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中医想取得行医资格证查询请问从哪考试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 中医基础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1990|回复: 63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阅读权限1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
看看这才是真真的中医!!!
陈源生:医学生涯六十年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 陈源生
【作者简介】陈源生(1897~),四川铜梁县人。中医世家,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临床意义多有阐发,善于汲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对中草药的研究尤其心得。治病不拘成法,主张轻灵巧取,在内、妇、儿科临床上,有较深的造诣。着有《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简便验方歌括》
在畸岖的医学道路上,我虽已经历了六十多个寒暑,但仍不敢妄言医道精微。只能把一些点滴的经验教训披陈如下,以与同道共勉。
由诵习方药入手,从流溯源
我家世代以医为业。叔祖父陈济普,以内、妇、喉科见长,在铜梁一带行医数十年,名噪一方,家父
及兄长皆从其学。我九岁发蒙读私塾,二、三年后,父亲就叫我在课余背诵《药性赋))。所赖年少,记忆力强,不多久,寒、热、温、平几百味药性背得滚瓜烂熟。紧接着又背诵了《药性四百昧歌括》。一切都很顺利,对医道兴趣倍增。.继而征得塾师之允,遂与儒书、医书合炉共冶。按照叔祖父安排,进一步就读《时方歌括》、《时方妙用》。因先背熟了药性,虽初读方书亦不感到陌生。叔祖父对我讲:「虽说『医不执方』,而『医必有方』。前人立方,皆遵法度,故学方易知法。法与方,犹藤与瓜之关系,欲临证者,当先从方与法入门。」之后,又读了《成方便读》、《成方切用》等方书。在熟悉了基本治法与方剂后,开始读《医学三字经》。背得了(《医学三字经》,叔祖父嘱我再读《医学心悟》。并说:「《心悟》一书,其精粹又在『医门八法』篇中,务必要熟读、精恩,最好背得。」确如其言,「八法」篇颇切实用,我临证以来,立法处方得程锺龄先生益处不小。除陈、程这两本书外,还陆续读了一些入门书籍,由此而具备了浅显的理论及一般的临证知识,为学习经典医著作了一些铺垫。
攻读经典的方法:相互参证,
学用结合,反复精思「不读《内》、《难》、《伤寒》,不可言医」。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我学《伤寒论))是先从原文开始的。惜乎条文古奥,错简晦涩之处,实在不懂。还是经叔祖父指点,以《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与仲景原文相互参证,读而思,思而再读,反复多遍之后,感到见效确要快些。据我的学习体会,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两把入门的钥匙:就是陈修园着的《长沙方歌括》和《金匮方歌括》两本书。陈氏方歌铿锵顺口,或概括重点条文,或列治法原则;既有药味组合,又详份量加减,对于理解和熟记条文、方药,皆有帮助。至今,这些方歌我都牢记未忘,我觉得这是一条学习仲景著作的快捷方式。
还是如上述方法,我从《内经知要》开始学习《内经》。同时又以张、马所注《内经》和张氏《类经》互勘互学。当时,长辈并没有要求我在短期内把《内经))学深、学精(事实上也不可能),只是力求从概念上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为今后深入学习而奠定基础。
十年私塾之后,我即随叔祖父临证写方,并没有因家学必传后代而稍有懈怠。白天诊病,夜晚就恭候叔祖父身边,从临证病案所记,常究疑难于叔祖,必得晓畅理法而后可;而他老人家则是有问必答,更使我心悦诚服,获益良多。如此,学用结合将近两年时间。
悬壶知医难:疏忽与失误,难忘的病例
一九二0年,我开始在锢粱、凉水、侣俸等乡镇行医。假先辈声誉,尚未因初出茅庐而坐冷板凳。随着求治者日众,困难更增多。由于学未精深,临证往往缺乏定见,以致认证不准、方药失当者有之,迟疑不决、贻误病机者有之,反正失败的教训很多。那段时期,有几个病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乙卯年除夕之际,母亲患头痛甚剧,痛位偏重巅顶,手足逆冷,胸口冷痛,时欲作呕,脉微几不应指,我认定是吴莱萸汤证,乃放胆原方书之。殊料药后病增而吐剧。惶然不解,求教于叔祖父。叔祖父日:「辨证无谋,方亦对路,而药后病剧者,吴萸之量过重耳。汝母素弱,得大剂辛烈之吴萸,故格拒不入,我寻常用吴萸恒嘱病家泡淡入煎,汝正疏忽于细微之处。现仍以原方,吴萸量减其半,泡淡,并加黄连五分以制之、导之,汝母之疾可一剂而安。」我遵嘱处理,果药到病疰。
我有一婶娘,孀居有年,素患饮疾,时感外邪,其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胸闷咳喘,脉浮,既不缓亦不紧。再三思之,辨证为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开了一张小青龙汤原方。那知药采尽剂即大汗出,胸闷咳喘加重。正祖父闻讯来诊,急投大剂真武汤救之。我当时还不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叔祖父说:「误在诊断不详,虚宴实未分。汝婶素多带下,阴精暗耗,兼足中脉微,证属气阴两虚,凡见此证此脉断不可汗,仲景早有明示。小青龙汤虽有芍药、五味之缓,亦难任麻、桂、细辛之峻,加之药量过重,错上加错。程锺龄有云,『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遭阻误人者』,正此之谓也。汝虽读《医学心悟》,却未彻悟。初诊若能以扶正解表、理气豁痰之参苏饮治之,倒颇为合拍。」我回答说:「婶娘是老辈,不便询其经带,尺中脉微,并未细切,既然初治药量已嫌过重,为何真武又须大剂?」叔祖正言斥曰:「胸中易了,指下难明,切脉不真倒未可厚非。但是,『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难意断』。《十问歌&)忘记了吗?老辈子就该舍去问诊吗?治病岂能分亲疏,汝婶初治以重剂辛温解表,是犯虚虚之戒;药后大汗出,已有亡阳之兆,必得重剂真武救逆而冀安,所谓『无粮之师,贵在速战』。用药的轻重,当权衡病之浅深、虚实及传变而慎所从违。『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经旨昭昭。看来,汝读书不求甚解,只知其然,未追思其所以然,今后须下点苦功夫才行。」他老人家语重心长,历今六十载,言犹在耳。
放眼百家,广开学路,博采众长
疾病总是千变万化的,同一种疾病可因时、因地、因人而证相径庭。徒执古人有限之方,以临夸人无限之病,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所谓「经方」..「时方」之争,实际上乃伤寒与温病两大学派之对垒,这是阻碍学术研究的一种偏见。我临证以来,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
记得正是开业的第二年,家乡温病流行。我接治的第一个患者是一位青年农民,其证壮热恶寒,口渴心烦,周身疼痛,咽喉肿痛,溲黄便秘,苔腻脉数。先投银翘散,继以白虎、承气,病势不衰。次日午后,旋即喉肿欲闭,水难下咽,证情恶变,我技已穷,不知所措,急请叔祖父会诊。叔祖父诊后,嘱开升降散加味煎服,外用家传吹喉散,很快痊愈其病。那时,我还没有读过杨栗山《寒温条辨》,也不知道升降散方竟有如此神效。 、
一次,邻里一行商患泄泻腹痛有日,我以理中汤治之不中,乃执案求教于叔祖父。他告诉我;「再详审脉证,究明其属中焦虚寒,还是中气下陷,既然理中未效,或可升提为商。」果然,投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泻止痛安。当然,此侧失误在辨证不确,选方失当,非理中汤之无功。不过,也说明了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所致之泄泻确有着效。此方并非「经方」,但是,根据「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病理变化,东垣制升阳举陷的补中益气汤不也是和仲景一样,源本(《内经》并发展《内经》而独具匠心吗?
