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分析论文阅读报告怎么写怎么写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doc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50 &&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教学案例的写法
一、案例的结构要素
教学案例应该把背景交代清楚,即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普通班还是实验班,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 这样就能让读者既能设身处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的问题。
案例应有一个主题,常常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来衬托。主题对于一个案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例如:你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对于教学案例故事中真实事件的细节选取,常常要考虑这样几个要素: *选择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 *案例故事所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细致的研究为基础。 *案例故事必须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是能促进个人自省的。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课前的预案、设想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课例设计--《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2006年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课例设计
【摘要】:本文将根据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念设计一篇关于任务型教学的课例,希望通过任务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31【正文快照】:
一、小学英语课璧中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翅及相关理论 (一)教帅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语言学习材料和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 一种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的模式和教师的模式有机结合, 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凤;;[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张剑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刘先宜;;[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傅瑞屏;[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韦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田在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申枚;温荣姹;;[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陆秀英;;[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邢新影;;[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5期
谭晓林;;[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榛楠;李浩良;;[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葛春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陈东东;;[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吴勇毅;;[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良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园园;[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黎良枝;[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李祖华;[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赵姣华;[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震;[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易燕;[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索磊;[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倪宏鸣;[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付冬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朱小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杨条;;[J];快乐阅读;2011年08期
张敬华;;[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5期
戴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梅红;;[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8期
张英;;[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07期
杨国花;;[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王沛玲;;[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Z3期
孙洁;;[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年07期
朱兰萍;;[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赵继国;;[J];英语新世纪;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瓮玉莲;;[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海珍;;[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龙秀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刘艳华;;[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邓黎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邹敏;;[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杨毅静;;[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童静;;[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唐林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程久时;[N];营口日报;2008年
锦屏县平略镇平略小学
吴水仙;[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黄梅县教研室
严红琼;[N];黄冈日报;2009年
钟山区老鹰山小学
王瑛;[N];六盘水日报;2009年
广州市海珠区红棉小学
吴浩良;[N];大众科技报;2009年
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
王梦竹;[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高密市东牟小学
周庆敏;[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高密市东牟小学
周庆敏;[N];学知报;2010年
袁州区实验小学
胡学群;[N];宜春日报;2010年
黄建琼 刘燕芳;[N];黄冈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磊;[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乔爱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彦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何佩群;[D];西南大学;2011年
梁新惠;[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齐小凤;[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周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高新芝;[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谢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吴小兰;[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郝炎民;[D];西南大学;2008年
乔宇;[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课例分析 - 小学六年级英语加强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小学六年级英语加强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16:16:00 | By: 范志红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内容: The Story of Rain
1、阅读前(pre-reading)
1)学生在课前准备有关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教师呈现小水滴与风交谈的教学挂图或课件,运用设疑法(提出几个与阅读材料相联系的问题:水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水循环的路线图吗?)让学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进入阅读的提高阶段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阅读文章时很少有不遇到生词的情况,要努力培养学生遇到生词不惊慌的学习态度,并能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解决。联系上下文猜测,再通过查字典确认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学生很快地找出生词并进行了猜测,再进行验证后,猜对的同学十分兴奋。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单词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来把握篇章的意思,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中(while-reading)
1阅读过程是得到乐趣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有略读、精读和查读(带着问题读)等方法。在阅读中我提倡综合运用以上几种阅读方法。例:阅读内容: The Story of Rain
第一遍:略读。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确定段落主题句。
第二遍:查读。我设计了如下问题:Who did the little water drop meet? Where did the clouds come from? Where did the river come from? 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能让问题贯穿文章,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同时也阅读完了整个阅读材料。
