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免疫组化化p53阳性高什么意思

乳腺癌术后,病理有一项是P53阳性率小于百分之十,是什...
乳腺癌术后,病理有一项是P53阳性率小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乳腺癌术后,病理有一项是P53阳性率小于百分之十,是什么意思,是阳性的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嗯,是的,接受过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激素受体是阳性,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失败,改为来曲唑,但是查了相关资料,如果P53阳性的话,对来曲唑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开始还只是轻微的疼痛,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开始还只是轻微的疼痛,可是后来就越来越疼,疼得饭都吃不下饭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开始还只是轻微的疼痛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63440
问题分析: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治疗。建议您最好到医院详细检查一下情况,及时进行调理比较好
问P53如果是阳性咋办
职称:护士
专长: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护理、五官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58600
病情分析: 对于p53阳性的患者,有相应的基因治疗,但是疗效没有那么明确,不是必须的。
问乳癌P53部分细胞(+)是什么意思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258527
病情分析: 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问乳腺小叶癌p53抑癌基因阳性细胞低是不是不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理疾病和外科学
&&已帮助用户:26945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简单的描述,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你要引起重视,以免加重病情。意见建议:综合您的情况,我建议您,推荐你可以采取芒硝以1:5的比例溶于开水中,用厚纱布蘸药液热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3次,3日为1疗程。你还要注意休息,平时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控制动物蛋白的报入,同时注意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
问P53(-)是什么意思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13162
病情分析: 你好,乳腺癌检查结果P53阴性,提示这种肿瘤恶性程度尚可。
指导意见:
P53基因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是相关的,阳性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因此阴性预后较好。
问乳腺癌ki67(90%+)是什么意思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258527
指导意见:您好, 是一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增殖细胞核抗原,它们都具有抗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是Ⅲ期三阴乳腺癌
问ki67阳性率小于5%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83382
指导意见:你好,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你的肌瘤很小,如无症状,不需要治疗.暂时也不至于影响怀孕,建 议半年到一年复查.另外一般认为子宫肌瘤形成与体内过多的雌激素有关。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子宫肌瘤的饮食其他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
2,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 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3,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鲫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已经是脑癌晚期了,化疗多次还是久治不愈怎么办?
请问医生:我得了肝胃癌,胃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怎么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感、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消化道出血
肝区剧痛、消化道大出血、出血倾向
得肝癌多年,一直未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求助!
补充维生素E、补充微量元素硒、少食肉类奶制品
手术治疗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一般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怎么治?
按医嘱服药,并且在饮食上多注意,定期做身体检查...
我得结肠癌晚期了,每到发作,苦不堪言,求助!
乳腺癌相关标签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P53(+)代表什么意思
P53(+)代表什么意思
P53(+)代表什么意思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373101
意见建议:你好!P53表示是抑癌基因,另外一种抑癌基因是Rb基因,这两者阳性说明是好的,说明体内有抑制癌症的基因。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105384
指导意见:p53抑癌基因是生物体内一种抑制细胞转变癌细胞的基因,所以看你具体的检查情况,把结果给自己医生看,结合临床看情况的。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43318
指导意见:你好!P53表示是抑癌基因,另外一种抑癌基因是Rb基因,这两者阳性说明是好的,说明体内有抑制癌症的基因。
问P53(-)是什么意思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13162
病情分析: 你好,乳腺癌检查结果P53阴性,提示这种肿瘤恶性程度尚可。
指导意见:
P53基因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是相关的,阳性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因此阴性预后较好。
问P53如果是阳性咋办
职称:护士
专长: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护理、五官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58600
病情分析: 对于p53阳性的患者,有相应的基因治疗,但是疗效没有那么明确,不是必须的。
问请问P53(+++)什么意思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手足癣,传染性软疣,白驳风
&&已帮助用户:404421
你好,请问目前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说一下主要的症状,必须检查和症状相结合,需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问乳腺癌ki67阳性率约70%是啥意思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42331
病情分析: 属于内分泌障碍性疾病,治疗主要是疏肝理气,建议药物逍遥丸、乳癖消、VitE等治疗意见建议:饮食保持清淡,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不吃少吃咸辣-生冷的食物.
问乳癌P53部分细胞(+)是什么意思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258527
病情分析: 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问免疫组化结果怎么看
职称:医师
专长:肾结石,早泄,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184749
指导意见:从给的这些数据看,肿瘤的性质不太好,“低分化”,就是恶性程度高的意思,容易复发转移。
肿块大小还可以,算是较小的,分期应该是比较早的。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遇寒冷刺激、失眠、过劳,或是太兴奋,甚至是雨淋或豪饮都可让隐性
胸腔内积液量增多后,两层胸膜隔开,随呼吸摩擦,胸痛亦渐缓解
颜面潮红主要就是由于交感神经功能出现异常的一个结果表现。是指
纵膈肿瘤症状:起病缓慢,气促、乾咳、胸痛,偶有咯血甚至
引起肺积水的原因有:感染发炎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引起,肺部疾病.
冠心病典型的症状为:胸痛,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
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小肺癌(直径≤20mm)及周围型小肺癌
食管癌初期症状多不明显,一般为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和
引起肺积水的原因有:感染发炎引起,自体免疫疾病引起,肺部疾病.
食欲不振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人脑胶质瘤p53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方法的分析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进展快、侵袭性强、治疗后易复发的特点,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发现胶质瘤与基因改变,特别是p53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有密切关系.野生型p53基因被认为对肿瘤起抑制作用,突变型p53基因不仅丧失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而且作为癌基因起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中起重要的作用.P53基因突变是胶质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发生p53基因突变的胶质瘤有更高的病理学分级及不良预后.该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3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胶质瘤标本,结果显示胶质瘤突变率为48.8%,其中星形细胞瘤突变率为58.1%,非星形细胞瘤突变率为25%,而且病理学分级越高,p53基因突变率越大,阳性细胞百分率也越大.星形细胞瘤突变率较高,大多数非星形细胞瘤并不涉及p53基因突变.P53基因是星形细胞瘤的分子标志物,对星形细胞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楼主发言:57次 发图: | 更多
  想问:EGFR十意味着EGFR基因突变吗?
  路过的专业人士请帮忙看下:ALK(D5F3
Ventana IHC)(-) ,CK7(+),EGFR(SP111 E746-a750del
Ventana IHC(_),EGFR(SP125 L85BR Ventana
IHC(+),Ki-67(约15%)Napsin A(+),P53(约25%), TTF-1(+)  这些都代表什么意思?跪谢!!
  从CT和ECT来看是否可以断定骨转呢?
  @一_溪_明_月
08:42:00  想问:EGFR十意味着EGFR基因突变吗?  -----------------------------  不是的,具体还是得通过基因检测判别。  
  抱歉:把图片发正是个技术活!  请懂的人不吝赐教!!万谢!!
  @一_溪_明_月
08:42:00  想问:EGFR十意味着EGFR基因突变吗?  -----------------------------  @小丫嘛小酱油丶
09:39:00  不是的,具体还是得通过基因检测判别。  -----------------------------  先谢谢!  如果您是医生,能帮看下是否已骨转?
