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谈钱钟书杨绛女儿对女儿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房子比工作更难找,但他们依然选择来这奋斗打拼。
这一天几乎全村的老百姓都到他们家里道喜祝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戳上方 蓝字关注“敏敏老师”哦!
  曾敏敏女士(微信:zengminmin2013),哈佛大学校友,哈佛大学亚洲学生奖学金委员会委员,COURSERA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华英教育董事长,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认证顾问,曾出版《十年-一个哈佛女孩的故事》。2014年创立新足迹游学网(),致力于让中国少年通过各类精选海内外课程,体验全球精英教育。
  她粉丝无数,受人尊称为“先生”,她的为学为人是晚生的楷模。
  她和钱钟书是文学界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她是他心目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就是杨绛先生,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的夫人。
  当人们缅怀杨绛先生,不免会追思她最美的爱情,也会忆起《我们仨》一家人的拳拳真情,从“先生”身上,我们总能聆听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令人动容的同时,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备受世人尊崇的一代“先生”,她无疑是人生的大赢家,那么她是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的呢?
  生命就像一条河,自身和谐是上游,婚姻和谐是中游,亲子和谐是下游。
  上游、中游、下游都是紧密相扣的关系,上游不清澈,下游一定不会清澈,幸福的家庭从来离不开这三个和谐。
  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如果搞错了这个先后顺序,孩子也将会在“错漏百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与一生的幸福擦身而过。
  我们相信,杨绛先生的幸福一生,除了与她的冰雪聪明有关,更多离不开她原生家庭的滋养。
  下面,敏敏老师将从生命是一条河这个角度,剖析杨绛先生从小在原生家庭学习怎样的经验模式,相信父母们也能从中深受启发。
  父母和谐的婚姻生活
  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
  杨绛,原名杨季康,出生在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父亲杨荫杭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
  父亲负责赚钱养家,而母亲绝不仅仅是负责貌美如花,她还会做针线活,设计制造吃饭的方桌和圆桌。
  而且母亲知书达理,床头常放着大字抄本八十回的《石头记》和《聊斋》,读新式文学作品。
  无论从生活物质还是从精神层面来看,她的母亲都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性,在那时的社会非常难得。
  年少,杨绛非常佩服父亲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豪气冲天,掷地有声。
  她又很好奇,向父亲请教秘诀。
  谁知父亲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而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空闲下来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
  这让杨绛对读书就更觉好奇了,于是她学父母的样,找父亲的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杨绛认为“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她的体会是,这种榜样是启发性的,让人潜移默化的。
  她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据杨绛回忆称,她的父母好像老朋友,无话不谈,她在家时常常看到他们总是聊天。
  父亲辞官后做了律师,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详细向母亲叙述:为什么事,牵涉什么人等等,她的父母一起分析,一起议论。
  在旧社会,夫妻能够如此频繁交流,可见杨绛的父母感情关系很好。
  而且,杨绛从小到大没听到她的父母吵过一次架,或许,她的父母曾吵过架呢,但她的父母情商很高,从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杨绛小时就似懂非懂地领悟到父亲如何待母亲,在这个家庭氛围中她看到的是夫妻两人可以一起聊天互动得像老朋友一样。
  父母和谐的婚姻生活,何尝不是默默影响着一个孩子日渐成长的思维习惯?
