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茹与秦国镛谁是中国特异功能第一人航空第一人

咸丰:&中国航空第一人秦国镛
作为我国最早航空学校的创办人和民国空军的奠基人,湖北咸丰人秦国镛在中国航空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使他在航空界享有“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
秦国镛()湖北咸丰丁寨人,又名秦秀镛,字子壮,土家族。出生书香之家,幼为文庠生,兼习武略。清光绪三十三年(1903年),以湖北官费留学法国,入三锡士官学校,习陆军马科,后转入比利时航空学院学飞行及机械科。先后历时七年于宣统三年(1911年)春,学成归国,并携回一架50匹马力的“哥德隆式”单座教练机。
由于他是第一个学成归国的飞行员,以至于当时北京的《顺天时报》还刊出其“试演重体航天器”的新闻广告。1911年初夏的北京南苑皇家打猎场,秦国镛以高超的技艺圆满完成他在中国的首次飞行表演,成为第一个在国内驾机升空的中国人。(注:第一个驾机升空的中国人是广东华侨冯如)。一时间,秦国镛名声大噪,称其为飞行能人。
1912年(民国元年),作为陆军部参事的秦国镛通过总统府顾问白里索(法国驻北京大使馆武官),向当时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提出购置飞机,开办航空学校的建议,获袁世凯批准,并花费30万银元通过法国欧亚公司代购进40、50、80匹马力的三种“哥德隆式”飞机12架,其中水上飞机一架。并聘请法国飞行员、驾驶员、机械员、机身员各1名,然后在北京南苑建筑机场、仓库、校舍和安装机器等。
1913年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校成立,北洋政府任命秦国镛为航命第一任校长。秦国镛除管理好学校外,还对学员耐心讲解飞机原理,并亲自驾机表演试飞,结果收效很好。航校共开办了两期训练班,培养飞行员83名,组成中国最早第一支飞行队。因此,袁世凯对秦国镛很器重,称帝之时特许秦在故宫内骑马而行。
1914年,秦国镛奉袁世凯之命先后派出几对飞机(实际上仅几架)到陕,甘,赣,湘,川等省侦炸反袁起义军。1917年(民国六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傅仪复辟,秦国镛致电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表示愿“率飞行员与讨逆各军取一致行动”。7月7日,秦国镛率机轰击清宫,投下了3枚尺余长的小炸弹,一枚落在隆宗门外,炸伤轿夫一名;一枚落在御花园水池里,炸坏水池一角;第三枚落在西长安街隆福门的瓦檐上,把聚在那里赌钱的太监们吓了个半死,使复辟闹剧草草收场。
稍后,秦国镛冒险试机。第一个架机飞越秦岭,创中国远航之先声。1918年,南苑航空学校划归航空处管辖,改组为航空教练所。秦国镛辞去校长一职回陆军部任职,升陆军中将,授一等文虎勋章。1921年任北洋政府航空署参事,北京航空协会干事,同年奉命出席在罗马举行的国际航空会议。1923年,任北京航空协会会长。1925年因与航空署长意见相左,辞去参事职务。1931年,他以航空专家名义在南京召开第一次航空会议,并提出了13项提案。之后,在北京经营高级建筑石料,并受聘北京大学任教。1940年在北京病故,葬于北京香山区万安公墓,碑刻:“中国航空第一人秦国镛之墓”。
其子秦家柱(;1937)字汉生。1931年入南京航空学校第三期机械科,后入该校飞行科第四期学习。1935年毕业,留校任教官。1936年调洛阳空军第十七队服役。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参加对日空战。8月14日曾击落敌机多架,是第一位击落日机的飞行员。18日,奉命轰炸日舰队。战斗中,其座机中弹欲坠,遂驾机直冲日旗舰“楚云”号,期与敌同归于尽。因座机再次中弹坠入黄埔江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南苑航空学校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41名民国三年十二月毕业)
赵云鹏 章斌 金世中 黄静波 杜裕源 王凤翔 张纳墀 关庚泉 关忠铭 刘保泰 杨文獬 刘振国
靳西铭杜保铭& 傅国栋 赵勋 翁松泉 吴经文 李藻麟 赵步墀 金贤 蔡祖尧 刘既长 柯宗标 吴振玺
胡文彬刘明章钱?斌&&&&
王勇智 关文海 马恩锡 庄以临 方抱一 李金城 尉迟良 张凯 赵希 曾孙 华管 吴永忠 白永魁 曹崇俊
第二届(42名民国六年三月毕业)
蒋逵 沈德燮 周明 王季子 朱同勋 赵祥禄 罗夔支 应遴 关应璋 吴汝夔 范兆棠 袁振青
王尧周张延龄&&&&&
段席珍 钮玉庭 李士怡 江光瀛 陈步洲 张画一 马振昌 邹庆云 赵怀彬 张国辉 张守禄 陈屏藩
