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哈弗大学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新靖江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随时随地,快速访问
只要手机在手,您都可以快速、方便地看贴发帖,与论坛好友收发短消息。
极致优化,畅快"悦"读
独有的论坛界面和触屏设计,手机论坛也变得赏心悦目,操作自如。
即拍即发,分享生活
不管是风景图画,还是新闻现场,拍照发帖一气呵成,让您在论坛出尽风头。
下载客户端后,拍摄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或者通过以下地址访问:
Powered by出自 MBA智库百科()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全球最多億萬富豪就讀的大學
官方網站網址: 英文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的高等學校。建於1636年,比美國作為獨立國家的建立幾乎要早一個半世紀。當年,移居美洲的英國清教徒,為其子孫後代的幸福,仿效當時故的模式,在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這所美國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始稱劍橋學院。逐漸興起的小鎮,從此亦稱劍橋,中文譯音稱坎布里奇。1639年,學校更名為哈佛學院,目的是為了永久紀念學校創辦人之一和辦學經費的主要捐獻者、伊曼紐爾學院文學碩士約翰·哈佛。
  1780年,哈佛學院被馬薩諸塞州議會破格升為哈佛大學,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常被簡稱為哈佛。哈佛大學是的八名成員之首。
哈佛大學最初在1636年由麻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成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當時稱之為「新學院」或「新市民學院」。後來在日改名為「哈佛學院」,這是為了感謝及紀念時為英國校友及牧師的約翰·哈佛,對有關學院的慷慨捐助(這同時也是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命名由來),這些捐贈品包括了四百多本書籍及779英鎊,這些差不多是他一半的家產。 1650年哈佛學院成立了其法人機構,在早期也培養了很多相關人才。 哈佛學院當時主要模仿英國大學的模式辦學,很多學院裡面的領導人均遠赴劍橋大學學習,但當地的哲學思想卻獲得了保留。雖說哈佛學院沒有和任何宗教組織聯繫,但不少早期的畢業生均赴新英格蘭當神職人員, 以至於當時所有的宣傳小冊子均將哈佛學院的成立,描述為「對持續進修學習的需求,及對教會將充滿文盲職員的擔憂的回應」。 學院的領導者一直都是神職人員,直到1708年第一個非清教成員的校長上任,哈佛才從清教思想的管制中獨立出來。
1805年,哈佛由一位論派者接手管治,這也使美國的教育機構開始世俗化,而哈佛在1850年代開始被指是“一位論派的教廷”。他們與聯邦黨結盟,並開辦了很多機構,以擴大其政治及文化勢力。與此同時,一些神學的保守派人士則利用大眾傳媒,評擊對方企圖凝造寡頭政治文化及破壞共和國的政治原則。
1846年瑞士科學家路易斯到訪哈佛及紐約市,受到當地學生們的贊賞。他提倡“智能存在”,並認為物體的架構及轉變均建基於其原型,這與哈佛當時的兩名參與課程編製的老師—托馬斯·里德及杜格爾德·斯圖爾特的看法一致,故使其思想得以擴大並得到更多當地人的支持。
查爾斯·艾略特在任校長期間,將課程中固有的基督文化成分刪去,讓學生能自願及選擇性地去學習相關的宗教文化。 他也將哈佛各個書院以及學術機構綜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學,改革措施包括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這些模式也影響了美國國家的高等和基礎教育政策。
20世紀的哈佛的地位及聲譽,隨著獲得的捐助金及教授的人數上升而迅速提升,申請入學的學生人數也因課程數目的增大及校園的擴建而上升,其在1900年成為了美國大學協會其中一個原始成員。於1879年成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與哈佛結盟為姊妹學校,亦成為了美國當時最著名的女子學校;後來兩者合併,拉德克利夫成為了哈佛大學的一部分。
1933年上任的校長重新建立了創意獎學金制度,以鼓勵及吸納人才,確保學校在研究機構中的領導地位。他認為高等教育是給真正有才華的人而不是富家子弟。他進行了課程制度的調節,全力支持有才華的年輕人。他更在1943年要求教職員對「什麼才是中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提出明確的看法,1945年列出的報告是20世紀美國最影響力的教育宣言。
年,哈佛改變了收生政策,開始接受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而不只是一些來自的子弟。學生的種類也開始多元化,校園裡多了及,惟及仍只占極少數。
女性在哈佛的地位也於20世紀末不斷上升。初期,女性學生仍集中在拉德克利夫學院。雖然多了女學生情願報讀哈佛本身的課程,但哈佛的學生仍以男性居多,五個學生里平均只有一個為女性。可是,隨著與拉德克利夫學院在1977年合拼,哈佛的女學生人數每年不斷上升。這也反映了美國高等教育的趨勢。
1999年,拉德克利夫學院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學院。時任院長的也後在2007年正式成為哈佛創校300多年以來第一位女性校長,亦是繼、與後,的第四位女性校長。
  在世界各大報刊以及研究機構提供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學的排名經常是世界第一。例如在久負盛名的《》排名上,哈佛常年排名首位。在2007年的世界大學排名里,哈佛大學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在2006把哈佛大學在全美“最難申請上的大學”里排名第四。今天哈佛大學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力,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大學之一。但是,一個2007年最新的報告指出在對近代科學“革命”的貢獻目前領先,是21世紀培養得主最多的大學;同一批報告指出,哈佛大學對科學研究的貢獻已在近年來衰弱了許多,而且哈佛傳統的在本世紀已跟不上的先端高科技教法。
  哈佛大學的文、史、醫、商則是美國公認最好的;另外請參考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美名的全美大學科系排名。(2011年最新版)
科系/項目全美排名科系/項目全美排名科系/項目全美排名科系/項目全美排名
綜合排名第1工程總排名第18數學總排名第2物理總排名第1
商學院總排名第2醫學院總排名第1法學院總排名第2教育學院總排名第3
生物學總排名第2地球科學總排名第9化學總排名第5電腦科學總排名第15
科技總排名第13人文科總排名第1經濟總排名第1英文系總排名第4
