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哪些现象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是圆的快点,等

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说明地球是圆的?
猴34206柿丶
你下班的时候总是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中,而不是地球那边某人的家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23:01:57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还有…手机说不完你好;再其次就是飞到太空看到,说说种好证明的,看四周都这样所以推测地球是球体;其次就是航球旅行,即一直向西走我们就会绕到原地:方法多种。在大海上我们总是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所以海面是一个曲面解决方案2:
解决方案3:
总会在地平线消失,月面上的阴影总是一个弧状的; 发生月食时,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看到船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方法有很多; 环球航行; 我们的视线并不是无限远的向大海远处望去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当前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地球&&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地球绕地轴(两极)自西向东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2.1秒;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时间为365.26天。&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什么是类地行星,其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1972年阿波罗号航天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的构造示意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1.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2. 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3.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4.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发现相似题
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5968189583188676178892193383162715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2、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3、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4、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5、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的赤;6、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5;7、在桌面上模拟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但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想: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3、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平面下面。
4、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5、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6、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7、在桌面上模拟船进出港时,可以看到(船身和桅杆同时出现)。
8、18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人类登上太空第一人是( 苏联 )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中国登上太空第一人是( 杨利伟 )。
10、1969年,( 美国人 )登上月球,清楚的拍摄到了( 地球 )的照片。
11、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有(高原、海洋与岛屿、平原、山地、峡谷)等。
12、观察地形地图或地形地球仪:(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耕地、平原、森林;黄色代表山地、沙漠;白色代表冰川。)在地形地图或地形地球仪上用不同的(符号)、(色彩)表示,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地球。
13、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10、人们用三山六水一分田来形容地球的表面,表明地球上(水多陆地少),实际上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达到了(71%)。
11、(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通常人们将地形分为(高原、山地、海洋与岛屿、峡谷、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12、(地势)是指(陆地表面高地起伏的趋势),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第一级在我国西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在第一级阶梯以东,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季在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13、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山地)、(平原)、
(海洋)、(岛屿)和(峡谷)等。
14、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结构)、(成因)、(演化)、及(分布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15、科学家从(火山、地震、地热)等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16、科学家早就想钻孔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有钻透。但是科学家还是用其他方法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他们是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据此,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地核)厚度最大;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17、地球从外表到地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他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地震波发生折射的不同)推测出来的。地壳的厚度是30千米,地幔的厚度是2900千米,地核的厚度是3450千米。
18、(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可达5000摄氏度。(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有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19、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的秘密。
20、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力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地震的国家。
21、为了研究记录火山的活动,法国火山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夫妇终生致力于(火山活动)的记录工作。这对夫妇1991年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时,不幸双双遇难。
22、岩浆在被喷出地表之前聚集在地下;(地球内部的压力)促使(熔岩喷出地表);(火山喷发物)一层层地在火山周围堆积下来,形成了(火山堆);火山周围常形成(温泉)。
23、火山的主要类型有(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24、日发生在我国(河北唐山市丰南县)一带的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我国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
25、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构思巧妙,(当地震发生时,朝着地震方向的龙嘴里的小球就会掉到下面的蟾蜍的口中,这样就可以确定地震的方位)了。现代的地震监测仪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敏度。
26、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是(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
27、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28、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的中心(房屋倒塌)最严重,地震的(强度)越大,毁坏越严重。
29、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水库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
30、地震发生前,常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突然上涨)、(动物惊恐不安)等.
3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鱼龙是一亿八千万年前恐龙时代海洋的霸主。由此推测,在很久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脉是(海洋)。
32、(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他考察雁荡山时注意到地质作用的存在,认为(河流对地表有巨大的改造作用)。他还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在远古时代是(海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33、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34、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35、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36、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
和(相互碰撞),形成了卵石。
37、科学家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发现了许多缘故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从而推测青藏高原在远古时代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地表变化)形成了高山。
38、水的力量大小与(水流速度)有关系。
39、从河流上游沿河往下游走,会看到河里的石块(越来越小)。
40、(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趋势。
41、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层运动)、(填海造陆)。
航天史 195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尤里?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登上月球,清楚拍摄到地球的照片
2003年10月,我国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二、简答题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依据是什么?
