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没被录取,填报私立志愿,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就不收了吗

公立or民办?国际学校又是什么鬼?择校如择偶,咱们看三观
我的图书馆
公立or民办?国际学校又是什么鬼?择校如择偶,咱们看三观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写在前面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择校焦虑季”,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全副武装,也许更是一个家庭的兵荒马乱。本文坐标魔都,一文看尽幼升小,谈尽择校观。本文作者张女士(依依妈妈)及先生皆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并出版过《悲剧性选择》等译作。女儿的成长促使了他们对教育、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您可以访问他们的公众号育儿修行记(id:motheringlog),听听他们的育儿感悟和为女儿录制的中英文故事。奔波在“幼升小”考场间的家长和孩子们又到了幼儿园、小学的“择校季”,这也是个全民焦虑季。看着身边的同事同学们各种纠结——到底是选一个口碑好、教得多的私立幼儿园,还是进一个离家近、没压力的公立?到底是买个徐汇的学区房,还是现在开始鸡血争取考进民办小学?国际学校又是个什么鬼?选择太多未必是件好事,我们为人父母的深怕自己做错了选择,而影响了孩子的未来。作为一个去年刚经历了幼升小的慌乱和无措的小一妈妈,现在重新回过头静下心来思考得到的结论是:择校如择偶,也得看三观;无论选哪个,随遇而安就好。梦醒幼升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和先生都是上海土生土长的70末80初,从小都是就近入学,按部就班,也都顺利地名校毕业。因此未加思考地觉得孩子的学习生涯,顺其自然就好,就近入学不挺好嘛!幼儿园上的是家门口的一级公立幼儿园,三年下来也觉得孩子开开心心的,成长得挺好。买房时也没有考虑过学区的问题,选个离父母近的,方便就好。那会儿学区房不像现在这么火热,虽然有一两个朋友提到过学区房,也像是耳旁吹过的一阵春风,没往心里去。&等到小学报名迫在眉睫了,才猛然发现原来小学的选择居然有这么多!有公立、有民办,还有双语、国际学校。好的对口公立小学,有户口年限要求,现在买房根本来不及。而考民办小学居然还要网上填志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帮孩子报考了两家不算太远的著名民办小学。然后才了解到,民办小学要考识字量,要计算20以内加减,要英语自我介绍,要知道百科知识,要知道国家主席美国总统,还要面试家长。公立名校:筛简历、机考赫赫有名的上海市实验学校先说说公立学校的考试经历,离家不远的十年一贯制的上海市实验学校,是公立中的典范,全市招生,四五千人报名,只招60个。我们也去凑了热闹。毕竟符合我们的主要诉求:离家近呀!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公立名校的第一层筛选是网上填简历,我和先生斟字酌句费尽心机,短短500字自我介绍几易其稿。终于有幸进入第二层的机考阶段。依依对于电脑倒不算陌生,只是并不熟悉图形推理的考题。费尽搜索网络找来一些真题例题,没练习几天,就去考了。考试那天下雨,考场外人山人海,还有警察维持秩序,看着小朋友第一次忐忑不安地孤身走进考场,真是百感交集。考完试,孩子倒是高高兴兴地出来了。说她做了很多,大概有150多题,很多不会做的就随便选了个答案。当妈的心理就咯噔一下,坏了,人家这套考试评价机制科学着呢,既看准确率也看速度,瞎蒙是完全没有指望的。果不其然,公立名校,止步于此。网筛结果和机考结果等待期间的心焦、期待与失望,不提也罢。民办名小:集体面试外向孩子占优势再说说报考两家民办名小的经历。福山正达与浦外附小第一志愿填的是福山正达,第二志愿是浦外附小。去年福山正达报名人数爆棚,因此只面试第一志愿。浦外附小没有那么热门,因此一、二志愿都给面试。福山正达给我的印象相当不错,报考人数虽多,管理却井然有序,见到的老师都着职业套装,礼貌微笑。家长在大阶梯教室等待孩子考试期间,播放了很多视频介绍学校的课程、特色和在校生的种种表现,总结下来就是外语特色、各种兴趣班,活动丰富。福山的面试形式是十几个孩子贴上标签组成一队进入教室,语数外各上一堂课,根据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打分。主要环节有自我介绍,读古诗,跟读英语之类的。还做了个数学游戏。女儿身上的标签是14号,老师让他们找朋友,两个人加起来是21,我就问娃你找了几啊,她说找了7,我想这就对了,又接着问是你找到了他还是他找到你,她说是自己找到的,不过娃接下来说的话就让我哭笑不得了,“那个小朋友跟我商量说,算是他找到的,我想想让一让他也没关系嘛,然后我们就排队到老师那里,说是他找到的”。浦外附小不像福山这么时髦,更传统些,她的优势在于直升浦外的名额多。其面试形式和内容跟福山也差不多,不再赘述。以下一路考下来的几点感悟——&>>>>外向孩子占优势还未上小学的孩子就要学会在面试中展示自己在集体面试的形式中,性格外向爱表现的孩子肯定是更有优势。我家依依性格腼腆,做事不温不火(或者叫慢半拍),也没有经过相关的学前教育和考前培训,要是能入围的话,那也太逆天了。结果自然也是名落孙山。好在我们跟孩子的说辞,从来都是去看看学校好不好,而不是学校要不要我们,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参与考试的过程中,从论坛和其他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很多家长对于幼升小是当作一场战役来打的。比如上百花的思维训练,比如中班开始学数学,小班开始学英语。有的家长为了进上外附小,从小班开始就转战各个机构。上海某幼升小考前辅导班上>>>>群体氛围蛊惑人心我们原本是抱着试一试,长长见识地心态去的,然而求之不得,却使得心态失衡,自怨自艾起来——既然觉得上海市实验学校好,为什么不早点报个班进行考试训练呢?为什么自己不早点觉悟,买个学区房呢?那段时间我见到同事或者朋友都会叨叨:赶紧买学区房!体制内 or 体制外择校如择偶,也得看三观既然说到择校,当然必须得先了解我们到底有哪些选择。