歷史系總排名第4政治學總排名第2公共事務總排名第2心理學排名第3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數量超過15,000,000冊,是世界第四大'百萬圖書館(mega-libraries)'(前3名是,,法國,排名在第五);哈佛大學在所有的研究機構中接受的捐贈是最多的,在2006年達到$29,200,000,000(是僅次與的最大的)
  哈佛早期的校訓是“察驗真理”(Veritas [1643])、“榮耀歸於基督”(In Christ Gloriam [1650]),以及“為基督o為教會”(Christo et Ecclesiae [1692])。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開的書本,兩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徵著理性(reason)與啟示(revelation)之間的動力關係。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獻——1642年的學院法例--如此寫道:"讓每一位學生都認真考慮以認識神並耶穌基督為永生之源(約17:3),作為他人生與學習的主要目標,因而以基督作為一切正統知識和學習的惟一基礎。所有人既看見主賜下智慧,便當在隱密處認真藉著禱告尋求他的智慧。\"
現在,在近幾年裡,哈佛大學的校訓又有了新的進步,只有一個詞語:真理。就是說只要哈佛的學生掌握了新的真理,你就可以對你的校長和教授說:“你錯了”。
  現在,哈佛大學規模龐大、資產超群,常被人戲稱為“哈佛帝國”。全校共設有13所學院。其中本科生院兩所,即哈佛學院與拉德克利夫學院;研究生院11所,即文理學院、、肯尼迪管理學院、設計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神學院、醫學院、牙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及大學擴展部等。
  幾個主要的研究生院的著名系、部有:
  *文理學院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生物科學部、應用科學部、電腦技術研究中心、地質學系、化學系等;
  *醫學院的細胞與進化生物學系、微生物與分子遺傳學系、神經生物學系、生物化學系、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系、藥物學系、免疫學委員會、與MIT合建的健康科學部等;
  *公共衛生學院的微生物學系;
  *設計學院的建築系和設計專業等;
  *教育學院的管理、計劃和社會政策專業,教學、課程和學術環境專業,人的發展、閱讀和咨詢心理專業等。
  哈佛大學擁有2400名教授,6700名本科生和12400名研究生,校色是深紅色(Crimson),深紅色(Crimson)也是哈佛的運動隊和日報The Harvard Crimson的名字.
  哈佛大學和(MIT) 之間一直存在著友好的競爭關係,這種關係可以追溯到1900年,那時候兩校合併的問題被廣泛討論,甚至在某個時候被當局達成一致(後來被馬諸塞州的法院取消),今天,這兩所學校之間的合作和競爭依然不相上下,經常有很多合作的研討會和項目,包括哈佛MIT健康科學與技術部,哈佛MIT數據中心, Dibner歷史科技研究所.此外,兩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間還可以不用繳納額外費用就能相互註冊,獲得學分來得到自己本校的學位.
  哈佛大學最近才成立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由於哈佛的工程學科沒有鄰近的麻省理工學院完善, 許多哈佛學生會到麻省理工學院修理工的課程或做理工的研究(哈佛大學曾經數次嘗試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併,但一是受限於雙方校園內部的意見,再加上為防止大學獨大,麻省大法庭於1904年裁定此舉違法,至今並無任何合併舉動)
羅德島州普洛威頓斯
1764年成立
紐約州紐約市
1754年成立
紐約州伊薩卡
1865年成立
新罕布希爾州漢諾佛
1769年成立
哈佛大學()
馬薩諸塞州劍橋城
1636年成立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1740年成立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1746年成立
康涅狄格州紐黑文
1701年成立
  到目前為止,哈佛共出過6位美國總統,33名金獲得者和32名獲得者。此外,還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國近代,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和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復、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等。
  哈佛的傑出成就,還表現在校史上和今天還在校任教的教師中,曾出過許多的獲得者。依時間排序,他們是:
理查茲,因確定化學元素中原子重量的研究成果,於191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明諾特,因致力於對貧血病的肝冶療法取得成功,於193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珀西·布里奇曼,因研究各種物質在極高強度的壓力下,其內產生的變化,於194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德華·珀西爾,因發現測量原子核中磁場的核共振法,於195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弗里茲·李普曼,因證實了一種蛋白質“輔酶A”以及發現認識蛋白質的基本方法,於195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約翰·恩德思,因應用組織培養法,培養出骨髓灰質炎疫苗,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弗雷得里克·羅賓斯、托馬斯·韋勒,因將組織培養法用於研究病毒性疾病,於1954年,與約翰·恩德思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喬格·貝克西,因在研究耳朵對聲波的反應時,發現了行波,於196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詹姆斯·華生,因寫出了DNA即所謂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於196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康拉德·布洛奇,因研究有關膽固醇與脂肪酸的生化合成的反應模型的成果,於196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朱利安·斯溫格,因研究量子電子學的貢獻,於196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伯特·伍德華,因在實驗室合成絡合物的分子,於196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沃爾德,因研究視覺生物化學過程取得成果,於196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因提出以的概念,作為衡量國家經濟增長變化的一種測度,於1971年獲;
