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邮箱这两天是不是死人了

都来说说中国科大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吧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8,808贴子:
都来说说中国科大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吧收藏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科大。来说说看你眼中的科大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吧。比如:中国科大在合肥,在合!肥!在科大的东区,有一棵绿樱整个科大只有西区从一开始 就是科大,东,南,北,中区都是占了别人的地盘。
中国科大不属于教育部,而是归中科院管理。
我都不知道
点亮12星座印记,
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是科大校友
力量哥是科大的。
中国科技大学校徽上有一朵梅花
为毛西区在东区之后建的
科大眼科医院很棒。作为半瞎从小到大年年在科大复查
包子他哥不也是科大的
科大不招收艺体特长生,可科大学生艺体特长却是一流的
科大那个比例。。。外校人知情的不多。我指的是。。。高中生
仙剑是科大人写的
科大美广吃死人
中国科技大学的简称是中国科大,而不是中科大!
我怎么感觉你不是科大的,谁整天称自己的学校是中国科大啊,最普遍的简称不是科大吗?
你说的这些大部分人都知道…
谁知道南迁的真相
科大留给我的是那位英语老师。。。没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9&分页:神の園~Del regno发信人: Shakavirgo (神の園~Del regno), 信区: USTC
标&&题: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20 07:48:16 2015), 站内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schoolor (schoolor), 信区: NewExpress
标&&题: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20 07:46:52 2015), 站内 && 一年时间内自杀了好几个,昨天又有一个学生上吊了
爱国就是效忠统治集团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1.0.236.*]
神の園~Del regno发信人: Shakavirgo (神の園~Del regno),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20 07:48:28 2015), 站内 && 求内幕
【 在 Shakavirgo (神の園~Del regno)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 发信人: schoolor (schoolor), 信区: NewExpress
: 标&&题: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3.151.203.*]
方鸿渐发信人: okbridge (方鸿渐),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22 12:05:10 2015), 站内 && 往年的惯例,本校的不多,外校考来的研究生比例高。 && 【 在 Shakavirgo (神の園~Del regn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schoolor (schoolor), 信区: NewExpress
: 标&&题: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20 07:46:52 2015), 站内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1.193.196.*]
喜欢豹子的姑娘发信人: Guimixinqiao (喜欢豹子的姑娘),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22 13:38:23 2015), 站内 &&&&感觉14年事件比较集中,前几年没有这么多吧 && 【 在 Shakavirg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schoolor (schoolor), 信区: NewExpress
: 标&&题: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20 07:46:52 2015), 站内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81.196.*]
make发信人: hedo (make),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22 15:06:58 2015), 站内 && 求内幕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92.102.204.*]
风吟发信人: sadsheep (风吟),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Mar&&2 20:36:20 2015), 站内 && 这次是个本科生 貌似是大二的
【 在 okbrid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往年的惯例,本校的不多,外校考来的研究生比例高。
有些小孩很难管教,家长只能以大灰狼或者圣诞老人来威逼利诱。有的小孩从小懂事,该吃饭吃饭该学习学习该睡觉睡觉,不用人操心。但是前者永远不会理解后者在没有大灰狼和圣诞老人的精神世界里是如何生存的。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02.38.72.*]
风动琅珰月向低发信人: c5mazarine (天高阙远瀚海心),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Mar&&2 22:58:14 2015), 站内 && 外校考来的研究生表示压力很大
【 在 okbridge (方鸿渐) 的大作中提到: 】
: 往年的惯例,本校的不多,外校考来的研究生比例高。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有人管我叫技术型后腰发信人: AnthonyAnnan (有人管我叫技术型后腰),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12 10:43:28 2015), 站内 && 你早就过了这个年龄段了
(╯3╰) && 【 在 c5mazar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外校考来的研究生表示压力很大
五十六个闰土~~五十六支叉~~五十六个马兰破姐偷西瓜~~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没
有图你~说个JB~说个JB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104.5.*]
发信人: lUkeR (&&), 信区: USTC
标&&题: Re: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19 16:22:11 2015), 站内 && 一般吧
【 在 Shakavirg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schoolor (schoolor), 信区: NewExpress
: 标&&题: 中科大的自杀率是不是太高了?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20 07:46:52 2015), 站内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02.130.161.*]
