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对中学生生活方面的变化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谈培智学校的生活化主题教学 - 世界大学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谈培智学校的生活化主题教学 - 世界大学城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
浅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
  摘要:生活化的幼儿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生活化的幼儿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由于生活化的幼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更加容易契合幼儿的认知方式。因此,在幼儿教育生活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分析幼儿认知和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就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进行创新。本文将以此作为基础,研究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意义;生活化
  随着社会对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的强调,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观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回归生活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向生活世界回归&已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要生活化,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幼儿教育生活化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充分的顾及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幼儿认识规律,所选择的内容要相互联系 ,重视所选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将幼儿教育贯穿到生活和幼儿的游戏中所以,我们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实际生活中采撷教育资源,从幼儿每天的生活中进行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渗透,将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在丰富 多样的生活情景中,获得和体验更多的教育,促进幼儿智慧的不断发展在幼儿生活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通过生活实践体现教育价值,帮助孩子从活 动中获得发展 幼儿生活化教育,之所以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因为生活中多变的事物和各种有趣的行为等,能够引导幼儿参与进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领略生活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在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兴趣的激发,这是因为在幼儿接受知识特点发展变化的时候,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得到扩展和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准
  二、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1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明确告诉我们,在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一定要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要与幼儿的生长发展相一致,因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是从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能力的。例如,大班一些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做事动作很慢,穿件衣服要半天,刷牙不催几遍不去,或是磨磨蹭蹭,边玩边干。为此,在开学9月的主题课程《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有魔法的一分钟》。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搭积木、插花片、玩球、折纸、画图,试一试每个人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令人惊奇的是:一分钟下来,孩子们的完成状况出奇的好,许多幼儿用积木、花片构建了房子、花朵等,一些幼儿快速画好了一幅图、折出了衣服,另有一些幼儿拍了近20~30下皮球,就连平时动作奇慢的小萱、铮铮、小啸和小建也各自完成了一项作品。在接下来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举手骄傲地讲述一分钟里自己奇妙的发现,充满惊奇与惊喜:我在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啊。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有意识地强化一些关于时间的训练,如,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通过翻日历、月历,告诉幼儿月份或星期所要完成的任务。平时教学中,给幼儿交代整个上午或下午的活动内容。这些做法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按时有序做事的概念,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完成一项任务,增强幼儿的责任心,让幼儿由被动听从适应变为积极主动行事,保证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使幼儿在养成守时好习惯的同时获得一种成功体会。
  2.2 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认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应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我们在开发课程时通过发掘、拓展、整合,带幼儿走向大自然,融入大社会,实现课程的资源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随着幼儿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变化,让教育课程跨越幼儿园的围墙。
  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时,我组织孩子一起采集种子,活动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形态、颜色、大小各异的种子。他们手拿种子爱不释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孩子甚至提出&我想用种子做项链&,&我想用种子做玩具&等。顺应孩子的想法,我立即提出:&孩子们,我们用种子来画画吧!&就这样,&有趣的种子画&美工活动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成功开展了。整个活动结合幼儿对种子的浓厚兴趣,运用秋天丰收的各类种子这一乡土材料作为美工活动的原材料,耐心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观察、讨论与制作,发现种子画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幼儿在活动中根据种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贴画,从中体验自然材料创作的美,在美工技能提高的同时获得新知,进而积极投入到新的美工创作活动中。
  2.3 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的生活化。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必须通过自己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发展自己。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贯提倡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玩具,幼儿通过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及与玩具的相互作用,在操作探索中获得各种经验。例如,在中班的&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我和搭班在连续下雨一周后,带领孩子到幼儿园场地上散步,让孩子找找&雨后的春天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在草地上和操场的低洼处发现了一些小水塘,走过时低头看里面会有自己或植物的影子,这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也启发了我:何不把孩子们的兴趣变成一个美术活动呢?让他们在感知、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他们一定会喜欢的。于是,我们结合中班幼儿对正面直立动物造型的经验,创编趣味化的故事,设计组织了中班情景美术教学&奇妙的小土坑,引导幼儿使用炫彩棒在宣纸上大胆绘画,并运用水彩印画的方式印出不同动物的水中倒影,让幼儿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提高美术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知道生活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更新的一个过程;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幼儿教育不能离开实际生活,正如鱼儿离不开养育它的水一般。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各种时机,通过条理化、生活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零碎的、片段的生活经验,努力使幼儿园的课程系统化、整体化、生活化。这样,幼儿教育才有意义,幼儿才能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三、结语
