级统考成绩+高考投档分数)分省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宁缺毋滥。若省级招办有具体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按其投档办法执行。
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一)招生计划:30人
(二)招生层次、类别及科类:本科、艺术类,文理兼招
(三)报名条件:符合2016年教育部及生源省份艺术类专业招生条件,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热爱戏剧影视文学,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及艺术素养。
(四)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1月11日开通)的方式,并通过网上银行缴纳考试费用,预约考试时间段。考生需自行打印《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报名表》(以下简称戏剧影视文学报名表)和《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准考证》(以下简称准考证)。
(五)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与艺术素养。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
日-3月5日18:00
日-11日12:00(初试)
-13日(复试)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考生须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到达考点报到参加考试。报到时,考生须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原件(或临时身份证原件,其他证件无效)及复印件、高考报名表、报名系统打印的戏剧影视文学报名表(考生亲笔签名、中学盖章)、戏剧影视文学初(复)试准考证、近期同底1寸免冠彩色照片1张(与报名系统中上传照片相同)。
1.初试(面试),满分100分。
(1)文艺素养考核:考生抽题回答问题,时长不超过3分钟,满分50分;
(2)话题评述:考生根据抽取的话题发表评论,时长不超过3分钟,满分50分。
2.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满分100分。
(1)笔试(时长100分钟,含30分钟以内短片播放):根据所看短片写一篇影视评论(字数要求700字左右),满分40分;
(2)面试:即兴创作(考生根据抽取的题目或材料现场即兴口头创作,时长不超过6分钟),满分60分。
(六)合格证发放
根据复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确定专业考试合格考生名单,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考生的《武汉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单》由考生登录报名系统自行打印。
(七)录取办法
获得《武汉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单》的考生还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学校将在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本线(若一本线分A、B两档,我校执行A线高档)90%(四舍五入取整)以上的考生中,按照其专业复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四、表演专业
(一)招生计划:27人
(二)招生层次、类别及科类:本科、艺术类,文理兼招
(三)报名条件:符合2016年教育部及生源省份艺术类专业招生条件,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且具备下列条件:
1.体形匀称,五官端正,口齿清楚,无色盲、色弱;
2.原则上要求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身高1.60米以上。
(四)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1月11日开通)的方式,并通过网上银行缴纳考试费用,预约考试时间段。考试需自行打印《武汉大学表演专业报名表》(以下简称表演报名表)和《武汉大学表演专业准考证》(以下简称准考证)。
(五)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
2月29日18:00
-6日12:00(初试)
-8日(复试)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考生须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到达考点报到。报到时,考生须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原件(或临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高考报名表、报名系统打印的表演专业报名表(考生亲笔签名、中学盖章)、表演专业初(复)试准考证、近期同底1寸免冠彩色照片1张(与报名系统中上传照片相同)。
1.初试,满分100分。
(1)朗诵(自选诗歌一首,时间限在2分钟内);
(2)声乐(清唱歌曲一首,时间限在2分钟内);
(3)形体展示(形式不限,时间限在2分钟内)。
2.复试,满分100分。
(1)台词(自选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如:散文、故事、小说片段、戏剧人物独白等,时间限在3分钟内),满分25分;
(2)表演(命题表演),满分25分;
(3)声乐(清唱歌曲一首,不同于初试曲目,时间限在3分钟内),满分25分;
(4)形体(形体片段、基本功测试,时间限在3分钟内),满分25分。
说明:考试时,所有考生一律穿平底鞋,不得化妆,不得穿裙装。
(六)合格证发放
根据考生复试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分别确定专业考试合格考生名单,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考生的《武汉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单》由考生登录报名系统自行打印。
(七)录取办法
获得合格证的考生还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学校将在高考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本线(若一本线分A、B两档,我校执行A线高档)60%以上(四舍五入取整),且不低于当地艺术类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其专业复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五、有关说明
1.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2016年有关艺术类招生的相关规定有变化,则按新的规定执行。
2.若生源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艺术类统一考试,考生还需参加并达到其规定的成绩要求;对于上海市等合并本科批次省份的考生,我校将按当地相关办法执行。
3.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4.若艺术类考生所在省的高考成绩满分分值不等于普通类考生的满分分值,我校将对该省一本线按比例进行折算(四舍五入取整),再依照艺术类专业的录取要求执行。
5.若发现考生有弄虚作假等违纪、作弊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一经认定,将依照国家、学校相关规定,根据查实时间取消其考试成绩、录取资格、入学资格等,已取得学籍者将取消学籍,并报生源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空缺名额不递补。
6.考试费用依据湖北省物价局鄂价费[号文收取,我校不提供其他缴费途径。
六、监督机制
武汉大学监察部全程监督艺术类招生工作。
考生申诉及举报联系方式:027-,wdzsb@,jwo@。
七、咨询方式
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办公地点: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大楼南楼西侧205、206室
咨询电话:027-
网址:http://www.aoff.