文章数:9&分页:      今年,中国科大少年班30周年了。老师、同学们都早早发了通知,希望大家能在3月22日那天回到母校一聚;可惜,自己事到临头的时候却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不能成行,心里有些遗憾。后来看到同学们发来的一些照片、写下的一些讲述的故事,知道这次聚会大家在欢畅之余也都颇有感触,更是可惜自己没在现场、和大家一起畅谈一番。  这是我们“圈内”,作为曾经的少年班学生的事情。对于外界,不过是在之前有些媒体发布了关于“科大少年班已经30周年了”的稿件,声势不大、字数也不多的那种,影响力应该有限。聚会结束后,随即也看到有网上的小篇幅新闻报道该事,不过看上去就如“新闻通稿”般、只是典型现代“中国平面媒体八股式”的豆腐块文章,应该也不至于让大家多么关注的。  然而忽然这两天热闹了起来。今天一早、打开电脑开通MSN,即看到朋友给我留下的一个链接,点过去、便是新浪的《特别报道:中科大少年班30年后的尴尬》,不由大吓了一跳;冲着如此辛辣的名字,也得仔细看下去。等差不多把这些文章都一路看完,心里真是一股子不知道什么滋味。  我们的媒体啊。我们的少年班啊,我们的母校啊。  这个帖子或曰这篇文章,其实我早就想写;最初的冲动是因为差不多同样一个原因,有媒体发布文章以宁铂为出发点来讨论少年班的成功与否。当时就想过得找个时间把这个事情跟大家说说,也好让大家能看得真切一点、少年班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一直没动手的缘故,除了“我很忙”之类给自己偷懒找理由的惯用借口外、很重要的是因为,一来自己属于少年班N多学子中、无论功名还是财富或是见地都算得最“寒碜”的,二来终归只掌握了很少一部分学兄学弟们的状况,不敢对一些大家都看重得要命的数据言之凿凿。但看来今天媒体上的讨论,氛围实在让人郁闷;真是搞得人不得不说几句了。  我想说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一,科大少年班是成功的教育模式;二,科大少年班当然应当发扬光大,但还有很多地方更待改善;三,请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把科大少年班乃至中国少年班事业办得更好。  先从“成功的少年班”说起。相信这也是置疑声浪最高的地方。    成功的标准?    首先还得确认一项讨论的出发点,就是先须有共同认可的标准:什么叫做成功?  围绕少年班,大多数人讨论的无非是它的教育“结果”。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么事情就很好办了,只需要统计一番、所有的出自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在进入社会之后各自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做着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再与普遍的大学生们的状况作比较。事实上也早已经有过这样的不完全统计发表,主要来自科大校方自己的统计,其中包括如“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共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年)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位”,“约20%的学生选择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授;在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四所大学担任教授的有近20人”,“有超过70%的少年班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约35%”,“在国际学术前沿,有18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多人获得国际知名大奖。国际工商、金融等领域也有中科大少年班学生”等说法(可参见新浪网页,.cn/l//.shtml)。  至于《新京报》在发表该统计数字时、为何在标题《少年班的“显赫”数字》上把“显赫”二字蓄意用引号突出、似乎刻意想表达某种反讽,动机不明、原因未知;但无论如何,这些统计数据是有据可查的、也客观报道出来了,应该可以证明少年班出来的人至少到了社会之后都过得还不错,至少不比其他一些名校的毕业生要“差”。  然而问题好象不是那么简单。  成功的程度,终归不能如此简单量化;教育是否成功,也不能以学生日后的职称、财富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很多人就有了话说:也许当年少年班的孩子们后来的成就是还不错,但他们是不是心理上会有点不健全?或者,他们原本就是聪明孩子,长大以后本来“成材”的概率就比“普通孩子”高,采取少年班的这种教育方式说不定反倒不利了呢;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孩子上的不是少年班、而是进入正常的优秀大学的就读流程,是不是就成绩会更好呢?  这种问题,本来是无解的;因为时间不可逆,你没办法在一个人身上把对他的教育过程重新来过一遍的去作比对试验。但有话说的人还总是有话说的;为了证明少年班教育的“失败”,他们推出一个很强很有力的例证出来,赢得了不少人的侧目:曾经全国家喻户晓的“神童”、首届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如今出家为僧的宁铂。    失败的宁铂?失败的少年班教育?    有很多成功是社会公认,比如我们都公认,获得诺贝尔奖金是伟大的成就、伟大的成功。华人历史上也已经有几位获得过这项伟大的奖(虽然不是中国国籍),相信任何人都会认为他们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这里以后来曾对科大也产生过影响的李政道、杨振宁老师为例(李老师在八十年代后期发起了当时著名的、须经过严格考试筛选通过的“中美联合招收中国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我的几名同学通过该项目到美国的常青藤大学深造)。  好了,我来问大家一句:大家凭什么认为他们成功呢?  答案大概有如下几点:一,他们有了伟大的科学发现(宇称不守恒);二,他们得到了现代科学体系里的最高荣誉;三,舆论都说他们是成功的、伟大的;舆论说,是指媒体都在说。——我不能确定我所罗列的就很全面,但大概人们认为某个人很成功,无非立足于他有某伟大成果、得到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同、得到大众层面的高度认同。  不幸的是、我不得不这么说,第一项和第二项都不是普通的大众所能够真正认同的;原因是,90%以上的大众不知道宇称守恒不守恒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在现代物理体系里这个发现会起到什么作用。唯独第三项,当媒体、舆论大说某某伟大的时候,他就至少90%地伟大起来。  面对文化界、经济界、商业界的成就,媒体的从业人员们大多数是懂的(我宁肯这样相信),因此他们讴歌谁的时候、大概就不会出大错,尽管也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学手法”。面对科学界的时候,他们不一定懂得那么多,但是一来有专业机构、专业人士愿意为之作出解释,二来科学成果在若干年后往往能够在具体的一些项目上体现(比如袁隆平的水稻杂交,何长大的鸡尾酒疗法,乃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因此他们也还能在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作出“准确”的评价。  那么,面对佛学界呢?佛学界的“成果”、“业绩”,媒体记者们乃至普通大众们,能理解多少、有多少资格作评判?  宁铂现在是个佛徒。他的事业是佛教。  我差不多可以确定,大多数最终把宁铂当作主要人物的文章发表在媒体上的那些记者并不曾了解过宁铂,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见过面。他们通过宁铂的朋友、家人、老师等等来获得各方面对宁铂现在状况的资讯,然后再通过自己的逻辑来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我不信他们采访过佛学界的人士或者宁铂所在寺院的长老。我不信他们真的有能力懂得现在宁铂在佛学方面的造诣到底有多深。我不信他们真的了解宁铂自己是不是过得很充实快乐。  这里我得声明,我和大家一样,对宁铂现在状况的了解近乎一无所知。但是,我认为这是他在完全对自己负责任的基础上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点与任何旁人无涉;而在他自己的领域里,他“业绩”如何、“成就”如何、“成功”与否,我们这些外人根本没有能力去判断。如果说朋友、家人和老师们对宁铂觉得失望,是因为曾经希望他成为一个“正路”上的人的话,我觉得于理还通,毕竟他们曾经期望并为之付出过努力、最终这种努力没有达成效果;而现在这些外边的人、尤其是一些拥有话语权的媒体人,却上来就作出一副同情面孔、还要纷纷说三道四,似乎不如此就显不出自己的“热忱”和“殷切”,这种做法,和最近刻意“评论”我们的CNN之类何异?  OK,也许有人会说,科大少年班原本不是佛学院,培养的应该是“专业技术”的人才。但我觉得这种观点更近乎不值得驳斥。现在正在各公司、各企业里承担着市场、销售、行政、公关等等方面工作的白领们,有多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就是市场、销售、行政、公关?如果大学的专业就该成为以后就业的领域,那么每年毕业那么多的数学系的学生,咱们有那么多数学研究的岗位给他们么?  再有也许还有人说,那科大少年班出来的人至少应该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的,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但,对社会的贡献可以有很多领域、很多方式。如果宁铂进入的是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教,那么大家叹气还有道理;但现在他是在为中国的一门合法信仰做事,这难道不是贡献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很多人喊得很响,却从心底里只肯认同那些跟自己长得象的东西,不是狭隘是什么?  好了,那是不是宁铂如果走“正路”、比如去作物理学研究,就应该能“贡献更大”?