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属待遇被打成反革命到现在无人管。

梁文道:文革中三岁男孩为何被打成反革命
日 10:50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梁文道
'正在加载中...'
阅读提示:那么这个三岁的小孩,怎么又是个小反革命分子呢?就是因为有一天在黄昏的时候,他看着这个太阳真是夕阳西下无限好的时候,他很感慨的,三岁小男孩说一句&太阳掉下去了&。
凤凰卫视2月17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要了解今天的中国,我们常常必须回顾过去,但是你如果真的回顾过去,比如说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到现在的60年里面,你会发觉我们面对的是一团很复杂很烦琐的一堆东西。而且这60年实在太大太大,那你怎么去掌握它,怎么样在这乱成一团的麻线里面为它理出一个头绪呢?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怎么样去用一些词语为标准,或者为一个线索去能够找到理解今天的中国或者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入门的口径、一个方法。后来我发现,原来很多人都跟我的想法很相似,大家都是从词汇下手去想办法理解中国。但是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用自己的手法来处理这些词汇。
比如说我今天跟明天就要给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本书《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作者就是有名的小说家余华。余华过去给我们的印象,他会写一些散文,他也谈过音乐。当然他的小说最为出色,但是我们很少看到他对社会乃至于政治问题提出一个态度非常鲜明、甚至有时候非常尖锐的很正面的一个看法。但是我很意外地发现,在《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余华非常清晰地站出来告诉大家,他对今天中国的看法。然后他用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就是选了十个词汇,用这十个词汇来表达来整理他对60年来中国的一些演变的一些了解跟认知。
比如说这里面他提到了一个词汇叫&人民&,那么他对&人民&这个词汇的解释其实也很能够看出来,就是我们左右的这些了解的中国的词汇,它们本身好像有点不牢靠,你没办法把它抓下来放在手中,贴在地面上的这样一种特性。例如他这么样讲,他说&我在写下这个词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写错了,或者说写的不像是人民,我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睁开眼睛后觉得它有点像了,我再次闭上眼睛,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终于确定自己没有写错。这个词汇就是这样,让我有时候陌生有时候熟悉。我不知道在今天的汉语里还有哪个词汇像人民这样处境奇怪,它无处不在,同时又被人视而不见。&为什么无处不在,我们法院是&人民法院&,检察是&人民检察&,&人民&这个词到处都出现,但是这个&人民&这个词很多时候像虚词一样。他用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像现在讲一些人搞空壳公司借壳上市一样,谁都可以借着&人民&这个词,借它这个壳来上市搞点什么。
但是除了像&人民&这样的一个字眼到处都用,然后用到一个我们都不了解它是什么意思的词之外,还有一些词也是过去中国人很习惯用但是现在迅速贬值的词,他讲的是&领袖&。为什么他说领袖这个词贬值得厉害呢?比如说他讲今天中国各个领域都有领袖层出不穷,什么青年领袖、少年领袖、未来领袖、创新领袖,地产领袖、IT领袖、传媒领袖、商界领袖和企业领袖,让他吓一跳。为什么呢?因为他说他记得他年轻的时候,小时候文革的年代,领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一个人能用,那是谁,当然就是毛主席。余华就提到,&我的妻子告诉我,她过去生活的小镇上有一个工会主席,姓毛,小镇群众也叫他毛主席,他就很自然而然的答应了,文革之后他就被打倒,罪行就是让世界上出现了两个毛主席。他解释,他说是人家叫我毛主席,但是打倒他的革命群众就说,你可以不答应。&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些我觉得更有趣的小例子,比如说这里面就提到余华自己,他说他小时候,小学有一个二年级的女生,因为把的肖像折叠了,让毛泽东脸上出现了一个十字架般的影子。