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式相同,分子量也相同,CAS号不同,茶多酚结构式和分子式不同的化学试剂能通用吗

《蔗糖分子量》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蔗糖分子量
蔗糖分子量
范文一:实验八 甘蔗汁中总糖及蔗糖含量的测定(费林法)一、原理蔗糖的测定常以还原糖的测定为基础,样品经前处理后,加入稀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糖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以斐林试剂法测定试样水解后的总还原糖量(即食品中的总糖)及水解前的还原糖量(食品原有的还原糖),两者之差再乘以校正系数0.95即为蔗糖量。二、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吸取10.00mL甘蔗汁移入100mL容量瓶中。缓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10.6%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后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滤液,即样品处理液。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费林试剂):(1)准确吸取5.0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 (2)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数粒。(3)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转化糖)标准溶液,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的总体积。(4)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 3、水解前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取样品处理液,按还原糖法测定水解前的还原糖含量。(同实验七) 4、样品总糖量的测定:(1)吸取10.00mL样品处理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加入6mol/L 盐酸5mL,在68~70℃水浴加热15min。(3)迅速冷却后加2滴指示剂,用20% NaOH中和(甲基红指示剂:溶液颜色由红变黄;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浅粉红色),加水至刻度,混匀,按还原糖法测定水解后的总还原糖含量。(同实验七)三、实验记录及处理:四、说明及注意事项1.严格控水解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及重现性。
2.其余注意事项同还原糖的测定。
五、实验准备1、仪器:2、试剂:3、试剂配制附录:(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3)转化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105℃烘干至恒重的纯蔗糖1.0000g,用100ml水溶解,置于三角瓶中,加6mol/L盐酸5mL,摇匀于68~70℃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水定容至1000ml,摇匀。此溶液每1ml相当于1mg蔗糖,相当于1/0.95 mg转化糖。(4)5mol/L NaOH:称取20g NaOH,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I。(5)6mol/L HCl(1+1) :量取110ml浓HCl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混匀。原文地址:实验八 甘蔗汁中总糖及蔗糖含量的测定(费林法)一、原理蔗糖的测定常以还原糖的测定为基础,样品经前处理后,加入稀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糖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以斐林试剂法测定试样水解后的总还原糖量(即食品中的总糖)及水解前的还原糖量(食品原有的还原糖),两者之差再乘以校正系数0.95即为蔗糖量。二、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吸取10.00mL甘蔗汁移入100mL容量瓶中。缓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及5mL10.6%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后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滤液,即样品处理液。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费林试剂):(1)准确吸取5.0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 (2)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数粒。(3)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转化糖)标准溶液,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的总体积。(4)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 3、水解前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取样品处理液,按还原糖法测定水解前的还原糖含量。(同实验七) 4、样品总糖量的测定:(1)吸取10.00mL样品处理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加入6mol/L 盐酸5mL,在68~70℃水浴加热15min。(3)迅速冷却后加2滴指示剂,用20% NaOH中和(甲基红指示剂:溶液颜色由红变黄;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浅粉红色),加水至刻度,混匀,按还原糖法测定水解后的总还原糖含量。(同实验七)三、实验记录及处理:四、说明及注意事项1.严格控水解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及重现性。
2.其余注意事项同还原糖的测定。
五、实验准备1、仪器:2、试剂:3、试剂配制附录:(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3)转化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105℃烘干至恒重的纯蔗糖1.0000g,用100ml水溶解,置于三角瓶中,加6mol/L盐酸5mL,摇匀于68~70℃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水定容至1000ml,摇匀。此溶液每1ml相当于1mg蔗糖,相当于1/0.95 mg转化糖。(4)5mol/L NaOH:称取20g NaOH,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I。(5)6mol/L HCl(1+1) :量取110ml浓HCl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混匀。
范文二:摘要 在甘蔗田间设高、中、低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以空白不施肥为对照,探讨施肥与不施肥及不同施肥量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25%复合肥2 025~3 825 kg/hm2的范围内,以施肥量最高3 825 kg/hm2的处理产蔗量最高,较施2 025 kg/hm2的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增产极显著,与施2 925 kg/hm2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施肥量最低的处理平均蔗糖分最高,较施肥量最高的处理蔗糖分增长极显著,与施肥量中等的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公顷产蔗量、纯收入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长;而平均甘蔗蔗糖分、投入产出比则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关键词 甘蔗;施肥量;产量;蔗糖分;影响中图分类号 S147.5;S5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9-02目前,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已逾超100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2%,蔗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是全国最大的产糖中心和原料蔗生产基地[1-5]。蔗糖业成为广西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广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蔗产量的丰歉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蔗农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6]。农谚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7-8]。甘蔗是生长量大的C4作物,一生所需的大量矿质营养元素数量比较大,据测定:产1 t原料蔗约吸收氮(N)1.0~1.2 kg,吸收磷(P2O5)0.6~0.8 kg,吸收钾(K2O)1.6~2.0 kg,由此可见,甘蔗生产要想夺取高产,肥料投入是关键[7,9]。但甘蔗施肥也不是越多越好,盲目过多施用,既浪费肥料又增加成本、降低产量、减少收益。因此,应科学、合理地施肥[8-9]。本试验以甘蔗专用复合肥为供试肥料,根据不同产量目标并结合多年来的生产经验,设计高、中、低3个不同的施肥量处理,同时设不施肥(空白)作对照,探讨施肥与不施肥,及不同施肥量处理对甘蔗生长、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为甘蔗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在广西甘蔗研究所甘蔗试验场内进行。试验地为旱田,黄壤土,质地稍黏,前作为甘蔗,排灌条件良好;土壤含全氮0.130%、全磷0.082%、全钾1.648%、速效氮73 mg/kg、速效磷33.2 mg/kg、速效钾71.0 mg/kg、有机质18.7 g/kg,pH值6.59。供试肥料为丰岭牌甘蔗专用25%复合肥(13-5-7);供试蔗种是新台糖22号。1.2 试验设计试验设高、中、低3个施肥量处理,分别为:施用25%复合肥3 825 kg/hm2(高),其中基肥施1 275 kg/hm2,攻蘖肥施975 kg/hm2,攻茎肥施1 575 kg/hm2(A);施用25%复合肥2 925 kg/hm2(中),其中基肥施975 kg/hm2,攻蘖肥施750 kg/hm2,攻茎肥施1 200 kg/hm2(B);施25%复合肥2 025 kg/hm2(低),其中基肥施675 kg/hm2,攻蘖肥施525 kg/hm2,攻茎肥施825 kg/hm2(C);以不施任何肥料作空白对照(CK)。