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考专业登山鞋的登山救援

登山“老驴”自发组队 户外救援一支奇兵
&&  队应运而生
  户外运动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户外运动安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频发的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让人绷紧了神经。 在丽水,有一支由资深驴友组成的户外救援队正悄悄地走进户外运动者的视野,他们精湛的野营、登山、攀岩、山地救援、野外生存等技能,不亚于专业的救援队伍。驴友于程近日对这一队伍进行了深入了解。
  据了解,近年来,丽水市户外运动目前经注册的运动协会多达28个,驴友约4万多名。由于受&驴友&年龄、户外经验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驴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
  伴随户外运动的发展,丽水民间户外救援应运而生&&一支户外救援的民间志愿者力量逐步崛起。日,由丽水市九县(市、区)的19位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和领队,共同组成了丽水市户外运动救援队。这是一支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旗下的民间公益救援队伍,他们都是户外运动的资深玩家,熟悉野营、登山、攀岩、山地救援、野外生存等户外技能,有着较为专业的装备和救助能力,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普及户外安全知识、开辟生命之路,时刻准备救出危难之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叶志文说,丽水市户外运动救援队填补了浙南户外没有专业救援队的空白:&丽水山区景色佳,地形复杂等因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驴友来丽水穿越旅行,1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很重要,万一驴友遇险需要救援,我们救援队能及时第一时间到达出事点,解救被困者。&叶志文说,&这是丽水首支户外救援队,是一支纯民间的志愿者救援队。&他坦言,目前丽水市户外运动的救援水平还处在起步阶段,仅有部分资深驴友掌握救援常识。这些志愿者的共同点是每个人都是拥有丰富登山经验的&老驴&。
  虽然是完全公益的自发组织,但运行起来毫不含糊,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救援队对外公布了救援电话,队员24小时开机,接警迅疾赶到救援现场。余姚洪灾救援、仙居木回岗救援、苍南莒溪大峡谷小驴友失踪大搜救、丽水白云山水库搜救迷路父子&&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带领队员赶到现场,户外运动及景区突发事件救助现场,也总是有丽水户外救援队队员的身影。
  这支队伍在参与无数救援行动中,自身也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专业技能得到积累、提升,期间也创造了许多户外救援经典案例。曾有一次,在丽水的白云山水库深处的一处山坳里,一位来自龙泉的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从白云山五里亭水库往深山岙里穿越途中,因仲夏的深山植被茂盛,原山路小道年久封阻,加上高温父子俩脱水严重,故被困深山,情况异常紧急。约在下午两点左右,借着时有时无微弱的信号,父亲拨通了救援队应急电话。丽水救援队的罗昱接到讯息,第一时间通知并组织队员,队员叶志文、蓝忠伟三人迅速赶到,带上水以及应急食品等救援装备,于20分钟后赶到事发地。因为队员们都是当地人,熟知山势地貌,在电话里了解了当事人被困的所在大致区域后,经一个多小时的行军搜索,终于在绿荫茂盛的山坳找到了被困4个多小时的父子。
  历经几次成功的救援之后,这支队伍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2014年丽水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这支民间力量为主,整合组建了浙江丽水户外应急救援队。
  屡屡出手成救援
  首批队员由来自丽水各县(市)以及莲都区的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的负责人、领队组成。这些队员当中卧虎藏龙,除了户外技能,各怀专项技能,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特种兵、消防战士、武警等退役的,因此,这支队伍也堪称一支奇兵。