实践告诉我。只有广开学路才能迅速提高医疗水平。程锺龄有两句话我很赞赏;「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从其言,首先在思想上屏弃「经」、「时」两派的陈观,以临床疗效为标志,对各家理论求实择善采之。中年以后,乃悟各家学说皆源同流异而已。从而认识到:对各家学说合读则金,分读则偏』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则可,盲从偏见,顾此失彼刚非。临床上断不可因麻桂治伤寒着效,而毁荆防银翘轻描淡写如儿戏;决不因补中益气汤之「甘温除热」就日「古方不能治今病」,而取代小建中汤。凡如斯者,皆宜共存以取长补短。
学问并非尽载名家论著。广采博搜,不嫌点滴琐碎,「处处留心皆学问」。举两个例子
同乡有李姓草医,祖传疳积秘方,以其简便验廉,远近求治者不少。该医视为枕中之秘。为学习伊之长处,乃与其结交至好,并于医道共相切磋,久之情深,伊知我乃方脉医,非卖药谋生,渐去戒心,偶于醉后遭出真言,日:「一味鸡矢藤研末即是。」事虽小而启发大。鸡矢藤一药,我儿十年来屡用于肝胆脾胃诸病,证实其有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利水消胀的良好效果。
《金匮》治肺病、肠痈皆用冬瓜子,而冬瓜乃瓜果菜食之物,其子何能有此效?常见冬瓜子抛入猪粪坑中而不腐烂,次年凡施用猪粪之处可自然生长冬瓜。于秽浊中生长的冬瓜,其味甘淡,甚为爽口。我注意观察了这一现象,从而省悟此物极善浊中生清,其子抗生力强,更属清轻之品。根据冬瓜子升清降浊,轻可去实的特点,用治咳喘脓痰、肺痈、肠痈、妇女带下以及湿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浊湿阻滞上焦和中焦的症状都有显著疗效。 '
由于理论的渐次提高,经验点滴积累,临证就踏实得多,治有疑难复杂痪病,一计不成,亦有他计可施,处方用药也自然灵活了。于是,愈信秦越人「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之言,淘不我欺也。
学贵沉潜,融汇贯通,执简驭繁
一九三八年我来到重庆行医。时值抗日战争期间,各地名医先后避难到后方,一时间,重庆医界,高手云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如全国知名中医张筒斋在渝期间,我常从病人处研究其处方,发现张老极善轻灵,药虽一钱几分,每起沉疴。当时,我正盲目崇拜重荆,自谓「胆大」,对照张老经验,深有触动。我初到重庆,人地两疏,无名小卒较之诸名家,诊务清淡;正因为清淡,又造成了重新学习的环境。条件允许我每治一个病人都详细立案,反复推敲,病家服药后,必询疗效,甚至登门随访以察究竟。临证遇难,遍检医书以求答案,读书有悟,践之临床以期印正。如斯者约有三、心年光景,使我在学术上长进了很大一步。 -
我在青年时代就背熟了几百首成方,满身皆是法宝,有时治一个较复杂的病,前后往往用上十余首方。表面上似炫广博,实际上胸无定见,杂乱无章。
晚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要诊断一经明确,治则一经拟定,并不需要考虑许多成方,甚至依法选择几味药,同样愈病。如治肝病,历代治肝成方总有数十之众,内容固属丰富,但毕竟嫌其博杂难以择采。我曾用「四逆散」为疏肝、解郁、行气之主方,「四物汤」为补肝、养血、活血之主方,「当归四逆汤」为温肝散寒之主方,然后在主方的基础上各随兼证而加减,收到了执简驭繁、「异病同治」的效果。不过,「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都只能在辨证论治法则内实现,脱离了这个法则,就不能由博返约,更淡不上执简驭繁了。
有些青年中医总感觉老中医手中似乎有什么诀窍。我常常用两句话回答这一问题;「活泼圆通医家诀,不离不泥是津梁」。通过熟悉和掌握辨证论治的法则,从而步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境界。诀窍,也许就在这里。
有一同道之孙女,年仅两岁,患腹泻。先以渗湿分刺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乃邀会诊:视患儿形瘦,面色无华,汗多烦躁,常夜啼惊醒,指纹青淡,日泻七,八次,食油泻甚。我根据《灵枢》「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污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的原则,权借《金匮》治妇人脏躁之甘麦大枣汤,假其至平至甘之性,调治「明阳形气俱不足」之疾,并于方中酌加蝉蜕、仙鹤草、楂炭,处方共享六味药,服二剂而泻止神安。
大约是在一九五六年六月,当时我在中医直属门诊部妇科应诊。一妇女以白带多而就诊。自述心烦、心慌、胸闷呃逆,常坐卧不安,失眠多梦。并云脾胃素弱,近来便溏,带下特别多,医治月余无效。诊其脉细中稍有数象,舌质淡而苔微黄。追询病史,知月前曾患外感风热。综观脉证,我认为患者虽属虚体,而现证余热未清,补之无益;倘若徒清其热,又恐虚虚其体。思之再三,乃从&&伤寒论》栀予豉汤立法。但义考虑到便溏非苦寒之栀子所宜,时值栀予花盛开的季节,不妨来个「偷梁换柱」之法,爰拟一方:栀子花7朵,香豉9克,腊梅花12克,佛手花6克,远志4克,甘草3克,另以冬瓜子60克单煎代水。诸药先浸泡半小时,微煎数沸,分次温服。患者接过处方,颇为不悦。认为慕名求诊,不料处方只见几味市售观赏之花,莫非敷衍塞责?我向她耐心作了解释,劝其姑且试服,以观疗效。三天后,患者高兴地来门诊部致歉,谓服药后顿觉心胸开朗,烦闷若失,眠食亦香,带下随之而愈。
另有一妇人患崩证,血大下不止。察其脉证,寒热皆无明显之征,惟询得血下时阴中觉热,我根据平素审苗窍诊断疾病性质所积累的经验:血下阴中觉热,必属血热致崩。乃出方:地榆120克,米醋同煎,单刀直入,期冀速效。患者昼夜连服二剂而血止。事后,跟随我同床的西医同志问我:「老师治病,用方极其平常,且少执全方,选药亦属平淡,剂量轻重不定,为何收效同样显著?。我回答道:「遣方不以罕见邀功,用药不以量重取胜,关键在于辨证准确,立法吻合病机,方药切中病情,虽四两之力,可拔千斤之重,神奇往往寓于平淡之中。」我常常对学生讲:「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孙思邈这两句话,言简意深,临证者当镂刻铭记。
中医宝库包罗万象,不可小视草药单方
人们常以「浩如烟海」一词来形容中医药宝库内容丰富。广阔的海洋总是由火川涓流汇集而成。祖国医学体系也正是由各家学派,中药、草药,甚至散在民间的单方、验方、秘方等各个部份所组成。不能一谈到继承就只想到几部经典著作。就连清代崇古遵经的医家徐大椿都承认:单方、验方,「病各有宜,缺一不可」。他在《医学源流论·单方论》中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主张。我个人数十年来,每治疑难险证,常在辨证论治法则指导下,选择适宜之单方、验方以辅助主方,「且为急救之备」、衰其标邪,「或为专攻之法」、顿挫病势,收效显著。例如,治疗膨胀、积聚、癃闭等证,凡在虚不任攻,虚不任下,而又不能不攻,不能不下的情况下,我往往用新鲜马蹄草冲绒,合以白酒炒热包肚脐。可收攻而不伤正气,下而不损阴液之效。再如《济生》乌梅丸,书载治疗便血淋漓。我早年试用于西医诊断的肠息内(其症表现为便血)获效,因此,进一步深究该方殭蚕、乌梅、蜂蜜三药组合之义,始知该方合于《素问》「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阻酸收之,以苦发之」,「燥者润之……坚者软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理论。继而推之以广,用浩多种息肉及干宫肌瘤等,皆历验不爽。诸如此类之单、验、秘方,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掘,更应该通过科学实验,复经临床验证,由此及彼,逐步摸索出一条使专病治有专方的路子,这对发展祖国医学是很有意义的。