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我就来问你,是糖更甜呢、还是盐更咸?两个领域里的事,怎么可能这样横着比较呢?  特别在这里奉劝那些根本没搞清楚情况就随便拿宁铂来说事儿的记者们一句,你们还别老摆着一种“同情”“悲悯”宁铂的样子;比起你们为了出个稿子就写拍脑袋文章、如此“争竞”的状态,我相信宁铂的内心肯定比你们平静、丰满、快乐。谁同情谁啊?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宁铂“成功”或者“失败”,是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既然我们没有能力看清楚,最好就不要妄加评论。我想外人能够给出的还算说得通的一个说法,“宁铂不算多成功”,这话也许是可接受的;原因是,至少作为我们外人,还没听说宁铂成为佛教界里的什么“明星人物”(是啊,对于我们来说,成为“明星人物”才是成功呢)。  那么,少年班30年历史、千余毕业生“产出”,中间出现过一位宁铂,就可以让大家下个结论、说少年班教育“失败”么?    宁铂,科大少年班的“代言人”?    不是的。科大少年班的绝大多数人不是这样,反倒宁铂是非常特例独行的一个。大多数我的师兄师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就都和其他普通的学子一样进入社会,成为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成为机关单位的工作者。  以我所在的84级少年班为例。我们班入学的时候共49名学生,其中女生6名。现在大多数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国内则基本集中在北京、深港两地。除去极少数几名后来断了联系的同学情况未知之外,大家都正在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大多数人都成为自己所在企业或者机构的栋梁,有的同学更是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集团。目前还在“做学问”的几名同学,在国外的均已经成为所在大学的终身教授,而唯一的一名在国内的同学也已经是中科院某所的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大家也都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有的同学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在美国。真让还没当上爸爸的我汗颜)。  但社会就是这样,人们通过“舆论”来认识事情。三十年前的一个宁铂,被“舆论”拔到一个高度,从此提到少年班就必然宁铂,搞得大家彷佛不提宁铂就没脸说少年班这个话题似的。无论和什么人初相识,每当我对人说“我是科大少年班的”,接下来的定式就是“你们有个宁铂如何如何”。这里我毫无对宁铂师兄的任何不敬,但事实的确是,宁铂并非科大少年班的典型代表。也包括谢彦波等那些曾经被“舆论”高调捧出过的“神童明星”,在他们还是小小孩子的时候、就承担了“代言人”的角色,并从此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要变成“少年班人”的写照;这是什么逻辑呢?  如果是现在的我来给少年班做“企划”“市场”,我想我一定不会找“神童”这样的“案例”来说事儿;毕竟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他的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还只是“原材料”、而不是“最终产品”,没法验证我的“生产线”多么先进多么出色。不知道是当年科大少年班主动选择了宁铂谢彦波来作为“宣传点”奋力宣传,还是少年班根本不曾有过“宣传企划”、却身不由己地被“舆论”抬成了这个样子?三十年前啊,那个媒体随时都想着发现标兵的时代,我想后者的可能性占80%以上。  那么,什么人来代言科大少年班比较适合?少年班在提及“人才产出”的时候总是愿意说张亚勤(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郭元林(现任清华紫光集团总裁)等几位师兄;在我看来,他们在少年班人之中也是极端出色的佼佼者,同样也只属于少数。大多数的,则就是踏踏实实地在一个单位、一家机构、一家企业里,承担着自己的职责并能够有出色的业绩,在社会上、在人群中都得到尊重和欢迎,能够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幸福的生活的人。  事实已经证明了少年班人进入社会后的普遍优秀。从这些上看,和其他优秀大学的“大人班”毕业的人们,并没有多么大的不同。    那,要少年班干什么?    这是一个其实我也没有资格回答的问题,应该由教育专家来回答更合适。然而我代表个人的回答是非常清楚的,我觉得少年班对于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让我因此得到了太多。还是那句话,因为不可能重趼,所以我无法形成一种“如果我正常上大学,那么”的概念,来跟现在的自己作对比。我只能说,曾经是少年班的一员,我觉得是我的幸运。  原因是什么?  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我在14岁、高二的时候,已经把高中的课程基本读完。实情的确是,中学之前的课程对于我来说太过轻松,我丝毫没有觉得需要小学6年、中学6年的时间来完成那些课业。我在这里非常认真、毫不添油加醋地告诉大家,一直到我提前一年参加高考之前,我从来不曾在晚上9点以后才睡觉(我先是在农村、之后是小县城长大),从来不曾在寒暑假用大半时间做功课(一般假期作业三、四天集中火力就全部做完),从来不曾看过任何一本课本之外的学习参考书(小说、闲书除外)、从来不曾做过老师布置之外的任何习题集。如果这段陈述会让人瞪着眼地或者撇着嘴地、说一句“你可真聪明”,那我的确就曾经那么聪明了。  那样了,接下来的那个高三、多出来的这一年,我干什么去呢?一定要再呆那么一年吗?事实上后来我跟高三的同学们一起参加高考,我的成绩是全县第三(江西省南城一中是江西省重点中学,而江西省的教育水准、至少高考分数水准有口皆碑)。也许是因为提前参加高考、没有那么大压力,以至于我有一门考试(英语)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答卷、就想交卷出来,被监考老师制止、强令再百无聊赖地苦耗了10分钟(当时规定高考必须30分钟之后才允许交卷)。最终我的高考分数也远在所谓全国的重点分数线之上,理论上进入清华、北大或者科大(当时科大的分数线是全国最高的,一概高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任何专业都没有任何问题。  我当然应该尽快上大学;而不是再百无聊赖地苦耗一年。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学的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不一样,而进入少年班以后,身边的人都和自己一样,轻松地用比大多数人少了三两年的时光、完成了中学的课程。在这里一下子发现,他们都比我聪明,也决不仅仅只聪明在学习上。我仿佛到了一个“就应该到”的队伍中,这个队伍里的人有着一种和大多数人的确不大一样的特性。  在这样一个团体里,同学们玩能玩到一起、聊能聊到一起。甚至能创作出一系列少年班各班独有的词汇和语言体系,每每在多年之后的聚会中还能体现出当年的默契。我想这样才是跟每个“少年”比较匹配的“团体生活”;相比之下,如果让一个14岁的孩子必须在一群17岁的孩子中间生活,两者之间哪个环境对他会更有利?    而少年班、和“大人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区别呢?    除了一班的年纪都小些,其实少年班和科大的各系、各专业的正常“大人班”并没有什么特殊对待,唯一显著区别是,我们一般先学习3年综合基础课,之后再自由选择专业(中国科大学制5年)。我想这是校方针对少年班的普遍年龄情况的特殊考虑,希望在选择专业时至少年龄已经与正常大学生入学年龄相当、而同时又已经对大学各学科有了一定了解。这是我觉得少年班制度里非常好的一项政策。还有就是班主任老师会比其他系老师肯定要辛苦得多,毕竟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很不懂事。  但也就限于这些;其他的和“大人班”近乎没区别。  记得当年在入学不久的某个假期回到老家,就有长辈关切地打听,“据说”你们有专门的保姆管洗衣服、有人带着玩游戏(捉迷藏、老鹰抓小鸡之类)等等;我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还有人这么觉得?不料到N多年以后、偶尔跟新相识的朋友说起“我是少年班的”的时候,居然还是有同样的问话说到:听说你们当时生活都还不能自理,老师帮着洗衣服?  事实上,我们吃一样的食堂,住一样的宿舍,和“大人班”的同学们同堂听课。我们完全就是中国科大的一个系(当时科大各系用数字编排,1系数学、2系物理……,我们是0系)。课余,爱踢球的踢球、爱下棋的下棋、爱糟侃的糟侃,任何大学校园生活都是这般的画面。传说中的妈妈定期过来洗衣服、大学生还滚着铁环在操场上玩的“精彩”场面,我都没见识过。  然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的确状况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的确,十四、五岁,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生活事务一般还都是父母给料理,却必须提前三两年自己承担,的确有难度。