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会传到地下室顶板活荷载吗

1、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根据使用功能及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要求,地下室的层数1至4层不等。
2、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荷载情况、防水抗渗和有关规范的构造要求确定。《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规定,箱形基础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05)规定,承重钢筋混凝土外墙的最小厚度为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考虑到由于强度等级过高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一般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低不宜高,常采用C20~C30。有的工程地下室外墙有上部结构的承重柱,此类柱在首层为控制轴压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较高,因此在与地下室墙顶交接处应进行局部受压的验算,柱进入墙体后其截面面积已扩大,形成附壁柱,当墙体混凝土采用低强度等级,其轴压比及承载力一般也能满足要求。
3、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竖向荷载有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有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荷载。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对地下室外墙平面内产生的内力值较小。在实际工程的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墙的配筋。
4、地下室外墙的水平荷载组合:见图11.12-1外墙水平荷载
(1)地面活荷载(取10KN/m2)、土侧压力;
(2)地面活荷载、地下水位以上土侧压力、地下水位以下土侧压力、水压力;
(3)上列(1)加人防等效静荷载或(2)加人防等效静荷载。
图11.12-1中的各值:见p475
荷载分项系数除地面活荷载的为1.4外,其他均为1.2。
5、地下室外墙可根据支承情况按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由于地下室内墙间距不等,有的相距较远,因此在工程设计中一般把楼板和基础底板作为外墙板的支点按单向板(单跨、两跨或多跨)计算,在基础底板处按固端,顶板处按铰支座。在与外墙相垂直的内墙处,由于外墙的水平分布钢筋一般也有不小的数量,不再另加负弯矩构造钢筋。
6、地下室外墙可按考虑塑性弯矩内力重分布计算弯矩,有利配筋构造及节省钢筋用量。按塑性计算不仅在有外防水的墙体中采用,在考虑混凝土自防水的墙体中也可采用。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只在受拉区混凝土可能出现弯曲裂缝,但由于裂缝较细微不会贯通整个界面厚度,对防水仍有足够抗渗能力。
7、有窗井的地下室,为房屋基础能有有效埋置深度和有可靠的侧向约束,窗井外墙应有足够横隔墙与主体地下室外墙连接,此时窗井外侧墙应承受水平荷载(1)或(2),因为窗井外侧墙顶部敞开无顶板相连,其计算简图可根据窗井深度按三边连续一边自由,或水平多跨连续板计算。如按多跨连续板计算时,因为荷载上下差别大,可上下分段计算弯矩确定配筋。
8、当只有一层地下室,外墙高度不满足首层柱荷载扩散刚性角(柱间中心距离大于墙的高度),或者窗洞较大时,外墙平面内在基础底板反力作用下。应按深梁或空腹桁架验算,确定墙底部及墙顶部的所需钢筋。当有多层地下室,或外墙高度满足了柱荷载扩散刚性角时,外墙顶部宜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水平通长构造钢筋,墙底部由于基础底板钢筋较大没有必要另配附加构造钢筋。
9、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与基础底板的连接,因为外墙厚度一般远小于基础底板,底板计算时在外墙端常按铰支座考虑,外墙在地板端计算时按固端,因此底板上下钢筋可伸至外墙外侧,在端部可不设弯钩(底板上钢筋锚入支座按需要5d或15d就够)。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在基础底板弯后直段长度按其搭接与地板下钢筋相连,按此构造底板端部实际已具有与外墙固端弯矩同值的承载力,工程设计时底板计算也可考虑此弯矩的有利影响。
10、当有多层地下室的外墙,各层墙厚度和配筋可以不相同。墙的外侧竖向钢筋宜在距楼板1/4~1/3层高处接头,内侧竖向钢筋可在楼板处接头。墙外侧水平钢筋宜在内墙间中部接头,内侧水平钢筋宜在内墙处接头。钢筋接头当直径小于22mm时可采用搭接接头,直径等于大于22mm时宜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
11、地下室外墙的竖向和水平钢筋,除按计算确定外,每侧均不应小于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当外墙长度较长时,考虑到混凝土硬化过程及温度影响可能产生收缩裂缝,水平钢筋配筋率宜适当增大。外墙的竖向和水平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直径宜小间距宜密,最大间距不宜大于200mm。外侧水平钢筋与内侧水平钢筋之间应设拉接钢筋,其直径可选6mm,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形布置,人防外墙时拉接钢筋间距不大于500mm。
12、地下室计算参数取值
1、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荷载作用影响,一般竖向荷载有上部结构和地下室楼盖传来的荷载及本身自重;水平方向有室外地面活荷载,土和地下水等侧向压力。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侧压力影响。通常容易漏计考虑消防车道及过街楼部位活荷载的作用影响。有人防部分应考虑人防的等效静荷载,其取值应符合《人防规范》GB50038第4.3.14条规定且应注意5级人防时,当上部建筑物外墙为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时,上部建筑物自重取全部重量,其他结构形式时只取其自重之半。