然后才能说到不同的学校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在中国孩子的求学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路线。&  体制外路线:所谓国际学校分三类体制外路线就是不准备参加中考、高考,准备去国外读高中或大学,主要选择范围就是各类国际学校。>>>>国际学校分三类一类是外籍机构或外国人开办的学校,主要接收外籍学生,全部采用国外课程;一类是同时招收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兼顾国内课程和国际课程;一类是本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主要针对准备出国的中国学生,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学校。要注意很多国际学校是没有国内学籍的,因此不能参加中考或高考,只能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体制内路线:公立 OR 民办?体制内路线就是准备参加中考、高考,终极目标是国内985或211高校,主要的抉择在于选公立还是民办。现在的民办学校越办越多,越办越火。家长们为了抢到一个好的民办初中的入学资格,不得不考奥数补英语,不得不抢好的民办小学,不得不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鸡血”。这种奇怪的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跟教育改革有关——上海自1998年开始,中小学可以民办了。 国内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自民办中小学出现后,也越来越向西方的双轨制学习,奈何国情不同,学得不伦不类。中国老师在英国&  1英国的“双轨学制”英国算是典型的双轨学制,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完全是两条路线。主要针对于工人阶级的大众教育,相当于社会福利,给予的是最基本的教育,秉承的自然是快乐教育,零压力。前一段很火的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中拍摄的就是一所英国公立学校。而私立学校,所谓的精英教育,则跟我国传统教育差不多,管理十分严格,也重视考试和升学率,主要是为中上层阶级而设。&  英国这样的双轨学制,源于中上层重学术更严格,中下层重实用快乐更轻松,不同阶级的需求不一样。其实,人和人的需要真是太不一样了,一些人吃吃喝喝,老婆孩子热炕头,再跟周围人相比有面子,就是幸福生活了;而另一些人非要活个明白,想的比较多,一定要找个答案,活出个价值。在欧洲,学校泾渭分明、任君选择。英国的工人阶级未必穷,未必上不起私立,但是人家就是不上。& >>>>公立和民办的分支我们的义务教育开始有民办以后,也逐渐分支——公立学校也想往快乐教育的方向奔,教委一个劲地发文,一二年级不准有书面作业、不准书面考试,奈何群众们不甘心,老师们不放弃;私立学校也想走精英路线,然而一切刚刚开始,画虎不成反类犬,说是素质教育,走着走着又走上了应试的老路。&  其关键点在于,我们国家的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仍然是公立的,优秀的资源仍然集中在这里。也许有朝一日私立大学异军突起,能够达到像哈佛、耶鲁这样的知名度,而私立大学的招生标准不是高考成绩,而是像美国一样的综合素质(运动特长、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那么私立中学私立小学的课程体系想来也会是另外一番面目了。&  而且中国人可不同于英国人。中国人向来是不认阶层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做个光荣的工人阶级就可以了。&  虽然大学文凭越来越没用,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日渐僵化。然而,考上一个重点大学从而改变命运,仍然是中下阶层唯一的选择;而中产以上阶层,也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国内良好的高等教育。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能力选择国外的高等教育。&  僧多粥少。这就是现在择校热的根源。&  2我们的择校标准只有一个:升学率反观我们,群众们择校的标准只有一个:升学率!&  华育初中为什么这么热门,不就是因为华育近年来在四大名校(上海四大重点高中: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一本率几乎100%)预录取中稳居第一。而明珠小学、世外小学等为什么这么热,不就是因为能考进华育、兰生复旦等著名初中的人数多嘛!&  >>>>民办小学分三类继续说我们可以选择的体制内的学校。在公立小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如明珠、向阳等升学率高口碑好的小学。而在民办小学中,也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家挤破了头要考的名牌小学如上外附小、世外等;一类是双语学校或者国际学校的国内班,比如协和、平和等,现在也非常热门。还有一类是普通民办。因为民办受教育局掣肘较少,特色课程和加料课程更多,大家普遍的观点是民办的总比公立的好。& 刚刚我们说择校,其实学校也在择学生,因为除了对口公立以外,选择都是双向的。择校的务实 OR 务虚?看看“基础”和“三观”在说到形而上的价值观之前,我们不能回避形而下的现实问题。&  务实:看经济、学前、家长的基础择偶除了三观要合拍,也得看看出身,收入和学历。择校除了要看三观,最好也考虑考虑经济基础、学前基础和家长情况。>>>>首先要看经济基础国际学校中丰富多元的活动与教学对家长的经济实力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创二代,您就甭考虑国际学校了。北京、上海的正宗国际学校学费一般一年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另外还有各种课外培训、国际旅行、冬夏令营和所谓的“开眼界”的钱。