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实施小学新课程实施总结对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_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课程 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就切身经历,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新课程对学生影响。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随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定位。今年是盐城市实施苏科版物理新教材的第三年,我们有幸伴随一届学生从八年级学到九年级,从学习、实践到适应,体会并见证了物理新教材学校一线的教育、教学活动。现就切身经历,谈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一)由重“苦干”向重“巧干”转变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传统教学要求教师“苦干”,忽视科学的“巧干”。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可能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若干个不同花样的题型,让学生去做、去练。这样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而教师则没日没夜地批改作业和试卷。这样形成了教师“争分夺秒”,学生“起早贪黑”的局面。教师经常埋怨工作太“辛苦”,而学生却深感学习很“疲惫”。而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呢?
  首先,教师的头脑中要有新课程理念,做到心中有教学大纲。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认真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情境。
  其次,要研究新课程的教材,做到脑中有本。新教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方式,要求教师不但要讲解,而且要示范,学生不仅要听讲,而且还要动脑想、动手做,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真正实现了学生为认识主体的教学要求。
  最后,还要研究所教的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教师不要总以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和教育学生(一般是未成年人),要“平视”学生,以“学生的生活”来开发学生的智慧。事实上,过多的作业只能能磨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磨灭学生的锐气和热情。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来越漠视纪律约束,反应就越来越迟滞。老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组织教学,花更多的时间寻找花花绿绿的东西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导致又一轮恶性循环――学生倦怠萎靡,无精打采,对学习越来越肤浅,越来越不能沉浸在字里行间。
  (二)由重 “教”的表演向 “学”的指导转变
  传统教学是教在前,学在后。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是听到教师的、少数优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师过于重视教学行为的演示,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的表现。如过去课堂评价注重语言的流利、板书的整洁、举止的大方、时间的控制等。使教学过程成教师单方面的表演过程。学生成了“观众”和“配角”,课堂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活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现象十分严重。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逐渐丧失。这种以“教”代“学”的教学,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而新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这个过程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组织者、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程度、水平和互动方式、成效。新课堂的活动化和探索性,使课堂的重点由“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要表现者。
  (三)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做。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教师是控制者,处于居高临下地位,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可能成为合理的学习过程。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是造成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课?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而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
  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已慢慢转化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具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四)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一个真正有远见的教师,不在于机械盲目地模仿某一种权威教学模式,而在于能博采众家之长,在广泛吸纳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优势,大胆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最忌“千人一面,百课一法”。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树立特色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没有个性,学生难以得到个性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面因循守旧,不敢大胆改革教学,放不开手脚,教学没有个性,常常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强调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学生被严密控制在教师自身掌握的智能结构之内,被考试所束缚,这无疑是对学生个性的禁锢。
  教学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上。当前多数教师是“教教材”,而新课程体现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这是因为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教学就是要使课本上知识“活”起来。故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其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每种教法各有利弊,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编排、加工、博采众长,创造性地运用,切忌模式化。教师要当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再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个性教学风格上。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就是来自于自身的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还要善于学习、积累、总结,并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大胆突破和创新。教师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走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