  日23时,丽水户外应急救援队接到仙居山地救援同行关于&仙居横溪一猎户在周五深山失踪&的通报,协会秘书长叶志文迅速集合队伍,带上装备赶往事发地&&凌晨两点,除了本地仙居救援队外,丽水户外应急救援队是第二支赶到仙居的民间公益救援队。24日上午,天还下着小雨,丽水的队员们兵分两组,一组由队长蓝忠伟带队,带上重装备往难度较大的深山悬崖方向搜索;另一组由叶志文带队,在离事发地10公里处的横溪镇大丘田,大平,上半山,下半山峡谷方圆两公里范围处搜索;山上雨雾茫茫,能见度非常低,加上海拔800米处的深山温度在摄氏1度左右,给救援行动带来很大困难。&泥泞的山路,无路的原始丛林,没几下队员们的衣服全湿了,特别是浸了水的鞋子,又沉重又难受,但队员们又不能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会非常冷。&
  这次救援行动,丽水、临海、杭州、东阳、义务、乐清、象山等9支民间救援组织也先后到达,陆续投入到救援工作当中。连日来的搜救,这些专业的救援队员都会在搜救过的路段作记号,每支队伍的搜救都有GPS轨迹记录,并实时向指挥部反馈坐标信息及搜救情况,以便指挥部全局掌握分析。直到27日,在木回岗以西谷底找到失踪猎人遗体。这七天时间里,除了死者的家属,当地居民和当地民警,来自各地的山地救援队也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在数天的救援活动中,有的成员受伤了,有的成员感冒,但他们都没有放弃搜寻。这些都是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不少人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参与到这次救援当中,救援结束后,又将重新投入到各自的岗位中&&
  日,&菲特&台风演变成持续几天的特大暴雨,肆虐浙江东部,余姚三分之二城区成了一片泽国。10日清晨,一支醒目的橘黄色救援队马上就出现在余姚水最深的第一线&花园新邨&,当日就解救出多批被困了四天四夜的孤残老人,还辅助居委会干部为新邨居民送去一船又一船急需食品和饮用水,花园新邨是余姚市的老城区,因为地势低是本次水灾的重灾区,街道基本水深达到1.5米左右,之前的救援队完全没有进去过。应丽水户外应急救援队的请求,余姚灾区应急指挥部也看到了丽水户外救援队携带的七条橡皮艇,以及三台越野车上一些专业的户外救援设备,决定指派丽水救援队奔赴前往,迅速展开救援任务。
  无私奉献彰显正能量
  民间团体的救援力量站出来分担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叶志文说,丽水的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给了他们这支救援队极大的支持,在每一次无偿救援行动中,队员们释放出来的是对社会无私奉献的正能量。叶志文说他们非常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进一步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尽自己力量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谈到户外救援队他们有快乐,但也有困惑,最大的困惑是民间户外救援队的经费问题。公益事业的付出,不亲身参与其中,是体会不到的。所有的救援行动费用全部自己出,十几元1米的救援绳以及对讲机、中继台等通讯设备价格都不菲,对于这些普通的户外爱好者,毕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他们认为,普及急救、自救、互救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防患于未然是降低户外意外事故的根本之道,发生户外运动安全事件,如何开展自救和营救显得格外重要。2012年丽水市户外运动救援队创建伊始,就在宣传户外安全知识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他们与丽水市红十字会、莲都消防大队等部门开办理论知识、野外营救培训班,进行了义务安全知识普及。2013年8月丽水户外运动救援队10名队员赴杭州参加救援培训,他们学习了绳索打结、手持GPS技术培训、户外包扎、心肺复苏等课堂知识,参观了浙江省杭州市应急救援中心,并观摩学习了杭州总队应急救援机制程序。
  日,丽水市户外运动救援队对丽水至缙云这段古官道&&经典驴行线路&括苍古道&进行了标准精确的GPS路牌标识悬挂,标识牌上标有括苍古道线路图、救援队负责人手机号码和经纬度,分布在沿线的25个分叉路口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经过的驴友和游客不会走错路,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队人员就能准确无误地到达现场救援。叶志文说:&今后,我们救援队逐渐要在莲都的梅源古道、景宁的炉西峡、庆元的千八线、松阳的竹源峡等驴友喜欢走的金牌线路,安装GPS卫星定位标识,这样既提升各古道的知名度,又让周边的农家乐旅行业健康发展,使秀山丽水、浙江绿谷,这张金名片更加安全规范。&
本文来源:极限户外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您好, []|
专家称登山爱好者应考虑社会救援力量的付出
