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中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和对照的区别

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 曾鹏光
摘 要 大多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的类型又有很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本的相关实验为例,对对照实验的类型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 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
1 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例题剖析: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解析:本题考查是否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本题的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探究有机肥的肥力是否优于化肥。就实验目
的一而言,施用有机肥的农田只有与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农田作对照,才能说明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答案:B
2 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出现了两次对照,其中第一次对照是在高浓度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对照是在低浓度溶液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又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例题剖析: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将体重、大小和年龄相同的成年小鼠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进行如下表所示的两步连续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验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以及它们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的拮抗作用
B.该实验的对照有同组内的自身对照、甲乙间的相互对照,设计丙组作空白对照无必要
C.该实验所用的胰岛素溶液和胰高血糖素溶液应是生理盐水与相应激素配制而成
D.该实验同一步所用的三种溶液用量必须相等,同一组前后两步所用溶液用量可以不等
解析:该实验通过甲组和乙组的自身对照,可验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以及它们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的拮抗作用。实验要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该实验所用的胰岛素溶液和胰高血糖素溶液应是生理盐水与相应激素配制而成,而且该实验同一步所用的三种溶液用量必须相等,同一组前后两步所用溶液用量可以不等。该实验有组内的自身对
照(第一步与第二步对照),也有甲乙两组的相互对照,但是丙组的空白对照也很有必要,因为只有与空白对照相比较才能够看出实验组的情况是否异常。答案:B
3 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级别的对照组,由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一般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实验的相互对比,确立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关系。在等组实验法中,若不设空白对照,则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例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又如“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把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番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而水稻吸收Si多,吸收Ca少。以上就是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再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典型分析: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1)实验对象:加了相同淀粉糊的四支试管。
(2)对照处理: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将四支试管分别放在温度为80℃、60℃、37℃、0℃的不同环境中,并同时逐个加入相同的唾液。
(3)实验结果:对相同时间内四组溶液中淀粉糊消化程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值。
(4)对照分析:通过对四组检测值之间相互对比,得出淀粉糊消化程度最高组的温度,即为本探究实验的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例题剖析: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试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实验设计的基本技能,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1)实验目的是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所以要设计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用蔗糖作为底物,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蔗糖溶液,并分别向这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且适量的蔗糖酶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另一组是用淀粉作为底物,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并分别向这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且适量的蔗糖酶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2)承接表中实验设计步骤,充分混合后,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均并置于50℃~65℃水浴一段时间。(3)实验的结果最可能是: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试管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4)该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根据酶的特性,温度为37℃左右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酶活性的最适温度,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故红色试管中的颜色较浅。浅谈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年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设计已成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设计中最常见的类型。在生物学教学中,使学生深刻、准确地掌握实验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不仅是学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91【正文快照】:
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可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就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叫控制组,相对于实验假设而言,就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对象组作为实验组,哪个对象组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讲,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建平;[J];生物学通报;2002年03期
周宏星;[J];生物学通报;2002年08期
郭春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年03期
万雯昕;;[J];江西化工;2010年01期
刘全明;[J];石油教育;1995年06期
沈吉军;;[J];高中数理化;2013年24期
周庆林;[J];网络科技时代;2005年08期
刘玉英;[J];文教资料;2005年23期
左清平;;[J];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23期
曹飞科;;[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梅;;[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王顺芬;;[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刘斌;蔡贞;沈婷;周志华;;[A];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先栓;;[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潘进治;;[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中心学校
张国军;[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费县实验中学 王永田 吕忠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睢县高级中学
蒋振亮;[N];学知报;2011年
四川省资中二中
罗明祝;[N];学知报;2010年
吴霞;[N];重庆日报;2004年
刘建东;[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学宾;[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吴江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陈博;[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邹标;[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李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唐娟;[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胡红杏;[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宁;[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