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哪些环境问题

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1月18日,吉林省向黑龙江省进行了通报;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未来;苯、苯胺和硝基苯的危害是什么?;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嗜睡;《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11月22日晚,重新公告:黑龙江环保局监测报告、;11月22日,中国向俄罗斯通报;11月24
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含有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的污水流入松花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11月18日,吉林省向黑龙江省进行了通报。(已发生5天)
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未来几天停水期间居民生活用水和企业生产用水问题。发布公告:
苯、苯胺和硝基苯的危害是什么?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嗜睡。口唇、耳廓、舌及肢端出现轻度紫绀。一般在24小时可恢复正常。中度中毒时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有的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皮肤粘膜紫绀明显。可有尿频、尿急,尿液呈葡萄酒色。可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步态不稳,抽搐甚至昏厥。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可消失。
《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11月22日12时起,检修停水4天!(真相!!!)
11月22日晚,重新公告:黑龙江环保局监测报告、水体污染、确保安全→停止取水、供水,具体恢复供水时间另行通知。
11月22日,中国向俄罗斯通报。
1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会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介绍事故详细情况以及环保部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11月26日,外交部长李肇星会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代表中国政府致歉、最新情况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11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及其驻华代表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汇报。
11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俄罗斯联邦资源部巴罗夫斯克边区环境保护局局长率领代表团、歉意、赠送快速监测苯类污染物的监测仪、汇报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带所处位置等。
12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引咎辞职!!
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信俄罗斯总理。(愿负责任、合作消除隐患!)
12月7日,环保总局、水利部、外交部、和黑龙江代表团联合工作组启程赴俄罗斯展开工作。 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对双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严肃认真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采取一切必要而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程度,减少这一事件给俄方造成的损害。 12月12日,张力军表示:苯浓度大幅下降,水污染取得阶段性胜利!!
松花江污染事件的特殊性:
体现在创下中国环境史上的多项“第一”:
第一个导致中国最高的环境管理机构(环保总局)负责人引咎辞职的污染事件!
第一个导致一个中国的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供水系统完全中断的污染事件!
第一个引起中国高层极大关注的污染事件!
国内环境问题演变为跨国环境问题,进而演变成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
环境问题是国际关系问题吗?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瑞典)、标志着环境问题被列入国际政治议程。
环境问题的性质发生变化:从国内技术问题演变成重大的国际关系问题。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说:环境问题已从简单的(地方性、可分类、可定量、易解决、低风险近期可预见性)→复杂的(全球性、不可分类、不可定量、不易解决、高风险、长期性) 案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学者、环境问题的变化、呼吁将环境问题纳入国际关系的研究范畴:
①1971年,理查德福尔克提出:主权国家体系已无法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危机。
②1972年、1974年、1977年美国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在有权威的相关杂志著书立说强调环境问
题治理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关联性,强调环境问题的解决无法由某一国家独立承担,而只能由多个国家共同完成。
③中国学术界:环境问题与国际关系的问题了解和研究都很有限,与我国环境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甚至在高校教科书中对环境科学的分类都没有提到环境政治(与国外差距很大!!!) 原因何在?
我国在国际环境政治方面缺乏研究,成果有限,社会影响小,以致被忽视。
出编者视野有限,导致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许多人对“环境问题是国际关系问题”感到陌生。 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像电影慢镜头,将环境问题如何从国内问题演变成国际关系问题清晰地呈现在国人的面前:环境问题无国界!!!
2005年6月,《自然》刊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中国与世界如何相互影响”(封面文章),文章结尾:“在过去的2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希望未来的20年创造环境奇迹”
2005年英国《卫报》:“19世纪英国和欧洲教给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人们如何消费,21世纪,中国如果要引领世界,必须教给世人如何持续”。
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内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和谐社会;对外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
世界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
全球化及全球化问题
“全球化”:各国学界、文化界、政界乃至商界使用频率都极高的概念。
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在今天,全球化确实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二,全球化已引起了全球范围内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当代世界上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等等学科都在热烈地讨论这一问题。
全球化事实上已凸现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一个前沿热点问题。
一、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可区分为技术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价值观念层面。
(一)技术层面: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全球范围内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缩短,整个地球日益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即所谓的“地球村”。
从技术层面看,全球化可以远溯至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人类航海史上的这些壮举所实现的地理大发现,给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强烈地刺激了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19 世纪末,世界贸易逐渐从西欧、环地中海地区扩展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这样一个极其广大的区域,标志着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最终得以形成。
与此同时,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世界交通运输业的面貌也迅速改观。轮船出现、跨国铁路修建标志着全球交通网业已形成。例如:1910 年阿根廷至智利横贯南美的大铁路建成。 技术层面的全球化进程:
在15、16 世纪主要表现为地理大发现,在18、19 世纪主要表现为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交通网络的建立。
那么,在当代表现是什么呢?
