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我的图书馆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1.教育本质的多重审视  (1)内涵。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2.教育功能  所谓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故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社会活动的领域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又可分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留美博士黄全愈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却没有下文。可见,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如下: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外国对“教育”也有许多精彩、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亲民教育:培育个性化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种种释义,各有千秋,都从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这并非什么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因为没有理性的自觉,是不可能在实践中做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从中性词的角度看,可以有影响与之相对应,从贬义词的角度看,可以有唆恶与之相对应。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一种以某些主观意识形态去适当改变另外一些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方法。是改变他人观念与思想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教育亦是最廉价的国防体系。  总之,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通俗点说“教:上做下学(或模仿);育:正确态度对待客观。”教育最终目的是以正确的习惯和态度对待客观。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爱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大家》2012年09期
爱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正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一个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的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而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也能与更多的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功。"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12【正文快照】: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一个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的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而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也能与更多的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寒飞;;[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8期
唐燕;[J];文教资料;2005年28期
吴新悦;;[J];文教资料;2008年01期
钱正权;[J];幼儿教育;2003年06期
刘香华;;[J];成才之路;2007年05期
李丹;张爱红;;[J];当代学前教育;2007年06期
李良萍;;[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毕晓玲;;[J];才智;2010年17期
陈晖;;[J];丝绸之路;2009年12期
刘越,汤怡,柯冰;[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戚艳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刘正书;李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严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傅金芝;周文;;[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孙月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童颖;;[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王春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党文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陈菲;;[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红岩;张军辉;张新明;;[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雪沉;[N];新乡日报;2007年
记者 黄元章;[N];闽东日报;2008年
刘雅琼;[N];中国财经报;2010年
王守泉 郑键
王地;[N];检察日报;2010年
宇文;[N];宜兴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赵小雅;[N];中国教育报;2009年
谭旭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周丽婷;[N];中国妇女报;2010年
孙东辉 蒋兴坤;[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陈惠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严仲连;[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贾宏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于冬青;[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徐雨虹;[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季云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王晓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裴小倩;[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李思敏;[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严碧芳;[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刘小红;[D];西南大学;2008年
包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郭巧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赵华民;[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朱会从;[D];河南大学;2007年
刘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罗嘉君;[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岳丽岫;[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现在的位置: >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来源: 5篇,精选,读后感,教育,爱,
时间: 08:26
  我想,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爱的教育》是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令人欢乐的,有令人悲伤的,也有令人感动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日记http://wWw.
  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三篇,就是:《 遇险的船》、《万里寻母》、《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
  《遇险的船》写的两个小孩搭船回家乡,但因为海上的风浪很大,男孩把求生的机会让给那个小女孩,自己却被海水淹没。
  《万里寻母》写的是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踏上了寻找母亲的路途,历经了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母亲。
  《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讲的是一个贫穷的少年要回家乡,人们知道他的身世后,纷纷都给他钱,但爱国的他,拒绝了那些侮辱他们国家人的钱。
  我觉得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爱的教育》这本书就告诉我们许多,只有善良友好的人,才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爱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里面说到许利亚帮父亲写名册,所以病倒了,但还是得到父母亲的温暖。
  是啊!生活中,多一份心,就多一份爱,多一份给予,就多一缕温暖的阳光。我深信,社会一定发展得更加美好,更加亮丽,我也深信,爱是金钱、地位、荣誉换不来的,只能自己去发现、去付出、去感受。让爱去感动、感受温暖,没有什么比爱更加的温暖。
  《爱的教育》一书讲述了安利柯在老师、父母、同学的引导和帮助下变成了聪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阳光男孩。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世界上的爱如空气,遍布着每个角落,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爱的情意。比如说安利柯的老师不对学生发脾气是因为他太爱安利柯他们,想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馨与和谐。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 朋友之谊,这一切的情与爱,让我感觉到充满情与爱的世界是幸福、友好的。在别人爱你的同时,可别忘记关爱别人哟!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这爱意盈盈的环境里再多制造些爱的芬芳!
