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通血管有没有副作用,可以保持多长时间呢?适合年轻人血管硬化怎么办稠患者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步入冬季,天气开始冷了。
  身边的中老年朋友们听说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便又开始琢磨着去医院或社区门诊输点液、疏通疏通血管,以准备个好身体度过寒冬、迎接新年了。
  李阿婆也不例外,像往年一样,她照例想去医院输点补液。但不巧,最近听说腿脚不利索、说话还含糊了,诊断是急性脑梗死。
  那么,定期输液通血管的办法到底还管不管用呢?
  其实,这种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去输液的行为,不仅不能防病,反而增加很多风险。
  健康头条(微信号:baojiandaifu)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事。
必须记着这三点
  1. 输液不能疏通血管!
  误区:抱着定期输液信念的「李阿婆们」认为,定期输点活血药疏通血管,能够把堵塞的血管打通。
  真相:实际上堵塞的血管打通,主要是指有些急性中风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者血管支架等,把那些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当然,这个时间窗也是严格限制的,通常只在数个小时之内是有效的。而整个过程都与输活血化瘀药没什么关系。
  即使有一些急性患者,医生可能会输些活血化瘀药,那通常也只作为改善症状的辅助治疗。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证据说明这些药能降低死亡或发病率。
  而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缺血坏死的组织已经坏死,能够重建血运的组织已经有新的血管供血。这个时候活血化瘀的输液对于各种组织血运改善就更没什么意义了。
  2. 输液不能改善「血稠」!
  误区:还有些人,会提到说因为血粘稠,要求输液。
  真相:这里的血液粘稠,通常指血液黏度,主要由血球压积(每百毫升血球所占的百分数)和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且现在认为血液黏度与中风或心梗等没有明确的关系。不能拿血液黏度的结果来要求输液。
  3. 定期输液对血管并不是长期有效的!
  误区:输液会对血管有长期的作用。
  真相: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这一过程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会因为每年 1~2 次的输液而发生改变。即使输液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但补液结束后几天药物就会代谢完,也不会对损害的血管有长期「修复」的效果。
  盲目输液的风险
  不仅如此,没有指征地输活血药物还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1. 增加出血风险:
  活血药物对有出血倾向患者来说,会增加出血风险。
  2. 有可能出现过敏:
  由于成分问题或者提纯工艺等原因,有少部分人可能出现过敏,严重的有可能出现肝损伤或者头晕、头胀等情况。
  3. 其它副作用:
  比如反复静脉输液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可能,医院环境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征,建议不要再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病而盲目输液。
  正确的预防方法
  那么,真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应该如何做呢?
  1.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建议到正规的体检或医疗机构做一个危险因素的评估,了解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检查要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动脉斑块检查、以及心电图等。
  2. 积极治疗相应基础疾病
  对于已经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积极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需要药物控制的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地监测指标;
对于有房颤病人,到正规医院,由医生评估后予以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
对于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可服用他汀类稳定斑块,严重者予以内膜剥脱或支架术。
  3. 均衡饮食
可以适当增加南瓜、玉米、红薯、土豆等替代纯精米面食品做主食;
保证一顿饭有荤有素,吃荤不超标,蔬菜 3~4 种;
控盐、减油、少糖,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辛香料来调味。
  4. 坚持规律运动
  提醒中老年朋友,天气冷了,锻炼前可以先测量下血压等,并在锻炼前有 5~10 分钟热身。
  天气冷了,最好是在室内进行运动;如果要出门锻炼,最好在 10 点以后,有人陪伴或是在有防护措施的场所进行。
  5. 及时去医院
  最后要注意的是,如果有新出现的头晕、头痛,或者胸闷、胸痛、心慌等不舒服,或者原来有的不舒服突然加重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责任编辑:张青 / Hugh
  图片来源:.cn 正版图片库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通血管”不防脑梗
原标题:“通血管”不防脑梗
□本报记者 高春阳 霍营冬去春来,气温转暖,哈市各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迎来大批中老年人,他们或因动脉硬化或出于保健目的进行“通血管”治疗。那么“通血管”真的能预防脑梗吗?记者就此请相关专家进行解析。1中老年人扎堆“通血管”3年前,51岁的高先生经常有头晕、手脚发麻等不适症状,到医院进行核磁共振等检查,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脑干动脉狭窄,自此高先生就特别注意预防,几乎每年“五一”前后他都要去医院“通血管”。几天前,高先生外出登山着凉了,回家后就出现了头晕、食欲差、乏力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家人十分担心,于是赶紧送他到医院检查,虽然在吃了阿司匹林后症状很快好转了,但高先生还是决定提前去社区医院打上一组舒血宁。在哈市新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和高先生一样来“通血管”的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据这家社区医院的张主任介绍,季节交替时冷暖变化较大,一些中老年人容易因血脂过高、着凉等原因引发脑部不适,而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脑动脉狭窄、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卒中史等。医生表示:“虽然开春通血管的中老年人比较多,但用药主要以舒血宁为主,我们并不建议市民这样做,因为脑血管堵塞引发的症状并不相同,是需要对症治疗的。”2“通血管”无法预防脑梗“血管被血栓堵住了,所以就得通一下……”很多中老年人都习惯认为冬天血稠,开春了就得使用一些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对此,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张黎明教授表示,市民切忌盲目使用药物“通血管”,因为根据医学理论,脑血栓与脑梗塞(正式名称应为脑梗死)是需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一定要到医院确诊后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预防。