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有什么意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什么意义?
来源:互联网
【今天,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了我国每年8-9万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成为临床医生,要接受统一的系统、标准和同质化的三年规范培训,晋升职称也要取得国家统一颁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 大学毕业不能马上当医生(民生三问)--社会--人民网】
这是转过来的:3年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会对医学生产生什么影响?知乎/匿名用户医学生我国启动"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这样本科医学生学成需要8年,而研究生需要11年,本身中国医生工资不高,而学医成本又增长巨大,未来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吗?以华西的规培为例,谈谈规培的硬伤和解决方案目前支持规培的意见集中起来有如下几点: 1.规培不是剥削 2.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 3.规培得到了普遍赞同1.驳“规培不是剥削”华西的规培是朝七晚五,很多人都觉得很苦很累。规培生没有休假,没有事假,只能任劳任怨的干活,他们的不满早就大于最初的好奇吧。而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甚至一些中学,都开始弹性的学习制度。具体而言,有必修课有选修课,修够学分就给予毕业。而且,时间很宽松,迟到早退都可以得到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 对比之下,华西的规培却比上学时代还刻薄还严格,比上班时更加的辛苦了。在这个对学生都可以弹性的时代,华西却对成年人却还要如此死板。 我记得规培有量化要求的吧:比如至少完成全麻插管150例,椎管内麻醉150例,神经阻滞50例。比如胸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150例,脑科手术50例,等等。 既然有这些量化要求,为什么不类似学分制,实现弹性的培训化呢?比如完成了一定的数量,即可得到结业,这样基本也就学到住院医生该学到的知识了。如果不是为了剥削,至于这样严格管理,统一安排? 而这其中的原因谁都知道,因为那些本家的医生已经习惯了把琐碎之事交给规培生和进修者了。很多人很多年都没做过接氧气,绑血压计,连心电图,抽药。这些琐事,他们是不屑干的。如果是弹性的培训安排,某些手术没有培训生了,他们要亲自做某些“琐事”了,于是他们觉得“自降身价”了,于是他们“很生气”了,所以,他们万万不会同意弹性的培训制度的,他们不会让你自由选择的。他们要把自己的时间解放出来放松放松,却不知道把培训生的时间也解放出来,让他们也适当的放松。说得底,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更加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形成了这个意识。这些琐事就得小字辈去做,那些“老师”们习惯了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再出场,出场后又马上消失。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培训生和进修者呆在术间从一而终,而本家的医生都在办公室悠闲的品茶,看看大的中心监护仪,再和同事谈天说地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华西这样的大医院,60多名麻醉科医生每年能完成近十万例手术的原因了。因为有大量的无偿劳力的存在啊。这让人想起美国殖民时期的“工头”,以一管多啊。而培训生每打开一个包,每抽一支药,每换一套螺纹管面罩和钠石灰,“工头”是不会考虑给他们回报的! 华西会说:你们不是自愿的吗。 但是,这个“自愿”是以什么为前提?是以制度的要求为前提!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先用制度把农民赶出土地再和你们“自愿的”签订劳动合同,这是怎么的自愿? 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比例,这才是是否剥削的标准吧。而目前规培的分配机制,似乎不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权分配了。2.驳“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现在多数医院都是主治医生负责制,要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更迫切的是要提高主治医生的诊疗水平吧。主治医生是决策者,住院医生是执行者。现在,对主治以上的不规培,却单单对毕业生规培,这是不是本末倒置? 论坛里有人说:住院医生水平低,一旦遇到心梗肺梗脑梗,他们就蒙了,手足无措的,所以规培势在必行。 而我想说的是,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有哪一个是由住院医师主导抢救的?即便是一个药物的剂量,住院医生都没有决定权,都要按主治的指示办事,住院医水平的高低是抢救的关键吗? 