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量多少 量筒使用 幼儿园科学区观察记录观察记录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实验观察记录的作文(共10篇)
实验观察记录的作文
为了配合我做科学研究和试验,爸爸决定送给我一个显微镜。于是在网上给我买了一个显微镜,让我欣喜若狂。今天显微镜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试验。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这部显微镜。共分为三种倍数放大,100、600、1200三种,也就是有三个物镜。下面的反光镜除了自然光反光器以外还有一个是电子光源,昼夜都可以观察。机身不大,但做工极为精细,全机身材料是工程塑料。机身颜色除了载物台、反光镜及底座是黑色以外,其他全都是银色的。配件足足有几十件,放大镜、投影仪、动植物标本、虾卵……应有尽有,只要做实验能用到的里面都有。
我拿出显微镜,放在桌子上。我拿出一片动物标本,是刚刚出生的幼蚕,就仅仅两毫米长。我把标本按照说明书上说的放上载物台,用压片夹夹住。先调整到最短的那个物镜,就是100倍的放大。又利用反光镜把光线反射到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上。我左眼向目镜里注视,却看到的是一片空白,什么物象也没有出现。我缓缓转动调焦手轮,让镜头慢慢上升。镜头升了一点,我发现原来空白的地方出现了坑坑洼洼的迹象,而且极为清楚。
按照说明书上说的,已经到位了,可以开始寻找物象。我左右移动标本,看看镜头上是否能看到蚕的影子。果然,没过一会儿,蚕就进入了我的视野之内。只能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挺大的,但看不清楚。我上下调动了一下手轮,那个东西越来越清楚,我终于能认出那是一条蚕了。我左右移动标本,观察蚕身上的结构。发现这么小的一只蚕已经发育成型了,在显微镜下,把蚕身上一条一条的腿以及眼睛和嘴巴都看得清清楚楚,好像就是一条长大的蚕。等我再用高倍物镜观察的时候,甚至连蚕背上的细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了。
观察完了蚕,我还是不太过瘾,天天听妈妈说指甲上的细菌多,我倒要看看有多少细菌。我看了看指甲,刚好有一个里面有一些脏东西,我用小针小心翼翼地勾出来了一些灰,把它们放在了一个玻璃片上,在载物台上放好。选择100倍物镜观察。物象清晰以后,我只看了一眼,就差点没呕吐出来。上面竟然全都是细菌,看起来挺吓人,就像一个个红点点一样。周围还长着毛。我整天咬指甲,把这些东西都给吃了下去,不生病才怪呢。以后咬指甲的时候就想想这现象,保准再也不敢咬了。
我第一回使用显微镜,就观察到了这么多奇怪的东西。我以后,还要多多利用显微镜,和它成为好朋友。让我学到、看到更多奇妙的物体,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
今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因为我家是卖包子的,有火炉,而我们科学课上刚好学到岩石,我可以借此机会做岩石受冷受热变化的实验了。 我把准备好的岩石,放入火炉中,过了一分钟,我观察到岩石变得很红。我用铁夹把岩石放进锅里,发出“滋滋滋”的响声,我边观察着边记录着。在我记录时,妈妈叫我过去帮忙。没办法,母命难违,我只好先过去帮忙。 帮忙结束后,我又回到火炉边继续我的实验。我把岩石又一次放进火炉里,这次我没有很快取出岩石,而是让它长时间接受火烧。过了不久,我听见了一声“啪”的响声,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岩石爆裂了。我在本子上认真记录好就离开了。 到了吃早饭时间,我到蒸笼里去拿热乎乎的包子,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包子还是冷的,仔细一看,火炉灭了,而且还是湿的。再仔细一看,吓了我一大跳,锅底一个大洞,想必是我实验时岩石爆裂砸破了锅子。爸爸妈妈知道后,责骂了我。 唉,为了实验,损坏了家里的一口锅,我也不知道是值还是不值。大家在实验时,要再小心些,最好是既完成实验,又不损坏家中物品。
研究课题:
探究虚伪颗粒与其它颗粒的反应;
实验器材:
虚伪颗粒、试管数支、“诚信”、“坚强”、“金钱”、“权力”、颗粒数粒、纯净水。
实验过程:
(1)将纯净水放入试管内,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2)在每一试管内放入等量的虚伪颗粒。
(3)将“诚信”颗粒放入甲试管、“坚强”颗粒放入乙试管,“金钱”颗粒放入丙试管,将“权力”放入丁试管。
(4)静放一断时间,观察并记录每一试管内液体的反应。
实验现象:
(1)甲试管,“诚信”颗粒与“虚伪”颗粒相互排斥,并不断与“虚伪”颗粒发生磨擦直致“虚伪”颗粒消失。
(2)乙试管,“坚强”颗粒与“虚伪”颗粒相互作用,但“虚伪”颗粒一点点被“坚强”颗粒吞食。
(3)丙试管,“金钱”颗粒与“虚伪”颗粒想到交融,并不断壮大,同时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