梁富和震&&
周郅戡 张子斌 白明印 赵天豪 何士龙 赵延绪 陈泰耀 刘道夷 曹明志 马毓芳 马桂山 田兆霖 傅锦隆 邓建中
第三届(40名民国十一年四月毕业)
李珉 陈嘉? 葛世平 伊赞周 张勰 梁上桷 刘光克 万咸章 金巨堂 张书绅 陈海华 江绍荣
吴寿康叶荣印&&高勤米嘉禾 曹宝清 王立序 欧阳璋 胡百锡
顾荣昌傅藜青 张家彦 韦庭锟 陈思濂 盛建谟 黄英 安思良 张维
周崔钰 刘泮芹 刘国桢 彭云庆 耿煜曾 谢云鹤 王贯一 梁璧堂 徐国一 李忠毅 周振东
第四届(36名民国十四年十一月毕业)
高在田 李瑞彬 曹文炳 胡光? 丁普明 郝中和 纪广汉 王振五 严伟成 阮恩溥 王福恒 唐金声 袁宝琛 赵凤林 焦义成 吕振先
晏长祜李云鹏 刘锡哲 刘中檀 孔庆桂 王贞 马寿山 王世源 张国宝 陈德全 张守珀 苗福田&
吴鸿裾石曼牛 石宗浣 郭鸿湘 慕成化 杨郁文 李文禄 李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百年航空梦_网易新闻
百年航空梦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百年航空梦)
南苑航校旧址王密林中国人很早就有在蓝天上飞翔的愿望。春秋时期鲁班制作的木鸟、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和列子御风的想象,说明古人已想到利用空气浮力和空气动力升空飞行。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竹蜻蜓则是螺旋桨和直升机的雏形。到了近代,虽然清朝屡屡遭受列强欺凌,但在亚洲范围内,中国是最早开办航校的国家。这所早期创办的航校,就是南苑航空学校。它由北洋政府创办,在15年的办学期间,共培养了167名飞行人才。如今,中国的航空和航天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回首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的航空梦,真可谓百折不回。本期“品读”给大家介绍的,就是100多年前南苑航空学校的开办历史。1秦国镛是中国航空第一人民国二年(1913年)7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城南的南苑机场举办了一场飞机展示及飞行表演会。机场跑道上,排列着六架崭新的法制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参加展示会的除了民国政府的官员,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和侨民。展示会结束后,又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中、法两国的飞行教官在空中炫巧斗技,展示身手。这是南苑航空学校在正式开办前的一次全面展示,这所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的创办,开启了中国人开办航空事业的梦想。在此之前,南苑就已经和航空事业有了关联。清末,这处昔日的皇家狩猎场,建起了南苑校阅场,成为军事重地。1904年,来自法国的两架小型飞机在此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是飞机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起降。1910年8月清政府筹办航空事业,在南苑校阅场修建了供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日,留法飞行家秦国镛在这个“首次放飞航空日”上,驾驶高德隆单座教练机在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飞机在自己的国土上飞行,秦国镛也就成为中国航空第一人。而秦国镛的次子秦家柱也是空军飞行员,秦家柱在日击落敌机1架,成为我国第一个击落日机的飞行员,8月18日,秦家柱奉命袭击日本海军,不幸被击落,秦家柱牺牲后被追赠为空军中尉,时年26岁。秦国镛的“中国航空第一人”之称,不仅仅在于他最早驾驶飞机,还在于他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飞行人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南京临时政府就在陆军第三师的交通团里组建了一个飞行营,拥有两架鸽式单翼飞机。1913年,飞行营及所属飞机被调至北京,归入驻南苑的陆军第三师建制内,设立随营飞行教练班及飞机维修厂,民国政府委派留英专家厉汝燕为飞行总教官兼副厂长,航校已略具雏形。此时,在国外研习航空理论的专家相继归国。