她因此被打倒,我们都叫她小反革命分子,她在全校的批判大会上痛苦流涕,口齿不清地交待自己的反革命罪行。后来在这个批判大会之后呢,一年级的学生被老师召集到一起,要求这些一年级的小孩子揭发其他隐藏在同学中的小反革命分子。结果除了刚才那个小女孩又有一个人被揭发了,那么这个被揭发的孩子,他三岁,揭发他的是他家邻居的男孩。那么这个三岁的小孩,怎么又是个小反革命分子呢?就是因为有一天在黄昏的时候,他看着这个太阳真是夕阳西下无限好的时候,他很感慨的,三岁小男孩说一句&太阳掉下去了&。这个太阳当然就只有毛主席才是太阳对不对,你如果说太阳掉下去了,你的心,你用心是多恶毒呀!于是这个三岁小男孩也被打倒了,是个小反革命分子。
那么,余华我们知道他是很喜欢写文革期间的一些经历跟故事,跟平常别人讲话的时候也是一样。但是在这本书里面我比较密集地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他怎么描述他在文革之中的经历跟他后来阅读写作成为一个作家的关系。这个我觉得很有趣,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会形容那个年代,大家无书可读,然后遇到书是多么的饥饿,这些故事我们都听过,但是我觉得余华在这里面就提到,无书可读的状态怎么样帮助他成为作家。
所以现在说我们不是有很多手抄本,或者叫灰皮书,传来传去那些书,传来传去的很多外国名著小说不是很多都掉页了,没了结局对不对?那么于是当时一些渴望读书的人拿到一本书,好不容易能够有书看了,结果结局没有了怎么办?余华在这里面就说了,他说他开始自己去设想故事的结局,就像国际歌中所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更妙的是他后面讲到他写作,他一开始写作的其中一个契机就是,除了刚才讲这个虚构故事,就是写大字报。而当年的大字报他特别强调到了文革后期,捉奸的热情空前高涨,差不多期待了文革早期的革命热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把自己偷情的欲望转化成捉奸的激情,然后大伙像他这些写大字报呢的年轻人,就在这样的写人家怎么偷情,怎么去捉奸的大字报里面得到了莫大的快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哲]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性福潜规则:少妇的招数
读书名博: |
&&&&&&&&&& |
一周图书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1)魏延同志為何被打成反革命
我的图书馆
(1)魏延同志為何被打成反革命
魏延所以被殺除了與楊儀長期不和外,最主要是他和諸葛亮在軍事戰略上意見相左,什麼天生反骨之類是胡說八道。魏延提出了一個人人都看出來的戰略問題,卻沒能看出來一個只有兩個人知道的秘密,所以他最後雖然參加革命多年,資格老功勞大卻被冤殺,而且死後多年都得不到平反,到現在都是“反革命”,進不了“八寶山”。諸葛亮七出祁山,歷史上其實是六次,每次走同樣路線,每次用同樣戰略,每次司馬懿堅守不出,蜀軍最後糧草耗盡撤退。如此違法軍事常識的戰略安排,別說魏延看不過去,廣大人民群眾都不耐煩了。最後主帥諸葛亮同志也在最後一次征伐中,在五丈原因公過勞殉職在途中了。
要解開這個秘密就要分析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總體上說西蜀國內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國際上魏吳兩國亡蜀之心不死比較亂。魏蜀吳三國魏國勢大吳國兵強,蜀漢實力屬於比爾蓋茨“微軟”。按照西蜀的實力想統一中國只有理論上的可能性,唯一希望就是魏吳超級大國兩敗俱傷,蜀漢才能夠最後坐收漁翁之利。否則魏吳兩國任何一方作大,對於蜀漢都非善事,因為收拾完了對方,接下來必對蜀漢動手,蜀實力有限定然亡國收場。所以對於西蜀來講戰略上,處於守勢絕對不能進攻,但在戰術上必須採取攻勢,即所謂以攻代守。“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目的,不是扶持東吳直接與曹魏對抗,而是借東吳勢力以求自保,並盡可能賺取最大利益。赤壁之戰劉備出兵最少獲益最多,後來還借機奪取了荊州,聯合東吳是假擴充實力是真。劉備因關羽死兵發東吳,被烤鴨般燒了連營七百里,雙方聯盟的基礎已破,蜀漢實力由此走向衰落。怎麼讓孫吳再次相信蜀漢,雙方共建抗魏新型大國關係,就變得十分關鍵了。選擇只有蜀漢與曹魏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只要仗打起來與東吳合作基礎就有了,畢竟雙方重站到同一陣線上,相互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問題是蜀漢與曹魏直接對抗,無論在哪方面都不占優,雙方死拼消耗之下,弄假成真對蜀不利。