  @一_溪_明_月   就楼主提供的资料,我说几点我的看法  首先,患者明确是肺腺癌,根据CT描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是,是转移,还是良性的反应性增生,根据报告并不明确,需要明确的话,建议做增强CT或者PET-CT,因为这对后面的治疗方案有影响,决定了是否可以手术。  其次,骨转移不明显  再次,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口服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生存时间长,而且是口服用药,患者可以在家里治疗,生活质量高,但是确定突变需要做基因检测,用活检标本让医院帮你进一步检测就行了。  总之,现在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层出不穷,方法也多,生存时间比以前延长了很多。  我看贴子是三月份的,估计患者现在已经在治疗中了吧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草野间人
23:58:00  谢谢!  做了基因检测:egfr 21突变。  医生有建议手术但因是高龄基础病较多风险大,家属多数反对手术,选择了吃靶向药。  吃易瑞沙+中药一月后,转氨酶暴涨(最高时谷丙转氨酶397、谷草转氨酶208)。  于是停易保肝,CT显示肿瘤缩小。  现减量易(隔天一片)+保肝药(易善复)+辅酶Q10
  @草野间人
23:58:00  先谢谢你的专业回复!  现补充一下病人情况:我妈是体检时发现的肿瘤(CT显示2.0X2.4)没咳嗽、气喘、等肺癌常见症状,后到第四军医大胸外科就诊做了全面检查。超声支气管镜穿刺后确诊肺腺癌、21突变。
我妈患冠心病多年,8年前心脏支架置入;
5年前发现有高血压,现吃25MG倍它乐克/日 ;
去年底发现有肾衰迹象(肌酐193),现控制在130(吃尿毒清颗粒或金水宝);
曾做过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白内障术;
至今生活完全自理,出去旅游时走走停停也能走5.6里路的样子。  当时胸外的医生有建议手术同时提示因高龄77岁、基础病多故风险大。当时我们有拿着检查结果问肿瘤科的专家,肿瘤科的专家明确说:小心下不了手术台,建议保守治疗。家属中也是主张不手术的多,所以就回家吃易瑞沙。因为据说有1/3的病人是吓死的,所以至今没告诉我妈真相,只说是肺结核。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她本人基本相信。
  @一_溪_明_月
16:18:00  @草野间人
23:58:00  先谢谢你的专业回复!  现补充一下病人情况:我妈是体检时发现的肿瘤(CT显示2.0X2.4)没咳嗽、气喘、等肺癌常见症状,后到第四军医大胸外科就诊做了全面检查。超声支气管镜穿刺后确诊肺腺癌、21突变。
我妈患冠心病多年,8年前心脏支架置入;
5年前发现有高血压,现吃25MG倍它乐克/日 ;
去年底发现有肾衰迹象(肌酐193),现控制在130(吃尿毒清颗粒或金水宝......  -----------------------------  不用谢,正好看到,举手之劳  根据你描述的你母亲的情况,手术确实有风险,目前的方案挺好的,定期复查就行了,选择易瑞沙很明智,因为万一以后耐药了,还可以使用同一公司的AZD9291.  肝功能损伤可能是易瑞沙导致的,也可能是中药导致的,别吃中药了。  现在你母亲生活质量很好,很不错  祝你母亲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非常感激您的回复和祝福!!  但昨天因工作和事务多想问您的的问题还没来的及问。希望您能在有闲的时候赐教,万分感激!!!  我生活在经济医疗都非常落后的西北小县城,县医院里没有肿瘤科和专业大夫。所以我妈治疗中出现的问题我常常得跨省转乘各种交通工具去西安问专科医生。搭车一整天、排队3小时问诊2分钟……  说这些是希望:您能理解我一再麻烦您追问一些问题,希望得到您专业中肯的答复。当然我知道医生很忙的,您能在有闲有心情的时候回复一下我就很感激了!!
  @一_溪_明_月
16:18:00  @草野间人
23:58:00  非常感激您的回复和祝福!!  但昨天因工作和事务多想问您的的问题还没来的及问。希望您能在有闲的时候赐教,万分感激!!!  我生活在经济医疗都非常落后的西北小县城,县医院里没有肿瘤科和专业大夫。所以我妈治疗中出现的问题我常常得跨省转乘各种交通工具去西安问专科医生。搭车一整天、排队3小时问诊2分钟……  说这些是希望:您能理解我一再麻烦您追问一些问题,希望得到您专业中肯的答复。当然我知道医生很忙的,您能在有闲有心情的时候回复一下我就很感激了!!
  @一_溪_明_月
16:18:00  @草野间人
23:58:00  您好!现在想请教您:基于下面帖子的思路,我妈现试行的减药量以推迟耐药出现的方法可行吗?  附帖子:肺癌 试论耐药简易对策 - 基于生物进化论的适应性用药(个体治疗方案,仅供探讨)   发布时间:  阅读:636次
  试论耐药简易对策 - 基于生物进化论的适应性用药(个体治疗方案,仅供探讨)   摘要  当前肿瘤化学治疗的最大挑战是耐药。为此我们要彻底改变用药观念,将疾病稳定(SD)视作靶向药治疗的首要目的。通过低剂量的适性给药实现SD,减少对肿瘤细胞的进化压力,避免耐药细胞的横空出世。基于进化原理,带瘤生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肿瘤的存在,而是要主动地给一些可驯服肿瘤细胞以生存空间,让其限制住更恶性的肿瘤细胞。  1 序言  耐药已成为治疗肿瘤疾病的主要障碍,也吸引了众多研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化疗研发过程中,对转运蛋白、离子通道、酶以及核糖体等方面对多药耐药靶点的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在超过十年的小分子靶向药研发过程中,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集中在信号通道上。  作为临床肿瘤医生,更关心的是有循证的抗耐药性新药可供临床。可是目前现状不容乐观,新药的开发速度似乎总是赶不上肿瘤细胞的耐药速度。  作为病人,尤其晚期肺腺癌病人,靶向药寄托着我们几乎所有的希望。我们更关心现有的肿瘤治疗药物能否给我们带来最大获益。耐药,是靶向药治疗获益的头号大敌。我们多么希望靶向药能用到天荒地老,癌症也随之成为慢性病,尽管这看起来还只是水月镜花。  憨豆先生的靶向药轮换法为我们癌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论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算否循证,这种理念突破了以前单一靶向药治疗思路,带给我们柳暗花明、惊喜连连。无疑,憨豆先生是我们大家的启蒙老师,启发我们勇于探索,走出新路。是的,靠靶向药轮换坚持了近十年,已经创造肿瘤医学的奇迹了。能提出轮换法,是真的有智慧。  轮换法的核心是要延缓耐药。那么,轮换法有理论依据吗?  由于个体差异,许多病友无法通过轮换法获益。我们能够让每个靶向药坚持更长的时间吗?无论能否轮换,无论是靶向药还是化疗药,我们还能进一步阻挡或减慢肿瘤细胞的耐药步伐吗?  我认为,轮换法的理论依据是生物进化论。并且,基于生物进化论的原理,提出适应性用药的概念。采用适应性用药,可以进一步挖掘每一个靶向药,每一个化疗药的潜力。那么,适应性用药思路又是什么?  首先,适应性用药的终极目标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最大化,而不是肿瘤死亡率最大化。为此,我们不采用可耐受最大给药剂量即正常给药剂量(足量),而是寻找到保证疾病稳定(SD)的最小给药剂量。是的,剂量越小越好,只要能维持住SD。  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何好处?  适应性用药的中心思路是给肿瘤细胞减少生存压力,降低耐药肿瘤细胞的发生率,从而延缓耐药。为了给肿瘤减压,在治疗中以SD为设定目标,适当递减给药剂量,间歇给药,由此构成了适应性治疗或适应性给药。  接下来在第二节,进一步从生物进化论探讨肿瘤进化与耐药的关系。第三节探讨进化耐药与适应性给药的关系。第四节讨论一些相关问题以及简要介绍我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本文以靶向药物为主,结论可推广到化疗药物。
