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厚腻,饭后腹胀胃部有灼热感灼热是什么病

当前位置: >
舌苔厚 有口气 小心胃部出问题
我们在看时,很多中医会看看你的舌头,这就是中医中的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都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舌苔变化的一些常识。
舌苔厚、有口气
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
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需及时就医。
舌头有裂纹
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
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
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舌苔白厚,胃胀气上顶,泛酸的胃病治疗
总第66期舌苔白厚,胃胀气上顶,泛酸的胃病治疗 & 陈某是温州知名画家,其母亲与大姐皆是西医并在市医院工作,而其外公在世时是位名中医,故本人也常看些中医书籍。 & 陈某长期患有胃病,舌苔白厚,胃胀气上顶,泛酸,吃冷或吃热的食物,皆加重,饭量比未得病前减少,身体别无它病。身体高而瘦,骨骼框架很大,多次服用中药,皆无效。 & &于是我开方半夏泻心汤,重用姜半夏30克,并详解医理,陈某高兴而去。过了几天,患者偕同妻子一起高兴地说:“吃了半夏泻心汤后,效果很好,症状几乎没有了”。 & &其妻子还说:“我去常抓药的地方,他们说,嗯!是半夏泻心汤!我说,那你们知道,咋不早说,人家开出来了,你们又说是半夏泻心汤。药店的大夫哑口无言!”陈某说:“中医关键在于辨证,方剂都知道,就是辨证不准,就用不对方药”!不愧陈某是懂得医理的人,说话都能说关键呀! & 陈某又问,如何能让此胃病不容易复发,我说:“附子理中丸和半夏泻心汤以2:1的比例,长期服用”。陈某问:“医理何在”? & 我答:“中焦阳气不足故而导致胃中痰饮不化而有郁热,急则治标“温化痰饮,兼以清热,缓则治本,理中温阳,可断病源”。陈某恍然大悟,信服而去!&半夏泻心汤&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名B&添加义项&?半夏泻心汤是一种汤药,由半夏(9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熬制成的,用于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半夏泻心汤出处《伤寒杂病论》分类和解剂-调和肠胃&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急慢性胃肠炎等组成半夏 黄芩等目录123456基本信息方名半夏泻心汤出处《》分类和解剂-调和肠胃组成半夏(15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人参(9克) 炙甘草(9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方诀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功能用途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巧记(草人下江找双黄--炙草 人参 半夏 干姜 大枣 黄连 黄芩用法方解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方解本方证病人中气受伤,脾胃、大小肠功能失调,因为寒热互结其中,清浊升降失常。其症状为心下痞满、干呕、肠鸣下利。本方是由化裁得到,即去柴胡、生姜,而加川连、干姜。本方中法夏、干姜辛温除寒,和胃止呕;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养胃。禁忌本方主治虚实互见之证,若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使用。制方原理1. 病机:少阳证误下而中气虚,寒热互结于中焦,气机结滞,脾胃升降失常。2. 症状分析:(1)痞——同“否” →否塞不通(2)满——胀满(3)痛——疼痛(4)否卦——天地不交流; 天 乾→胃不降浊→呕吐;地 坤→ 脾不升清→下利(5)泰卦——天地交流; 地 坤→ 脾气主升清→地气上升; 天 乾→胃气主降浊→天气下降3. 治法:散结除痞+辛开(恢复脾的升清)+苦降(恢复胃的降浊)君药——半夏:苦辛燥,散结除痞,降逆和胃。臣药——(1)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除痞 ? 辛开(2)黄连、黄芩:苦寒清降泄热开痞 ? 苦降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佐药——人参、大枣:甘温补脾气以和中,生津液,[1]既可防黄芩、黄连之苦寒伤阳,又可制约半夏、干姜之辛热伤阴。使药——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注意事项化裁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因无半表证,故去解表之柴胡、生姜,痞因寒热错杂而成,故加寒热平调之黄连、干姜,变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和肠胃之方。后世师其法,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临证加减(1)气机结滞——枳实、升麻,开结散滞。(2)食积——神曲、焦槟榔,消食化积。现代运用急慢性胃炎、胃及、、早期肝硬化、等证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注意事项(1)食积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2)痰浊内结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旋覆代赭汤附方生姜泻心汤(《伤寒论》)、甘草泻心汤(《伤寒论》)、黄连汤(《伤寒论》)附注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方剂比较: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黄连二两,并以黄芩易桂枝而成,本方证为上热下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则腹痛呕吐自愈。