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印刷发电企业精益管理手册做好精益化管理

当前位置: >
微利时代下印刷企业从精益化管理到利润价值的实现
  日前纸箱纸盒,据《德鲁巴全球趋势》《中国印刷蓝皮书》、科印网等相关报道,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印刷企业数量,2010年较2009年减少了700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支撑不下去而退出或停业。有4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所增加,同时数字印刷机,有42%的受访企业利润出现了下滑,只有19%的印刷企业实现了利润增长;他们也曾为了企业的生存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转型升级措施,却毫无结果,不得不放弃。在我国包装印刷业比较发达的浙江省,有关方面对
75 家包装印刷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75 家企业中亏损企业有 12 家北人集团,占到了 16%,而这 75 家企业的平均产值利润率仅为
9%左右。由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包装印刷发达的地区利润尚且如此,而那些包装印刷不发达的地区,其利润就可想而知了。总之富士星光,微利成为整个包装印刷行业的大势。故障分析与排除
  产业发展到今天,整个业赢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亏本经营,已经正式进入了振荡调整期,那种&要想法海德堡,做印刷&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伴随着经济状况的低迷,2014年的印刷企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更有爆出印刷企业将面临&倒闭潮&和印刷业&速朽&的论调,给印刷企业发展蒙上了重重阴影。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恶性竞争环境,印企应该怎样顺利度过寒冬、确保利润惠普,在微利时代下迎来印刷产业的春天呢?包装机械
  这个时代的考题摆在了总经理案头。显然,激烈竞争下的印刷企业,实行精益化管理,是职业总经理确保利润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早在10年前一些高瞻远瞩的企业领导人就提前未雨绸缪,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张林桂先生RFID,在2006年就将企业的管理主题定调为:精细管理年,并明确了精细管理年的方针,即:精细管理,人人管理、有效管理;稳定质量,降低成本印刷商巡礼,提高效益。同时提出了:精细管理年的口号,即: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个细节。通过10大方面的精细管理,如:精细报价管理,精细大客户管理平版印刷,精细质量管理,精细物流管理等举措为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企业创造了非常好的效益。扫描
  更早的在2004年,国内的著名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就提出&细节决定成败&。2006年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5%成败论---一位经理人对成功的感悟》一书中张林桂先生也指出:细小也能决定成败。并非一切成败都是由细节小事所决定,但是处理不好、或者忽视、做错细节小事也有可能导致全局、大事的前功尽弃、受损或失败印刷教育,所以,一定要注重细小。在如今印刷产业的微利时代,汪中求先生、张林桂先生的这一论断,更是极具独特的意义。那么,印刷企业的运营系统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收纸
  今天笔者想仅就微利时代下印刷企业内部运营系统其他包装,如何从精益化管理构建全新的精益制造价值链条,并通过这一精益制造价值链条来实现企业的利润价值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谈谈个人对精益化管理的愚见。凹印
总访问量:16786
更新时间: 10:50:03
来自湖南娄底,17年印刷生产一线实战技术管理经验。在鸿兴集团、深圳新协力、虎彩集团、汕头壮丽等中国印刷前10强大型集团工作过,担任过海德堡7色UV机长、印刷主管、印刷经理、精益产线经理、生产厂长、总经理助理等职务;精通UV胶印工艺技术,擅长印刷现场管理;对印刷标准化、数据化管控、精益生产、色彩管理,GMI、G7、逆向上光、先烫后印、3D光栅、标签组合印刷、镭射压印转移等工艺技术有很强的实战应用经验;曾先后服务过世界500强顶级客户,如:索尼、佳能、宝洁、帝亚吉欧、曼秀雷敦、雅诗兰黛;接受过TTT、战略思维、生产总监、领导力模型的培训;对企业宏观战略目标的分解与全局性统筹协调也有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生产效率提升、品质风险预防与管控等方面有着独到的实战经验,对印刷行业的趋势发展与商业运营管理模式、价值利润链也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印刷工业》、《印刷技术》、《印刷经理人》等全国专业期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电话:QQ:印刷企业精益管理提高纸张利用率_报纸_中国百科网
印刷企业精益管理提高纸张利用率
     为提高纸张利用率,让精益管理意识落实在每个步骤,印刷企业需要对员工加强培训,使员工明确意识、提升技能,从而控制废报率。另外,不论是印前的生产检查,还是印中的水墨控制,公司都需要强调再三,形成规章制度。
加强培训控制废报率
在报纸印刷企业成本控制当中,废报率的控制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影响到生产成本,也关系到报纸印刷的时效性。
