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课例研究可以作为个人课题研究个人总结吗

(浒小)“语文策略”课题 研究报告
发布于: 12:17:58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 )
&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课题组&执笔人 &&李豪媛&
一、课题的提出
1、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内在的现实与未来的矛盾,教育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都要求教育必须是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2、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此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少语文课堂存在注重整体划一,以统一标准来抹平学生个体认识差异,以教师个人意志作为课堂运行原则,漠视学生个体需要对课堂的影响作用,轻忽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不注重情感交流与能力培养等弊端,形成了干涩、生硬、低效的课堂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教师课堂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少了,&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于是,有的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一味地讲求学生的&自主&,动不动便围在一起合作,课堂上削弱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双基&训练薄弱。这样不和谐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现象令人担忧。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便成为众多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品位和境界的一种追求目标。
3、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学校形成语文教学品牌特色的要求。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是我校每一个语文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但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有不少学校开展了类似的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形成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都还停留在一般层面上,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举措。我们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立足于校本实际,站在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角度,克服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实行内涵式的课堂教学,努力寻求能够体现和谐高效教学理念及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特征的教学行为方式,力求构建起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理论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实践上的应用与探索,期待在探索中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
二、概念界定
&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其概念可以界定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整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在计划时间内的目标达成度为取向,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语文课堂教学各因素良性互动,力求有限时间内达到学生发展的最大化,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表现为即时呈现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表现为长远的教学效益。
&本课题是从实践策略的角度探索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操作体系,其研究的立脚点在课堂教学,着眼点在教学策略,旨在探寻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情景&与&高效教学&有效的结合点和有效结合的策略,形成相应的经验和理论,实现课题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推动而展开的研究。
三、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 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informal)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认知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 他强调,和谐是教育体系中一种指导思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除以上支撑性理论外,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理论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四、主要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聚焦:探寻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情景与高效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1)系统总结、提炼出一套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策略。
(2)教师掌握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个人的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进而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
(3)开发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
(4)研究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策略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以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思辨等方法为辅,结合日常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等有序进行研究,其一般过程为:预设---实践---反思---修正---应用---反思---丰富---创新---再实践。
五、研究步骤
&&& (一)准备阶段
1.认真分析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拟写课题研究方案,邀请专家论证课题、调查分析、撰写开题报告。
&&& 2.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本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科研能力。
(二)实施阶段
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展课例研究,不断完善方案。
3、认真分析数据、收集研究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提炼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案例,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中期报告,召开课题研讨会。
&&& (三)总结阶段
&&& 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课题研究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实录,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
&&& 3、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做好结题工作。
六、实施策略
&&& (一)调研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为了增强本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主要成员首先进行了本校语文课堂教学调研,听取了全部语文老师的常态课,针对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本课题研究方案。
&&& (二)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课题组把阶段性研究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一人一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评比课、汇报课及课例研究课等课堂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智慧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尤其注重课例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反思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和谐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课型的研究探讨工作。
&&& 建立相应的课题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以较为全面、符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指导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语文课题组立足语文课堂教学,从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及教学反思策略四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1、教学准备策略
&&明确一个前提:脑际有课标、眼里有文本、心中有学生。
&&& (1)认真研读课标,目标定位准确。