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由此可见,方随法变,药因证异,遣药组方必先谨守病机,方能应手取效。文献方论 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药理作用1、对消化系统作用1.1吴丽芹等实验表明,半夏泻心汤能增加合并HP感染大鼠慢性胃炎模型胃粘液层磷脂和氨基己糖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理,除有消弱攻击因子的一面,可能还有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的一面,从而共同促进胃粘膜损伤的修复。麻春杰对化合物48/80引起的胃粘膜损伤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抑制化合物48/80引起的胃粘膜损害,并可抑制病变发展同时胃粘膜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量的增加,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的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上升,体外试验表明:其可完全阻碍MPO活性,明显清除氧离队子的活性,阻止OH引起的脱氧核糖分解。1.2张胜等采用正交设计法拆方研究该方中各味药的作用及配伍特点,实验表明方中党参和大枣及两者合用对胃底条运动张力具有明显增加作用,干姜和黄芩及两者合用使张力明显减小,而黄连、甘草和半夏作用不明显。方中黄连、甘草及半夏在拆方实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可能与胃底条标本的机能状态有关.1.3李惠林对实验性胃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有保护性作用,对醋酸性胃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加强胃粘膜粘液屏障作用,促进粘膜细胞再生修复,并提示半夏泻心汤全方作用优于其中某个或几个药物的作用,原方组方具有合理性。1.4魏晖等的实验证明,半夏泻心汤对大鼠胃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在胃运动受抑制时具有促进胃运动作用,其作用强于吗丁林;而在胃运动增强时,具有抑制胃运动作用,而吗丁林则无此作用,认为这一作用是本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之一。1.5江田昭英实验证实,大鼠用高浓度乙醇、脱氧胆酸、水扬酸钠、热水灌胃造成的胃炎模型运用本方后炎症有较明显的好转。镜检主要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糜烂减轻和消除。江田昭英发现本方对IV型超敏反应所致动物和足垫反应有抑制作用,而且作用不在变态反应的诱导期,而是在效应期中抑制淋巴因子的游离和强烈抑制炎症的作用。2.对免疫系统作用宋忆菊等通过实验证实,10g/kg、20g/kg、30 g/kg剂量的半夏泻心汤能升高小鼠抗体滴度、脾脏指数和吞噬率;15g/kg、30 g/kg剂量的半夏泻心汤能延长小鼠常压缺氧下存活时间。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本方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常压下抗缺氧能力有显著作用,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机体,而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不明显。中药方剂【方药】。【主症】胃脘嘈杂不适或灼热,畏寒肢冷,反酸口苦,心烦燥热,肠鸣便溏,遇冷症重。淡,苔薄黄,脉沉细数。【治法】辛开苦降,调中和胃。半夏9g,黄连6g,黄芩10g,干姜6g,茯苓12g,党参15g,吴茱萸3g,香橼皮10g,佛手9g,枳壳9g,大腹皮10g,陈皮12g,建曲15g,麦芽15g,甘草6g,大枣6枚。【方解】方中半夏、黄芩、干姜、党参、黄连、甘草、大枣取半夏泻心汤之意,和胃降逆,开结除痞;黄连、吴茱萸取之意,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佛手、香橼皮理气和中,除满止痛;枳壳、大腹皮、陈皮理气和中,调和肠胃;茯苓、建曲、麦芽健脾和胃消食;甘草兼能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调中和胃,适合于治疗寒热错杂型消化不良。【注意】本型患者寒热错杂,治疗宜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调中和胃。由于寒热错杂型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或偏于寒,或偏于热,临证时需仔细分辨,做到药证相符。消化不良总以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宜以健脾理气和胃为基本治则,以改善和消除胃脘部饱胀不适、暖气、纳差等症状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结果的不同,灵活选择治则和方药。
馆藏&21542
TA的最新馆藏左下腹隐痛,腹胀舌苔白厚,经常肠鸣
来自:台湾省 台湾
浏览 504 次
提问时间:
回答数量: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5078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由于胃肠道慢性炎症他到不正常的收缩,肠道痉挛引起的腹胀,和腹痛,应该多喝点,饮食有规律,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戒除烟酒,现在可以服用庆大霉素片配合黄连素,以及复合维生素b进行调节治疗。
TA帮助了1019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1373人
病情分析:
这属于消化不良导致的胃炎,主要是饮食不当导致胃黏膜受损从而引起疼痛,可以服用奥美拉唑,胃康灵,气滞胃痛颗粒治疗
回答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部灼热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