,因對和的研究作出了貢獻,1972年獲;
,因提出用於經濟的計劃和預測的,於1973年獲;
威廉·範弗里克,因領先將量子力學的理論用於磁性的研究,於197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謝爾頓·格拉索、史替芬·溫伯格,兩人因用數字假說解釋電磁場和弱相互作用,自然界這兩種基本的力具有相同的規律,於1979年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巴魯·貝拉塞拉夫,因發現雖然每個人的免疫棗反應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過遺傳來傳遞,於1980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沃爾特·吉爾伯特,因創造了製備DNA的方法,於1980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戴維·休貝爾、托森·韋塞韋,兩人因研究視覺系統中的信息處理過程,於1981年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尼利裡斯·布魯伯根,發明瞭激光分光鏡,使人們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下研究原子,於198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卡羅·魯比亞,發現和研究了新的遜原子粒子及其特性,於198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貝爾納德·洛恩,因與當時蘇聯人葉夫根尼·卡卓夫共同創立“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聯合會”,於1985年獲諾貝和平獎;
杜德利·赫巴奇,因發明瞭使科學家能觀察到分子碰撞及其生成物的技術,於1986年獲諾貝化學獎;
諾爾曼·拉姆西,因研究了分離振蕩場,使人們能夠精確測量原子和分子的各部他之間的相互作用,於1989年與的漢斯·德美爾特、聯邦德國的物理學家沃夫岡·保羅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埃利阿斯·柯雷伊,因發明瞭一套可讓科學家以普通的化學方法製備新的複雜分子的方法,而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約瑟夫·默里,因為成功地開發了一種的前方法,與前的唐納爾·托馬斯合得199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代,“理念”(Idea)一詞是指理智的對象或理解到的東西。由於和方法論的不同,不同的人對理念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王戰軍在《中國研究型大學建設與發展》一書中提出,“理念”可以看作是一個能反映某類事物或現象中每個個體或個別現象的普遍概念,它既包括認識思想、價值觀、信念、意識、理性、理想等,又涵蓋諸如目的、目標、宗旨、原則、追求等抽象思維的表現物。相應地,大學理念是貫穿在辦學、治學始終的一種、發展觀念和實踐精神,它是外延寬泛並能反映辦學思維活動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體現了一所大學在長期辦學中思想精華的積累與提煉。科學的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科學地指明教育前進的方向。
  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證明,大學的發展除了硬體設施做條件保障外,正確的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哈佛大學在歷年的大學評比中名列前茅,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明確、先進的教育理念。由哈佛學院時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學校徽上用拉丁文寫著Verities字樣,意為“真理”,追求真理作為哈佛校訓,既是衡量和判斷學校教育發展方向的重要尺度,也是哈佛大學的核心教育理念。
  近年來,隨著的飛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急速變化,社會對大學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哈佛面臨著重要的抉擇:是向可以直接產生的應用學科全面傾斜,鼓勵學生投身創業,還是堅持長期實踐證明瞭是正確的教育原則,保持大學相對獨立的教學、研究和學習?為了探討大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問題,《哈佛》雜誌在2000年秋季邀請六位著名的教育專家,就當今大學面臨的新挑戰及對策進行專題討論。在討論會上,哈佛校長陸登廷明確指出哈佛大學的選擇:哈佛不會隨著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的指揮棒轉,因為哈佛堅信社會變化得越快,大學變化得相對越少,思想觀念相對獨立的領地就越有價值。在2002年北京召開的中外校長論壇上,他特別提到,大學的發展必須堅持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對於有附加條件的捐贈要慎重考慮。他還指出,如果沒有在基礎研究方面持續的努力,應用科學很快就會衰落和枯萎,因為致力於應用研究的人必須不斷地與在基礎領域工作的人保持聯繫,前者工作的成效最終取決於後者的研究成果。
  哈佛大學和與之類似的大學在學校的創立、組織和管理方式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由大量專門和特別的學術單元組成的“有機體”(Orgnisims),每個單元都有高度的獨立性,每個單元的運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術單元負責人的領導能力、學術天才甚至個人品質。但獨立思想、學術規範、註重人文、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等是哈佛大學的重要教育理念。
  獨立思想是哈佛大學的第一教育原則。哈佛大學的環境不只允許、而且鼓勵人們從自己的特立獨行中尋求樂趣,大學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學生成為參與發現、解釋和創造新知識或形成新思想的人,相應地,教學也從以知識傳授(transmission)為基礎轉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學生一人校就會被反覆教導:你們到這裡來,為的是思考並學會思考。哈佛教授也自覺地把獨立思想原則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他們創造了平等、輕鬆和無拘無束的課堂氣氛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獨立創造和思想探索的積極性,與學生建立起合作伙伴關係而不是等級關係。教師把很多時間花在、個人或小組輔導、實驗室工作和查詢檔案資料等,對學生的考核不再使用常規的方式,而是採用研究論文的形式。學生花在課堂之外的時間更多,他們獨立探詢未知的事物。這種做法更加強調了大學對學生的重視。