早在农村行医时就广泛采用草药治病,人颇称便。到了大城市,为避「俗嫌」,曾中断使用草药。解放后,由于当局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我叉重新研究草药。常思古代神农为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尚可「尝百草」而不畏其毒伤身,虽系传说,然这种身体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却是值得学习的。为了证实《本草纲目》上关于蓓草、鼠曲草(四川民间称清明莱)等草药的确切疗效,我曾不顾年老体弱,数临悬崖峭壁,采集标本,并先在自己或家人中试用。经过反复试验,证实了穰草对西医诊断之肺结核、肠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等有显著的疗效。此外,我还广泛运用其治疗尿路感染、风湿、低热、肺炎、屎毒症等,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我自己患咳喘,曾煎服鼠曲草月余,不仅收到止咳、化痰、平喘之效,而且未见任何副作用。再如腊梅花,人皆知为观赏之品,鲜见入药。我从古人「稀痘汤」中用此解先天胎毒受到启发,用其治疗咽喉、、肺炎、流感等由病毒感染所致之疾病以及尿毒症,收效显著。据个人观察,腊梅花擅长于舒肝解郁却无香燥耗阴之流弊。
多年来,我一直主张中草药台用,力图按传统之中药理论,从「四气」五味」来归纳草药的主治范围,以便临床时能循理遵法地组方,充分发挥药效。惜乎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
甲观今宜鉴古:古为今用,探索新知
「古方不能治今病」,这种认识肯定不对。不过,对前人的著作必需去粗取精,扬长避短,从而使之「古为今用」。比如,杨栗山着((寒温条辨》,制升降散为代表的十四个方剂为「天地间另为一种偶荒旱潦疫疠烟瘴之毒」所致疾病而设,并谓升降散一方主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在消灭了瘟疫这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今天,治疫专方之升降散还有作用吗?每于诊余之暇,我常潜心杨氏《条辨》,参诸明清温热论著,琢磨有年,始渐悟得升降散痊病愈疾的机理就在于「升降」二字,杨氏也正于升降出入手眼独到。所谓「升降」是指气化功能而言。经谓「百病生于气」,「气乱则病」,「气冶则安。。因此,在湿热、疫毒疾病的某些病变阶段,予以疏动气机,调节升降,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环。从该方组成药味殭蚕、蝉蜕、姜黄、大黄、蜂蜜、黄酒来分析,亦深得《内经》风淫,热淫、湿淫所胜,治以辛凉、成寒、苦辛,佐以甘缓、淡泄之旨。其功效则通里达表,升清降浊、清热解毒、驱风胜湿、镇惊止痉可知。使用在临床上,对外感热病,尤其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咽喉疾病等,都有很可靠的疗效,决非银翘散诸方所能代替者。
作为一个缺乏现代医学知识的老年中医,探索新知的惟一手段只能借助临床观察,并以临床疗效为标志。一九六二年,我所名老中医周湘船邀我会诊一尿毒症患者。病人已神智不清,躁扰不宁,大小便三日未解,历经中西医两法治疗,几次导尿,收效不显。其人年逾七旬,证涉险境,命在垂危。诊毕,我对周老说:「巧取或可冀生,猛攻必然毙命。」经协议处方;以滋肾通关丸为煎剂内服,外用莱菔子、生姜,火葱加白酒炒热,温熨腹部,内外合治,希冀于万一。上午药后,下午得矢气,尿通。不料,通而复闭,又增呕吐,再施前法加减失效。怎么办?夜间殚思极虑,穷究息策,偶然翻到王旭高治肿医案一则,案云:「肺主一身之气,水出高原,古人『开鬼门,洁净府』,虽曰从太阳着手,其实亦不离乎肺也。」这几句话使我茅塞顿开:此证何不下病上取,导水高原?进而联想到《金匮》治百合病亦不离乎肺,其症状描述与此患者颇多吻合之处,又何不权借百合病诸方以治之;清肃肺气,百脉悉安,导水高原,治节出焉。翌日,陈所思于周老,遂与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汤三方合宜而用,并加琥珀粉、腊梅花,煎水频服;外治法改用新鲜马蹄草冲净,炒热,加麝香少许包肚脐。经内外合治幸得吐止,二便通快,神智渐苏。如此,随证加减,月余而竟全功。通过此例治疗后,近十余年来,陆续又治了七、八例尿毒症患者,只要其证偏于肺肾阴虚而伏内热者,沿用此法,成可奏效。从以上这些病侧的治疗获效,使我深刻认识到:祖国医学不仅有丰富的遗产亟待继承,更重要的尚有许多未知数需要我们去解答,需要我们探索新知。
沙里淘金费苦辛,愿得几番百年身
「沙里淘金费苦辛,医中奥妙细追寻。天然璞玉精琢磨,愿得几番百年身。」这首打油诗是我学医、行医几十年之切身体会。「业患不肯嘴」,「行患不能成』。每念及此,辄觉心里空虚。忆往昔,岁月蹉跎,颠沛半生,术业未能精深,观如今,政策英明,百花齐放,却叉风烛残年,无所作为。但是,由于党的关怀,同志的帮助,病员的信任,鞭策着我不敢因衰老而懈怠学习,激励着我不断求知,还想在术业上精益求精。近于病榻中读到报刊有关气功研究的报道:通过医学科学研究气功原理,发现肺还具有调节血流,转化和释放激素,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防止呼吸道感染等非呼吸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依校气血的调整来维持的。中医常用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防治体虚易感风邪者,我运用百合病诸方,从治肺着手,治疗尿毒症(也曾用治肾病练合征)收散,是否与此有关?由此联想到还有很多疾病是否也可根据「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研究,通过治肺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呢7.目前,这些想法已经有了初步概念,只不过我太缺乏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加之其它条件的局限,致使这一设想还极不成熟。正因为如此,我特别寄希望于青年中医和西医学中医的同志能够艰苦学习,以振兴祖国医学为己任,使中医事业代有传人。作为一个老年中医,虽不能跃马横枪,冲锋在前,而老马则应效识途之劳。我愿意和一切志诫中医事业的有识之士「红专道上争先进,宏开宝库同战场」。为使古老的中国医药学焕发青春,为早日实现我国统一的新医药学而奋斗。
阅读权限20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拜读了,感觉不错。
阅读权限10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转贴某老中医的从医感悟
大学毕业,门门功课90分以上,这样你就基本入门了,加上30年的临床经验,弄懂了气血精神火的相生相克关系及增减技巧,那你就登堂入室了,如有名师无私传授,就10年吧,为何?因为人有一个通病,无法更改的通病,就是人教人不精,事教人才精,样样都经过自己验证过,这样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一个名医的出世就如一个将军出世般,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有点危言耸听,不致于死人亦反反复复,事情确实如此,难怪有人发脾气说中医是伪科学。
登堂入室后,世上已无难住你的病,要他胖就胖,要他瘦就瘦,要他肝硬化变软就变软,要他肝变硬就硬,要他20年胃病1个月好就好,你说心情愉快不?华陀亦不过如此。年轻人,努力吧,首先要兴趣,二要胆大心细,三要不耻下问,四要联想翩翩,自我试验。五要勤于临床,六要善于总结。
吾观之,来中医吧的年轻人居多,大都满腹经论,但临床经验少之又少,从学校学的又是严重西化的中医理论,只属入门之作,离博大精深还有十万八千里呢,老的中医又不喜玩电脑,想看到一些有益的哪怕是旁敲侧击的心得也不能。当然,身怀绝技的拳师从不轻露,中医也一样。我是个退休的老人了,是个老顽童,为了活跃中医吧,说上一点吧。
何为气火血精神仙,气是人生存的第一条件,即要有呼吸,补气,即西医的增强气体交换功能,何为火?即有营养的食物,这里大家可能产生疑问了,营养食物怎么是火呢?以后你会慢慢明白的,这里就不解释了,何为血,血在中医泛指血液肌肉筋骨,何为精?在中医泛指男人精子女人卵子及强壮的体魄和精力,何为神?中医泛指超常的精力体能超美的皮肤颜色出色的健康状况,何为仙?这是人们对一个超强超美的人的一个赞美词,这里就不解释了,一千万中也难找出一个。
气十火=血, 血+气=精, 精+气=神, 神+气=仙。
好了,先不解释,你们猜猜,为何如此?成立否?