  日后,她和钱钟书的婚姻生活也是学父母的样,他们的浪漫爱情是一见倾心,而柴米油盐的生活也可以是尊重坦诚、相谈甚欢。
  她与钱钟书志同道合,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钱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这点也和她志趣相同。
  同时,杨绛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她对钱钟书的爱不是盲目,而是充满了理解,理解越深,感情越好。
  而且,杨绛还包容钱钟书的淘气、痴气、天真。
  当饱学诗书的钱钟书在生活上出奇的笨手笨脚,台灯砸地了,墨水打翻染了桌布,门轴弄坏了……
  她都可以对他说,“不要紧”,她表示她会把这一切修好,她从来都是宽慰他,从不让他感到焦虑,而钱钟书对她的“无所不能“也深信不疑。
  杨绛在生活上的“能干”,很好地继承了她母亲的独立性。
  她的从容、淡定的气质也是从她的母亲身上学来的,因为她母亲就有着既能读书陶冶性情,又能一手操持大小家务事的能干本领。
  杨绛从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她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回答,“我也一样。”
  钱钟书还曾赞誉杨绛是“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由此可见,杨绛在婚姻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拿捏得都非常成功,她不愧是人生这场戏的大导演,而她的父母正是她人生剧本的大榜样。
  两辈人的教育观念竟如此相似如果杨绛父母的和谐婚姻还不能以说明父母的榜样对她的重要影响,那么以下列举杨绛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点,你便能更深地窥见其中奥妙。
  杨父的教育观
  杨绛虽是女孩,但父亲把她当儿子一样养。
  而父亲又认为女孩子身体娇弱,用功过度,会损害健康,有一次他对杨绛说:“我教的女学生中,有的整天死读书,实际上是个低能儿。”
  因此,他教育孩子从不急功近利,一切从人性出发。
  杨绛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父亲没有不责备她。
  上高中时,杨绛还弄不懂平仄声,很着急,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必急,到时候就自然懂了。”
  父亲也从不教导杨绛如何做,而是通过他的行动去进行引导。
  杨绛从小喜欢文学,如果她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会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上;如果她长期不读,那本书就会不见了。
  包括杨绛的兴趣爱好,她的父母也从不强迫。
  在杨绛大学分科时,她拿不准主意回家问父亲:“我该学什么?”
  而父亲却说:“没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在,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这才内心释然,选了文科。
  杨绛1岁时
  在杨绛16岁读高中时,她被同学推选上街作宣传,自己不愿意被当猴一样看,也怕被欺负和调戏。
  当时学校有规定,对于一些“古板人家的小姐”,只要家里说“不赞成去”,就可以不去。于是她想把父亲搬出来做挡箭牌。
  可是当她问父亲时,父亲却说:“不肯去,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父亲还拿美国总统林肯的话“Dare to say no”(敢于说“不”)来教育杨绛。
  杨绛的父亲在教育孩子上有个非常明确的观念,他说过:“我没有遗产给子女,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包括教育孩子具有独立主见性,同时父亲也会鼓励孩子自主追求。
  假如孩子们对某一件东西非常艳羡,杨绛的父亲常常只说一句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
  意思是:得你自己去争取。
  杨绛的育儿观
  杨绛和钱钟书有了女儿钱瑗之后,她和钱钟书商量:“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
  杨绛曾经也是受到她的父亲影响,虽然当时的社会还是重男轻女,杨绛依然是把女儿当儿子养,并且给予孩子全纳的爱。
  钱瑗小时候,见杨绛和钱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渐入佳境。这点和杨绛小时学父母一个样呢。
  杨绛和钱钟书对女儿的家庭教育还是从玩中去学,也从不急功近利。
  钱钟书虽然是大学者,但他从来也没有父亲的威严,常常是比女儿还要顽皮。
  晚上临睡时,钱钟书会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特别开心,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
  所以女儿临睡前必须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都取出来才能入睡。
  钱钟书和女儿天天这样玩,乐此不疲。
  女儿也喜欢每天找钱钟书的稿子偷看,钱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
  这些玩法其实都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时机,但只有愿意付出时间的父母才能享受到这份陪伴孩子的乐趣。
  除了逗女儿玩,钱钟书也会教女儿单词,见有潜力可挖,他还教了些法语、德语单词,大多是带有屁、屎的粗话。
  有朋友来时,钱钟书就要女儿去卖弄,女儿就八哥学舌那样回答,客人听了哈哈大笑,女儿以为自己很‘博学’,自信心高涨。
  而杨绛和钱钟书对女儿也有严格的时候,比如女儿学外文,遇到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父母,钱钟书却不肯不告诉她,让她自己继续查,独立去解决问题。
  对比杨绛父母对她的家庭教育,和杨绛钱钟书对女儿的教育,我们都能看到这两代人相似的教育观念。
  杨绛从父辈学习到经验模式,无论是婚姻生活和钱钟书的相处模式,还是和钱钟书教育女儿的模式,都和杨绛的父母如出一辙。
  难得的是,杨父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先生”,杨绛和钱钟书也把女儿培养成有用之才。
  钱媛深受到父母的熏陶,继承了杨绛的淡泊名利,并有着钻研工作的性情,无论是从事教学、管理还是研究都非常投入,至今仍然受到北师大学生的尊崇。
  往期推荐
  多亏剑桥教他睁眼,我们才能看见这首浪漫的诗
  她的感情被人津津乐道,可她的成就从来与感情无关
  看完这张照片,我明白了一个好母亲有多重要
  希拉里、宋美龄、赫本,原来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今日互动?
