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一并请你结合课文所学所学知识,指出"始改称元"的"至元八年"是哪一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请回答:(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请你简要叙述能够体现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71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实现统一的政权。(2)秦朝、西晋、隋朝。(3)重视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下列实验操作的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使天平平衡,后进行称量;
B.点燃甲烷气体前,要先检验其纯度,而后才能点燃;
C.用酒精灯给盛有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时,应先预热而后固定在药品正下方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在量筒中先加入蒸馏水,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1/5--红磷过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没有加水或铺一层细沙
D.稀释浓硫酸时,酸液四处飞溅伤人--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81所
24小时更新:2304
总量:5703647

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项解析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项解析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52次
文档大小:1.69M
所属资料:
文档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人教版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
历史必修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土地制度
1.(2016·四川自贡一模·25)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家理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
2.(2016·陕西宝鸡一模·24)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D.中央集权的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题目中显示了“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表明个体的小农经济兴起,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成为生产单位,故A项正确;“自我意识和家庭的观念”不是说家长制受到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初中历史 |
【题文】材料一:黄龙二年春正月……谴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三国志?吴书》材料二: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
 试题类型:
 试题难度:
 试题内容:
【题文】材料一:黄龙二年春正月……谴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三国志?吴书》材料二: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元史?琉球传》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材料四:如图         胡锦涛会见连战                       汪辜会谈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三国时期和元朝时台湾先后被称为       和        (2分)(2)根据材料三,“去年”是近代台湾离开祖国怀抱的年份,这一年是        年。(1分)(3)根据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为解决台湾问题,确立了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政策已成功解决了哪些地区的回归。(4分)(4)在1993年“汪辜会谈”中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协议?(2分)(5)当前台湾的一小撮分分裂分子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积极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办?(2分)
试题答案:
【答案】(1)夷洲 (1分) 琉球(1分)     (2)1895(1分)(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分)、 香港 澳门(2分)(4)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2分)(5)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试题解析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史实。三国时期和元朝时台湾先后被称为夷洲和琉球。材料三中“去年”是近代台湾离开祖国怀抱的年份,这一年是1895年,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改革开放后为解决台湾问题,确立了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政策已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在1993年“汪辜会谈”中双方达成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协议。当前台湾的一小撮分分裂分子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积极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史实。三国时期和元朝时台湾先后被称为夷洲和琉球。材料三中“去年”是近代台湾离开祖国怀抱的年份,这一年是1895年,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改革开放后为解决台湾问题,确立了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政策已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在1993年“汪辜会谈”中双方达成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协议。当前台湾的一小撮分分裂分子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积极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与文本相关内容,请查看 【
】 栏目    
------分隔线----------------------------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请回答:(1)材料一“至元八年 是哪一年?“遂一天下 是怎么一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 (3)材料二反映了元世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请回答:(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请你简要叙述能够体现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71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实现统一的政权。(2)秦朝、西晋、隋朝。(3)重视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2分)(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3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其核心思想是“仁”。这里的“仁”指尊重个人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人与人要讲诚信。在联合国正门厅挂着他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思想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②,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始皇闻亡(逃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儒生们互相告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大兴儒学。材料四: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于是“孔教会”、“尊孔会”组织纷纷出现。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怎样的主张?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六艺之科”的态度上有何本质不同?(3)陈独秀反对孔教,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后来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有何作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说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材料二:(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的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一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长春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项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撒的结合初始道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