所以我说,提高主治的水平,才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关键。 对比之下,现在的晋级制度,却没一点一滴的培训要求。这对医疗抢救水平有真正的提高吗?尤其是99年以前自动获得医师资格的那些医师,没参加执考,面对松垮的晋级考试到年份就轻松的晋级了,也不要参加什么培训,那水平真正提高了吗。这些重点却没人注意了。3.驳“规培得到普遍赞同”03,04,05年,那时已经华西开始规培了。但哪个时代,规培不是强制,而是自由选择,而当时选择规培的甚少吧。当时华西的规培全面宣传,而上海长海医院的合同制也在招人,据我所知,选择合同工的也比规培的多得多吧! 05-08年少数医院已经开始行政强制了,但是没有普遍推行,此时的华西,规培生有一半人中途退出。(刘教授的数据) 所以:那些年,“规培得到普遍赞同”是不存在的! 转变从09年开始,卫生部门的工作做通了。卫生部下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毕业生没有选择。于是,华西的规培完成率几乎100%,而且每年的招收变得火爆,因为,不去华西规培也被迫要去别的医院规培。 但是,此时的规培仍是充斥着抱怨和不满。这个时候的“普遍赞同”,也不是事实! 毕业生选择去华西规培,并不是对规培的赞同,只是相对看好华西。 我知道的我们医院的年轻医生,对规培100%反对!规培的硬伤一:规培生整体收入低,所受剥削严重。这也是目前最大的反对原因。①美国住院医生的工资一般是每年3-4万美元,而国内的规培工资,能达到3-4万人民币的又能有几家?这几年华西医院的确达到了,但是谁都知道,华西是一家顶级医院,有着充分的资源和条件,其他的规培基地医院呢?医生自己都嫌少,怎么给培训生?国家又不给足够的补助,即使给补助了,也有一部分被医院扣掉,(比如交保险,收培训费的名义扣掉)。卫生部规定规培在二甲以上医院进行,很多二甲医院的医生都达不到每年3-4万人民币,所以我们在站内看到很多医院只给规培生600元一个月也不足为奇。 整体而言,800-1600/月的居多,而这个收入,的确不好养活自己。 ②华西如此大的手术量和工作量,3000的月收入和带教老师的收入的确不成比例!以麻醉的规培为例:按每天4-5台手术计算,(超过3个小时的算2个),每月22天,每个学生做的麻醉100台。每月收入为3000元的话,平均一个麻醉获得30元,其实也不多。而这只是白色的收入,灰的红的你不会有,带教老师才有的吧。 ③事实上,美国的住院培训结束以后开始工作,其高薪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在中国,在回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规培,让毕业生牺牲了时间和精力,牺牲了经济利益,显然会不得人心。规培的硬伤二:转型期间,毕业生没有知情同意权,没有选择权,被迫统一多学3年。这是我要反对规培的重要原因。 医疗行业开展“毕业后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全部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我们的晋级考试,进修学习,在职研究生学习等等。 而转型期间的规培,医学生在上学的时候“不知情”,在毕业后“不自愿”,显然不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高考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需要要8年的强制教育才能成为医生。如果他们在高考前就知道当医生的8年强制性教育,他们还会报考医学院吗?肯定会有很多人放弃的!而随着卫生部的一纸令下,他们这批人就是受害者。 各行各业,只有“知情”和“自愿”才会减少矛盾和对立,才会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行业关系。 比如:目前卫生部试行的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我们都不会反对,因为他全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别说是10年,你要搞20年也无所谓,只有有人愿意报名就成。 但是现在,毕业后全部规培3年,你毫无选择。一刀切的规培,让目前医科毕业生成了制度的受害者。 有人会说,既然是转型,你总有人要牺牲,你们这几届倒霉。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在自愿规培的基础上先大量宣传,深入人心?为什么不在华西试点的时候,也大量的在非教学医院也试点,并把试点的结果广而告之?如果你的规培好,可以用优势来吸引毕业生,而不用这样强迫吧?规培的硬伤三:对于教学医院,资源无法有效分配;对于非教学医院,师资尚未建立就匆匆把规培的全面铺开,其结果是让毕业生规培3年,水平却不会本质的提高,正规化教学的目的无法达到,形式大于内容。这是可以预见的事实。 1.作为教学医院的华西,其规培生让战友羡慕,但是你也看到某华西规培的战友发言:华西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都在为规培生让路。因为最倡导规培的是华西,所以,华西可以押后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的教育,也要把规培做好。但是,其他的教学医院呢?有限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和有限的病患队伍,如何有效安排? 2.进华西规培有几个人能争取得到?以麻醉系为例:华西今年招收规培的应届毕业生是35名,而华西自己的麻醉系毕业生是多少?