年级越高越费钱,因为各种游学、社会活动会增加开支。&  双语学校和民办小学的学费也日益水涨船高,除了一年几万的学费外,课外兴趣班的费用可能比学费还高。还有每个月一两千的校车费等。一个同事家的孩子考上了名小逸夫,家离学校几十里,赶校车也相当地不便。为了孩子能多睡儿,只能去学校附近租房,周末再回自己家住。房租加上两套房子的水电煤网络,家长上班也多增加几十里地油费,这开销能小的了吗!&  再说公立名小。北京、上海的学区房已是天价,具体价格请直接咨询满大街的房产中介。友情提醒有实力买学区房的各位,千万注意你心目中名小的入户年限求。上海的学区房,你还买得起吗?这样的现实对穷人确实是个打击。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却砸锅卖铁硬着头皮上,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再说学前基础如果没有英语基础,却想让孩子考国际学校和双语民办,那不是开玩笑嘛!先不说学校能不能录取你,就算孩子进去了,能适应全英文的教学吗,能跟老师同学愉快交流吗?孩子能适应吗?&  英语教育也要从小抓起零基础地进入民办名小,孩子和父母的压力也会很大。学校讲课进度快、作业多,你拼音还没学会,人家已经开始要求看图写话了。&>>>>最后是家长基础这里主要是指家长能花多少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并不一定要求你家长学历有多高。国际学校的课时相对较少,孩子的假期多,还鼓励家长高度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除了跟孩子有关的各种节庆表演活动,还有妈妈沙龙、读书会、家长聚餐、教育讲座等,假期里最好还能带着孩子去旅行。&  “家长日”活动双语和民办小学的活动也远比一般的公立学校要多得多。各种活动甚至都是家长来牵头组织的,积极参与那是必须的。&这也是很多学校青睐全职妈妈的原因。&  所以,在择校之前,我们必须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多少存款,在孩子身上能花多少时间,孩子学前学了多少知识。其实,这些也是学校选择孩子的主要标准。&  务虚:择校的核心是三观好了,终于可以务虚地谈谈价值观问题了。  择校的核心还是价值观。&  就好像你和老公三观相合、两情相悦,什么家世门第都是浮云,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难。如果一个喜欢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一个喜欢追名逐利出人头地,那这日子过得可就拧巴了。&  体制外、体制内两种不同路线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一种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个性,增加人的价值,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具有全员性。&  >>>>一种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教育是了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生存于社会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筛选性。&  从个人层面来讲,这两种教育价值并不冲突。因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个人,在客观上通常也有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但是从教育体系来讲,必然有各自的取舍与偏重。&  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个人主义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更有市场,所以主张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国际学校和民办小学的市场份额日渐扩大,即便是我们国家这样典型的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体系,也在基础教育领域尝试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所以——>>>>个性和生存能力,你怎么选?如果你的孩子未来生活无虞,不用担心被社会淘汰,不用担心他的才能是否受社会欢迎。那么你会选择尊重孩子个性的学校,让孩子不用从小就面临竞争压力吗?&  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能有独立生存能力,在社会竞争中成为佼佼者,那你是否能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一个“唯分数论”的学校呢?&  也许你会很贪心,既希望孩子有生存能力,适应这个竞争的社会,又希望孩子快乐,保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嗯,我就是这样。做父母的就是这么贪心,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  >>>>在择校时,怎么做取舍?然而,在择校时,我们必须作出取舍。是选快乐教育的学校,还是应试教育的学校?&  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学校都会标榜自己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然而判断一个学校究竟是不是快乐教育——一是要看学校的课程安排,二是要看布置的回家作业,三是要看就读学生的感受。&  并不是国际学校就一定是快乐教育,公立学校就一定是应试教育。在择校上有不少父母可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育儿精细化时代来了?