试验区行长8 m,行距1.15 m,4行区,每小区面积36.8 m2。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四周设有保护行。1.3 试验实施蔗种砍成双芽段,经消毒后于日播种,播种量为11.25万个芽/hm2。试验地田间管理一致,播种盖土淋水后全部盖地膜,4月上旬揭膜,5月中旬施攻蘖肥后中培土,6月中旬施攻茎肥后大培土,—8日收获。1.4 调查内容与方法在甘蔗生长前期调查出苗率、分蘖率,每隔10 d查1次;生长中期调查株高长速,7—10月每月查1次;成熟期检测蔗糖分,11月至翌年1月每月查1次;11月进行理论测产,收获期验收小区产量。试验数据按照南京农学院主编的(1979)《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施肥量对甘蔗出苗与分蘖的影响甘蔗出苗及分蘖调查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出苗率各处理较接近,最高的是处理C,最低的是处理A,幅度在68.2%~71.9%,有微弱的随施肥量的增加出苗率有所降低的趋势,差异不明显。分蘖率以处理A最高,且达到最高分蘖的时间也比其他3个处理早10 d(1个调查周期)。分蘖率高低排序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与CK相比,处理A、处理B、处理C的分蘖率分别增加79.3、45.6、35.5个百分点。说明分蘖率的高低与施肥量的多少成正相关。2.2 不同施肥量对甘蔗伸长期株高长速的影响甘蔗伸长期株高长速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6月底株高以处理B最高,处理A其次,处理C再次,CK最低;7月株高增长量,仍以处理B最多,其次为处理A、处理C,CK仍是最少;8—11月株高增长快慢的排次均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最后(11月)的株高以及7—11月株高总增量均遵循处理A>处理B>处理C>CK这一排次规律,即株高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长。2.3 不同施肥量对甘蔗产量性状与蔗茎产量的影响各处理产量性状调查和蔗茎产量验收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构成甘蔗产量三要素的茎长、茎径和有效茎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长,其排序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蔗茎产量高低的排次也是如此,处理A最高,处理B其次,处理C再次,CK最低。与CK比,处理A、处理B、处理C这3个施肥处理分别增产48.17%、42.91%、37.33%。新复极差测验(LSR法)表明:处理A、处理B、处理C等3个处理与CK及处理A与处理C的产量差异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处理A与处理B、处理B与处理C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施肥量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甘蔗蔗糖分检测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11月、12月、1月的甘蔗蔗糖分以及平均蔗糖分均以处理C最高,处理B其次,CK再次,处理A最低。新复极差测验结果:处理C与处理A的蔗糖分差异达到1%显著性水平,与处理B和CK的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处理B和CK与处理A的蔗糖分差异达5%显著性水平。除CK外,蔗糖分的高低与施肥量呈负相关。按照广西甘蔗糖分积累的规律,1月的蔗糖分应高于11月和12月,而本试验各处理1月蔗糖分均低于12月,个别处理还低于11月,这可能与当时的气候环境有关,即1月的降雨量较11月、12月多所致[10-11]。公顷含糖量(甘蔗蔗糖分×蔗茎产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处理B>处理A>处理C>CK。新复极差测验得:处理A、处理B、处理C这3个施肥处理间公顷含糖量差异不显著,与CK的含糖量差异都达到1%的显著水平。2.5 不同施肥量投入产出比与农业纯收入按当时原料蔗收购价275元/t;肥料(复合肥)市场价1 200元/t;其他成本:机耕费960(1 920÷2)元/hm2,种苗费1 650(4 125×0.8÷2)元,农药495元/hm2,用品、用具1 020元/hm2,田间种、管、收人工费7 500元/hm2计,各处理甘蔗投入产出比及农业纯收入见表5。由表5可知,3个施肥处理以处理C的肥料投入产出比最高,处理B其次,处理A最低,分别为1.00∶13.39、1.00∶9.64和1.00∶7.65,投入产出比是随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农业纯收入高低排次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与肥料投入量呈正相关,处理A、处理B、处理C农业纯收入分别较CK增长56.52%、55.16%、53.17%。3 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施25%复合肥3 825 kg/hm2的处理施肥量最高,由于基肥施用量较其他处理多,甘蔗萌芽出苗受些影响,表现略差;分蘖率最高,伸长期株高生长速度较快,从而使最后构成产量三要素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都表现为最优;蔗茎产量最高,较施肥2 025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增产极显著,与施肥2 925 kg/hm2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平均蔗糖分和投入产出比不如施肥2 925 kg/hm2处理、施肥2 025 kg/hm2处理;由于产量较高,因此公顷纯收入仍为最好。施25%复合肥2 925 kg/hm2的处理施肥量居中,其出苗率稍好于施肥3 825 kg/hm2处理,与施肥2 025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一开始分蘖率、株高生长速度均处于中间水平,最后株高、茎径和有效茎都居于中间水平;蔗茎产量也是低于施肥3 825 kg/hm2处理而高于施肥2 025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平均蔗糖分、投入产出比和公顷纯收入均处于中间水平;公顷含糖量较高。施25%复合肥2 025 kg/hm2的处理施肥量最低,出苗率稍好于施肥3 825 kg/hm2处理,与施肥2 925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差不多;除不施肥处理外,分蘖率、株高生长速及最后株高、茎径和有效茎都较差;施肥2 025 kg/hm2处理蔗茎产量不如施肥3 825 kg/hm2处理及施肥2 925 kg/hm2处理;平均蔗糖分表现最高,比施肥3 825 kg/hm2处理蔗糖分增加极显著,与施肥2 025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蔗糖分差异不显著;在3个施肥处理中,施肥2 025 kg/hm2处理投入产出比最好,公顷含糖量和公顷纯收入均处于最低。因此,在施25%复合肥2 025~3 825 kg/hm2的范围内,公顷产蔗量、纯收入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长,即与施肥量成正相关;而平均甘蔗蔗糖分、投入产出比则相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施肥量成负相关。这一结果与白翠云等[12]、谢廷林[13]、周启美[1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在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中,以施肥量最高3 825 kg/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4 参考文献[1] 刘永贤,曾维宾,熊柳梅,等.不同磷肥用量对桂中蔗区甘蔗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科学,):634-636.[2] 谭冠礼.不同施肥模式和投入水平对甘蔗产量影响及效益分析[J].广西蔗糖,2010(3):18-20.[3] 陆国盈,将明明,韩世健,等.水磷藕合对甘蔗经济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8131.[4] 韩世健,陆国盈,将明明,等.水磷藕合对甘蔗叶片NPK含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938-942.[5] 蒋明明,汤雪莲,秦洪波,等.水磷藕合对甘蔗生理生化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6] 蒙世欢.广西甘蔗施肥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37-39.[7] 梁武业,覃宣英,李杏.甘蔗不同施肥量试验报告[J].广西蔗糖,2007(1):24-26.[8] 张洪昌,赵春山.作物专用肥配方与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9] 覃蔚谦.甘蔗高产栽培[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2] 白翠云,谭树义,李向宏,等.不同施肥量对甘蔗产量的影响[J].海南农业科学,2001(1):5-6,8.[13] 谢廷林.甘蔗肥料投资试验总结[J].广西蔗糖,2003(4):22-24.[14] 周起美.甘蔗肥料投入试验总结[J].广西蔗糖,2009(3):13-15.
范文三:共3页
第 1 页蔗糖质量标准 共 3页
第 2 页1. 物料名称:通用名称:蔗糖
汉语拼音:Zhetang
英文名称:Sucroue
分子式: C12H22O11
分子量:342.30 2.物料代码: FL010。3.经批准的供应商:广西风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4.标准来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5.概
述:本品为β-D-呋喃果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 6.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蔗糖质量标准共 3页
第 3 页7.取样方法:按《原辅料(口服固体制剂用)取样标准操作规程》取样(YBTY/02-SOP-ZL-002-R3-10)。8.检验方法:按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中的相关规定检验。9.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避免潮湿环境和阳光直晒。
10.有效期:一年半。11.包装:内用塑料瓶,外用编织袋。 12.用途:供
范文四:三氯蔗糖,是迄今为止人类开发的一种最完美,甜度最高的甜味剂。首先由英国公司研究报道,经过长达几十年药理、毒理、生理理化等严格试验,证明了其对人的绝对安全性,1990年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的批准,并以商品名“Sucra-lose”向全世界销售。保质期:2年包装规格: 10kg/桶或根据客户要求包装。2.
液体三氯蔗糖:含量25%-35%。3.