体现为全球范围内人们信息接收和处理的共时化以及整个人类活动的同步化。
(二)社会关系层面
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近代,特别是通过世界贸易,全球范围内人们的普遍交往和各民族的相互依存关系已充分地表现出来。
(三)政治文化观念或价值观念层面
从这个层面看,全球化也就是西方化或资本主义文明的世界化。
资本和商品以及附着在资本和商品之上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观念由现代化的中心即西欧核心地区的资本主义国家向边缘和外围的扩散。这一点在当代表现得更加充分、也更加赤裸裸。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观念全球化的使者?风靡全球的华尔兹、摇滚乐,西方“大片”米老鼠、唐老鸭、麦当劳和肯德基西方国家名目繁多的奖学金“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观念圣诞节、情人节等。
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观念的全球扩散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全球化的当代特点:全球化进程加速,全球化内容多样化,全球化方式内在化,全球化的效应双重化
三、当代的全球问题
全球化的最大负面效应是引起了当代一系列的全球问题。
所谓全球问题,就是对全球范围内的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 一个巨大的问题群落: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全球问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的全球问题;人与自身关系上的全球问题;全球范围内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全球问题
包括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等
从形成途径来看,生态环境问题是在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片面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的不合理运用过程中出现的。
历史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受到技术上的限制并带有地域性特征,二战以来工业化浪潮向地球上各个角落的扩展和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全球规模上的应用,当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侵害最终突破了自然界所能忍受的限度。
出现了一种总的、累积性的结果,这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的全球问题
当代的全球化促成了并标志着一个高度组织化和内在有机化的全球性社会的形成,但这样一种全球性社会的形成并没有消除地球上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更不意味着世界大同的出现。
在当代全球化的条件下,在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全球大交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则时常引发不同地区之间、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各种形式的矛盾和冲
突,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还导致了异常激烈的战争。
当代人类社会的全球大系统、局域性的矛盾、冲突和战争却有着全球性的影响,它们往往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波动。
20 世纪末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 事件”、伊拉克战争、美国次贷危机
局域性重大事件所产生的世界性深远影响通过上述事件得到了充分表现。
人与自身关系上的全球问题
全球化所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的各种全球问题,都这样那样地反映和折射到了当代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以极其曲折和多样化的方式:
导致了当代人的心态失衡和个性扭曲,造成或加剧了当代人的本质异化、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以及举世关注的人权与人道等一系列人性问题。(普遍的社会现象)暴力、吸毒和卖淫激烈的价值观冲突
全球化意味着全球性社会的形成。全球化需要以是一定的价值认同为基础的。近代以来,全球化价值认同途径:强制认同与引诱认同。强制认同: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的强大优势而把非西方国家强行地纳入其价值体系。引诱认同:当代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的认同模式。
例如:和平演变
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价值观的对外输出和普遍化扩张一直受到非西方国家人们的反对和抵抗,从而不断地引起各种价值观之间、特别是西方价值观与非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20 世纪以来的市场化与反市场化、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科索沃战争、中东地区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冲突、美国的“9?11”事件以及后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全球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 其中,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其表现及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它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不断扩展为全球性分工, 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 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成因
经济全球化: 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重组的过程, 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 相互依赖、 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
成因:①科学技术―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②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力量。③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条件。④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1、 企业全球化
跨国公司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 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
全球化的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 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跨国兼并现象比较突出, 并呈现出两大突出特点: 规模大; 兼并数量多; 涉及金额巨大。企业的兼并浪潮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 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从广度上讲,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遍及全球; 从深度上讲, 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同时,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深层次上的通过投资设厂, 在生产领域里、 在生产过程中把各国经济联系起来的方式, 90 年代以来, 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在各项国际经济指标中是最高的。
另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 已成为贸易之外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又一重要纽带。
3、 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表现在: 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
的必要性大大增加; 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 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 从而促进贸易全球化;
便捷灵活的贸易方式和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 促进了贸易全球化。二战后, 国际贸易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增长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 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二战后相继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也大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 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全球化还只是上世纪末的事情。
