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氢氯噻嗪将改变中国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的历史

预防心脑血管病,莫忘阿司匹林
var $wechatBox = $("#wechat-box");
var $wechatTrigger = $(".openQzone");
$wechatTrigger.mouseenter(function(e){
e.stopPropagation();
var pos = $(this).offset();
$wechatBox.css({top: pos.top + 25, left: pos.left - 110, position: "absolute"}).toggle();
$wechatBox.show();
}).mouseleave(function(){
$wechatBox.hide();
$wechatBox.click(function(e){
e.stopPropagation();
}).mouseenter(function(){
$wechatTrigger.off("mouseleave");
$(this).show();
}).mouseleave(function(){
$wechatBox.hide();
$(document).on("click", function(e){
if(!$(e.target).is($wechatBox)){
$wechatBox.hide();
频道热点:
&&&&湖南读者倪先生是一位有多年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已经有过两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所医生建议他服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用量为25毫克,每天一次。他又到另一诊所咨询,令他大惑不解的是,医生却叫他一天用200毫克。他不得不走进医院,医生说高血压服阿司匹林意义不大,目前用量乱,最好找专科医生。他感到十分困惑,于是向本刊提出了下面的问题:阿司匹林能防止脑卒中吗?我究竟该不该服药?多少剂量才是对的?&&&本文就作为对倪先生的答复,也献给已经服用和将要服用阿司匹林的读者们。&&&&据调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正逐年上升,因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全部死因的1/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发病基础,血栓会导致缺血以至供血中断,引发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因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栓的形成非常重要。对心脑血管病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控制约50%的致死、致残率。有鉴于此,我国也起草了2005年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草案,规划了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旁路手术后、外周血管病、心房纤颤等情况下,以阿司匹林为基石的应用建议。&&&&&阿司匹林抗栓效果&&&&不容置疑&&&&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性地应用于抗栓领域已有漫长岁月,不论是一级预防(指防止有危险因素者罹患心脑血管病)或二级预防(指防止心脑血管病患者复发和加重),均已拥有大量确切的临床证据。一项对10万名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的调查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男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女性卒中、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阿司匹林可使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约减少1/4。阿司匹林的使用风险,主要是胃肠道出血和出血性脑卒中。但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生率很低,从风险获益比考虑,获益远远大于风险。许多国际指南均认为,阿司匹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最重要的药物和标准治疗之一。&&&&为阿司匹林的正确应用&&&&鸣锣开道&&&&尽管阿司匹林功效卓著,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应用不足的情况却普遍存在。即使在欧美,其使用率也不过达40%~70%。在国内,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使用率仅为14%,在卒中患者中使用率尚不足14%。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医生与患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风险效益比的掌握缺乏信心。因此,大力宣传、强化教育是当务之急。&&&&正确的剂量是药物发挥疗效的关键,而当前,国际相关指南均倾向于应用小剂量。具体剂量应参考临床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确定。研究显示,当每日用量为100毫克时,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最为明显,更大的剂量并不伴随更大的效果。剂量低于75毫克则效果不肯定。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内约一半以上医师的阿司匹林处方剂量仍为极低量(即每日低于75毫克),这种现状应当改变。当然,剂量并非越大越好,临床观察表明,每日使用剂量达到500~1500毫克时,它的疗效并不比中等剂量(每日160~325毫克)或小剂量(每日75~150毫克)更好。反之,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却随之加大。因此,大剂量的应用是没有必要的。  目前公认,每日75~150毫克的剂量适用于高危患者的长期预防。也有不少国家在相关指南中推荐每日100毫克剂量长期应用,作为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服药次数是统一的,即每日一次,已足够保持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上叙述应能解决倪先生的疑团。不过,如果能到心脏专科就诊,进一步查明病情,确定具体治疗方案是最好不过的。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责任编辑:白鹤)
现场直击!实拍剖腹产分娩手术全过程,2012年11月,在俄罗斯第一妇产医院里,37岁的艾琳娜接受剖腹产...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实拍女性私处检查全过程
震撼!胎儿出生的精彩瞬间
你知道小生命是怎样诞生吗
图解女用避孕套怎么用
性教育、健康养生
关注排行榜
合作商内容推荐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不同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建平,郑良荣&&&&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观察两种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1~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给予氢氯噻嗪12.5mg和25mg两种剂量,每日晨起1次口服,观察8周。比较两种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1)12.5mg组和25mg组氢氯噻嗪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的降压幅度、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生化指标:12.5mg和25mg氢氯噻嗪治疗后,患者均出现血清钾下降及血尿酸值增加,但服用25mg氢氯噻嗪对患者影响更明显,且出现血糖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日服用12.5mg剂量的氢氯噻嗪可有效降低1、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与每日25mg剂量的氢氯噻嗪相比,降压作用相当,但对生化影响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 小剂量氢氯噻嗪;老年高血压病