東吳與蜀漢聯合的目的,也是讓漢魏兩家拼消耗,大家的算盤都差不多,所以對於諸葛亮來說,既要對魏國進攻,又不能使己方實力受損。結果諸葛亮聯合司馬懿,兩家聯手出資打造,史詩式巨片《西部無戰事》,主演孔明和仲達,總導演“陳凱歌”。影片為了針對海外市場,別名《西部無戰事之七出祁山》,並且每年推出續集吸引各方注意。整個蜀魏的西線戰場都是搭實景拍攝,雙方根本沒進行過像樣的戰事。即便是後來西蜀破了張頜,出兵幾十萬消滅三千多人馬,嚴重不符合投入產出效益,屬於偽造帳目虛假投資。北伐每次都是蜀漢武裝大遊行,將帶來的糧草吃完就走人了。除了馬謖失街亭的那重播火燒了棧道,其餘曹魏連追都不想追,蜀漢根本連打都不想打。
司馬懿每次都知道諸葛亮的戰略,因為孔明早就電郵通知他了。所以,他針對蜀漢的方針是以靜制動以守代攻,坐等諸葛亮完成消耗自然撤兵。司馬懿在西線戰場兵力本來就處於弱勢,而且諸葛又有三國“穆裡尼奧”之稱,善於用兵戰術那是“大大的”,曹魏進攻沒本錢自然“擺大巴”了。而且魏主對司馬懿本來猜忌甚深,司馬氏如果軍事行動太過積極,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必然招致讒言,你那麼想到四川搞“唱紅打黑”啊!魏王定會奪去他軍事指揮權,他之前已有前車之鑒。況且主戰場是東線,西線本是配角,戰略上不能喧賓奪主。如果,魏在西線加強兵力攻蜀,必然會招致腹背東吳的進攻。況且,諸葛亮每次都點到即止沒有拼命的架勢,所以司馬懿也就見好就收,他與諸葛亮同演反恐軍事大演習,目的無非是做戲掩人耳目。
魏延自以為看出了諸葛亮的戰術問題,不瞭解戰略上孔明的高明之處。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想自己帶兵另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這無非是當年領韓信舊劇重拍,但諸葛亮攻打關西本就是虛張聲勢,與司馬懿默契之下保存實力,魏延認為孔明膽怯,自己無用武之地。《三國志》補注《魏略》記載,諸葛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建議,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魏延想攻關中的理由是認為夏侯楙會棄城逃走,老實說如果對方死守兩下很可能打成僵持,毛主席說“不打無把握之仗”。再則諸葛打關西司馬懿不敢輕動,主要是蜀漢在兵力上佔優勢,如從魏延計打關西同時取關中,雙方打成消耗諸葛亮必然分兵,司馬懿自然棄守為攻,曹魏勢強大發援兵,西線將變成主戰場,如此關西關中一起打,就是戰略決戰了。再說即便魏延率精兵,奇襲關中長安得手後如何,關西戰場局面打不開,關中長安也守不住,如此兩面受敵情勢更被動,所以諸葛決不許魏延分兵取漢中,因為這是軍事冒險主義。
“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費禕也常為二人調解。魏延是軍事幹部,與政委楊儀尿不到一個壺裡。魏延所以態度囂張,主要他是“老領導”劉備親自提拔的人,當年代替張飛任漢中都督兼太守,彼時魏只是牙門將軍而已。西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稱帝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西元223年(建興元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屬於重點提拔的幹部。魏延一直受劉氏家族重用,以為諸葛亮不會對他怎樣。西元234年(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的便”,目的是迷惑魏延。
諸葛死後楊儀讓費禕去魏延處摸底,“老魏啊,你看這紅旗還能打多久啊?”魏延回答:“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由此看出魏延仍然想繼續革命,沒有反叛蜀漢的動機和理由。問題是你說不會叛變革命,叛徒帽子就輪不到你頭上了?楊儀率軍退卻並將所走閣道燒毀,使得魏延無路可退。楊儀和魏延都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二人都說是魏延,“看他姓什麼就知道不是好人”。魏延先佔據南穀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擋。王平知道打不過就大聲哭喊,“主席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就敢這樣!”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怎麼能“四川人打重慶人呢”就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領兵追上殺了魏延,將頭顱獻于楊儀。