但我想,当时已经有很多中学(尤其是县、乡一级的中学)有成班成班的全寄宿学生,他们的年纪更小、同样需要承担自己的生活自理(我们所不同的只是学习的功课不一样,而恰恰在功课这方面我们是被证明了有能力的);只是他们大多来自乡下山村,从小就帮衬家务,反而更具备自理能力。而作为老师,似乎也确不知道在这个方面管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其二是自制力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存在!至少在我自己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之前的中学,在父母眼皮底下度过,因此在完成功课的时候毫无杂念;而进入大学之后已经没有那么两双眼睛盯着你,少年贪玩的天性完全放纵开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也有一些同学跟我一样,“放了羊了”、每天以踢球打牌为主业,呵呵。然而回头去想,是不是在家多约束三两年、之后就足够形成稳定的自制力、不必担心了;那“大人班”的孩子里不也一样有相当比例的“放了羊”?而一如前面说到的中学的寄宿学生,他们的年龄不是更小?而同样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大多数同学不还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并最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我更觉得这是个人的问题(所谓人品问题是也);而这期间的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可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三,颇有一些人发表了作悲天悯人状的言论说,“可怜那么点儿大的孩子就要背负那么重的功课……”“他们的童年都不快乐”等。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有过多么快乐的童年,但至少我在校的那段时间,我和我的同学们毫无某种特殊意义的“不快乐”,正相反、我们都认为那是人生当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因为年纪的缘故,似乎这种快乐更嚣张了!至于“那么大点儿的孩子背负那么重的功课”,也许大学功课的确不轻,但是对于特别善于学习的少年班群体来说,一定不比对于“正常大学生”来得压力更大。  倒是有不少朋友打趣说,少年班出来的人最大的损失在于大学时代没机会谈恋爱。这是开玩笑也好、认真说起来也好,少年班人的大学时代对于谈恋爱来说年龄略嫌不够似的。但我觉得这多少是一种调侃。16岁的恋爱和26岁的恋爱都有理由,都有引发的对象,不过是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16岁若在中学,或者就谈了隔壁班的女孩;26岁若在公司上班,就谈了前台小姐。并不因为是少年班出身,在谈恋爱的时候就缺什么功能。  最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离开校园的时候还很年轻。按照科大少年班的普遍情况,15周岁入学、20周岁正常毕业,会比一般正常上大学正常毕业的人小两三岁。我觉得,这真的不是什么问题。我的第一份工作从19岁开始,同样开始的我的同班同学有好些位;大家从最初的工作、到日后的发展,都没有因年龄而遭遇什么格外。所谓事业的顺逆,大抵都能到现在满街热销的经营管理书籍里找到标准答案,但与“初工年龄”偏小没关系。一些年以后,“年轻”几岁的优势就渐渐显露。    这样的少年班,是不是已经足够好?    不是。我真的认为不是。因为至今我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当时有过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解答,而这些问题是跟我一样进入少年班学习的很多同学所共有。归结起来,这些问题应该都与一个基本出发点有关,就是十四、五岁这个人生当中再特殊不过的年龄阶段。  一个问题是,这些都是“神童”,一些个至少曾经特别善于学习功课的孩子。他们至少在一个领域有着超乎常人的智力,虽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他们在其他一些领域也会有某种格外的出色或者愚钝。对待这群有点“特别”的人,采取还是“普通”的教育方式(和“大人班”完全一样的课程设计)是不是最合理?这个问题我毫无解答能力;只能把隐约感觉到的可能的“问题”摆在这儿。如同一辆排气量5.0的跑车,却只能走限速50公里的道路,时间长了、发动机会严重积炭的。  但从最终结果上看,这个问题的后果似乎不是多么严重。而我觉得最严重的是心理落差问题。  相信每个进入少年班学习的同学都和我小时候一样,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因而特别习惯老师们格外的宠爱、同学们一致的景仰。也相信直到今天,一个能够提前参加高考、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孩子,必然还是会在当地或者至少在自己所在的中学成为重大新闻,自己也会因此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因此每个进入少年班的孩子在迈进科大的校园时都背负着一种强烈的自傲。而造就这一切的背后,则往往是家长格外严格的要求、和被刻意安排好的相对非常单纯的学习空间环境。  这两者,待得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彻底掉了个儿。这个班里的所有同学都和你一样出色,你不再是从前那个可以享受独特待遇的宠儿;另一方面,空间环境陡然不再单纯,你必须面对自己的“生活”了,更没有了任何来自外力必须遵守的约束、规定,太多的怎么看上去都比学习更有趣的东西迎面扑来、目不暇接。彷佛一个地方企业的名牌、突然面临全国市场,刚刚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具优势、自己的品质管理又出了问题,而似乎好多别的新项目看上去又都挺有意思,……  对于十四五岁的少年,社会化的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即使正常的这个年纪的中学生在父母身边呆着、都让老师家长没完没了操心;而少年班这样一个特殊的小社会中,刚刚经历了巨大心理落差的孩子们尝试着去重新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如何还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确是很大的考验。  而老师们如何在这个最初的阶段进行引导,我觉得将会影响一些对于人生而言非常重大的事。我觉得进入少年班的孩子的第一个学年、乃至第一个学期是极端重要的;往往这段时间能够快速适应、并且集中精力用功学习的,今后就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而日后学业遭遇问题的,也往往就在这最初的阶段就表现出清晰的苗头。这段时间也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一旦遭遇挫折,这种心理落差就更大,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阴影。我想这是对于少年班而言特别需要区别于正常大学生来针对性地对待的地方。  十四、五,和十七、八,对待这差出去的三两年,就需要精心定制不同的对待方法。想着面对四十五岁和四十八岁的两个人之间,是否要保持一种刻意的区别对待?人生啊。  如何区别对待呢?我想这需要专家的意见方法。少年班30年了,我相信科大少年班的老师们已经摸索出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如果能够与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结合,形成一个理论方法都完善的规范化“体系”,将不仅对少年班本身、更对所有的“超常少年”的教育,都具备指导作用。    那么,什么事情尴尬?    “中国科大少年班、30年后的尴尬”,尴尬在哪里?  非常理解贺老师奔走呼吁却难有效果之后的叹息。贺老师虽然不曾带过我,但她正在做着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为此贺老师付出过非常多的心血。针对“智力超常”少年儿童的“特殊化”教育,贺老师一直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重视,并且最终组织形成一套方法来付诸实施,好让这些早慧孩子的过人天资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目前少年班的境遇十分特殊。一方面是历史渊源赋予它诸如“神童班”“智力超常”等属性,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质疑乃至否定的声音。依我看来,这两个方面都远不及第三个方面重要,那就是少年班能够实现的教育效果;验证其效果的最简明方法,就是看数据,看新京报登出的《少年班的“显赫”数字》。事实已经可以证明,用少年班这种特殊的方式、能够让一批超常少年更快而且健康地成才。但社会、舆论似乎永不甘心如此“客观”。