真正的素质教育在校外写作业的孩子事实:体制内外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前几天孩子在浦东名牌公立的好朋友跟我吐槽:才上三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后马不停蹄地做学校功课,一直做到九点才做完。根本没时间课外阅读或者做其他的“加料题”。他们家孩子还算动作快的,拖拉一点的小朋友真不知道要做到几点。没错,名小的升学率的确是高,但是主要也是靠课外。老师们都鼓励孩子在外面各种补课,甚至是“双奥”、“多奥”(指在几个不同课外机构上奥数课)。学校里面会发奥数卷,但是只给答案,没有讲解。只能靠课外机构。现在小升初靠的主要就是各种竞赛获奖证书,竞赛要获奖势必要刷题。但是课内作业太多,反而影响他们准备课外竞赛的时间。&  而另一个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的妈妈也有另外的担忧。没错,孩子在学校里的确是挺快乐的,可是家长同样有焦虑。因为让孩子去国外留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要进国外的好学校,那是在与全世界的同龄人竞争啊!有时候甚至比体制内的教育还要付出更多。所以国际学校的小朋友在课外也忙得很,各种体育运动都得走起啊,滑冰、击剑、棒球、网球、游泳……因为国外大学入学标准就是这样,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少不了。在学科上又觉得校内太简单了进度太慢,数学也得课外补。在语言方面,孩子在纯英文环境里英语的确是不错啦,可是中文却不行了,不爱看中文书。因此,有很多家长觉得应该先在公立读一二年级打好中文底子再去读国际。&  比较:各种学校的优劣势所以,各种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劣势。&  >>>>国际学校的优劣势国际学校的优势在于学校氛围更尊重孩子天性,孩子校内比较快乐,回家作业少,英语学得好。劣势在于:学校师资较不稳定(外国老师流动性大),体制外没法回到体制内,有留学压力。中文不够扎实。&  >>>>应试名小的优劣势&以应试为主的名小(包括公立和民办)的优势在于:在幼升小中有品牌效应,可以得到更多机会,学校学习氛围浓。劣势在于: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作业多,孩子竞争压力大。&  >>>>&快乐小学的优劣势&&以快乐教育为主的小学的优势在于:孩子校内比较快乐,回家作业少。孩子和家长自由度大。劣势在于:小升初全靠父母谋划。&  小学初中一贯制的学校得特别提一下。由于没有小升初的压力,这样的学校在小学阶段相对轻松,特别适合崇尚快乐教育的家长。比如公立的静教附校,实验东校等。升学率不算特别好,但也不差。民办的也有。但是入学门槛都不低,或要考或要买学区房。&  父母要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真相:我们进入了精细化育儿时代有些父母如此重视择校问题,也可能因为有一种潜在的想法,找到一个靠谱的好学校,家长就可以轻松了。赶紧醒醒吧,快面对现实吧!&  如今已经进入了精细化育儿时代,我们希望像我们的父母当初那样,把学习全部交给学校和老师,当甩手掌柜的,已经不可能了,即便你能够接受孩子以后成为三校生,学校老师也不会放过你——孩子的回家作业各种渠道通知你;各种考验动手能力的作业那简直是考验家长啊!以前觉得自己高考结束后人生算是达到了巅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随手解个三角函数。现在更新了认识,在孩子的高考结束后,我们的人生将攀上另一个高峰!不仅温故而知新,还能拾遗补缺,左手给孩子拟作文大纲,右手解一道数学行程,古文诗词信手拈来,PPT小报分分钟完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家长。&  课外辅导班热度不减乐观的看:乌云背后有金边对了,我们80后就是这么悲催。大家一起抱头痛哭吧!擦干眼泪,我们看看乌云背后的金边。&  首先,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多么自由的境况,居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价值观的学校。拥有选择权无论如何是件好事。&  其次,无论就读什么样的学校,家长都可以随遇而安。因为没有完美的学校,没有完美的老师,我们不妨积极看待学校的优势,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学校的劣势。因为最终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的还是家长。&  最后,精细化育儿虽然对家长的压力较大,但也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们自己感兴趣或者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多花心思,有时候会感觉乐在其中。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的,完全可以交给校外机构或老师,校外的选择天地更大。&  >>>>我为什么认为素质教育在课外说实话,个人对于校内的素质教育并不太看好。因为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极高,要知识渊博,要循循善诱,要寓教于乐,要因材施教。小学教师的待遇并不太好,并不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即便进了一个所谓的名小,老师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自己孩子的老师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而在校外却有一大群的名师可以选择。在北京上海甚至有很多的高校老师受经济利益驱使,进行课外的基础教育。试想北大中文系的教授结合历史典故给你讲诗词讲古文,小朋友能讨厌语文课吗?奥数如果结合小朋友喜欢的动画人物,把数学难题融入故事融入游戏,小朋友也会兴致盎然。实际上有很多小朋友的课外课程是自己喜欢去上。&  所以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课外,在家庭,在机构。关于择校居然拉拉扯扯了这么多,也是衷心希望缓解幼升小的家长们的一些焦虑,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因为自己身边也有很多同事同学和朋友给过我热情的建议和帮助,我多想自己犯过的错别人不用再犯,自己有的经验别人也用得上。&其实我家依依也才一年级,自己在育儿方面才刚刚起步,认识还浅薄得很。欢迎各位有丰富经验的家长,也不吝给予指点和探讨。◎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民办学校校方感叹:“小五班”滥施肥 孩子恶补缺后劲-民校,面谈,民办小学,志愿,王从连,录取,笔试,公办,民办,王蔚,-上海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民办学校校方感叹:“小五班”滥施肥 孩子恶补缺后劲