对于市民采用“通血管”防止脑梗发作的办法,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五病房主任李峰教授同样认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脑血管病有一些独立的危险因素,比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房颤等)、脑动脉狭窄、高粘血症、高脂血症、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等,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三大高危因素,单靠每年或每季度的静脉输液来消除这些高危因素,预防脑血管疾病是难以奏效的,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3盲目“通血管”易致脑梗发作“脑血管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因此,患者一旦发病,不但要及时治疗,而且还要查明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李峰建议,脑梗患者出院后应每三个月至半年定期复查,如果有症状了要及时赶到医院。平时可以用一些口服药,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疾病的发生。在没有症状,没有确切指征的情况下,专家不主张“通血管”,而且药物本身都有副作用,盲目“通血管”还会加重心脏、肾脏的负担,严重者会出现心、肾功能衰竭。此外,没有症状的情况下,长期输液还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还可能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等。不过专家建议,根据不同身体状况,中老年人可以储备一些药物,比如患有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则应该随时保证降血脂、降血糖的药物,还有一些改善血流和血液黏稠度的药物,在没有出血性疾病的前提下,可以服用拜阿司匹林、丹参等。 4吃素防脑梗也不可取除了有定期输液预防脑梗的患者外,还有一些老年人坚持吃素来预防脑梗。其实盲目吃素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对于脑梗患者来说,日常饮食只要保证营养均衡,清淡就好。长期素食不但容易导致贫血,蛋白质摄入不足,而且营养失衡不利于血管健康,更易导致脑梗的发生。预防脑血管病,李峰建议,生活中除了要做到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多做有氧运动、减轻压力外,还要积极防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重点要防控高血压和糖尿病。定期体检对于发现疾病也很重要。此外,与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生不同,脑栓塞多是在活动中发病,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都容易发病。因此,老年人平日锻炼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可选择做一些舒缓运动,如太极拳、慢走等。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老人定期输液通血管,其实“通”不了
&& &定期输液并不具有疏通血管、改善“血稠”或长期“修复”血管的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征,建议患者不要再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病而盲目输液。步入冬季,天气渐凉。身边的中老年朋友们听说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便开始琢磨着去医院或社区门诊输点液、疏通疏通血管,以准备个好身体度过寒冬、迎接新年。那么,定期输液通血管的办法到底管不管用呢?
&&&&首先必须澄清的是以下三点:
&&&&第一,输液不能疏通血管
&&&&崇尚定期输液的阿婆阿公们认为,定期输点活血药疏通血管,能够把堵塞的血管打通。而实际上所谓打通血管,主要是指有些急性中风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者血管支架等,把那些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当然,这个时间窗是有严格限制的,通常只在数个小时之内有效。而整个过程都与输活血化瘀药没什么关系。
&&&&即使医生可能会为一些急性患者输活血化瘀药,那通常也只作为改善症状的辅助治疗。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证据说明这些药能降低死亡或发病率。而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缺血坏死的组织已经坏死,能够重建血运的组织已经有新的血管供血。这时活血化瘀的输液对于各种组织血流运动改善就更没什么意义了。
&&&&第二,输液不能改善“血稠”
&&&&还有些患者,会因为自己“血黏稠”,要求输液。这里的血液黏稠,通常指血液黏度,主要由血球压积(每百毫升血球所占的百分数)和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且现在认为血液黏度与中风或心梗等没有明确的关系。不能根据血液黏度结果来要求输液。
&&&&第三,定期输液对血管并非长期有效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会因为每年一两次输液而发生改变,即使输液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补液结束后几天药物就会代谢完,不会有长期的“血管修复”效果。
&&&&除了这三大误区,盲目输液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没有指征地输活血药物,对有出血倾向患者来说,会增加出血风险。其次,由于药物成分问题或者提纯工艺等原因,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严重的有可能出现肝损伤或者头晕、头胀等情况。此外,反复静脉输液还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可能,并因医院环境增加交叉感染概率。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征,建议患者不要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病而盲目输液。那么,真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建议到正规的体检或医疗机构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了解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查要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动脉斑块检查、心电图等。
&&&&第二步,对于已经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积极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需要药物控制的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地监测指标;对于有房颤的病人,到正规医院,由医生评估后予以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对于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可服用他汀类稳定斑块,严重者予以内膜剥脱或支架术……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均衡饮食、坚持规律运动等好习惯。需要特别提醒中老年朋友的是:天气冷了,锻炼前可以先测量下血压等,并在锻炼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最好是在室内进行运动,如果要出门锻炼,最好在10点以后,在有人陪伴或是场地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
&&&&最后要注意,如果有新出现的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等不适,或者原有不适突然加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版权所有(C)2016 杭州爱讯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管造影的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