精,在传统中医里是最看重的,护精养精使之生神是中医的最高追求境界,一切辩证处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作,这个论断好象有点武断,是的,因为这在大学里学不到的,谁领会了,认同了,那你就超越了研究生的水平,达到了博士水平。但大学里的博士有无此水平,很难说。
传统中医不谈杀菌一词,西医就大谈特谈了。比如,桌子上有很多细菌,西医是用杀菌药去杀灭它,中医呢是用水把它洗去,不能说谁是谁非,都有道理,但是,西医的做法使桌面上留有细菌的尸体和残留药物,而其它不怕此残留药物的细菌又来享用那细菌尸体而繁殖起来,看来,还是传统中医更胜一筹。不是吗,发高烧,西医用青霉素,连打三天以上,烧退了,人也变得软弱无力,食欲不振,脸青口唇白,中医用麻黄汤,服后盖上被五分钟,立时大汗流浃背,烧也立时退了,立时想吃粥了,不久大便也来了,西医的伤精中医的不伤精,区别于此也。
麻黄汤方义:清火发汗利水通便降气,桂枝去皮,行气行火活血,杏仁补精通结降火,甘草调味键脾护脾。一剂而愈。为什么复被,因热走里,无形间加大了麻黄的份量,得汗去被,无形间又减去了麻黄的份量,多出神入化。如用麻黄过量,少少饮些白糖水中和之,以轻微止汗为度,否则发烧复燃。妙不?
中医靠什么来杀菌,靠精!说来你们不信,一个人精力充沛,阳强不倒保持之,将百病不侵,何也?难道他的肌肉细胞不好吃?细菌不爱吃?不,而是细菌根本不敢吃,吃不了,为什么,这就是中医追求的神,就是性欲强烈保持之而产生的神,说白了就是抵抗力,修复力。使神保持2个月,什么癌症艾滋病通通不药而愈。
今天说说气,有气就有呼吸就有生命,对气的培育很重要,古方有四君子汤,生脉散等,都很好用,都能增强肺部的呼吸功能,运动亦是,老医生常说:一场体育活动等于服下一服四君子汤。老毛也说过:生命在于运动,外国某教授亦说过: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就看他的肺活量大小,可见气是对人体是多么的重要。同志们,为了长寿,坚持锻炼身体吧!(罡风按:虚症宜养不宜炼。)
今天说到火,中医的火,是一个概念,包含广泛,比如食物,是一种实质性的火,在精和气的作用下产生血,不会产生热毒炎症,但在精衰气弱的情况下,吃下常人的一份饭菜,那就有火了,不是胃涨胃痛就是牙痛喉痛,周身疲倦,何也?气虚也,气少火多,无气配的火,就成了游离之火,聚于何处,何处血淤发炎,怎么办?排屎消火,用小剂小乘气汤使次日微微而泻就成了,疲倦疼痛就消失了,这就是上面说的用水洗去桌面上的细菌,日本人多于饭后饮一小杯大黄水,为何?既能满足口福又能保持身体清爽,这就是中医的奥妙,我不用去日本就知他饮大黄水的用意,我不用去欧洲便知饥饿疗法的目的,还有{脾胃论}里用人参甘草治实火,那是治本之法,用提高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来中和多余的火,虽见效慢,但能提高身体素质,故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说。(罡风按:此言差矣,消火乃权宜之计,补肾方能治本,肾气足则无游火之患。)
还有失精释出火,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世上80%的病来源于失精,{内经}中对保精养精无不苦口婆心。房事,过劳,过思,都属于失精行为。怎么办?有的人买回大鱼大肉吃之,那就错了,本来失精已释放出多量的火,你再摄入大量的火,那不是火上加火?必招徕实热之火,必症变峰起,这痛那痛就来了,正确的做法是:青菜饭加体育运动,青菜饭是不使外来的火增加,体育活动是补气中和多余的火,到了饥饿难忍时再增加鱼肉营养品,这样一来身体不病而又很快恢复强健。你看中国运动队不准谈恋爱就是这个道理,谁的精保的好谁就进步快出成绩,平时成绩好,赛场失手,多为昨晚手淫了。
今天说到血,血,在中医泛指血液肌肉筋骨内脏等,血由何生成?由气加火生血,即一个人有呼吸并正常,吃下食物就能生血,一餐吃多少为合适?吃到不想吃了为合适,有的人吃到肚涨了还想吃,那是食物太素,有的人吃一点点便不想吃了,那是食物太荤,如不荤则为其人气虚,进若干剂四君子汤或加强体育活动,以食欲增大为度,这里点醒你了,欲肥者,必先补气或加大体育运动使肺活量增加,再增加餐中营养,欲瘦者,用药物败气或人为败精加清火泻火,再加上素食,三个月内便可如愿。古方补血有四物汤,后人用之不理想,便加入参芪,收到了意外的满意效果,便创出了补气要在气中求,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的理论,殊不知近代人无古代人运动量大,故古人不用参芪,近代人加了参芪,及时修正了汤头和理论,但无人解释为何修正及原因何在,但参芪的量也很关键,如运动员就不必加。(罡风按:非,身体健康即可不胖不瘦。)
如果不是练上乘内功,是无法禁止遗精的,保精养精不是禁欲,只是不要过多排放而已,一个中青年人一个月大慨梦遗四次,如果你想有所建树,一个月就排精四次吧,这样对你一点影响也没有,特别是歌星,运动员,多了就影响音质,成绩,如果不想有所建树,一个月不超过8次为好,但是这又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天生神力,一晚12次还不够瘾,只要保持经常阳常勃起就成了,如不,则减少次数,以此为度。你看港澳歌星,唱歌音量很小且干涩沙哑,形象焦粹,就是不善于保精养精之故。
上面说了气,火,血。今次说到精了,这里,我真有点害怕,说出上乘的中医心法是不是泄密,日本人看到了就能举一反三,制造出无数的有效的中成药来中国推销并申请专利,到时侯我们就惨了,还是想想吧,各位有何高见及忠告?发表下吧。
看了吧内对针灸推拿的争论,我也来说说,解释下针灸推拿的治病机理,针灸推拿的治病作用主要是引导气血的行走,在无药的情况下也能治病,是一个非常实用简单的中医手法,配以药物,更能事半功倍,节约资金,但针灸只是导引作用,根治还需药物配合,如头痛针合谷,当合谷麻涨时,头痛轻的可立时痛失,重者则痛减,它的机理是:当针合谷的这条神经时,这条神经区的气就会会集合谷,气至了火亦至,说白了就是引火到合谷,解除了火郁积于头部的痛苦,这只是权宜之计,还需药物治之,用降火清火行气通结去淤引入大肠排出体外,这样才能全愈,不然,会集于合谷的火还会再次流向头部,头痛会再次发生,针刺对内脏病比较有效持久,火灸对四肢躯体比较有效持久,冷则气走表,热则气走里,灸属热,驱气走里,为何红军行军晚上要热水泡脚?就是用热把积于脚的气驱回内脏,以解除累涨之苦。古方有13鬼穴灸法以治大风,以萝卜为垫遍灸之,何理?逼火回内脏矣,当然,用药物把缩入内脏之火引出体外则更妙。
推拿也是导引法,对于内脏病的治疗比较有效持久,如风湿骨痛,越推越痛,何?本身火在表,推拿引火出表,那不是表上加表?不加痛才怪。不过,用药物配合又不同,当推拿使痛处的火流行无滞时,及时用药物引火入里排出体外,这使治疗时间将大大缩短。明白了这些道理,运用起来将得心应手,其乐无穷。
得到朋友们的回音,我很高兴,现逐一回答朋友们的问题。