  2 从生物进化论看肿瘤进化与耐药的关系  首先设定靶向药一定会耐药。这一点已被无数病友的临床实践所证实,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成立。  我们想要的是尽可能延缓耐药。那么导致靶向药耐药的机理是什么,换言之,肿瘤耐药的机理是什么?  自从肿瘤化学治疗药物问世,肿瘤耐药机理就一直是热门话题与研究重点。大致上主要影响因素有体内大环境(如肝脏降解过快),肿瘤微环境(如供血不均),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如处于G0休眠期,胞膜离子通道不畅,分子泵过度工作),以及最新的信号通道受体持续激活、旁路激活、下游激活,等。肿瘤进化耐药机理研究的真正突破,是在医学科学与生命科学结合之后,得益于对细胞内信号通道的深入了解,基因检测普及,以及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把握。  当下肿瘤医学界一个热词是肿瘤的“进化”,耐药被认为是肿瘤“进化”的结果,称作“进化耐药”。这真有点令人脑洞大开,肿瘤耐药和生物进化论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干的,怎么搞到一块去了?  经典进化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但是环境条件(如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必然要有一部分个体被淘汰。用一句话概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种类。  让我们对照肿瘤的生长过程。  首先,肿瘤并非是个一成不变的家伙,而是时时刻刻在动态变化,不断诞生出新肿瘤细胞,包括一些变异的后代。临床研究显示,肿瘤细胞中遗传多样性水平远远大于预期。一项研究【1】显示,一个直径约3.5厘米的肝癌肿瘤中携带了上亿个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几千倍于以往的估算值。由于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在10亿甚至更多的肿瘤细胞群体中,成百上千的突变存在于较大克隆中,而大部分的突变只在小于100个细胞的小克隆中出现。(注1)  这或许揭示了为何肝癌肿瘤的靶向药开发如此困难重重,因为找不到一个占主导的驱动突变基因。肿瘤中到处山头林立,成百上千的小团伙相互竞争有限的资源,包括空间、血糖、氧气、以及各种营养。外来力量打掉一个团伙,别的团伙就会趁虚而入,抢地盘抢资源,发展壮大。不同突变带来不一样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每个团伙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团伙A会对靶向药A敏感但对B不敏感,团伙B会对靶向药B敏感但对A不敏感,团伙C会对靶向药A和B都不敏感,不一而足。可想而知,得开发多少靶向药,才能覆盖众多团伙。任重而道远啊。  相对肝癌的异质性,肺腺癌显得比较“单纯”一点,往往有一两个占绝对优势的致癌突变基因。做基因检测,可以看到某个基因的突变频率一枝独秀,其它基因不是阴性就是突变频率较低。EGFR和ALK就是这样两个代表性的驱动突变基因。小分子靶向药TKI在肿瘤细胞内阻断与之相关的信号通道,造成肿瘤细胞凋亡。  可是,针对EGFR和ALK开发的第一代靶向药TKI,尽管开始缓解率很高,往往用不到一年就耐药了,而PFS会更短些。随后研究证明肿瘤细胞进化出新的突变基因来化解TKI的封锁。比如关于EGFR耐药,第一常见的T790M基因突变引起空间构象改变,导致一代TKI无法有效封锁住原有的信号通道,使得EGFR重新激活。第二常见的cMET旁路激活造成信号改道,导致一代TKI封锁失效。又如,可能出现的KRAS突变位于EGFR下游。由于下游持续激活,封锁上游EGFR变得无济于事。  或问,TKI治疗明明很顺利,从哪儿忽然间冒出这么多种进化版的耐药肿瘤细胞?这都是肿瘤的异质性,即高度的遗传多样性,造成的。即使EGFR一家独大,肿瘤中也同时存在大量的不同突变。由于这些突变的克隆远低于EGFR克隆,往往二代测序也发现不了。  再问,为什么肿瘤会有高度异质性?由于肿瘤细胞本就是突变产物,增殖又快,遗传不稳定是其生物学特点。因此几十代增殖下来会积累大量变异胞,其中很可能已经出现了TKI耐药克隆。另外,恶劣的肿瘤微环境,如乏氧、低pH、富集自由基、甚至频繁CT等,都会增加肿瘤细胞突变的概率。因此肿瘤的高度异质性,耐药肿瘤细胞的诞生,几乎是注定的。  如果肿瘤原发突变就是耐药型,基因测序为全野生型,靶向药物无法使用,只能走化疗。关于化疗的适应性给药,在4.7小节探讨。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自然选择取决于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进化的方向。类似地,当我们选择了特定的靶向药,等于我们人为地改变了肿瘤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了肿瘤的进化方向。对大多数EGFR肺腺癌病友,一代TKI开始时有效,肿瘤缩小,说明非耐药肿瘤细胞EGFR占优。基因检测也能确定EGFR突变频率远高于其它突变频率。而耐药之后基因检测,耐药突变基因频率上升到第一位,说明在TKI打压下,非耐药肿瘤群体被全面抑制,而不受TKI影响的耐药肿瘤群体却成了主角。TKI治疗的结果,选择了更适合生存的耐药肿瘤群体。可是,这难道就是我们用足量靶向药想要获得的最终治疗结果吗?  如果我们改变不了肿瘤异质性,就会遭遇耐药肿瘤群体。如果存在耐药肿瘤群体,现有的规范靶向药治疗注定以耐药收场。而事实上,病友们几乎百分之百耐药,无论是用第几代靶向药。这显示,耐药肿瘤群体,肿瘤异质性,都是客观存在,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我们还想克服或减缓耐药咒,又不想放弃靶向药这锐利武器,留给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靶向药治疗方案。  我们关心的是,如果无法彻底消灭肿瘤,怎样选择和使用靶向药来迫使肿瘤沿着我们期望方向进化,避免耐药?
  3 进化耐药与适应性给药  在此节,我们先探讨靶向药轮换法体现的生物进化论思想。然后探讨适应性用药的方案。  3.1 进化耐药与靶向药轮换法   靶向药轮换法的思路是用靶向药A打击团伙A,然后用靶向药B打击团伙B。但不同时出击。因此在打击团伙A时,特地给与了团伙B喘息机会,重整旗鼓,东山再起。通过轮流打击,每个团伙虽然小日子不太舒坦,还都能生存下去。生存压力减轻的直接后果就是A与B轮流坐庄,向外流窜(远端转移)的意愿不强烈,产生新耐药突变(团伙C)的动力不足。  如果作为第三势力的团伙C最终还是出世了,或早已存在,但势力远小于A与B,会是怎样的情形?只要团伙A与B轮流坐庄,团伙C要地没地,要粮没粮,就很难有机会发展起来。并且落在A与B的势力范围之内,向外迁移也不容易。可是一旦联合用药,团伙A与B同时被打压,对靶向药A和B都不敏感的团伙C就会趁机扩张,最终一统江湖。临床表现为我们最不希望见到的靶向药耐药。  总之,靶向药给药剂量越大,给肿瘤细胞的压力就越大,肿瘤细胞进化的驱动力也越大。根据生物进化论,靶向药带来的生存压力越大,耐药肿瘤细胞脱颖而出的机会也越大。适当地减少用药剂量,给非耐药肿瘤细胞生存空间与环境,非耐药肿瘤细胞就会与耐药肿瘤细胞竞争有限的资源,间接抑制了耐药细胞的进展步伐。  从原理上讲,当(1)同时存在两个主导肿瘤生长的驱动因素像EGFR的外显子18、19和21位点的突变、EML-ALK融合基因、cMET扩增、HER2扩增或突变、VEGFR过表达等,(2)又有相对应的靶向药,轮换法就具备了实施条件。憨豆先生有EGFR突变(团伙A),同时VEGFR有3+的高表达(团伙B),前者对TKI如易瑞莎敏感,后者对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如阿西替尼敏感。两大类靶向药的轮换,维持了近10年的带瘤生存。考虑到憨豆先生所说,每个单药连用3个月后就会出现耐药,并且之后的试药显示对第三代TKI不太敏感。如果不是创造性提出实施了轮换法而是采用传统给药法,或许只能维持一年光景。将一年延长到近十年,勘称肿瘤靶向药治疗史的奇迹。最终,对两大类靶向药都不敏感的团伙C还是占了上风,凸显靶向药治疗之路的艰难崎岖。  将一年耐药延长到近十年,已是奇迹。还有可能进一步延长到二十年吗?真能延长到二十年,该多好,毕竟人生又有几个二十年!  我观察到大部分晚期肺癌病友,包括我自己,不同时具备实施轮换法要求的两个条件,要么只有一个驱动突变基因,要么对另一个驱动突变基因无药可用。但是我们还是向往着能长期稳定地享受靶向药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岁月。当下肿瘤医学飞速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新药物新设备新疗法层出不穷。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蹉跎岁月,肿瘤治疗终于迎来了黎明的第一抹朝霞。靶向药能让我们多活一天,见证满天朝霞的机会就多了一分。  3.2 适应性给药的思路  那么,我们除了轮换之外还有什么好招数来对付耐药?  还是从生物进化理论出发,探讨怎样单用TKI靶向药或化疗等配合等来迫使肿瘤沿着我们期望方向进化。不管肿瘤里有多少个山头团伙,简单分为TKI非耐药与耐药两个团伙。我们要做两件事。第一,当TKI非耐药团伙占优时,始终保持其优势地位,切不可过度打压。第二,当TKI耐药团伙已占优时,用尽一切方法包括化疗将其打压,直到肿瘤对TKI恢复敏感,然后万分小心地维持着。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给非耐药肿瘤细胞足够的生存空间与环境,使得耐药肿瘤细胞始终被压制着。也就是,扶植相对容易控制的团伙来压制不易控制的团伙。  那么,怎样才能维持TKI非耐药肿瘤细胞的优势地位,同时又不让其失控疯长?  我们治疗的目标要实际。对晚期患者,完全治愈是不太可能的。带瘤生存,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所以,不管肿瘤多严重,我们第一要的是病情稳定。稳定就是胜利。长期稳定,癌症就真的成了慢性病。  从稳定的目标出发,不必追求每个月肿瘤标志物(肿标)下降。将给药剂量减到能保持肿标稳定,就是成功!(注2)  因此,不管肿瘤已进展到怎样地步,根据之前TKI用药的效果,来确定本月的给药剂量。以肿标(CEA等)的升降为参照。如果过去用足量一个月肿标降20%,完全空窗一个月肿标升20%,那么,本月可以试着将给药总剂量减20-50%。一个月后若肿标仍然稳定或有所下降,继续将给药总剂量减20-50%。如此不断调整剂量,直到找出保持肿标稳定的最小给药剂量。最小给药剂量,带给非耐药肿瘤细胞的生存压力也随之降到了最低。这,就是适应性用药的思路。  以剂量递减为核心的适应性用药,还可进一步分成减量间歇用药与减量连续用药。两者的区别会在4.1小结探讨。  这里减量间歇用药指吃几天正常剂量然后停几天。减量间歇用药可以是足量两天然后空窗两天。当然也可以足量N天然后空窗N天。广而化之,给药N天空窗M天。理论上N、M可从1到30。但实际上不建议N、M大于6天。其原因在4.6小结探讨。每个月的总剂量可以通过N与M的比率来调整,例如从给药两天空窗两天调整到给药三天空窗两天,等。也可以维持给药两天空窗两天,但调整给药剂量,从40mg/天增加到50mg/天,等。  减量连续用药可以是每天用相同的剂量,如足量的一半。也可以有所变化。如第一天用足量的四分之三,第一天用足量的四分之一,等。  对有条件实施轮换法的,以上减量间歇或减量连续给药同样适用。即,对靶向药A与B,分别找出维持病情稳定的最小剂量。  由于肿瘤与人体内生化过程的动态变化,要密切监测每个月肿标的变化,必要时给予剂量微调。如果采用最小剂量一个时期后,发现肿标微有升降,可维持剂量不变再观察一个月。两个月均升或均降,可适当增减给药剂量。两个月有升有降,继续观察并维持剂量不变。