我公司同时经销氯代特戊酰氯别名:3-氯-2,2-二甲基丙酰氯(CPC)英文名称: 3-Chloropivalic chlorideCAS RN:
分子式:CLCH2(CH3)2COCL分子量:155.02外观: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液体含量: ≥98.5%沸点: 85-86度(60 mmHg)二氯特戊酰氯:≤0.5%特戊酰氯:≤0.5%酸酐:≤0.5%包装:250公斤/桶用途:用作医药、农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农药恶草酮.
三氯蔗糖,分子式:C12H19Cl3O8,分子量:397.64,化学名: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三氯蔗糖20年来,三氯蔗糖经受了严格而又广泛的安全性评估。100多份科学研究报告得出的安全数据表明,食用蔗糖素甜味剂是安全可靠的。环境学研究报告进一步证实了蔗糖素甜味剂对鱼类和水生生物均无害处,并可生物降解。近年来有医学研究将其用作测定结肠通透性的示踪分子,采用方法多为气象色谱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特点三氯蔗糖与其它甜味剂相比,它同时具备多项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质:1. 甜度高,是蔗糖的600-650倍2. 口味纯正,没有任何异味或苦涩味,甜味特征曲线几乎与蔗糖重叠,这是其它任何甜味剂无法比拟的.3. 绝对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安全毒理方面的疑问.4. 能量值为0,不会引起肥胖,可供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使用.5. 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可供糖尿病人食用。6. 不会引起龋齿,对牙齿健康有利.7. 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从酸性到中性都能使食品的甜味,对酸味和咸味有淡化效果; 对涩味、苦味、酒味、等不快的味道有掩盖效果;对辣味、奶味有增效作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因此,该产品是当今最理想的强力甜味剂,可供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和各种疾病患者食用,没有任何营养学疑问。 应用范围1991年加拿大率先批准使用三氯蔗糖,中国内地于日批准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批准三氯蔗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1)三氯蔗糖广泛应用于饮料、口香糖、乳制品、蜜饯、糖浆、面包、糕点、冰激凌、果酱、果冻、布丁等食品中;2)高温加工工艺,如焙烤糕点、高温灭菌、喷雾干燥、挤压等食品加工工艺;3)发酵食品;4)保健食品和医药等供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低糖产品;5)水果罐头类、蜜饯类食品的生产;6)快速灌装饮料生产线。化学性质三氯蔗糖三氯蔗糖,分子式:C12H19Cl3O8,分子量:397.64,化学名: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是一种白色粉末状产品,极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且甜味纯正,甜味特性十分类似蔗糖,没有任何苦后味;无热量,不龋齿,稳定性好,尤其在水溶液中特别稳定。经过长时间的毒理试验证明其安全性极高,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现已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三十多个国家批准使用。目前,三氯蔗糖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由于三氯蔗糖是一种新型非营养性甜味剂,是肥胖症、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它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不断扩大。20年来,三氯蔗糖经受了严格而又广泛的安全性评估。100多份科学研究报告得出的安全数据表明,食用甜味剂是安全可靠的。环境学研究报告进一步证实了蔗糖素甜味剂对鱼类和水生生物均无害处,并可生物降解.三氯蔗糖(蔗糖素)的化学名称为1,4, 6一三氯蔗糖(TGS),是蔗糖分子中的三个羟基被氯原子选择性地取代而得到的高甜度甜味剂,1991年加拿大首先批准用于食品,甜度为蔗糖的600一650倍。其突出的特点是:(l)热稳定性好,温度和pH值对它几乎无影响,在焙烤工艺中比阿力甜更稳定,适用于食品加工中的高温灭菌、喷雾干燥、焙烤、挤压等工艺;(2) pH适应性广,适用于酸性至中性食品,对涩、苦等不愉快味道有掩盖效果;(3)易溶于水,溶解时不容易产生起泡现象,适用于碳酸饮料的高速灌装生产线。(4)甜味纯正,甜感呈现速度、最大甜味的感受强度、甜味持续时间、后味等都非常接近蔗糖,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理想的强力甜味剂。相关材料中国蔗糖供大于求,价格呈下降趋势。从蔗糖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三氯蔗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需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三氯蔗糖价廉物美,目前的售价只相当于等甜度下蔗糖的1/3—1/2左右,并且通过适当的复配,还能增加甜度,从而进一步为用户节省使用费用。因此,三氯蔗糖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三氯蔗糖由于其优秀品质,尽管生产技术难度较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9年6月,―零度可乐‖所含的甜味素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委内瑞拉已经全面停售零度可乐,原因是这种可乐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可口可乐可能会弃用阿斯巴甜。这种曾经的甜味剂之王可能会从可乐及全球其它数千种食品及饮料的配料表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近乎完美‖的甜味剂:三氯蔗糖。―零度‖与普通可乐的最大区别,在于使用无热量的高倍甜味剂取代蔗糖,以降低热量摄入,防止肥胖。事实上,它的甜味剂配方,与百事早些时候推出的―极度可乐‖几乎相同,均为阿斯巴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这三种高度甜味剂的混合。这种做法在业界也被称为―复配‖,因为不同甜味剂之间混合会产生甜味增加的放大效果。这将带来一个不可限量的巨大市场。不同的是,阿斯巴甜时代集体失语的中国企业,也将可以在这个庞大市场中分一杯羹,甚至问鼎中原。这归功于一场赢得干净漂亮的跨国官司:在刚刚结案的美国三氯蔗糖―337调查‖案中,4家中国制造企业取得完胜。专利技术名称:一种环保的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氯蔗糖的绿色合成方法,以蔗糖为起始原料,加入离子液体,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与乙酸酐酯化反应,生成蔗糖-6-乙酸酯,蔗糖-6-乙酸酯再经在离子液体中用固体三光气氯代、之后脱酯反应得到三氯蔗糖。本发明工艺环保,产品品质好,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是工业化生产的极佳路线。目前国内报价800——1200元/公斤国际报价250美元/公斤
范文五: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蔗糖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原理;2、学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学习蔗糖酶活性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简称为IEC)离子交换层析是常用的层析方法之一。它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剂与流动相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反应主要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或者借助离子交换剂上电荷基团对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进行。这些过程都是可逆的。在某一pH值的溶液中,不同的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存在差异,因而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就有区别。当洗脱液的pH改变或者盐的离子强度逐渐提高时,使某一种蛋白质的电荷被中和,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降低,不同的蛋白质按所带电荷的强弱逐一被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离子交换剂是由基质、电荷基团(或功能基团)和反离子构成。基质————电荷基团————反离子阳离子交换剂
《==可逆交换==》
+阴离子交换剂
《==可逆交换==》