你们都来我华西规培,那我华西的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去北大,交大?那交大和北大的麻醉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都去国外吗? 3.整体来看,医科学校的毕业生远远大于教学医院所能承受的规培生数量。因此,要开拓大量的非教学医院为培训基地。就跟以前毕业了要找工作一样,大量的毕业生只能找那些非教学医院。卫生部把二甲以上的医院当成规培基地。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正规化,规培的目的也是正规化,但是,那些非教学医院自身的医生都没有正规化,如何教出正规化的学生来?不先把正规做法教会老师就匆匆忙忙的让其教学,如何保证质量?提前的工作都没做,就开始全国范围内规培,这样规培不规培有啥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规培3年,跟过去的工作3年,学得有什么不一样?不还是靠个人吗。于是,教学只能停留在口号和空喊上,刮风走过场,流于形式。 4.当然,对于那些志在去二乙和一甲医院的本科生,对于志在去乡镇医院和卫生院的以及去私人医院的本科生,规培可能大有裨益,二甲以上的水平也就比没有规培强啊。但是,目前这样的本科生会有多少?规培的硬伤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急功近利,没有做“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就率先让毕业生的规培匆匆上马。 “毕业后教育”应该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全面规划,但是,现在只单单对毕业生规培,不能不引起质疑! 我已经说过,目前没有对主治以上的医生培训教育,而且目前的晋级考试很松垮,没有包含培训的内容,所以本身正规化程度就不足,不正规的做法持续存在。 而且医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充电,不断知识更新的行业,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比如十年前的麻醉理念和抢救程序,十年前的用药种类和监护仪器,和现在会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卫生部不为“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单单把毕业生拿来规培,把培训集中堆在头3年,能不受到诟病? 比如:可以考虑把住院培训设为一年,以后主治,副高,正高的晋级各培训3-6个月,这样“毕业后教育”连续性强,也更容易得多支持。 而不学习不充电的师资,不与时俱进,又如何带好学生?规培的硬伤五:变相的研究生博士生教育,让卫生部和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并驾齐驱。有限的资源难以分配,矛盾无法协调。 事实上,3+2的规培,跟临床型的硕士教育与硕博连读高度重合。 1.据一位现役华西规培生对她同学的原话:想进华西规培的难度不亚于考研的难度。笔试,面试,英语。也就差政治了,但是,规培时候不会缺政治的。 《规培办法》第八条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业务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自学为主。 从目前华西的规培效果来看,华西的“规硕规博”(3年和5年规培后的人才),其临床和科研能力都不亚于其临床型硕士博士,要强于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硕士,临床博士。 现在华西出了配套的规培教材,可以预想,其内容不会和研究生教材差太多。既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循证,SCI,英语,政治。 2.对于华西这样的教学医院,既要承担本科的教学,也要承担临床型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还有进修的教学,其医疗资源怎么分配?尤其是3+2的规培模式,其学习时程和教学内容和研究生博士生教学,高度重合。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去向又如何分配?, 有人说,研究生博士生侧重研究。但是,作为临床型的研究生,归根结底是去医院做临床的,而不是去搞科研。 (咨询了有关人士,按政策,目前的研究生毕业后要规培,以后的研究生上学3年顶规培3年,因此毕业后不需要再规培) 3.与此同时,大学五年制的教育计划和规培相重合,怎么办? 比如我上学的时候,大四有生产实习,大五是一整年多的临床实习。麻醉专业的的实习分4份,一院麻,二院麻,心内,呼吸,各自都是3个月。现在,规培计划与之重合,那大五何去何从?规培的硬伤六:瞒天过海,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开创了不好的先例。规培本质上类似研究生教育,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医疗行业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等于否定我们的医学高等教育。 其他的行业可以开始跟风: 教育机构开始对师范类毕业生规培,想成为教师,先在各个学校规培3年,拥有教师资格证且合格以后才能成为教师,才可以单独授课和评级晋级。 司法部可以规定,法学院校毕业以后,先在律所规培3年,不能再单独接受委托成为律师。