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感染ppt因素有哪些

您的位置: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
优质期刊推荐当前位置: >>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18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股静脉穿刺时污染、病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18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股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防范&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静脉置管术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救治、长期静脉营养等方面。与普通静脉输注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感染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对本科2007年7月~2009年6月共发生18例中心静脉置管出现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5~84岁,导管留置时间3~31d。静脉置管途径:锁骨下静脉10例,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3例,共插管18次。& &&&&&&&&1.2&感染判定标准&& &&&&&&&&1.2.1局部感染&& &&&&&&&&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液,细菌培养阳性。& &&&&&&&&1.2.2&& &&&&&&&&全身感染&置管期间出现畏寒、发热伴血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菌血症即得到控制者。&& &&&&&&&&2&结果根据拔管后导管尖细菌培养结果,可能导致导管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 &&&&&&&&3.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权衡利弊,为了减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股静脉穿刺;少用颈内静脉。& &&&&&&&&3.2&& &&&&&&&&穿刺前护理&穿刺前应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避免人员走动和清扫地面。术者应戴无菌手套、帽子和口罩,按要求备皮,用安尔碘消毒,消毒范围为10cm×10cm,然后扩大铺洞巾、无菌巾形成一无菌区。穿刺者动作稳、准、轻柔、迅速,尽量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暴露时间。& &&&&&&&&3.3&穿刺中配合&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过程中如误穿入动脉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10~20min后重新穿刺,避免形成皮下血肿造成后期感染。&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分隔线----------------------------
各民族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18例中...
误区一是“档案行政执法”与“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混为一谈。通常情况下,人们只从狭义...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如果使...
一、档案目录与政务信息资源 目录体系的内在联系 档案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
随着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已经成为档案部门业务工作的重要...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河南省肿瘤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暨专科护士培训班资料汇编》2006年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摘要】:正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由Wemer Ferssmann于1929年首先报道,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但随之而来的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entrlal venluscatheters——relied inactions,CVC-RI)也明显增加。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20%,病死率高达10%~20%,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为深入探索CVC-RI致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菌群分布情况,对317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因素进行监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3.73【正文快照】: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由wemer Ferssmann于1929年首先报道,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 用愈来愈广泛,但随之而来的相关感染一一中心静脉导管感染(eentrlal venluseathcters一一:elied :naCt,ons,CVC一Rl)也明显增加。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20肠,病死率高达10%一20%,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学惠;;[J];医卫通讯;1975年02期
郑玲霞;;[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1年02期
梅仲涛;王以诚;王国安;曹作为;陈坚;;[J];华中医学杂志;1990年01期
胡素梅,王志兰;[J];山西临床医药;1995年01期
胡大为;;[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王淑媛;[J];实用预防医学;2000年05期
邱继刚,邱双健,吴志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6期
张曼华;[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6期
吕毅,邵树军,董晓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J];健康之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凌云;;[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陆军;胡彩容;张秀春;;[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马晓东;;[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吕博川;魏学忠;薛洪利;宋利群;陈游力;;[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牛小平;韩真;何池义;王运东;;[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胡婷婷;张心菊;关明;;[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项春雁;;[A];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钟颖;伍美娟;花园春;;[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吕瑞;;[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张燕;;[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叶青;[N];健康时报;2006年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
符蓉;[N];医药导报;2006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小莲;[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黄选敏;[N];深圳商报;2009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晏凤啉;[N];医药导报;2007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郑东海;[N];健康时报;2006年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孙贵银 博士
龙艳;[N];医药导报;2007年
沈书成;[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吴志;[N];健康时报;2007年
小玲;[N];中国老年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成(火惠);[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张大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邹建军;[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徐竹蔚;[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张晴;[D];山东大学;2012年
宋朝君;[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赫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刘云英;[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许冬青;[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郭羽永;[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晓燕;[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周玮;[D];浙江大学;2007年
戈宏焱;[D];吉林大学;2007年
黄闻天;[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唐丹;[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萧百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李卫峰;[D];山东大学;2012年
范秉杰;[D];山东大学;2011年
马元帅;[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成庆英;[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