新浪微博:.cn/
腾讯微博:/whuzsb4231
微信公众平台:武大招办
新闻与传播学院:027-752685
城市设计学院:027-
艺术学系:027-7-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
艺考类热点资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郑传寅,男,汉族, 1965年8月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晋升为武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91年破格晋升为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93年7月至1999年2月先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1999年5月至2003年7月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主任;2000年增列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01年增列为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1995年应邀赴德国特里尔大学讲学;2005年3月至5月应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邀请赴台进行合作研究,同时应邀到台湾大学文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台湾世界新闻大学中文系、台湾艺术大学表演学院等单位讲学;2010年11月应邀到台湾戏曲学院讲学。现任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的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典戏曲文学与东方文化研究&。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古典悲剧与传统文化研究&。3.湖北省科技厅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项目:&戏曲文化与湖北地方剧种研究&。4.湖北省年文艺研究招标重点项目:&文艺创作与道德建设&。5.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工程&)《中国戏曲史》。
主要著作(一)专著、教材1.专著:《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992年重印;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2.专著:《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台湾志一出版社1995年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再次修订重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3.专著:《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国家十五重点规划图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台湾国家出版社2010年版。4.教材:《欧洲戏剧文学史》(与黄蓓合著,第一作者),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5.教材:《欧洲戏剧史》(与黄蓓合著,第一作者,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部分论文1.《对&精神文明&的辛辣讽刺》,《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3期;2.《也谈马雅可夫斯基与贺敬之》,《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6期;3.《李开先及其曲论》,《上海戏剧》1981年2期;4.《以梦释戏的心理分析方法臆说》,《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1期;5.《色彩习俗与戏曲舞台的色彩选择》,《戏剧艺术》1989年1期;6.《隆礼贵义的伦理精神与古典戏曲的道德化倾向》,《武汉大学学报》1990年2期;7.《论乐舞诗的历史流程和艺术价值》,《武汉大学学报》1991年4期;8.《悲喜沓见 离合环生&&古典戏曲美学形态的优长与缺失》,《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6期;9.《中西戏剧所表现的时间意识》,《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6期;10.《宋代文学审美特征形成刍议》,《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2期;11.《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文艺研究》1997年1期;12.《中国古典悲剧二题》,《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6期;13.《古典戏曲时空意识论》,《文艺研究》1998年6期;14.《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1期;15.《东方智慧&&中国古典戏曲结构艺术论》,《戏剧》1999年4期;16.《把有价值的社会生活转化为审美对象》,日《人民日报》;17.《论元杂剧中的&贪淫破家&悲剧》,《戏剧》2000年4期;18.《戏曲程式的文化蕴涵与历史命运》,《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1期;19.《论元南戏中的&贪淫破家&悲剧》,《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1期;20.《〈张千替杀妻〉杂剧斠律》,《文艺研究》2001年2期;21.《〈村乐堂〉杂剧斠律》,武汉大学《人文论丛》2001年卷(2002年出版);22.《民俗与戏曲的俗文化品格》,《戏曲研究》第62辑(2003年6月);23.《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古典戏曲的影响》,《戏曲艺术》2003年4期;24.《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1期;25.《以梦释戏的理论意义与美学价值》,《戏曲研究》第65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26.《古典戏曲大团圆的民俗学解读》,《戏曲艺术》2004年2期;27.《精神的渗透与功能的混融》,《戏曲艺术》2004年4期;28.《戏曲舞台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韩国《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5期。29.《西学、国学与20世纪戏曲学》,《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5期;30.《南戏体例&输入&说质疑》,《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1期;31.《大学戏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大陆综合大学为例》,《&戏曲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4月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出版;32.《中国戏曲中的宗教剧及其特点》,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4期;33.《中国与印度戏剧体例&逼肖&说质疑》,武汉大学《人文论丛》2007年卷;34.《&牡丹亭&与宗教智慧》,《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35.《新编昆剧&公孙子都&斠律》,《中国昆曲论坛》2008年卷,《戏曲艺术》2009年2期;36.《地方戏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戏曲研究》第七十九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9月版;37.《历史剧四题》,《中华戏曲》第四十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版;38.《元代宗教剧的蕴涵及游戏品格》,《中国戏曲理论的本体与回归 && &09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版;39.《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论地方戏的特质及其未来之走势》,《湖北大学报》2010年6期;40.《琐细与平实中也有让人震撼的内容&&沈虹光剧作的艺术特色》,《江汉论坛》2011年9期;41.《&跨文化京剧&的历程与困境》,《东南大学学报》2012年6期。(与曾果果合作完成,第一作者);42.《论元杂剧中的佛教剧》,《武汉大学学报》2013年1期。
奖助、奖励及荣誉称号等1.1989年获美国王安汉学研究院颁发的&汉学研究奖助金&;2.1989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5.199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首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1998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7.1999年获湖北省文联颁发的&文艺理论明星奖&;8.200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9.2002年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0.2003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1.2005年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类)二等奖;12.200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13.2011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第十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黄蓓合作完成,第一作者)。
主要学术兼职1.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2.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大学有戏文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