答: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站在大地上,什么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
答: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地球是圆球形的。
3、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地形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结合地球的表面知识,你能解释这句
话的意思吗?
答:“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有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们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生活居住。
5、地球上有哪七大洲?哪四大洋?
答: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打探地球内部秘密的?
答:他们是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通过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
7、科学家可以从地震、地热、火山喷发中获取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
答:科学家通过地震知道了地球表面由岩石构成;通过火山爆发,科学家知道地球内部充满了岩浆;通过温泉等地热能,科学家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8、火山是怎么形成的?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又能给人类作出什么贡献? 答:①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②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会毁灭周围森林,田野、村镇;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会改变地形地貌。
③火上喷发会给人类作出的贡献是:为人类带来矿产资源,地热资源和旅游资源。
9、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答:地震:地球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的中心,房屋倒塌最严重,地震强度越大,毁坏越严重。
10、当地震发生时,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吗?
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11、科学家是根据哪些信息来预测火山喷发的?
答:地下发出噪声,有感地震和其它地震而引起的震动;可见的地表标志变形;从蒸汽喷孔,喷气孔,泉眼等发出气体气味,颜色,噪声及其喷发物体积的速率增减变化;生物异常,包括植物褪色,枯死与小动物的行为异常及死亡等。
12、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人类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13、什么是风化?什么是侵蚀?
答:①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②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14、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千姿百态?
答: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的共同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①火山口湖是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②石林是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③风蚀石主要是强风对岩石的
磨擦作用形成的;④海边礁石是由于收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15、岩石是坚硬无比的,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 答:这是因为天气冷暖变化、植物生长和流水的搬运作用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16、大自然除了流水以外,还有那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答:风、物体重力、人类活动以及其它动物活动都可以把岩石的碎屑带走。
17、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 和相互碰撞,形成了卵石。
三、实验题
1、设计地球形状模拟实验
研究问题:地球形状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港,你有什么发现?(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观察实验现象。
发现:船只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船只出港时,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再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而在桌面上航行的船,桅杆和船身总是同时出现或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2、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研究问题: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①在铁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中间挖个小洞;②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盖住洞口。③将铁盒放到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的番茄酱外溢现象。
我的发现:先向外冒出热气,随后发现番茄酱向外溢出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岩沿着地壳薄弱之处喷发而形成
3、风化模拟实验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小石头,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实验现象:石头先出现裂纹,裂纹不断加深,最后整块石头碎成小块 结论:冷暖反复可以让岩石破碎。
4、流水搬运碎石实验
实验步骤:①在塑料托盘里甘如一些沙土,把托盘放在桌子上。②在托盘上横放一根木棍,放置底部带一排小孔的塑料杯子,往塑料杯子里倒满水。③观察水从小孔里滴出后,托盘里沙土的变化。④改变塑料托盘的倾斜度再次实验。
实验现象和结论:①沙子和泥土被流水搬运到托盘的另一侧,说明水对泥土有搬运作用;②沙子和泥土变细,说明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寝室岩石;③坡度越大,搬运作用越大,岩石破碎越严重。
5、地震模拟实验
研究问题: 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毛巾
细干木棍等
实验步骤: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12等内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试卷 单元练习 习题第二单元复习:《我们的地球》 第二单元复习:《我们...  第二单元复习:《我们的地球》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二、教学目标: 1.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回顾,...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综合复习 隐藏&& “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活页教案学校: 金沙学校 任课教师: 韩绍兵 任教年级: 六年级 学科:科学 课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 认为,天像一个( );地像一个( ),是( )”的猜想。我国古代人 )的。 ...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 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 像一个( );地像一个( ),是( )的。 )认为地球是:()。 )或( )的)...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一、选择题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布...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姓名 一、填空题: 1、 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大体经历了由 ( 三个阶段 2、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 )证明了地球是( ) ...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复习题_六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2、北宋的沈括所著的《 3、 “沧海变桑田”指的...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一日常生活中可见到的环境破坏的现象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一日常生活中可见到的环境破坏的现象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28|
上传日期: 17:59: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一日常生活中可见到的环境破坏的现象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