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基础学科论坛教学强化部是本科吗

南京大学本科尖子生将配导师一对一教学
核心提示:最近,一项被高等教育界称为“珠峰计划”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全国11所高校悄然启动,目前南京大学正酝酿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方案,本科尖子生将配导师一对一教学。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12月27日报道&使用国际最新原版教材,请来国际著名学者给学生上课,本科阶段就配备一对一的导师,最近,一项被高等教育界称为“珠峰计划”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全国11所高校悄然启动,南京大学是江苏唯一入选的高校。昨天在南大举行的创建大理科教学模式20周年庆典上,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南大该计划的部分酝酿实施方案。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中科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也就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从09级新生开始实施
进入该计划的11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目前南京大学正酝酿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方案,“我们打算从2009级新生起开始实施,该方案的推行将有利于构筑拔尖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计划在10到20年内为基础学科领域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南大谈哲敏副校长告诉记者。
而在针对2010年的招生宣传中,部分高校也开始在中学大力宣传,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如复旦大学的保送生方案称,被数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录取的考生,入校后成绩优秀者,可进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拟请国际名师来上课
“其实,这个方案是建立在南大现行的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但做出很多变革。对学生培养的优惠政策可谓前所未有。”谈哲敏说。
据了解,南京大学于1989年开始实施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施的平台从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发展到今天的匡亚明学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匡亚明学院创建了从课程体系到培养模式的一整套大理科人才培养系统。在课程体系方面强调宽厚基础和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学生在本科阶段至少有四次选择学科方向的机会;注重研究性教学,将科研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现在每年有80%以上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
“大理科模式已被证明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培养方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比如2003年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上,同时发表了匡亚明学院4位毕业生参与撰写的三篇文章。这相当了不起。”谈哲敏表示。
“进入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生会比现在匡亚明学院学生的选择权更大,教师队伍的组成也将有变革,现在匡亚明学院的老师主要是本校兼职的老师,将来不仅会请来国内名师,甚至请来国际名师为学生上课,真正实现师资全球化。我们还将进一步革新课程体系,量身定做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学校将为入选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并提供条件支持;引进国际最新原版教材;本科阶段配备一对一的导师;提供更多的国外交流、学习机会以及相应的条件保证等。算下来,每个学生的培养成本将大大超过现在。”谈哲敏告诉记者。
选拔方法将采用滚动式
目前南大的匡亚明学院学生的选拔途径有两种,一是作为强化班在高考前提前招生进来,二是对进校新生再进行一次选拔招生。今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学生选拔也是延续这种方式。“但是不可能一开始就给谁贴上标签,你就是拔尖创新人才。所以我们可能将采用滚动的方式进行选拔和培养。一旦发现有培养潜质的学生,就会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发展得更快。”谈哲敏说。不过谈哲敏也再三提醒,该方案尚在酝酿中,要等教育部的方案公布后才能正式出台。
哈佛丘成桐到东大 呼吁给学者“松绑”
本报讯 12月25日晚,哈佛大学丘成桐教授做客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堂。头顶费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光环,身兼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数职的丘成桐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还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讲座伊始,丘成桐真诚地说:“虽然我身在美国,但是我对于中国教育的评价都是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出发的。”
丘成桐认为年轻学术领袖可以激励其他年轻教授和学生奋力向前,目前中国尤其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年轻学者。丘成桐说,在美国有很多30出头、40不到的顶尖学者,中国也应该加大对年轻人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青年一代脱颖而出。
丘成桐毫不留情地批评当下国内部分年轻教授,以得到海外教授的赏识为荣。他还呼吁给著名学者“松绑”,他认为现在中国的资深学者大多公务缠身,琐事繁多,不利于他们的教学和研究。丘成桐说:“我在哈佛是数学系主任,那是没办法,因为我们必须轮流坐庄。”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14176条
评论183366条
评论140561条
评论136499条
评论135180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南京大学2007年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招生简章-华禹教育网[原中国高校网]
南京大学2007年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招生简章
<font color="#FF年11月11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为培养基础学科研究型人才,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长足发展,深化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方面的自主权,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2007年继续在江苏省招收理科学生。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采取“提前招生、单独考试、自主录取”的招生办法,招生计划数为60~70名。