(4)丁试管,“权力”颗粒与“虚伪”颗粒相互结合并发生板结,沉淀到试管底部,最后,在温度适宜下,发芽长成一株黑色植株。此植株更是奇臭无比,让人难以忍受。
实验结论:
不同颗粒与“虚伪”颗颗的反应不同。代表高洁的颗粒与“虚伪”颗粒的结合后,“虚伪”颗粒会一点点消失,仍保持原样。代表低庸的颗粒与“虚伪”颗粒结合后不断壮大。
实验时间:
丙丁试管内所形成物质破坏力极大被慎重处理。
为了参与环境保护,充分了解水质情况,我和家人一起对东便门桥下的水质,进行了实地观察。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骑车来到东便门桥下,爸爸先将系住绳子的小桶放入河中左右摇晃着,不一会就将水提了上来,倒入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废“可乐”瓶子里,随着水的倒入,透明的瓶子渐渐变成了黑色,细心观察,好混浊,上面还漂浮着许多的泡沫,闻着还有一股子臭味,我们迅速将瓶盖拧好,套上塑料袋,回到了家。
回家后,我们请妈妈过来帮忙,因为妈妈曾经在大学里的高科技公司,做过两年的水质化验员,妈妈答应叫我一起做这个试验,我很高兴地应允了。我们准备了3个瓶子,都是1000毫升的,妈妈将大“可乐”瓶子里的水分成了3份,每份大约是500毫升,分开倒入后,妈妈又找出了量筒,取出了我见都没见过的“比重计”放入量筒中,比重计向下沉去,我问妈妈这是干什么?妈妈告诉我,这是检测水的重量用的,红色的小道道标明了数字,液面到哪里就标明水的比重有多少,听过妈妈的话,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才知道,水的比重接近1.0。妈妈叫我要耐心地等待两天,并叫我找个小本子,记录一下倒入的水有多少,倒入的时间和水质的颜色,比重,我一一照着做了。坐在小板凳上,我想: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都离不开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水资源已经逐渐地匮乏,水成为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环境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解决水源告急问题都已经纳入到政府的折子工程当中了,我们也应该了解水质的情况,为拯救水资源做点什么!
经过两天的沉淀后,我们重又观察那些瓶子,我发现,3个瓶子里的水,全部分成了2层,瓶底儿大约有2公分厚的水质变成了黑色,上面大约490多毫升的水变得半透明的,仍有一些漂浮物存在,我问妈妈那是些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那些是不能够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杂质,也叫化合物。为了更进一步观察它的变化,妈妈叫我接了500毫升自来水,与沉淀过后的水进行比较,自来水很清亮,无色无味,肉眼看不到有任何杂质,而经过沉淀的河水与自来水相比,还是显得颜色发灰,不够清亮,虽然经过两天的沉淀,水中的异味跑掉了许多,不是那么的刺鼻,但是,仍然还有残余的臭味。为了便于我进一步了解污水处理后的情况,妈妈特意找了容器将其中一瓶污水倒入,然后又将一种名叫“絮凝剂”的污水处理剂倒入,经过充分的搅拌后,进行再沉淀,妈妈说,污水达到净化,还要有一天的时间。我只有慢慢地等待。
在这两次的观察中,我了解到,污水处理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假如,大家都从爱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排放前的治理,那么,河里的水质要好得多了。这使我联想到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乡办的电镀厂,往大家共用的河道排放有毒的废水,结果,池塘里的鱼和一些周边的水草都死了,还有一些村民的身体受到了损害,可见水的净化与我们的生存有多大关系。我急切地等待着实验的结果出来,好看看经过处理的水到底能不能利用。
放学后,我继续观察经过昨天处理后的水质情况,发现,昨天还浑浊的水已经发生了变化,瓶中的水完全分成了两层,上面一层的水质已经与正常的水质较为接近,水质清亮,无色透明,用鼻子闻一闻,水中的臭味也已经削减了很多,闻起来不那么刺鼻了。
妈妈叫我拿来一个透明的空瓶子,顺手在瓶口上放上过滤用的“玻璃漏斗”,然后将分层后上层较为清亮的水慢慢倒入备用。稍后,我们再将沉淀的水收集起来,妈妈找出了一种叫“试纸”的小条,顺手在水中蘸了一下,我被弄糊涂了,问妈妈为何要这样做?妈妈说:“这种小条的名字叫试纸,是专门用来检测水的PH 值,因为水是中性的PH=7,对人体无害,偏碱性,偏酸性都会对人体以及水中的浮游生物带来危害。”我们观察了一下试纸的颜色,与对照表相比,经过处理的水虽然清亮了,但是却偏碱性,还不能循环使用。妈妈还告诉我,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过程也和这样处理差不多,比较起来,水质的处理过程还要复杂一些,添加处理剂的过程,也要有一定技术要求,才能够使水质最终达到排放标准,重新应用。