目前, 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国家的共同体制, 从而为市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经济全球化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 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
5、 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随着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的解除和 “电子货币” ( 信用卡) 的流行, 这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 使经济信息在全球迅速、 准确地传递,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 信息化已成为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信息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支柱产业。 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商业、 金融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 这一切使全球经济活动的速度越来
越快, 规模越来越大。
6、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加快, 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同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作为协调和监督世界经济运行的国际性组织, 其权威性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世界经济的增长、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南北经济的不平等关系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是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经济根源。
一、世界经济的增长
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1500年:世界GDP2400亿美元(比上世纪中国台湾地区的GDP还小;1820年:6950亿美元; 1950年达到5.37万亿美元;
1977年-2007年:全球环境经济扩张尤为明显,全球国民收入几乎翻了一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制造业的增长。
其中:①对全球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化工品的产量也在高速增长。(世界市场:1982年存在6万种化学物质;1991年达到10万种,美国和欧洲为主要生产国)②发展中国家稍有优势的产业:依赖自然资源(石油加工业和采矿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和皮革业);而知识密集型产业(微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劣势。③从1970年-1988年,产业结构方面:
发展中国家:在5个被认为是能源和污染密集型产业(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业?、化工、纸浆和纸张业)中的4个发展最快,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2倍;发展中国家继续增加“烟囱”工业份额,提高了工业污染程度;发达国家:从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移。放慢了其工业污染。
思考: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
“冷战”?结束,东欧国家和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过渡,经济全球化在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体现在以下指标:
①世界贸易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在世界各国经济中作用的提高。年,全球经济仅增长6倍,但世界商品出口额却增加了17倍。②私人投资和资本流动日益增长。1970年-199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从440亿美元增加到6440亿美元;中国引进外资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多。③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到1997年,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总值、掌握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2/3的世界贸易。全球最大的10个跨国公司?的总收入世界上100个较小国家的总收入。③国际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航运、空运吨位增加;跨国流动人员增加;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增强以及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市场扩大到国外、扩大了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越过边界将环境影响转移到另外一些国家;各国经济的专业分工、不符合现行环保标准的产业和危险废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转移污染密集性产业、导致发展中环境恶化。
第二节 南北经济关系与全球环境问题
南北经济关系的不平等不仅对全球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构成了当代国际环境政治的一个重要背景。
现行的南北经济的国际分工是殖民主义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经济关系的不利趋势不仅加剧了南北不平等,而且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经济关系问题上的谈判地位。 1974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重构全球经济体系的计划: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减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障碍;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能力;增加发达国家对技术转让的资助;改革专利法,以减低技术转让费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发达国家采取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造成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环境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整理)_图文13等内容。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 问题》期中作业论文题目: 对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的思考 院-系: 专年业: 级: 理学院冶金系 冶金工程 2010 张小虎
潘青山 2012...  全球化环境问题论文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材料 1 论述 气候与发展的关系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  Android开发环境问题整理 3页 1财富值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整理... 暂无评价...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子 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 在我国,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 问题》期中作业 院-系: 专年业: 级: 工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06 级 曾薛强
学生姓名: 学号: 任...  环保产业发展视角下中国应对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的对策摘要: 本文从环保产业的概念和环保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出发, 着重分析了我国在经济全 球化模式下所存在的主要...  环境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指生态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J? F? 里斯查德在《20 ...  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环境问题_法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这是我做的研究性课题的总结...或者说,经济全球化成就了很多的跨国企业。某些跨 国集团在全球化的时代逐渐具有...  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全球化时代,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 4页 免费
新疆生态环境...经济全球化弊端的表现有哪些例子
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已带来什么影响
08-12-25 &匿名提问
(二)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二)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