  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属大学本科,学制四年,其目的是贯通本科与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从事基础学科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为此,学校对学生实行特殊的教学计划,在经过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各学科的有关规定,逐步选择专业和方向。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学生可在数理和化生两大类的天文、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七个学科中选定一个方向。除上述分流方向外,另有10~15%的理科学生可免试保送到电子信息类、环境类的部分专业。
招生程序及要求:
1、南京大学于2006年11月底前将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的推荐名额分配到江苏省有关重点中学。
2、有关中学按名额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择优推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参加考试。要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3、有关中学于日前将推荐表寄送到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
4、日前南京大学对推荐报考者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方可参加考试。
5、日下午5:00前考生本人携带学校介绍信、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到南京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中山楼)报到,领取准考证,看考场并交纳报名、考试费。
6、日笔试。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1月26日综合素质面试。
7、我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综合笔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被录取的学生于2007年9月初与统考新生一并入学。
8、已被录取的学生不得再参加高考。
9、学生入学后,按南京大学学籍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南京大学将配备资深教师任教并提供良好的图书和实验条件。成绩优异者,符合规定要求,毕业后可免试攻读研究生。
10、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凡被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录取的学生,入学前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申请转入南京大学其他专业学习,人数控制在10~15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为基础学科培养优才——记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现代特殊教育》1996年04期
为基础学科培养优才——记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
【摘要】:正 前不久,南京大学通过"211"工程预审。专家们对该校培养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给予高度评价:具有独创性,走出了一条立足于国内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成功之路;这一成果是对高校教育和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推动,对我国基础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
【关键词】:
【分类号】:G763【正文快照】:
前不久,南京大学通过 “211”工程预审。专家们对该校培养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给予高度评价:具有独创性,走出了一条立足于国内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成功之路;这一成果是对高校教育和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推动,对我国基础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东兴;[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李伟明;[J];数学通报;1982年10期
樊文娟;[J];心理科学;1982年02期
张隆高;陈语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J];天津教育;1983年03期
张前徽;李昌前;周玉成;;[J];中学语文;1983年06期
张伟;[J];高等农业教育;1984年02期
臧继宝;[J];化学教育;1984年05期
佟维义;;[J];天津教育;1984年04期
;[J];成人教育;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家尚;;[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喻瑞卿;;[A];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论文集[C];1988年
罗先碧;;[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刘凡;;[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张建中;;[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张家龙;;[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张建军;;[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冯连世;;[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赵杰修;张林;田野;曹建民;;[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严明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季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唐景莉;[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余志海;[N];陕西日报;2000年
赵雯;[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林夏芬;[N];中国教育报;2001年
本文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裘法祖;[N];光明日报;2001年
本报记者 刘继安;[N];中国教育报;2002年
郑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晏扬;[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雪梅;[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敏;[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胥兴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国友;[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洪营;[D];长安大学;2003年
黄虹;[D];四川大学;2003年
黄荣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刘希谷;[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薛伟莲;[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聂馥玲;[D];内蒙古大学;2004年
陈虹;[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的位置: &