  结合上文研究可以发现,幼儿生活化的实施不但属于一个简单化的教育过程,而且幼儿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动态过程。幼儿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积累快乐。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动态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性,全面推行幼儿的生活化教育。
  [1] 刘智成,谢淑梅.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J].早期教育,2012(9)
  [2] 徐慧燕.浅析华德福幼儿园的自然教育[J].文学教育,2013,(3)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浅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相关推荐
[浅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05698" data-title="浅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 data-image="">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初探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初探
作者:方红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9:53:00
[内容摘要]初中思品课应从学生的生活和身边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升华情感。生活化教学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科学、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能寓教于乐、寓教于动手动脑之中,学习的过程不仅能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同样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还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学习的结果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且关注到学生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行为规范的养成,使他们真正做到知、行、意相统一。
[关键词]思品课堂&& &&&生活化& &&&&认知体验&&&&& 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新课标》十分强调思品课程“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教育实践也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笔者努力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寻找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让思品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主阵地。本文拟从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的必需性、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的实践和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的实效三个层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分析、探讨,以求教于学界专家、同仁。
一、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是思品课的本属要求
1、对于“生活化”的理解
“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生活化”是指转变为人的生命或生存活动状态。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的知性逻辑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生活世界”是真实的,同时也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学生的生活基本有三种,即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生活化”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是必需的
《思想品德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由此可见思品课堂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同时推进的过程,而这些目标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的融入和生活实践的锻炼、体验和陶冶。然而,我国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忽略了学生的社会现实,过程往往“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偏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的灌输,使得学生的知与行发生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目标的实现,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因此,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人的发展是理性认识不断深化和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中的理性知识即课本理论知识是学生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正确性、深刻性以及它的存在价值,只有在学生的自我生活实践中真正转化为直接感受时,才能使学生去深刻认识,去真正接受,从而促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从人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特点来看,感性认识又是理性认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直接经验,再通过教学过程加以归纳和升华,形成理性知识,从而不断促进课程目标生成和发展。
再次,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并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然而由于受社会竞争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让孩子到学校读书只强调学习成绩,考高分和进重点中学是一些家长、学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追求目标。由于缺少对生活的学习和实践,一些学生虽有满腹的书本知识,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束手无策的状况并不少见。生活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是纷繁复杂的,风霜雨雪都是锻炼,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学习中所能完全体验到的,正如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二、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的实践
1、理论要点案例化
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初中思品课程所涉及的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等诸多关系,都需要通过正确引导而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他们各方面的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也需要按一定的目标去积极引导。但作为学校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思品课堂,又不可能真正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相应的社会环境中去感悟、内化。所以,我们只得努力将理论赋予案例之中,通过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案例,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心理需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以此为抓手,组织教学活动,以升华学生情感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思品育人”的教育目标。