中医,重在医学心法,方是其次,有了正确的优秀的医学心法,世上所有的药都能为我所用,当然包括西药。世上所有的病都能治好,当然某些项目是不及西医的,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如战场救护,开刀取物,大出血,难产等外科手术就不及西医了,但慢性病虚劳病等无处下刀的病,中医则更胜一筹,有了优秀的医学心法,要治什么病就治什么病,要他成什么病他就成什么病,当然我们不能有害人之心,只是说明学成中医的最高境界时能有此水平,并能预测某种药吃多了将会生成什么病,用药使患者生成一种病来克制现在的病,将肝内的癌引到手臂来生,将肚痛引到脚来痛,等等,这些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担心日本人在网上偷学我们优秀的医学心法而制造出无限的有效的中成药来中国推销并申请专利那我们就惨了。
二。手淫为排精解,一月排四次无所谓,超过8次则杂病丛生,标准是阳常能无缘无故地勃起为好,如常强难忍而又不想梦遗时是可以来一次手淫的,能不手淫最好不要手淫,以免习惯后到60岁也难以改过,君不见,周围几多朋友明明家中有娇妻还要手淫而乐此不疲,呜呼,这就是习惯使然。
三。有肝病必定有脾病,有脾病必定有肝病,这是必定的,无可置疑的,只要你临床多了就知道了,治肝的药方中必定要有健脾的药,治脾的药方中也必定要有通肝的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部位。用药如用兵,如同守一个山头,机枪班没有子弹了,步兵班的子弹也不会多!所以,辩证要有宽广深远的思维,但以临床经验为依托不能变。
四。问我是什么学校毕业的,这真叫我汗颜,我的文凭是软的不能再软了,我是上海中医学院函授结业的,但科科成绩都90分以上,学习的初衷是应付考取行医执照,不想,学习当中受益匪浅,生理学,西内基,解剖学,使我如虎添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多学一点总是有好处的,我继承的是中医世家,是传统的中医,1958年被父亲逼着学内经,以后是伤寒论,医宗金鉴,本草纲目,以后是家传望问闻切,药物赔伍加减,医案,64年牛刀小试,被同学冠为神医,70年正式悬葫。74年接触癌症。
学中医不一定要学易学,但一定要读通弄懂哲学,老毛的矛盾论唯物辩证法也是很好的。还有医古文,必须要中性的原始的理解,才能去读懂古医案,比如,70年代全国统一教材的语文课本对[克己复礼]的解释为:克己复礼就是复辟资本主义。真是叫人啼笑皆非。实际解释:批评或惩罚后要恢复礼仪行为,主要是教人要大度。
给同行们的一点信心——用中医理论解释艾滋病及治疗预防方法。
艾滋病,西医为:免疫功能低下症。
中医解释为:气虚精少无神症,属虚劳范畴。
虚劳是无传染性的,从几年前中央台播出的一个福建患者纪实追踪片中可以断定,他有艾滋病,他老婆没有,你说他们没有房事?不可能吧?在河南高发点,不可能有泰国的妓女到那贫穷的地方光顾吧?那是什么问题?自身问题!按老牛的中医理论:血+气生精,卖血了,血必定虚,加上不体育活动,因贫穷又无力购买补气药进补[可能又无此意识],无气无血如何生精?无精又如何生神?这个神是个抽象的东西,就是西医的抵抗力免疫力。此时,又不想有愧于爱人而行房事,这样一来,强行败精,精则少之又少,掏空了精,又不具备条件生出来,在这无精的情况下,神更毫无踪影,你说何来的免疫力?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来给他们治疗了,一。补气。[先不要增加营养]二。体育活动,每次做到气喘呼呼为止。三。等待其饥饿难忍的出现,四。慢慢增加营养,不可过多,使其能常常饥肠麓麓为标准。致于其他症状,轻轻兼顾。五。如此循环,等候性欲的出现。当性欲强烈时,就意味着好了一半,六,使强烈的性欲保持之,当然,上面的程序不能废,并日夜守护患者,不能让他同房或手淫,三个月后,艾滋病彻底治愈。此时的患者焕然一新,充满活力与强壮。
任何药都不是中性的,都是偏性的,即副作用是也,副作用越大则功效越大,亦即毒性越大功效越大,如何正确运用就看各人了,好在现在实行了市场经济政策,优胜劣汰,现在下岗的中西医生中小学教师满街行,好的中医生就会出现的,给你们说一个真实的故事,60年代有一哮喘患者,难受极了想自杀,用半碗六六粉加水调了喝下,然后上床睡下等死,谁知一觉醒来,不但没死,哮喘病不见了,何理,就是一种药的偏性去中和令一种病的偏性,达到平衡的目的而使病症消失。其他患者不要效仿呵,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再说一个真实的人事,广西横县校椅乡有一无业游医,是中医的,他治烧伤是全世界最好的,治好后无疤痕,你如找他,只要到了乡zhengfu一问,人人都知道姓什名谁家住何方,收费只是医院的1%,你们看了不要生气哦,这人60岁左右,这个信息可能对你们有用呵,再说一个真实的人事,广西马山县金叉乡有一游医张某,1982年时治肝癌,治愈率为70%,因抢了医院的生意被下令解散,私设医院被炸掉,[一个肝癌病人的临死抢救费一般十几万],他的治法很特别,用注射器在穴位上针刺,得气后注射中药水,看得医院的大医生目瞪口呆,各位看了不要生气哦,这是真人真事哦。
解释脸生豆豆,腋生狐臭,热天皮肤生痱子。
有钱难买豆豆,狐臭与热痱,对于中老年人,更是千金难买。
一,豆豆。脸生豆豆,是头部经络血脉畅通无阻的表现,中医高手一看此人脸生豆豆,如色淡内有稀液脂肪,便可断定其头部无炎症病变,如色暗红粗突,为火微多,不是失精就是营养过剩,脸色苍老为失精,脸色不苍老为营养过剩。只要脸上有豆豆,有病亦无妨,因元气足也。
二。狐臭。人有狐臭,为五俯六脏畅通无滞,无肝癌胃癌肠癌之忧,对女人来说更重要,闻得一个女人患者有狐臭,就可断定她无白带,阴道炎,子宫癌。这是个多么重要的闻诊啊,狐臭分三类:1。淡骚,属清香类,女儿香是也,极少手淫的处男亦有此香。极少房事者亦有此香,是身体最健康的表现。2,骚味适中。是身体健康的。3。骚味浓烈,是身体健康,营养过剩,这时候要主意了,那一天狐臭不见了,就是病变了,疏通经络血脉,清除病灶,狐臭又会再次重现。为保持最好的身体健康,用药物使狐臭保持清香。
三。热痱。是热天皮肤生的痱子。何处生痱子,则何处肌肉筋骨经络通畅无阻,这个现象对中老年人非常重要,如周身生有痱子,则此人无风湿骨痛之忧,无中风脑血栓,无心脏病之忧。你记住了这三条望闻之法,就有点名医的味道了,
我虽将60岁了,但脸上有豆豆,腋下有狐臭,热天身上长满痱子,哪一天这些东西不见了,又用中药把它生出来,让它维护我们优良的体质!妙啊!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而发现了它的规律,规律性的东西又是无法打破,便认为是真理,[现代人还是这样认为],套入中医的发病机理,又是那么的吻合,为了说服人,常常引用真理。古代人能做到这点很是不错了,我们的脑袋进化了几千年,看古代的哲学思维,当然觉得有点简单,但你也不必因此而大批特斗。但他对发病机理,病情进化后退的演变是确凿的,就如小孩说的:这个叔叔偷东西,是坏人。多么的直接!