楊儀用腳踏住魏延的頭顱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一腳彎過人牆死角如網,果然腳法一流不讓梅西,隨後還誅滅魏延三族。《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其實魏延最後被殺就是出自諸葛亮的安排,他怕魏延在他死後帶兵攻打漢中,最後必然導致魏蜀戰略決戰,西蜀實力不濟提早滅亡。諸葛亮生前不殺魏延,他怕擔誅殺先帝老臣,不聽魏延計心胸狹窄的罪名。但他死後則非殺魏延不可,《尼羅河上的慘案》臺詞說得好,“對於死人不存在誹謗”。諸葛亮病重時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所謂“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其實就是設計謀殺魏延。蜀軍祈山出兵多次,每次撤兵都按程式,司馬懿不敢來追,雙方早已達成默契。即便追趕也可燒毀棧道,沒有必要讓魏延斷後。即便司馬懿知道諸葛死訊,他怕疑兵之計也必不敢追。所以,讓魏延斷後實際是給楊儀機會,讓他斷魏延後路逼他“謀反”。
《前出師表》所寫,“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劉禪最後聽信蔣琬和董允所言,這些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前出師表》命令劉禪必須聽他們意見,他實在是不敢不聽,否則早被丞相取而代之了。最後導致了魏延同志,在肅反運動中被錯誤殺害。
馆藏&19455
TA的最新馆藏江姐弟弟建国后揭发亲舅 想立功被打成反革命
我的图书馆
江姐弟弟建国后揭发亲舅 想立功被打成反革命
李义铭忐忑不安地叮嘱他不要惹事,然而,后来江正榜曾以“揭发”三舅李义铭表达向政府靠拢的“积极性”。
核心提示:李义铭忐忑不安地叮嘱他不要惹事,然而,后来江正榜曾以“揭发”三舅李义铭表达向政府靠拢的“积极性”。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服务的“污点”哪能一笔勾销?运动一来,他便先后被打成“反革命”和“右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日16版,作者:《快乐老人报》编辑部,原题为:《江姐弟弟的坎坷人生》
江正之是江姐(江竹筠)惟一的亲弟弟,原名江正榜,1922年生于四川自贡,比江姐小两岁。父亲江上林长年流浪在外,母亲李舜华在乡下带着一双儿女,过着清苦的生活。1928年初冬,自贡城乡发生罕见饥荒,李舜华带着儿女去重庆投靠三哥李义铭。
江正榜身体不好,成绩也差,初中没有上完就不想读书了。1939年夏天,姐姐正在寻找中共党组织时,江正榜却找到一份工作,进了隶属国民党军统的中央无线电总台。刚开始,江正榜在姐姐的影响下倾向革命,居然订了一份《新华日报》。有一天,他因为讲了几句八路军的好话而被抓了起来,幸亏有他人全力担保才幸免于难,仍留在无线电总台。但后来,弟弟的发展并非江姐所能预料到的。他慢慢地不听姐姐的劝说,而且尽量躲避着她。1949年,江正榜被国民党青年军裹挟到了台湾。他憎恨国民党的腐败,又特别思念姐姐,居然在全国解放前夕冒险潜回了重庆。然而,他再也看不到姐姐了——她已被杀害了。江正榜刚回重庆时,只得投奔三舅李义铭,在他开办的义林医院作助理。李义铭忐忑不安地叮嘱他不要惹事,然而,后来江正榜曾以“揭发”三舅李义铭表达向政府靠拢的“积极性”。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服务的“污点”哪能一笔勾销?运动一来,他便先后被打成“反革命”和“右派”……
解放初的几年,江正榜改名江正之,过了几年安定日子。在医院里,他和一位姓徐的护士结婚,并生了一个儿子。当他被打成“反革命”和“右派”,被送农场劳动改造后,妻子与他离了婚。1979年,他终于平反。被前妻带走、已长大成人的儿子找上门来认他这个父亲,一起到公园、风景点游玩。他试图与前妻复婚,却没能如愿。1981年12月,当他再婚以后,儿子自然不再来“打扰”他了。
从记事起,江姐之子彭云并没忘记江正之这个亲舅舅。早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上学时,他曾趁“大串联”回到重庆,冒风险与找到下落的江正之第一次相认。1988年,彭云在美国学成归国后回四川探亲,在四川大学任党委副书记的同父异母哥哥彭炳忠等人,又替他找到了舅舅的下落,彭云平生第二次去看望了江正之。1989年12月,江正之病逝。(摘编自《春秋》)
馆藏&7233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淮河下游三河闸工程已经开工全闸修成洪泽湖水可不再为害桂西僮族自治区召开首届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山西临汾县部分封建残余及反革命分子向农民进攻发生烈属张三元被打死等严重案件