  二、新课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传统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灌输知识的“水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理念,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有个性的、有思想的、有自主能力的主人。使学生既可掌握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更能培养智力和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教育更具人性化,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物理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人的发展转变就是以活动带动知识的学习的技能的培养,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施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真正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我们在使用物理新教材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一方面,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声现象”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聆听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运用手边材料制造出不同声音,体会声音的产生原因,辨别声音的特征,体会声音的传播,继而讨论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整节课自然而亲切,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交流和讨论时,学生们的回答让我们大开眼界,有些回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使我们不得不感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生丰富的知识面和不断的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有机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新教材将社会热点事件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为物理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非典”、三峡水电站、“神舟”飞船、磁悬浮列车、纳米技术、“温室效应”、“热岛现象”、光污染、核能开发、超导及现代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在物理课堂中的出现,符合初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三、新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物理新教材要求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增强,同时为他们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可能。这不仅仅是探究科学问题的需要,也是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需要。
  总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但绝非每个学生、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均衡发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在承认差异性的前提下实现的。新课改提倡张扬个性,注重差异性教学。而现行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教学时表现为:集体备课为一种模式,上课用同种教案,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同一标准,客观上抹杀了学生之间、学生不同层面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使学生“千人一面”,这种教育违背了因材施教教育规律,脱离了学生实际,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对学生创造性精神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目前,在新课改还没有全面到位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还主要是考试的成绩(分数),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千万不能只从考试成绩的高低上评价。--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_教育理论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_教育理论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复习参考
试题结构(参考)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一、选择题(10分)二、案例分析(20分)三、教师必读书目考查(10分。根据《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命一道简答题)四、教育随笔(10分)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五、判断题(10分。围绕学科教学命题)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按给定的课题进行答题)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2.主要学习活动预设及设计思想3.作业设计及设计思想七、试题解析(40分)1.解题(基本题+综合题)2.试题评析(简析命题意图及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特点)八、教学评析(10分。教学预案、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评析)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共性)
一、选择题(10分)&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 &&D.①②④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 ②③④  &&&&&&&&& B. ①②③  &&&&&&&& C. ①③ &&&&&&&&&&&&&& D. ②④9.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 )A.教材的更新 &&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 D.课程制度的变迁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 &&&&&&&&D.赫尔巴特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A.加德纳 &&&& &&&& B.推孟 &&& &&&&&&&C.韦克斯勒 &&&&&&&&&&D.加涅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 &&&&&&&&D.都是客体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1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A.学生 &&&&& &&&&&&&& B.教材  &&& &&C.教师   && &&&&&&&&&&&&&&D.校长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A.学科学习目标          &&&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 D.情感目标2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 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C )A.因材施教&&&& B.实践与思考&& &&&C.民主化& &&&&&D.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24.&&&&&&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B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D. 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25.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①②③2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2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2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2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3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31.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C)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2.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3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 &&&&&&&&&&&&&&B.耳 &&&&&&&&&&&&&&&C.心 &&&&&&&&&&&&&D.眼3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35.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3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 时间的活动。(B)A.1/3&&&&&&&&& &&&B.2/3& &&&&&&&&&&&&&&C.1/2 &&&&&&&&&&&&&D.1/43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3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 &&&&&&&&&&&& D.兴趣、发现、研讨3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4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4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4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D&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C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45.