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段阴阳五行学说的文章,以证实它不是无稽之谈,抛砖引玉,让你早日步入名医行列。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看一篇文章,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目前的文化背景来看。
我对这篇论文解释为:
水为阴物,火为气体,阳为气无质,阴为物有味,食物长身体,长身体要靠呼吸支配,气旺能生精,精足能却病强身,精的生成要消耗气,身体的成长要消耗食物,气血旺又生精,呼吸功能好必定长身体,多食伤身体,过劳耗气能伤精,精可转化为气,多食能伤气,大小便从下面排出,呼吸从上面出入,味道重的为阴性,味道轻的不太阴,气味大的为阳性,不太大的为不太阳。味道大的指酸苦可引起泻,味轻只是疏通,气薄能发泄如麻黄桂枝,气味重可使人发热如肉桂八角,一个人有炎症必定气虚,没有炎症只是有些热气其元气还足,炎症能消耗元气,元气能清除少量的火热,炎症能消散元气,少量的火热反能促使元气的生长。
如解释不对请指教。
今天有点时间,说说白血病的治法,一来可增同行们的信心,二可解45楼的忧虑。
白血病,属虚劳范畴,艾滋病癌症亦是。虚劳为气血精神空虚火旺郁积症,郁积于何处,则何处癌,郁积于骨髓,则成了白血病。
白血病,艾滋病,癌症同属虚劳症,均为气血虚无精无神症,无精无神即西医的免疫功能低下症,亦可通解为艾滋病,治疗起来又是多么的相同。又同是精空无神症,病因又是多么的一致,所不同的是火郁积的部位不同而已,西医的癌细胞转移就是中医的火郁积部位转移,不解决精亏的问题,火郁积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你有多少脏俯来割?
认识了白血病的病因,我们来进行治疗了。
1,补气以生血,对于穷困户来说很重要,可减少输血费用。
2。补气以止血,气补上了,血就自己止住了。所谓的引血归经是也。
3。补气补肺增加体育活动量,慢慢提高肺活量,是根治白血病的根本保证。
4。不要急于增加营养,每餐食以玉米粥,放点白糖,到饥饿难忍时再增加点瘦猪肉,不可吃面食,蛋类。再饥饿难忍时改吃稻米饭,菜以瓜果类加瘦猪肉。
5。当有疼痛发热难忍时,也可间中来一次清火泻火。不可天天为之,三四天来一次吧,
6。重复以上步骤,耐心等待精的生成,如何判断精的生成?小孩为肉色新鲜生色,大人为有性欲冲动。
7。当性欲强烈时,病就好了一半以上了,这时要派同性人日夜守护,不让其同房或手淫,当其出现第一次梦遗时,病就好了99%了。当其出现第10次梦遗时,则白血病就完全好了。
8。全愈后,要严格控制房事次数,一个月4次以下[包括手淫]。
感慨,其他人治白血病,癌症,艾滋病用到几百味药,那里需用这么多的药?还用到蟾酥,真不可思议,我用的药无一是有毒的,是最普通不过的常用药,奇怪不?它就是能治白血病,癌症,艾滋病。总共不超过10种药。但量大。为什么?味少则专,副作用容易掌握,量大则够力,且副作用的量容易计算,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副作用去治疗的,药对症,一点副作用的感觉都没有,如无病的人吃15克黄芩,就会腹痛拉稀,如肺热者用之,就不会腹痛拉稀。
把中医理论引入中国足球队。
中国足球队累累败北,究其主要原因为体质差,肉薄筋弱,不耐碰撞,任你周身技术,也施展不出。不敢碰撞,不是思想问题,一碰撞,就疼痛难忍,甚或重伤,欲使中国足球队更上一层楼,必须解决耐碰撞问题,否则一切免谈,只能维持目前水平。
如何解决耐碰撞问题,这就要引入武功内功与中医理论了。[其实气功与中医理论是密不可分的。]
1。教练。武术内功教练与足球教练。
2。队员。从6岁开始入选,由武术教练挑选那些符合练武术有武术根基及身体先天素质极佳的小孩,从6岁开始练起,10岁以前以武术,气功,长跑为主,到了11岁还不能打通小周天者出局。12岁开始练拍打功,到15岁人人练成铜皮铁骨,不怕碰撞,躲闪灵活,连续急跑心不跳气不喘,为何12岁开始练拍打功,因12岁人的精的生成开始加快,通过拍打导引,把精存入肌肉筋骨中去,到了15岁,精存入筋骨的量就很可观了,当然,每晚都要入药池中泡,16岁后,打坐练气,武术,长跑,足球战术并重,打坐练气的目的是消除性欲,把精化为神以增大丹田气的量,绝对不能排精,不论何时何地,如发现阳强不倒时,立即打坐练精化神,17岁后,到处去比赛,以积累临场经验。到了20岁,那不得了了,既是武术家又是足球家,急跑一阵风,撞入人堆,出入自如,既知使巧,又能避险,既能碰撞,又不受伤,足球战术必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冲出亚洲,不在话下,进入世间八强,不是无望,世界冠军,或可争取。
3。饮食。全部以中医理论指导。中医生每时每刻观望每个队员,发现有偏差的队员立即以中药纠正,随时随地保证每个队员的身体为最佳状况。
试将中医理论用于治国。
气+火=血 气+血=精 气+精=神 气+神=仙。
气:代表一个国家好的政策与法律。
火:代表资源,如人民,土地,
血:代表财富,生产力。
神:代表综合国力,如文化,经济,科技,军事。
仙:世界强国。
好的政策法律+土地人民=财富和生产力大增长。
好的政策法律+大的财富和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增长。
好的政策法律+综合国力大增长=世界强国。
看来好象有点吻合。
我们学习中医,不可太过拘泥,每个人和每个时代都有他的优点和弱点。我们学习他的优点,避开他的弱点,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就不看,但不要删除他,或许日后能看懂。不断临床实践,不断观看他人论说医案,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才能立竿见影。
如五行相生相克,你怎么学?怎么用?金生水,怎样生?是补金生水还是肺清生水?肺清宁了能生水么?如肺热了,用清燥救肺汤,肺热燥清宁了,但性欲消减了,可见不是肺清宁生水。那么补肺,用四君子或生脉散,啊,性欲增强了,可见是补肺生水。但问题又来了,补肺后,头痛了,又有肩膀痛了,颈硬了,鼻塞了,何?因四君生脉使肺部充血增多,气血集中于肺部,使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增强,但气至,血亦至,火亦至,痰毒亦至,怎么办?没有经验者恐慌了,以为肺病不可用参了,又用石膏麻黄细辛消除之,肩膀痛颈硬头痛立消,以为自己多么英明,认为心肺病不可用参。呜呼。功亏一篑,不知用清火排毒活血去淤跟上,光明温馨的一面就无缘得见。再加上用青霉素吊针代替石膏麻黄细辛的话,便大吹特吹西药是多么的灵验,中药是多么的伪科学,五行学说是多么的伪科学。哎,从此中医与你无缘矣。
如操作正确,不出2天,金生水的情景就会出现,性欲强烈,饭量大增,面容向少,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周身力量涌出,举手投足间无不轻松萧洒。可见五行学说不是无稽之谈,今天暂说金生水,有时间再接着往下说。
解释现代人多病的主要原因:
1。空气质量下降,[地球人都知道]
2。水的质量下降,[地球人都知道]
3。食物品质下降,青菜大米,用受化学污染的水浇灌,牛猪鸡鸭用饲料喂养,[如天天用刚下生产线的饲料则无甚大问题,如用暴露于空气超过一天的饲料喂养,那问题就大了,因稻米玉米黄豆未破碎前,只要干燥,本身有防护能力,不会霉变,一经破碎,防护能力便无,大量细菌侵蚀繁殖,牛猪鸡鸭吃了也就病了,不病也在亚健康状态生存,你看,这瘟那瘟的层出不穷,就是喂放置时间过长的饲料造成的,]
4。体力劳动强度降低。什么都现代化了,体力劳动强度降低,肺活量缩减,肺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造精能力下降。
5。食物热量增高,只是热量增高,不是营养增高,青菜含毒大,肉类因喂饲料而含精量减少,吃下只是一团火,没有滋补作用。肺活量缩减了,食物含精量少了,含火量大了,此减那增,恶性循环,不病才怪。
6。排精次数增多。俗话说,人富思淫欲,有钱多了,养个二奶三奶四奶,似乎很幸福,岂知是自杀行为而不知。无钱的,也触景生情,不厌其烦地密密手淫,把人身最宝贵的赖以健康长寿的东西白白浪费。
7。因贫穷而卖血。本来输出血液是那些肥胖强壮的人的事情,如今反过来了,由虚弱的人输出血液,何?因家景贫寒,又急需用钱,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才卖血,如无钱供孩子上学,便一直卖到孩子大学毕业,这样的血质量好吗?反过来又害卖血者成了艾滋病,国家应定一个规定,凡是非肥胖强壮脸色红润者不得卖献血。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呐喊先生,据我回忆,[气有余便是火]是丹溪前辈所说,还有[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吧。我前面说过,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弱点,学习他的优点,原谅他的弱点,人不是神仙,说的话不可能全对,我认为[气有余便是火]便说错了,小平同志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有[气有余便是火]之说呢?那是丹溪先生用药小心翼翼,如用人参,也就一二钱,后出现头部热,痛。便认为人参补气了,头热了,头通了,气有余了,变为火了,他不知此人火的总量没有变,只是把中下焦的火有少少涌上上焦,使上焦热或痛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天吧],上焦的火就会减弱,何?气吃少火也,套入西医的理论,就是提高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我从不讨厌西医,对我有利则取之,无用则滑过],当然,如热痛难受也可采取一些排火措施。东恒前辈曾说,人参用少则热,用多则不热,则通。何?这些都是实践经验。你临床多了,也会有同感。
气有余,对瘦人来说是好事,求之不得。对肥人来说,是坏事,使饭量更大,更趋肥胖。
说了这么多医学心法,今天穿插说一下药.
