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由什么产生的,以什么形式传播

第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配套学案P7);(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1.声波: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2.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1.意义: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四、我们怎么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两条途径:(1)空气传导
第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配套学案P7)
(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波: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都是声音的介质. 3.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1.意义: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 2.影响因素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四、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听到声音的两条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相比空气传导,骨传导引起的听觉效果往往更强烈、声音更大.
(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
探究一:声的产生
1.有些发声体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到,你能用什么办法来感知它?
答案:可借助其他物体(如纸屑、乒乓球、水花等)将振动放大来观察发声体的振动. 2.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答案:(1)运用比较的方法. (2)运用转化的方法.
(3)运用归纳的方法. 【典例1】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D )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解析: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目的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使我们得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一结论. 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在真空铃实验中,当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会逐渐变大,此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典例2】 如图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小;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解析:向外拉活塞时,注射器中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由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我们听到了音乐声.
(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
【课堂小结】
【中考在线】
1.(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解析: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并非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A对、B错;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并充分利用了回声,使声音洪亮,C、D对.故选B. 2.(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B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解析:手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发出声音,故选B.
3.(2012江西)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C )
解析:选项A是限速100 km/h,选项B是限重20吨,选项C是禁止鸣笛,选项D是距离南昌20 km,故选C.
(对应学生用书第59~60页)
【测控导航】
(注:右上角一个“*”为中档题,两个“*”为难题,无标识为基础题)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轻重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振动,贴近面颊有“麻”的感觉.这是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故选A.
2.如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B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解析: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不能传声;而飞船舱内有空气,可以传声,能直接对话.选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在教室里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声音更响亮
B.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一般离障碍物的距离在17米以上 C.冬季在空旷的雪地里显得特别寂静,原因是积雪吸收声音
D.大礼堂的墙壁制成粗糙不平的形状,是为了加强声音的反射,使声音更加洪亮
解析:在教室里说话由于墙壁的反射,形成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更加响亮,A对;若要区分回声和原声应当回声比原声晚0.1 s以上,据v声=340 m/s,可算出离障碍物距离至少应在17米以上,B对.积雪表面粗糙不平,不易反射声音,回声很弱,C对;大礼堂墙壁制成粗糙不平,是减弱反射,减小回声,D错.
4.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B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部分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河里的游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解析:A项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部分后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项发声的音叉在水面激起水波,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项岸上的说话声会吓跑河里的鱼,鱼听到了声音,说明水可以传声;D项听到了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故选B. 5.往暖瓶中倒开水,你听到的声音是( C ) A.暖瓶的振动并由空气传来的 B.暖瓶中水的振动并由暖瓶传来的
C.暖瓶中空气柱的振动并由空气传来的 D.暖瓶的振动并由大地传来的
解析:向暖瓶中倒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暖瓶里的空气柱发生振动并通过空气传来的,发声体和介质都是空气. 二、填空题
6.小明将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时,感觉到手有点“麻”,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声带是(选填“是”或“不是”)声源. 解析:手感觉“麻”,说明声带在振动.
7.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会用手指不断地弹拨琴弦,使其振动而发出优美的声音;吉他演奏时会用到一种骤停的手法,只见演员用手用力扫过琴弦后,吉他发出很大的声音时,演员又突然用手用力捂住所用的琴弦,使得琴弦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当用手指弹拨琴弦时,琴弦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捂住琴弦时,琴弦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8.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听发令枪声开始计时,记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0.59 s,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10.88 s.
解析:听声计时即声音从起点到终点跑完一百米才开始计时,则少计时间为Δt=
0.29 s,真实成绩为0.29 s+10.59 s=10.88 s. 三、实验探究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在振动.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放置塑料泡沫或乒乓球等.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3)中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BC(填字母序号).
解析:(1)分析小明和小华所做的实验可以发现,无论是感觉还是观察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敲击桌子发声时,桌子的振动可以通过在桌面上放塑料泡沫或乒乓球等显示.(3)实验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76等内容。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50 米 1 人教版《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选择题)答案 1.B 2....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隐藏&& 3eud 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word同步练习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声现象 2.1 与 2.2 1...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随堂练习 1.老师把敲响的音叉插入水槽中,看见水花四溅.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人​...  第一节一、选择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1.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 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A.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姓名:___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是由物体 ___ 产生的...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 2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3页 免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式教... 6页 免费 【精品】...1、声音的产生课件
资源分类:
学科中心:
资源搜索:
&&约有91 项符合
1、声音的产生 的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 查询结果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通过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声音的产生
歌词中唱到的发声的物体有哪些?
声是怎样产生的?
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仔细观察:
当你听到声音时,吉他弦发生了什么?把手放上去感觉一下。
说话时,把手放在嘴    B.笛子
  C.笛子中的空气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研究方法?
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
下一节课再见!
欢迎继续思考、探讨!