时任陆军部首席参事的秦国镛说服总统府顾问莫里逊,得其赞助,将自制飞机模型向袁世凯进呈,请求开办航空学校。同时,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华公使馆武官白理索(Balliso)也提出“飞潜计划”,建议成立航校,培养飞行人员。民国政府于是决定在南苑开办航空学校,向欧洲列强借款30万银圆,用其中的27万购买了12架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以及维修器材和设备。同时,又拨款6万银圆,在南苑的旧营房以南、校阅场以西,建筑航空学校一所,并将南苑校阅场正式扩建为飞机场,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场。2南苑航校为亚洲首个航校南苑航空学校的首任校长是秦国镛,在1911年就学会驾驶飞机的厉汝燕、潘世忠则担任飞行教官,蒋丙然、越干臣等任地面学科教官,并聘请了两位法国飞行教官康斯坦丁、欧伯尔及技师二人,潘世忠还兼任飞机维修厂厂长。中国第一批飞机组装、维修工人则是从德州、巩县兵工厂和南口火车修配厂挑选出的最优秀的数十名铁工、木工组成,经过法国技师的指导训练后,担负起装配及修护飞机的工作。南苑航空学校也是亚洲的第一所航校,1916年日本才有第一所民间飞行学校,1919年,日本政府创办了第一所正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的校舍旧址占地约25亩,共有房间115间,总建筑面积为3912平方米。学校大门朝南,门两侧各有一个卫兵室。进入大门向正北十多米处,联翩有五排营房。第一排为仿哥特式的中西合璧建筑,第二、三、四、五排皆为清式建筑,绘有苏式彩画。这组建筑后为航空署驻地,1922年至1924年为冯玉祥将军的陆军检阅使署,七七事变时,是二十九军的指挥部。原建筑在“文革”中遭到破坏,1984年按原貌复建,后改为宇翔宾馆。1913年9月,南苑航空学校正式开学,第一期共招学员50名,都是从陆、海军各机关部队的现役军官中选拔,再由航空学校进行身体检查。其挑选条件十分严苛,必须五脏健强,毫无宿疾,身长体重适度,对目力要求尤其严格:远视、近视皆不得其选,色盲尤为所忌。身体合格者方可参加学科考试,体格、学科考试都合格,方予录取。学员的官阶以中尉和少校为限,年龄限于25至30岁,学习期间支给全薪,学校另给津贴10元,被服、伙食和医药,统由公给。课程分学科和术科两大类。学科设有航空学、机械学、气象学、外语等课程;术科以飞行训练为主,装卸发动机和修理飞机为辅。
学制第一期为一年,从第二期开始改为两年,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以能在飞机场安全起落,并能在空中旋转自如为合格;高级班要求按照方向仪规定的方向和指定的地点作长途飞行,当时的长途飞行路线,是由南苑起飞至保定降落加油,再起飞至马厂(今河北青县马厂镇),最后由马厂加油飞回南苑,安全降落,即算合格。由于高德隆教练机中,只有三架为双座飞机,但又没有双套操纵系统,所以航校早期的学员从第一次起降,实际上就已是单飞了。首批41名学员于1914年12月毕业。(下转第34版)
(原标题:百年航空梦)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责任编辑:张薇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中国是亚洲最早开办航校国家 曾培养百余名飞行人才
  中国人很早就有在蓝天上飞翔的愿望。春秋时期鲁班制作的木鸟、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和列子御风的想象,说明古人已想到利用空气浮力和空气动力升空飞行。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竹蜻蜓则是螺旋桨和直升机的雏形。  到了近代,虽然清朝屡屡遭受列强欺凌,但在亚洲范围内,中国是最早开办航校的国家。这所早期创办的航校,就是南苑航空学校。它由北洋政府创办,在15年的办学期间,共培养了167名飞行人才。  如今,中国的航空和航天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回首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的航空梦,真可谓百折不回。本期“品读”给大家介绍的,就是100多年前南苑航空学校的开办历史。  1  秦国镛是中国航空第一人  民国二年(1913年)7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城南的南苑机场举办了一场飞机展示及飞行表演会。机场跑道上,排列着六架崭新的法制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参加展示会的除了民国政府的官员,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和侨民。