  嚴格的學術規範是獨立思想得以科學論證的重要保證,抄襲、剽竊和改頭換面的移植,是哈佛教學、研究和學習的大忌。哈佛教授不僅要求學生論文的所有觀點必須建立在扎實的文獻搜集、分析和研究基礎之上,而且要求作為主要依據的文獻必須是規範化的學術研究的產物。哈佛大學嚴格的學術規範訓練,使得學生追求科學研究的獨立學術思想,養成嚴謹的學風,從而對未來的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儘管哈佛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卻非常重視人文科學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哈佛大學較少為本科生提供或訓練,本科生不能學習法律、醫學、商業或技術性很強的工程專業,即使是專業學院,對學習法律、商學、教育、醫學、政府管理和其他學科的學生來說,也集中學習學科的基礎理論。學校認為,未來社會中有很多人至少要改變一到兩次主要職業,如果受到的教育和訓練不是過分專門化的或狹窄的,他們就可以成功地調整自我。哈佛享譽世界的“”(General Education)的核心課程(Core Column) 中,每個哈佛本科生必須修滿涵蓋8大學科領域、分為7大類的32門,包括: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藝術、道德倫理、數理倫理、科學和社會分析等,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能力和想象力,學會發現和鑒別事實真相,堅持對事物進行嚴謹的分析,能夠理性、歷史地認識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探求對他們所遇到各種情景的最透徹理解。
  哈佛大學在強調學術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時,特別重視多樣的優秀教學對於大學使命的重要性。陸登廷強調,在任何傑出的大學,教學與研究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最優秀的研究和學術工作中獲得的、在最佳的學術期刊和最優秀的專著中發表的重要思想和發現,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源泉。這是優秀大學中的教學與其他類型大學的教學相區別的重要方面。他還指出,自l9世紀創立現代研究型圖書館和現代科學實驗室以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現代信息技術開始變成提升研究和教學水平的最強大的新系統和工具。為此,哈佛大學致力於給予學生一種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學生看作是處於實習階段的學者和研究者,和教師一樣要主動參與探索未知的事物或者檢驗現有的假設和解釋。教師為學生設計課程,開設講座,組織研討,就學生的研究題目提出建議,為學生的實驗方案或研究論文提供咨詢,引導學生開展正式或非正式的討論,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案例教學是公共管理教學過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教師選擇實際生活中的某一典型的管理或政策問題為,為學生提供背景情況,並指出面臨的矛盾、問題和困境或幾種選擇,但沒有正確答案。學生在課前閱讀案例資料,在課堂上個人或分組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案例教學深受大家歡迎的原因還在於,學員們可以直接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大家來自各行各業,這既有互補的優勢,又是共用的資源。特別是在案例教學的參與中,來自不同地區和部門、不同領域和專業的學員們,結合各自的和實踐經驗從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過程;以不同的知識背景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對同一問題發表見解,達到了思想碰撞、互相啟發、彼此交流的效果。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每當學員結合我國的實際談想法或舉中國的例子時,老師馬上拿筆記下來。可見案例教學也能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70年,蘭德爾出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時,首次將案例引入法學教育。19世紀90年代,哈佛醫學院引入。案例法在法律和醫學教育領域中的明顯成功激勵了商業教育領域。1908年正式成立時,案例法又被引入商業教育領域。到20世紀60年代,肯尼迪政府學院成立後,將案例教學從直接學過來。在政治、管理、公共政策類的大部分課程都使用案例教學。
  肯尼迪政府學院有個專門的案例編寫小組,有6名案例編寫員。全院現有個案例,除少數由任課教師自編以外,絕大部分是這個小組的專業人員編寫的。其中最受歡迎的案例約有100個。案例經常更新,每年新編30~40個案例,並註意開發國際性案例,學院搜集案例素材,註意照顧不同方面的觀點,比較客觀公正。案例教學不是自然產生的,對教師要進行專門的培訓,使他們熟悉並習慣於這種教學法。一個教師從不熟悉到熟悉案例教學,至少要花2~3年。教師的作用雖然不同於直接授課,但要介紹分析框架或理論工具,引導學員的分析過程或步驟,對學員的不同觀點及時進行分類梳理,對有些重要的理念給予提示。這些都要求教師熟透案例,有廣博的知識、較強的邏輯分析、要點概括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有比較才知差距,有參照才能鑒別。通過案例分析,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學員們對時代許多國家公共管理的經驗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開闊了視野,也看到了必然會對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影響。
  美國聽哈佛大學的教授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所有美國的高中生都想上“”大學,其中哈佛是首選。但是,高SAT分數並不一定能被哈佛大學錄取。
  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哈佛校長把已成功就讀的學生家長及欲報名上哈佛的學生家長聚到一起開座談會,目的是讓成功的家長傳經送寶。會上很熱鬧,成功者爭相發言,但介紹的育子經驗五花八門,有上的、有乾社工的、有捨己救人的、有發明創造的,把其他討教的聽眾搞蒙了,無法複製及普及。於是,大家把目光轉向哈佛大校長,讓他發表見解,他認為什麼樣的學生是哈佛想要的。哈佛校長沉思了一會兒,回答了一個詞- Commitment,“執著”,每當他面談報名者時,他都讓那個學生舉出一個例子,在過去的十幾年他/她“執著”地幹了什麼事。
  “執著”是失敗的敵人,因為它不放棄。我曾接觸及聆聽過多位獲得者,他們性格、談吐、家庭背景、領域等各有不同,但一個特點及過程是相同的:“執著”,他們不放棄地專著。