2、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时,由可变荷载控制的基本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基本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水位稳定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可取1.2;水位急剧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宜取1.3。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外墙的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2,有利时取1.0;抗爆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0。
13、地下室外墙计算步骤
1、计算侧向力2、根据侧向力计算弯矩按单向板一边简支一边固端计算查静力计算手册3、根据最大弯矩算墙体配筋4、验算配筋率
引:李国胜《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
&&& 05SG109-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结构设计原则、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和地震作用、地基基础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三无传世相关信息
广告赞助商
◎ 三无传世- 文章列表
弹性计算显示:风荷载作用下
透彻理解规范条文的含义和背景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复杂
高宽比的计算方法没有明确的标准如果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
本项目为某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群中的一座商住
& & & &透彻理解规范条文的含义和背景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复杂& & & &高宽比的计算方法没有明确的标准如果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 & & &本项目为某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群中的一座商住综合楼1& & & &2 层用于商业& & & && & & &转换层设在2 层顶;3~30 层为住宅& & & && & & &用于商业;1 层地下室& & & &用于车库、水池和设备间 m& & & & m标准层和转换层结构平面分别如图1所示 为了得到理想的户型布置& & & &尽量不加大平面南北向最小宽度& & & &而是通过剪力墙的平面布置来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能力& & & &防止倾覆& & & &并实现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结构布置中增加y 轴方向剪力墙的数量和长度& & & &南北立面上局部突出的部分加强了剪力墙布置& & & &尤其注意保证了足够的y 轴方向落地剪力墙 弹性计算显示:风荷载作用下& & & &东座y 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 184& & & &西座为1/1 250;多遇地震作用下东座y 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 219& & & &西座为1/2 420;东座y & & & && & & && & & &满足规范的整体稳定要求;剪力墙、框支柱等抗侧力构件配筋量正常& & & &多数是构造配筋& & & &无异常超限情况;基础底面也未出现零应力区 由于在转换层附近采用了弹性板建模& & & &使用总刚计算方法直接形成结构的总刚度矩阵和总质量矩阵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西座中因轴线转向有部分斜交构件& & & &增加计算45o和135o方向水平地震作用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后检查楼层剪重比& & & &转换层薄弱层处有足够的设计地震剪力 为了使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达到足够的精度& & & &保证足够大的各地震作用方向有效质量系数& & & &在振型分解反应谱计算中取前30计算中发现& & & &东座由于平面狭长& & & &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偏大延长周边剪力墙& & & &同时缩短内部剪墙& & & &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加合理有效调整剪力墙布置时& & & &同时关注刚心的移动& & & &避免无意间增大了偏心率而收到降低耦联周期比的效果 用直接动力法与加速度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作比较& & & &以准确了解复杂高层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响应采用satwe 进行弹性时程分析& & & & s& & & &加速度谱和规范设计谱形状比较匹配的2 条天然波mt. diablo, sanfernando条人工波user1 作为输入& & & &峰值加速度按照6 度多遇地震设防水准调整为18cm•s-2由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基底剪力时仅考虑单向地震作用& & & &为了与之比较& & & &在弹性时程分析中也只输入主分量加速度时程 