南京大学2007年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招生简章
南京大学启明网  
为培养基础学科研究型,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长足发展,深化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方面的自主权,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2007年继续在江苏省招收理科学生。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采取“提前招生、单独考试、自主录取”的招生办法,招生计划数为60~70名。
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属大学本科,学制四年,其目的是贯通本科与的教育,培
养从事基础学科教育和科研的高层次人才。为此,学校对学生实行特殊的教学计划,在经过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各学科的有关规定,逐步选择专业和方向。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学生可在数理和化生两大类的天文、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七个学科中选定一个方向。除上述分流方向外,另有10~15%的理科学生可免试保送到电子信息类、环境类的部分专业。
招生程序及要求:
1、南京大学于2006年11月底前将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的推荐名额分配到江苏省有关重点中学。
2、有关中学按名额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择优推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参加考试。要求学生平时学习名列年级前茅、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3、有关中学于日前将推荐表寄送到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
4、日前南京大学对推荐报考者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方可参加考试。
5、日下午5:00前考生本人携带学校介绍信、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到南京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中山楼)报到,领取准考证,看考场并交纳报名、考试费。
6、日笔试。科目:数学、物理、化学、。1月26日综合素质面试。
7、我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综合笔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被录取的学生于2007年9月初与统考新生一并入学。
8、已被录取的学生不得再参加。
9、学生入学后,按南京大学学籍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南京大学将配备资深教师任教并提供良好的图书和实验条件。成绩优异者,符合规定要求,毕业后可免试攻读研究生。
10、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凡被基础学科教学强化班录取的学生,入学前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申请转入南京大学其他专业学习,人数控制在10~15人。
二○○六年十一月十日
[责任编辑:youngliu]
相关专题:
图 话 校 园
热 门 推 荐
校 园 周 刊
校园博客周刊
NO.20 戏说红楼梦那点事
    NO.19 2010高考雷人作文
    NO.18 校园里的世界杯
NO.17 80后女生职场生活
NO.16 新三国的被对比时代
NO.15 毕业了还伪装大学生
NO.14 浪漫爱情谁买单
NO.13 走进世博的大学生
NO.12 拿出校园拼客精神
NO.11 现代婆婆与80后儿媳
NO.10 君鹏妈妈喊你上春晚
NO.9 90后的价值立方体
NO.8 戏里戏外 反串人生
NO.7 蚁族城市不相信眼泪
NO.6 爱情与房子一起成长
NO.5 网络文化热点排行榜
NO.4 毕业生晒第一份薪酬
NO.3 谁是谁的招牌
NO.2 拿什么拯救网瘾学生
NO.1 九零后去选秀
NO.84 2009校园极品榜
NO.83 校园暴力KO校
NO.82 装嫩女大学生
NO.81 九零后上大学
NO.80 08奥运关键词
NO.79 非主流生活
NO.78 去香港读大学
NO.77 九零后贱女孩
NO.76 明星高考故事
NO.75 我的彪悍妈妈
NO.74 在韩国当明星
NO.73 表情的秘密
NO.72 愚人节大考验
NO.71 校园爱恨情仇
NO.70 春晚节目单
NO.69 圣诞真情告白
NO.68 大学逃课时代
NO.67 做棵韩式泡菜
NO.66 校园防盗手册
NO.65 一起去旅行
NO.64 经典可以重来
NO.63 开学的新鲜事
NO.62 大片势不可挡
NO.61 芙蓉当道年代
NO.60 不作李莫愁
NO.59 回首再见他
NO.58 毕业爱情
NO.57 母亲节专题
NO.56 粉丝追星事
NO.55 读书与打工
NO.54 校园极品土鳖
NO.53 学校的欠扁事
NO.52 初吻丢在哪里
NO.51 我们的学生会
NO.50 学生们的危机
NO.49 校园突发事件
NO.48 你的偶像是谁
NO.47 青春变奏曲
NO.46 毕业离别
NO.45 2006世界杯
NO.44 校园怪谈
NO.43 快乐食堂传说
NO.42 给青春加油
NO.41 超女谁与争锋
NO.40 我的麻辣老师
NO.39 校园水煮三国
NO.38 麻辣水浒传
NO.37 校园红楼情节
NO.36 乱弹西游记
NO.35 我的留学生活
NO.34 情人节属于我
NO.33 冬季李宇春
NO.32 关注师生恋
NO.31 新年新愿望
NO.30 05校园怪事录
NO.29 校园同性恋
NO.28 把网恋看清楚
NO.27 无间校园暴力
NO.26 80后青春写作
NO.25 9月献给老师
NO.24 我的校草生活
NO.23 漂流的常青树
NO.22 夏日短裙风波
NO.21 纪念抗战胜利
NO.20 我的爱情童话
NO.19 五月之恋
NO.18 音乐青春期
NO.17 校园星一派
NO.16 校园整人事件
NO.15 在QQ上偷望你
NO.14 我把青春献给
NO.13 酷极七彩校园
NO.12 浪漫情人节
NO.11 我是女生
NO.10 最接近我的人
NO.09 免费圣诞乐园
NO.08 校园时尚一族
NO.07 爱情无关结果
NO.06 教育遭遇早恋
NO.05 文体精华特刊
NO.04 青春写作
NO.03 开心暑假
NO.02 毕业动情骊歌
NO.01 创刊号
青 春 期 教 育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 搜狗百科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2006年3月,在我国著名的思想理论家、、,老校长诞辰10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决定将基础学科(School for Intensive i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Arts)命名为匡亚明学院(Kuang Yaming Honors School)。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2006年3月, 在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老校长诞辰10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决定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命名为匡亚明学院。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是1998年在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的基础上成立的,而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则是基于原国家教委关于保护和加强基础学科的指导精神成立于1989年。强化部实施“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的模式,培养立志献身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目前,匡亚明学院中强化部学生和数学基地的部分学生单独提前招收录取,天文、中文、历史、哲学在统一招生中直接录取,其他学科(基地)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大气和数学(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后二次招收。匡亚明学院将继承匡校长创新,创造,求实,超越的,探索适合南京大学学科特点的模式和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化体系,在实施研究型教学等方面积极实践,努力培养出一流的。