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余荣华)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经过290人21小时搜救,被困门头沟地区的17名登山爱好者成功获救。这是北京市清明期间发生的第二起登山者被困事件。北京警方提醒登山爱好者一定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专家指出,登山爱好者应考虑社会救援力量的艰辛付出。4月4日16时40分许,北京市公安局110服务报警台接到群众报警:“我们从门头沟西龙门涧进山,向东龙门涧方行走过程中迷路,现一行17人都在一起。”接报后,110指挥中心迅速布警,门头沟分局当即组织清水、斋堂派出所警力,会同区公安消防支队、森林公安迅速进山查找搜救。与此同时,门头沟公安分局上报区委、区政府,区应急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即联系专业救援队,组织清水、斋堂镇政府村民,与公安、消防、森林警察一起共同展开搜救工作。同时通知门头沟卫生局调派急救车赶赴清水镇做好救治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作出重要指示,配合当地政府,形成合力,全力做好营救工作。门头沟区政府领导和市公安局副局长李润华赶赴门头沟清水镇现场参与指挥搜救行动。市公安局随即调集市局治安总队、巡特警总队和门头沟、石景山消防支队等相关警种派出第二批增援力量参与搜救行动。5日凌晨3时许,在清水镇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向熟悉山里地形的向导和先期参与救援的人员了解情况后,根据报警及搜救情况对被困人员方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制定下一步救援方案,同时市局向警务飞行支队下达了随时准备参与空中救援的指令。门头沟龙门涧,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清水镇,距市中心约100公里,西邻北京最高山峰灵山,与河北省交界,龙门涧主要以大峡谷为主景区,山势险峻、地理环境复杂。在这个地区,无线信号不能全面覆盖。被困的17名登山者,其中手机与外界联系最后一次通话是在4日17时30分许,无线通讯设备(手持电台)的最后一次通话是在4日19时许,之后音信全无,与外界失去联系。门头沟清水镇四面环山,山体陡峭,海拔高、温度低。山上仍然被大面积积雪覆盖,路面时有结冰和滚落的山石,入夜天气非常寒冷,达到零度以下。为了及早能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北京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派出通讯组,在灵山最高点架设中继台,不间断的在各个频点利用无线电呼叫被困人员,同时为所有的搜救人员提供通讯保障。在恶劣的条件下,先期到达的搜救人员,公安分局、消防官兵、森林公安、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绿野救援队及区政府组织的干部群众,从接警后即开始了搜救工作,他们兵分三路在寒冷的冬夜,沿着陡峭、泥泞的山路,迎着刺骨的寒风,在漆黑的大山里,手持电筒、大声呼喊,艰难的搜寻着。根据预定方案,为了尽快搜救17名被困人员,指挥部调集第二批增援力量,连夜驱车近40公里,从清水镇出发抵达椴木沟。5日凌晨6时30分许,无线电台终于与被困人员取得了联系。从电台当中得知17名登山者都在一起(其中12男5女),饥寒交迫但身体均无大碍,被困人员所在地点经纬度,并靠近114号通讯塔。地面搜救队迅速组成由公安、消防、森林公安、登山协会、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组成的两个搜救小组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向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进发。7时,现场指挥部经请示市局后向警务飞行支队下达了参与空中搜救任务的指令;7时30分,两架警务直升机升空;8时许两架直升机抵达灵山风景区上空,按照地面指挥部的指令,开始空中搜寻任务;9时07分,直升机发现了沟底的17名被困人员,并引导地面搜救小组向被困人员靠近。但由于地形复杂,不具备索降条件,飞行支队向市局及现场指挥部反馈了情况,并作出决定,现场两架直升机返回基地补充燃油并稍事调整后再等待空中支援的命令,同时协调组织基地另一架直升机装载食品和保暖衣物后,飞抵救援现场,向沟底被困人员投放,以便补充体力。10时40分许,地面搜救小组与17名受困人员会合。12时30分许,装载物品的直升机飞抵被困人员上空,将携带的食品和衣物投放被困人员地点。现场指挥部了解到,17名被困人员中有两人出现肌肉拉伤和体力严重透支的症状,另有一名参与连夜搜救的工作人员也出现了透支症状。指挥部要求救援小组将被困人员从沟底带至一处略微平缓的山坡处,以便直升机开展索降救援。13时50分许,两架待命直升机再次返回救援现场,一架直升机引导地面援救小组,另一架直升机对三名体力透支人员展开索降救援,并成功将其送至在地面开阔处等候的救护车上。至此,此次援救行动共历时21个小时,在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公安机关大力配合,各警种和专业救援队及当地群众密切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将17名迷路的登山者成功解救。据了解,在此次搜救过程中,共出动警力158人,当地政府群众50余人及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绿野救援队、市体育局登山协会等共290人参与了此次搜救行动。