原标题: 民办学校校方感叹: “小五班”滥施肥 孩子恶补缺后劲图说:一些“小五班”突击补习生进入民办校后成绩下滑厉害 来源:网络沪上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本周末即将迎来招生面谈。最近有网帖热传今年招生更为火爆,情况果真如此吗?允许学生报考多个志愿,但民办学校真会招第二志愿吗?没被民办录取的学生又将如何安排?其实,上述问题并不“棘手”,民办的招生也正逐年趋于稳定和有序。拼口碑民校招生守住规矩今年本市民办学校报名始于4月24日,但没过几天就有网文称,徐汇区某民办小学报名人数超过了一万人,而消息的来源竟然只是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自媒体公众号,令家长们莫辨真伪。其实,某个民校究竟是否“火爆”,单看报名人数也不一定准确。因为,按现行政策,没有住宿条件的民校只能在本区招生,有住宿条件的可以适当跨区招生,这两种学校自然在吸引生源上本身就存在差异。此外,有的区有多个民办学校,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各有各的“生源基本盘”,校方也不太会为抢生源而搞坏在圈内的口碑。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今年4月,北京市发布消息,所有中小学校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此举不仅意在为持续高烧的学区房降温,也意在厘清商业性房地产行业与公益性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即便以上海为例,房产楼盘及校外培训机构共同“助推”所谓学区房及民校招生热,也已司空见惯。新华初级中学名誉校长陆继椿说,民校招生没那么野豁豁,也是要守规矩的。此外,毕竟有公办学校“保底”,且现在家门口的公办学校质量和声誉都在提升,有的公办学校还设有特色班,“进不了民办就对口入学”的心态已很普遍。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民校的招生也并不是如传说的那样“超纲”“偏难”,比如,他们学校就是由语数外三位教师组成一个面谈小组与每位报考的学生聊天,既聊学业状态,也聊个性特长,从中选拔出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的学生,所以学生根本不用刻意准备,家长也不必听信一些培训机构的蛊惑。进才外国语中学校长王从连说,面谈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人机交互”式的测试,二是以“情景再现”为重点的测试。“情景再现”分为4项内容,一是偏重科技动手能力的情景,二是偏重音乐、美术等艺术能力的情景,三是偏重人文学科的情景,四是偏重体能、身体技巧方面测试的情景,有学生自选两项,主要还是考查学生除学科知识以外的综合素养。撞运气多个志愿多些选择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但家长陈先生说,他们一家人是在纠结中度过的,直到最后一刻才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里填报了3个志愿,总觉得只填1个志愿有点“浪费”,明知绝大多数民校是不会招非第一志愿学生的,但仍抱着“撞运气”的心理,第二和第三志愿不填白不填,当然极可能是填了也白填。“虽然志愿填好了,但纠结还没消除,因为报名成功后家长仍必须于5月5日前在相关报名系统里上传学生照片,未上传照片的学生将不能参加周末的民校面谈。所以,这两天我和孩子妈仍天天‘开会’,探讨第二和第三志愿到底有没有用。既然像大家说的那样是无用的,那还不如放弃,让孩子也能集中精力专攻第一志愿。”他说。按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施意见的规定,每名学生限填报2所民办小学,报考民办初中的限报3所,这就是所谓的民办小学有“第一、第二志愿”。但坊间的疑问是民办学校本来就够“牛”的,怎么可能招第二志愿学生?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绝大部分民校的确是在第一志愿招生时就人满为患,几乎就没考虑过非第一志愿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实情,陆继椿表示,其实只设一个志愿也无妨,这既可以免得孩子在不同的学校间“赶考”,也可以让家长少些焦虑。如果一定要设多个志愿,最好也是以两个为宜,第三志愿在既往的实践中根本没什么意义。而在民办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看来,有考试才有多个志愿的顺序选择,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存在入学考试,仅是面谈了解些基本情况,谈何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民办学校有多个志愿,可能是给学生选择学校留了点余地,但从客观上来说,也是从政策上确保了民校完成招生计划,因为,万一有已录取的学生因为某种特殊情况想要放弃,那么学校就可以从第二志愿中遴选替补者。但这基本上属于理论上的设计。”他说。换考法重在考查综合素养将“人机交互”引入面谈,是近年来沪上多所民办小学和初中招生时乐于尝试的做法。