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不可任性什么意思哪些社会行为规范可以 限制人们的任性

相关内容:
&&&&&&&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步学习指导学案【情境导入】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平等权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个梦想。你有哪些认识呢?【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从而树立起平等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知识目标: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自主预习】1、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_________。”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______。2、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文化程度、财产数量等都_____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________。3、我国法律平等地_____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______任何公民。______同样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4、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规定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该______。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依法履行义务,都会受到法律的_____。5、在我国,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_____存在。6、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牛”的权利。_______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7、每个公民都要在_________活动,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______国家的法律,一旦违了法,犯了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_____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_____。【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平等地享有权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2、怎样认识平等的享有权利?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文化程度、财产数量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2)我国法律平等地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歧视任何公民。未成年人同样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知识点二 平等地履行义务&正确认识平等地履行义务(1)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规定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依法履行义务,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在我国,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知识点三 平等地适用法律&&& 正确认识平等地适用法律(1)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牛”的权利。执法机关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2)每个公民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一旦违了法,犯了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问题解答】教材第103页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答案】党和政府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是保障公民权利的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材第103页查一查:我国其他法律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有关规定。【答案】如: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教材第104页请简要评析漫画中人物的言行。【答案】“我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就由你来养吧。”这种言行是错误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子女孝敬父母既是道德义务又是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近期我的工厂效益不好,这月的税就不交了吧。”这种言行也是错误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是违法行为。教材第104页议一议:我们现在年龄还小,可以不履行公民义务。就不交了吧。【答案】不对。作为公民,履行义务不分年龄的大小,履行义务的意识应该从小抓起,从小树立履行义务的意识。教材第105页郑筱萸被依法严惩说明了什么?【答案】略。教材第105页心灵对话1、一些民众为此惋惜。对有突出贡献的违法犯罪者,为何不可以减轻或免于处罚呢?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对徐建平“宽大处理”,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对有突出贡献的违法犯罪者也应平等适用法律,应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假如对徐建平“宽大处理”,是不公平的,是对法律尊严的践踏。【知识构建&&&&&&&&&&&&&&&&&&&&&&&&& 平等地享有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履行义务&&&&&&&&&&&&&&&&&&&&&&& &&&&&&&&&&&&&&&&&&&&&&&& 平等地适用法律&
相关内容:
&&&&&&&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同步学习指导学案【情境导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赢得满堂喝彩。“不可任性”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很多人评论表示“有钱不可任性”“有青春不可任性”“有命不可任性”“游景区不可任性”“吃美食不可任性”……“不可任性”,哪些社会行为规范可以限制人们的“任性”?(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做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创设 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初步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知识目标:了解违法行为及其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违法犯罪的危害,明确违法必究的道理。【自主预习】1、凡是______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_____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______,对社会的____________,尚未触犯____的行为。而那些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_____。4、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既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等方面的_____,也_____了自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____;同时还会给被害人的家庭乃至自7.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毁掉家庭的______。5、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_______。6、法律既有普遍约束力,又有强制性。任何人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就应承担相应的____,受到一定的______。做到违法必究,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______。7、因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________,触犯的法律不同,所以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受到的制裁也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__________,而犯罪行为要承担_______。【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违法犯罪危害大&&& 1、什么是违法行为?(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偷税、漏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自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否则就是违法。2、违法行为的分类是怎样的?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1)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的行为。(2)而那些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3、违法犯罪有哪些危害?(1)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既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等方面的损害,也伤害了自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同时还会给被害人的家庭乃至自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会掉家庭的幸福。(2)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知识点二 违法必究&1、为什么要做到违法必究?(1)法律既有普遍约束力,又有强制性。任何人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2)做到违法必究,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重要表现。2、对违法犯罪的处罚有何不同?因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所以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受到的制裁也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而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问题解答】教材第107页1、请简要评析两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2、列举生活中的违法行为,并议议其危害。【答案】1.两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都是违法性行为。2.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反映了缺乏社会公德或道德素质低下,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是违法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他人、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不正义的行为,维护正义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教材第108页比较上述案例,尝试填写下列表格。案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违法类别一&&&二&&&三&&&【答案】案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违法类别一&轻微&民事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二&严重&刑法&刑事违法行为三&轻微&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政违法行为教材第109页1、“一失足成千古恨”。肖某等三人为图一时痛快,却毁了自己的前程。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肖某等三人的行为会对他人、社会造成哪些危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想对肖某等三人说些什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既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等方面的损害,也伤害了自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同时还会给被害人的家庭乃至自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会掉家庭的幸福。3.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教材第110页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都有哪些危害。【答案】如:闯红灯、携带危险物品上车、破坏路灯等。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要自觉提高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教材第100页假如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不予制裁会出现怎样的状况?【答案】会出现交通混乱,无法通行,甚至会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教材第111页讨论分析:上述案件中,陈某与柏某的行为分别触犯了什么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什么不同?【答案】陈某的行为触犯了民事法律,柏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陈某承担的是民事责任,柏某承担的是刑事责任。教材第111页违反行政法律的规定,要承担行政责任。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行政责任的有关知识,与同学交流。【答案】略。【知识构建】 &&&&&&&&&&&&&&&&&&& 违法犯罪危害大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违法必究
相关内容:
七年级《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提纲第一框 走近法律1、 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p86守规则的重要性: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2、 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p86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3、法律具备哪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p87(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p89——90(1)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p90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6、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三种行为规范的区别。行为规范&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社会道德&自然形成&全国适用&舆论、习惯、信念&学生守则&教育行政机关制定&在校学生&教育、行政力量&国家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普遍适用&国家强制力&&第二框法不可违1、 为什么不能违法?p91、93(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2)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什么是违法行为?p93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p93(1) 依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 依据违反情节的轻重分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也叫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4、如果人们无意间犯法可以原谅吗?不能原谅。因为法不可违。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什么是刑法?刑法有什么作用?p94(1)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2)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利武器。★6、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p94——95(1)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7、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哪些种类?p95(1)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2)我国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A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B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第三框防患于未然1、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p97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2、如何认清犯罪的危害?98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99——100(涉及的题型:某人从有错不改到跌入犯罪的深渊说明了什么?)(1)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4、我国哪部法律专门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99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哪些属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见课本P99-100)&
相关内容:
七年级《法律护我成长》复习提纲第一框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1、 未成年人的定义是什么?103凡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保护?103(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两部?103《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了哪四道防线?10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5、家庭保护的要求是什么?家庭保护有何作用?104(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要以健康。。。。见相关链接(2)家庭式我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6、学校保护的要求是什么?学校保护涉及哪些内容?104(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2)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7、社会保护的要求是什么?社会保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06(1)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8、司法保护的要求是什么?司法保护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106(1)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2)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 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p108法律2、 我们可以通过哪两种有效手段维护权益?(具体见课本P110—111)A非诉讼手段B诉讼手段3、 诉讼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具体见课本P111—112)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4、 为什么要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与违法犯罪作斗争?p113A我们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B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5、我们应如何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p113(涉及的题型:某人成功自救或获救给我们的启示?)A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B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6、我们可以向哪些机构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p108——109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有关主管机关、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如消费者协会、居民委员会等)、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补充:未成年人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结合练习册73“未成年人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A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B运用智慧。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C积极争取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D求助法律和有关部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另外,还需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D敢于打官司打官司指的是诉讼。诉讼时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那么,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相关内容:
七年级上册《撑起法律的保护伞》知识点汇总第四课 撑起法律的保护伞1、(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为什么受法律的特殊保护?(1)个人角度:①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②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2)国家角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党和国家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2、对青少年进行特殊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对青少年进行特殊保护的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个方面的内容。3、怎样使未成年人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等保护只能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4、未成年人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有哪些?(受侵害时,如何保护自己? )(1)当合法权益受侵害时,首先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假如民事侵害的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调解、申明自己的权益合法制止侵害。(2)当面对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①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②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拨打“110”报警等方法,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③ 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5、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受侵害后,如何维权?)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即通过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维权常用有效手段)(2)当非诉讼途径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诉讼途径维权,即到人民法院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最后屏障)(3)如果有经济困难,又需要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6、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
相关内容:
《严守法律》导学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犯罪要受刑事制裁,了解我国刑罚的种类,关于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 2.能力目标: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我国刑罚的种类以及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导入新课】&&&&&& 展示ppt图片,询问学生图片说明了什么道理?&&&&&& 犯了法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所以应当遵守法律,严守法律。【新课讲授】&&&& 一,犯罪要受刑事制裁&&&&&&&&&&& 案例:小迪是独生子,上初中后经不住诱惑,经常违反校规,沉迷黄色网站和光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不到十六岁就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出事后,他的妈妈经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爸爸因心绪不宁出车祸。奶奶说:“他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这么好的一个家,哪个人不羡慕呀?可他......”&&& 1.& [师]从小迪犯罪造成的危害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对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制裁吗?&&&&&&&& [生]&&&&& 教师提醒学生先考虑角度&&&&& 对个人,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老师总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犯了法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情节严重的还会承担刑事责任。&&&& (1)任何犯罪行为都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2)惩罚犯罪,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3)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得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的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师]从小迪的案例中我们看可以看出,犯罪了会受到刑罚处罚,小迪受到了哪些刑罚处罚?&&& [生]有期徒刑3年&&& [师]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施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刑罚的种类(学生填ppt表格,分别找出主刑和附加刑的含义,种类及特点)&&&&&&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基本刑,独立使用&&&&&&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补充刑,可以独立也可附加适用&&& 具体展开讲述并用例子说明主刑和附加刑的特点。(见ppt)&&&& 材料:《 广州日报》黎元江,利用职权,在报社征购土地、采购印刷设备、干部人事安排中为行贿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合计共50多万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被告人黎元江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师]找出案例中的主刑和附加刑&&& [生]&&& 总结:对任何人而言,生命和自由都是有限的,因为犯罪而失去自由甚至被依法剥夺生存的权利都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以前后位四人一个小组为单位对课文81--82页3个小案例进行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应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学生1:案例一&&&& 学生2:案例二&&&& 学生3:案例三&&&& 那这些同学回答的对不对呢?我们来对照课本84页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内容?带着疑问我们等一下再来解答。&& [ 师]:1. 刑事责任年龄的含义: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具体规定:&&& (1)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Q###J、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八种罪)&& (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师]:分别讲述三个案例的对错&&& 3.拓展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问题:过了生日的第二天才算已满什么周岁&&& 4.习题练习&&& 5.课后作业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权不可任性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