如在七年级《小荷争露尖尖角》一课中,我把竞争从书本带入学生学习生活中,提出:“在我们学习过程中,竞争也日益激烈,同学们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压力了吗?”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都有竞争带来的压力。我继续引入:“面对你的竞争对手,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发给学生纸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完之后收起纸头,归纳学生的想法,正面的有:向对手学习;更勤奋努力;对薄弱学科进行针对辅导等等。负面的想法也很多:诅咒对手;孤立对手;说对手的坏话,破坏他的人际交往圈子等等。就这两方面的想法,我马上着手开展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辩论。在总结中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分析如何在竞争面前趋利避害,最后师生得出一致结论:参与竞争,可以检验自身实力,激发进取精神,磨练坚强意志;即使失败,也要能及时总结经验,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在以后的竞争中获胜。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只有积极参与,敢于拼搏,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因此,今后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学会竞争,这是自信、自立、自强的表现――这样,我们便把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却又抽象难控的竞争思想理论缩影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竞争案例中来落实了。
2、生活案例情景化
在教学活动中,光有案例支撑还是不够的,教学案例的演绎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使案例内容要来自学生即时的实际生活。这就需要将案例的内容进一步情景化,让学生有一种似普曾相识或身临其境的感觉才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有所感、有所发,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七(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节的教学中,笔者把班级里两个男同学刚刚发生的一起打架事件搬到了课堂之上,设置了时空交换,还原当时发生的一幕:本来平时很要好的两个男同学,在吃早饭时一方插队另一方不同意,引起了口角,继而推推搡搡,结果拔拳相向――尔后让全班同学讨论事故的解决之法。其实类似的小摩擦、小冲突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经常发生,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住宿制学校。这样的情景设置就非常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其后设置的问题也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非常有教育意义。再比如在《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笔者没有空泛的讲道理,而是借助校运动会、拔河比赛、篮球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感受团结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生活情景体验化
学生学得如何不是看学生能背多少的知识点,也不完全是考试能得到多少分。关键是学生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教育的本质是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的。正如上文所述,情景化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或身临其境的感觉。情景设置再好,学生未曾有过类似的经验也是调动不了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思品课教学还需学生对生活真实情景多加体验才好。因此,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以活动作业的方式来检测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些活动作业可操作性非常强,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可以个人独立完成,有时需要小组合作,甚至个别时需要全班同学协同作战。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学生对这些作业比单纯的写写练练要认真得多。如笔者在八上《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教学检测环节,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了解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并利用双休日近距离的观察、体会,完成自制的教学用表(包括涉及到的领域、所属的经济形式、有什么行业优势或不足等)。从反馈回来的表格中笔者感受到了大多数学生不仅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对父母的辛劳更多了份体会,为以后开展感思教育多积累了一份体验。
4、体验途径综合化
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是生活就是教育”,因而我们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教育要回归生活,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笔者努力尝试通过本门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学习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力求做到的是从学生的世界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观察自然、感受世界、研究社会,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致力倡导的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在这种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笔者的课堂上到处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
⑴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就地取材,由学生制作教学中的视频、图片等课堂学习材料。
笔者利用实验学校硬件设施的优势,从信息老师处借得一部摄像机一部数码相机,每周两次交给学习小组,由他们自主选取素材,结合下周的教学知识点,拍摄视频和图片。实践证明这些来源于学生之手的资料更能激发同龄人的学习热情,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每个学习小组都有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杰作,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并且我们拍摄的资料还经常被其他学科的老师借用,也增添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如笔者曾获得市公开课比武一等奖的课件就是学生拍摄的大量生活情景贯穿始终的,赢得了评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师导生练,让课堂成为学生大放光芒的舞台。
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也就实现了我们《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笔者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编著一些课堂情景剧、生活小话剧等。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的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氛围活跃、轻松而又寓意深远。笔者的课堂多次被领导列为示范课、展示课,深得同行的好评。学生编排的情景剧也多次被搬上学校“艺术节“的舞台。如在《直面挫折》的教学时,有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编排了一个情景剧:小民的生活最近遇到了很多麻烦:学习退步,心情不好,家里爸妈经常吵架。面对这种情况小民非常难受也非常灰心,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剧中小民的种种遭遇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生活中类似的小挫折很多,我们到底该怎么面对呢?随着情景剧的深入,小民心态的调整,同学老师的积极帮助、父母的及时关注,终于让小民重新找回了往日的乐观、阳光。这个剧本后来被搬上学校大舞台,获得了同期节目的最高分。笔者努力践行“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三、初中思品课堂生活化的实效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一种适用的教学方式,它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故作姿态的“作秀”。笔者结合自己这几年来取得的小小成绩赘述一二。笔者所教的2个班级近两年在期末大考中所取得的成绩均位于同年级组前列,所教班级的优秀率高于校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教学成绩无疑是教学实绩的直接体现。同时学生对笔者的思品课热情非常高,在学校的每学期评教评学中,笔者的得分都居于班级任课老师前列。在评教评学的反馈中,学生对笔者的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对思品课的称道也让为人师者颇有得意。笔者的思品课堂曾获评市级“轻负高效”课堂,笔者也获评市级“轻负高效”先进个人。这些小小的成绩和荣誉不能代表什么,但能说明笔者的坚持、摸索,笔者的生活教育模式均取得了实效。“路漫漫其修远兮”,生活化教学于笔者而言还有很长的探究历程,但笔者有信心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体验、践行,让学生能“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真正实现生活化教育,拓伸思品教学的延展性,让初中思品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 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编
(3)《生活教育》&&& 2011年第7、6、12期
(4)《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1年第9、12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5期
(本文获2012年嘉兴市三项教学评比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
文章录入:tx_ygx&&&&责任编辑:tx_yg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