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上一句作者是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作者 那个朝代人 是什么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各出自哪首诗、作者、哪个朝代人、诗句是什么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出自:《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生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
出自:《绝句》。
作者:叫释志南的和尚
朝代:宋代
古木阴中系短篷,
仗黎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春天的天气时雨时晴,杏花开时的蒙蒙细雨落在身,衣服欲湿未湿,柔和的杨柳,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渭城朝雨?徘岢荆?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意思: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出自:《蝉》
作者: 虞世南
朝代:初唐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处于高处发出的声音自然就远了 并非是借了秋风的力量。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宋朝的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意思:只
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也是宋朝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由于我就在庐山上的缘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诗僧僧志南的《绝句》意思
:春天的天气时雨时晴,杏花开时的蒙蒙细雨落在身,衣服欲湿未湿,柔和的杨柳,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再多喝一杯吧,出了阳关,就再也难见到老朋友了.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初唐名臣虞世南的《蝉》意思:处于高处发出的声音自然就远了,并非是借了秋风的力量.
大家都关注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关的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ICP备号-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_全诗赏析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共4页,当前第3页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古典文学交流QQ群:
您所在的位置: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作者:fengzren来源:未知时间:阅读:
&&& [译文]但愿人世间离别的亲人都青春永在,虽然彼此相隔遥远,却在同一轮明月之下共祝平安。
&&& [出典]《水调歌头》
&&& 1、《水调歌头》苏轼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g&),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注释】
&&& (1)把酒:端起酒杯。
&&& (2)宫阙:宫殿。
&&&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 (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 (5)琼楼玉宇:形容瑰丽堂皇的建筑物。这里指月中宫殿。
&&& (6)不胜:忍受不住。
&&& (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 (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 (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 (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 (11)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 (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 (13)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 (14)《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15)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 (16)司马光《温公话》记石曼卿:&月如无恨月长圆。&
&&&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把,握着。
&&& (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 (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照进雕花的窗户,照到不眠的人。绮户,装饰着花纹或图案的窗户。
&&& (2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 3、译文:
&&&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
&&& 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 4、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 苏轼生平事迹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流人物。
&&& 5、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的,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 6、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 7、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始终是老百姓过八月中秋的主题。
&&& 中秋,是我们国人仅次于过大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寓意祥和团圆。与过大年相比,中秋没有那样喧闹和大肆疯玩。或者因为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带点的浪漫,多几分诗意几丝淡淡的幽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到中秋,最容易勾起心灵深处那根琴弦的悸动&&它是一种甜蜜的自虐。如若人生没有这样的体验,也属一种缺憾吧!
&&& 月饼年年有,只是那皓月当空,月夜静思的时光,似已越来越少见了。闪烁着万家灯火的上海,触目所及,尽是一片恣意流溢的缤纷七彩。
&&& 已有好久,城市的夜幕没有星,也没有月光。建议中秋之夜全城熄灯一个时段,以还大家一个月光如泻的中秋夜!
&&& 本文作者(来源):苏轼
本文来源于(),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注明出处。
下一篇: 上一篇: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 有关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大全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全诗如下: 雁门太守行 作者: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
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里共婵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