  4 讨论  在此就一些可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并写成问答形式。  4.1 减量间歇给药和减量连续给药有什么区别?在每个月总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采用哪个给药方案?  显然,减量间歇给药与减量连续给药相比冲击力更强。因此,如果条件许可,可优先采用间歇给药。决定减量间歇给药与减量连续给药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靶向药的半衰期(血液中浓度降至最高峰值的一半所需时间)。半衰期长的适合采用减量间歇给药,半衰期短的适合采用减量连续给药。以下列了几种靶向药的半衰期。凡德他尼半衰期长达5天,因此完全可以吃一天停一天甚至吃两天停两天,血液中浓度变化很小。抗血管靶向药半衰期都较短,显然应该采用减量连续给药。如果采用吃两天停两天,停用的第二天基本上就成空窗了。几个TKI的半衰期不长不短,两种给药方式都可考虑。病友们可以亲身体会两种给药方式带来的药物作用效果,以及副作用的强弱,再选择适合的。有些事,只能我们病人自己探索,医生与亲人是代替不了的。  几种靶向药的半衰期:  凡德他尼
120小时  克唑替尼
42小时  吉非替尼
41小时  阿法替尼
37小时  厄罗替尼
36小时  BIBF1120
15小时  阿西替尼
5小时  4.2 如果肿瘤负荷已经很高了,特别是症状已相当明显,怎么给药?  仅仅保持病情稳定,症状会带来持续困扰,如咳嗽、气急、疼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当优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可以用足量靶向药或其它手段。冲击给药一段时间,一旦症状缓解,无论肿标多高,立刻切换适应性用药模式,即找到维持稳定的最小给药剂量。也可考虑局部治疗手段减负,缓解症状。前提是局部治疗手段必须是无创或微创,无毒或微毒的,不能给身体造成过大损伤。举个例,对非关键部位癌肿可用消融法减负,对压迫气管食管的癌肿可植入放射性粒子来缓解。由于这时靶向药有效,手术后通过靶向药保持病情稳定,就能有效地巩固局部治疗带来的缓解以及减负成果。许多病友在靶向药耐药之后做局部治疗,肿瘤很快反弹,是由于全身性控制手段的缺失。局部治疗获益要靠有效的全身治疗来护航。同理,局部治疗时机非常重要,要趁靶向药未耐药之际完成。局部治疗缓解症状,为尽早实施适应性用药创造了条件。适应性用药则延缓了靶向药耐药。一环扣一环,相辅相成。  4.3 前期治疗很成功,肿标已回到正常范围,怎么给药?   选择一: 空窗。估计不会有很多人敢空窗且一空就一个月。选择二,实施剂量递减方案。递减幅度取最大值。具体讲,每个月按固定比例减少给药剂量,比如第一个月减50%,如果肿标仍然稳定,第二个月再减50%(等于最初剂量的25%)。如此递减,直到找到可以维持稳定的最小给药剂量。通过剂量递减,如果发现不需靶向药也能SD,这时空窗或许会更放心吧。  我看到不少病友,通过靶向药已将肿瘤打压的相当彻底了,肿标也到了正常范围之内。仍然不间断地足量地服用靶向药。将有限的锐利武器用来对付一点散兵游勇,同时又给肿瘤细胞持续施加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最终耐药肿瘤细胞加速出现。实在是可惜了。  除非真是打算要用靶向药将肿瘤一举消灭。但对晚期患者这概率实在太低了。无论化疗药或靶向药,对肿瘤都是一级杀伤,即按一定比率杀死肿瘤细胞,无法像手术那样一锅端。因此,是赌根除这一超小概率事件,还是赌延缓耐药这较大概率事件?  另外,空窗期间其实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观察与试验。比如,可以尝试别的化学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免疫治疗方案,尝试非主流的替代疗法,尝试联合治疗与协同治疗方案,可以观察了解自己的肿瘤倍增时间,观察了解自身的免疫状况。如果肿标从200降到了正常范围5以下,为什么不空窗观察一段时间?200时都没问题,让肿标回升到10、20甚至50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当然,空窗是真的需要勇气。  4.4 肿标不敏感,怎么给药?  这个问题常见也有过相当广泛的讨论。结论是两个月一次的影像学检测,结合自己的感觉。有看到病友分享9291用药,几个小时后症状大为缓解。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感受,虽然没有那么激烈。为了轮换法,我试凡德他尼,9291,阿西替尼共三个多月,可惜均无效,等于空窗了三个月,肿瘤倍增,症状日益明显,咳嗽、气急、声音嘶哑,主要是纵隔淋巴结转移加胸水造成的。吃回阿法替尼仅四五个小时,就明显感觉声音恢复了不少。那时那刻,阿法替尼对我简直就是定海神药!那时那刻,我定下了给药思路,既然无法实施轮换法,一定要万分珍惜这唯一有效的阿法替尼,千方百计延缓耐药的到来。这也就是本文想要表达的思路。  4.5 说道理谁都会,自己实施了吗,结果呢?  2011年确诊我得的是非小细胞肺腺癌,EGRF外显子18突变,立刻开始用足量的易瑞莎,每天250mg。头两个月原发灶缩小了30%。但第三个月开始肿标(CEA)就开始上升。五个月后PET检查,出现新转移灶,耐药了。一年之后上特罗凯,一开始仍然用足量。当时,减量用药、保留非耐药肿瘤群体的思路尚未形成。直到四个月后肿标又开始上涨,终于意识到要改变策略了。否则很快又会重蹈易瑞莎之覆辙。吸取经验教训,减量连续给药,第一天150mg,第二天减半75mg。可是动手还是晚了,足量都未能维持稳定,减量就更难维持了。维持了三个月的缓慢进展,肿标开始跳跃式上涨近五个月。这时上特罗凯已到一年,又到了做出抉择的关头。一个选择是继续特罗凯但用足量甚至加量,兴许能再维持两三个月。可是我不想走这路。不管是听病友分享,还是临床文献报道,都提到了肿瘤反弹现象。就像压弯的竹子,压入水中的皮球,压的越深,反弹也越凶。一旦将非耐药团伙彻底打掉了,就会直面耐药团伙一家独大的不利局面。很多靶向药临床都观察到一现象,PFS显著改善,OS(总生存率)却没改善或只有轻微改善。这说明靶向药一旦耐药,常常会爆发性进展,较用靶向药之前快很多。显然,耐药团伙更危险。而加量特罗凯,则使得生存环境更加向耐药群体倾斜。  我转而试用第二代TKI的阿法替尼。头一个月需要确认是否有效,得用足量(50mg/天)。一个月后查肿标,降了34%,喜出望外。我自己估计,阿法替尼的3个靶点EGFR、HER2、T790M,以及基于共价键的不可逆结合,可能都起了作用。这时已完全没有了乘胜追击,用足量一口气将肿标打压到底的念头。避免或延缓耐药才是重中之重。于是,立即开始探索SD的最小剂量。最终确定吃2天停2天,正好可以保持肿标稳定或稍有上升。现在阿法替尼间歇给药已超过一年,减量用药仍然能保持肿瘤、肿标基本稳定,耐药倾向不明显。我已下定决心要带瘤生存了,那些对TKI敏感的肿瘤细胞,不能说是我的好伙伴好保镖,却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统战对象,务必与之联手一起对付那些桀骜不驯的耐药肿瘤细胞。  癌症治疗之路公认凶险无比,步步惊心,往往一步走错就是不归路。我们有太多想要尝试的治疗,可是绝大多数治疗都是风险高,把握低。接连试高风险治疗,成功概率自然极低,导致最终走麦城。有了一个可靠的肿瘤控制手段,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增加尝试机会,提高成功概率。我自从有了阿法替尼这神药在手,胆气顿时猛涨,抓紧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在半年的期间内接连试了三款靶向药,一项肿瘤疫苗临床,一次冷冻消融手术和一处碘粒子植入手术。每次试验失败,病情进展,症状加重,就及时请出阿法替尼这大护法,转危为安。于是,Gameover之后还可重来!2015年六月份局部手术之前CEA是276.8。手术之后就降到210左右并一直维持着,保证了局部治疗的成果不会受肿瘤反扑而丧失。维稳-减负-再维稳-再减负的治疗模式,以及因减负而进一步减少维稳所需力量(靶向药剂量),是我下一步的探索方向。  间隔了四年后,我又重做了基因检测,包括EGFR、KRAS、BRAF、PIK3CA、HER2、NRAS、DDR2、ALK、ROS1、RET、MET。检测结果显示,除了EGFR原有的基因突变还在,其它的变异一概为阴性。换言之,至少这十一个基因没有新动向,TKI敏感的肿瘤细胞仍然占着绝对统治地位。
