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历史与社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

《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初探 - 湖州五中初中社会政治教研组 - 湖州教育博客
湖州五中初中社会政治教研组
http://blog.huedu.net/423/index.aspx
《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初探
《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初探
摘要: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此,《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性
有效教学指教师在遵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尽最大可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学习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历史与社会学科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要想让他们学好这门课,更要让他们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从而使他们从情感上接纳这门课。为此,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时我就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都生活在某‘社会区域中,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社会这门课,清楚地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的历史演变(我们传承的文明)以及社会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在每一个具体内容的学习上我也一样,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比如说,在讲地图三要素之前,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图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比如我们修路架桥、外出观光旅游等)。而要利用地图,首先要能读懂地图,这就必须掌握地图三要素,它们是地图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地图所要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再说《世界大家庭》吧,我们之所以要了解它,是因为我们都是地球人,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并关爱我们共同的大家庭。
学生还必须明确所学内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指导我们了解我们社会生活的过去(历史学科知识为主)、现在(地理学科知识为主)、将来(政治学科知识为主)。就“社区”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吧,学生需要了解社区的概念特征、社区的不同类型、社区的功能和社区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学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容易把握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勤奋学习。大家都知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为此,在每一节课的导入我都精心设计,以求牢牢抓住学生。例如,上七年级《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看了一则小笑话《误人子弟》:督学到某学校视察,看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便问学童甲:“你说说看,这个地球仪为何会倾斜23。5度?”&学童甲惶恐地答道:“不是我弄歪的!”&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童乙。学童乙双手一摊,说道:“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督学疑惑地问教师怎么回事。教师满怀歉意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已经是这样的了。”&校长见督学脸色越来越难看,忙解释:“说来惭愧,因为学校经费有限,我们买的是地摊货。”学生听后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我趁热打铁,切入正题,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效果很好。有时候我还会有意识地突出一些虽不是教学重点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比如世界大家庭中世界大国的国旗,我补充了比较详实的内容,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有时我选择性地将一些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例如,如讲到《国家和地区》这一课中领土的概念时,我补充了中日钓鱼岛事件,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时,我还会将书本知识结合身边的一些例子进行讲解。八年级的“古老的村落”我给学生介绍了湖州钱山漾遗址。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证明了湖州是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三、注重学法指导
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当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侧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帮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问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例如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我注重帮助学生将整个古代历史分作六个大的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再将每个时期的政权更替及主要政权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成就、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理解把握,这有助于学生将繁杂的史实系统化、条理化。
除此之外,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同样必要。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最初,可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划出文中的关键字词,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可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接下来,结合教材特点及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历史与社会史料、历史与社会名人传等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四、讲究教学方略
说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讲授法。而现在讲授法似乎成了一个最老土的方法。有些教师或专家认为“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甚至发展到谈讲色变,完全让出讲台,认为这才是新课改。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新课程下,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增强,使课堂教学的“不定”与“未知”因素大大增加,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随之提高,才能引领学生走向即定教学目标,这更要求教师具备精辟的讲授技巧。当讲则讲,而且一定要讲到位:不当讲则就应当不讲,不能包办,不能画蛇添足。一切应当因教学内容而异,因问题层次而异。特别是要因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异。
另外,《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和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调查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并从中增强相关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作为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常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
[1]陈安建.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性[j].中学教育参考,2012(5):61-62.
阅读全文(160)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如何进行历史材料解析题目的有效教学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你想教好历史,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你要知道的历史多,懂得多了,你才能教的多,学生知道的多了,解析题目也就会做了,我上学时除了初一刚开始背些历史基础外,后来老师就没教过我,都是我教老师了.一百分的卷子我要是低于90了就算我栽了.一个道理,知道的多了自然也会看到学者教授对历史的评价,自己也会对历史事件产生自己的认识,遇到题目了不需要在想书本了,脑子里都现成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
|0|0|暂无简介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