第三遍:精读。在这次阅读中让学生仔细认真慢速度阅读,并用英语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总结水循环的路线图。小组交流,教师评价。角色表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全文。
3 、阅读后(after-reading)
课堂上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阅读材料后,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及时补充与阅读材料相联系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将更进一步,同时在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的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又巩固了阅读材料中需要掌握的词汇和句型,这种形式将是一种很好的阅读课的及时延伸。本课中我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简单的故事缩写练习,很多同学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学习任务。
阅读全文(203) |
16:16:00 | By: 范志红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内容: The Story of Rain
1、阅读前(pre-reading)
1)学生在课前准备有关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教师呈现小水滴与风交谈的教学挂图或课件,运用设疑法(提出几个与阅读材料相联系的问题:水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水循环的路线图吗?)让学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进入阅读的提高阶段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阅读文章时很少有不遇到生词的情况,要努力培养学生遇到生词不惊慌的学习态度,并能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解决。联系上下文猜测,再通过查字典确认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学生很快地找出生词并进行了猜测,再进行验证后,猜对的同学十分兴奋。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单词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来把握篇章的意思,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中(while-reading)
1阅读过程是得到乐趣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有略读、精读和查读(带着问题读)等方法。在阅读中我提倡综合运用以上几种阅读方法。例:阅读内容: The Story of Rain
第一遍:略读。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确定段落主题句。
第二遍:查读。我设计了如下问题:Who did the little water drop meet? Where did the clouds come from? Where did the river come from? 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能让问题贯穿文章,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同时也阅读完了整个阅读材料。
第三遍:精读。在这次阅读中让学生仔细认真慢速度阅读,并用英语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总结水循环的路线图。小组交流,教师评价。角色表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全文。
3 、阅读后(after-reading)
课堂上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阅读材料后,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及时补充与阅读材料相联系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将更进一步,同时在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的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又巩固了阅读材料中需要掌握的词汇和句型,这种形式将是一种很好的阅读课的及时延伸。本课中我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简单的故事缩写练习,很多同学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学习任务。
阅读全文(203)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课例分析
[ <span id="t_/11/30 15:31:00 | By: 赵平 ]
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5页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
一、 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nose,ears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
"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二、 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 Grapes are sour.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吃一口苹果表示很高心的样子,吃一口葡萄捂着脸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再要求学生说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
在练习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句型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各种动物。让学生们想象他们在手拉手参观动物园,两人一问一答:Do you like the little panda? Yes,I do. Do you like the big bear? No, I don't.……或者让一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其他同学都喜欢什么。这时小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做小记者,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喜好。
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 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 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is it like?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长的、蓝色的铅笔。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脑中的图画绘诸笔端。
四、 在小组合作中创新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如在操练Who's …? How old is …?句型时,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I can ….句型中,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地说:I can dance.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
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
第1页/共15页
寻找更多 ""小学英语公开课评课稿-海达范文网
小学英语公开课评课稿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小学英语课堂听课评课稿
小学英语课堂听课评课稿
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蒋莹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蒋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 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篇二:小学英语优质课评课
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英文歌曲和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宋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
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歌谣,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地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以上只是我对宋老师这节课的点滴感受,望大家更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跟我一起分享!
&& Look at the monky&&评课
———金丹
十一号早晨,市教育局徐局长,市教科院李院长,秦院长冒雨赶赴沔州小学观摩了小学英语优质科大赛。这次大赛在王芬老师的精心策划,老师们认真准备下,
给来宾呈现了一堂堂异彩纷呈的小学英语优质课,也得到了领导们一致好评,更令我收益非浅。
首先参赛的老师有三大共同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们在导入环节下了工夫,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Sing a song Let&#39;s chant Let&#39;s do 等等。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老师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的课件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识的训练,形象而直观地突破教学难点,突出了英语教学以听,说,读为主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快速地记忆单词,进入情景进行对话练习。
三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内容
老师们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达到了英语口语化的目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说英语的意识,用英语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对东方小学宋张娟老师的《Look at the monkey&&更是记忆犹新。
一 、轻松自如
宋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口语流利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说”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英语语言,体验英语语音;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自信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遵循了实用性原则。
二 、教学扎实
宋老师整堂课的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活动扎实有效,教学目标明确,备课充分,操练方式多样化。在新课教学中围绕几个大家熟知的人物:刘翔,罗雪娟,超人等导入单词:flying ,running, walking, swimming, jumping,然后利用个人拼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小组对话等方式进行训练,把课推向高潮,使学生学的很有劲,也很扎实。
三 、活动设计有层次性