—由于蔗糖酶的pI偏酸性,所以在pH7.3 缓冲液环境中,粗分离纯化样品蔗糖酶带负电荷,因此我们用阴离子交换剂可以先与蔗糖酶样品可逆交换吸附,然后通过用盐离子强度逐渐提高的洗脱液,使蔗糖酶和其他杂蛋白质的电荷被中和,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降低,把不同的蛋白质按所带电荷的强弱逐一被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蔗糖酶的目的。2、酶活力检测(定性检测)蔗糖酶(β-D-呋喃型果糖苷-果糖水解酶EC 3.2.1.26),是一种水解酶。它能催化非还原性双糖(蔗糖)的1,2-糖苷键裂解,将蔗糖水解为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还原糖)。因此,每水解1mol蔗糖,就能生成2mol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如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其原理是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深度成正比。本实验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的过程中,对分离纯化样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来初步判定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多少,由此来确定并收集蔗糖酶纯化样品。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实验材料蔗糖酶粗分离纯化样品Ⅲ2、实验试剂⑴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⑵ 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⑶ 20mmol/L Tris-HCl,(1mol/L NaCl) pH7.3缓冲液(学生自配);
⑷ 0.2mol/L乙酸缓冲液,pH4.5 ;
⑸ 5%蔗糖溶液 ;⑹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甲液:溶解6.9g 结晶酚于15.2ml 10%NaOH溶液中,并用水稀释至69ml,在此溶液中加6.9g亚硫酸氢钠。乙液:称取255克酒石酸钾钠加到300ml
10%NaOH溶液中,再加入800ml 1%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甲,乙二溶液相混合即得黄色试剂,贮于棕色瓶中备用,在室温放置7-10天以后使用。四、实验器材与仪器:1、高速冷冻离心机;2、层析柱(φ1.0×20㎝ )(1支/组);3、恒流泵(流速0.8~1ml/min)(10rpm)(1台/组); 4、梯度混合器(100ml梯度杯)(1套/组);5、核酸蛋白检测仪(灵敏度0.5A)(1台/组) ;6、记录仪(纸速:0.5mm/min;灵敏度:50mV)(1台/组) ; 7、部分收集器及收集试管(4ml/管)(1台/组) ; 8、铁架台、夹子 (固定层析柱用)(1套/组) ; 9、-20℃冰箱(保存样品用); 10、微量移液枪 200ul、1000ul;11、1.5ml离心管(留样品Ⅲ和样品Ⅳ用); 12、7ml离心管(留样品Ⅳ用) ; 13、恒温水浴(100℃);14、试管、移液管、试管架等。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离子交换剂准备:(实验室已准备好)DEAE—Sephadex, 取适量DEAE—Sephadex,加入0.5mol/L NaOH溶液,轻轻搅拌,浸泡0.5小时,用玻璃砂漏斗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至近中性,抽干后,放入小烧杯中,加 50ml 0.5 mol/L HCl, 搅匀,浸泡0.5小时,同上,用去离子水洗至近中性,(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用后务必回收)。浸入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中平衡备用。2、样品处理:将乙醇沉淀的蔗糖酶蛋白样品充分溶解于15ml 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4℃ 15000r/min, 离心10分钟,收集样品上清液(样品Ⅲ)测量总体积(ml数),留取1ml(样品Ⅲ)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蔗糖酶活力的测定以及用于SDS-PAGE分析;将其余样品(样品Ⅲ)作离子交换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蔗糖酶(可先取50ul酶液做酶活力检测)。3、纯化检测仪器连接:将梯度混合器(100ml梯度杯),层析柱(φ1.0×20㎝ ),恒流泵 (10rpm) (流速0.8~1ml/min),核酸蛋白检测仪(灵敏度0.5A),记录仪(纸速:0.5mm/min,50mV)、部分收集器(4~5 ml/管/5min)等按下图连接并设置好。纯化检测仪器连接示意图:1、 50ml 20mmol/L Tris-HCl,pH7.3缓冲液2、 50ml 20mmol/L Tris-HCl,( 1mol/L NaCl) pH7.3缓冲液4、装柱(层析柱规格1×20cm)、平衡 :装柱前先调好流速0.8ml~1ml/min,然后将柱下端的出水口关闭,加进5ml(约1/3柱床体积)
20 mmol/L Tris-HCl、pH7.3的缓冲液,然后将处理好的DEAE—Sepharose Fast Flow,轻轻搅匀(注意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刚好呈流质状态)沿玻棒靠近柱管壁慢慢连续加进柱内至层析柱上端。注意不能带进气泡,待凝胶自然沉积离柱管上端约1-2cm后松开层析柱出口,控制流速 0.8ml~1ml/min;待柱内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凝胶沉降至稳定高度并分出水层后,吸去水层,用玻棒将沉降界面搅匀,再补加处理好的DEAE—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直到凝胶沉降至稳定高度距层析柱上端约3cm处为止(这时须保持DEAE—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柱面平整)。用20 mmol/L Tris-HCl、pH7.3的缓冲液连通层析柱,进行柱平衡,直到流出液与缓冲液的pH一致。5、加样:停止加入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待缓冲液液面与胶体表面相切时,恒流泵停止工作。用胶头滴管缓慢将蔗糖酶蛋白样品溶液(样品Ⅲ)加入层析柱中,注意顺着柱壁滴加,尽可能保持胶面平整。打开恒流泵,使样品溶液进入胶体,待样品溶液完全进入胶体后,用少量洗脱缓冲液将残余在层析柱壁上端的样品洗下,并完全进入胶体后,再加洗脱缓冲液至一定高度。6、洗脱:方法1——梯度洗脱法:加样后,用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进行平衡,洗脱流速为0.8ml~1ml/min,洗去未被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吸附的杂蛋白,待层析柱流出液在核酸蛋白检测仪上绘出的基线稳定,用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NaCl梯度洗脱(浓度为0-1mol/L NaCl ),层析柱联上梯度混合器,混合器中分别为50ml 0.05mol/L Tris-HCl pH7.3缓冲液和50ml含1mol/L NaCl的0.05ml/L Tris-HCl
pH7.3缓冲液。洗脱流速为0.8~1ml/min,每4ml接一管,洗脱至缓冲溶液流完为止。跟踪测定各管的蔗糖酶活力,将蔗糖酶活力高的若干管酶液集中,测量总体积(ml数)(样品Ⅳ),并留样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蔗糖酶活力测定、SDS-PAGE分析、酶的基本性质实验和用于“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半自主性设计实验) ,样品-20℃低温保存备用。方法2、一步洗脱法:
上样后, 用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进行平衡,洗脱流速为0.8ml~1ml/min,洗去DEAE-Sepharose Fast Flow未吸附的杂蛋白,待层析柱流出液在核酸蛋白检测仪上绘出的基线稳定。用0.15mol/LNaCl 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继续洗脱被吸附的蔗糖酶蛋白,洗脱流速为0.8ml~1ml/min,4ml/管/5min,直至待层析柱流出液在核酸蛋白检测仪上绘出的基线稳定。测定各接收管的蔗糖酶活力,将蔗糖酶活力高的若干管酶液集中,量出总体积(ml数)(样品Ⅳ),并留样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蔗糖酶活力测定和SDS-PAGE分析以及用于“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半自主性设计实验),样品-20℃低温保存备用。7、蔗糖酶活力检测收集活力高的蔗糖酶液,测量总体积(ml数) (样品Ⅳ),-20℃保存备用,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蔗糖酶活力测定和SDS-PAGE分析以及用于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限定性设计实验)。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八、讨论、心得:1.
本实验所用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DEAE-Sepharose Fast Flow)价格昂贵,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外撒,不要浪费。2.
在连接纯化检测仪器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制作层析柱时柱下端的旋钮一定要有膜覆盖,否则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交换剂也会流下来。3.
在装柱前要先把DEAE—Sephadex搅拌均匀,装柱时要避免DEAE—Sephadex露出缓冲液液面,防止干胶。假如干胶了就要加入Tris-Hcl pH7.3缓冲液并用玻璃棒搅拌补救。 4.
加样时要用胶头滴管顺着柱壁滴加,保持胶面平整。5.
等样品完全进入胶体后还要用少量洗脱液将残留样品洗下并完全进入胶体。6.
检测蔗糖酶活力的时候要控制好变量,除了样品液和蒸馏水不一样外其他试剂的用量要相同。7.