可见,破坏水源,特别是一些工厂,如染料厂、造纸厂、皮毛厂、化工厂等未经过处理的水一旦排放到城市的水系里,污染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乃至危及生物、危及生命……细想起来,简直太可怕了!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与试验,使我对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有了深刻地认识,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和一些人为环境的破坏,地下水的资源在逐渐减少。虽然南水北调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我们却不可想象一旦水资源匮乏,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了水,就像生命中没有了绿色。我沉重地意识到,如果不从破坏环境的源头入手,遏制人为的破坏,那么有一天,人类会饱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我要大声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爱护我们的环境,为你,为我,为他,为造福子孙后代,杜绝恶习,去节约每一滴水吧!
一次有意义的实验
上两周,我们老师指导我们进行“做中学”实验,我们组研究身边十分熟悉的铁制品生锈现象,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制定防锈的种种措施,我们兴趣盎然。老师让我们制定“影响铁钉生锈因素”的实验方案,我们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搜集信息、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真刀真枪”的搞科学,提高我们探究科学的能力。我们从生活中入手,关注周围常见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的解释,并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我们在实验后.进行交流和研讨,思维相互碰撞,每个人都深入思考,认知水平有了提高。铁生锈是个复杂的过程。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铁生锈与铁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以及各种酸碱盐等类物质有关。就其实质来说,是铁在接触有关气体或液体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结果使铁从外向里逐步转化成各种铁的化合物。铁锈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容易剥落,使铁受损,我们熟悉的铁钉生锈就是个例子,在实验中,老师准备了冷却的沸水、植物油、砂纸等,我们带来无锈铁钉、矿泉水瓶或透明塑料保鲜袋、干燥剂、细线绳等组装实验器材,放在规定地方,随时观察研究。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金属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既然钢铁生锈与水、空气接触有关,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钢铁才能不生锈呢?关于防锈的方法,我们探究了四种。第一种是常用的擦拭方法,把沾在铁器上的水分及时擦去;第二种是在其表面喷上油漆,涂矿物性油脂;第三种是用搪瓷覆盖;第四种是在铁中加入其他金属制成不锈钢。其实自行车的车圈镀了一层金属铬,也是常用的防锈方法。最后,老师还布置家庭作业,让我们寻找家中厨具、家具、工具、家电,采取了哪些防锈措施。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科学,体会其中的道理。通过本次实践学习,我们初步学会设计铁钉生锈实验方案,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初步学会对同伴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会完善自己的方案。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总之,收获很大,希望今后多做这样的活动。'
对西瓜虫是否有感情的研究
一、选题目的:
这是一种奇怪的虫,有七对脚,肚皮上全是白色的纹理,身体很光滑。一遇到危险时,它会立刻缩成一个球,来保护自己,就像一个西瓜。所以,我称它为西瓜虫。
一天早上,我在楼下草坪上发现一只四脚朝天的西瓜虫正竭力想要翻过身来。为了不要让它被太阳晒死,我顺手把它翻了回来,就离开了。没走几步,我突然发现西瓜虫正跟着我,十四只脚并用,跑起来也蛮快的。一开始我以为它要走这条路,就往旁边让了一步,在旁边静静地看它。谁知西瓜虫又向我跑来,难道它在跟我?为证实自己的想法,我忙绕到它背后,没想到西瓜虫也来了个向后转,又朝我跑来。西瓜虫也有感情吗?我决定捉几只西瓜虫回去做个实验,研究一下西瓜虫到底有没有感情的?