  你觉得家庭对她影响有多大?
  点击右下角的「写留言」
  告诉我你的想法吧!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哈佛教育专家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杨绛: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孩子-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杨绛: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孩子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1:00:50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她是专家学者,作家翻译家,也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儿时进的是启明、振华,长大后上的是清华、牛津,从小到大上名校,"好的教育"几乎伴随一生;作为在开明家庭和教育中长大的"新女性",却嫁入需对公婆行叩拜礼的"传统"家庭,但依然和丈夫相亲相爱了一生……可以说,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不论命运多艰,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向上之气,到了老年,脸上的淡定从容更是散发一种别样气质。她和钱钟书先生的女儿钱瑗同样是一位才女,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英语系教授,虽然于1997年去世,但"我们仨"的故事,至今流传,感动了无数人。那么,在杨绛先生眼中,什么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以下即为先生给出的答案。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豪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416 小时
元宝:3655
金币:84677
济南高考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6-1-30 21:11
查看: 2902
    1、谈教育:”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学习兴趣  问:您从小进的启明、振华,长大后上的清华、牛津,都是好学校,也听说您父母家训就是:如果有钱,应该让孩子受好的教育。杨先生,您认为怎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杨绛: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我对现代教育知道的不多。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难道不应引起注意吗?    2、谈婚姻: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  问:您是在开明家庭和教育中长大的“新女性”,和钱钟书先生结婚后,进门却需对公婆行叩拜礼,学习做“媳妇”,连老圃先生都心疼自己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宝贝女儿,在钱家做“不花钱的老妈子”。杨先生,这个转换的动力来自哪里?您可有什么良言贡献给备受困扰的现代婚姻?  杨绛: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我成名比钱钟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所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诗人辛笛说钱钟书有“誉妻癖”,钟书的确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同样,我对钱钟书的作品也很关心、熟悉,1989年黄蜀芹要把他的《围城》搬上银幕,来我家讨论如何突出主题,我觉得应表达《围城》的主要内涵,立即写了两句话给她,那就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意思是“围城”的含义,不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钱钟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关键词“实获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3、谈修养:肯吃苦是最值得骄傲的品质  问:杨先生,您觉得什么是您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最值得骄傲的品质,能让人不被摧毁、反而越来越好的品质?您觉得您身上的那种无怨无悔、向上之气来自哪里?  杨绛: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我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上海终将回到中国人手中。我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  我们身陷上海孤岛,心向抗战前线、大后方。当时凡是爱国的知识分子,都抱成团。如我们夫妇,陈西禾,傅雷,宋淇等,经常在生活书店或傅雷家相会,谈论国际国内战争形势和前景。我们同自愿参加“大东亚共荣圈”的作家、文化人泾渭分明,不相往来。  到“文化大革命”,支撑我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对文化的信仰,使我得以面对焚书坑儒悲剧的不时发生,忍受抄家、批斗、羞辱、剃阴阳头……种种对精神和身体的折磨。我绝对不相信,我们传承几千年的宝贵文化会被暴力全部摧毁于一旦,我们这个曾创造如此灿烂文化的优秀民族,会泯灭人性,就此沉沦。  我从自己卑微屈辱的“牛鬼”境遇出发,对外小心观察,细细体味,一句小声的问候,一个善意的“鬼脸”,同情的眼神,宽松的管教,委婉的措辞,含蓄的批语,都是信号。我惊喜地发现:人性并未泯灭,乌云镶着金边。许多革命群众,甚至管教人员,虽然随着指挥棒也对我们这些“牛鬼蛇神”挥拳怒吼,实际不过是一群披着狼皮的羊。我于是更加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    4、谈“自由”忍耐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  问: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  杨绛: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问: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话,已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生命的参照坐标,不过也只说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期颐之境,几人能登临?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吗?能谈谈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吗?  杨绛: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nce andnew feeling in everyday。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内什么,我懂你
金币 + 50&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36 小时
元宝:2387
金币:21463
<em id="authorposton16-1-30 21:34
用户等级:大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851 小时
金币:29681
<em id="authorposton16-1-30 22:25
感谢分享!