由于市教委再三规定,面谈不是面试,更不是入学考试,所以,这套特地为民校筛选学生而研发的“人机交互”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被师生们称作“用App游戏代替纸笔考试”。王从连介绍说,孩子们与交互系统对话的时间约为20分钟,进校后先要验证,然后前往指定的面谈教室做互动游戏,评估内容关注的并非仅为学科成绩和学科知识,各类超前学习的知识点更是不见踪影。素养评估强调学生在实际任务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在与别人交往中的情绪管理、规则意识等。他说:“这套系统我们已经用了几年了,发现基本上还是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出学生综合表现的,而且还能避免有些孩子在小升初时突击参加‘小五班’培训带来的弊端。”“小五班”特指为升入名牌初中应对选拔性入学考试而开办的补习班,通常是在小学4年级升入5年级的暑期开始开办,到次年5月名牌初中选拔性面试、面谈之前结束。“小五班”的培训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和外语。而且,有些“小五班”还会忽悠家长,自称“与名牌初中有内部协作关系”,可以“大量输送学生进入”。王从连说,小学毕业班学生想择校进入民办初中,适当补缺补差也在情理之中,但“小五班”往往过度强调所谓学科知识,这就容易把学生引向应试的窠臼,对学生的能力培训特别是可持续学习能力不见得有利。“这些年我们也对进校后的学生进行过一些调查,有些成绩下滑厉害或始终难以提高的学生,跟他们一聊,发现几乎都参加过‘小五班’的突击补习。其实,我们十分看中的是没有经过恶补的学生,教育也要强调‘绿色’,不能滥‘施肥’。一味地只是在语数外里刷题拼分数,将来学习的后劲会显得十分乏力。”作为曾经的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说,中学生是要培训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是要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这都是校外培训机构不会教给孩子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可惜,不少家长仍十分迷信培训机构的误导。(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焦点关注】面谈全程录像 违规可以举报眼看面谈日在即,家长们纷纷打探“到底会面谈些什么”。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自办的网络公号也开始推送什么“面谈秘笈”“面谈常见题”之类的帖子。每年的民校招生之所以都会形成一个社会热点,除了个别学校报名与录取人数之比远远低于名牌大学的录取率,还因为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批“奇葩题”事后被上传到网上从而引发争议。事实上,按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和小学招生是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的,但考虑到民办学校享有自主办学权的特殊性,很多地方允许民校在招生中采取面谈的方式。但从以往各地的实际操作来看,面谈中的不规范行为仍然比较突出,有的甚至是借面谈之名行笔试或变相笔试之实。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从笔试到面谈,其意义不在于少了一次笔试,而在于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建立起多元评价标准。如果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面谈招生必然会走入误区,甚至重新回到笔试的老路上。”值得欣慰,同时更值得作为看点的是,今年本市再次强调要规范面谈程序,提出“面谈应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方式,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严禁学校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测试。”而在今年春季开学前,市教委打出了一组漂亮的减负组合拳,其中对民校招生更是提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规范措施,内容包括民办中小学面谈全程录音录像,覆盖面谈所有环节,而且面谈仅限一轮,严禁组织两轮及以上的面谈。市教委还要求增强民办中小学面谈的透明度,各校要将面谈方案(包括面谈方式、面谈题目等)报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且加强对民办中小学违规招生查处力度,家长可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里在线提交招生违规的证据。【焦点提醒】须家长确认校方才发录取通知5月8日至9日进行第一志愿录取,5月11日至12日第二志愿录取,5月14日至15日第三志愿录取,这是市教委规定的民校录取步骤。“虽然我们原则上只招第一志愿学生,但对极个别出于某种考虑把其他学校放在了第一志愿而我们又特别看得中的孩子,至少我们是比较豁达的,会跟他说万一第一志愿没录取,必须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民校招生采用按志愿分批招生录取的办法,所以时间很紧迫,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第一志愿“逢录必满”是普遍现象,但也不排除个别学校会放宽到第二志愿考生。而且,按市教委规定,民校以短信方式发出录取通知后,必须经家长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后校方才可正式录取。至于部分家长纠结的孩子没有被民校录取的问题,据记者了解,这并不影响他们就读公办学校。各区招办将根据适龄孩子的入学依据安排其就读。例如,申请在本区就读初中的小升初学生(包括在本区小学就读以及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回本区就读的),如未被民办初中录取,由区招办根据入学依据安排其就读公办初中。申请回外区就读的,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其就读。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民办学校校方感叹:“小五班”滥施肥 孩子恶补缺后劲