二、实验过程:
1 、确定实验对象 :从楼下草丛中捉八只差不多的西瓜虫,每二只为一组,共分四组。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先把八只西瓜虫,分装在四个有湿土的盒子里。又在每个盒子里分别放入了草、饼干屑、蚊子尸体、肉末,每隔一小时进行观察记录。
第二步:对吃完食物的西瓜虫添加同样的食物,并间隔一定时间和它玩,和它说话。如把它放在手心和它说悄悄话,把它放在桌子上教它翻翻身,让它在地上自由自在地跑个痛快。
第三步:对未曾吃食物的西瓜虫,隔半天换上同样的食物,然后不加理睬。
第四步: 7 小时后,从我的手掌心把西瓜虫放回大自然。
三、实验观察记录:
实验记录一 :西瓜虫吃食情况
小豆芽成长记――记一次植物生长实验
一天的科学课,老师希望我们做一个种子发芽的实验,最好把实验记录下来。
放学后,我回到家,就急不可待地开手做实验了。首先是准备用具:两个可乐瓶、少量的水、两张纸巾、两颗绿豆。接着,我请爸爸把可乐瓶横切成两半,连着瓶底的下部分就成了我的实验器皿,我把纸巾放进可乐瓶底,倒进适量的水,再轻轻地放进绿豆,就这样,实验的第一组做好了。另一个器皿也按上述方法来做。终于,两组都做好了。我把第一组放在阳光照耀下的窗台上,第二组在鞋柜边,那里阳光少,较阴暗。
没想到,刚过了几个小时,我发现两组的豆子出芽了,我高兴极了。过了一天,豆子长出了茎和根,又过了几天我发现有一组豆子终于长出了叶子,我急忙跑去看。
另一组也长出了嫩叶,我欢呼起来:“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最后,我经过仔细观察对比,阳光充足的那一组长得快,现在叶子已经碧绿碧绿的。可见,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蚂蝗真的能再生吗
蚂蟥真的能再生吗一、提出问题据民间传说,把蚂蟥切成两段放进水里,它们能分别长处缺失的另一半,一条蚂蟥就变成了两条蚂蟥;如果把蚂蟥磨成粉晒干后放进水里,就能长成很多的小蚂蟥;如果把蚂蟥晒干再放进水里,它能获得生命,重新活过来。我很疑惑,蚂蟥被切成两段、被晒干、被磨成粉生命体征都没有了,怎么会活过来呢?今年假期爸爸鱼缸里有两条蚂蟥,于是我做了下面的实验。二、实验方法、步骤、观察记录实验(一):
把蚂蟥切成两段步骤:
(1)把蚂蟥从水里捞出来(2)放到阳台瓷砖上(3)把蚂蟥切成两段(4)把切成两段的蚂蟥分别放入水中(5)观察放入水中的两段蚂蟥的存活情况(6)观察记录观察时间蚂蟥的状态结论7月11日14:50两段蚂蟥在水里轻快的游动活着的7月12日7:10轻轻摇动装蚂蟥的水瓶,两段蚂蟥都游了起来,其中前半段游得比后半段快些活着的7月13日6:30都在动,但前半段比后半段动得快些活着的7月14日7:30前半段还在动,后半段已经一动不动了前半段活着的,后半段死了。7月15日6:21前半段偶尔动动前半段活着的7月16日5:12前半段一动不动了前半段死了实验(二):
把蚂蟥晒干步骤:
(1)把蚂蟥从水里捞出来(2)放到阳台瓷砖上晒(3)把晒干的蚂蟥放入水中(4)观察放入水中的两段蚂蟥的存活情况(5)观察记录观察时间蚂蟥的状态结论7月11日14:43放入水中的蚂蟥一动不动,身子有些软了死的7月11日15:52一动不动死的
把蚂蟥磨成粉步骤:
(1)把蚂蟥从水里捞出来(2)放到阳台瓷砖上晒干
(3)把晒干的蚂蟥磨成粉
(4)把粉末放入水中(5)观察放入水中的蚂蟥粉观察时间蚂蟥的状态结论7月11日14:32沉入了水底7月11日15:52
三、实验结果1、把蚂蟥切成两段放入水中,前半段活了5天,后半段活了3天,最终都死了,没有变成两条蚂蟥。2、把蚂蟥晒干后放入水中,蚂蟥没有活过来。3、把蚂蟥磨成粉后放入水中,一条蚂蟥也没有长出来。最后的结论:蚂蟥不能再生。
在不知道多少年后,我已经成为全世界闻名的“花朵科学家”了,我的成果成千上万,其中,获奖的琳琅满目,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奥比尔奖(当时研究花朵的最高奖项)的、奥撕卡花奖的等等,多得数都数不清。
我一天的时间都被助理安排地满满的:上午——去ABC山上观察花朵,记录!中午——看“花儿朵朵”频道的“DD花”栏目,记录!下午——去实验室培育花朵,然后去电视台录节目,最后去研究室研究花,最后,记录!晚上——看“新闻晚播”,睡觉前,去观察实验室的花,记录!午夜睡不着觉时——看记录频道的记录片,记录!看吧,我的助理连我睡不着觉的时间都算进去了,我能不忙吗?唉。不过,我也是有休息时间滴,星期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我就可以出去玩了。当然,要打扮一下,免得让人们认出我。因为,只要有人认出我,记者就会来了,他们会把我团团围住,不停地提问......天哪,光是想想,我都会打冷战。所以,我才会打扮一番啦!