宋老师有效地摈弃了“为操练而操练”的陋习,活动设计有层次性,目的性。拼读 单词,让 学生初步感知单词的写法,特别强调running,swimming,两个单词的拼读,加深学生的印象,突出教学难点;利用CAI出示五种动物的图片,运用所学内容自由对话,挖掘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能力,从教师的语言输出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
下面,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一快探讨,我觉得:
一、整堂课放手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传授新课时,一问一答都是以“教师为主,个别学生回答 ”为主,关注学生的面不够。如果还能增加多一些生生对话,小组活动,可以给少数性格内向羞涩的学生提供更多口语操练的机会。
二、对学生的小组活动需加强指导。所布置的任务不明确,小组活动合作性不强。
三、拓展部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是否可以让学生能自由运用所学加以描述,而老师作陈述:Life lies in motion. Sports can make us healthy and strong.这样回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篇三:小学英语优质课评课
小学英语优质课评课
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
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
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英文歌曲和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对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
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
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
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
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生动的课件,图
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
运用英语的情景。宋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
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
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
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
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
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
活动:有歌曲,歌谣,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
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
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
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
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
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地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
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以上只是我对宋老师这节课的点滴感受,望大家更多地提出自己的见
解跟我一起分享!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评课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
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业务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
情况的方法之一。
一、听评课的功能
听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
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抓住
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1、教研科研功能
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
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
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
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
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听评课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与学
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
2、激励发展功能
通常就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从相对意
义来说)。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教学发展道路;
一条是拉扯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教学能
力发展的道路。听评课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
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教学诊断功能
听评课就有“临床指导”的性质。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
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分析
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钻研教材、
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
4、沟通协调功能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听评课活动是人际间的群体活动。它具有协
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的功能。对教师而言,可借以挖掘潜力、
激励进取、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气;对学生来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教学秩序。同时,也具有协调
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作用。二、怎样去听
课,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
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
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
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
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二)听课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
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
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
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
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
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
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
非要面面俱到地注释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习惯培
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
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
想在课堂的体现。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
课堂实况过几片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
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番比较,
或写一篇“听课”,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
等。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
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
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的课外工夫,
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底和课前备课情况。
三、教师如何分析评课
(一)从教学目的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
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
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
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体现学
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
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
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
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
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的到保证,重点
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
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
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
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
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作出评析。教
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A. 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
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
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祥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
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
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
学生以新鲜感;三是看教学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
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看到有些老师上不
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