&&& 老年高血压病是常见病,由于老年人的自身调节功能和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减退等生理特点,使用降压药物时多从小剂量开始,尽量减少副作用的产生。本文观察两种小剂量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安全性,旨在指导临床能更安全有效地使用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分组: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门诊患者。入选对象:① 年龄大于等于60周岁,性别不限。② 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连续3次非同日坐位收缩压l40~l79mmHg和(或)舒张压为90~109mmHg的1、2级高血压患者。③初次诊断或已被诊断但未服药或虽经药物治疗但已停药4周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房颤或其它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有中风、不稳定心绞痛或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共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12.5mg和25mg两种剂量的氢氯噻嗪,于每日早上起床后1次口服治疗,疗程为8周。每组30例。12.5mg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8&5.3岁,平均收缩压为157.9&8.7mmHg,平均舒张压为96.3&4.2mmHg。25mg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6岁,平均66.9&4.7岁,平均收缩压为157.5&9.5mmHg,平均舒张压为97.1&4.5mmHg。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 1.2& 观察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血压。生化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血钾(K+)、血钠(Na+)、血氯(C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服药后每两周随访一次并测量血压、化验血钾,发现低血钾后(K+<3.5mmol/L)及时补钾并继续观察,观察8周结束,复查血压及上述所有生化指标。
&&& 1.3& 血压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血压测量在标准状态下进行,即每天同一时间(8:30~9:30),同侧臂,由同一测量人用同一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疗效评估: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配对资料进行t检验,率的比较用&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 2.1& 降压效果
&&& 2.1.1& 降压幅度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8周末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降压幅度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 2.1.2&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8周末降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两组疗效比较
&&& 2.2& 治疗前后血糖、血钾、血尿酸、血脂指标变化:见表3。表3& 两组患者服用氢氯噻嗪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 2.3& 其它不良反应:有(1)低血钾:12.5mg组1例,25mg组5例,其中1例出现频发室早,经补钾后好转。(2)25mg组:有3例初期出现尿量增多,1例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继续治疗后好转。12.5mg组未出现上述情况。
&&& 3& 讨论
&&& 氢氯噻嗪是一种中效利尿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已有40多年的历史[1]。其降压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早期可能是通过阻滞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Na_Cl同向转运(Na_CI cotransporter)增加尿钠排泄,减少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而达到降压作用 。6~8周后血容量、心输出量恢复至服药前水平,但血管阻力持续下降,血管阻力持续下降的可能机制包括:(1)通过抑制Rho kinas的活性使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减敏(calciam desensitization)进而血管阻力持续下降。(2)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H值使Kca通道激活,血管阻力下降 。(3)促进前列腺素、内皮细胞驱动松弛因子(endothelial derived relaxing factor)释放,使血管阻力持续下降[2] 。但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能引起低血钾、脂代谢紊乱、糖耐量下降、血尿酸增高等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增多[3]。有研究表明小剂量利尿剂与大剂量利尿剂相比,有同样的降压效果,都能降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总死亡率,但只有小剂量利尿剂能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4~6],因此,目前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多推荐使用小剂量利尿剂[7,8]。本文两种氢氯噻嗪8周末的降压疗效没有差别,在副作用方面后者增多,表现在血清钾离子的明显降低、血清尿酸的升高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血尿酸升高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9]。虽然由于本文观察例数较少,未能显示两组统计学差异,但为避免代谢紊乱的发生,建议在心、肾功能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用氢氯噻嗪治疗时最好采用较低剂量每日12.5mg,若效果欠佳时可联合其它降压药物。少数患者,确实需要增大剂量,应注意上述指标的监测。
【参考文献】
& [1]Shah SU, Anjum S, Littler WA. Use of diuretic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 hypertension[J]. Postgrad Med J, -276.