  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很多快乐、很多知识。
  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贯穿了整篇小说,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而且整部小说都是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来写的,相信同学们都能读懂,因为整本书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感恩》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小安利柯和他周围的人们追求的是一个至善至美至爱的世界,难怪夏D尊先生一边流泪一边翻译这本书。他当时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老师们读,让大人们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
  刚刚升入三年级,老师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立即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那一个个爱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爱伙伴、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总之,是《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也来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爱上它!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四、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iq,忽视eq;;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二、教师的&不要&:(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启发:(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1、系统思考2、自我增进3、改善心智模式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进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体会。
  读《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似乎受过爱的洗礼,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在这本书里,大多写的都以爱为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读后感)
  爱是无尽的,特别是母爱。书中的主人公的父母亲是多么爱自己的子女,有一首歌这样唱来着:&有妈的孩子像块,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妈妈的爱是无人能比的,不仅是妈妈对我们的爱,子女对妈妈的爱也是同样的,我爱我的妈妈,她为我们家,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操了不少的心,但她还是无怨无悔的付出,记得小时候,老师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东西,除了&&母爱!&小时候还懵懵懂懂,现在大了,回想起来,也意犹未尽了! = 生活中仅有母爱还是不过的,当今社会的爱实在是太少了!有的人们为了一点小事就小题大做,兴风作浪,我最忘不了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偶然经过一条马路,突然一辆小车与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起,接着货车司机赶紧走了下来,看了看自己的车子,然后连忙对开小车的司机破口大骂,还说要赔钱,可是那辆车子不过就擦出了几条痕,若货车司机心胸宽阔些,用把事情弄这么复杂吗?还有更可恶的,我们小区内打扫卫生的清洁工阿姨们,每天早上早早起来把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可就有几个不听话的小孩,喜欢恶作剧,经常是在人家扫完地之后就随手乱丢果皮纸屑,旁边的垃圾桶跟空气似的,我在一旁看着,心底不由得抱怨!难道现在的社会真的就没有爱吗?
  爱可以有很多种,但始终都是表达一个观点,看了这本书后,让我由衷的觉得我们应该向社会呼吁爱,现在的&活雷锋&真是太少了,难道人们都变了?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_百度文库
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
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
临邑县临南镇夏口小学
关心学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教育中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爱。
王宏,男,9岁。家庭条件较好。我今年刚接三年级还未知道他的名字,第一次进课堂他就开始给了我一个见面礼——毫不忌讳的玩弄他的新型玩具,被我批评后只是放进口袋并未表现悔过的样子;开学第一天上课让他回答问题,他竟然不说话,我非常生气,狠狠地吼他,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不反驳。某天,在数学课上,王宏又一次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罚站。英语课被英语老师批评; 任何科任老师都对他的表现不满意。因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恳切地长谈,鼓励他,让他静下心来与我交谈,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一开始,他还算配合下决心试着改变自己的脾气,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我还和其家长交谈时发现,如果他认为冤枉受委屈就会用极其粗暴的,激动的语言在顶撞他的母亲。在以后和他家人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从小只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以发脾气,闹情绪为发泄和争取的途径,而每次也总是以他的胜利为终结。于是,在一次又一次过激行为中他尝到了甜头,而脾气却越来越激烈暴躁了。
王宏可以算是班上学习困难户,他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因此他总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下课玩各种玩具。他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在对他的教育中我发现他有着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出他的个性张扬。但同时我也察觉他的有些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有偏差,他会认为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是为难他,他会觉得对他进行适当的惩戒和教育是不公平等等。通过与他谈心走近他,慢慢地我了解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强,家庭收入高。家长对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去会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而渐渐地也养成了他们任性好胜的个性,少了几许宽容心同情心,多了几许霸气,好胜心。家中众星捧月式的过分溺爱,使他养成了娇纵自私且受挫折能力弱的个性。通过交谈我发现他很喜欢表现自己,对老师安排他做的事,能够尽心完成,发现同学有违规行为有时他也能告诉老师,因势利导综合他的特点适当给他安排监督的工作。
有一次,他主动留下来对我说:“老师,我想帮你做事。”我毫不犹豫地同意并在心里感动莫名,他也确实卖力地去做并且做得很好。这让我真的感觉在教育工作上,要花点深功夫。如果只用简单的说教很难去改变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学生都不是一天就长成这样的。所以我认为要使像他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有改变,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随着信息量的敞开,使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求知变得十分容易和广泛,学生的知识面与时俱进地扩展。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追求自我个性张扬,但相对缺乏团队精神。而我们老师正是要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儿童。
对于王宏这种脾气倔强的学生,我认为不能指望强行把他的脾气扭过来,扭是扭不过来的。我们有时候应该不动声色,有时明知学生这样下去会碰壁,也不加阻拦,而是默默关注。等到学生吃到苦头之后,暗中加以帮助或点拨。这样既不失亲和力又严格教育。适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多加鼓励,激励他内心的善良本质,让他拥有一颗博爱心。这样他变得做事更有恒心和责任心了,他的自控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变成了爱护班级荣誉的人,虽然还有好多的缺点,但是他脾气顺多了。
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改变另一个人,但如果你乐于按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去接受他,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老师的中心作用,和家长通力协作,来提高对学生教育的效果。让我们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老师。
贡献者:MERFJ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的教育原名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