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B&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4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47.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48.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49.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5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51.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52.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53.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54.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55.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56.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57.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C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58.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D&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59.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60.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6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6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6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6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6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66.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A.课程性质 &&& B.基本素养  & &&C.教学原则 &&& D.评价建议75.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A.课程内容 &&& B.课程目标 && &&&C.课程结构  && D.课程理念6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8.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6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70.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71.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 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7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C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73.&&&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B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7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 D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75.&&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7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A& )A.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B.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C.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D.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主讲人7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 等教学方法。( A& )A.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B.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C.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D.思维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78.& &&&&&&&&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B )A.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B.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79.崔永元的《不过如此》这本书给教师的启示是( A)。A.教师对学生的训斥所造成的影响是终身的& B.教师对学生的赞扬所造成的影响是终身的&&&&C.教师这种职业是令人尊重的&&&& &&&&&&&&&D.教师这种职业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80.上一堂好课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而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就是( D )。A.达到教学目标&& B.解决学生的困惑& C.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D.引起学生主动学习&&&&81.&学生中没有差生,只有智力结构的差异,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某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它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这些观点属于&&&&& 理论。( A )&A.多元智能理论&&&& B.冰山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 结构主义理论&&&&82.对于学生的特点,教师不应该( D )&A. 因材施教&&& &&&&B .扬长避短&&&& C .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设计&& D.截长补短&&&&83.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比较正确的做法是 ( C )&A.放任&&& &&&&&&&&&&B.讥笑&&&& &&&&&C.宽容,帮助改正&&&&& &&&&D.体罚&&&&84.对于学生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差异也是教学的资源&&&&& &&&&&&&&&&&&&&&&&&B.差异一定对教学不利&&&&&C.教学无需考虑学生差异&&&& &&&&&&&&&&&&&&&&D.分班无需考虑差异&&&85.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任务是( C )A.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B.学习习惯的养成&&&&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拥有健康的身体&&&&86.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目的是( A )。A.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B.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C.提高教师地位&&&& &&&&&&&&&&&&&&&&&&&&&&&&D.满足学校发展&&&&87.搞好班级管理的根本精神是( D )。A. 激励&&& &&&&&&&&&&&B.协调&&& &&&&&&&C.指挥&&&&& &&&&&&&&D.民主&&&&88.最早比较系统地解释&知识结构&的人是(B )。A. 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 魏书生&&&&89.&教是为了不教&最早是由&&&&&& 提出。( C )A.马克思&& &&&&&&&&&&&B. 布鲁纳&&&& &&&C. 叶圣陶&&&&& &&&&&D. 陶行知&&&&90.下列哪种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 C )A.满堂灌&&&& &&&&&&&&&B.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C .互动对话&&&&& &&&D. 放任&&&&&91.&现代教学比较注重的是( C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教材为中心&&&& C. 以学生为中心&&&& D. 以课堂为中心&&&&92.&不跪着教书&这本书的主题强调的是( D )。A.教师要善于传授学习方法&&&&&&&&&&&&&&& &B.教师一定要站着上课&&&&C.教师要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D.教师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93.&学习就是打游戏&这个比喻隐含的学习规律是( B )。A.鼓励和表扬&&&&& B.及时反馈和及时矫正&&&&& &C.整体学习&&&&&& &D.目标教学&&&&94.