[2]吴寿岭,孙丽霞,赵海燕,等. 长期小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观察[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399.
[3]曾贵云, 利尿降压药. 见余振球等主编.实用高血压学[M]. 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4]Wright JM. Choosing a first-line drug in the management of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what is the evidence 1: Thiazide diuretics [J]. CMAJ, -60.
[5]Wright JM, Lee CH, Chambers GK. Systematic review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ies: does the evidence assist in choosing a first-line drug [J]. CMAJ, -32.
[6]Weir MR, Flack JM, Applegate WB. Tolerability,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hypertensive therapy: the case for low-dose diuretics [J]. Am J Med, S-92S.
[7]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 [J]. JAMA, 0-7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9]张继业.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增高[J]. 心脑血管病防治, -37.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循环系统疾病
季节分布:
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疲劳等症状
就诊科室:
简介/心血管病
又称为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中风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机制/心血管病
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心脑痛、心肌梗死及急性死亡)。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风,只需要几分钟。很多病人因毫无思想准备,也无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
临床表现/心血管病
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心悸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心血管疾病。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呼吸困难呼吸困难(dyspnea)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循环系统胸部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1.运动性呼吸困难(exertional&dyspnea):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心血管疾病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3.(paroxysmal&nocturnal&dyspnea):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病人立即从卧位改变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状才能逐渐缓解。4.急性肺水肿(acute&pulmonary&edema&):是最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者生命,需要急症急症处理。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紫绀()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心血管疾病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分述如下:1.中心型:指发生于心脏及肺脏器官水平的紫绀。动脉血因氧饱和不足或混有过多的未经氧合的血液。见于有右到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等,及因肺动脉压升高致间隔缺损晚发右至左分流。肺脏病变致血液氧合障碍也是中心型紫绀的重要原因。在重度心力衰竭时,肺脏淤血影响氧合产生中心型紫绀。中心型紫在运动时加重。长期血氧不饱和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增多及杵状指趾。2.周边型紫绀:见于周围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单位时间内组织摄取过多的血氧。周边型紫绀在活动时并无明显加重。心力衰竭时血流缓慢,周边组织摄氧多。因此其综合了两种形式。 眩晕   眩晕(vertigo)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状。 晕厥晕厥(syncope)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心血管疾病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最常见的引起晕厥的原因有:1.反射性晕厥:最常见,约占各型晕厥总数的90%,大多数是通过血管迷走反射,导致心脏抑制和全身血管扩张,引起回心血流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而导致脑缺血、缺氧引起晕厥。它们多数系压力感受器反射弧传入通路上的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上常见有单纯性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性晕厥、咳嗽性晕厥、、等。2.心源性晕厥:因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而发生的晕厥。常见原因有:①心律失常:常见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等。②心脏搏出障碍:急性心包压塞、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左房粘液瘤、主动脉或颈动脉高度狭窄等。3.:因脑部血循环障碍或脑神经组织病变所致的晕厥,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颅脑损伤后等。4.代谢性晕厥:由于血液成份异常导致,常见于低血糖、&&心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中毒、呼衰时二氧化碳储留等。5.精神性晕厥:癔病。
常见病种/心血管病
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血压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心绞痛&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血脂成分增高的一种疾症。高血脂症一般表现不是很明显。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自己没有感觉,大多是在检查身体时,或者做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高血脂症出现的主要表现是并发症,动脉硬化、心脏问题、脑供血问题或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肾脏问题、高脂血症胰腺炎,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脂血症的症状。有的人脸上有黄色瘤,就是脂肪瘤在眼睛眼皮上面可以出两块黄色的斑,这是黄色瘤,这些症状都是高脂血症的症状。 心脏病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心脏病的种类有很多,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中风&中风也叫。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治疗/心血管病