为控制废报率,笔者所在的华商数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从走出去、请进来两方面加强员工培训。公司多次派技术骨干近20人赴德国培训,并选派优秀员工赴人民日报社印刷厂等国内知名印刷企业交流学习。学习归来后,每个人都要认真撰写培训心得,将好的经验与班组人员分享,共同提高。同时,公司每年都会邀请学界、业界专家来公司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所有人员在培训中认真做笔记,培训后参加统一考核。培训不走过场,一定要让参加人员学有所得。
公司也会不定期举行技术比武,在树立业务典型后,大家有了学习的标杆,针对性也更强。另外,以机台为单位,推行竞岗考核,在车间掀起人人学技术、赶超争先的氛围。每个月公示的《机台综合管理考核表》包括印刷质量、出版时效、成品率、机台卫生、差错率等,在综合评定后公司会奖优罚劣。每个班组每个月也都会评出质量考核前三名,并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各个机组之间就自觉形成了相互寻找差距、竞相学习的氛围,促使团队整体技能快速提升。
在具体的奖罚中,公司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处罚时依据实际情况酌情下单,奖金则远大于罚金,在种种明确的奖罚制度下,差错少了,效率高了,成本降了,干劲足了,团队整体技术能力步入了较高水平。
在多种措施下,公司在出报时效及废报率控制方面成效斐然。在KBA75生产线,我们的废报率最低可以控制在0.3%以下。在UNISET60生产线,我们的废报率最低可以控制在0.8%左右,在同行业中属于较好水平。
恰当预设印前油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印前油墨预设环节对于降低废报率来讲,无异于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环节。在操作人员拿到印版后,首先确定印版所属印刷单元,然后依据版面图文面积将所对应的用墨量预调至合理范围。之后,将墨斗里的油墨充分搅匀,对墨胶进行上墨,上墨的多少要依据经验。如果过多,则会造成开机印刷后糊版、印品油墨过多、水大墨大等现象,同样会造成不少废报,得不偿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提前用干净纸张将多余的油墨卷走,达到合适状态。上墨过少,则最初印品发白,水墨不易平衡,等到操作人员调整好了墨色,可以收报时,废品率已悄然上升。恰当的油墨预置可以使开机合压之后水墨平衡一步到位,除了需要微调墨量之外,开机废报最少时只有十几份。
在这个环节,油墨预设人员很关键,尤其是在一叠有四五张报纸的情况下,任何一版色别的油墨预设不恰当,都会影响整叠报纸的印刷质量。有时,就是因为一叠报纸当中某一版墨色调整不到位,从而造成一方面机器不能提速,影响时效性;另一方面开机废报剧增。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对预设油墨进行互相检查和机长检查的方式,不论是各个印刷单元墨胶的上墨量,还是机器操作台上的记忆值,都要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如有问题,在开机之前处理完毕,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废报的产生,提高时效,避免了开机后手忙脚乱调整墨色的现象。
油墨预设的成功与否,与废报的多少息息相关,把这一环节认真做好,功不可没。
甄别利用废报
一张报纸不合格,当做废报理所当然。可一份报纸由多张组成,这时,如果其中一张不合格,那么这一份报纸?之前我们是当做废报处理的,而且,本着“客户至上,质量一流”的企业理念,“宁愿错杀一千”也不允许一份废报流出厂外。当然,废报数量也在直线上升,有时甚至达到“惨不忍睹”的程度。后来,在向细节要效益的举措下,我们对废报进行仔细甄别,尤其是对接纸废报、跑纸边、脏版等报纸进行分类剔除,重新整合,精打细算。
例如,在一叠5张的日报中,如果一次印量为30万份,排除中途换版、擦洗橡皮布等因素,仅以接纸为例,一卷400公斤的新闻纸基本印刷1.5万份左右,那么,仅一路纸就需要接纸20次,一次按照最少扔掉5份接头废报计算,这一次印刷生产中,一路纸就要扔掉100份,5路纸就是500份,重量约40公斤。而我们将不同纸路的接头废报剔除,用其他纸路接纸的成品报更换,组合成一叠合格品。这样一来,就能在接纸废报中挖掘出近400份成品报,重量约30公斤。以平均3次印刷计算,一条生产线仅此一项就节纸90公斤。这还不包括诸如纸张破损、跑纸边等情况。综合下来,仅从废报中甄别利用的报纸就达上百公斤,而我公司拥有4条生产线,节纸成效不言而喻。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把细节工作做好了,降低废报率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仔细检查印前数据
印前生产一定要仔细检查数据,防患未然。在UNISET60和KBA75上,均有墨量记忆功能,能够把前一天印刷时调整到最佳状态的水墨量记录下来,如果下一次印刷中版面图文变化不是很大的话,则现有的记忆值就能够保证版面墨色需求。在纸架方面,纸张的克重不同,相对应的张力控制等也要发生变化,还有因为润版液的不同造成配比度和用水量的不同等。这些与印刷生产密切相关的数据都要在印前认真检查,不要因为某一数据没有检查到位导致废报率大幅增加。
我们公司有一次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员工将油墨预设好,把印版装上机器等待印刷的过程中,按照互相检查这一流程,另一位员工将他预设过的版面墨量和水量统一检查了一遍,发现在其中一版墨量中,有一处墨区的墨量值非常小,根据版面情况,这一区域的墨量需求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于是,他把这个墨区的数值调高。然而,在给墨辊预上墨时,员工发现这一墨钉所在区域明显墨量偏少。当再次检查墨钉数值时发现刚才调整过的数值又归回原位。于是判定是此墨钉出了问题,当设备维修人员检查时,发现控制墨钉的小电机出了故障,更换之后墨钉值恢复正常,没有影响当天的生产。
假如不是对数据的认真检查,在机器正常运转之后才发现问题,进而停机检修,那么,废报增加和对时效性的影响将不是一点点。只有多方面的细节做好了,才能使成本降低,利润最大,让企业游刃有余地应对“微利”。
收录时间:日 09:01:0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