少年部 1985年: 少年部成立,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少年大学生。少年大学生在少年部学习2年,不分文理和专业,三年级开始确定专业,分流到全校各院系学习。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1989年: 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成立,89年强化部同时招收理科班和文科班,同年还招收了最后一届学生。文科在招收89一届学生后中断招生,理科通过推荐和选拔单独提前招生至今。强化部发展了一套“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大理科培养模式和“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学科分流机制。1993年,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成为国家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唯一的“多学科综合点(大理科试验班)。项目《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文科强化班1995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成立文科强化班,试行贯通的。 95、96两个年级的文科强化班从文史哲三系大一选拔学生组班, 97级文科强化班面向全省通过推荐和选拔考试招生。基础学科教育学院1998年4月:为了进一步推广强化部的办学模式,作为南京大学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的新的重要的一步,南京大学组建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的成立是培养跨世纪基础性人才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涵盖数理、化生、地科等各基础理科学科方向,全校七个(物理、化学、天文、生命科学、地质、地理、大理科)大气校内基地、材料系的一、二年级学生在基础学院内实施按照学科群组织基础教学,造成了一种有利于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同时充分发挥了我校基础学科的整体优势,为新一代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同时在各相关院系的共同努力下,科的平台上实施多种人才的分流培养,造就新时代所要求的人才群体。基础学科教育学院从97级学生开始实际实施,同年中文系文科强化班从96级起并入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匡亚明学院2006年4月:南京大学决定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命名为匡亚明学院。在办学的内涵上,匡亚明学院将在基础学院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教学改革的思路,其培养方式是:按照大文科(包括中文、历史、哲学)和大理科(包括物匡亚明像 青铜(鼓楼校区)理、天文、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强化部、大气、数学专业)两大类,各自建设,其中设置部分文理通修课程。第一年设置大平台通修课程,第二年按模块(基地)设置核心课程,第三年为专业核心课程,第四年为、科研训练课程和。各个模块(基地)之间的部分核心课程可以替代或覆盖,鼓励学生选修多种学科的课程,以从事和交叉科学的研究。而且,将会按照“多次选择、逐步分流、兼顾各方”的原则,在1、2年级由学院统一组织教学和学籍管理,从3年级开始学生全部分流到各个院系(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仍然保留),由各个院系组织教学和管理, 而各个相关院还将根据其学科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在大文科、大理科基础上的学科培养体系。2006年,上述12个班共486名学生进入匡亚明学院,社会学、(社会科学类)的学生计划在2007年进入匡亚明学院。匡亚明学院将为南京大学推广实施通识教育模式作全面、稳步的试点。
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自1989年成立以来,实施“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精心打造和建设了一批适合大理科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培育出了多门。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基础学科领域中崭露头角。强化部教改的实践已充分显示大理科模式在理科中的先进性,在国内外本科理科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校1998年4月成立的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在全校各理科基地推广强化部,并且开始试点大文科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建设。2006年基础学科教育学院以老校长的名字命名,由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理科试验班、、)、大气、数学、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专业等组成。学院将秉承匡校长育人理念,弘扬匡校长创新、创造、求实、超越的教育思想,力图将的传统优点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相结合,致力于在创新本科教育教学、通识教育、学生、国内外合作培养人才和大学生工作等方面不断,使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匡亚明学院培养适应我国实际需要,主要从事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的预备力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和较宽厚的业务基础,有较强的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经过进一步深造后,能够适应各学科之间日益渗透的发展趋势和应付世界新的挑战,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这类人才除主要从事基础学科(边缘性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外,还可以在应用学科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在某些多学科性大型研究项目中进行业务组织与协调工作。匡亚明学院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中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1,加强通识教育,建设文理通修课程,以大师导学,开展全面的科学与教育。 2,搭建大文科和大理科平台,坚持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模式,造就独具科学素养的个性化人才。 3,在通识课程和大理科、大文科平台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群模块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自主选修课程,建立适合多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 4,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着力的改革,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青年教学名师。 