冠心病发作时的治疗: 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一旦发生了心绞痛的症状,要立即休息,同时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一般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通常一两分钟内心绞痛就可以缓解。也可含化或服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或救心丸,但其缓解心绞痛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五分钟仍不缓解,可再含化一片硝酸甘油。如果是初次发生了心绞痛,无论药物能否缓解,均需尽快到医院去就医,因为初次发生心绞痛,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系统治疗:(1)药物治疗&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长效心痛治。他汀类降血脂药,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进展。&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终生服用。过敏时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维。&b-&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倍他乐克,阿替乐尔,康可。&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首选,如合心爽,。&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 介入治疗不是外科手术而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的目的。 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1%)。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为15%-30% 。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支架术的长期疗效,一般人群再狭窄率3%,糖尿病/复杂病变约为10%,其效果可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媲美。 (3)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这一手术属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疗效确切。主要用于不适合支架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 高血压治疗目标:长期、有效控制血压(短期目标);预防(逆转)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长期目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长期目标)。所有一般的患病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应降至14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以下。& (1)非药物治疗 听诊不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每位高血压患者均需接受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某些轻症患者医生会建议首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看能否降低血压。主要包括:限制食盐(&&6克/天),减轻与控制体重,戒烟,低脂饮食,限制饮酒,经常活动,调整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劳累。具体注意以下几点。&①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勺”来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没有“限盐勺”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2克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1/3—1/2的办法。 ②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为: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BMI≥25&为超重,BMI≥27为肥胖。 ③摄入食品的“宜”与“忌” a.碳水化合物 适宜——米饭、粥、面食类、芋类、软豆类。 应忌——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b.蛋白质 适宜——脂肪少的食品(嫩牛肉、猪瘦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黄豆粉、豆腐丝等)。 应忌——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无鳞鱼等)、肉类加工品(香肠等)。 c.脂肪类 适宜——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 应忌——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 d.维生素、矿物质 适宜——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水果类(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类、菌类。 应忌——纤维硬的蔬菜(竹笋、玉米)、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葱、香菜类)。 ④限酒、戒烟。 ⑤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竞争性或使用爆发力的运动,如举重,会使血压升高,而轻、中度以锻炼耐力为目标的有氧代谢运动不但不会升血压,反而有利于血压下降。这些运动首推快步走路,也可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扭秧歌、跳健身舞、跳绳、爬山等。 坚持“三、五、七”。三指3公里,&30分钟以上,一次走完最好,两三次走完也可以;五指每周运动五次左右,如能每天都运动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最为理想;七指运动剂量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量运动是指运动中的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比如,65岁运动时的心率=170-65=105次/分。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用10分钟放松。运动刚结束时计数的脉率(等于心率)比运动中的心率慢10%。运动结束即刻计数15秒内的脉搏跳动数乘以4为每分钟的脉率或心率,加上该数的10%即为运动中的心率。例如,运动结束即刻15秒内脉率为30,30×4=120,&&120+120×10%=120+12=132次/分。 (2)药物治疗 对于非药物治疗无效或危险性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应该给予药物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降压效果好,24小时平稳降压;一天一次,方便患者服用;副作用小,患者易于坚持;可以保护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重要的一点是,药物的选择应当由医生指导进行,切忌听信广告及自己按照说明想当然服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降压药物包括:& 利尿剂:通过排钠利尿,减少体内循环中钠和水的含量,使血容量下降而降低血压。常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此类药物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β受体阻滞剂:阻滞β受体,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的目的。此类药物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钙拮抗剂:抑制钙离子通过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使平滑肌松弛,周围阻力降低,具有降压、抗心绞痛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等。此类药物如:络活喜、拜新同和波依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而降低血压。对轻、中、重度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功能不全适用。此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定)、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和特点与ACEI相似。应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左室肥厚,由于咳嗽无法应用ACEI的患者。此类药物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安博维)。 α受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突触α1受体,使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都扩张,从而使动脉血压下降。适用于有糖或脂代谢异常、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此类药物如:,特拉唑嗪。糖尿病(1)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②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③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④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2)饮食治疗& 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轻症患者完全可以依靠控制饮食使血糖水平达标。