自然界中,逢物皆药,就看你会不会用,吧中说得熙熙攘攘的马兜铃就是一好药,只是有些人不会用而已,而且呼吁要禁用它, 呜呼哀哉,吃多米饭了,肚涨了, 就说米饭是引起肚涨之物,要禁止吃米饭,改吃面条,吃猪肉太多肚涨了, 又说猪肉不是东西, 禁止它, 改吃羊肉.呜呼,世上竟有如此懒惰之人,不去探讨为什么吃下太多米饭会肚涨,而去派米饭的不是,头脑简单兼懒惰,这种人不宜学中医.只能去学西医了,这样不会用太多的脑筋,又不用学哲学配合,多省事.
马兜铃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伧,为大降肺火药,故能治上焦火热,头痛,心脏病,风湿骨痛,肩周炎,手足麻木,等等. 用了马兜铃后,上焦部位症状消失了,即病好了.那么, 这些部位的火到那里去了呢?有多条路去处,是名医高手开的方,则火排到厕所里去了.如庸医低手开的方,则火降入下焦去了,具体去处还得看方内药物结构,不同的药物结构就引火所归不同,或肝,或胃.或肾,等等.小牛你或许要问如何引火出体外?加茯苓则引火从小便出,加大黄则引火从大便出,火小则引从小便出可也,火多则须引从大便出,这样一来由马兜铃降下来的火就不会伤及肝胃肾了就不会有胃炎肾炎了.就不会有什么肾衰竭了.
天给大家说说乙肝的治法.
肝主藏血,顾名思义,就是储藏由肠胃吸收来的食物营养,也就是仓库的意思.仓库的东西多了,就会满塞零乱,少了才会井井有条,有进有出,才会通畅,有进无出,必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满塞.满塞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肝硬化.
乙肝,就是肝的局部满塞,肝的细胞组织是依靠血液的通畅流动来完成新陈代谢的,一旦肝某局部血液不通畅,则该局部肝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会停止,死亡的细胞运不出去,新生的细胞得不到供养,你说将会出现什么局面?这就是所谓的乙肝.细菌就会在这个局部内繁殖,侵蚀,反过来又扩大了这个局部,这个局部扩大到一定范围和时间,就出现肝硬化.
好了,明白了乙肝的成因,那么我们就来治疗它啦,首先打通满塞部位,用工程兵去打通淤塞了的血管,打通一点,运出一点死亡的肝细胞和病菌,并修复损坏了的框架组织,一点一点地进行,不要操之过急,当工程兵有一些牺牲了,累了,要及时补充,当这个局部满塞完全打通修复后,乙肝就消失了.所谓转阴了.其实乙肝,肝硬化,肝癌,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局部的大小,形成的时间长短而已.西医呢是把这个局部割除,也可以,但是这个仓库变小了,以后更容易产生满塞现象,更重要一条是,西医无法排除产生这个满塞的机制,很快局部满塞又会出现,又割,又出现,又割,最后没了.
具体方剂要根据具体病人来定,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实事情况来定,灵活掌握,不能一条方治到好的,比如机枪没子弹啦,你不能给他炮弹,汽车没油啦,你给他水,治病救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是数1234这么简单,我给你几条方子,那每药份量呢,怎么办?是要随时加减的呀,方子用错了份量不对了,人死了你说是我给的方子,到时候来抓我去劳改了罚款了,这就不好办了,你说是不是?所以说名医难成,需要临床次数乘以时间的积累.这就是一些人批评中医不科学不能一方用到底并且一方治尽天下同一种病的理由了,世上那有这么舒服的事情?我也想啊.
好吧,你是自用的,我给你两条简单方子,请灵活使用.
1.香砂养胃丸,一丸+3克高丽参嚼服.每天服2服,早晚各1服.
2.金银花10克 蕃泻叶3克 .
服第一方,直服到鼻呼热气为止,停服.几天后鼻呼热气消失,又服第一方,鼻呼热气又生,又停服.这时性欲大增且强烈,注意,不能排精,包括同房和手淫,否则前功尽弃.这时每天服1服可也,直服到第一次梦遗为止.大功告成,以后戒人为排精两个月.当出现第八次梦遗时,你的肝就是一个完好的肝啦.
第二方是备用,当鼻塞时服1服,不塞不服,每天最多1服.鼻通后停服.
气不是阳,火不是阴,气是构成人体最基础的东西,气加营养生成血,亦即气加火生血,阴阳是指精神病变的位置,偏高为在头部,如精神不足则使头痛发烧中耳炎脑血栓中风瘫痪等等,气火位偏高加上精神少则怕冷,如发烧之人,有很多是怕冷的,不怕冷者为精神还有一些,故同样是发烧,怕冷者和不怕冷者的用药就有所不同,最低为厥阴,手厥阴心经,足厥阴为肝经,在肝者为最阴,即气火位最低,故常服寒凉药或常打抗生素则多伤及肝脏,我上面说有:要治你肝病就治你肝病,要你成肝病你就成肝病,这就是调动气火位来达到的.
[气有余便是火],我认为是错的,你们有你们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我们不必去争论谁对谁错,我认为气有余就肚饿,有钱吃,人就肥,无钱吃,人亦精神,但绝对无热气,因为肺活量大才能谈得上气有余,内经里说气吃小火,即气能中和火,怎么气有余便是火呢?气有余便是火不是内经里说的吧,好象是朱丹溪说的吧,这句话30年前我就否定它了,至今未曾推翻过.
食物属火,这是我个人看法,书上没有的,这是我的私有财产,我既然说出来,你认可,拿去用,不认可,忘掉它. 为何说食物属火,我见多食肉类后,人觉热累,为营养过剩,如你马上去重体力劳动,热累也就消失了,如不,则这痛那痛就来了,一个人常常觉肚饿,必无炎症之忧,有炎症之人,一天不吃饭也不觉饿,何也?火多也.