尤其是一些把握着话语权、非常喜欢发表意见却未必喜欢深入研究的人们,似乎总是期待着对新事物尽快挑出毛病来、好成就自己的一篇有轰动效果的文章,却不想也无能去为完善它改进它作出建设性的努力。他们喜欢发表意见,于是他们为获得话语权而奋斗,却未必说着正确的话。  不从什么“高屋建瓴”的角度,只从教育界针对少年班这一独特现象看,也应该为此事进行一番思路的整理了。就假设30年前开始的少年班只是中国教育界的一次“科学试验”,这个试验已经进行了30年、超过一千只小白鼠一拨一拨地跑出来变成大白鼠、老白鼠了;如今,该到了出“试验报告”、作出“试验总结”、拟订“批量生产计划”了吧?如果当年的小白鼠们现在全都面黄肌瘦,那么停了也就停了、自当活该;而眼下,当年的小白鼠、现在的大白鼠们一个个肥头大耳生机勃勃,难道还不值得好好研究、进而形成理论、推广经验?  世界就是这样;有那么一些天资高过常人的孩子。用大一统的普遍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发挥他们的特殊潜质,不够。  至于有过一阵子其他高校也开办过的少年班,说实话我从心底就没觉得那些与中科大少年班是一回事,无非跟风加抄袭,并未得其精髓。中国的事情总是这样,一个“明星”诞生了、就会有一堆人循着明星的路径去尝试,试试看大不了不行就放弃、还至少落个最初的好口彩。——然而即使中科大少年班是唯一的坚持下来而且办得成功,也的确到了该总结出“精髓”、更进一步完善体系的时候。  这是个很严肃的课题。需要少年班的资深老师,需要教育专家,需要官方支持,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共同参与。我想这个课题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向:对“超常少年”的鉴定与录取;特定的课程设置;特定的针对特殊年龄阶段的心理引导和生活帮助;等。  可是尴尬了。贺老师奔走呼吁多年,无果。——我相信任何曾在少年班任教的老师都会愿意参与到这个课题中来;我也相信对于教育专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但这课题该谁来做?该谁来承担经费?该谁来唤起社会各界的支持?  本能地,我的目光看向了少年班的“老大”,我的母校——中国科大;更甚至,看到了少年班的“老大”的“老大”,中国科学院。如果他们都不愿意为少年班出力,那么少年班前景必然黯淡。    科大,我的一点建议    八十年代上中学的那拨人,很少不知道中国科大;虽然它地处安徽省合肥市,远非当年大家向往的北京、上海一级的大都市。它拥有全国最优秀的理科师资和教学研究能力,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它的录取分数线总是全国最高,而它的毕业生中读研究生的比例、出国留学的比例都高居前茅。  尤其是,它还拥有名震天下的全国乃至全球都独一无二的一个少年班。  世界变化是快的。记得我刚到北京参加工作的时候,无论对谁提及“我是科大的”,都会立即接到一系列赞美的言语,断不至张冠李戴。而十几年过去之后,再对谁说“我是科大的”,则一般会遭遇下列几种回答的一种:“哦,五道口那个科大,我知道(原先的北京钢铁学院、后来改名叫北京科技大学,后有若干原专业学院也跟风改名‘科技大学’,如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原鞍山钢铁学院、现鞍山科技大学,等)”;“哪个科大?现在有好多个科大呢”;“合肥科大哦?我听说过”;等。  这是实情。实情,让我这个科大人时常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  自己不是教育家、也不是科学家,没有能力为科大的“式微”号脉开方。同时自己也凭常识知道,地处合肥是很大程度上限制科大发展的原因之一,毕竟不是中国最“一线”的都市,在这里念书的学生面临毕业、就业时所能够得到的机会终归不可能象北京、上海那么丰富,同时相对闭塞的环境也多少会限制学生的眼界。这些因素,让我在想起的时候有些叹惋。无论如何,企盼我们现在的校领导们、老师们加油努力!  但有一件事情我却是能够稍微懂一些的。自己多年从事市场、品牌方面的工作,也曾为一些顶尖企业服务,深知品牌与品质互动的道理。而中国科大在近年的确缺失了“品牌经营”的观念,偏处一隅、静默无声,导致了社会日渐的忽略。近十余年,我不曾听说科大向公众发布什么重大研究成果、不曾听说科大出现什么优秀企业、不曾听说科大招入多少高考状元,甚至哪怕科大某男生打架斗殴、某女生裹着浴巾进食堂之类的“坏消息”;总之,没有科大的声音,通过大众传播渠道、送达到今天的我这样一个普通“受众”。相反,一些京沪名校却非常善于把握“市场心理”,各种消息接连不断,更借旗下企业的商务运营把校名印得满天飞。此消彼涨,大众对科大的品牌认知自然日益黯淡了。  而对于科大,最有力的一个品牌支撑点就是少年班。少年班几乎具备品牌宣传支撑点的所有属性:它是成功的(数据为证)、是独一无二的(实情),是有故事的(太有故事了)、是有一定群众认知基础的(历史),更是抢眼的(有争议)。这是多好的一个公关话题啊。不过为了这个公关话题,必须的、也是负责任的,首先要把少年班办得更好,把少年班的整个教育方式系统整得岗岗的!只有我们科大,才有资格承担这个事情啊。  当然,所有的话说回来,科大想要重振当年的雄风,还需务实地从教研方面着手,真正拿出一系列研究和教育方面的成果来向世人展现。对于少年班这种独特教育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则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项目,其成果不仅可以施行于少年班,更可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推广。中国科大少年班将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针对超常少年的优质教育中心,让那些最聪明的孩子以和他们的高智力相匹配的高效率来完成学业、进而成为完善的个人和社会的精英。  我的母校啊,学生的一点浅见,谨供参考了。    大家都来关注    其实我早已经该是做父亲的年纪,可惜自己不争气,直到去年才成婚,目前还没有孩子。但身边的同学们、年纪相仿的朋友们多半已经为人父母,并一个个全无例外地为孩子操不完的心。其中相当一部分父母早早就觉得自己的孩子聪颖过人,总是在聚会时说起自家孩子成绩如何优秀、在哪些方面如何有天赋;许是因为我在场,大家就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等他长大了、去上少年班。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聪颖过人、远远超过他的同学伙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担心、大一统的教育方式不足以发掘他的超常智力?当他学是比别人快、作业总是完成得比别人早、成绩总是遥遥领先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希望、他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高效率地完成他的小学中学课程?当他还没到高三的时候却已经完全具备了一个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准,你是不是也觉得他应该提前进到大学去?当他处处表现出过人智力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希望他进入一个特殊的氛围,其中他的伙伴、他的同学也能有和他一样高智力水平,来互相促进、共同快速进步?  是啊。这样的孩子也许不多,但也不少。他们未来成就更大事业、做出更大成绩的概率,先天上比其他的孩子似乎要大。作为这样一个孩子的父母,既幸运、又操心,既欣慰、又烦恼。他们应该托付给谁,才能不亏损地、充分地,把他们的智力潜力充分地发掘出来?  关注科大少年班吧;少年班已经做得很好。但少年班即将做一件更有利于培养“超常少年”的事,就是形成一套针对“超常少年”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规范体系。这样的孩子,应该送到少年班去。  当然,更大的社会责任在于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是的!我想每个孩子都一定有他天赋中出众的地方,我们同样要有理论、有方法来让他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而,恰恰针对“超常”的一群进行研究,是研究如何充分发掘孩子潜力的最佳切入点;“超常”的孩子不过具备了某种先天能力上放大的禀赋。针对“智力超常”的孩子所进行的教育理论方法研究,将必然对所有孩子的教育方法提供参考和帮助。某种意义上,中国科大成立少年班,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尝试,并业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个课题的承担者,义无反顾地、理当归属最具发言权的中国科大少年班。  敬请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有识之士关注、支持!    最后,关于我自己    我1984年从江西南城一中考入科大少年班,入学时14周岁;在科大学习的专业是低温物理,属理论物理学范畴。在我的同学们之中,我是很少有的没有任何后续深造资历的一个,离开科大之后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目前生活在北京。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好象今年是xx周年校庆也!