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语文课堂重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语感、语言积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教师要时时刻刻脑中有课标,并将课标理念贯穿于教案设计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在撰写教学计划和备课时都要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内容在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和把握《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提出的&学习目标&,时刻关注三维目标,并使之通过每一个教学内容得到落实。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彰显学科特点,凸显年段特点,关注文本特点,强调课时特点。要正确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不可只重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忽视了语言训练。应该把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与有效的人文教育统一起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 (2)悉心研析文本,合理整合资源。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文本资源。钻研教材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漫无目的,而要立足于学语文、用语文,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以学生的认识角度阅读、理解和感悟。特级教师、市教研员许红琴老师曾说:要以文本的知音身份去解读文本;以教者的身份去发现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资源;以孩童的身份去审视教材&&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会有哪些问题?多考虑这篇文本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哪些可供开发的资源,真正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化。
&&& (3)牢记四个要素,用心预设教学
教师要认真进行备课,在反复钻研教材和深入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到个人精备。既要备教案,又要备学案。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备教法和学法、备语言训练、备教学手段,体现&以学定教&。
&①问题设计要凸显价值。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强调价值,让学生能思考、会思考。问题的引入要巧妙合理,简洁明了、前后呼应则最好。要兼顾好学生两头,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尽可能让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进课堂,学得简单些、自然些、快乐些。学习结束前可留下问题,让学生课外进行自主探究。语文学习不始于课堂更不止于课堂,这是一种高远的教学视界。
&&& ②过程设计可优化组合。
教学基本流程:
低年级:创设情景,激趣入境&&初读求通,认读并进&&点拨感悟,读演识诵&&积累迁移,巩固内化。
中高年级:(课前预习)&&入题激趣,情景导入&&检查自学,整体感知&&品读文本,体验感悟&&互动交流,点拨提升&&适度拓展,积累运用。
&&& 教学设计在遵循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要注意科学整合,精简教学环节,减少场景切换;要设计好教与学,以学促教;要处理好教师讲授、提问、倾听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关系;要调控好教学活动,组织好有效对话,把握好预设与生成,实现&约束与自由的统一&,促进语文课堂和谐高效。
&&& 高效率的课应是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听、说、读、写&的最优化组合,及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相机穿插。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保证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 ③练习设计须扎实有效。要充分凭借文本资源,强化学生语文实践的方略(感悟、积累、运用)。课堂语言训练要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合理整合,创新设计语言训练的形式,通过想象、积累、迁移、借鉴等多种语言训练,在文本与课堂之间架起训练的桥梁,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觉地进行到语言文字训练中,并在课堂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 ④媒体设计应简单实用。语文教学要靠想象,要有情感体验,情感共鸣。因此,媒体的运用要掌握尺度。现代化教学媒体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是确确实实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是学生无法从文本直接感悟到的,简单实用者为佳。
&&& 2、教学行为策略
&&&& &&实现一个转变: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教学行为要高效,就必须把握&适合&两字。它必须适合环境、学科等众多条件,适合学生的能力、需要、学习风格,还要适合教师自身的个性、态度和技能。因此,选择教学行为应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灵活性,教师要理性地审视当前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尽可能多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将已知进行归类梳理。学生已知的、能知的少讲或不讲,学生未知但又应知的地方则适当多讲一点,更好地突出&以学定教&。
&& (1)探寻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最切合语文学习实际的方式,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依附于教学理念,从属于教学理念,但教学理念的实现依赖于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或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或采用启发式、或采用讲解法,也可多种方法教同一篇教材。但不管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以&讲、议、读、问、练&等一系列灵动手段组织全课教学,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只有运用最经济的手段而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才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参考资料等多种途径搜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协调好三种课堂教学活动:自读探究、讨论交流、点拨示范。
①、激发兴趣,让学生顺利进入情境,引导触摸文字符号,切实过好认读关。
②、以&师问&引发&生问&,让学生自己在情景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知识积累有一个体验、感知和构建过程;
④、启发、引导并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创设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⑤、注重语感培养,采用多种形式使读、说、识、写协调发展。
此外,教师的角色须由旧的知识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则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使&教&和&学&达到和谐有效融合。
&&& (2)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景
&&& ①、关注情感交流的和谐
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的课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而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师生情感交流和谐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师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畅所欲言,使师生之间,学伴之间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评价不仅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还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调节剂。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一定要真诚而亲切,恰如其分。只有发自肺腑的鼓励性评价才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多一点幽默与艺术则更好。教师笑着看学生,学生才会笑着看老师,才会有愉悦的心境,使课堂更精彩。
&&& ②、呈现静态与动态的和谐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整体又总是处于一定的具体教学环境之中。从动态分析,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与外部的教学环境也总是处于相互适应的动态变化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相互之间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它们就会形成一种有效的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把握各种教学要素和环境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各种要素的搭配关系,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课堂教学效果。
&&& ③、强调文本与人本的和谐
现行小语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备,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易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在依托文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最大限度的挖掘、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句话说&课堂是师生共度的愉悦的生命历程。&表现在语文课堂,即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环境下的学生徜徉于文本的过程。有时,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积极选择,有效重组与完善整合。此外,好的&文本&还需要&人本&来充实,来丰富。所以,要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有效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语文、用语文。