  4.6 间歇给药的间隔可以大于或等于一个月吗?  假设连续足量给药一个月,然后空窗一个月,肿标一升一降正好回到原点。会有什么问题吗?有两个问题。第一,在靶向药有效的情况下,给药时间越长,肿瘤被打压越多,肿标也越低。不幸的是被打压的是我们的统战对象,而我们的对头却不受打压,逍遥法外,甚至乘势而起。然后空窗一个月。前面提到药物半衰期。靶向药半衰期以天计算,都不长。空窗第一周之后血液中药浓度会降到几乎为零,后三周真的空窗了。如果吃2天停2天,血液中药浓度虽有起伏,不会真的空窗。  连续足量给药一个月的另一后果,是副作用严重,比如特罗凯的皮疹、阿法替尼的腹泻、阿西替尼的高血压,等等。如果是足量轮换给药,副作用也轮番上阵,形势更加严峻,会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对此憨豆先生文章里有生动的描述。长此以往,药毒与副作用的积累,会严重影响到了自身免疫系统。导致一旦耐药,免疫又衰竭,肿瘤细胞会爆发性增长,四处侵袭转移。  我在试阿法替尼的头一个月,用足量导致非常严重的连续腹泻,影响食欲,无力无神。之后改吃2天停2天,四天一个周期,平均每个周期里只有一天会腹泻。减量一半,副作用减了四分之三以上,食欲体力精神状态也随之恢复到正常。  4.7 基因检测都是野生的,怎么办?上述适应性给药法能推广到化疗药物?  首先,全野生的显然不是靶向药适应症,大多是化疗药适应症。但是,化疗药物攻击的是所有肿瘤细胞甚至正常细胞都具有的靶点,像紫杉醇与长春花生物碱针对的微管,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针对的DNA前体,铂类烷化剂针对的DNA交联,等。因此化疗药物动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靶向性太差。做不到靶向药那样针对不同靶点精准打击。由此可推断轮换法比较难推广到化疗。临床也未曾见到用不同化疗药轮换的报道。一般或是单药或联合给药。  减量给药呢?维持化疗事实上就是减量给药,只是间隔较长,四周到六周。可是,化疗药物的半衰期比靶向药物的更短。  几种化疗药的半衰期:  顺铂
70小时  紫杉醇
5.8小时  培美曲塞
3.5小时  吉西他滨
1.5小时  另外化疗过的病友都了解,化疗药物非常容易耐药。经常是几个疗程下来化疗药物就再也不工作了。化疗药物从有效到无效,说明肿瘤细胞中同时存在耐药和非耐药的团伙。化疗耐药机制有很多,比如一部分肿瘤细胞有众多P-糖蛋白分子泵,这泵会向细胞膜外排药,胞内药浓度过低,导致化疗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存在少量肿瘤干细胞,对化疗药不敏感。一旦大量非耐药肿瘤细胞被杀,耐药的肿瘤干细胞就独占资源,尽情发展。在化疗药的高压之下,肿瘤细胞也有可能进化出新变异,更能适应化疗药。  抗靶向药耐药的思路于是对化疗药也成立,减少对统战对象的打击力度,联手对付可能存在的耐药团伙。第一次治疗为正常剂量,以确定药物效性并打压肿瘤快速进展的嚣张气焰。然后,剂量递减直到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即保持肿瘤不增也不减所需化疗药的最小剂量。在减少杀伤非耐药细胞同时,也将对人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显然,四周到六周间隔过长,有必要按照化疗药的半衰期来调整间歇用药的间隔。由于化疗药物的半衰期通常远短于靶向药,理论上最好是低剂量每天或或隔天注射,至少一周两次。  事实上这类治疗方法已被一些非主流诊所采用。2013年我在墨西哥接受替代治疗时,诊所里有两位病人来自伯利茨,都是肠癌复发转肝,接受综合替代治疗的同时也接受化疗,每周两次,每次剂量为正常剂量的十分之一。两到三个疗程之后肿瘤消失,二人都红光满面精神饱满地打道回府,完全没有化疗后遗症。化疗适应性给药的问题在于实施的难度。由于无法在家做治疗,要经常去医院。静脉注射也不能太过频繁,一个解决方法是用picc。不过最大的难处是医院不太会同意这样的治疗方案,尽管美国有的癌症治疗中心也开展了这类治疗。  4.8 专家怎么说?  今年(2016年)二月,科学转化医学期刊发表了两篇很有意思的文章【2】【3】,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两文都是谈进化原理与肿瘤治疗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进化原理来优化肿瘤化疗方案。由于文章较长,我只能简述其中心思想。  文章指出,肿瘤微环境是一个超复杂的生态环境,存在多个肿瘤群体,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有耐药的非耐药的。治疗癌症的标准方法是给患者最大耐受量的化疗,在不杀死病人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损害肿瘤。研究者质疑标准化疗的使用,因为它很少完全清除肿瘤,会留下耐药细胞,会导致毒副作用。由于标准化疗大量杀伤非耐药肿瘤细胞、健康细胞、免疫细胞、基质细胞,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耐药肿瘤细胞。结果是耐药肿瘤爆炸性生长。标准剂量的紫杉醇缩小老鼠的乳腺肿瘤,但治疗结束后这些肿瘤又生长回来了。  与其试图用强大的化疗药物去消灭癌症,不如用低剂量的药物更好地控制肿瘤。根据进化原理,文章提出了适应性治疗的思路与方案,即起始用正常剂量,然后逐步降低,这样比标准治疗更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研究发现60-80%进行适应性治疗的小鼠停止药物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复发。适应性治疗的具体实施如下。每周两次给药。若前次治疗后肿瘤减少20%或更多,将化疗剂量减少50%。若前次治疗后肿瘤增加20%或更多,将化疗剂量增加50%。若肿瘤低于预设底限(150立方毫米),开始空窗,直到肿瘤增长超过预设底限。  看到此处,会有一疑问。每次给药都打击了非耐药群体,而耐药群体安然无恙。多次给药之后,非耐药群体又怎能在肿瘤微环境里始终保持优势地位?除非非耐药群体有生长优势,每次被打击后都能很快超过耐药群体,夺取养分,限制了耐药群体的发展。的确如此。原来,耐药是有代价的。仍以P-糖蛋白分子为例。耐药肿瘤细胞的P-糖蛋白分子泵远多于其它细胞。可是,合成、维持与驱动这么多P-糖蛋白分子泵需要大量能量,而这些能量同样是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所需(有兴趣的可进一步了解P-gp与ATP的关系)。换言之,肿瘤细胞为了维持耐药机构,需要更多的代谢。当化疗战争爆发时,耐药机构发挥了重大作用,保证了安全运转。可是回到和平年代,耐药机构就成了额外负担,拖了发展的后腿。  关于化疗的适应性治疗很好地平衡了各种因素。低剂量高频给药,与非耐药肿瘤细胞斗而不破。又通过非耐药肿瘤细胞以夷治夷,限制了耐药肿瘤细胞的发展空间,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靶向药的适应性治疗方法尚未见任何专家提出。但在与癌共舞论坛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例如,有人提出,即使特罗凯未耐药,有必要插入第三代TKI预先清扫可能会成气候的T790M耐药细胞群体。不是专家太落后,而是广大病友们太超前了,轮换法领先太多了
  4.9 还有更多的疑问,怎么办?  一定还会有很多问题,例如: 轮换法+适应性用药,真能坚持二十年,而不是加速耐药?肿标平稳就能保证不出现新转移?说不定继续用足量靶向药将肿瘤一举消灭了?检测的肿标可靠吗?基因检测准确吗,会误导吗?会否有别的驱动突变基因不在检测项目中?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之间会产生交叉耐药吗?阿法替尼才用了一年,能说明什么?说不定下个月就开始耐药了?是因为外显子18位突变,所以阿法替尼效果好吧【4】?等等.....  我的想法是,一切皆有可能。曾经看到这么一说: 生物学唯一具有普适性的定律就是,凡事皆有例外。终极解决方法取决于生物医学的深入发展。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与治疗手段,让临床获益成为最大概率事件。尽人事,听天命。  再例如: 这些基于生物进化论的推论具有普适性吗?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耐药与非耐药肿瘤细胞之间的竞争关系吗?具有不同信号通道受体激活的多个团伙,究竟哪个团伙会发展的更快?靶向药耐药需要消耗额外能量吗?如果耐药团伙在体内通过远端转移早已另起炉灶,保留非耐药团伙还有意义吗?基因突变频率高的就一定进展快?基因突变频率与肿瘤倍增时间有相关性吗?多次取病理组织做基因检测应该优先考虑原发灶还是转移灶?等等......  我的想法是,肿瘤医学还有太多未知,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一攻关验证,也许二十年也许一百年。我们的希望在肿瘤医学的突破,但我们的当下还要靠病友一起探讨探索并实践。  5 结语  适应性用药,包括减量间歇给药或减量连续给药,减少肿瘤细胞进化的压力,延缓耐药。同时大幅度减少副作用,保护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对了,还能节省开支。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在化疗发展了五十多年后,适应性治疗的理念才出现。等到医学专家形成共识,完成临床,制定指南,至少还要等二十年吧。那么,才十岁多的靶向药,适应性治疗要等到何时才会有指南?我不知道是否也要等上50+20年。但我知道,我们病友们,尤其是晚期的,绝对等不起! 所以,病友们和亲友们,现在就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勇气、和必要时我们的血肉之躯,为自己和战友们创出一条新生之路吧!