  智商超常者的 沙发    估计 大家更想 知道     你们是否 认为在科大少年班 很愉快~
  偶D沙发 T_T
  智力是天生的,才能是历练的  智商高的是少数,少数当然要被多数所排挤
  写得不错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对什么少年 特长 智力超高 什么什么的 都是扯淡。。。  对少年班没好感
  师兄,顶你这句:宁铂“成功”或者“失败”,是在我们的视线之外。  现在这社会,对于成功的界定不外乎名利,借用在学校时一位老师的话“太浮躁了”,人们都用世俗的目光去看待成功,却不知这世上有一种成功是在心中。    今年学校五十周年庆,同贺!  
  顶以下校友
  作者:magicsilence 回复日期: 20:32:49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对什么少年 特长 智力超高 什么什么的 都是扯淡。。。    对少年班没好感    ---------------------你对比你差的人有好感吗                    你会对比你强的人有好感吗
  宁铂曾经教过我们电磁力学,当时已经传出他要出家了,但还在学校待客(后来好像又出家了,详情不记得了)。  我觉得他是个很温和的人,斯文有礼,讲课很细致,对学生很好,我们那是个小班,十多个学生,大家都很喜欢他,下课后也爱找他聊天。最后学期结束,大伙攒钱买了个匾送他,嗬嗬,他满感动的。现在想想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回忆。大约是99-00年。
  sorry,第一行有错别字。  代课,不是待客。
  我们单位里有个少年班的,不过好像他是上海交大少年班。  他比我大几岁,印象中他确实很聪明,精力特别好。  后来他父母调走了。就没得联系了。  听说读了博士,去美国了吧。  但他确实一直都是我们的标杆。
  作者:kakaprince 回复日期: 20:55:09 
    某种意义上来说,少年班的品牌真的毁的差不多了,生于八十年代初中期的我,根本就没有听过有怎样进入少年班的途径,本人还是安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的。据我所知,全国各个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都会受到这个邀请。我高二时就曾经报考过少年班,可惜准备的不好。当年的录取率是44:1。要先通过高考,然后再由学校出卷进行第二轮。我那一年的第一轮分数线是比高考省重点线高五十几分,我只比重点线高四十分惨遭淘汰。    顺便赞师兄
  小时候,少年班一直是我心中的圣地。当然,是当传说听的,心生向往。
  文章太长;任何地方都有好坏的人,很简单的道理。    让历史去评价吧。
  呵呵,少年班,神童.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宁铂“成功”或者“失败”,是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既然我们没有能力看清楚,最好就不要妄加评论。我想外人能够给出的还算说得通的一个说法,“宁铂不算多成功”,这话也许是可接受的;原因是,至少作为我们外人,还没听说宁铂成为佛教界里的什么“明星人物”(是啊,对于我们来说,成为“明星人物”才是成功呢)。  〉曾见过出家后的宁铂,法名“云海”。  我感觉,他很值得我崇仰(佛教方面)。
  楼主是南城一中毕业?  我是临川一中,也是我们一中的第一界少年班,当时录取了四个进科大少年班,说实话,少年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虚荣之下的产物,当年我们班 是85%的重点,100%的录取,可到今天,敢于出来领军之人物 少之又少!
  少年班不能够用成败来衡量,更不能用经济物质去计算,宁铂 只是国家教育部 实践少年班的一个牺牲品而已,他选择佛教,只能说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天啊  这么长!
  最讨厌某些人的嘴脸。  动不动就说人家小孩失去了宝贵的童年,没时间玩什么的。    人家也只不过少读了个高中而已,你们高中的时候难道真的很浪漫吗?完全扯淡,高中生活比大学惨多了。
  当代有位蜚声海内外的佛学大师曾经说过  在古代中国,最好的一部份智力资源流向佛学  而在近现代,最好的智力资源流向工商业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有一个像宁泊这样的髙智力人才进入佛学领域了。    欣慰。    
  “智力超常少年群体客观存在需要少年班等特殊教育模式。专家以我国人口规模估算,我国智力超常少年约有3万。这些超常少年在天赋、天资、素质上异于常人,常规教育很难满足其需求,需要更高层次的开导和指引,少年班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高端人才培养形式。”    摘自新华网,(ttp:///chinanews//content_.htm)
  顶一下校友,呵呵,少年班的足球,需要加把劲,估计今年冠军杯,又悬
  虽然科大少年班的是非优劣可能无人敢给定论  但至少当时我们敢尝试,但是现在我们连尝试的胆量都没了
  当年少年班被说成了神话、宁铂被宣传成神童,其实对少年班没有任何好处,但肯定让当时的校长等“业绩显著”。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个事情设计到能够体现出领导的政绩的事情里边去。
  楼主脑子有问题!  明明宁铂是少年班唯一的有成就的人,他却以他为耻!    等楼主在十年后突然意识到宁铂走在他前面了,他再看自己这篇傻文,也许会明白一点道理.
