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的句子诗句

有关地理的诗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
有关地理的诗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月; ?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影射了满月;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描述解放前淮河的水文状况。
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大雪天气现象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如今由于海运和京沪铁路的发展,扬州的交通地位大大地下降,城市发展缓慢。 ?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秋天晴夜的天气现象。
[宋]赵师秀《有约》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的梅雨(准静止锋)天气,以及江南水乡景观。
[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反映出日影的周日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太阳早上从东北升起,日影朝西南;黄昏太阳在西北落下,日影朝东南,正午时影子朝正北或正南或缩小为一个点,冬半年相反。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原因是深居内陆,大陆性特征明显。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也与日温差大有很大关系。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 ?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又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资源丰富。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 ?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山环水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过去福建省的交通十分不方便 ?
宋朝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山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群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
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述的是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山区的积雪冰川以及长江干支流的航运状况。
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是我国南岭一带春雨绵绵的景象。
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指对流雨降雨范围小的天气特征
“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描绘了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的景象。 ?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写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冬天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位于暖气团的一侧,因而不冷;夏天因海拔较高,所以不热)
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指山东的泰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因地形影响的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绘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相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庐山瀑布(三叠泉)。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我国过去河套平原的生态景观。
[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
毛泽东诗词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赤道地区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同时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位于我国的江苏省。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指由暖锋形成的春雨,春雨过后,万物复苏。
“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描绘的是我国北方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的是水平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水份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民谣“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讲述的是四川省的乐山大佛。
高鼎《春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和张敬忠《边词》中“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两诗都是描写农历二月景观,说明我国南北春季来临时间各有早晚。春天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放风筝。
“天上无飞鸟,地下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生动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景观。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景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我国北方冬季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景观特点。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发”――揭示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关系和河流径流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白居易的“白浪茫茫与海连,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会东海变桑田”――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说明烧山种田破坏了涵养水源的森林,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生活艰辛的惨状,是故“银钏金钗来负水”。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草寒有怀》)“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春夜闻笛》)――描述候鸟迁涉的方向和季节。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唐,刘禹锡)和“一痕初见海潮生,顷刻长驱作怒声。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仇远《钱塘观潮》――描写钱塘江潮汐现象的诗词。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西岳华山,华山险峻挺拔,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秦岭与华山不断上升,而渭河平原不断下沉,华山才会显得如此雄伟,奇峰突起。诗中所言的“刀”和“剑”原来是内力的鬼斧神工。
形容锋面雨的特点:“一场春雨一层暖,一场秋雨一层寒”,“云过山头湿,雨过山头明”。 ?
“马前桃花马后雪”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表现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之地,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开发而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老鼠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 ?
“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表现开垦草原带来草场沙化。
讲述横断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时,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表现新疆的风沙大:“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 ?
表现黄河含沙量大:“一碗水半碗泥”。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14有关地理的诗词等内容。
 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 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的地理知识。 一、 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中描写...  与地理有关的诗词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  与地理有关的诗词 标签: 与地理有关的诗词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  19、“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人地关系的和谐 诗词中的地理描述: 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_初三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1、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  “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 生动、形象、鲜明,高考试题中插入有关诗词,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考试时让大脑有一种适 度...  地理诗词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地理诗词 上一篇 | 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用地理知识解读古诗词 摘要: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它们蕴涵着...  有​关​地​理​的​诗​词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 ? ? ? ? ? 不断; ? ? ? ? ? ? ? 了残月; ? 了满月; ? ? 高。 ? ? ? 别...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  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    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  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  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二首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9.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  这一组诗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
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钩”是“一弯残月”,表明作者壮志未酬,彻夜难眠,于黎明前看到残月东升,见景生情写下此诗,这与整首诗的基调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经历,矛盾的心情以及“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创作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是残月的旁证。所以,“月似钩”暗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还向我们展示了沙漠景观。  1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这一组诗写出了月相的月变化情况。诗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在农历一个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变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从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为满月;从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朝东。第二首诗中的“满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诗中的“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两个月了。  11.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12.
“过了冬,长一葱”  此谚语的意思是:过了冬至日,白昼就长一点点了,即冬至日后,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13.
“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14.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高中地理由三好网()发起运营的“高中地理”公众号,史上最全、最新资料、备考方案定期发放,再也不会担心地理丢分啦!qq:
微信小号:gels-ln不错 吗怎么样,觉得还行,点赞就好!文章不错?马上转!高中地理(gzdl10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zdl100专门为高中文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平台!希望可以在高考路上,大家一起前行!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zdl100专门为高中文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平台!希望可以在高考路上,大家一起前行!&&&&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古诗中的地理知识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app
android · iphone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高东中学& 吴明琴古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古诗来源于生活,因此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情感兴趣两个方面。教学中注意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深入探讨知识的原动力,提供可靠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尝试了把诗歌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诗与天气、气候知识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白居易的《海潮赋》,“白浪茫茫与海边,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则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古诗与月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提到“月落”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 ,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和河流径流量变化与季节的关系。我国古代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许多诗歌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通过在课堂上运用这些古典的诗词,使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而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歌赋的同时,又掌握了地理科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大阅读量。在茫茫的文海中寻找优美动人的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句,并使之与地理教学有机联系,真正做到诗、情、画、意,寓教于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地理的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