&&& ④、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有如约而来的风景,更有不期而至的精彩。充分的预设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的基础,但课堂情况变动不居,稍纵即逝。预设得再完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有时自认为能够洞见课堂中的所有细节,一切设计得有条不紊,以为这样就可以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地完成课堂教学。然而,每一堂课都难免会节外生枝,一些旁逸斜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常常会让教师束手无策。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提问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稍有出入,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同学来补充,直到符合教师预设的答案为止。于是答得不好的孩子就灰溜溜地坐下来,有时弄不好还要遭同伴的取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和谐、高效的课堂绝不能忽视课堂中的细节。
&& (3)展开民主有效的课堂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生生交往中的&对话&,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背景,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对话&中分享教师的知识、情感和智慧,教师则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心跳,碰撞学生的思维,沟通学生的体验。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和理解。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展现。
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就是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对话过程。课堂有效对话即通过话题引领,逐层深入对话&&初读,整体感知,生疑;再读,围绕阅读话题,个体与文本充分对话;三读,组织群体深层对话;四读,产生新话题,新的对话探究点。要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对话,组织好师生对话,导读点拨,提高对话的实效性。
&&& (4)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相融。
书是靠学生自己去读懂的,教会学生读书可受用一辈子,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个例子而已。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而不发,跃如也&。要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先想、多想。教师给学生引路架桥,学生学会自己走路过桥。方法上,可让学生互问互答,取长补短,或改由学生问老师,共同切磋。教师以参与者身份融入到学生中,拨动学生心弦,点燃好奇之火;扫除障碍,解开症结,指点柳暗花明处;矫治思维&盲点&,拨正思维歧途,师生都进入&积极思维的王国&,教学相长。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书,读懂文章,还要让他们学到一些语言知识,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读书工作的落实,一是要有时间保证,让学生多一些练习的机会;二是要有质量保证,要在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上下功夫。课堂上的时间,应该说主要是学生的,但老师需要用到一些,或示范指导,或辅导帮助,或适时讲解,或分析总结,为着学生把书读会,读好。
&&& 3、教学评价策略
&&& &&尝试多元评价:改进教学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
&&& 教学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它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与教师向正确方向发展。
(1)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填写&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有关自己课堂教学的资料,发现教学亮点,找出不足,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更明确,过程更清晰,教学更灵动,在课堂规定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同时,充分发挥团队评课优势。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听课之后凭借&课堂教学评价表&或课后集体评课形式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正确评价,尤其是集体评课,在授课者说课之后,全体参与者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彼此之间思维碰撞,相互提高。在交流与分享中使评课者与授课者把原来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层面,产生新的思想,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2)师评与生评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定一堂课的效果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何为教学效果好,含糊不清。新课程观要求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即从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注意状态等观察,或借助教学实录,对教师的教学及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
同时,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多维与多样。因此,学生便也随之成为评价主体。通过课后问卷或考查等,对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品质、学习习惯,以及掌握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反馈评价,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课堂教学反馈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好比经脉贯通于教学之中。它是催化剂,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灯;它是粘合剂,能促使师生互动,水乳相通;它是指明灯,能在学生疑惑时指引一条曲径通幽的路途。评价一堂课要坚持以&学&评&教&。可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重要与否,给出不同的分值,出一组随堂测试题,及时互批,当场检验。也可对学生当堂的回答、上黑板的板演及在课堂中的投入程度等认真观察,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一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是否能全员、全方位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师生、生生关系是否融洽;二看教师是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学生学会了的课就是好课。
4、教学反思策略
&&& &&强调不断反思:在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亦思亦悟,积累经验,发展提升。
反思和感悟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本身也是一个自我评价过程。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围绕课标理念,抓住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进行评价、反思和感悟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以一定教学理论为支撑,以教学实践为载体,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工筛选和改进,最后升华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 (1)课后反思四个问题,随时记录反思心得
教师每执教完一堂课,都应静心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可问自己四个问题:1、目标问题: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了什么?2、效率问题: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的?3、方法问题: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获得的?4、达标问题:学生是否都达到预定要求?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写成课后反思。
&& (2)依托课堂评价标准,重新审视教学实践
在多年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我校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制订了&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从落实课标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行为、促进师生发展等多个角度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评价标准共分四大块,九个小块,共三十条评价要素,充分囊括了在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和谐高效的语文课所应达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教师可依据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有效反思,将理论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根据反思心得修改教案,丰富和创新之后进行再实践,重复历练教学过程,我们会看到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他们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亲历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团队协同反思课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全过程或某个教学片断,生成一个个教例或课例,进而教研组、备课组成员一起