5,大力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总结和推广,促进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6,探索新世纪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途径。 7,依托,在课程贯通的基础上,实行本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 二、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与课程体系 要求学生系统地、坚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受到严格的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有所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初步的国际交流能力;受到科学研究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匡亚明学院课程的特色在于覆盖面宽,适用面广,贴近学科前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修方向、构筑自己的知识和。学院认为教育不能过于局限,应当鼓励学生交叉选课,拓宽知识面,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科学道德、科学研究能力和潜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入学后可以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分流方式来确定修读的专业方向。科学研究训练将与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一样受到重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课题、导师和课题组,包括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校内外资深教授和年轻专家学者将应邀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学科前沿的研究工作。这样一个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按照学科群组织基础教学,有利于造成一种学科交叉的氛围,有利于营造更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有利于发挥我校基础学科的整体优势,从而造就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群体。匡亚明学院的课程体系前两年按照通修大平台课程和大文科、大理科平台课程,五大模块(数理、、地学、人文和)核心,强调各种层次的通识教育。后两年为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科研训练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同时各个模块之间的部分课程可以替代或覆盖,相邻阶段之间有所交叉,鼓励学生选修多种学科的课程。在通识教育方面着重强化大文科(语言、史学、逻辑)、大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兼顾生物)大平台课程以及计算机和英文训练。注意各学科领域中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偏重于某一专业,使之比传统单一专业的“专业基础”更宽厚,为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三、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主要内容 教学改革与建设成功的基础是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广泛影响和富有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教材)和课程体系,核心是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献身精神和的教学梯队,手段是大力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总结和推广,标志是所培养出的人才适合于在科学前沿工作与研究,并且在各自领域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鉴于上述考虑,匡亚明学院将充分利用学科齐全的优势,认真考虑学科间联合、交叉、渗透和边缘学科出现的趋势,强调扩大知识面。目前设置数理、化生、地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五大模块,包含数学、物理、天文、生物、化学、地理、地质、大气、中文、历史、哲学、政治、社会学等十三个一级学科方向,毕业生大部分将能进入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目前匡亚明学院教学与学籍管理实行2+2模式,框架如下:打开网页访问四、学生培养与管理1,招生。 提前招生:强化部和。 统一招生:天文学、中文、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 新生选拔:强化部(部分)、数学(部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政治学专业等。 2,2+2培养与分流模式。 按模块组织教学,大平台课程统一组织和安排教学。根据各个基地的特点,方便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行开设的办法。强化部学生按照现有模式采取大类逐渐分流的办法选读相关课程,除大平台必修课程和大类模块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均可按照选修课程处理。 教学计划和学籍前二年由匡亚明学院统一组织和管理。第一学年末,学生可以跨模块或专业流通,人数在各个基地班的20%-30%,另外,各相关院系基地班与非基地班的也可以在各个基地班人数的20%-30%.第三学年开始,各个专业基地的学生分流到各自院系,并按各自院系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进行学籍管理。强化部学生仍然留在匡亚明学院,直至本科毕业。 匡亚明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推荐优秀学生到国外和港澳地区的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并聘请和专家上课、作学术报告。 匡亚明学院各基地班以30人为基数,在毕业时的比例约在60%。另外可以适当提高奖学金授予比例。 3,学生管理 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由各自院系学生工作组负责,以后将逐步过渡到由匡亚明学院进行前两年的管理,各自院系负责后两年的管理工作。4,学籍 (1)匡亚明学院实行学年,本科阶段为四年。 (2)学生毕业时要求总学分达到150分。其中必修课90学分左右,自主选修60学分左右.(3)按百分成绩用学分加权累计平均计算。 (4)其他按照学校教务处有关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5)本科修业期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成绩优良者推荐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五、发展设想 1,通过建设高质量的通识课程和大平台课程,为学生营造多学科共同的。 2,推进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学分制,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型教学,探索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体系 3,建立在文理各学科贯通、国内外本科生教育贯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的大理科教学计划和培养体系。 4,培育一批富有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本科教学方面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5,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基地的培育和建立。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