最终收集检测时棕红色最深的两根样品管所对应试管中的溶液作为分离纯化后的蔗糖酶溶液。
范文六:一、实验目的:1.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研究蔗糖水解反应,测定其反应速率常数。
2.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蔗糖转化的方程为:HC12H22O11(蔗糖) + H2O???C6H12O6(果糖) + C6H12O6(葡萄糖)此反应速度与蔗糖的浓度、水的浓度以及催化剂H+离子的浓度有关,在催化剂H+浓度固定的条件下,此反应本是二级反应。反应的速率方程表示为:dr=-C12H22O11=K1cC12H22O11cH2Odt但在蔗糖浓度不大的情况下,虽然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但在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c速率方程由二级反应简化为一级H2O基本保持不变,反应,表示为:dcdC12H22O11 ''=Kc r=-
(1) ??KdtC12H22O111C12H22O111dtcC12H22O11积分得:lnct??kt
lnct??kt?lnc0
(2) c0其中k是反应速度常数,c0是反应物初浓度,ct为t时反应物浓度,t是时间,若以lnct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即为反应速度常数k。反应进行到反应物浓度为初始浓度的一半(1/2)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ln1/2=-kt1/2=-ln2
(3)1/21由(3)式可以知道,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反应速度常数k,而与起始浓度无关。这是一级反应的一个特点。本反应中,反应物以及产物都具有旋光性,我们将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称为旋光物质或称为光学活性物质,使偏光振动平面向右旋转称为右旋体,能使偏光向左旋转的称为左旋体。旋光物质使偏光振动平面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通常用α表示。但旋光度α受温度、波长、溶剂、浓度、盛液管长度的影响,因此物质的旋光性,一般是用比旋光度(specific rotation)[?]t?表示。t为测定时的温度,一般是室温,λ为测定时光的波长一般采用钠光(波长为589.3nm,用符号D表示)。比旋光度仅决定于物质的结构,是物质特有的物理常数。一般用(+)表示右旋,(-)表示左旋。对于溶液:α:旋光度,l:盛液管的长度,单位:分米, c溶液的浓度,单位:克/毫升。对于纯液体:d:液体的密度根据比旋光度的定义,??[?]t??l?c
(4) 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旋光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kc式中:k是与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层厚度、溶剂性质、光源的波长、反应时的温度等有关的常数。20?[α]?66.6D蔗糖是右旋性的物质,比旋光度,生成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20?20?[α]?52.5[α]??91.9DD物质,,但果糖是左旋性物质,。由于生成物中果糖的左旋性比葡萄糖的右旋性大,因此当水解作用进行时,右旋角不断减小,反应终了时体系的旋光度将经过零变成左旋。因为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具有旋光性,且旋光度与浓度成正比,而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分旋光度之和(旋光度的加和性)。设反应时间为0、t、∞时,溶液的旋光度分别为α0、αt和α∞。则根据(4)式,可以得到:最初的旋光度为:α0 = K反应物C0(蔗糖尚未转化,t = 0)
(5) 最后的旋光度为:α∞ = K生成物C0(蔗糖全部转化,t = ∞)
式中K反应物,K生成物分别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比例常数,C0为反应物质的最初浓度亦即生成物最后之浓度,当时间为t时,蔗糖浓度为C,旋光度为。α t = K反应物C + K生成物(C0–C)
(7)由(4),(5),(6)得:C0 = (α0 – α∞)/(K反应物– K生成物) = K (α0 – α∞)
(8)C = (α t – α∞)/(K反应物– K生成物) = K (α t – α∞)
(9) 将此关系式代入(2)得:α?α?CKln0?Kt?lg0?tCα?α2.303t?
(7)若以lg (α t – α∞)对t作图,从其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度常数K。本试验就是通过测定αt?lg(αt?α?)??Kt?lg(α0?α?)2.303和α∞,求蔗糖水解反应得速率常数。由于温度对反应速度有影响,必须恒温进行。
四、仪器、药品:旋光仪,秒表,恒温槽,100ml锥形瓶,50ml移液管,100ml量筒,1/10刻度温度计,蔗糖,2mol/l盐酸。五、实验步骤:(1)如果旋光仪的旋光管带有外套,可以采用恒温槽进行恒温,则将恒温槽设定为20℃;如果旋光管不带外套,则采用室温。(2)旋光仪零点的效正蒸馏水为非旋光物质,可以用它核对仪器的零点。拧开旋光槽一端的压盖,洗净旋光槽,加入蒸馏水至满,将玻璃片帖着液面小心推盖在液面上,旋紧压盖,若有气泡,需重新操作。用滤纸将管外擦干,旋光管两端的玻璃片,可用镜头纸擦净。把旋光管放入旋光仪内,打开光源,调整目镜焦距,使视野清楚,旋转检偏镜,使视野中能观察到明暗相等的三分视野为止(注意:在暗视野下测定)。计下检偏镜之旋转角α,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此值即为仪器的零点。测后取出旋光管,倒出蒸馏水。
(3)配制溶液用台称称取10g蔗糖溶于蒸馏水中,用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3)旋光度的测定用移液管各取50.00ml的盐酸和25.00m蔗糖溶液,并分别置于两个100ml的锥形瓶中,放入恒温槽10分钟。取出,把盐酸倒入蔗糖中摇荡。同时用此混合液少许,洗旋光管2–3次后,装满旋光管。擦净管外溶液后,尽快放入旋光仪中进行观察测量,当盐酸倒入蔗糖溶液中时,打开秒表开始计时。测量不同时间t时溶液的旋光角α t。由于αt随时间不断改变,因此找平衡点和读数均要熟练迅速,寻找平衡点立即计下时间t,而后再读取旋光角α t。开始一刻钟内每二分钟记录一次读数,以后每5分钟读一次读数,直至旋光角由右旋变左旋为止。
(4) α∞的测定α∞的测定可以将剩余的糖和盐酸的等体积混合液置于50℃—60℃水溶液中温热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再测此溶液的旋光度,即为α∞值。
由于酸会腐蚀旋光仪的金属套,因此实验一结束,必须将其擦洗干净。数据记录和处理:1.原始数据2.数据处理1)以lg(αt-α∞)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作图,从而算出k由图线性拟合可知斜率=-0.0077,速率常数k=-2.303*(-0.73 2)计算反应的半衰期t1/2半衰期t1/2?k?0.6931?39.09min0.01773思考题:1.本实验中所测的旋光度αt不必零点校正?答:实验中,所测的旋光度αt可以不校正零点,因αt-α∞ ,已将系统的零点误差消除掉。2.蔗糖为什么可用粗天平称量?答:因为蔗糖的初始浓度对于数据影响不大。速率常数K与温度和催化剂的浓度有关,实验测定反应速率常数k,以ln(αt-α∞)对t作图,由所得直线的斜率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与初始浓度无关,故可用粗天平称量。一、实验目的:1.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研究蔗糖水解反应,测定其反应速率常数。
2.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蔗糖转化的方程为:HC12H22O11(蔗糖) + H2O???C6H12O6(果糖) + C6H12O6(葡萄糖)此反应速度与蔗糖的浓度、水的浓度以及催化剂H+离子的浓度有关,在催化剂H+浓度固定的条件下,此反应本是二级反应。反应的速率方程表示为:dr=-C12H22O11=K1cC12H22O11cH2Odt但在蔗糖浓度不大的情况下,虽然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但在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c速率方程由二级反应简化为一级H2O基本保持不变,反应,表示为:dcdC12H22O11 ''=Kc r=-
(1) ??KdtC12H22O111C12H22O111dtcC12H22O11积分得:lnct??kt
lnct??kt?lnc0