  哈佛大學舉世聞名的成就與它在幾百年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辦學理念是分不開的,“以柏拉圖為友,以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的校訓,不僅昭示著哈佛大學立校興學的宗旨一求是崇真,也揭示了其辦學理念的。這種理念直接影響著它的,並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風格。哈佛大學的特色發展戰略對於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科研定位戰略
  l、以基礎研究為核心。諾貝爾獎、世界著名科學期刊、SCI論文是衡量基礎研究成果的三大標誌。至2005年 9月,哈佛大學共有40位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以《泰晤士高教增刊》對全球88個國家1300名學者進行調查,按各所學校被其他學校或單位引用的研究成果數量以及國際聲望等5項的排名來看,哈佛大學以高出第二名120分的成績居於榜首,學術研究成果也高達 643分,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而在2005世界科研能力排行榜中,哈佛大學又以100分的傲入成績高出第二名15.9分,充分說明瞭其將基礎研究作為科研定位的核心。
  2、以國家的安全與發展為方向。縱觀哈佛的研究院以及科研計劃項目,大多是以保障國家安全發展,切身服務於人民為己任。如哈佛的貝爾福研究中心主要承擔的研究項目就分別是:國際安全項目(ISP),主要就美國國家利益和麵臨的國際安全威脅進行分析研究,如:核武器的流失危險、國內種族問題等;科學、技術和公共政策項目 (STPP),分析科技政策對國際安全、資源、環境和發展的影響,現主要研究軍、民用核技術和材料的管理,國家科技政策的動態問題等;強化民主法規的項目(SDI),該項目主要是針對加強國際關係中合併等問題,開展研究工作,例如:專門為俄小型政黨進行政治領域培訓,深入研究安全政策問題等。專門的研究中心加強了哈佛大學對國家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保障在國際化接軌的過程中國家的安全需要。
  3、以關註民生的科學研究為支撐。哈佛大學醫學院、衛生公共學院分別緻力於基礎以及和臨床部分、世界健康和心理保健相關方面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提高人民安全保障意識,解決難以突破的心臟病、癌症等相關方面的課題,推動地區內人民自我保障意識。無論是公眾健康學院專家開發的預防粒性結膜火的疫苗,還是迴旋加速器實驗室中用來治療腦瘤的質子光束,以及醫學和公共健康學院密切關註健康護理所需要的驚人的費用,哈佛大學都在資金上給予全力支持,並通過不斷加強病毒學、營養學方面的預防力量,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世界高端的疑難雜症,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康的需要。
  (二)科學研究優先戰略
  l、組建一流的科研團隊。早在科南特校長出任時,哈佛就將其戰略目標定位為研究性的綜合大學,由此可見哈佛大學對學術研究的重視程度。教授是學術研究的直接影響者,其學術能力和學術地位在考核中是居於首位的。哈佛大學不惜重金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教授、學者。正如洛厄爾所說:“哈佛大學優於其它大學的最大的長處之一,是我們從最廣泛的地方彙集了最廣泛的思想??”。為了保障招聘到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學者,哈佛大學每年都有專門的調查分析員將世界上最優秀的學者名單推薦給校方供其挑選。這也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團隊最終能夠聚集世界範圍內和獲得者的重要原因,由此,哈佛大學對科研整體一流水平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2、以高薪酬吸引一流科學家。在1998年,哈佛的助理教授年薪就達56200美元,教授則達116800美元。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漲,在2005年度的排行榜上,哈佛大學教授年度工資163200美元,僅次於,排名第二。高薪酬戰略吸引了世界許多一流科學家來到哈佛大學工作,對於保證其科學研究優先發展戰略起到了穩定作用。
  (三)以科研為主導的籌款戰略
  1、以政府撥款為主,奠定科研基礎。政府的撥款是保證哈佛大學正常運作的,每年政府撥款給哈佛的經費,41%流入醫學院、29%流入公共衛生學院、21%流入文理學院;哈佛的科技項目經費主要來自聯邦政府:其中 77%是聯邦政府所屬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等機構提供、8%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提供、4%由國防部提供。而在眾多美國大學發展基金中,哈佛的年回報率是最佳的。最高可達21%點,另外其資產規模亦是全美國最龐大的,截止2000年6月底,資產可達226億美元,其中52%用於基礎科學研究’約115億美元t6l。豐厚的資金保障了哈佛大學內部正常運轉。更為科研工作提供了最先進的環境和最充裕的科研經費。
  2、利用校友資源,推動科研發展。校友會是哈佛大學一道特色的風景線,畢業生回母校慷慨解囊也是校友會一大項目之一,幾百年的光輝歷史使每個哈佛人形成了以哈佛為榮的觀念。同時也激勵了他們成功後回報母校的強烈願望。70多年來,在校友會中展開資金募集活動,已成為哈佛一大傳統。據統計,80%以上的哈佛畢業生與母校保持著密切聯繫,願意以捐款的方式表達對母校的感激與愛。他們的捐款,為哈佛成千上萬的優秀學子提供了經濟支持;並且,學校利用這些資金將始建於1878年的紀念講堂擴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學中最大的圖書館。以此支持著哈佛大學最富實力與創造力的教學科研隊伍。
  哈佛大學前校長博克也提出安全和自由的需要,他說:“只有安全和自由得到保證,學者才能探求科學真理。”哈佛大學以一種超然於物外又密切關註國際動態的學術精神深深打動著哈佛學子,以高端的科研定位戰略為引導,以學者一流的戰略為核心,以豐富的科研資金為推手,促使科研成果撞擊世界一流水平。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達2O年()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人的質量”。這一代人既包括了一流的教師,也包括培養出來的一流的學生。正因為教師在育人上堅持高標準,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世界一流著名學府。
  (一)高標準的人才定位戰略
  1、培養實於家和能做出成就的人。哈佛以培養優秀的人才為己任,埃利奧特曾明確指出;“我們要培養實幹家 (doer)和能做出成就的人(achiever),他們成功的事業生涯可以大大增進公共福祉。我們不要培養世界的旁觀者、生活的觀眾或對他人勞動十分挑剔的批評家。”正是基於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認識。哈佛大學才有了由最初的自由選修制到註重實用主義科學的課程改革。