阅读权限10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仲景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历来备受推崇,并将之尊为经方。笔者不揣固陋,拟就个人研习仲景学说和在临床上如何运用经方的问题谈几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一、明理是前提,关键在辩证:众所周知,仲景所撰的《伤寒杂病论》,并非一般方书,而是琣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医学巨著。他在书中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三因类病因,辩证寓八纲,治则创八法。用法系诸方,将脉因证治融为一体,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从而构成一个以辩证论治为核心的诊疗体系。这个体系能使人“见病知源”,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运用仲景之方,若不明介书中之理,那就必须会失去理论指导。★但明理并非目的,而是要将之落实到临证运用上才有价值。故仲景在论中一再强调“平脉辩证”,“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里因“证”并非指单一症状,而是由某些彼此发生相互联系的症状,体征构成的,它是疾病某一阶段病理状态的综合反映,并可据此作出诊断和治疗,所以“证”是一非常特殊而很有价值的概念。“证”本包括脉象,仲景将之并列,意在强调脉证合参,由于证型多而复杂,且具有阶段性和可变性,为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故仲景对证立足于“辨”。因为,只有辩证准确,方能施治不误,所以,辩证是运用经方的一个关键问题。★二、方证须相应 要在握病机:方是针对证而设,故不同的证要用不同的方,所谓“有是证,用是方”,即指此而言。又同一个证,只要出现的或然证不同,所用之方亦须加减。为此,仲景论中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的提示。可见只有“方证相应”才能切中病情,故前贤称仲景之方为“对证真方”。可见方证相应是运用经方的一条基本原则,同时在临床上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了说明方证的内在联系,有的人将之归纳为:“凭证立法,以法系方”或“法本证立,方从法出。”其实证是表象,它的后面隐藏着病机,包涵因、位、性、势四个要素,这才是证的实质。所谓“凭证立法”实际上是根据病机立法,“以法系方”,实际上是据病机立法的基础上所进行选 药制方,这正是仲景能够做到了方证相应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太阳中风的病机是:风邪外袭、卫强营弱,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所用之方为桂枝汤,该方无论是从药物的选择,用量、配伍关系及其煎服方法等,可以说无一不是与之相应的。★由于仲景在著论时是明写方证,暗寓病机、制方之理于其中,只要能抓住这一内在联系,临证时对仲景之方既能运用自如,又可触类旁通。★三、经方有三用,妙从借变生★如以桂枝汤为例,它本是针对太阳中风证而设,以之治疗太阳中风属于正用,自不待言。但它的运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太阳病发汗、吐、下后之外证未解,病常自汗出及病促膝谈心沧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阳明病之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太阴病之脉浮;厥阴病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先用四逆汤温里后之攻表;吐利止之身不休;妇人妊娠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等,亦用桂枝汤治疗,此则属于借用范围。又在论中以桂枝汤加减,或与他方合用所组成的交方更多,则属于变用范围。再如小柴胡汤除正用于少阳证外,其借用范围之广和变用方剂之多,也与桂枝汤不相上下,兹不一一备举。★总之,正用虹春常,借用是其变,变用则属变中之变,是非常灵活的。在经方的运用上,日本人注重借用,即一方治多病;中国医生注重经方和变用,即因人、因地、因时的辩证加减应用。临床上若以仲景之法为规矩。本此加以推求,则可妙从中,变化无穷。★用量重毙命,煎服有法度№。★一般说来,经方使用药味少,用量自然要重,这是事实,但要重到什么程度,还须从古今度量衡的变化加以观察。据有的学者研究,东汉叶的一两约合今之16克,一升约合200毫升,一方寸匕约合6-9克,一钱匕则为一方寸匕之半量。其他用枚或长度计者,经相对计量,与前者一样,其用量均较后世为重,笔者曾据此标准使用桂枝汤,虽无不良反应,但减量行之亦有效果。再从煎服方法看,仲景方大都采取一次煎成,分次服用,后世则是通过多次煎煮后,再分次服用,显然多次煎煮与一次煎成相较,多次煎煮后所获得的有效成分要多,这可能是减量行之仍可获效的原因。不过,除用量重且一次煎成外,仲景还十分重视“中病即止”,并非一律尽剂。因此,在运用仲景方时,应把重点放在方中药物相互用量的毙命上,至于具体用量,最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病情而定,当重则重, 则轻,而不应拘泥。★此外,仲景方后所例的煎服方法、注意事项和禁忌等亦很重要,凡未经认真研究最好予以遵循,不要轻率否定。★五、经方为祖,善用可创新★仲景立法严谨,处方精萃,不但疗效卓著,且能开启后学,故赞誉者代不乏人,如皇甫谧说:“仲景垂妙于定方”。吕复说:“一证一药,万选万中,千载之下,若合符节”,喻昌去:“为从方宗,群方之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瑭还赞它是:“金科玉律,为后世医方之祖”。这些无非是说仲景之方是医方的楷模,为后世医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以后世时方来看,虽然它与经方不同,但不少时方却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或者是据仲景列方之理依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的。例如:《肘后方》中葱豉汤,为通阳发汗之轻剂,看似独创,其实它并没有离开仲景麻黄汤制方之理。又如,吐桂温病初起,病尚在表之时,常以仲景栀子豉汤为基础,挟风加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法。再如,吴瑭 病条辨《中之一个承气,几个复脉汤,亦是本仲景承气汤和炙甘草汤(亦名复脉汤)加减变化而成。总之,在历代的医学著作中,如此之方,可以说比比皆是,从而进一步表明经方是时方的基础,时方则经方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不仅要坚信经方的疗效和实用价值,掌握它的种种应用,而且还应看到历代医家在经方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一大批有效时方。实际上这些医家都是经方的善用者,只不过他们能够精究其,善于推广其义。有所发展和创新,笔者认为:这同样可以作为我们在运用经方时的借鉴。
阅读权限5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很值得我们学习中医的学习学习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胜读十年书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谢谢您的帖子,我受益非浅.
阅读权限20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一楼的帖子已经有人发过了。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拜读了,感觉不错。
阅读权限2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读后感觉这帖子写得不错、很好,也对如何学好掌握好中医这门传统医学是很有帮助和启发。谢谢!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谢谢无私奉献~~~~
阅读权限2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读了下来感觉不错,收获不少.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看后细嚼,看一边,再看第二边,收益非浅。
阅读权限2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如果前辈的老中医都能这样,那么中医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段阴阳五行学说的文章,以证实它不是无稽之谈,抛砖引玉,让你早日步入名医行列。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看一篇文章,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目前的文化背景来看。
我对这篇论文解释为:
水为阴物,火为气体,阳为气无质,阴为物有味,食物长身体,长身体要靠呼吸支配,气旺能生精,精足能却病强身,精的生成要消耗气,身体的成长要消耗食物,气血旺又生精,呼吸功能好必定长身体,多食伤身体,过劳耗气能伤精,精可转化为气,多食能伤气,大小便从下面排出,呼吸从上面出入,味道重的为阴性,味道轻的不太阴,气味大的为阳性,不太大的为不太阳。味道大的指酸苦可引起泻,味轻只是疏通,气薄能发泄如麻黄桂枝,气味重可使人发热如肉桂八角,一个人有炎症必定气虚,没有炎症只是有些热气其元气还足,炎症能消耗元气,元气能清除少量的火热,炎症能消散元气,少量的火热反能促使元气的生长。
& &受教,胜读十年书!
阅读权限20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鉴于是专贴,就大束鲜花送楼主吧。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谢谢您的帖子,我受益非浅.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此贴信息量巨大
阅读权限20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谢谢,感触很深!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不错,的确是老中医
阅读权限5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楼主所发的文章是《名老中医之路》系列丛书里面的一篇文章,《名老中医之路》是一系列的书,里面记载了很多名老中医成材的道路经过,最早是八十年代由山东出版的,周凤梧老医生作的序,曾经影响过一代的科班中医(可能我的话言过其实),一般的中校所藏的老书里应该还有这套书,很旧了。当年我在学校读书时也只在图书馆里找到第三本而已。不过这两年这套书好像又再版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会启发良多的!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胜读十年书 .感觉不错。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迟来大师,令我后生小辈钦佩之至。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学习了,谢谢。“活泼圆通医家诀,不离不泥是津梁”说得好啊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读罢很受感动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好!多謝分享!感觸良多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阅读权限50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不错,值得学习细读。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行医资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