(2) c0其中k是反应速度常数,c0是反应物初浓度,ct为t时反应物浓度,t是时间,若以lnct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即为反应速度常数k。反应进行到反应物浓度为初始浓度的一半(1/2)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ln1/2=-kt1/2=-ln2
(3)1/21由(3)式可以知道,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反应速度常数k,而与起始浓度无关。这是一级反应的一个特点。本反应中,反应物以及产物都具有旋光性,我们将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称为旋光物质或称为光学活性物质,使偏光振动平面向右旋转称为右旋体,能使偏光向左旋转的称为左旋体。旋光物质使偏光振动平面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通常用α表示。但旋光度α受温度、波长、溶剂、浓度、盛液管长度的影响,因此物质的旋光性,一般是用比旋光度(specific rotation)[?]t?表示。t为测定时的温度,一般是室温,λ为测定时光的波长一般采用钠光(波长为589.3nm,用符号D表示)。比旋光度仅决定于物质的结构,是物质特有的物理常数。一般用(+)表示右旋,(-)表示左旋。对于溶液:α:旋光度,l:盛液管的长度,单位:分米, c溶液的浓度,单位:克/毫升。对于纯液体:d:液体的密度根据比旋光度的定义,??[?]t??l?c
(4) 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旋光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kc式中:k是与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层厚度、溶剂性质、光源的波长、反应时的温度等有关的常数。20?[α]?66.6D蔗糖是右旋性的物质,比旋光度,生成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20?20?[α]?52.5[α]??91.9DD物质,,但果糖是左旋性物质,。由于生成物中果糖的左旋性比葡萄糖的右旋性大,因此当水解作用进行时,右旋角不断减小,反应终了时体系的旋光度将经过零变成左旋。因为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具有旋光性,且旋光度与浓度成正比,而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分旋光度之和(旋光度的加和性)。设反应时间为0、t、∞时,溶液的旋光度分别为α0、αt和α∞。则根据(4)式,可以得到:最初的旋光度为:α0 = K反应物C0(蔗糖尚未转化,t = 0)
(5) 最后的旋光度为:α∞ = K生成物C0(蔗糖全部转化,t = ∞)
式中K反应物,K生成物分别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比例常数,C0为反应物质的最初浓度亦即生成物最后之浓度,当时间为t时,蔗糖浓度为C,旋光度为。α t = K反应物C + K生成物(C0–C)
(7)由(4),(5),(6)得:C0 = (α0 – α∞)/(K反应物– K生成物) = K (α0 – α∞)
(8)C = (α t – α∞)/(K反应物– K生成物) = K (α t – α∞)
(9) 将此关系式代入(2)得:α?α?CKln0?Kt?lg0?tCα?α2.303t?
(7)若以lg (α t – α∞)对t作图,从其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度常数K。本试验就是通过测定αt?lg(αt?α?)??Kt?lg(α0?α?)2.303和α∞,求蔗糖水解反应得速率常数。由于温度对反应速度有影响,必须恒温进行。
四、仪器、药品:旋光仪,秒表,恒温槽,100ml锥形瓶,50ml移液管,100ml量筒,1/10刻度温度计,蔗糖,2mol/l盐酸。五、实验步骤:(1)如果旋光仪的旋光管带有外套,可以采用恒温槽进行恒温,则将恒温槽设定为20℃;如果旋光管不带外套,则采用室温。(2)旋光仪零点的效正蒸馏水为非旋光物质,可以用它核对仪器的零点。拧开旋光槽一端的压盖,洗净旋光槽,加入蒸馏水至满,将玻璃片帖着液面小心推盖在液面上,旋紧压盖,若有气泡,需重新操作。用滤纸将管外擦干,旋光管两端的玻璃片,可用镜头纸擦净。把旋光管放入旋光仪内,打开光源,调整目镜焦距,使视野清楚,旋转检偏镜,使视野中能观察到明暗相等的三分视野为止(注意:在暗视野下测定)。计下检偏镜之旋转角α,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此值即为仪器的零点。测后取出旋光管,倒出蒸馏水。
(3)配制溶液用台称称取10g蔗糖溶于蒸馏水中,用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3)旋光度的测定用移液管各取50.00ml的盐酸和25.00m蔗糖溶液,并分别置于两个100ml的锥形瓶中,放入恒温槽10分钟。取出,把盐酸倒入蔗糖中摇荡。同时用此混合液少许,洗旋光管2–3次后,装满旋光管。擦净管外溶液后,尽快放入旋光仪中进行观察测量,当盐酸倒入蔗糖溶液中时,打开秒表开始计时。测量不同时间t时溶液的旋光角α t。由于αt随时间不断改变,因此找平衡点和读数均要熟练迅速,寻找平衡点立即计下时间t,而后再读取旋光角α t。开始一刻钟内每二分钟记录一次读数,以后每5分钟读一次读数,直至旋光角由右旋变左旋为止。
(4) α∞的测定α∞的测定可以将剩余的糖和盐酸的等体积混合液置于50℃—60℃水溶液中温热6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再测此溶液的旋光度,即为α∞值。
由于酸会腐蚀旋光仪的金属套,因此实验一结束,必须将其擦洗干净。数据记录和处理:1.原始数据2.数据处理1)以lg(αt-α∞)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作图,从而算出k由图线性拟合可知斜率=-0.0077,速率常数k=-2.303*(-0.73 2)计算反应的半衰期t1/2半衰期t1/2?k?0.6931?39.09min0.01773思考题:1.本实验中所测的旋光度αt不必零点校正?答:实验中,所测的旋光度αt可以不校正零点,因αt-α∞ ,已将系统的零点误差消除掉。2.蔗糖为什么可用粗天平称量?答:因为蔗糖的初始浓度对于数据影响不大。速率常数K与温度和催化剂的浓度有关,实验测定反应速率常数k,以ln(αt-α∞)对t作图,由所得直线的斜率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与初始浓度无关,故可用粗天平称量。
范文七:一级反应思考题解答1.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2.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设t=20℃
[蔗糖]0=10g/100mL 则:α0=66.6×2×10/100=13.32°α∞=?×2×10/100×(52.2-91.9)=-3.94°3.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可否用蒸馏水来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若需要精确测量α的绝对值,则需要对仪器零点进行校正,因为仪器本身有一系统误差;水本身没有旋光性,故可用来校正仪器零点。本实验测定k不需要对α进行零点校正,因为αt,α∞是在同一台仪器上测量,而结果是以ln(αt-α∞)对t作图求得的。4.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影响k值的测定?为什么?答:不会影响;因为蔗糖转化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本实验是以ln(αt-α∞)对t作图求k,不需要α0的数值。5.如何判断某一旋光物质是左旋还是右旋?答:根据公式[α]t℃D=α×1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与浓度成正比。配制若干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其旋光度。即可判断。6.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或实验所用蔗糖不纯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答:此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利用实验数据求k时不需要知道蔗糖的初始浓度。所以配溶液时可用粗天平称量。若蔗糖中的不纯物对反应本身无影影响,则对实验结果也无影响。7.在数据处理中,由αt—t曲线上读取等时间间隔t时的αt值这称为数据的匀整,此法有何意义?什么情况下采用此法?答:此法便于用Guggenheim法或Kezdy—Swinboure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当α∞无法求出时可采用此法。8.使用旋光仪时以三分视野消失且较暗的位置读数,能否以三分视野消失且较亮的位置读数?哪种方法更好?答:不能以三分视野消失且较亮的位置读数,因为人的视觉在暗视野下对明暗均匀与不均匀比较敏感,调节亮度相等的位置更为准确。若采用视场明亮的三分视野,则不易辨明三个视场的消失。9? 本实验中旋光仪的光源改用其它波长的单色光而不用钠光灯可以吗?这要取决于所用光源的波长,波长接近纳黄光或比钠黄光的波长长时可采用,因为单色光的散射作用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而在该实验中所观察的是透过光,因此应选用波长较长的单色光,通常选用钠黄光。六、问题讨论1、实验中,为什么蔗糖溶液可以粗略配制?答:初始浓度对于数据影响不大。速率常数 K 与温度和催化剂的浓度有关,实验 测定反应速率常数 k,以 ln(αt-α∞)对 t 作图,由所得直线的斜率求出反应速 率常数 k,与初始浓度无关。2、实验中,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有何意义?答:蒸馏水无旋光性,消除旋光仪的系统误差。