此前,4月3日,北京某高校登山社团组织到猫耳山游玩,因道路不熟和体力不支等原因,迷失方向,39人受困。北京警方组织300余名民警,分6批次、5条路线上山连夜进行营救,并出动警用直升机,成功解救所有受困者。4月5日下午,北京警方通过“平安北京”微博再次提醒登山爱好者:不是穿上冲锋衣就能成为“驴友”,不是有一两次个人探险经历就能担负起带领团队的使命。追求挑战要从确保安全出发,不能把探险变成冒险,不能把开心变成伤心。北京警方提醒,登山的目的在于健身和旅游,在于放松和快乐,而不是冒险、涉险和追求刺激,需要注意:您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登山运动,心脏病、恐高症、高血压患者不宜登山;登山者要对所登的山峰地理情况要知晓,了解所登山峰的环境,最好要有山峰的地图和水平图。北京警方提醒,要关注天气状况,天气不允许,就不要登山;登山最好结伴而行,要选择体力、体质相当的人同行,最好有登山经验;带好必要装备。登山时如遇到突发险情,登山者应立即停止登山,与同伴迅速集结,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变情况,并将情况报警或通知山下人员。北京警方提醒,迷路时要立即停止登山,利用装备辨明方向,迅速用通讯设备报警或和山下人员联系,并观察自己所在位置的高大物体做为参照物,向救援人员通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登山时遇到受伤或疾病,登山人应立即停止登山,迅速服用自身所带药品。北京警方表示,每次对登山迷路者的施救都需要出动大量的警力和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天气条件恶劣或被困人员的位置无法确定时,还需要其他救援设备辅助。因此,在不具备必要的登山知识或充分的准备时,不建议大家贸然登山,这既威胁自身安全,另外因救援产生的各种耗费也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专家指出,探险不是冒险,户外活动爱好者,一定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在享受郊野健身、探险、刺激、快乐的同时,还要顾及家人的担忧,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救援力量的艰辛付出。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和管理,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nemoli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高温:26~17’C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四川省成立国内首支专业登山探险救援队
四川省成立国内首支专业登山探险救援队
以后山友在川内登山遇险再也不用害怕了!通过两天时间探讨交流,昨日上午,全省20多家登山户外探险俱乐部正式成立了登山探险互助救援会。据悉,此互助救援目前是国内首支专业登山救援组织,该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我省登山遇险无组织、无计划救援的状态将就此结束。 据了解,随着川内登山探险资源的逐步开发,热衷到四川登山探险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行业自律,登山探险发生事故的情形也日渐频繁。为此,从前日起,省登山协会便召集省内规模较大的刃脊、顶点等20多家登山户外探险俱乐部,就户外登山探险资源、登山团体资质认证、户外活动报批、突发事故救援、行业自律等户外运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最终成立了户外登山探险互助救援会。 据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王华山称,登山探险互助救援会由各俱乐部推举的30名志愿者组成,志愿者均具备专业的户外登山探险技能,与此同时,省内俱乐部还共同发起设立了救援基金,整合救助资源,并将请红十字会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户外遇险急救措施的培训,省登山协会还将负责互助救援会的长期联络调度。今后,山友在川内登山之前只要是先在省登山协会备案,预先告知其行踪的,一旦发生事故,山友可在24小时内联络登山协会,登山协会将联络距离事故地点最近的救援会志愿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及时救援。(完)(记者 陈念)共有2页 &&1&&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旅游达人分享相关
宁波景点景区
宁波度假村
宁波旅行社
宁波旅游服务
宁波咨询其他
宁波五星级宾馆酒店
最新旅游达人分享
最热旅游达人分享
娱乐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仙居登山救援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