  2、培養有教養的人。有教養的人意味著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已經達到了合理的標準,對世界的認識與對社會和自身發展有著不尋常的鑒別能力。在對文化、道德、倫理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上,核心課程的哲學觀正是表明瞭這一點,讓學生不僅在某個專業方面訓練有素,更重要的是受到廣泛的教育。由此可見,哈佛大學寄期望於學子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避免知識專業化和片面化的發展。
  (二)學術導向和以人為本的質量保障戰略
  自校長埃里奧特將德國大學的學術自由精神引入哈佛大學以來,學術自由一直是哈佛大學基本辦學理念和完成大學使命的必要條件。在自由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註重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是哈佛大學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註重實際、立足社會是哈佛大學的傳統,再分別通過科研、課程、任教和人才技能的改革和培養,達到以質量取勝這一策略。
  1、以學術為導向的聘用制度。哈佛前任校長薩默斯曾說過:大學為社會的持久服務是通過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有造詣的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在哈佛大學的肯尼迪政府學院,共有包括院長在內的5位聘評委員會,對外來教師進行專門的審聘,一般聘期為5—1O 年,通過公開崗位和專業需求的方式向全世界範圍內招聘,保證教師團隊的結構合理化。在該學院的教師當中,有52%專門從事學術研究,不承擔教學任務;48% 擔負教學任務,同時也擔負著研究任務。研究人員必須寫出一定數量的高質量論文,才有資格任教。為了保證哈佛大學教授的一流水平,其校長科南特就曾經說過:“大學者,大師雲集之地”。與此同時,哈佛還制定了教授的“非升即走” 的原則。哈佛大學教師結構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哈佛大學師資隊伍的結構不是呈金字塔狀,而是呈蜂腰狀,即兩頭大中間小。教授和輔助人員是大頭,而助教授和副教授並不多。 在晉升的壓力下,一位助教授如果在5—6年的時間還升不到副教授,其前景就令人擔憂了;另外,哈佛大學一般不給予副教授終身職位,除非達到正教授;而且,它也不給予本校副教授晉升教授的機會,除非在別的高校獲得正教授,哈佛才會向你敞開大門。在晉升的機會上,哈佛是絕對公正與公平;在人才的短暫“流失”上,它也是處之泰然;它用貌視殘酷的手段,保證教師團隊雄厚的實力。
  2、以人為本的教學改革。19世紀中葉自然科學和選修課程的確立,是哈佛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思想的最初體現;19世紀後期自由選課制到導師制的實踐,響應了埃里奧特校長的思想,認為每個學生天生的愛好和才能都應該在教育中獲得尊重;隨後2O世紀前期集中與分配製的探索,保證了學生專業學習的深度;戰後普通教育制度的推行和1970年後核心課程的延生和發展,旨在促使學生掌握學科之間的聯繫,將知識運用於生活。哈佛課改的一系列措施都緊緊圍繞著一個“人”字,每一次的改進都是對前一次的肯定和更新,註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一過程彰顯了哈佛大學將“人融人社會,立足學生思維的培養,謀求人的能力有更大更持續發展的思想”。
  (三)多樣化的課程發展戰略
  在課程的教學方式上,是典型的代表,其轟炸式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敏銳的思維反應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轟炸式的案例教學中,學生被強迫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無論是商人還是律師,都旨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學生平均2年下來至少要攻讀800個案例,每個案例的學習時間是12—18個小時,經過嚴酷的訓練,磨練了學生的耐力和毅力。教員在引導的過程中,提問和反駁的速度都極其迅速,除非學生的觀點無懈可擊,否則又可以引發出更多相關的問題。在這一環節里,學生除了有相當深厚的背景知識和扎實的功底之外,還必須有敏銳的反應和洞察能力。在這樣低成本,高效率的社會實踐里,學生縱然是在“紙上談兵”,但確也精通了“兵法之道”。在課程中模擬現實生活,是哈佛各學院在課程教學方面的一大特色。主要目的還是在於提升學生進入社會的含金量。例如,哈佛醫學院的宗旨是致力於培養有抱負的醫生,為鍛煉學生更好的適應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道德水準,專門設立了1門縱貫2年臨床前期的醫患關係課程,承擔此門課程的指導教師中,50% 的教師為內科醫師,22%為精神科醫師,19.5%為兒科醫師,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為6.1% ,外科醫師為2.4% 。在課程教學上主要採用教師指導下的小組學習,具體教學方法是學生通過臨床訪談,真實病例討論,對促進健康和疾病防治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學習和掌握詢問病史及與病人交流的技能。此外,醫患關係課程還採用(role--play)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作為病人的真實感受。除此之外,還有法學院的協商訓練課程、肯尼迪政府學院提倡的“功夫在課外”,無一例外都旨在提高學生在實際中對課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哈佛校長博克認為,社會服務也是大學不可推卸的責任。其發展戰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社會服務理念
  哈佛大學的發展目標是走向多元的,在不斷適應社會的同時,也保留了屬於大學最原始的功能:為社會服務。伍德羅·危爾森曾說過:“一所院校能在國家的歷史上占一個位置,不是因為她的學識,而是因為她的?”。埃利奧特也明確的提出:“進入本大學,在智慧中成長;離開後服務國家和人類。”大學一直是輸送人才、改造社會、促進經濟繁榮、以高質量服務為己任的強勢推動力,正因為如此,哈佛的各個學院都設有社會服務中心,服務社區也作為必修課程計人哈佛學子考核成績和計分的標準。
  (二)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資金的投入是大學服務社會的基礎,在的慷慨支持下,哈佛大學本身很快形成了全球發展的社會性組織。各學院也相繼建立了一系列國際中心,滿足服務真正深入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哈佛法學院建立了“國際性的法律中心”,用來培訓發達國家的學者和發展中國家的財政官員;商學院建立了“海外關係辦公室”,直接與世界各國共同交流管理經驗;為了給“第三世界”那些貧窮地區提供醫療服務和募集資金,提醒人們關註全球範圍內的環境和營養不足這些迫在眉捷的問題。哈佛還派遣知名專家為瑞士和瓜地馬拉的管理學院配備教師;工程學和應用物理學方面的專家向印度政府提出有關“如何控制河流、如何利用水資源”方面的政策建議;哈佛大學甚至還設計了一項國際性的“”,在十五個國家內通過複雜的來引導和企業的走勢。
  (三)提高社會服務功效