范文八:蔗糖酯(SE)的性能及应用一、SE的水溶性1 原料:SE-11(生产批号大拿公司),SE-15(生产批号大拿公司),SE-1、SE-3由大拿公司工程部提供。 2 试验方法取SE 1%,室温32℃,按下列方法溶解: a 加水搅拌溶解b 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水搅拌溶解 c 搅拌中慢慢撒入水中搅拌溶解d 与等量白糖干混匀,搅拌中慢慢撒入水中搅拌溶解e 与等量白糖干混匀,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水搅拌溶解 f 与等量白糖干混匀,加水搅拌溶解 g 与5倍白糖干混匀,按d法溶解 h 与5倍白糖干混匀,按e法溶解 I 与5倍白糖干混匀,按f法溶解 2 试验结果a
SE-11、SE-15开始有少量不溶,10分钟后完全溶解,溶液呈浅乳白色,浑浊,pH7.5,放置数小时后浑浊物呈均匀分散入烧杯下部。 b
开始有少量不溶,5分钟后完全溶解其余同a e
结果同aSE-1、SE-3不溶入水。不同水温溶解SE-11、SE-15所需的时间(分钟)大拿公司生产的SE-11、SE-15在常温下水溶性良好,加温溶解速度更快。分散的浑浊物为蔗糖二酯和三酯等混合物。二、三聚磷酸钠对SE的分散作用1 试验方法分别称取1g SE 溶入配好的0.01%、0.05%、0.10%、0.20%、0.30%、0.40%的100ml三聚磷酸钠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同时做空白试验。 2 试验结果搅拌数分钟后与空白样对比,SE在0.01%、0.05%、0.10%三聚磷酸钠溶液中均完全溶解,无显著区别,在0.2%、0.3%、0.4%三聚磷酸钠溶液中有乳白色沉淀物。 3 结果讨论SE可以与低浓度的三聚磷酸钠配合使用。三、SE的耐酸性(柠檬酸)试验1 试验方法a. 称取SE 0.5g 溶入Ph4的100ml柠檬酸水溶液中,观察;加热至100℃ 5分钟,观察。 b. 称取SE 0.5g 溶入100ml水溶液中,滴加柠檬酸液,观察。 2 试验结果SE-11、SE-15立即出现絮凝物,呈悬浮状,加热后呈絮凝状。SE-1、SE-3不溶解,加热后熔融,聚集成团,冷却后SE-1变成块状固体,SE-3呈絮状沉淀。 当滴加酸液至pH=5.5时,SE-11、SE-15开始出现絮凝物。 3 结果讨论SE不耐酸,在什么配合下可以在酸性条件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四、SE的耐碱性(Na2CO3)试验1 试验方法称取0.5g SE溶于PH=11的100
碱液,观察;再加热到100 ℃5分钟,观察结果. 2 试验结果常温下SE-11杯底有少量沉淀,SE-15完全溶解;SE-1不溶解,浮于液面;SE-3分散但不溶。加热时SE-11,SE-15完全溶解,溶液白色浑浊;SE-1和SE-3加热到50 ℃时分散溶解,100 ℃时SE-1析出沉淀物,溶液透明;SE-3溶解(冷却后有少量沉淀,溶液呈浑浊状)。 3 结果讨论SE-11、SE-15在一般的碱性条件可以使用。五、SE耐盐(NaCl)试验1 试验方法称取0.5gSE溶入1.0%的食盐溶液中,观察;再加热到100℃ 5分钟,再观察结果。 2 试验结果常温下SE-11、SE-15溶入盐水后产生沉淀;SE-1不溶入盐水;SE-3不溶但可分散。 加热后SE-11、SE-15溶解,冷却后有沉淀产生;SE-1加热溶解,冷却后有沉淀析出;SE-3加热可分散但不溶解,冷却后有絮状沉淀。 3 结果讨论SE不耐盐。六、蔗糖酯、分子蒸馏单甘酯、硬脂酰乳酸钙钠抑制淀粉老化、返生的比较试验1 试验方法分别用0.00%、0.02%、0.04%、0.08%、0.16%、0.32%的蔗糖酯、分子蒸馏单甘酯、硬脂酰乳酸钙钠,按八宝粥工艺试产八宝粥,两星期后品尝观察。蔗糖酯对淀粉的老化、返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八宝粥更糯滑。七、蔗糖酯对绿豆粥的作用1 试验方法分别用0.00%、0.02%、0.04%、0.08%、0.16%的蔗糖酯煮绿豆粥,放置两星期后观察品尝。 2 试验结果浓度
0.16% 评分
10 3 结果讨论蔗糖酯对绿豆粥的老化、返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绿豆粥更糯滑。八、三柳与迪尔蔗糖酯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讨论三柳蔗糖酯质量优于迪尔蔗糖酯。九、蔗糖酯与几种常见乳化剂乳化性能比较1 试验参数色拉油:1%;乳化剂:油量的5%;均质:剪切均质2分钟(10000转/分); 试验方法:油+乳化剂(油溶性)+水→搅拌加热90℃→均质 水+乳化剂(水溶性)+油→搅拌加热90℃→均质 2 试验结果分值SE-11(三柳)-------------------------9.3 SE-15(三柳)-------------------------9.0 SE-11(迪尔)---------------------9.4 SE-15(迪尔)---------------------9.4 SE-12(瑞霖1)-------------------9.5 SE-11(瑞霖2)-------------------9.5 分子蒸馏单甘酯(新宝)--------0 分子蒸馏单甘酯(海棠)--------0.1 亲水性单甘酯-B--------------------6 亲水性单甘酯-P--------------------6 亲水性单甘酯-T--------------------7 三聚甘油酯--------------------------4 司盘-20-------------------------------2 司盘-60-------------------------------5 司盘-65-------------------------------8 司盘-80-------------------------------2 司盘-85-------------------------------8 吐温-20-------------------------------2 吐温-60-------------------------------2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3 硬脂酰乳酸钙钠--------------------1注:乳化完全0分,油花很少分值1分,油花很多分值9分,不乳化10分。3 结果讨论按本条件试验乳化效果好坏排序: 分子蒸馏单甘酯(新宝)、分子蒸馏单甘酯(海棠)﹥硬脂酰乳酸钙钠﹥吐温-60、司盘-80、吐温-20﹥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司盘-20、三聚甘油酯﹥司盘-60﹥亲水性单甘酯-B、亲水性单甘酯-P﹥亲水性单甘酯-T﹥司盘-65、司盘-85﹥ SE-15(三柳) ﹥ SE-11(三柳) ﹥ SE-15(迪尔)、SE-11(迪尔)﹥SE-12(瑞霖1)、SE-11(瑞霖2)十、三柳、迪尔、瑞霖蔗糖酯性能对比试验
范文九: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学
名:实验日期:蔗糖的转化一、实验目的1. 利用物理分析法(借旋光度改变)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及半衰期t1/2。2. 掌握影响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的诸多因素。 3. 熟悉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蔗糖水解反应的计量方程式为:C12H22O11+H2O ==== 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水解速率极慢,在酸性介质中反应速率大大加快,故H3O+为催化剂。反应中,H2O是大量的,反应前后与溶质浓度相比,看成它的浓度不变,故蔗糖水解反应可看做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如下: -COdc=K1C
积分式为:ln=K1t