展示会结束后,又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中、法两国的飞行教官在空中炫巧斗技,展示身手。这是南苑航空学校在正式开办前的一次全面展示,这所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的创办,开启了中国人开办航空事业的梦想。  在此之前,南苑就已经和航空事业有了关联。清末,这处昔日的皇家狩猎场,建起了南苑校阅场,成为军事重地。1904年,来自法国的两架小型飞机在此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是飞机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起降。1910年8月清政府筹办航空事业,在南苑校阅场修建了供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日,留法飞行家秦国镛在这个“首次放飞航空日”上,驾驶高德隆单座教练机在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飞机在自己的国土上飞行,秦国镛也就成为中国航空第一人。而秦国镛的次子秦家柱也是空军飞行员,秦家柱在日击落敌机1架,成为我国第一个击落日机的飞行员,8月18日,秦家柱奉命袭击日本海军,不幸被击落,秦家柱牺牲后被追赠为空军中尉,时年26岁。  秦国镛的“中国航空第一人”之称,不仅仅在于他最早驾驶飞机,还在于他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飞行人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南京临时政府就在陆军第三师的交通团里组建了一个飞行营,拥有两架鸽式单翼飞机。1913年,飞行营及所属飞机被调至北京,归入驻南苑的陆军第三师建制内,设立随营飞行教练班及飞机维修厂,民国政府委派留英专家厉汝燕为飞行总教官兼副厂长,航校已略具雏形。此时,在国外研习航空理论的专家相继归国。时任陆军部首席参事的秦国镛说服总统府顾问莫里逊,得其赞助,将自制飞机模型向袁世凯进呈,请求开办航空学校。同时,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华公使馆武官白理索(Balliso)也提出“飞潜计划”,建议成立航校,培养飞行人员。民国政府于是决定在南苑开办航空学校,向欧洲列强借款30万银圆,用其中的27万购买了12架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以及维修器材和设备。同时,又拨款6万银圆,在南苑的旧营房以南、校阅场以西,建筑航空学校一所,并将南苑校阅场正式扩建为飞机场,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场。  2  南苑航校为亚洲首个航校  南苑航校旧址  南苑航空学校的首任校长是秦国镛,在1911年就学会驾驶飞机的厉汝燕、潘世忠则担任飞行教官,蒋丙然、越干臣等任地面学科教官,并聘请了两位法国飞行教官康斯坦丁、欧伯尔及技师二人,潘世忠还兼任飞机维修厂厂长。  中国第一批飞机组装、维修工人则是从德州、巩县兵工厂和南口火车修配厂挑选出的最优秀的数十名铁工、木工组成,经过法国技师的指导训练后,担负起装配及修护飞机的工作。南苑航空学校也是亚洲的第一所航校,1916年日本才有第一所民间飞行学校,1919年,日本政府创办了第一所正规航空学校。  南苑航空学校的校舍旧址占地约25亩,共有房间115间,总建筑面积为3912平方米。学校大门朝南,门两侧各有一个卫兵室。进入大门向正北十多米处,联翩有五排营房。第一排为仿哥特式的中西合璧建筑,第二、三、四、五排皆为清式建筑,绘有苏式彩画。这组建筑后为航空署驻地,1922年至1924年为冯玉祥将军的陆军检阅使署,七七事变时,是二十九军的指挥部。原建筑在“文革”中遭到破坏,1984年按原貌复建,后改为宇翔宾馆。  1913年9月,南苑航空学校正式开学,第一期共招学员50名,都是从陆、海军各机关部队的现役军官中选拔,再由航空学校进行身体检查。其挑选条件十分严苛,必须五脏健强,毫无宿疾,身长体重适度,对目力要求尤其严格:远视、近视皆不得其选,色盲尤为所忌。身体合格者方可参加学科考试,体格、学科考试都合格,方予录取。学员的官阶以中尉和少校为限,年龄限于25至30岁,学习期间支给全薪,学校另给津贴10元,被服、伙食和医药,统由公给。课程分学科和术科两大类。学科设有航空学、机械学、气象学、外语等课程;术科以飞行训练为主,装卸发动机和修理飞机为辅。  