有效学习的最基本前提是( A )。A.主动学习&&&& &&&&B. 及时反馈与矫正&&&&&& &&C.有明确目标&&&& &&D. 整体学习&&&&95.教学是一种( B )A. 单边活动&&&& &&B. 双边活动&&&&&&&&&&&&& C.多边活动&&&&&& &D.& 学生活动&&&&96.如果没有&&&&& ,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B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9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9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99.最近发展区是由谁提出来的( C )&A.洛克&&&&&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凯洛夫&&&&100.&&&&&& 是以&描写&的方式&讲教育故事&。( D )A.教学反思&&&& &&&B.教育叙事&&&& &&&&C. 教师发表&&&&& &&&&&D. 教师博客&&&&101.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多种,除个人回忆、同伴听课、评课以外,还可以( B )。A.集体备课&&&& &&&B.撰写论文&&& &&&&&C.读书&&&&& &&&&D.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102.教师做课例研究就是针对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行动和教学反思,其中尤为重要的是( C )。A.教学设计&&&&&&&& B.教学行动&&&&&& &C.教学反思&&&& &&&&&&D.集体备课&&&&103.对三维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D )A.三个维度指的是三种类型的目标&&&& &&&&&&&&&&B.三维目标是相互独立的&&&&C.教学中是一维目标实现了再去落实另一目标&&&&D.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4.在教师发表的多种方式&&阅读日志、观察日志、行动日志中,&&&&&&& 具有前提性意义。( A )A.阅读日志&&&& &&&&&&B.观察日志&&& &&&&&C.行动日志&& &&&&&D.读书笔记&&&&105.下列关于双基描述正确的是( B )A.教学中应把双基和能力培养分开来&&&& B.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基础性的目标&&&&C.双基是教学目标的全部&&&& &&&&&&&&&&D.教学不需要双基&&&&106.&&&&&& 是行动研究的关键特征之一。( A )A.改进&&& &&&&&&&&&&&B.阅读&&&& &&&&&&&&&C.公正&&&& &&&&&&D.反思&&&&107.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其中的核心要素是( B )。A.经验&&&& &&&&&&&&&&B.反思&&&& &&&&&&&&&C.经验和反思&&& &D.其它&&&&108.教师对待班里所谓的&差生&应该( B )。A.顺其自然&&&&& &&&&&&&&&&&&&&&&&&&&B.发现闪光点,给予赏识和表扬,加以引导C.严厉批评教育,促进努力学习&&&&& &&D.请家长来学校&&&&109.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的原则是( A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10.&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教师的启示是( B )。A.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 B.教师要善于赞赏学生C.教师要有很高的知识水平&&&&&&&&&&&&& D.教师要有自信心&&&&111.对预设应持有的态度是( D )A.按教案上课&&&& B.以本为本&&&& C.教学不需要预设& D.预设为基础,做到精心预设&&&&112.对有效教学理解正确的是( B )A.学到知识就是有效教学&&&& &&&B.通过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这是有效教学C.课堂热闹即为有效教学&&&& &&&D.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即为有效教学&&&&113.下列哪个不属于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D )A.学生素质提高&&&& B.学习效率提高&& C.教学目标有机整合& D.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114.下面有关教学生成性说法正确的是( B )A.教学不需要生成&&&& &&&&&&&&&&&&&&&&&&B.生成和预设是相对的&&&&C.生成就是随心所欲、胡乱猜想&&&& &&&&&&D.生成应成为教学的导向&&&&115.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D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116.对研究性教学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强调研究&&&& &&&&&&&&&&&&&&&&&&&&&&B.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C.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 &&&&D.课堂只需要研究性教学&&&11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 课程。( A )A.综合&&&&&&&&&&&&& B.学科&&&&&&&&&&& C.经验&&&&&&&&&&&& D.校本118.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学分管理制度是一种(B)。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责制&&& D.年级制119.高中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个&&& 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 个学分。( A )A.10 &2 &&&&&&&&&&&&B.10 &6 &&&&&&&&&&&C.6 &3 &&&&&&&&&&&D.10 &5120.根据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教育属于( C )A.义务教育&&&&&&&& B.职前教育&&&&&&&& C.基础教育&&&& D.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12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在于( B )。A.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B.教育素养的提升和发展C.教育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 &&&&&&&&&&&&D.教育科研能为的不断提高122.加强学科整合,提倡跨学科的学习;利用社会课程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等教育理念体现了&&&& 思想的要求( B )A.终生教育&&&&&&& &B.学习化社会 &&&&&&&C.大众教育 &&&&&&&&D.主体教育1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 年颁布的。( A )A.2001 &&&&&&&&&&&&B.2002 &&&&&&&&&&&&C.2003 &&&&&&&&&&&&&D.2004124.课程学习的根本方式是( D )。A.课堂教学 &&&&&&&B.社会实践 &&&C.练习 &&&&&D.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125.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必须确保学生获得&&&& 个学分,排在各学科首位。( A )A.11 &&&&&&&&&&&&&B.10&&&&&&&&&&&&&& &C.6 &&&&&&&&&&&&&&&&D.8126.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 的设置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中内容( A )A.模块 &&&&&&&&&&&B.科目 &&&&&&&&&&&&&C.学习领域 &&&&&&&&&D.校本课程127.《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要建立&&&&& 制度,以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B )A.学分管理 &&&&&&&B.选课指导 &&&&&&&&&C.走班 &&&&&&&&&&&&&D.导师128.《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介方式。( C )A.课堂表现&&&&&& &B.作业情况 &&&&&&&&&&C.成长记录 &&&&&&&&D.实践活动129.&&&&&& 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A )A.教师 &&&&&&&&&&&B.课程资源 &&&&&&&&&&C.图书资料&&&&&&&& &D.仪器设备130.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选课,学校应建立( D )。A.年级组长负责制 &B.班主任负责制 &&&&&&C.校长负责制 &&&&&&&D.导师制131.我国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是( A )。A.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 &B.为学生的升学作好准备C.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 &&&&&&&&&&&&&&&&&D.促进学生智力发展132.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社会化、素质化和( C )。A.国际化 &&&&&&&&&B.现代化 &&&&&&&&&&&C.全面化 &&&&&&&&&&&&&D.