  在哈佛,社會活動和社會服務是評定學生綜合素質的亮點。哈佛的校門上刻著這樣一句名言“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哈佛大學專門建立了公共服務網,簡稱PSN。PSN為學生提供公共服務指南,滿足學生為社區工作的需要。事實上,哈佛大學的每位本科生都承擔著為的責任和義務。例如醫學生,按照臨床社工專業訓練中心理健康的標準,旨在幫助人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到老人院去照顧老人,幫助他們料理生活;到中小學輔導功課或到醫院做看護;也有的給新移民輔導移民法;為市民做熱線義務法律咨詢或在波士頓中國城教英語等。學校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主要是讓學生懂得:無論一個人的學習過程有多長,他終究是屬於社會的,用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才是學生學習生涯的最終目的。
  (一)校長理念是學校特色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石
  自由的理念成就一流的大學,哈佛校長的整體教育目標一直與其堅守的教育理念一脈相承,歷任校長所表現出來的冷靜的思維方式,特有的判斷能力和對人才全面發展培養的期望,都力保了哈佛大學國際化的戰略地位 他們對課程的一系列改革,對人才培養更準確的定位,合理借鑒別國又不失本國的特色,折射了每位校長對於哈佛大學的導向和定位作用。我國若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大學自身準確的定位相當關鍵,從理念上奠定一所大學的發展目標和,對它進行客觀的剖析和總結,結合實際進行改革,植根於自身的社會文化傳統和特色,在本國這個歷史背景和前提條件下,不偏離軌道,切實可行的發展。
  (二)學術自由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前提
  學術自由是人才和科研的兩翼,同時也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信任學校成員的基礎上,哈佛大學通過一系列科研和課程的改革,用嚴格的規章制度界定了自由更深層次的含義,保障了教授和學生更為人性化的權利,促進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而我國的教育重在統一,因此,無論從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出發,都要徹底轉變傳統觀念,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更應該是研究式而非接受式,教師對課堂的要求更應該是引導式而非灌輸式 儘量給予雙方充分的學術空間,展現自身特色。
  (三)追求卓越,引領社會是一流大學的本質要求
  哈佛一直以高標準的定位,擔負著國家的重大使命,其悠久的歷史,一流的科研團隊,豐厚的資金來源,保障了其作為人才培訓基地的堅實地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哈佛大學的發展在不斷走向多元化,在適應社會和堅持獨立的同時又不失風範地走在世界前列,不斷追求卓越,在探索科研和課改方面千姿百態,力求用最好的方式培養人才,重在質量的訓練方式使哈佛的畢業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力引擎。
  (四)服務社會是大學使命的具體體現
  1959年,哈佛大學內森·普西校長的報告指出:“大學的功用不是從這個現實世界之中向後倒退,只有當大學保持其本質時,大學才能很好地服務於這個社會一大學不是政府的一個代理機構。哈佛的社會服務落角於世界各地,正因為如此,有遠見的校長才會擔心其最大的危險是其陷入各種之中,擔心人們缺乏對服務和對生命意義的最終理解。但結合大學的發展和學生對社會的貢獻來看,服務於社會才是的最終體現,才是一所大學生命力的表現所在。 (參考)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私立高等學府。哈佛大學不僅是美國政府制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而且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也十分活躍。哈佛大學的學生來自美國各地以及全世界100多個國家。
  (一)辦學理念
  哈佛大學的辦學理念可以從他的校徽和校訓中體現,都昭示著該校以求是崇真為辦學宗旨。哈佛學院1650年特許狀也強調,學院的宗旨是:“促進所有有益的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藉助所有有益的文學、藝術和科學發展、教育青年人,併為教育本國的青年人提供所有其他必要的東西。”
  由於受德國以科研為大學的重要職能的影響,哈佛大學的職能活動可以歸結為三大類: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在教學方面,哈佛大學共設一個本科生院和十個研究生院。哈佛大學鼓勵教師承擔政府部門或其他機構的科研項目,但要求研究必須符合公眾利益,不能進行秘密的研究。在教學、科研活動以外,哈佛大學的社會服務活動也很出色。
  總之,哈佛致力於創造知識,用這種知識陶冶學生的心智,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的教育機會。哈佛大學雖歷經變革,但一直堅守著尋求真理的辦學宗旨,只是在不同的時期表述及側重點不同。
  (二)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
  哈佛大學培養目標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且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
  1、建立通專結合的。
  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的核心,也是哈佛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改革的重心所在。年,博克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對哈佛大學進行了被媒體稱之為“震撼美國學術大廈” 的“創新核心課程”改革。目前,學校規定,本科生四年必須修滿32門學期課程,其中核心課程8門(從11個領域中挑選 8門,每個領域至少1門,和所修專業最近的3個領域免修),大多要求12門學期課程,其餘為。
  2、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評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目前,哈佛大學本科生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討論、輔導、實驗、角色扮演、、模擬法庭、獨立學習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註重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哈佛大學不但要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啟發性,而且註意的現代化。
  3、倡導學術自由,給學生創造寬鬆自由的發展環境。