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价B. 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度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的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看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和集体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单一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A.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B.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教师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篇四:英语公开课评课稿
英语公开课评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Unit6
topic 2 sectionB部分,整节课教师很好地贯彻了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陈艳芬:下面我们谈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首先谈一下这节课中的亮点:
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积极、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那么,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励,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刘老师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就很好体现了这点,他与学生打招呼的方式以及语气非常热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一下子就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也了,形成了个良好的开端。而且这种热情教师能带入每个教学环节,使得课堂的气氛变的较为轻松。
杨春玲: 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利用有趣的图片和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单词,让学生很自然的描述他们的情况。
邱兴荣: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情感和策略上的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主动的学习方式,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赵岭菊:另外,白老师的本身基本功也很扎实。教态放松,带有比较夸张的语言,表情及动作,比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英语公开课评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Unit6
topic3 sectionD部分,陈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
白玉静: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杨春玲: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蒋莹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邱兴荣: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赵岭菊: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陈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赵开春: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篇五:小学英语优质课评课
学年度第二学期
昌茂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日下午,小学英语组在校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优质课竞赛。参赛的教师有低段黄永芳老师,中段叶丽亚老师和高段的刘维维老师。本次比赛三位参赛选手紧紧围绕着本学期的主题教研开展教学活动。低段英语组围绕趣味英语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中段英语组围绕口语交际来展开教学活动,高段英语组围绕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来开展教学活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让我大开眼界,每节课都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老师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创设有效学习情境,师生互动。参赛教师对教材的总体把握比较准确,能结合教材、目标、学生整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用具体现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板书设计方面:
黄永芳老师采用的是卡通动画板书设计,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叶丽亚老师采用的是四线三格板书设计,体现了中段老师平时在书写方面对孩子严格要求。刘维维老师采用中国地图板书设计体现了高段英语教师将孩子努力带向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站得越高看得更远。
(二)课堂教学活动方面:
黄永芳老师以“There is a pair of shorts.”为文本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 “趣味英语课堂”这一教研主题。这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快乐幸福,动静结合的英语课。黄老师能够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英文歌曲和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教师还注意利用生动的课件,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黄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歌谣,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
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4、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穿衣这一短语设计了穿衣比赛活动,告诉一年级的小朋友以后要自己穿衣,早早起床来上学。
本次黄永芳老师的优质课课题是Module6 Unit 1 Clothes,本课单词多,形似(shirt、shorts),读音相似(socks、shorts),并且新句子很长(There’s a pair of shorts under the tree),很难,因此教学难度很大,没有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基本功,和课前反复的锤炼是不可能达到如此精彩的效果的。
叶丽亚老师以“Were you at home yesterday?”为文本展开教学活动。凸显口语交际这一主题。这节课除了教会孩子以上知识点外还要求引导孩子利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自己或他人在过去某时间的状态或所处的地点并运用于生活实际,特别是电话交流中。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叶利亚老师注重了这几个方面。
1. 充分利用各种教具,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兴趣的提高。叶利亚老师上课时充分利用闪卡,图片 实物及多媒体等教学用具,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英语说英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不断的想说。
2. 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chant,和歌曲来巩固对话的内容,使课堂丰满起来。本节课的chant生动有富有节奏感,说起来朗朗上口。叶老师采用的是“I was fat”这首歌曲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让学生
感受西方音乐同时学习纯正的英语。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全神惯注,动作过程整齐伐一,让人叹为观止。
3. 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法,有效的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在提高。 叶老师通过视频教学来模仿课文对话中的语英语调。让学生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语言知识特长充分地拓展语言句子对话的能力。
4. 模拟表演,创设语境。对话是在一定的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叶利亚老师在让学生领悟了重难点句型之后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进一步感悟英语语言的可灵活多变。并让学生在Tom 和grandma 动画片中扮演这两个角色。学生们入情入境,学生语英语调非常地道。说明叶老师在这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
5. 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叶老师的课堂评价用语非常丰富,有good job,
very good . wonderful .not bad ….等,而且不仅仅是老师口头,还有学生边做动作边口头跟着老师表扬,气势磅礴,鼓动性非常强。在黑板上还有漂亮的评价栏,课堂结束之后老师没有忘记进行评价。
刘维维老师以“Xinjiang is in the west of china.”为文本开展教学活动。来凸显培养培养孩子阅读与写作这一教学主题。阅读与写作在高段英语教学中所站的比中相当大,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刘维维老师这堂课可以说是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中的典范。在本节课的中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Free talk 导入新课。刘老师展示各地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业余爱好,将学生从欣赏风景中引到本课的主题travel 上来。导入自然,流畅。
2. 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单纯的阅读写作教学会让一些基础差的同学摸不着头脑。而刘老师教学设计过程中由最简单的单词,到短语,到,到阅读,最后再到写作,逐层升入,让学生学得轻松。
3. 歌曲,chant , 故事视频让课堂更加丰满而有活力。歌曲的设计与本课的内容息息相关,能很快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来。 Chant 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很好地对所学得单词进行了复习与巩固。而故事视频,一方面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至的了解,另一方面很好地进行了听力的练习。
4. 多种多样的练习设计。学习短语时随音乐拍手的练习,在句子方面有师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阅读方面有填写表格方面的练习,在写作方面有仿写练习。
5. 渗透了情感教学。在教学过成中刘老师展示了各地风景照片,在欣赏照片的过程中,还让孩子感受到祖国的壮丽河山。在最后还告诉孩子们:Traveling is a kind of life style.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Traveling
closed to the nature. (旅游可以让我们亲近大自然) Traveling can experience the different lives. (旅游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