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目前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②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③&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3)运动治疗&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为重要。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用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 ①游泳锻炼法& 游泳锻炼要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②慢跑锻炼法 跑步是一项方便灵活的锻炼方法,老幼咸宜,已日益成为人们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健身跑应该严格掌握运动量。开始练习跑步的体弱者可以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30秒-l00米/40秒。 慢速长跑:是一种典型的健身跑,距离从1000米开始。适应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1000米,一般可增至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钟跑1000米。 跑行锻炼:跑30秒,步行60秒,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样反复跑行20-30次,总时间30-45分钟。这种跑行锻炼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者。 跑的次数:短距离慢跑和跑行练习可每天&1次或隔天1次;年龄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钟。 跑的脚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气,再跑二三步后呼气。跑步时,两臂以前后并稍向外摆动比较舒适,上半身稍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般以脚尖着地为好。跑步应避免在饭后马上进行,或在非常冷、热、潮湿及大风的天气下进行,最好在早晨进行,可先做操然后跑步,临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③& 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钟)或中速(80-90步/分钟)散步,每次30-60分钟,可用于一般保健。 快速步行法:每小时步行米,每次锻炼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力和减轻体重,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钟以下。 定量步行法(又称医疗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渐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接着在平地上散步15分钟。此法适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5)药物治疗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光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建议餐前半小时服药。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论有无酮症酸中毒时均须持续不断地胰岛素治疗。 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如因应激、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塞等情况下发生酮症酸中毒者,宜暂用胰岛素治疗,直至应激反应消除,病情好转后可酌情停用。 ③妊娠妇女有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④糖尿病人伴有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或有神经病变、肝硬化、下肢坏疽等宜采用胰岛素治疗。 ⑤糖尿病人体重明显减轻,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宜采用胰岛素治疗;若伴有结核病等长期消耗性疾病者须联合抗痨治疗。 ⑥继发性糖尿病如垂体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等均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⑦糖尿病伴高渗昏迷或乳酸性酸中毒病人。⑧糖尿病人,凡是用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得不到满意控制者,均可用胰岛素治疗。 高血脂(1)非药物治疗措施: 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根据最近的研究,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每增加0.6mmo1/L(23mg/dl),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因此在东方人群中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膳食治疗: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以及因膳食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以及控制总热量和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同时为防治高血压还应减少食盐摄入量。这是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时也要贯穿在降脂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2)药物治疗 因为各种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作用靶点不尽相同,而患者的个人情况不同更加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个性化。所以,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可选药物种类如下: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洛伐他汀,10-80mg每晚一次或每日分二次口服;辛伐他汀,5-40mg每晚一次口服;普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氟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 贝丁酸类: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诺贝特,100mg每天3次或微粒型200mg每天一次口服;苯扎贝特,200mg每天3次或缓释型400mg;每天一次口服;吉非罗齐,300mg每天3次或600mg每天二次,或缓释型900mg每天一次口服。烟酸类:烟酸,100mg每天3次渐增至1-3g/天口服; :250mg每天l-3次口服。 (3)治疗进程监测 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疗后3-6个月复查血脂水平,如能达到要求即继续治疗,但仍每6个月至1年复查,如持续达到要求,每年复查一次。药物治疗开始后6周复查,如能达到要求,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要求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3-6个月后复查,达到要求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未达到要求则考虑再调整用药或联合用药种类。在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必要时测定肌酶。 老年人:高脂血症使老年人中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可能性仍存在,成年人中的防治原则可用于老年人,但药物使用应注意剂量及副作用,降脂不宜过剧过急。 妇女:绝经期前妇女除非有严重危险因素,一般冠心病,发病率低,故可用非药物方法防治,有严重危险因素及高脂血症者方考虑药物防治。绝经期后妇女高脂血症发生机会增多,冠心病危险性也增高,故应积极治疗。
预防/心血管病
一、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以上的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 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治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身体的局部锻炼(如、拉簧)则对心脏无甚益处。 三、心血管疾病防治要戒除不良嗜好与不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与方式,有个人的文化兴趣爱好。 四、关于心血管疾病防治还要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21:18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