用户等级:大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64 小时
元宝:4380
金币:30637
<em id="authorposton16-1-30 22:43
是这么回事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31 小时
元宝:5029
金币:70670
济南中考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6-1-31 09:43
谢谢亲的分享~~~杨绛,才华横溢滴幽默才女~~~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416 小时
元宝:3655
金币:84677
济南高考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6-1-31 10:22
秋日丝雨1129 发表于
谢谢亲的分享~~~杨绛,才华横溢滴幽默才女~~~
嗯。。。永远的大家!先生!我能说我是忠粉儿吗?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56 小时
元宝:13387
金币:30475
<em id="authorposton16-1-31 11:29
谢谢分享。
用户等级:大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476 小时
金币:26373
<em id="authorposton16-1-31 13:25
杨先生谈的极是。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33 小时
元宝:18168
金币:119587
沈阳高中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6-2-1 00:15
谢谢分享。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2-1 01:13
杨绛是个值得人尊敬的人~也值得大家学习~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16 小时
金币:4120
<em id="authorposton16-2-1 23:24
值得借鉴!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317 小时
元宝:6441
金币:42830
济南拉呱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6-2-2 00:16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元宝:1016
金币:1619
<em id="authorposton16-2-12 10:47
谢谢分享!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元宝:3949
金币:12721
<em id="authorposton16-2-12 16:59
济南特色勋章
描述:济南地区用户专用勋章
小豆包勋章
完成头像任务获得!
祝大家元旦快乐,12年事事顺心!帖子数量≥50,主题数≥5,金币大于1000申请即可免费领取!
Powered by杨绛: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婚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儿时进的是启明、振华,长大后上的是清华、牛津,从小到大上名校,“好的教育”几乎伴随一生;作为在开明家庭和教育中长大的“新女性”,却嫁入需对公婆行叩拜礼的“传统”家庭,但依然和丈夫相亲相爱了一生;是名副其实的自由思想者,却要做别家媳妇诸事含忍,国难中的百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最终诠释何谓“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可以说,?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不论命运多艰,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向上之气,到了老年,脸上的淡定从容更是散发一种别样气质。那么,在先生眼中,什么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婚姻才是理想婚姻?又有哪些忠告良言要献给年轻人呢?