  还有:我妈从CT和ECT来看,能确定是否已骨转?需要打骨转针吗?  我妈的体感上:左前第五肋骨处倒没有痛感。
  谢谢你转了这么长一篇文章给我,我仔细看了一遍,里面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  刚才电脑打了一大段发不出去,我用手机分几段写吧  
  1.你母亲是否可以基于这篇文章的观点,减量使用,以减缓耐药?  你母亲目前控制良好,可以维持现在的方案,但减量的原因不在于延缓耐药,而在于你母亲的肝功能损伤。  我有个病人,吃特罗凯发生了肺纤维化,停药肿瘤就长,不停纤维化会导致呼吸衰竭,后来我们让她减量服用,维持了挺长时间稳定状态。  所以我觉得只要能维持,减量可以,但主要是基于减少副作用,而不是延缓耐药  
  2.第五肋是否是骨转移,要不要打骨转移的针  第五肋不一定是转移,不过转移灶并不是每个都会痛的,判断是否是转移灶,主要看高代谢部分的形态和局部骨损的形态,需要把原图放很大看,这件事相信给你母亲拍片的医院已经做过了。  防止骨转移打的针一般是唑来磷酸。  
  唑来磷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来保持骨量,原来是美国宇航局研发给宇航员防止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得骨质疏松用的,不是抗癌药,骨质疏松病人也能用,因为癌转移到骨会增加破骨,所以可以用这个药治疗骨转移。  我觉得可以用,一是不知道是否存在ct拍不出的微转移灶,二是没什么大的副作用,也不会耐药,一般也在参保范围内。如果确实有了骨转移,并且疼痛难忍,就需要局部放疗甚至手术治疗。  
  谢谢你推荐的与癌共舞论坛,我看了挺有收获的,我们多互通有无。  
  @草野间人
20:23:00  唑来磷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来保持骨量,原来是美国宇航局研发给宇航员防止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得骨质疏松用的,不是抗癌药,骨质疏松病人也能用,因为癌转移到骨会增加破骨,所以可以用这个药治疗骨转移。  我觉得可以用,一是不知道是否存在ct拍不出的微转移灶,二是没什么大的副作用,也不会耐药,一般也在参保范围内。如果确实有了骨转移,并且疼痛难忍,就需要局部放疗甚至手术治疗。  -----------------------------  非常感激您的指导!  祝您:生活开心!工作顺心!!
  @草野间人
20:23:00   唑来磷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来保持骨量,原来是美国宇航局研发给宇航员防止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得骨质疏松用的,不是抗癌药,骨质疏松病人也能用,因为癌转移到骨会增加破骨,所以可以用这个药治疗骨转移。   我觉得可以用,一是不知道是否存在ct拍不出的微转移灶,二是没什么大的副作用,也不会耐药,一般也在参保范围内。如果确实有了骨转移,并且疼痛难忍,就需要局部放疗甚至手术治疗。   -----------------------------  @一_溪_明_月
09:23:00   非常感激您的指导!   祝您:生活开心!工作顺心!!  -----------------------------  多沟通,多交流,祝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艾朗(注射用唑来膦酸 )  艾郎(注射用唑来膦酸)说明书【药品名称】注射用唑来膦酸  商 品 名:艾朗  英 文 名:Zoledronic acid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Zuolailinsuan  艾朗主要成份为唑来膦酸,其化学名称为:2-(咪唑-1-基)-1-羟基乙烷-1,1-二磷酸一水合物。  【性 状】艾朗为白色疏松块状物。  【适应症】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每次4mg,用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每3~4周给药一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艾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其他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全身反应:乏力、胸痛、腿浮肿、结膜炎;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腹痛、吞咽困难、畏食;  心血管系统:低血压;  血液和淋巴系统:贫血、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  肌肉与骨骼:骨痛,关节痛,肌肉痛;  肾脏:血清中肌酸酐值升高(与给药时间有关);  神经系统:失眠,焦虑,兴奋,头痛、嗜眠;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胸腔积液;  感染: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代谢系统:畏食,体重下降,脱水;  其它: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皮疹,搔痒等。  艾朗的毒副反应多为轻度和一过性的,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会在24~48小时内自动消退。  【禁忌】  1 对艾朗或其它双膦酸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2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不推荐使用艾朗。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艾朗。  【注意事项】  1. 首次使用艾朗时应密切监测血清中钙、磷、镁以及血清肌酸酐的水平,如出现血清中钙、磷和镁的含量过低,应给予必要的补充治疗;  2. 伴有恶性高钙血症患者给予本品前应充分补水,利尿剂与艾朗合用时只能在充分补水后使用,艾朗与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时应慎重;  3. 接受艾朗治疗时,如出现肾功能恶化,应停药至肾功能恢复至基线水平;  4.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应慎用艾朗。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艾朗是否会分泌进入乳汁尚不清楚,由于本品能与骨骼长期结合,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对艾朗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立,暂不推荐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同成人用药。但老年患者往往肾功能较低下,给药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状况。  【药物相互作用】艾朗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时应慎重,因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降低血钙的协同作用可能延长低血钙持续时间;与利尿剂合用时可能会增大低血钙的危险性;与沙利度胺合用时会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异常的危险性。  【药物过量】患者接受高剂量艾朗可能引起血清中钙、磷和镁的水平过低,可通过静脉给予葡萄糖酸钙、磷酸钾或钠以及硫酸镁来补充。此外,高剂量的艾朗会增加肾毒性的危险性。艾朗单剂量给药不得超过4mg。  【规格】4mg(按唑来膦酸无水物计)。  【贮藏】遮光,密闭,在室温干燥处保存。  【包装】西林瓶,4mg/瓶。  【有效期】24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QQ病友群里一在瑞士留学的生物学博士,母亲E靶点19突变。最后靶向药2992有效肿瘤也在控制中但出现尿毒症+血栓,最后死于肾衰竭。  看来对老妈的肾脏要加倍小心。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英文名:Sodium Ibandronate Injection  汉语拼音:Yibanlinsuanna 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伊班膦酸钠  其主要成份化学名称:[1-羟基-3-(N-甲基-N-戊胺基)亚丙基]双膦酸单钠盐一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9H22NNaO7P2·H2O  分子量:359.24  辅料:氯化钠、冰醋酸、醋酸钠、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体。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  【规格】  1ml:1 2ml:2 6ml:6mg(以伊班膦酸计)  【用法用量】  本品仅供静脉使用,应在医院内由专业医护人员实施。  1.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本品的推荐剂量为一次2mg,每3个月一次。取本品2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患者必须补充钙和维生素D(参见【注意事项】部分)。如果错过了一次滴注,在方便时应该尽快补上。此后,从最后一次静脉滴注之日起,应该安排好每3个月静脉滴注一次。  2.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本品推荐剂量为4mg,每3~4周一次。取本品4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国外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为一次6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在用本品治疗前应适量给予0.9%氯化钠溶液进行水化治疗。本品用量应依据高血钙的程度决定。推荐中度高钙血症患者(经白蛋白纠正后血钙*&3mmol/L或&12mg/ dl)单次剂量给予2mg,重度高钙血症患者(经白蛋白纠正后血钙≥3mmol/L或≥12mg/dl)单次剂量给予4mg。取本品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一般情况下,本品只做一次使用。多数患者升高的血清钙水平可在7天内降至正常范围。对复发或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再次给药治疗。国外临床研究最高剂量为6mg,但本剂量并未使疗效进一步增加。在给药2~4mg的患者,复发(经白蛋白纠正后血钙水平再次升高>3mmol/L)的平均天数为18~19天。给药达6mg的患者,复发的平均天数为26天。  *经白蛋白纠正的血清钙(mmol/L)=血清钙(mmol)-[0.02×白蛋白(g/l)]+0.8或经白蛋白纠正的血清钙(mg/dl)=血清钙(mg/dl)+0.8×[4-白蛋白(g/dl)]