在联肢剪力墙中& & & &连梁是一种对结构整体刚度很敏感的构件& & & &用壳元建模分析更准确但是当连梁跨高比比较大时& & & &对采用单元结点协调的satwe 会带来与连梁相连处墙肢单元划分困难的问题鉴于目前的设计软件不能人工干预单元的划分& & & &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 时用杆元建模& & & &用壳元建模 裙房屋面与转换层楼面在同一标高& & & &裙房框架柱的内力也会受到水平荷载转换的影响& & & &故将裙房屋面板与转换层楼面板一起定义为弹性膜但在计算扭转位移比时& & & &为了反映结构的整体扭转& & & &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西座由于严重不对称& & & &楼层扭转位移比很大通过调整剪力墙布置& & & &尽可能减小楼层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之间的偏心关于多层结构刚心的定义存在争议& & & &现代空间结构计算方法并不需要确定刚心的位置& & & &但刚心仍是概念设计的有用工具satwe 软件把每一楼层当作单层结构计算出楼层刚心& & & &pmsap 软件按照某种方式考虑所计算楼层与整体结构的关系而得出楼层刚心 要:要使高层建筑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办法是使结构中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很高的延性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经济的办法是有选择有重点的提高结构中重要构件或某些构件中关键部位的延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概念设计、构造设计几方面论述& & &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本工程为带转换层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 & &设计时采用satwe两种不同力学模型 【xzbu】郑重本工程具有高宽比过大& & & &竖向构件不连续和扭转不规则等特点& & & &为了进一步认识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行为& & & &还进行了弹塑性分析& & & &并提出了性能评价和抗震构造措施& & & &于另文介绍 pmsap 中梁、柱不能偏心建模& & & &当转换梁与其上剪力墙之间存在偏心时& & & &辅助建立若干与转换梁轴线垂直的分布足够密的小段刚性梁& & & &以传递剪力墙和转换梁之间的荷载并协调变形& & & &准确反映框支剪力墙的协同工作 本工程楼盖整体性较好& & & &无狭长楼板或局部大洞口& & & &可以采用刚性楼板计算以减少自由度数转换层楼板起到传递分配不落地墙水平剪力的作用& & & &另外在框支剪力墙中需考虑转换梁的轴向拉力& & & &水平转换和竖向转换都要求考虑楼板平面内变形& & & &应采用弹性板计算为了使转换梁转换竖向荷载的传力路线清楚& & & &不考虑转换层楼板的平面外刚度& & & &按弹性膜计算& & & &偏于安全考虑到水平荷载的转换也不是全部在转换层完成的& & & &其上相邻的标准层楼板也定义为弹性膜 在结构整体计算中& & &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和偶然偏心& & & &但二者不叠加转换层及其附近的弹性板使整体结构的独立质量总数和固有振型总数大幅增长& & & &振型复杂 参考软件计算的刚心和质心位置& & & &调整平面布置东座平面规则& & & &框支柱距比较大& & & &而且由于商场建筑布局的需要以及保证结构y向刚度和控制落地墙间距的考虑& & & &y向落地剪力墙较多& & & &x向落地墙较少& & & &使得x向转换层附近竖向刚度突变比较明显框支框架截面和落地墙厚已无法加大& & & &主要通过适当缩短上部住宅剪力墙& & & &并利用裙房的侧向刚度& & & &使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满足规范要求 典型的板式住宅& & & &进深小& & & &立面宽由于建筑平面狭长& & & &并且西端局部轴线转向& & & &如图设一道防震缝将建筑物分为东、西两个结构单元东座为长矩形平面& & & &西座平面严重不对称& & & &高宽比都很大本工程为丙类建筑& & &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 & & && & & &建筑场地类别为东座和西座结构在y 向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楼层剪力响应分别示于图3 和图4取各条波反应的平均值作为弹性时程分析的结果& & & &小于加速度谱法的计算结果弹性时程分析也反映出楼层剪力在转换层附近的突变现象 两种设计软件的各项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 & &表明分析模型和方法合理& & & &计算结果可靠& & & &满足了规范各项要求主要计算结果示于表1~表4 高层建筑的造型和功能日趋多样化超限复杂高层结构设计尤其需要重视抗震概念设计& & & &在总体布局中融入三水准抗震设防思想& & & &合理建立分析计算模型& & & &正确运用设计软件& & & &在现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结构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 广告赞助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推荐使用第三方专业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地下室外墙设计知识点集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地下室外墙设计知识点集 地下室外墙设计知识点集 地下室外墙设..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26|
上传日期: 03:23: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地下室外墙设计知识点集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