谈教育:“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学习兴趣
问:您从小进的启明、振华,长大后上的清华、牛津,都是好学校,也听说您父母家训就是:如果有钱,应该让孩子受好的教育。杨先生,您认为怎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杨绛: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我在启明还是小孩,虽未受洗入教,受到天主教姆姆的爱心感染,小小年纪便懂得“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就像一首颂歌中唱的“我要爱人,莫负人家信任深;我要爱人,因为有人关心。”
我进振华,已渐长大。振华女校创始人状元夫人王谢长达太老师毁家办学,王季玉校长继承母志,为办好学校“嫁给振华”贡献一生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她们都是我心中的楷模。
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他在京师高等检察厅厅长任上,因为坚持审理交通部总长许世英受贿案,宁可被官官相护的北洋政府罢官。他当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位军阀到上海,当地士绅联名登报欢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属下列入欢迎者的名单,爸爸不肯欢迎那位军阀,说“名与器不可假人”,立即在报上登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欢迎。上海沦陷时期,爸爸路遇当了汉奸的熟人,视而不见,于是有人谣传杨某瞎了眼了。
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钟书不告诉,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
我对现代教育知道的不多。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难道不应引起注意吗?
谈婚姻: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
问:您是在开明家庭和教育中长大的“新女性”,和钱钟书先生结婚后,进门却需对公婆行叩拜礼,学习做“媳妇”,连老圃先生都心疼自己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宝贝女儿,在钱家做“不花钱的老妈子”。杨先生,这个转换的动力来自哪里?您可有什么良言贡献给备受困扰的现代婚姻?
杨绛: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我成名比钱钟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所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钱钟书知我爱面子,大家闺秀第一次挎个菜篮子出门有点难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场。两人有说有笑买了菜,也见识到社会一角的众生百相。他怕我太劳累,自己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
诗人辛笛说钱钟书有“誉妻癖”,钟书的确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同样,我对钱钟书的作品也很关心、熟悉,1989年黄蜀芹要把他的《围城》搬上银幕,来我家讨论如何突出主题,我觉得应表达《围城》的主要内涵,立即写了两句话给她,那就是: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意思是“围城”的含义,不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钱钟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关键词“实获我心”。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谈修养:肯吃苦是最值得骄傲的品质
问:杨先生,您觉得什么是您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最值得骄傲的品质,能让人不被摧毁、反而越来越好的品质?您觉得您身上的那种无怨无悔、向上之气来自哪里?
杨绛: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我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上海终将回到中国人手中。我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
我们身陷上海孤岛,心向抗战前线、大后方。当时凡是爱国的知识分子,都抱成团。如我们夫妇,陈西禾,傅雷,宋淇等,经常在生活书店或傅雷家相会,谈论国际国内战争形势和前景。我们同自愿参加“大东亚共荣圈”的作家、文化人泾渭分明,不相往来。
有一天,我和钱钟书得到通知,去开一个不记得的什么会。到会后,邻座不远的陈西禾非常紧张地跑来说:“到会的都得签名。”钟书说:“不签,就是不签!”我说:“签名得我们一笔一划写,我们不签,看他们怎么办。”我们三人约齐了一同出门,把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扬长而去,谁也没把我们怎么样。
到“文化大革命”,支撑我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对文化的信仰,使我得以面对焚书坑儒悲剧的不时发生,忍受抄家、批斗、羞辱、剃阴阳头……种种对精神和身体的折磨。我绝对不相信,我们传承几千年的宝贵文化会被暴力全部摧毁于一旦,我们这个曾创造如此灿烂文化的优秀民族,会泯灭人性,就此沉沦。
我从自己卑微屈辱的“牛鬼”境遇出发,对外小心观察,细细体味,一句小声的问候,一个善意的“鬼脸”,同情的眼神,宽松的管教,委婉的措辞,含蓄的批语,都是信号。我惊喜地发现:人性并未泯灭,乌云镶着金边。许多革命群众,甚至管教人员,虽然随着指挥棒也对我们这些“牛鬼蛇神”挥拳怒吼,实际不过是一群披着狼皮的羊。我于是更加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
谈“自由”:忍耐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
问: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
杨绛: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问: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话,已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生命的参照坐标,不过也只说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期颐之境,几人能登临?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吗?能谈谈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吗?
杨绛: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要求自己待人更宽容些,对人更了解些,相处更和洽些,这方面总有新体会。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何可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912947
播放数:265574
播放数:493081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绛 钱钟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