  肾脏功能不全者用药:  国内尚缺乏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研究数据,以下为国外临床用药剂量推荐(参见【药代动力学】部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国外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为一次3mg,在15~30秒内静脉注射,每3个月一次。对于轻度或中度肾脏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无须调整剂量,重度肾脏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因临床研究资料比较有限,不建议应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高钙血症和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肌酐清除率(CLcr)  剂量/输注时间1  输注体积2  ≥50 CLcr<80ml/min  6mg/15min  100ml  ≥30 CLcr<50ml/min  4mg/1h  500ml  <30ml/min  2mg/1h  500ml  1 每3~4周一次; 2 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  肝脏功能损害者用药:无须调整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部分)。  【不良反应】以下不良反应主要来自国外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频率分级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标准如下:非常常见(≥10%),常见(≥1%和<10%),不常见(≥0.1%和<1%),罕见(≥0.01%和<0.5%)和非常罕见(≤0.01%)。  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的治疗  在该适应症中进行了对照临床试验,按推荐剂量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体温升高。个别患者报告了流感样综合征包括发热、寒战、骨痛和/或肌肉痛。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消失,无需特殊治疗。表1列举了在试验中记录的不良反应(事件记录时无论因果关系判定结果如何)。  表1 伊班膦酸钠治疗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的对照临床试验中报告不良反应的患者数(百分比)  系统器官分类/不良反应  频率数(%)  (n=352)  代谢和营养障碍  常见:低钙血症  10(2.8)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常见:骨痛  不常见:肌肉痛  6(1.7)  1(0.3)  全身疾病和给药部位反应:  非常常见:发热  不常见:流感样疾病  寒战  39(11.1)  2(0.6)  1(0.3)  注:本表格汇总了伊班膦酸2mg和4mg剂量的数据。事件记录时无论因果关系判定结果如何。  肾脏排泄钙减少通常伴随血清磷水平的下降,无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血清钙可能下降到低钙血症水平。  已报告的频率较低的其它反应如下:  免疫系统疾病:  非常罕见:超敏反应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非常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  呼吸系统,胸腔和纵膈疾病:  非常罕见:支气管痉挛  对乙酰水杨酸过敏的哮喘患者在接受其它双膦酸盐治疗时,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乳腺癌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预防  伊班膦酸钠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按照推荐剂量(6mg)进行了与安慰剂的对照临床试验,表2中列出了与药物无关、可能有关、很可能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接受伊班膦酸钠治疗的患者多于安慰剂治疗的患者。  表2 6mg伊班膦酸钠预防乳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临床试验中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安慰剂  (n=157)No.(%)  伊班膦酸钠6mg  (n=152)No.(%)  感染和侵染  感染  1(0.6)  2(1.3)  内分泌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1(0.6)  2(1.3)  神经系统异常  头痛  头晕  味觉障碍(味觉反常)  4(2.5)  2(1.3)  0(0.0)  9(5.9)  4(2.6)  2(1.3)  眼部异常  白内障  1(0.6)  2(1.3)  心脏疾病  束支传导阻滞  1(0.6)  2(1.3)  呼吸系统,胸腔和纵膈疾病  咽炎  0(0.0)  3(2.0)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消化不良  呕吐  胃肠道疼痛  齿科疾病  1(0.6)  5(3.2)  2(1.3)  2(1.3)  0(0.0)  8(5.3)  6(3.9)  5(3.3)  4(2.6)  3(2.0)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皮肤病  瘀斑  0(0.0)  0(0.0)  2(1.3)  2(1.3)  骨骼肌肉和结缔组织异常  肌痛  关节痛  关节功能障碍  骨关节炎  6(3.8)  1(0.6)  0(0.0)  0(0.0)  8(5.3)  2(1.3)  2(1.3)  2(1.3)  全身性反应  衰弱  流感样症状  外周水肿  口渴  8(5.1)  2(1.3)  2(1.3)  0(0.0)  10(6.6)  8(5.3)  3(2.0)  2(1.3)  检查  γ-转氨酶升高  肌酐升高  1(0.6)  1(0.6)  4(2.6)  3(2.0)  其它较低频率的不良反应如下:  不常见:  感染和侵染:膀胱炎、阴道炎、口腔念珠菌感染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良性的皮肤赘生物  血液和淋巴系统:贫血、恶液质  新陈代谢和营养异常:低磷血症  精神紊乱:睡眠障碍、焦虑、情绪不稳定  神经系统异常:脑血管疾病、神经根损害、健忘症、偏头痛、神经痛、过度紧张、感觉过敏、口周感觉异常、嗅觉异常。  耳和内耳异常:耳聋  心脏疾病: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心悸  血管疾病:高血压、淋巴水肿、静脉曲张  呼吸系统,胸腔和纵膈疾病:肺水肿、喘鸣  胃肠系统疾病:肠胃炎、吞咽困难、胃炎、口腔溃疡、唇炎  肝胆疾病:胆石症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皮疹、脱发  肾和泌尿系统异常:尿潴留、肾囊肿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盆腔疼痛  全身和给药部位异常:低体温  检查:血液碱性磷酸酶升高、体重降低  损伤,中毒及医疗处置并发症:损伤、注射部位疼痛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每日一次口服片剂  用每日口服2.5mg的伊班膦酸钠临床治疗研究持续了3年,在超过3900例的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的妇女中进行,每日口服2.5mg的伊班膦酸钠的安全性资料与安慰剂类似,多数的不良事件是轻到中度,不会导致停药。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安慰剂的组为20%,2.5mg每日口服伊班膦酸钠组为23%,患者因不良事件而退出治疗的发生率,在2.5mg每日口服伊班膦酸钠组和安慰剂组中均约为17%。总之,按照人体系统,不存在每日口服伊班膦酸钠和安慰剂差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是停止治疗的主要原因。  表3列出了治疗和预防研究报告中频率超过2%的不良事件,接受每日口服伊班膦酸钠治疗的患者多于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因果关系不确定。
  表3 每日口服2.5mg的伊班膦酸钠片剂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出现频率超过2%的不良事件  人体系统  安慰剂%  (n=1134)  每日2.5mg伊班膦酸钠%  (n=1140)  全身性反应  背痛  肢体疼痛  感染  衰弱  过敏反应  12.2  6.4  3.4  2.3  1.9  13.5  7.8  4.3  3.5  2.5  消化系统  消化不良  腹泻  牙齿异常  呕吐  胃炎  9.8  5.0  2.3  2.1  1.9  11.9  6.8  3.5  2.7  2.2  代谢和营养异常  高胆固醇血症  4.2  4.8  骨骼肌肉系统  肌痛  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炎  5.1  3.3  2.7  5.7  3.6  3.2  神经系统  头痛  头晕  眩晕  神经根损伤  5.8  2.6  2.5  1.9  6.5  3.7  3.0  2.2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肺炎  咽炎  33.2  6.8  4.3  1.5  33.7  10.0  5.9  2.5  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道感染  4.2
  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草野间人
22:39:00  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  谢谢!感动中
  @草野间人  再唠叨个问题:Ki-67(约15%)Napsin A(+),P53(约25%), TTF-1(+)免疫组化结果中的这几个数值都什么含义?
  ki67是表示细胞增殖的指标,这个指标在成长中的细胞里表达,静止的细胞里不表达,数值越高说明肿瘤长得越快,数值低说明长得慢,你这个报告15%算长得慢的  
  @草野间人
01:55:00  ki67是表示细胞增殖的指标,这个指标在成长中的细胞里表达,静止的细胞里不表达,数值越高说明肿瘤长得越快,数值低说明长得慢,你这个报告15%算长得慢的  -----------------------------  “算长得慢的、恶性程度不算高”你给的专业解释都是我乐于接受的。  由这些病理免疫组化的结果再结合我妈CEA的值一直比较小(CEA最高值是9.28)是否能断定我妈肿瘤的恶性程度呢?是属于高分化还是中分化。  腺癌的特点之一是容易扩散,靶向药对症有效是否就意味着可以抑制扩散。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本地医院没有唑来磷酸,这个只能去外地大医院打,而我妈现在因为没有明显不适也不知自己的真实病情报,吃靶向药和保肝护肾药护心已经吃烦了,觉得我们和医生小题大做念叨着要停药,也讳疾忌医不爱去外地就医——我老妈很犟的!如果靶向药能有效抑制扩散我想是否可先不打骨转针,或者去外地医院买来唑来磷酸在本地输液,哪种选择更科学?  还有我妈在慢慢的瘦下来,饭量倒没有减少。要不要每月或间隔一段时间去医院给输些增加体能免疫力的药呢?如果需要请给个方子。  我妈现在用药:易瑞沙每天半片;阿莫拓兰片(病友推荐护肝肾)4片/次、每天2次;金水2粒/次、每天3次;倍它乐克25mg/天;
  @草野间人
01:55:00  晚安,睡到自然醒!