哎呀呀,今天不是星期天,我却花了这么多时间给大家讲我的故事!不行,我得研究花朵去啦!对了,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今年四月份,我就要出版新书了,大家记得去书店买来看喔!
探究树叶落地正面朝下的原因
秋天到了,每天上学、放学总会看到地面上有很多落叶。一天,我偶然发现:地面上的落叶大都是正面朝下的。我连续几天观察了正在下落的叶片,我发现:树叶落地时总是正面朝下的。树叶落地时为什么总是正面朝下?小小的叶片里藏着什么秘密?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搜集资料,探究分析。
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叶片的内部结构,了解到树叶的内部结构很特殊,正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细胞排列得整齐,紧密,像栅栏一样,所以密度大,比较重;背面叶绿体的含量较少,细胞排列得散乱、疏松,像海绵一样,所以密度小,比较轻。接着,我们围绕着树叶正、背面结构差异,假设树叶的正面比重比背面大是树叶落地正面朝下的原因,设计实验,探索树叶落地正面朝下的原因。
通过我们多次实验、思考、查阅资料、讨论,确定了探究思路、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制定了具体的探究计划。我做了两个模拟叶片模型,一个叶片模型是用相对厚重的素描纸做叶片的正面,用轻薄的锡箔纸做叶片的背面。此模型我称它为①模型。另一个模型的叶片正面和背面都是用相同的素描纸。我称它为②模型。在①、②两个模型上分别标出正面和背面。然后模拟落叶情景,从二楼让模型飘落,我们对①、②模型分别做了十次实验,并记录了朝上的那一面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
模型正面、背面的次数
①模型②模型
正面8次4次
背面2次6次
从以上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树叶落地时总是正面朝下,是因为树叶内部结构差异,上表皮比下表皮比重大。
在这次探究活动中,通过我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既增长了知识,又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
相关帖子推荐
最新发布的帖子观察图中所示的量筒,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个量筒的标度单位是______;(2)这个量筒的量程是______;(3)这个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
在量筒上,(1)标有“ml”,表示此量筒采用的计量单位是ml;(2)标注的最大数值是“100”,单位是ml,所以量筒的量程为0~100ml;(3)在20ml之间有2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0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液面最凹处与60ml相平,所以液体的体积为60ml.故答案为:(1)ml;(2)0~100;(3)10ml;60ml.
试题“观察图中所示的量筒,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个量筒...”;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经常测量和记录数据,请识图并记录下面的测量结果(1)如图(a)是测量橡皮擦的长度为 
 cm.(2)如图(b)是测量某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N.(3)如图(c)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为 
 L.(4)如图(d)是某实验站温度的示数,此时气温为 
(1)如图1所示,当悬挂着的导体棒a在磁场中左右运动时,观察到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会摆动,随着对这种现象的深入研究,人们发明制造了   机,实现了   能向电能的转化.(2)如图2是一种“手摇充电式电筒”,握住它上下摇动就能自动充电.从透明外壳可观察到内部有固定线圈;摇动时可感觉到内部有一个物块在来回滑动据此猜测,这种电筒的制造原理是   ,其中那个滑动的物块是   .