个性化133.学生三年内至少必须获得&&&&& 个学分才可以高中毕业。( A )A .144 &&&&&&&&&&&B.114 &&&&&&&&&&&&&&C.116&&&&&&&&&&&&&&&& &D.112134.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甄别&&&&&&&&&& &B.选拔 &&&&&&&&&&&&&C.发展 &&&&&&&&&&&&&&&&D.区分135.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在功能上应强调( A )。A.发展性 &&&&&&&&&B.新颖性 &&&&&&&&&&&C.多样性 &&&&&&&&&&&&&D.开放性136.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更好地体现了( B )。A.选择性 &&&&&&&&&B.科学性 &&&&&&&&&&&C.逻辑性 &&&&&&&&&&&&&D.选拔性137.校本教研是一种( A )A.研究取向&&&&&&& B.研究方法&&&&&&&&& C.研究组织形式&&&&&&& D.研究过程138.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性原则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 的经济性。( A )A.学习&     B.运用&&&       C.教学&&&       D.管理139.&以学生发展为本&中&发展&的含义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生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以及&&&& 的发展。( C )A.科学 &&&&&&&&&&&B.可持续&&&&&&&&& &C.活泼主动 &&&&&&&&D.身心健康140.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 科目跨了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B )A.物理 &&&&&&&&&&&B.地理 &&&&&&&&&&&&C.化学 &&&&&&&&&&&&&D.生物141.综合实践活动分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 三个部分。( A )A.社区服务 &&&&&&&B.自主探究 &&&&&&&&C.通用技术 &&&&&&&&&D.班级活动142.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本质上遵循&&& 的基本过程,即明确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获得结论并展开行动的过程。( A )A.行动研究& &&&&&&&B.量的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学术研究143.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 。( D )A.全民教育&&& &&&&&B.大众教育&&& &&&&&&C.精英教育&& &&&&&&D.素质教育&144.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 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 A )A.学生和学校&&& &B.学校和社会&&& C.学生和社会& &&&&&D.学校和家长&145.所谓课程时代性是指&&&& 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B )A.课程安排&&   B.课程内容&    C.课程管理&&&    D.课程评价146.基础性的实质是&&&&& 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知识。( B )A.学校长期&&&   B.学生终生&  & C.教师和学生终生&&& D.学生和学校长期147.新课程规定&&&&& 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和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 D )A.课程&&&     B.模块&&     C.科目&&      D.学习领域148.&&&&& 是学科,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位。( A )A.科目&      B.课程&&     C.选修课&&&     D.模块149.新课程选修课Ⅰ由国家研制,选修课Ⅱ由& &开发,但是国家规定选修的基本要求。(B )A.地方&&      B.学校&     C.教师&&&      D.学生150.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必修课,三年为&&&&& 学分,再加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际的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学分为23学分。( A )A.15&       B.14&&&     C.12&&&       D.11151.学分制实质上是一种衡量学生课程&&&&& 的标准计量单位。( C )A.考试&&&    B.成绩&&&     C.学习量&&      D.水平152.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 。( A )A.主体      B.主导&&       C.配角&&&      D.核心153.课程结构以学习领域、学科和模块为主划分为8个学习领域、若干个学科和模块,为高中学生提供&&&&& 多门课程。( D )A.10&&&     B.20&&&      C.40&&&        D.100154.选课指导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学生&&&&& 的发展。( D )A.未来&&&    B.当前&&&     C.全面&&&       D.个性&155.学分制管理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 和学籍管理四个要素。( A )A.选课指导&&  B.学习指导&&&    C.考试指导&&&     D.人生规划指导15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列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计&&&&& 学分。( B )A.18&&&     B.23&&       C.28&&&        D.33&&&157.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功能是指导教材编写、引导&&&&& 、指导评价。( A )A.教学&&&    B.备课&&&     C.命题&&&       D.管理15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学观、课程观和教育观的综合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地方和& &&&&三种力量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B )A.社区&&&    B.学校&&      C.个人&&&       D.家庭159.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结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 等特点。( C )A.统一性&&&   B.完整性&&&    C.个性化&&       D.大众化160.学分制于1894年产生于&&&& &,它是在实行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D )A.英国&&&&    B.中国&&&     C.法国&&&       D.美国&161.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 认定。( C )A.社区&&&    B.社会中介&&&    C.学校&&&       D.教育局16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 &周,其中1周复习考试。( B )A.9&&&     B.10&&        C.18&&&        D.19&163.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 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 A )A.意义建构&   B.意义反馈&&&    C.意义重复&&&     D.意义复印&164.一般说来,&&&& &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学校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保证。( B )A.校外&&&    B.校内&&       C.社区&&&       D.教育基地&165.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开发主体认识课程资源系统、利用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服务的过程,具体包括&&&&& 、筛选、培植、建设四个步骤。( C )A.模仿&&&    B.普查&&&       C.设计&&       D.计划&
二、案例分析(20分)
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案例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案例1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2: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案例2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3: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案例3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案例4: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案例4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ldq...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