dtCCO2.3031COln2 ∴ K1 =ln或 K=lg 反应的半衰期t1/2= (1)tkCCtK1:速率常数t:时间Co:蔗糖初始浓度C:蔗糖在t时刻的浓度可见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反应速率常数K,而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若测得反应在不同时刻时蔗糖的浓度,代入上述动力学的公式中,即可求出K和t1/2。测定反应物在不同时刻浓度可用化学法和物理法,本实验采用物理法即测定反应系统旋光度的变化。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为旋光性物质,蔗糖是右旋的,但水解后的混合物葡萄糖和果糖则为左旋,这是因为左旋的果糖比右旋的葡萄糖旋光度稍大的缘故。因此,当蔗糖开始水解后,随着时间增长,溶液的右旋光度渐小,逐渐变为左旋,即随着蔗糖浓度减小,溶渡的旋光度在改变。因此,借助反应系统旋光度的测定,可以测定蔗糖水解的速率。所谓旋光度,指一束偏振光,通过有旋光性物质的溶液时,使偏振光振动面旋转某一角度的性质。其旋转角度称为旋光度(?)。使偏振光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为正值,反之称为左旋物质,?为负值。物质的旋光度,除决定于物质本性外,还与温度、浓度、液层厚度、光源波长等因素有关。当蔗糖水解反应进行时,右旋角度不断减小,当反应终了时,系统经过零度变为左旋。蔗糖水解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具有旋光性,旋光度与浓度成正比,且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成旋光度之和(有加和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体系的旋光度进过零点,然后左旋角不断增加。当蔗糖完全转化时,左旋角达到最大值?∞。设蔗糖尚未转化时,体系最初的旋光度为?0=K反C0,体系最终的旋光度为?∞=K生C0。K反,K生分别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系数,C0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也是生成物的最后浓度,当反应时间为t,蔗糖的浓度为C,旋光度为?t。?t=K反C+K生(C0-C)。C0=C∞=K(?0-?∞),C-C∞=K(?t-?∞) C0=K(?0-?∞),C=K(?t-?∞)a0-a∞a-aCo=K0∞ln=k1t cat-a∞at-a∞若以ln(at- a∝)~t作图,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可求出速率常数k1。根据(1)式可求反应的半衰期。三、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仪器:旋光仪,停表,恒温水浴一套,移液管(50mL),磨口锥形瓶(100mL),烧杯(100mL),台秤,洗耳球。实验试剂:蔗糖(A.R),盐酸(3mol·L-1,,A.R)。 四、实验步骤一、旋光仪的校正1、了解和熟悉旋光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开启水浴恒温的电源开关,并将水浴温度槽的温度控制在60℃。 3、旋光仪零点的校正蒸馏水为非旋光物质,可用它校正仪器的零点。将旋光管的一端盖子旋紧,由其另一端加入蒸馏水,然后旋紧套盖,但不要过紧,以不漏水为准。如果管中有气泡,可将气泡导入旋光管粗肚部分。用滤纸将旋光管外部擦干。旋光管两端的玻璃片可用镜头纸擦净。打开光源,把旋光管放入旋光仪内,调整目镜焦距使视野清楚。然后旋转检偏镜至视野中所观察到明暗相等的三分视野为止。记下检偏镜之旋转角,重复几次,取平均值。此值为仪器的零点。二、测定1、配制蔗糖溶液:用天平称取10g蔗糖放入烧杯内,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2、旋光度的测定:将50mL配置好的蔗糖溶液,置于干净的锥形瓶中,再用50mL移液管吸取3moL·L-1HCL注入蔗糖溶液中。当盐酸溶液流出一半时,开始计时(作为反应开始的时间)。HCL全加入后混合均匀,迅速用少量的混合溶液洗旋光管两次,然后将反应液加入旋光管内,测量各时间的旋光度(操作必须迅速),先记录时间,再度旋光度。反应开始时,反应速录较快,前15分钟每两分钟测一次,以后反应速率变慢,每次测量的时间间隔适当延长10分钟,从而反应大约连续测量100分钟(1小时后15分钟测一次)。3、?∞的测定在上述测定开始后同时将装有所剩余反应混合液的磨口锥形瓶放在50~60 ℃的水浴中反应0.5~1小时。然后冷却至试验温度,则其旋光度即为?∞水浴温度不可过高,锥形瓶不要浸的太深,要盖好瓶塞。试验结束后洗净样品管。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温度:25.5 ℃
盐酸浓度:2 mol.L-1?∞:-2.60以上数据以lg(?-?t∞)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从而算出k由图可以得:k= -0.013反应的半衰期:t1/2=ln2/k=0.=53.32 min六、实验讨论1、实验中所测的旋光度?t为什么不必零点校正?答:主要是因为蒸馏水没有旋光性,其旋光度为零,其次是因为它无色透明,方便可得,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蔗糖溶液以蒸馏水作溶剂,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无须再作零点校正,因都以蒸馏水作校正,只需校正一次。 2、蔗糖为什么可用上粗天平称量?答:蔗糖水解为一级反应,反应物起始浓度不影响反应速度常数,又因为蔗糖浓度大用量较多,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较多,故不需要精确称量,只要用上粗天平称量就可以了。
范文十:蔗糖(C12H22O11)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作为多糖的纤维素(如木条和干草)能够燃烧,那么,作为二糖的蔗糖能否燃烧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进行讨论。1 实验操作实验1:将方糖放在蒸发皿中加热,方糖首先转变为红色的糖浆;如果加热时间过长,变为黑色的粘液,最后炭化成固体。实验2:用镊子夹住方糖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其表面液化,然后粘些刚燃烧过的香烟灰,在香烟灰的位置用酒精灯火焰灼烧;当方糖缓慢地燃烧起来后,将方糖移开酒精灯火焰,此时方糖会越烧越剧烈,发出蓝色的火焰。实验3:将方糖在研钵中磨碎,然后将约0.15 g干燥方糖装入微量滴头(去掉前部1厘米)中,再将微量滴头安到活塞已被拉至10 mL处的10 mL(或更大容积的)注射器上(如图1所示);然后将注射器上的微量滴头对准酒精灯火焰,迅速推动活塞,此时可以看到喷出的方糖粉末立刻转变为一束火苗。2 实验讨论在实验1中,方糖不能燃烧而被烧焦,这是因为方糖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不能燃烧,而只能被缓慢氧化。在实验2中,方糖在香烟灰的帮助下能燃烧,这是因为香烟灰中含有少量的碳酸盐(如Na2CO3、K2CO3)等,还有极微量的稀有元素,这些元素及化合物在蔗糖燃烧时可起催化作用,使蔗糖的燃烧继续下去而不熄灭。在实验3中,蔗糖粉末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能剧烈地燃烧,这是因为将方糖在研钵中研磨时,对方糖作了功,使方糖颗粒由大变小,从而使方糖的表面能大为增加。将方糖粉末通过注射器喷到酒精灯火焰上时,由于粉末得以充分地分散而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有极大的接触面积;当粉尘颗粒遇到酒精灯火焰时,便开始燃烧,同时生成了大量的热,燃烧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整个过程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同时,蔗糖在燃烧时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它们在高温时受热膨胀,产生的压力十分强大。3 实验结论因此,蔗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虽然反应的物质是相同的(均为蔗糖和空气),但由于物质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不同,从而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实验结果。因此,在化学学习和实验中,必须对实验的条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合理的解释和结果。参考文献[1]朱国明.设计粉尘燃烧实验[J].化学教学杂志,2000(7):1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构式和分子式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