学制第一期为一年,从第二期开始改为两年,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以能在飞机场安全起落,并能在空中旋转自如为合格;高级班要求按照方向仪规定的方向和指定的地点作长途飞行,当时的长途飞行路线,是由南苑起飞至保定降落加油,再起飞至马厂(今河北青县马厂镇),最后由马厂加油飞回南苑,安全降落,即算合格。由于高德隆教练机中,只有三架为双座飞机,但又没有双套操纵系统,所以航校早期的学员从第一次起降,实际上就已是单飞了。首批41名学员于1914年12月毕业。  3  航校曾自制出飞机  南苑航空学校不仅有教学任务,其下辖的飞机维修厂还尝试飞机的研制工作。在厂长潘世忠的主持下,1914年在综合参考高德隆及法曼飞机技术数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架双翼飞机,该机采用推进式螺旋桨方案,动力采用汉阳兵工厂仿制的法国“格莱姆”80马力发动机,机首装有一挺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机枪,该机机身标有“1”字标号,这是已知中国最早自制的军用飞机。此外,厉汝燕还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相比发达的工业国家,对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的中国来说,这个成绩尤为难得。  曾留学英国的厉汝燕设计并制造出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  航校学员与“爱佛罗”教练机合影  南苑航校校长秦国镛。其次子也是飞行员,在淞沪会战中战死。  虽然家底薄弱,但那时候的南苑航校还多次派师生参加军事行动。1913年冬,内蒙古发生叛乱,航校即派机执行侦察任务,为平叛部队提供军事情报,并飞临叛军上空对其进行心理震慑,这是中国在军事行动中首次使用飞机。其后,航校还参与了追剿白朗的军事行动。潘世忠、秦国镛、厉汝燕各驾一架飞机参战,深入河南、陕西、甘肃,执行侦察、轰炸任务。日,张勋拥立逊帝溥仪复辟,5日,秦国镛即致电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声言“率飞行人员与讨逆军各部取一致行动”。7月7日,他亲驾飞机在天安门上空散发“打到张勋,反对复辟”的传单,并在紫禁城内投下三枚小炸弹,以示警告,吓破了复辟小朝廷的胆。  1918年10月,首任校长秦国镛辞职,由厉汝燕继任校长。1919年底,在国务院内设置航空事务处,合并了原来属于交通部的航空处。1920年,南苑航空学校脱离参谋本部改隶于国务院,航空事务处一并划入,改名叫做南苑航空教练所,厉汝燕任航空教练所所长。后将航校修理工厂划归新成立的清河航空工厂。1921年,航空事务处扩大为航空署,统管飞行练习、机械维修和航空邮运航线等。从1921年春招收第三期学员开始,所使用的教练机改为可由教员带飞的英制爱弗罗型双座教练机。1923年,南苑航空教练所改称国立北京南苑航空学校。  从这一年开始,南苑航空学校除从陆、海军军官中选拔外,还开始从中学生中招收学员。由于连年的军阀混战,导致时局动荡,航校的发展也深受影响,短短数年间,五易首长,以至于正常的教学和训练工作经常被打断,到1925年第四期学员毕业后,南苑航空学校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无力继续招生。1928年5月,随着北洋政府的消亡,南苑航空学校终被撤销。  在办校的15年时间里,累计招生四期,159名学员学成毕业,加上8名未毕业就被提前聘用的学员,共计培养了167名飞行人才,这些学员,成了日后中国航空事业的骨干,其中有的还成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  4  趁国际巨变发展航空业  南苑航空学校不仅培养了飞行人才,还一度发展出航空工业,这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等国在战争中膨胀的飞机生产能力已处饱和状态,飞机大量滞销,价格狂跌,北洋政府中的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良机,建议政府抓住机遇,引进先进的技术,为大规模航空工业的建设做准备,这一建议得到民国政府的赞同并很快付诸实施。  1919年10月,民国政府与英国维克斯公司签订了大批量的购机合同,其后北洋政府以130万英镑购置的飞机、航空器材和机器设备陆续来华,场地狭小简陋的南苑航空学校飞机修理厂已难以满足维修和制造大型飞机的需要。新成立的航空事务处决定正式组建航空工厂,并选定当时直隶省昌平县清河镇西约6华里的原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为航空工厂的厂址。  原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建于1902年,有营房等建筑可资利用,且周边地势平坦、建筑稀少,适合扩建厂房和附属机场。