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还之以桃的意思一样吗

墨子关系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墨子曰:“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墨子说:“没有什么言语我会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我会不回报,你投给我桃子,我回报给你李子。”
墨子引用《诗经·大雅》中的诗句,他是想借用这句话来强调指出,人际之间的交往关系,不是互爱互利的,就是互恨互害的,所以,如果考量利弊得失的话,显然,前一种关系要胜于后一种关系。所谓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主要是讲人际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那么,谁又愿意算计、嫉恨、伤害他人,反被他人的算计、嫉恨和伤害所毁灭呢?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利令智昏,那也肯定是心智出了毛病,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狡诈之人也终会因自己的脸厚心黑而自误而悔恨。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颇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良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
人比人,气死人。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拉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却说道:“楚亭人的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就更不对,那样未免太狭隘、太小气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在矛盾面前,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古人尚且知道这样的道理,&&
你应该如何面对呢?不要抱怨别人对你不好,因为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就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不能友好待人的人,也终究只有敌人,而你的错也已经无可挽回了。
中国古代哲人倡导“以德报怨”这种做人规范,对于这一点我们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做到,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处世方式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苛求了。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毕竟是高瞻远瞩的。做人也一样,如果凡事都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别人,把敌人当成朋友,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平心静气的解决呢!
古诗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在日常生活的许多偶然事件中,我们只是无意地付出一点点,往往会得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正是因为你无私地袒露心灵,用善良、博大的心,真诚地做了一些事情,这种真挚的付出更加令人感动,总有一天你的好运就会来临。
20多年前,美国移民潮风起云涌。一个叫迈克的年轻律师,在一个移民集中的小镇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专门受理移民的各种事务和案件。创业之初,尽管他很勤奋,但仍然穷得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他整天开着一辆破车,来往于移民之间,尽自己的所能,真诚地帮助需要帮助的移民。后来,迈克的律师事务所在当地小有名气,财富也接踵而来,他的办公室扩大了,并有了自己的雇员和秘书。
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念之差他将所有的资产都投资于股票,并且几乎全部亏尽。更不巧的是,由于美国移民法的修改,职业移民额削减,他的律师事务所也门庭冷落,他破产了。正在他不知如何度过下半生、感叹人生无常时,他收到了一位公司总裁寄来的信。信中说愿意把公司30%的股份无偿地赠送给迈克先生,并且他旗下的两家公司,随时都欢迎迈克先生做终身法律顾问。
迈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是谁会在最危难的时候帮助自己?迈克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位总裁。
这位总裁是一位40多岁的波兰裔中年人。
“还认识我吗?”总裁微笑着问迈克。迈克摇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儿见到过他。
总裁从硕大的办公抽屉中拿出一张皱巴的5美元汇票和一张写有迈克名字和地址的名片,说:“20年前,我来到美国时,准备用身上仅有的5美元去办理工卡,但当时我不知道办理工卡已经涨到了10美元。当排到我的时候,办事处快下班了。如果我当天没办上工卡,那么我在公司的位置将会被别人取代,而此时你从身后递过来5美元。当时我让你留下姓名、地址,以便日后把钱奉还……”
迈克渐渐地想起了这事,便问:“后来呢?”
“不久,我在这家公司连续申请了两个专利,事业发达起来。是这5美元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和方向。”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极为偶然,但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也蕴涵着一种必然。一个善良的具有怜悯心的人,总会在不经意时帮人一把,他们没有将此行为看作是一种付出,而是觉得能伸把手帮人一把就帮一把,没有想过得到回报。但善良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这种回报与其说是上帝的赐予,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种下了善因。处处播种善因,必定收获善果!试想一下,假如当初迈克不去用5美元助人,那么他后来怎么会得到总裁那么大的恩惠。
商品社会使一些人学会了“势利眼”,他们乐于太多的“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还常常玩个“落井下石”什么的。但这种行为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终有一日会不攻自破,自找没趣。我们应该明白,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将来会需要谁的帮助,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何乐而不为?
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为你着想,这是一项简单而快乐的“回报效应”——凡真心助人者,最后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人都是感情动物,是将心比心的。其实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像是一个农夫,所做的一切事情,好比撒播种子,不管收获如何,只要我们依然保持一颗善心,相信都会有好的收获。
感悟: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在哲学的贡献上,墨家主要表现在认识论方面。墨家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是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家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即闻知、说知和亲知,闻知是传授得来的知识,说知是推论得来的知识,亲知是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墨家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家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墨家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家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家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墨家认为,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正确与否,必须有一个共同标准,即言“必立仪”。墨家逻辑学又被称为辩学,“辩”的概念是《墨经》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墨经》论证了“名”与“实”的关系,认为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名称。对于“以说出故”的逻辑推理,《墨经》同样也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墨家认为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文/单眼老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之以李还之以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