售&&&&&&价:76.00元 品&&&&&&相:运&&&&&&费:辽宁沈阳
至挂号印刷品:4.8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 >
关 键 字:详细描述:整份报纸一共4版全原版老报纸.请看好。图,以图片为准,报纸边缘有裂口,少许破损,涂画笔记.水渍污浊等报纸有折痕,拆开合订本下来的报纸,肯定会有痕迹,装订撕下来的痕迹,请看好图报纸四周有轻微撕裂开口,整体品相还可以&内容无缺失,报纸可能内页会有涂画的笔记,前人使用观看和摘抄内容的标记等。对于品相要求很过高&严格的买家请上别家书店里去
店主推荐4799.00元1999.00元1988.00元3399.00元1999.00元联系QQ3一3四6零8八3.天天在线。133九0一390九199.00元99.00元99.00元99.00元99.00元99.00元99.00元99.00元99.00元99.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邓朴方警告江青:看你猖狂到什么时候 被打成反革命
红潮导语:邓朴方说:“(他们)说我攻击江青。我也不是攻击,就是江青在北大讲话时很不像样子,我在底下说了一句看你猖狂到什么时候,被人听到了。”
邓朴方是邓小平的长子。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经历:1944年出生,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68年受迫害致残,1993年起任中国残联主席,2008年起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对“文革”那段梦魇般的往事,邓朴方一直不愿回忆。在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面对面》节目中,他首次面对媒体披露了当时的情景。
被打成反革命绝望跳楼
1966年,邓朴方上大学四年级,“文革”开始了,邓朴方和姐姐妹妹都受到了批判和管制,造反派试图从他们身上拿到邓小平的罪证。邓朴方说:“(他们)说我攻击江青。我也不是攻击,就是江青在北大讲话时很不像样子,我在底下说了一句看你猖狂到什么时候,被人听到了。”
造反派对邓朴方进行残酷的迫害,把他打成了反革命。1968年8月,不堪忍受虐待和凌辱的邓朴方选择了跳楼自杀。邓朴方说:“自己不愿意说假话,真话也不能说,又希望自己是有人格的,可当时失去这种人格了。最主要是,如果是作为反革命,将来是没有希望的,没有前途的。我就想我到头了,该结束了。现在想来当时还年轻,不是很有弹性。”
在清河福利院没人照顾
邓朴方受伤后被送到北医三院。可因为他反革命的身份,是不可能给他做手术的。邓朴方说:“苏醒过来以后我已心如死灰,生和死已经无所谓了。”
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邓朴方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造成高位截瘫。半年后,造反派把他送到北京郊外的清河福利院。对于邓朴方来说,这是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那就是一个大屋子,12个人,照顾我们的就是同屋的80多岁的一个老头儿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傻孩子,他们两个在这屋里能走动,然后是我们这些不能动的。”邓朴方说,“后来我想病还是要治,就摇车子从清河摇到中南海,我同门口(的战士)说,我要见一见领导,一个战士让我靠边站,把我放到西门斜对面的马路边上,然后用吉普车把我和三轮车一块儿抬上去,拉回救济院了。”
父亲难过但不表现出来
1971年6月,经过邓小平的多次争取,中央最后同意把邓朴方送到江西。那个时候,邓朴方已经有4年没见到父亲了。虽然是一个国家领导人,但邓小平在“文革”却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邓朴方说,父亲难过是一定的,但他不会表现出来,“他没说什么,我也没说什么,就是无言相对”。邓朴方说,父亲从不说这件事情,但自己觉得这一生都对不起父亲和母亲,“他们精心培养我、爱护我,而我呢,却给他们造成这么大的痛苦”。(红潮网综合自《哈尔滨日报》《人物周报》)&
内容编辑:红潮历史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闽ICP备号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烈属最新补助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