1920年9月,清河航空工厂成立,仍由南苑航校修理厂的潘世忠任厂长,承担装配修理飞机及发动机的任务,并进行英制“爱佛罗”飞机的仿制工作。航空工厂筹建时,本打算建设钢制飞机棚厂,后因财力所限,改为建木制棚厂10座,由北京鑫江公司承建,期限为180天。落成后的清河航空工厂,距北京北约10公里,西有平绥铁路清河车站,办公机构设在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旧有的一座颇具西洋建筑风格的5层红砖大楼内,这便是以后颇有名气的“清河大楼”。  工厂的附属机场呈正南北布局,东西长825米,南北宽750米。机场一侧即为排成纵列的飞机棚厂,每座宽约24米,长约27米,高约15米。机场内建有油弹库房一间,可容油200多箱。还有两间砖房作为机场的办公用房。清河航空工厂建成后,器械精良,人员齐整。厂长下辖工务、存储、总务3股,工务股下设机械、锻工、铸工、机身和发动机5部。全厂共有员工158人,其中中国职员24人,工人128人,英国技师、技士6人。全年薪饷133500元,全年总经费273100元。  从英国购置的40架小维美式高级教练机运抵中国后,在潘世忠的主持下,由清河航空工厂成功组装。1921年4月,在清河成立训练小组,对飞行员进行小维美式机的过渡训练。  初步生产的成功使厂长潘世忠雄心勃勃,准备立即着手大规模研制飞机。却不料1920年年底北洋政府发生政治纷争,航空署署长丁锦被免职,航空署重组,由潘矩楹继任署长,这位新署长任用亲信,侵蚀公款,致使署务一落千丈。潘世忠忧心于航空工厂的发展,几经努力,徒唤奈何,最终于1921年夏愤然辞职。潘矩楹任意胡为,导致“航空事业几全废止,各式飞机因无款修理,多致朽坏,清河本新设有飞机棚厂,旋因遭风吹倒,压坏飞机5架,损失亦属不赀”(蒋坚忍《空军》,《中国年鉴》,1923年交通图书馆印行)。日,南苑航空教练所和清河航空工厂的各员司工匠竟因薪俸积欠而罢工,潘矩楹也终被免职。  5  张作霖将工厂搬到沈阳  张作霖把北京的飞机和设备搬运一空  在各种涉及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的历史书籍中,都声称张氏父子控制下的东北有当时中国最强的新式空军。但鲜为人知的是,东北的新式空军与北京的航空工厂不无关系。  1922年,清河航空工厂陆续装配了新引进的大维美式教练机,10月11日,直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在清河举办大维美式机训练班,已经准备自建空军的奉系军阀也派人到清河机场学习大维美机的驾驶技术,后来连南苑航空教练所的高级飞行班都移至清河训练,清河成为新的航空中心。1925年,奉系军阀进攻冯玉祥部国民军,南口一役,奉军的飞龙、飞鹰两个航空队进驻清河机场,曾出动数架飞机参战,或侦察,或轰炸,使国民军被动挨打,最终战力不支,退出北京,奉系军阀掌握了北洋政府。5月10日,张作霖改组航空署,任命戴修陶为清河航空工厂的厂长,重新组建了航空工厂的班子。  这看起来是福运重至,航空事业走上正途,结果却成了清河航空工厂的灭顶之灾。1926年,奉系军阀将清河航空工厂的所有设备、飞机和器材运往沈阳,这就是日后沈阳飞机制造厂的最初家底。从此,清河航空工厂只剩下了几座破厂房,完全陷入瘫痪。1928年,航空署缩小编制,改隶军事部,清河航空工厂又重新归并到南苑航空学校,在这年的5月,清河航空工厂与南苑航空学校一起被撤销。清河航空工厂成立不到10年,就因为政局动荡、军阀混战而夭折,一代志士航空救国的梦想成为泡影,使中国的早期航空事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此后,清河机场仍然是军事重地,直到1946年还在使用。  1949年后,中央军委在清河航空工厂旧址开办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筹建组进驻时,清河大楼已经残破,院内杂草丛生,全体教员、干部、学生积极投入校园建设,补修楼顶,粉刷墙壁,清理旧飞机库,改建成大礼堂,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其后驻军虽屡经改易,但至今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机关的驻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广西在线"或电头为"广西在线"的稿件,均为广西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广西在线",并保留"广西在线"的电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数独第一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