  在艾略特看來,學生有選擇學習的自由,有拒絕參加禮拜的自由,有平等地競爭學期獎學金的自由,有選擇自己朋友的自由。正是基於學術自由的理念,艾略特在哈佛大學全面推行選課制和。時至今日,哈佛大學仍遵循著艾略特的學術自由理念,著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
  4、實行寄宿制和導師制,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
  自勞威爾出任校長以來,哈佛大學一直實行寄宿制,每所宿舍都設立舍監,通常由一名教授擔任。與寄宿制度相配套,哈佛大學實行導師制。在哈佛大學,導師不是一種職務或職稱,而是一種工作。導師的職責主要是在其專業領域以談話和輔導的方式進行非正式的教學,給學生以學業上的指導,這樣就減少了學生正式上課的時間,增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同時,導師還可以通過和學生的非正式接觸,在學習態度、價值觀念和生活目標等方面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哈佛文化感染每一代學子。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博克校長曾經指出:“現代大學不僅重視正式教育,還承擔了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更大責任。”博克的話反映了哈佛大學對課外活動的重視和課外活動在哈佛大學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哈佛大學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有哈佛一拉德克利夫管弦樂隊、爵士樂隊、學院樂隊等學生社團組織的文娛活動,有各體育團體組織的體育活動,有菲利普斯·布魯克斯舍友協會等學生社會服務機構組織的社會服務活動,也有一些國際關係、政治等方面的學術性活動。
  牛津大學()創辦於1167年,校址在牛津城。目前它是由35所學院及由教會設立的5所永久私人學院(Permanent Private Halls)組成。牛津圖書館是世界聞名的,僅次於大英圖書館。牛津大學不僅培養了大批的政治家,而且還培養了許多其他學術領域的人才,英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畢業於牛津大學。
  (一)辦學理念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牛津大學在維持其基本辦學理念的前提下,也逐步實現了現代化。現代牛津大學的辦學理念可以從該校的使命陳述中得以體現。2000年,牛津大學將自己的使命陳述為:“牛津大學的目標是:在教學和科研的每一個領域都達到和保持卓越;保持和發展作為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歷史地位;通過科研成果和畢業生的技能而造福於國際社會、國家和地方。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大學致力於:適應知識界和社會各界發展的需要,與廣大學術界、專業界、工業界和商業界建立密切聯繫,為教師從事創造性的研究提供設備和支持,以使牛津取得傑出的研究成果;建立教學與研究環境的富有成效的聯繫,促進具有挑戰性的、有活力的教學,通過導師制和小組學習促進思想交流,充分利用大學圖書館、博物館和科學收藏物資源,培養畢業生在全國和國際上的競爭能力;保持並充分利用各獨立學院的優勢,通過提供富於激勵作用的、多學科的學術社區促進學生智力和人格的發展,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支持服務加強大學的學術生活;從英國和國際上吸引高素質的學生來牛津大學學習本科生、研究生和繼續教育課程,積極拓寬招生渠道,吸收多樣化背景的學生,併為牛津及更廣大的地區提供更多和更加多樣化的終身學習機會。”
  (二)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
  人才培養的表現在四個方面,即學院制、導師制、獨特的專業和課程設置、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
  1、實行學院制,大學與學院分工協作,共同培養人才。學院制是中世紀大學的“遺產”,它使牛津像一個由眾多自治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大學和學院分工協作,共同培養人才。今天,牛津大學仍然維持著這種職能分工。牛津大學的學生,必須在某一個學院註冊,成為學院的一員,同時又屬於大學。
  2、實行導師制,實現課堂教學與的結合。
  牛津大學在教學上與其他大學不同的,是與其獨特的學院制相配套的導師制。學生在牛津大學一個學院註冊後,學院就會為他指定一位導師(tutor)。導師是學生所選專業方面的學者,他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和品行。通過導師制,牛津大學把大學的集體教學與導師的個別輔導結合起來,把學生的學業發展與個性發展、生活價值觀教育等結合起來。
  3、建立別具特色的專業體系和多樣化的課程體系。
  牛津大學的學生一入學就要選定專業(course)。由於專業性質、學科範圍、修業年限不同,各個專業的有很大的差異。無論怎樣選擇,學生都必須修完核心課程。核心課程和選修課加起來必須達到8門。另外,在本科期間,學生在學習某個專業的同時,還可以選擇其他一兩個專業作為輔修。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營造富有激勵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牛津大學學生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這是牛津大學的重要特色和對學生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牛津大學現有200 多個俱樂部和社團組織,既有體育、音樂、戲劇方面的體育娛樂性組織,又有辯論、宗教、學術方面的組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組織,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這樣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為學生提供發展興趣愛好的空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使得學生在規模巨大的大學中可享受到小學院的人文關懷和文化氛圍,在重個人主義的社會中找到集體的感覺,增強學院的凝聚力。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03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本條目相關文檔
& 134頁& 10頁& 169頁& 134頁& 139頁& 217頁& 86頁& 7頁& 134頁& 138頁
本條目相關資訊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評論(共367條)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哈佛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