声音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
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
振动发声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
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着学生今后对物理的学习态度。对科学探
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并且他们的逻辑
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
现象以及自身体验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
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心理方面:
第二章 声 现 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体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活动1:如图,在铅笔盒上套一根橡皮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边说话,边用手指触摸声带部分,感受到人发声时,声带处于什么状态?停止发声,橡皮筋和声带又处于什么状态?
活动2:如图,拍击手掌,观,能保证分辨出原声和回声;
(2)用装置发出声音并立即开始计时,当刚听到(或用仪器接收到)回声时停止计时,得到声音从发出到回来的总时间t总;
(3)因为声音传播的路程是来回过程,故s=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
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任务一: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实验探究:
请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如:音叉、直尺(自备)、橡皮筋等物体),使物体发出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Ms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周围的声音
这些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声音的产生
实验1: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后,用手拨动。
(1)你听到声音了吗?
(2)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
(3)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15oC时,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声音的产生
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
需要时再让物体按记录下来的振
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
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
3.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
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新课引入: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耳表明: _____________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布置作业: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活动1:如图在铅笔盒上套一根橡皮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听声音的变化。
活动2:边说话,边用手指轻轻触摸声带部位,感受声带是否
(1)活动1中,拨动橡皮筋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的,遗漏汽车也在运
动的这个条件。
【正确答案】在2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v′t=30 m/s×2 s=60 m,
声音传播的距离:s″=v″t=340 m/s×2 s=680 m,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员求救
2.P31第3题拓展:把“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改成“将耳朵贴在装有水的足够长的铁管一端”,听到的声音又怎样?
能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通过铁管、水、空气传来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乐器的声音
各种动物的声音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三个实验: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把直尺、一根
橡皮筋等,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想一想: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它们停止发声,嗒”声,是靠
传播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
(5)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垂钓人的说话声会吓跑要上钩的鱼,说明了什么?
各种动物的声音
你听过青蛙和蚊子的声音吗
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大家听见了如此多不同类型的声音,有什么疑惑呢?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三个实验: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把直尺、一根
橡皮筋等,
助听器:1)原理:固体能够传递声音(骨传导)
2)传声过程:声源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各种动物的声音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
尺子的发声
用手抖动纸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声是怎样产生的?
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②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
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听觉神经
四、人耳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1、声音的产生条件
2、声音的传播形式
●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可能跟
你的猜想的依据是
●设计并进行实验
音叉(带共鸣盒)、小锤、铁架台(悬挂着乒乓球)、烧杯(带有水)、橡皮筋、塑料尺、鼓
;但在太空舱内时,航天员的
交流可以直接对话,这又是因为
上网查找有关回声的知识,并了解回声的应用。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一、声音的发生
请大家一起来做实验:
1、用手抖动书页发声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请问大家:你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音叉和吉他弦的振动
思考题1、你知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怎样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呢?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蝉叫
虫子叫
大象叫
公鸡打鸣
钢琴曲
问题1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是哪些物体发出的?
问题2 关于声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看一看: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请试着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而产生的,振动停止,
物体就停止发声。
几种动物的发声方式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用手指轻敲桌子一端,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将耳朵紧贴桌面听声音。
②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食品袋包好,放入水中,试试能否听
LISTENING(听)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向热水瓶中灌水
利用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 个笔帽等,怎样使它们发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传播速度的特点:
固>液>气
声波模拟演示
疏密波的演示
①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依赖一切固体、液体、气体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教室里可以做什么活动发出声音?
唱歌、说话
敲击音叉…等
动手试试看!
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
尺子的发声
音叉发声
喇叭的发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思考: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第一章 声现象
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1. 纸张
2. 直尺
3. 自己
抖动
伸出桌面少许,拨动
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
感受共同特征:
1.纸张发声时在振动;
2.直尺发声时在振动;
3.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作出猜想: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再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水,接下来用力敲击鼓面,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利用自己现有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
思考: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的来回往复的运动称为振动
质疑: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例如:敲桌面、敲音叉、击鼓
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轻敲音叉,放入水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人说话发声
蟋蟀鸣叫发声
后肢摩擦翅膀振动
【上一页】
All Rights Reserved声音是由物体______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可以用来______.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答案为:振动;介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试题“声音是由物体______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手机可以传递声音、图象等信息.实现这些信息传递的是(  )
如图为我国第一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太空(宇宙飞船中)与家人(在北京)进行视频通话时的情境,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话时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象通过电磁波传播
B.通话时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C.通话时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通话时声音和图象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超声波、微波、光波都属于电磁波
C.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D.用电子邮件可以传输文字、声音文件,但不能传输图象文件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DFGHHS4050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故答案为:物体的振动;声波.
为您推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本题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考点点评:
声音的产生、传播知识点较为简单,是一道基础题,注意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二者不要混.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