规培合格且由律师资格正才能成为律师。 公安部可以规定:警官学院毕业的学生,先上公检法机关规培3年,规培合格后且考上警官资格证才能成为警cha。 财政部可以规定:财经毕业且有会计合格证的,先规培3年后才能开始工作,去当会计,出纳,审计师。当这些状况出现后,社会的秩序已经打乱,高等教育变成虚设。虽说目前的规培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的,但是,这些后果很可能存在。 有人说: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有特殊性,所以对医生规培是应该的 。我要说的是:教师面对的是国人的心灵和灵魂,不一样的特殊吗。律师要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特殊吗 ?公安要维持国家机器的稳定,保护社会和谐和人们的安居乐业,不特殊吗? 谁不特殊? 按这样的逻辑,谁都可以脱离整体的高等教育规范,径自再派生出自己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入职门槛,加大对新人的剥削,让两种高等教育并驾齐驱。但愿想多了吧。我的看法:中国的变革,从来都不是自下而上的,从来都是自上而来,因为我们习惯了权势决定一切,但是,这并不代表底层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权势的慈禧并没有给他们机会。但他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现在的规培,既没有年轻医生的支持,也没有对行业发展的益处,只会加剧已经很剧烈的医患矛盾和行业内部矛盾。但是权势的大佬却执意推行,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为医疗的长远发展考虑? 想要通过培训提高医疗水平,不应该是对毕业生的规培,而应该是对所有晋级人员的培训;也不应该是3年的漫长而心酸的劳力,可以是3月-6个月更弹性化的培训和学习。所以,应该废除目前的规范化培训,而是实行晋级前培训。理论基础: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个级别对应相应的手术权限。所以,牢牢把握晋级的条件,增加对拟晋级人员的培训,显得既可行又有效,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对晋级考试加大难度,严格控制晋级的比例,对于拟参加晋级考试或者晋级考试合格人员,要求3-6个月的培训。培训有对应的量化要求,弹性管理,必须满足量化要求才准予培训结业。有相应级别的培训结业,才能获得相应的晋级资格。 目前的本科毕业生,先有毕业前的实习,再有一年多的考照前的见习,并是不一无所知。考完越来越困难的执业医师考试后,他们基本都25岁以上,应该成为自己养活自己的独立体,而不是要继续的靠父母。规范化培训没有听他们的心声,如何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热情? 抛却私心,晋级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哪个更有效,哪个更得民心?目前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其根源还是在于医药费用的高昂和医护人员的态度冷漠。 目前的分配机制和劳动强度,的确让很多医护人员心生不满,于是服务态度自然有瑕疵。 现在的规培,只会加剧这种畸形不合理的分配机制。 一方面,华西越来越大,成为了年手术量10万的巨无霸,基层医院自然手术少,没有病源慢慢走向没落。恶性循环下,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的医生都不能维持温饱了,规培生去了并不能阻挡患者离去的步伐。 另一方面,华西的壮大,并不是靠内部职工的勤勉多劳,而是靠更多的无偿劳动力的维持。这样,其本院职工的收入畸形的高,培训生却难以维持温饱。培训生的怨气和不满,终归是存在的吧。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分配机制,提高普通医生的收入,激励医护人员,提高行业幸福感,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1、规范化培训如果医院比研究生阶段所在医院更好,更专业,那么规培还是可以接受的,相当于进修了。2、但是现实是什么样的呢?好多家地级市医院都是规培基地,研究生阶段一般上临床会在当地数一数二的省级医院,比规培点要规范权威的多,难道通过研究生阶段在省级大医院所学被否定,重新在市级医院规培下才能被认可吗?这根本不符合逻辑!
简言之,就是要达到麦当劳的效果:在全世界的麦当劳餐厅,都能吃到同样味道的汉堡。同理,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全部培训过的住院医师,都能达到相同的专业水准。换言之,就是未来无论在村镇卫生院,社区门诊,还是各大医疗中心,接诊你的住院医生或主治医生,都有同样的基本临床能力,并实现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培训这个事情本身是没错的,发达国家的医疗系统,都有对应的医师培训体系。)当然,这只是个理想状态而已。现实执行中,有太多的问题。比如,强制培训没问题,但待遇跟上了吗?培训医院的资质审核严格吗?培训流程的制定合理吗?能严格执行吗?考核标准制定合理吗?考核严格吗?不同学历起点,培训计划怎么调整?培训和学位挂钩又是怎么回事?(学位是教育部的事,别说上海市卫生局了,国家卫计委都无权干预)最后,培训期间,大家的收入……合适吗?