  @草野间人   PS:你是一个很细心且替人着想的人——我只说过一句我们在经济落后地区,你就回复时替我们留心医保咯。谢谢!这年头这样的人不多了。我妈是一退休老师、我和姐姐普通工薪收入稳定,经济情况不好不坏,现在易用的也是印版的,姐姐同事家亲戚在印工作是可靠的。目前基本没经济压力。  很感谢你的好心!!!
  据说:唑来磷酸印版的比国产的副作用要小,价格也便宜很多。  我想用,可行吗?
  几个问题  1.CEA是一个挺有意义的肿瘤指标,升高表示肿瘤生长活跃,如果病人的CEA稳定,表示病人病情稳定,但是判断是否稳定的金标准是CT,复查CEA不能代替复查CT。  2.根据病人的报告,并没有骨转移的直接证据,正如你所说,如果靶向药效果好,确实不容易扩散转移,也就不用控制骨转移了,并非一定要用唑来磷酸,可以不用。  3.印度版的二磷酸盐类药我没用过,不熟悉。另外,国产二磷酸盐类也有口服的,比如阿伦磷酸钠,不过这个药的适应症里没有肿瘤骨转移。  4.你比我细心,提到医保是我的职业习惯,再有钱面对这种高消耗慢性病也是吃力的,能省就省。我的病人也有吃各种印度药,走私药,自制药的,有的还学会打针了,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搞的,有的效果还挺好的。总之感谢印度人民,感谢互联网。  5.消瘦可以多吃点,现在身体状态好,想吃吃,想玩玩,不要有太多限制,病人开心最重要。  免疫针的话,据说胸腺肽(日达仙)是有用的,但是胸腺肽的适应症里并没有恶性肿瘤,疗效不确切,而且全自费,比较贵。据说虫草是有用的,可以炖鸭子吃,但没有临床试验依据。  其他没有有用的,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不要乱花钱(对于我超有钱的病人我也是这么说的)。  特别说明,血白蛋白低于28才要输,不低输了没用,丙种球蛋白是血制品,现在输也没啥大用,还容易染病(这两种容易被推荐)。  
  @草野间人
23:21:00  几个问题  1.CEA是一个挺有意义的肿瘤指标,升高表示肿瘤生长活跃,如果病人的CEA稳定,表示病人病情稳定,但是判断是否稳定的金标准是CT,复查CEA不能代替复查CT。  2.根据病人的报告,并没有骨转移的直接证据,正如你所说,如果靶向药效果好,确实不容易扩散转移,也就不用控制骨转移了,并非一定要用唑来磷酸,可以不用。  3.印度版的二磷酸盐类药我没用过,不熟悉。另外,国产二磷酸盐类也有口......  -----------------------------  感激!  听你的。
    医生:你好!抱歉又来叨扰!  上面是我妈妈今天刚检测的肝肾功和血常规的结果一一肌酐、尿酸值都更高了,转氨酶也高出正常值了。  检测痛风的结果明天才能拿到。但我觉得肾功检测值超高的原因是易瑞沙副作用的可能更多。因为一、今年5月和本月初都是吃易约三十片后肌酐、尿酸等值明显上升;二、我妈去年查过没有痛风。  目前肝肾功能出现的异常,下一步该怎么做?
  我同意你的分析,肝肾功能损伤是易瑞沙造成的。  首先要加用护肝肾的药物。  主要的问题是,下面易瑞沙怎么用  我觉得可以分情况讨论  1.复查ct肿瘤控制良好,用了护肝肾药物后,肝肾功能恢复正常,按原方案吃,或者降低易瑞沙剂量,复查看肿瘤有无进展。  2.复查肿瘤控制良好,用了护肝肾药物,肝肾功能恢复不理想,停用一段时间易瑞沙,观察肝肾功能情况和肿瘤进展情况,看是否恢复用药,或者换其他靶向药,如特罗凯,凯美纳  3.复查肿瘤控制进展,易瑞沙耐药,换方案。  4.如果非常担心肝肾功能,也可以先停药上护肝护肾药物,恢复后再继续吃靶向。  靶向药一般8个月左右耐药,也有长的,不过耐药了可以换别的吃  
  @草野间人
00:18:00  我同意你的分析,肝肾功能损伤是易瑞沙造成的。  首先要加用护肝肾的药物。  主要的问题是,下面易瑞沙怎么用  我觉得可以分情况讨论  1.复查ct肿瘤控制良好,用了护肝肾药物后,肝肾功能恢复正常,按原方案吃,或者降低易瑞沙剂量,复查看肿瘤有无进展。  2.复查肿瘤控制良好,用了护肝肾药物,肝肾功能恢复不理想,停用一段时间易瑞沙,观察肝肾功能情况和肿瘤进展情况,看是否恢......  -----------------------------  谢谢!费心了!
  今天看到这个检测结果心里有一些绝望,这半年查的资料其实方法、药物很有限,如果老妈脏器功能弱到不能承受易瑞沙的副作用。那就更别提用特罗凯或9291这些副作用更猛的靶向药。  化疗更加得不偿失。  老妈就剩吃好喝好期望5%-10%的自愈率这一点幻想了。
  @草野间人   嗨!这是昨天早上我拍的我老妈种的花花草草,在秋天里是不是生机盎然?            
    和老妈比我是一个糙人  养过的花都没有活过三年的  我妈这辈子特亏:幼年父母离异,少年长期寄居亲戚家,地主家庭出身影响到嫁给二婚的中农,没有温度的婚姻持续到5年前,生育俩儿子一夭一病逝,老了老了遇到一伙披着人皮的猪狗,好不容易消停了,发现得肺癌了……  我妈这一生写出来感觉好像选秀节目里的苦情说辞,可它们都真实地发生在老妈这一生
  越年长越明白老妈的不容易与艰辛,可又能怎样  好恨
  花好漂亮,繁华似锦,完全不似秋日将至。  你妈一生确实挺不容易的,不过她有两个关心爱护她的好女儿,也是很幸福的。  今天是重阳佳节,祝你母亲健康长寿,天天开心。  
  我前三十年都在勇攀高峰,而且攀得又快又顺,完全是邻居家的孩子,觉得天下无事不可为。后面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觉得人力渺小,世事无常。  人生总会有些求而不得,以及不请自来。  那段时间内心是很煎熬的,不过要想明白,是必须经过煎熬阶段的,煎熬了也就成长了。  成长了,看开了,反而发现很多人生乐趣。  我看你昨天睡得很晚,这点肾功能的改变,是可以恢复的,别担心。  每一天的感受都很重要,每一天都要开心滴过。  你种花挺不错的,我种的任何东西都没有活过30天。  
  @草野间人
19:34:00  我前三十年都在勇攀高峰,而且攀得又快又顺,完全是邻居家的孩子,觉得天下无事不可为。后面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觉得人力渺小,世事无常。  人生总会有些求而不得,以及不请自来。  那段时间内心是很煎熬的,不过要想明白,是必须经过煎熬阶段的,煎熬了也就成长了。  成长了,看开了,反而发现很多人生乐趣。  我看你昨天睡得很晚,这点肾功能的改变,是可以恢复的,别担心。  每一......  -----------------------------  多谢你及时帮助、安慰!  我担心的不是肾功能恢复而是担心以后对癌细胞束手无策。人固有一死但最最怕面对的是后期的痛、是生不如死的煎熬时期。  事以至此走一步看算一步吧。
  二、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呈线性相关,随着血药浓度增加,药效也逐渐增强。达到同样血药浓度厄洛替尼剂量为150mg,埃克替尼为375mg,吉非替尼为1000mg 。  厄洛替尼半衰期是埃克替尼的6倍,每天仅需服药一次,埃克替尼每天需服用三次。推荐剂量下,厄洛替尼治疗浓度是吉非替尼的4倍,并优于埃克替尼,谷底浓度也最高。埃克替尼峰谷浓度波动大,血药浓度不稳定。  厄洛替尼较吉非替尼生物利用度高(F值)。时量曲线下面积(AUC)是表示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量的最好指标。厄洛替尼的AUC是吉非替尼的5倍。  厄洛替尼在每日口服150mg时有最高血浆浓度,而150mg厄洛替尼与700mg吉非替尼有相同药物动力学。  IC50值可以用来衡量药物诱导凋亡的能力,即诱导能力越强,该数值越低。厄洛替尼IC50值最低,诱导能力最强,疗效作用更好。如下图所示: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53阳性好还是阴性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