在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中,同学们使用了多种测量仪器,各种仪器使用前,首先应弄清楚该仪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零刻度是否到位,再进行测量读数.观察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1)图1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到__________℃,所测患者的体温是_________℃。(2)图2中量程为3V的电压表每小格表示的值是____________V,所测电压值为____________V。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6、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结论;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加热前的冷水和加热后的热水重量没有改;实验名称:观察水的体积变化;课题和页码:《液体的热胀冷缩》第30-31面实验;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体;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1、在烧瓶中装满滴加了红墨水的水,塞上带玻璃管的;2、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水受热时体积膨
6、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加热前的冷水和加热后的热水重量没有改变。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课题和页码:《液体的热胀冷缩》第30-31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实验器材:烧瓶、烧杯、带塞子的玻璃管、冷热水、红墨水 实验步骤:
1、在烧瓶中装满滴加了红墨水的水,塞上带玻璃管的塞子,使水满上玻璃管,并在水的最高处做上记号。
2、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 3、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 4、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实验名称: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课题和页码:《空气的热胀冷缩》第33-34面
实验目的: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能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气球、冷热水 实验步骤:
1、在空锥形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
2、把套上气球的锥形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 3、取出锥形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 4、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在热水中时气球膨胀起来了,在冷水中时气球瘪下去了,说明气体会热胀冷缩。
实验名称: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课题和页码:《金属热胀冷缩吗》第36面 实验目的:
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知道许多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实验器材: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
1、演示在常温下铜球能顺利地通过铜环。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铜球,然后把加热后的铜球放在铜环上,观察现象。 3、将铜球取出放入水中冷却,再把冷却后的铜球套进铜环。 4、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结论。
现象和结论:加热前的铜球能通过铜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重新冷却后的铜球又能通过铜环,说明铜能热胀冷缩。
实验名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课题和页码:《热是怎样传递的》第39面 实验目的: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变较低的一端(物体)。 2、能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现象。 3、能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实验器材:铁丝、火柴棒、蜡、铁架台、酒精灯、金属圆片等实验记录单: 实验步骤:
1、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2、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3、分析实验现象,概括结论。
现象和结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实验名称: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课题和页码:《热是怎样传递的》第40面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变较低的一端(物体)。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现象。 实验器材:蜡、铁架台、酒精灯、金属圆片 实验步骤:
1、在两片金属圆片上涂上蜡并先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酒精灯在第一块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 3、在金属圆片的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 4、用文字或者图示记录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在金属圆片中心加热时蜡从中心开始先融化,然后逐渐向边缘融化。在金属圆片的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时蜡从加热点先开始融化,然后呈扇形状向金属圆片的另一侧逐渐融化。
实验名称:传热比赛
课题和页码:《传热比赛》第42面 实验目的:
1、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3、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实验器材:塑料勺、木勺、钢勺、热水,金属传热演示器、酒精灯、火柴、蜡 实验步骤:
1、把塑料勺、木勺、钢勺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用手分别感觉手柄的温度。 2、讨论实验现象,联系生活说说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3、在金属传热演示器上粘上火柴,并用酒精灯加热这端。 4、观察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有的物体容易导热,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热。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不同,传热性能铜最快、铝其次、铁最慢。
实验名称:哪个凉得慢些
课题和页码:《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43面 实验目的:
1、知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实验器材: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在三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 2、用手摸三个杯子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3、几分钟后推测三杯水的温度是否一样,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出各自的温度。 4、记录和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刚倒入热水时用手摸,不锈钢杯的外壁感觉最烫。几分钟后测量,不锈钢杯中的热水温度最低。不锈钢、陶瓷、塑料的传热性能(保温性能)不同,传热性能好的则保温性能差。
实验名称:做保温杯比赛
课题和页码:《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44面 实验目的: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2、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实验器材:带盖杯子、毛巾、塑料泡沫、热水、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同样的不锈钢杯中倒入相同温度同样数量的热水,并测量出热水的温度。 2、一杯不盖盖子,一杯盖上盖子,一杯盖上盖子后在外面包上毛巾。 3、10分钟后同时测量出三个杯子中热水的温度。
4、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传热性能差的材料保温性能好。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实验名称:用光影来计时
课题和页码:《太阳钟》第53面 实验目的:
1、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2、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3、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实验器材:阳光、细木棒、尺、指南针 实验步骤:
1、将一根细木棒竖直插在有阳光的地上。 2、测量记录细木棒的长度和方向。 3、每隔一定的时间重复测量一次。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上午,阳光下的物体影子会越来越短,正午达到最短,下午物体影子又会逐渐变长。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方向从西逐渐向北再向东。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实验名称:滴漏实验
课题和页码:《用水测量时间》第55面 实验目的:
1、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2、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根据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10、50、300毫升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实验器材:盖上有小孔的饮料瓶、量筒、铁架台、计时器 实验步骤:
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
2、在瓶子里装300毫升的水,下面用量筒接住从瓶子中漏出的水。 3、观察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重复两次。 4、观察记录量筒的水积聚到10毫升和50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 5、观察记录漏完全部3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 6、分析实验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基本相同。量筒的水积聚到50毫升的时间比积聚到10毫升所需的时间的5倍还要多。漏完300毫升的水的时间比漏完100毫升水的时间的3倍还要多。水滴漏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越来越慢。
实验名称:设计制作水钟
课题和页码:《我的水钟》第56-57面 实验目的:
1、利用剪刀、塑料瓶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
2、经历思考方案一制定计划一实施方案一检验成果一寻找原因一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
3、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和谐的开展探究是重要的。 4、体验到完成一个科学制作需要不断重复实验,在实验中逐步完善。 实验步骤:
1、讨论水钟设计方案(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是泄水型还是受水型?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
2、制作一个滴漏,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记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3、依水位来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4、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检测我们的水钟计时是否比较准确。 5、改进水钟。
实验器材:饮料瓶、水、剪刀、笔、手表等
现象和结论: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备注:可以用医疗用的输液装置从而让实验更准确。
实验名称:观察钟摆
课题和页码:《机械摆钟》第58面 实验目的:
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2、知道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3、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 实验器材:摆钟、秒表 实验步骤:
1、确定单摆怎样才算是摆动一次。
2、用秒表测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3、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实验名称:观察我们的摆
课题和页码:《机械摆钟》第59面 实验目的:
1、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2、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 实验步骤:
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4、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
实验名称:观察我们的摆
课题和页码:《机械摆钟》第59面 实验目的:
1、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2、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 实验步骤:
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4、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
实验名称:观察我们的摆
课题和页码:《机械摆钟》第59面 实验目的:
1、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2、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 实验步骤:
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10秒摆动的次数。 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4、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
实验名称: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课题和页码:《摆的研究》第60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2、进行改变摆的摆锤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 实验步骤:
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1个螺帽,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2、测出用1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3、测出用2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4、测出用3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名称:摆绳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课题和页码:《摆的研究》第61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进行改变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 实验步骤:
1、测出摆绳长是15厘米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2、测出摆绳长是30厘米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 3、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现象和结论:摆的快慢和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名称:金属圆片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课题和页码:《做一个钟摆》第62-63面 实验目的:
1、知道加金属圆片会影响摆摆动的速度。金属圆片在最下端时摆摆动的速度最慢。 2、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17等内容。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_五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实验名称...改变运动方向 我的得与失: 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要归零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单 课题 实验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准备 实验步骤 结论 橡皮、萝卜、小刀、水槽 1、将橡皮一块、萝卜一个放入水中 2、用小刀...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_五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 沉和浮实验名称: 、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崇岗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 1 班级: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姓名:物体的沉浮 观察物体的沉浮 日期 年 月 日 水槽、水、塑料、小刀、...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1 班级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姓名: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探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日期 年 月 日 水槽、...  老户朱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1、怎样抬高讲台 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  指导教师: 赵艳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 皇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 时间 皇甫小学 3.18 年级 五年级 实验小组 实验名称:会漂浮的鸡蛋 实验器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1 班级: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姓名:物体的沉浮 观察物体的沉浮 日期 年 月 日 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 课题 实验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准备 实验步骤 结论 沉和浮 五年级 实验名称 实验类别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木工区观察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