如果你想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收听我下面的录音能给你一个侧面了解康复的规陪2015全国实施的临床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生的“三证合一”临床本科继续深造的两条路径康复医学介绍康复治疗的作用和误解
2013年6月,我本科毕业。研究生没考上,一心想去魔都看看,考上复旦某三甲医院麻醉基地。开始了我的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生活。1有点像实习期与住院医师之间,区别是你不是正式员工,三年之后你留不留得下并不是确定的。与实习期不同的是我已经开始拿工资和奖金了。麻醉科工作很辛苦,各种手术急诊插管值班分分钟简直就要暴怒。还是蛮辛苦的,不过相对于内科,待遇什么的还是可以养活自己的。2麻醉和别的科室不同,上手简单升级很难。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活我们都包了,和外科不一样,外科很多一定需要主刀亲自做的。3回归正题,规培的意义。我13年毕业的时候,一个室友考研现在研二,两个回老家工作,我来上海规培。现在的现状是,研究生那室友明年七月毕业了还得规培三年,而且安徽名额少。另外两个在家里工作的,等医院消息,现在规培全国推广,虽然没北上广那么普遍,今天也会轮到你。包括我一个学妹告诉我,14届的学生也从这个月开始规培了,13届的有点不上不下的等消息。往大了说,现在全国推广规培了,为了住院医师更好的临床工作云云。这些大家都明白,我想从我的规培经验告诉大家,除非是不想去大医院以及北上广的,否则这条路肯定要走的,现在已经是大趋势。涉及到以后升主治。明年7月之后,无论是留上海或者还是离开,我的规培证都是全国认可的,而且找工作也是需要的。可能,这是现实的意义吧。至少对学医的人来说就是这样。
先说下原因或者为什么会支持规陪:本科生毕业,甚至博士毕业,进入临床都有一部分高分低能的人,博士毕业不会消毒普巾的人不少。应试教育的产物。干活不如进修医,大学实习很多地方都被当作考研突击年了。而且很多人,尤其刚毕业的人,存在我是博士,我牛,我导师那里如何如何。这样的想法,我们老大的学生出现过这样,丢人丢到外省兄弟医院了,害的我们老大没脸来开委员会了。所以在就职,基本功上面来说,应届毕业的确实需要实行规陪。另外术业专攻,越来越专。新到一个医院各个科室医师都不熟悉,对于熟悉工作环境方面一定范围的轮转也是有好处的,也能学习到很多相互的知识,像急诊这是必须的(不想知道以后喂鸡委会不会出现医生路见病发的行人不予以抢救会不会被惩罚)。辅助科室,相关科室都是有用的。但是,目前的规陪的医生在本专业还行,在其他专业多是打杂,现在手术的微创,医疗风险的增大,不会让他们有太多的动手机会,有个学生去了地区三甲,说基本其他科不管,就是打酱油。学东西?呵呵,最多急诊,开放时当3,4助。所以学的东西不多,病历写的不少,跑腿也不少。额,还有人情礼往多了。应付多了。脾气没被磨练,各科室互相黑的知道的不少。没目的的轮转,造成想偷懒的能偷懒,想学东西的累成狗。收入,看科室。这些年好些了,据说规陪国家给1000每月。再有全国规陪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而且很多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今年一个标准,明年一个计划。如果规陪可以统一标准,对于规陪内容要严格执行,一个住院医师建议管病人数不超过5个,手术,操作必须严格遵照相关指南进行,病程病历要详尽记录阳性体征,分析手术或治疗,诊断依据,废话可以省略。手术要适当放手,一辈子的一助不如一次主刀的感觉。对于有些地方特有或多发地方病,建议交换相关医生进行临床培训。病历讨论,汇报住院医师必须发言,不能当作闷葫芦,蒙混过关。有些学生学习知识是很被动的,要人引领,很多学生太单纯了,就跟小学生似的。代教医师应该严格挑选,医院要善于挖掘人才,有些操作天赋,再手术方面确实有很大优势,有些在理论知识上高人一等。待遇要解决,规陪医生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必须予以保障,宿舍,相关合同,职业保护,各类保险。不解决这些,在他们30岁的年龄意味着同学的婚礼礼金都给不起,还要靠爸妈志愿。如何让他们工作,学习。另外就是考核,不考核无法监管,无法督促,不是所有人都主动学习de。
人口老零化,压榨用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说是学习国外,考虑到国外没有医学研究生没有临床医学博士,搞临床的本科毕业直接规培3年考个执业资格证,选择是否fellow成为专科医生,并且薪水和劳动强度看很多人的说法和国内完全不在一个次元呀…… 另外,总有一种读完博士还要苦逼的当当义工的感觉
Pobby Liu:
这个问题我跟别人有讨论过,我简单写一下我的理解:看到楼上说到的缓解就业压力,我觉得国家确有此意,但真正能缓解多大就业压力不好说,因为医院的缺口很大,真正有能力的医生是很缺的,不存在就业压力这么一说。要知道现实的确很残忍,但也是国家改革路途中的必经的时段,过得去以后就一马平川,过不去以后就得在这里死磕。医学这个行当有很强的特殊性:(1)它的专业性极强,非专业人士真的无能为力,不像管理类的可以后继摸索,正是因为极强的专业性所以需要极为苛刻的培训才能到达目的,因此我们考试专业课全部英文五个选项(一般都四个)还不定项选择,还有各种认证考试,还要见习,实习,干各种活,此外还得应付科研。。。。付出总希望有回报,当你付出时内心就有回报的期望,但现实是(2)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定位欠妥,是带有福利性质的非营利性机构,福利性质意味着费用应该由gov承担,但gov实际上只支付医院支出的一小部分(现在比例已经大一些了,但还是很少),剩下的需要靠医院创收。既然创收,有了经济因素的刺激,难免就会产生你看到的各种效应,比如大处方,大检查等等。创收多的医院自然效益好,工资高,奖金高,能够留住人才,而人才又是创收的主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创收不高的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大家纷纷跳槽,最后医院的CT机都卖了,还能看病吗。。。所以恶性循环(我爸他们原来的医院就这德行)。这么循环上几圈,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医院空的都没有病人,护士都在玩游戏,医生都在斗地主;一些医院人多的加床比预定病床都多,满楼道都是人,哭天丧地的。这样的后果很明显,就是看病难。还有就是这些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明显不足。有患者抱怨说:你们大医院态度怎么这么差,看我们县医院态度可好了。护士问他:态度好你咋不去?患者说出实话:你们这里不是看的好吗,县医院看不了啊。什么意思,就是说同为医生,有些病真不是所有医生都能看好,有些医生在脑子里取瘤子做的都非常漂亮,有些医生做阑尾手术都能把人做死。。。。是不是很可怕,而水平好的医生很忙,没空理你,水平不好的医生把人治死了,两种情况是不是患者都不乐意,医患矛盾会加剧?医患矛盾加剧的结果就是看病贵,本来就不便宜,后来实行防御性医疗,把能做的检查都做了,效率低,费用高。所以国家出台这个政策有明智的地方:中国的医学生教育在校期间不比国外差,甚至比国外好,但是我们就是输在毕业后的再教育,因为医生缺口很大,有很多医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上岗了。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就是减少同级医生之间的差距,既提高整体队伍的水平,又减少了地方之间,医院之间水平的差距,这样老百姓就能在家门口看的了病不用奔北京了,而正规培训的医生如果在社区医疗机构发挥好的作用,会更加发挥三级预防的优势,从根本上化解现在出现的种种问题,但这,还需要依赖政府在预防医疗上的重点关照。不知道这个政策我这么解读对了吗?
然后就衍生出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我是医学生,我现在在规培,这么说吧,我是培训基地医院以外的人员,天天上班做的都是跟本家住院医师一样的活,每天白天六点起床,八点到单位,晚上还要上课,八点下课。我有执业医师证,但是在培训基地有证和没证的待遇是一样的,就是能干活就行。但是最最无奈的一点,科室不给奖金,无论干的怎样,就是没有奖金。每个月只有国家发一些补助,而且领导会说一些很让人无语的话,例如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挣钱的,好像这么大人就应该没钱还要活的很好的样子。只能说中国,想法较好,实施很糟,(我在的单位还是全国模范基地)
垂耳兔不听话:
一般工作都是要轮转科室的。然而规培证的存在相当恶心。我13年毕业那时不强制规培,我当时参加了,我觉得规培的管理相当混乱,刚好自己不适合的科,就辞职了。工资低的难以存活,是存活!800元可以干什么?!现在必须要规培了,必须有规培证才能考主治,政策制定上有极大缺陷。规培,请制定好了再实行。规培医生也是人,需要医保好吧。。。
我觉得完全没有意义!-by 一个小医生
会陪三个多月总结:其实会陪就是个坑!
就当培训有意义。工资那么低是为啥?
缓解医患关系,延缓就业,为大医院所剥削,为我党牺牲!
也许这片土壤不适合中产阶级生存吧,ps:年轻医生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