此外,还可借助专家导师指点,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或参与论坛互动交流,在与同事、伙伴、朋友的思维碰撞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进而实现教学行为的自我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 七、研究成果
实践层面上,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这是显性的成绩。
1、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走进语文课堂上,可见学生时而潜心研究、时而合作交流;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屏息凝神,充满了活力。从学习成绩来看,在每学期区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各年级名列全区前茅。此外,在市区各项语文竞赛中也涌现了许多佼佼者,陈每、任意钟书等获苏州市&阅读之星&称号;项子易、朱梓筠、徐舒蘅、张淳妍、徐傲群、蒋真辰、沈佳妮、蔡文博、谈琪、罗兰容若等五十多人次在苏州市姑苏晚报杯当场作文大赛和蒲公英作文现场比赛及新蕾当场作文大赛中获特等奖。学生数十篇文章发表于市级刊物。
&&& 2、伴随课题研究,一批中青年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栋梁之材。
(1)、公开课及课堂教学获奖情况
三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开设区级以上公开课或获奖数十节,其中曹丽屏老师在高新区及苏州市(2003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朱军兰、冯红芳、刘b、陆春芬老师在高新区语文骨干教师评优课活动中获二等奖;朱维娟老师执教市研讨课《莫高窟》(横塘中心小学)、冯红芳老师执教区级研讨课《美丽的丹顶鹤》(敬恩实验小学)、刘洪英老师执教区级研讨课《安塞腰鼓》(通安实验小学)、潘红兰老师执教区级研讨课《咏华山》(阳山实验小学)、朱军来老师执教市级课题课题中期汇报课《问银河》(区内交流)、潘红兰老师执教的《母亲的恩情》、刘洪英老师执教的《水》、蔡亚明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摄制成录像,成为学校&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课例&的范例,成了校本研修的语文优质资源。
(2)、论文、教案获奖发表情况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期间在区级以上发表或交流了20多篇教学论文或教案,获得一定的成绩。其中曹丽屏《趣味性的语文教学》发表于《教师之友》合刊;李亚琴《浅谈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发表于《苏州高新区教研》07年第2期; 李亚琴《巧妙提问是打开思维之门的金钥匙》发表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刘洪英《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尝试》荣获第三届&不同风格、不同版本、不同流派&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刘洪英《作文评语要讲究&五性&》在苏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朱军来老师撰写的《读味 写味 品味》发表于国家级刊物《长三角教育》2008年6月号上,曹丽屏老师撰写的《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一点体会》发表于《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增刊(上);邹琴老师撰写的《低年级课堂写字教学四步曲》发表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增刊;《浅谈中低年级的词语教学》发表于《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09年5月刊;2009.6《让诵读也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增刊;2009.10《动笔让课堂更精彩》发表于《苏州高新区教研》2009年第3期;朱军来《随文练笔 靓丽课堂》发表于《长三角教育》合刊;2009.12刘红英《词语教学也很精彩》在苏州市教育学会2009年优秀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李豪媛老师《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教学持续发展》在苏州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10.10刘红英老师《巧用文题 生成精彩》在苏州市教育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潘洪兰、陈维群老师撰写的教案《小鹰学飞》《嫦娥奔月》在苏州市教育学会2007年优秀教案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2010.2刘红英老师《滴水穿石的启示》在苏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五年级语文组的第五单元的作业设计在市双语教学交流中获得好评。
(3)、其他荣誉或获奖:
施建兴、蔡亚敏、刘红英老师被评为高新区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刘红英、钱钰老师被评为高新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曹丽屏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坛新苗;李晓莉老师在高新区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朱维娟老师被评为年度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建中老师被评为年度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此外,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得到提高:陈维群老师在2007年苏州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中获高新区一等奖、苏州市三等奖;潘红兰老师在2007年苏州市中小学教师解题基本功竞赛中获高新区二等奖;陆春芬老师在苏州高新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美文诵读)比赛活动中获三等奖。吴霞老师在2010年小学语文教师解题能力竞赛中获高新区一等奖、苏州市三等奖;李豪媛、张静娟、李晓莉、朱味娟、陈维群、刘b等老师获高新区二等奖;冯红芳、刘红英、孙礼君、朱军来、朱泳蓉、胡菊英、彭燕惠、蔡亚明、王丽华、归建芬、朱瑞雪、潘红兰、陈娟、李亚琴、盛海娟、邹琴、陆桂芳等老师获区三等奖;获奖率占本校参加竞赛教师总数的80%。
3、成功地探索了一条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新路,以点带面,推广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从而极大限度地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理论层面上,我校语文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报告基本上概括了语文组实施本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提炼出一套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策略,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和扩大研究成果,构建个人的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进而形成学校语文教学的品牌特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性总结。
&& 八、研究后的思考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难点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理论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仍需提高,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亟需得到专家的指导。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服务于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很多教师能认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学会质疑和解决问题。但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却不能体现自己的这种认识,两者反差很大。在研究过程中,有的教师在尝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设计和训练。有的教师在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作用,上课质量不高,形式上的热闹表现于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低效益状况时有发生。如何将教师的认识与操作效果保持一致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3.由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学期都有不少教师岗位有所变动,使课题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教师的研究带来了不便。
主要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
&&& 1、裴娣娜、杨小微《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 2、刘志军《课堂评价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3、林清华、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6期。
&&& 4、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 5、崔允t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 6、王敏勤《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新课程理念的和谐教学》《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中国教育报》日,日报道,《人民教育》1999.9期
&&& 7、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2006年版
版权所有: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