  作者:cc_rabit 回复日期: 22:54:09   
    楼主脑子有问题!    明明宁铂是少年班唯一的有成就的人,他却以他为耻!    我想我的这个帖子写得太长了,不大容易看仔细。关于科大少年班的事情,不是多么“刺激”多么“好玩”的,不属于公众娱乐话题;所以让cc_rabit兄失望了。  
  你这篇文章的写的太精彩了!!强烈赞一个!!  
对于成功,经常会觉得,现在的人一直受到诸如广告语“nothing is impossible”的价值观蛊惑。所以,大多数有点心气的人,总是特别喜欢考虑理想啊,成功啊一类的事情(别说你超然,我绝不相信你没想过)。其实负责任些的想想,这些都应该是广告人在创作好的广告语的同时,要考虑到的道义问题,不能随便赋予激情的品牌价值,这会激起“恐怖”的热望,就不好了^_^。媒体也一样,报道任何事情,要考虑到道义问题。……上少年班的神童其实并不“神”,“其实他们只是一些智力、记忆力等能力超常的特殊孩子”,大家对少年班神童的认知,更多是被媒体导向误导的,偏偏缺少了自己用脑袋去理性的思想。  
   牛人啊      
  顶校友  我也觉得现在舆论一批评少年班就是举特例这种论调特别无耻,怎么的也要从统计学上来说一下平均水平嘛。还有说的他们没童年,我就搞不明白了,他们小的时候也是一样玩,只是他们聪明然后跳级了,然后你在高中拼的时候他在科大拼,谁比谁苦?少年班的人小时候跳级并不是说牺牲了童年的玩耍时间来学习而领先别人,而是他们确实在学习这方面更有天赋。
  第一次和传说中的&神童&这么近
  以我所在的84级少年班为例。我们班入学的时候共49名学生,其中女生6名。现在大多数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国内则基本集中在北京、深港两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强!中国真不是一般的“世界工厂”。还是神童输出国。    科大少年班-暨欧美名牌大学预科班
  少年班的功过 自有时间来评说  今年母校50华诞  吾辈科大学子 当以母校为荣
  作者:nosiop 回复日期: 12:48:05 
    “以我所在的84级少年班为例。我们班入学的时候共49名学生,其中女生6名。现在大多数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国内则基本集中在北京、深港两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强!中国真不是一般的“世界工厂”。还是神童输出国。        科大少年班-暨欧美名牌大学预科班”    至少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能够获得出国留学机会的都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至于在毕业的时候作出什么选择,留在国内或者国外、进入什么样的工作领域,我想那是个人的权利。本文目的不是探讨“人才外流是构应当”,而是谨探讨少年班的“成才”问题。从出国深造的机会上可以体现出少年班人的确有着出色的成绩。    nosiop兄看来应该是一位学成之后愿意留在国内甚至到农村基层艰苦奋斗的有志之士,我在这里表示对你的敬佩!
  原来这就是传说的神童哦,厉害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对子个人,个体,他所做的,外人是不能够理解的,相反,我觉得生活在个人的世界里,比你做的一切都是为别人的评价要好许多
  如果那些出了国的神童再能回来建设祖国那该多好!!为什么他们就一去不复返了呢!!
   如果那些出了国的神童再能回来建设祖国那该多好!!为什么他们就一去不复返了呢!!
  ...................    本人安徽人,87年生,92年读小学,00年读高一,但对近在咫尺的科大一直没什么感觉,其实当时的我对学习一点感觉也没,所以也没有思考过是否考科大少年班的事了,只是在父母的督促下按部就班的参加高考,03年以高过一本线90分进了上海财大  没想到到了大上海的我,蹉跎了大好时光,到了20岁的我才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许多弱点  真不知道我到底是个特别笨的人还是特别失败的人  刚刚过去的考研,我389分,又与复旦失之交臂,备感挫折的我又在继续努力和泡论坛看A片中摇摆  希望能和LZ谈谈人生
  而是谨探讨少年班的“成才”问题。从出国深造的机会上可以体现出少年班人的确有着出色的成绩。  ---------------------------------------------------------  出国=成才?    每个人对成才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或许宁柏才是最强的人。    
  作为合肥人,作为一个曾经梦想过的科大少年班的孩子,顶下  如今的社会充斥着不同的价值观,有暂时好的也暂时的坏的,但是没有一个是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活好,让人们去喷吧
  成材??  先成人,再成材吧  一生第一要事,上对高堂,下育子女,先完成你作为一个人继续生命传承的职责吧  除此之外,内心得安,做个快乐的人  其余什么政党,国家,民族,去他妈的狗P吧,民族这个东西就很大程度融合来融合去的,政治永远是最肮脏的,做个开心的人是我所愿
  作者:cc_rabit 回复日期: 22:54:09   
    楼主脑子有问题!    明明宁铂是少年班唯一的有成就的人,他却以他为耻!        等楼主在十年后突然意识到宁铂走在他前面了,他再看自己这篇傻文,也许会明白一点道理.  ////////////////////////////////////////  大家追求不同,无可厚非。  云海师是追求解脱的人。
  有几个留在国内的,再好也是帮别人培养人才
  我看楼上某些人的脑瓜容量真是有问题啊:思维程度也就这么个深度吧???...我这里随便说几句了:对于那些能够在某一领域,多是在科研项目中,已经达到世界前沿领先研发水平的精英型人才;或者那些大学毕业时,所研究的毕业课题已经是世界前沿课题的优秀学生(这些人多是从国内一流大学毕业,也包括楼主的那些在某一方面很聪颖的少年班同学),难道非要他守在研发环境(设备上,技术上,甚至生活条件上)相对差的国内,才算爱国,才顺合了你们的心理么?!...这些的人才,应该是属于国际共享型人才...要我说,这些的优秀人才就应该去更能提供给他们优越的研发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地方去进行科研工作...所以,本人理解他们大多数为什么一毕业就去了国外...换成他们是你有他们这样优秀时,没准你现在也在国外呢...
  我看楼上某些人的脑瓜容量真是有问题啊:思维程度也就这么个深度吧???...我这里随便说几句了:对于那些能够在某一领域,多是在科研项目中,已经达到世界前沿领先研发水平的精英型人才;或者那些大学毕业时,所研究的毕业课题已经是世界前沿课题的优秀学生(这些人多是从国内一流大学毕业,也包括楼主的那些在某一方面很聪颖的少年班同学),难道非要他守在研发环境(设备上,技术上,甚至生活条件上)相对差的国内,才算爱国,才顺合了你们的心理么?!...这些的人才,应该是属于国际共享型人才...要我说,这些的优秀人才就应该去更能提供给他们优越的研发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地方去进行科研工作...所以,本人理解他们大多数为什么一毕业就去了国外...换成他们是你有他们这样优秀时,没准你现在也在国外呢...