日 11:36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 民办学校校方感叹: “小五班”滥施肥 孩子恶补缺后劲图说:一些“小五班”突击补习生进入民办校后成绩下滑厉害 来源:网络沪上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本周末即将迎来招生面谈。最近有网帖热传今年招生更为火爆,情况果真如此吗?允许学生报考多个志愿,但民办学校真会招第二志愿吗?没被民办录取的学生又将如何安排?其实,上述问题并不“棘手”,民办的招生也正逐年趋于稳定和有序。拼口碑民校招生守住规矩今年本市民办学校报名始于4月24日,但没过几天就有网文称,徐汇区某民办小学报名人数超过了一万人,而消息的来源竟然只是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自媒体公众号,令家长们莫辨真伪。其实,某个民校究竟是否“火爆”,单看报名人数也不一定准确。因为,按现行政策,没有住宿条件的民校只能在本区招生,有住宿条件的可以适当跨区招生,这两种学校自然在吸引生源上本身就存在差异。此外,有的区有多个民办学校,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各有各的“生源基本盘”,校方也不太会为抢生源而搞坏在圈内的口碑。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今年4月,北京市发布消息,所有中小学校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此举不仅意在为持续高烧的学区房降温,也意在厘清商业性房地产行业与公益性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即便以上海为例,房产楼盘及校外培训机构共同“助推”所谓学区房及民校招生热,也已司空见惯。新华初级中学名誉校长陆继椿说,民校招生没那么野豁豁,也是要守规矩的。此外,毕竟有公办学校“保底”,且现在家门口的公办学校质量和声誉都在提升,有的公办学校还设有特色班,“进不了民办就对口入学”的心态已很普遍。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民校的招生也并不是如传说的那样“超纲”“偏难”,比如,他们学校就是由语数外三位教师组成一个面谈小组与每位报考的学生聊天,既聊学业状态,也聊个性特长,从中选拔出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的学生,所以学生根本不用刻意准备,家长也不必听信一些培训机构的蛊惑。进才外国语中学校长王从连说,面谈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人机交互”式的测试,二是以“情景再现”为重点的测试。“情景再现”分为4项内容,一是偏重科技动手能力的情景,二是偏重音乐、美术等艺术能力的情景,三是偏重人文学科的情景,四是偏重体能、身体技巧方面测试的情景,有学生自选两项,主要还是考查学生除学科知识以外的综合素养。撞运气多个志愿多些选择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但家长陈先生说,他们一家人是在纠结中度过的,直到最后一刻才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里填报了3个志愿,总觉得只填1个志愿有点“浪费”,明知绝大多数民校是不会招非第一志愿学生的,但仍抱着“撞运气”的心理,第二和第三志愿不填白不填,当然极可能是填了也白填。“虽然志愿填好了,但纠结还没消除,因为报名成功后家长仍必须于5月5日前在相关报名系统里上传学生照片,未上传照片的学生将不能参加周末的民校面谈。所以,这两天我和孩子妈仍天天‘开会’,探讨第二和第三志愿到底有没有用。既然像大家说的那样是无用的,那还不如放弃,让孩子也能集中精力专攻第一志愿。”他说。按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施意见的规定,每名学生限填报2所民办小学,报考民办初中的限报3所,这就是所谓的民办小学有“第一、第二志愿”。但坊间的疑问是民办学校本来就够“牛”的,怎么可能招第二志愿学生?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绝大部分民校的确是在第一志愿招生时就人满为患,几乎就没考虑过非第一志愿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实情,陆继椿表示,其实只设一个志愿也无妨,这既可以免得孩子在不同的学校间“赶考”,也可以让家长少些焦虑。如果一定要设多个志愿,最好也是以两个为宜,第三志愿在既往的实践中根本没什么意义。而在民办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看来,有考试才有多个志愿的顺序选择,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存在入学考试,仅是面谈了解些基本情况,谈何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民办学校有多个志愿,可能是给学生选择学校留了点余地,但从客观上来说,也是从政策上确保了民校完成招生计划,因为,万一有已录取的学生因为某种特殊情况想要放弃,那么学校就可以从第二志愿中遴选替补者。但这基本上属于理论上的设计。”他说。换考法重在考查综合素养将“人机交互”引入面谈,是近年来沪上多所民办小学和初中招生时乐于尝试的做法。由于市教委再三规定,面谈不是面试,更不是入学考试,所以,这套特地为民校筛选学生而研发的“人机交互”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被师生们称作“用App游戏代替纸笔考试”。王从连介绍说,孩子们与交互系统对话的时间约为20分钟,进校后先要验证,然后前往指定的面谈教室做互动游戏,评估内容关注的并非仅为学科成绩和学科知识,各类超前学习的知识点更是不见踪影。