  少年班的小家伙们!我挺欣赏的!  死人脑袋瓜不知道怎么长的,那么点小就这么聪明。。。  跟小毛孩们一同上课,俺们这些大人都不容易揪得过。。。  不过好象还要保姆带的吧??????????
  顶一下校友加老乡
  我觉得少年班挺好的, 只是大家都对他寄予了太多希望,给它赋予了非同一般大学教育的意义。其实看穿了,少年班只是一个为合适的人提供教育供其学习的地方而已,不要求每一个少年班的人出来以后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国之栋梁。    并不是只要智力超常就必须作出多有成就的丰功伟绩来的,公众们能够端正态度最重要
在北京啊    少年班就是厉害  起码学习有效率    别人三十岁做到的事情你们二十岁就做到了    整整领先了十年
  作者:chenmaosheng 回复日期: 15:40:56 
    而是谨探讨少年班的“成才”问题。从出国深造的机会上可以体现出少年班人的确有着出色的成绩。    ---------------------------------------------------------    出国=成才?        每个人对成才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或许宁柏才是最强的人  ============================  你看过宁铂的报道吗    听说他心理素质不过硬    好像不敢走进考场    据说少年班刚开始不规范    选材尤其不规范    进取的人水平参差不齐    个人认为还是经过高考好点    听说有些人是因为什么记忆力超常进入少年班的    后来也就平平了    声明本人没丝毫嫉妒的心理    当年我们学校有个不到十六岁进了清华的    五岁上学,没读六年级,    5+5+6    好像当年还不到十六岁,十五岁的样子    我大学有个老师也是这样    那时学制和现在不同,不用学这么多什么副科的,实在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            
  其实大家别把什么少年班神话了    智利大家差不多而已    
  我们学校的那个好像是十四岁进了清华    高中档年两年就可以上完了    初中也两年的样子
      现在在中国科学院、    名字我不说了    
  我读清华时就有个16岁的女同学,那个青春啊。。。。
  牛,我一直挺佩服这些少年班的牛人的
  好长啊。
本人安徽人
  说实话
中国科技大学 在安徽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1
在安徽的招生人数比较少
北大情话在北京的比例是20%左右
其他的985大学 在本地基本都是50%      2
没什么好的专业
而且研究性的 现在的世界大家应该是明白的
是没有的    3
有那个智商上高二的时候 上科大少年班的
等个一年悠闲的日子
上北大清华没问题
    交代下
我们当时一个同学高二的时候去了
当地政府 学校都是很高兴
但是 走了后 大家 都认为
去那地方 干什么呢?
北大清华多好
他现在美国读数学       另外
少年班在安徽 至少 我们那边报名还是可以的
大概情况是
基本上有报名资格
  那是天才儿童,我等平庸之人是望却步的。  天才与白痴只有一线之隔。  白痴与‘白痴’不同。
  作者:热火飞鹰 回复日期: 19:49:27 
    呵呵 本人安徽人     说实话 中国科技大学 在安徽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1 在安徽的招生人数比较少 北大情话在北京的比例是20%左右 其他的985大学 在本地基本都是50%          2 没什么好的专业 都是理科 而且研究性的 现在的世界大家应该是明白的 商业 法律 新闻 是没有的        3 有那个智商上高二的时候 上科大少年班的 等个一年悠闲的日子 上北大清华没问题         交代下 我们当时一个同学高二的时候去了 走的时候 当地政府 学校都是很高兴 但是 走了后 大家 都认为 去那地方 干什么呢? 北大清华多好 他现在美国读数学             另外 少年班在安徽 至少 我们那边报名还是可以的 大概情况是 年级前十 基本上有报名资格   ——————————————————————————————  我是安徽的,也是科大的,所以了解的应该比你多吧。  科大在安徽的最低分数线基本保持在前三(一两年例外);  在安徽招人少跟科大在安徽没吸引力貌似没什么关系哎;  你对科大可能不太了解了。我们的信息学院是全校最大的学院。同时有商学院;  高二直接上大学不是很好吗?高三就是浪费人生啊。  可能你对出国不太感冒吧。去美国读数学,不喜欢的话可以转商科。科大学理科,然后转向华尔街的人很多。少年班在美国的影响力你大概不清楚  能报名不代表能考上的。我03年报考少年班录取率是1:40左右    对少年班学生挺羡慕的。也不想大家对它有曲解,所以介绍的比较认真。说什么少年班摧残小孩,我觉得实在有点离谱。少年班的学生有几个是从小专门培养的呢?大多是顺其自然,到高二时年龄非常小就去了罢了          
  科大按招生规模来看,理科生连40%不到,50%以上是工科,而且基本都是很热门的电子、计算机类的专业,剩下就是商科和人文学科,科大的商科也偏计算机和应用数学,属于技术型商科,文科每年毕业生不过几十人。
  @略硬 楼主,
  “针对“智力超常”的孩子所进行的教育理论方法研究,将必然对所有孩子的教育方法提供参考和帮助。”  ——楼主,我觉得对于广大普通孩子来说,你这句话只能是空头支票。  我只能建议,中国可以发展超常教育,但能不能提出一些比少年班更低投入的方案?  要知道,中国的教育总投入是很有限的,如果说同一笔财政支出,既可以用于普及建设少年班,也可以用于改善农边穷地区的师生待遇、改善薄弱学校的硬软件乃至保障残障学生的受教育权,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把钱投给后者,因为大多数人的子女不可能是天才,却不得不面对与后者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hero_xia
21:04:04  作者:热火飞鹰 回复日期: 19:49:27  呵呵 本人安徽人  说实话 中国科技大学 在安徽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1 在安徽的招生人数比较少 北大情话在北京的比例是20%左右 其他的985大学 在本地基本都是50%  2 没什么好的专业 都是理科 而且研究性的 现在的世界大家应该是明白的 商业 法律 新闻 是没有的  3 有那个智商上高二的时候 上科大少年班的 等个一年悠闲的日子 上北大清华没问题  交代下 ......  -----------------------------  我认为少年班跟公众最有关系的并不是它的成绩单,而是它的账单。
  @magicsilence
20:32:00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对什么少年 特长 智力超高 什么什么的 都是扯淡。。。   对少年班没好感  —————————————————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对于个人而言是对的。  但同样的年龄,不同的人也应该做不同的事。  
  @u_5-10-05 09:41:10  @magicsilence
20:32:00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对什么少年 特长 智力超高 什么什么的 都是扯淡。。。  对少年班没好感  —————————————————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对于个人而言是对的。  但同样的年龄,不同的人也应该做不同的事。  -----------------------------  关键问题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做。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大东区租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