素养评估强调学生在实际任务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在与别人交往中的情绪管理、规则意识等。他说:“这套系统我们已经用了几年了,发现基本上还是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出学生综合表现的,而且还能避免有些孩子在小升初时突击参加‘小五班’培训带来的弊端。”“小五班”特指为升入名牌初中应对选拔性入学考试而开办的补习班,通常是在小学4年级升入5年级的暑期开始开办,到次年5月名牌初中选拔性面试、面谈之前结束。“小五班”的培训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和外语。而且,有些“小五班”还会忽悠家长,自称“与名牌初中有内部协作关系”,可以“大量输送学生进入”。王从连说,小学毕业班学生想择校进入民办初中,适当补缺补差也在情理之中,但“小五班”往往过度强调所谓学科知识,这就容易把学生引向应试的窠臼,对学生的能力培训特别是可持续学习能力不见得有利。“这些年我们也对进校后的学生进行过一些调查,有些成绩下滑厉害或始终难以提高的学生,跟他们一聊,发现几乎都参加过‘小五班’的突击补习。其实,我们十分看中的是没有经过恶补的学生,教育也要强调‘绿色’,不能滥‘施肥’。一味地只是在语数外里刷题拼分数,将来学习的后劲会显得十分乏力。”作为曾经的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说,中学生是要培训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是要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这都是校外培训机构不会教给孩子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可惜,不少家长仍十分迷信培训机构的误导。(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焦点关注】面谈全程录像 违规可以举报眼看面谈日在即,家长们纷纷打探“到底会面谈些什么”。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自办的网络公号也开始推送什么“面谈秘笈”“面谈常见题”之类的帖子。每年的民校招生之所以都会形成一个社会热点,除了个别学校报名与录取人数之比远远低于名牌大学的录取率,还因为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批“奇葩题”事后被上传到网上从而引发争议。事实上,按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和小学招生是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的,但考虑到民办学校享有自主办学权的特殊性,很多地方允许民校在招生中采取面谈的方式。但从以往各地的实际操作来看,面谈中的不规范行为仍然比较突出,有的甚至是借面谈之名行笔试或变相笔试之实。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从笔试到面谈,其意义不在于少了一次笔试,而在于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建立起多元评价标准。如果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面谈招生必然会走入误区,甚至重新回到笔试的老路上。”值得欣慰,同时更值得作为看点的是,今年本市再次强调要规范面谈程序,提出“面谈应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方式,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严禁学校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测试。”而在今年春季开学前,市教委打出了一组漂亮的减负组合拳,其中对民校招生更是提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规范措施,内容包括民办中小学面谈全程录音录像,覆盖面谈所有环节,而且面谈仅限一轮,严禁组织两轮及以上的面谈。市教委还要求增强民办中小学面谈的透明度,各校要将面谈方案(包括面谈方式、面谈题目等)报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且加强对民办中小学违规招生查处力度,家长可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里在线提交招生违规的证据。【焦点提醒】须家长确认校方才发录取通知5月8日至9日进行第一志愿录取,5月11日至12日第二志愿录取,5月14日至15日第三志愿录取,这是市教委规定的民校录取步骤。“虽然我们原则上只招第一志愿学生,但对极个别出于某种考虑把其他学校放在了第一志愿而我们又特别看得中的孩子,至少我们是比较豁达的,会跟他说万一第一志愿没录取,必须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民校招生采用按志愿分批招生录取的办法,所以时间很紧迫,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第一志愿“逢录必满”是普遍现象,但也不排除个别学校会放宽到第二志愿考生。而且,按市教委规定,民校以短信方式发出录取通知后,必须经家长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后校方才可正式录取。至于部分家长纠结的孩子没有被民校录取的问题,据记者了解,这并不影响他们就读公办学校。各区招办将根据适龄孩子的入学依据安排其就读。例如,申请在本区就读初中的小升初学生(包括在本区小学就读以及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回本区就读的),如未被民办初中录取,由区招办根据入学依据安排其就读公办初中。申请回外区就读的,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其就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